导航:首页 > 电影人物 > 李翰祥经典电影怎么样

李翰祥经典电影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3-07-31 18:23:56

1. 李翰祥导演作品

李翰祥导演作品

1、《雪里红》

《乾隆下江南》是1977年由李翰祥执导的香港喜剧片,刘永、李昆、姜南参加演出。故事取材于乾隆下江南之野史以及民间传奇。乾隆十六年,乾隆奉皇太后南巡到扬州,为体察民情,乾隆假扮商人撇下侍卫一人微服出访。

2. 李瀚祥的主要作品

黄梅调电影
黄梅调电影在港台地区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一直风靡东南亚华人地区30年,是一出经久不衰的剧种。当时,黄梅调电影甚至比功夫片还要抢手,港台地区的各大电影公司都争相拍摄黄梅调电影。可是能够傲视群雄的,只有邵氏一家公司而已,不光是因为邵氏资源雄厚,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邵氏有李翰祥这个金字招牌。毫不夸张地说,李翰祥是把黄梅调电影推向顶峰的人,他绝对称得上是黄梅调电影的代表人物。
1958年,李翰祥推出了自己的第一部黄梅调电影——《貂蝉》,影片获得了成功,市场反映良好,还在亚洲影展上斩获5项大奖。才华横溢的李翰祥并没有沾沾自喜,《貂蝉》对于他来说,只不过是一次市场试探,好戏还在后头。第二年(1959)上映了他导演的《江山美人》,这是让李翰祥名声大震的一部影片,按照当时的规模,这部影片算的上是一部豪华巨片,由当红影星林黛和赵雷主演,引起了极大的轰动,剧中几首经典曲目也在港台地区传唱不衰。《江山美人》在亚洲影展上攻城拔寨似的拿下10项大奖,李翰祥风头一时无两。
在59年到63年之间,李翰祥也转变风格,导演了多部不同类型和风格的影片,大都很成功,这也奠定了他日后多元化发展的道路。62年他拍摄完成了历史大戏《杨贵妃》,也是一部黄梅调电影,由巨星李丽华主演,影片同样获得了成功。到了63年,李翰祥的人生因为一部影片而完全改变,这部影片也令整个东南亚的华人为之倾倒与疯狂,这就是无与伦比的爱情巨制《梁山伯与祝英台》。一部《梁祝》,让李翰祥成为亚洲最具票房价值的导演,整个东南亚地区的华人都在追看这部电影,火爆程度远远超过了30年后的《泰坦尼克》。仅在台北,这部影片就公映了长达半年之久,很多观众连看了数十遍还拍手叫好,经典程度自不待言。有人曾经说过,《梁山伯与祝英台》的轰动程度是空前绝后的,电影工业的往日和将来都难以再现这样的场景,这话或许是真的。
《梁山伯与祝英台》是黄梅调电影的巅峰之作,也是李翰祥个人电影生涯中最成功的作品。李翰祥在《梁祝》之后就去了台湾,希望在那里实现自己成为电影大亨的梦想。当李翰祥再次执导黄梅调电影,已经是1977年的事情了。他1972年生意失败回归邵氏之后,只导演了一部黄梅调电影,就是林青霞和张艾嘉主演的《金玉良缘红楼梦》,当然无法重现往日辉煌,但也为自己的黄梅调电影画上圆满的句号。
风月片
如果说用一个字来形容黄梅调电影,那就是“雅”,清新淡雅,画面赏心悦目。要是用一个字来形容风月片,那就是“俗”,市井情趣,坊间笑谈。华语电影风月片,李翰祥是开山鼻祖,也是成就最高的一位。风月片和黄梅调电影走的是两个极端,李翰祥日后备受争议,也是由于他拍摄风月片肆无忌惮,挥洒自如。
风月片即情色片,彻头彻尾的商业电影,即便强如李翰祥,很多风月作品也难免流俗,为后人诟病。李翰祥开发风月片这一类型,其实也是不得已而为之,他在台湾创业失败之后,回到邵氏虽然还是导演,可早已一贫如洗,为了重振声威,他便把目光投向了容易赚钱的情色电影,没想到大获成功。后来他拍摄了大量同类型的影片,成为自己电影生涯中又一重要片种。
李翰祥72年回到邵氏之后的第一部影片,就是被视为风月片鼻祖的《大军阀》。今天来看《大军阀》,情色镜头只有少许,可是这在当时已经是开风气之先了。《大军阀》一炮打响,不仅为李翰祥重新积聚不少人气,也捧红日后叱咤影坛的笑星许冠文。李翰祥和许冠文继而还合作了《一乐也》、《声色犬马》等经典作品。
李翰祥非常喜欢研读《金瓶梅》,他的古典美学修养颇深,这在他早期的黄梅调电影中就可以看出。李翰祥根据他对《金瓶梅》的研究心得,拍出了《风流韵事之惠莲》、《金瓶双艳》、《武松》三部电影。其中尤以《金瓶双艳》成绩最为突出,堪称风月片代表之作。《金瓶双艳》的可贵之处在于,不拘泥于一般风月片渲染情色的套路,而是在表现情色场面的同时,更突出了对人物内心的刻画和原著精髓的把握,使这部影片成为具有一定艺术品味的风月片。
李翰祥的风月片还有一个最突出的贡献,就是发掘了一大批性感艳星,为香港影坛增“色”不少。经过他的提携,胡锦、恬妮、邵音音、余莎丽、白小曼、陈萍等等,她们都成为红极一时的性感女星,为邵氏奉献了无数佳作。
李翰祥的风月片最明显的特点就是“敢拍”,大大突破了过去港片的暴露尺度和观众的心理承受能力,这也是他风月片炙手可热的重要原因。另一个特点就是取材广泛,李翰祥的风月片的题材五花八门,戏曲、相声、中外名著、坊间笑谈、民间故事等等,只要是他觉得可取,他都会放到自己的电影之中。所以,李翰祥虽然拍摄了大量的风月片,可是没有一部有雷同的感觉,每一部都能出奇出新,保证了影片的质量。李翰祥风月片最后一个特点就是结构,他的风月片大多都是结构松散的作品,往往是确定一个主题,然后分成几个小故事来组成一部电影,和名著《一千零一夜》的结构很相似。比如他的《拈花惹草》,几个故事发生在不同的年代,本身没有什么直接联系,之所以能够把它们拴在一起,就是因为几个小故事都是讲述男女拈花惹草,它们主题相同。
李翰祥重回邵氏之后拍摄了大量的风月片,他后来似乎也是乐此不疲,虽然他的风月片没有多大的艺术价值,但是非常具有观赏性,放到今天看仍不落伍,并且他在风月片中对于旧时民俗形象刻画,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影响资料。李翰祥就是“俗”,也要“俗”的与众不同,这样反映出大导演特立独行的处世原则。
宫廷片
宫廷片就是历史大戏,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史诗巨作”。李翰祥一直都有拍摄历史大戏的宏图伟愿,并且不断付诸于实践。历史大戏是李翰祥最看中的一个片种,制作态度极为认真,制作规模也是率创新高。
早期的黄梅调电影《貂蝉》、《江山美人》中,已经有了宫廷片的雏形,可这些影片以叙事为主,淡化了影片的时代背景,而时代背景恰恰是历史剧的重要组成部分。李翰祥1960年拍摄的《武则天》,是一部名副其实的宫廷大戏,人物命运紧扣时代主题,通过武则天一生的政治命运,反映出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变革,是一部思想性和观赏性并重的影片。
宫廷片由于拍摄周期过长,制作经费庞大,投资的风险也很多,所以李翰祥并没有过多的机会一显身手。导致李翰祥在台湾一败涂地的最直接原因,就是因为他自己投资制作的历史巨片《西施》票房惨败,电影大亨的梦想也彻底被粉碎。所以李翰祥本人也对拍摄历史巨片更加谨慎。李翰祥后期在邵氏拍摄的宫廷片巨制,只有《倾国倾城》和《瀛台泣血》两部而已。但是《倾国倾城》完全称得上是经典之作,全剧无论是布景、服装,还是人物刻画,都算的上是超一流的水准,拍出了但是港片罕有的大气魄,是一部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经典电影。《倾国倾城》讲述了慈禧60大寿和八国联军进攻北京的一段历史,李翰祥将看似不相干的两件事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慈禧太后奢华的寿筵,反映出满清政府腐败无能的实质,这也是直接导致八国联军横行无忌的最根本原因。《倾国倾城》几乎动用了邵氏当时所有的一线红星,制作规模空前庞大,在不出外景的前提下,靠搭建的内景拍出了北京紫禁城的威严与肃穆,彰显了李翰祥深厚的美学功底。
李翰祥在邵氏不光是有宫廷大戏,他也拍摄宫廷小戏,这就是他的“乾隆皇帝”系列,这个系列都是由刘永主演,这也是刘永个人演艺生涯的巅峰时期。“乾隆皇帝”系列,李翰祥一共执导了5部,分别是《乾隆下江南》、《乾隆皇君臣斗智》、《乾隆皇与三姑娘》、《乾隆下扬州》、《皇帝保重》。这些电影戏说的成分很重,这或许也是今天清宫戏说剧的滥觞。这几部电影题材上是属于宫廷片,只是格局不大,都是从小处着眼,主要都是讲述乾隆皇帝轶闻趣事,结构上和风月片相似,都是由一个主题串起几个小故事,来组成一部完整的电影。“乾隆皇帝“系列的可看性很强,风趣幽默,很多情节还照搬了刘宝瑞的单口相声段子,趣味性十足。
80年代初,李翰祥来到了内地,与内地合作拍片,因为内地极为丰富的物力资源,也促使李翰祥宫廷大戏修成正果。《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都是在北京故宫实景拍摄,整体的气势和规模,都要远远地超越邵氏。
李翰祥作为六七十年代香港电影的代表人物,也是当时极少数走遍两岸三地拍片的电影人,他在无形中增强了各地区之间电影技术的经验交流,为华语电影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一定地推动作用。李翰祥一生飘忽不定,作品的风格也随着人生境遇不断转变,不管是“俗”也好,“雅”也好,他那些有口皆碑的经典影片,将注定和他的名字一起永垂影史。

3. 推荐一下李翰祥最好看的片子

独臂刀是张彻的。李翰祥的电影大致分为三类,宫廷片比较景点的有倾国倾城、瀛台泣血等,还有就是讽刺诙谐片,比如大军阀、军阀趣事等。你所说的风月片就多了,比如《风月奇谭》《声色犬马》《金瓶双艳》《风流韵事》等等

4. 邵氏风月电影(邵氏风月片里的东方风情)

1982年,根据同名连载专栏改编的《三十年细说从头》上映,导演李翰祥在片中大胆戏说自己从影30载的秘闻趣事。

李翰祥说:「人生如戏,谁的戏都有掌声起落的时候,谁的戏都有落幕的时候。」

作为李翰祥在邵氏拍的「落幕」作品,电影重现了邵氏的黄金时代——虽然猎奇感远甚历史感。

80年代,伴随着李翰祥的辞别,邵氏时代也在走向谢幕。作为香港电影行业的黄埔军校,巅峰时期邵氏发掘的众多导演演员,后来也成了邵氏走向衰落的引子。

胡金铨出走台湾,邹文怀何冠昌成立嘉禾电影,培养出风光一时的李小龙、成龙、张曼玉、洪金宝、陈可辛等顶级巨星和名导,邵氏的光辉日渐暗淡。

70年代邵氏「风月片」的兴起,未尝不是邵氏开始由巅峰走向落寞的转折点。

但如今回看,大概也只有邵氏时代的禁片能称得上「艳情而不色情,风流而不下流」,配得上「风月」二字。

「风月」潮起

香港的电影分级制度,一直要到1988年才得以确立。从那之后,才有了如今人们常识的,囊括色情血腥暴力在内所谓「三级片」的概念。

在那之前,作为港产香艳三级片前身,邵氏风月片其实已经兴盛了好十几年。

邵氏风月片潮流的起点,是1972年上映的风月喜剧《大军阀》。这场合作起始于70年代初李翰祥和邵氏两方的经济困局。

1963年,李翰祥出走台湾成立国联影业。正欲大展宏图,却遭遇金主爸爸陆运涛(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老板)坐飞机在台中丰原神冈失事。

失去靠山的李翰祥后来在票房上接连失利。1971年,创业失败的李翰祥再度返港,开始拍骗术题材小成本电影挣钱。

当时邵氏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吝啬分成,邹文怀何冠昌带着一群邵氏同僚出走,另起炉灶成立嘉禾。之后邵逸夫又走眼错失李小龙。

很快,在嘉禾王牌——李小龙功夫片的重创之下,邵氏开始遭遇严重的生存危机。为拯救危机中的邵氏,邵逸夫主动请回了曾经的摇钱树,开创过一代黄梅调电影热潮的李翰祥。

而李翰祥试水的风月喜剧片《大军阀》,就是回归邵氏后的第一部作品。取材北洋政府时期诸多逸闻趣史,李翰祥打造了经典的军阀大帅庞大虎形象,也捧红了之后20年里香港最重要的喜剧演员——许冠文。

作为当年三大卖座华语电影之一,《大军阀》的成功,开启了邵氏和香港电影的风月片浪潮,也让邵氏坚定了风月片这条全新的生财之路。

邵氏风月时代

跟执着于电影艺术水准的名导胡金铨相比,同为「文化型」导演出身的李翰祥,却将文化内涵和市场需求的平衡点拿捏得恰到好处。

大约是经历过了创业的失败和市场的毒打,李翰祥后来对电影的商品性质毫不避讳:「电影本身是商品,不是画,不是曲。画和曲可以是非卖品,电影却一定要有市场,要大家来看,要在商业中求艺术,艺术中讲商业,最好双叫——叫好叫座。」

《大军阀》的成功,让邵氏开始打定主意开拍更纯粹的风月片捞钱。在艺术和市场,挣钱与成本之间,李翰祥和邵逸夫也达成了统一意见:「邵先生对我其实不错,我拍了几部风月片赚了钱,他就让我拍大成本《倾国倾城》。」

当年邵氏风月题材多取材于民间曲艺、历史宫廷、《金瓶梅》等传统中国古典文学题材。基于老辈艺术家天生在国学上的存留的底蕴,他们的作品里总会满溢出浓厚的传统风情。

在他的作品里,不管是阳春白雪的历史片如《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还是下里巴人的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影坛》,甚至之后艳情吸睛的风月片《金瓶双艳》、《风月奇谭》,都带有浓郁的东方古典审美。

在邵氏的风月巅峰时代,为贴近东方古典风情的韵味,李翰祥将中国传统民俗、旧时风物、市井风韵和背后的伦理精神都灵活融入了电影作品之中。

譬如,在《金瓶双艳》里,整个布景道具人物服饰,都与小说原著的元明代背景契合。而《鬼叫春》中花家驿的水车茅屋,《风流韵事》中雕栏画栋的西门大宅,都洋溢着如同国画般的古典美。

李翰祥通过对场景细节的追求,烘托氛围塑造真实感,重现传统故事里的古典意境。又将故事中人物个性进行重塑,以更贴近七八十年代观众的伦理观念。

譬如,在《金瓶双艳》里,李翰祥就着意淡化了女性的负面形象,略去了原著中某些语言粗俗,强化了他们的悲剧命运和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也保留了作品本身的训诫意识。

邵氏的票房春药

邵氏风月片繁荣的70年代,也正是西方「性解放」意识兴起,香港电影开始从「注重社会教谕」向「追求感官刺激」的转型阶段。

在李小龙、洪金宝、成龙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功夫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七十年代,邵氏风月片的大行其道,拯救了当年风雨飘摇的邵氏电影。

李翰祥和邵氏这场合作延续12年,产出电影30多部,其中20多部都是风月片,包括经典的《风月奇谭》、《北地胭脂》、《风流韵事》、《金瓶双艳》等等。

除了李翰祥,当年楚原导演的《爱奴》、后期方令正的《唐朝豪放女》,陈安琪的《花姐时代》,都是邵氏风月题材的优质作品。

但随着邵逸夫开始退出电影管理,邵氏继任者越发缺乏长远眼光,注重短期利益。就如同《三十年细说从头》里拍的,同一个摄影棚同一条街,三部电影同时开拍互相撞车,一条街道恨不得拍20次,如何能不出烂片?

将「风月」和吸睛噱头当作票房春药,迟早就会如纵欲过度的西门庆一般掏空根本。

此后,80年代港产三级片开始完全抛弃文化内涵,追求猎奇吸睛和情色噱头。香艳三级片离「风月」二字越来越远,越来越注重单刀直入的感官刺激,也越来越金玉其外。

以至于作为「风月片」代表的李翰祥都不得不出来说:

「真正写性要骚在骨子里,大家脱光便不性感。性开放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都有很多真人表演,大家见怪不怪。反而收得越紧,人就越好奇。所以拍风月片首重含蓄。」

但「风月」题材毕竟在传统伦理观中难登大雅之堂,拿「风月片」谈文化情感听起来也有些违和。何况在那个商业社会下灯红酒绿的香港,非要电影来肩负什么文化使命也是为难。

有情有性,精致唯美的邵氏风月片时代,毕竟是要落幕了。

- THE END -

5. 李翰祥的主要作品

时间名称备注1953年《金凤》(与严俊合作)在台北“国语片展映式”上获最佳国语片奖、最佳女主角奖1954年《嫦娥》与姜南、古寿林合作1955年《雪里红》1955年《水仙》1955年《马路小天使》1955年《黄花闺女》1956年《窈窕淑文》1956年《移花接木》1957年《春光无限好》1957年《安用儿》1957年《丹凤街》1958年《貂蝉》获第五届亚洲影展最佳导演奖、最佳女主角奖等五项大奖1958年《全家福》1958年《给我一个吻》1958年《杀人的情书》1958年《妙手回春》1959年《江山美人》获第六届亚洲影展最佳影片奖、最佳女主角奖等多项大奖1959年《儿女英雄传》1959年《倩女幽魂》1960年《后门》获第七届亚洲影展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女主角奖1961年《杨贵妃》获第15届戛纳电影节最佳室内彩色摄影奖,
第1届台湾电影金马奖优等剧情片 1962年《武则天》《王昭君》1963年《一毛钱》1963年《梁山伯与祝英台》第2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奖,
黄梅调电影从此风靡港台二十年之久,
邓丽君也因演唱插曲《访英台》获黄梅调歌曲演唱一等奖 1964年《七仙女》《状元及第》1965年《西施》第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影片
第4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导演奖 1968年《冬暖》台湾文艺片经典作品之一1968年《四季花开》1969年《扬子江风云》获第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情节片奖、
最佳男主角奖、最佳男配角奖 1969年《富贵花开》1969年《鬼狐外传》1970年《喜怒哀乐之乐》1970年《缇萦》获第十七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奖
第9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古装片奖 1970年《八十七神仙壁》1971年《骗术奇谭》1972年《骗术大观》1972年《只爱鸳鸯不羡仙》1972年《大军阀》获第19届亚洲影展描写人物最成功喜剧片奖1972年《风月奇谭》1973年《牛鬼蛇神》1973年《骗术奇中奇》1973年《北地胭脂》1973年《风流韵事》1973年《一乐也》1974年《金瓶双艳》1974年《声色犬马》1974年《丑闻》1975年《港澳传奇》1975年《倾国倾城》获奖影片1975年《捉奸趣事》1976年《瀛台泣血》1976年《洞房艳史》1976年《拈花惹草》1976年《骗财骗色》1977年《风花雪月》1977年《乾隆下江南》1977年《金玉良缘红楼梦》获第1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美术设计奖1977年《佛跳墙》1978年《乾隆下扬州》1978年《子曰食色性也》1979年《销魂玉》1979年《军阀趣史》1979年《鬼叫春》1980年《乾隆与三姑娘》1981年《徐老虎与白寡妇》1982年《武松》1982年《三十年细说从头》1982年《乾隆皇君臣斗智》1983年《火烧圆明园》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优秀影片特别奖1983年《垂帘听政》梁家辉因主演咸丰皇帝荣获第3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奖1984年《火龙》潘虹因饰演李淑贤获香港国际电影节最佳女主角奖1986年《八旗子弟》1988年《一代妖后》(即《西太后》)1989年《金瓶风月》1989年《敦煌夜谭》1993年《金瓶梅》1993年《情人的情人》1993年《少女潘金莲》1996年《火烧阿房宫》(40集电视连续剧) 《八旗子弟》 .... 导演
《八旗子弟》 .... 编剧
《缇萦》 (1970) .... 编剧
《潘金莲》(1964) .... 导演
《武松》 (1982) .... 导演
《武松》 (1982) .... 编剧
《倾国倾城》(1975) .... 导演
《倾国倾城》 (1975) .... 编剧
《佛跳墙》 (1977) .... 导演
《乾隆皇与三姑娘》(1980) .... 导演
《一乐也》 (1973) .... 导演
《酷男之恋》 .... 导演
《儿女英雄传》 (1959) .... 导演
《一乐也》 (1973) .... 编剧
《风流韵事》 (1973) .... 导演
《徐老虎与白寡妇》 (1981) .... 导演
《声色犬马》 (1974) .... 导演
《乾隆下扬州》(1978) .... 导演
《雪里红》 (1956) .... 导演
《乾隆下江南》 (1977) .... 导演
《金瓶双艳》 (1974) .... 导演
《北地胭脂》 (1973) .... 导演
《垂帘听政》 (1983) .... 监制
《火烧圆明园》 (1983) .... 监制
《金瓶风月》 (1991) .... 美术指导
《敦煌夜谭》 (1990) .... 作词
《一代妖后》 (1988) .... 编剧
《金玉良缘红楼梦》 (1977) .... 导演
《浴室艳尸》(1952) .... 置景
《结婚廿四小时》(1950) .... 美术(制作设计)
《别让丈夫知道》(1952) .... 美术(制作设计)
《玫瑰花开》 (1951) .... 美术指导
《嫦娥》 (1954) .... 导演
《窈窕淑女》 (1957) .... 导演
《雨夜歌声》 (1950) .... 美术(制作设计)
《雪里红》 (1956) .... 编剧
《金凤》 (1956) .... 编剧
《黄花闺女》 (1957) .... 导演
《黄花闺女》 (1957) .... 编剧
《翠翠 》(1953) .... 导演助理
《马路小天使》(1957) .... 导演
《笑声泪痕》 (1958) .... 编剧
《笑声泪痕》 (1958) .... 导演助理
《安琪儿》 (1958) .... 导演
《给我一个吻》 (1958) .... 导演
《丹凤街》(1958) .... 导演
《丹凤街》 (1958) .... 编剧
《全家福》 (1958) .... 导演
《春光无限好》 (1957) .... 导演
《妙手回春》 (1958) .... 导演
《杀人的情书》 (1959) .... 导演
《貂蝉》 (1958) .... 导演
《水仙》 (1956) .... 导演
《水仙》 (1956) .... 编剧
《江山美人》 (1959) .... 导演
《杨贵妃》 (1962) .... 导演
《一毛钱》 (1964) .... 导演
《状元及第》 (1964) .... 导演
《状元及第》 (1964) .... 监制
《神仙·老虎·狗》(1961) .... 其他
《凤还巢》 (1963) .... 导演
《倩女幽魂》 (1960) .... 导演
《手枪》 (1961) .... 导演
《七仙女》 (1963) .... 作词
《七仙女》 (1963) .... 编剧
《情人的情人》 (1994) .... 导演
《火龙》 (1986) .... 导演
《垂帘听政》 (1983) .... 导演
《垂帘听政 》(1983) .... 编剧
《火烧圆明园》(1983) .... 导演
《火烧圆明园》 (1983) .... 编剧
《一代妖后》 (1988) .... 导演
《西大后》 (1988) .... 导演
《瀛台泣血》 (1976) .... 导演
《瀛台泣血》 (1976) .... 编剧
《大军阀》 (1972) .... 导演
《大军阀》 (1972) .... 编剧
《金瓶风月》 (1991) .... 导演
《金瓶风月 》(1991) .... 编剧
《武则天》 (1963) .... 导演
《武则天》 (1963) .... 编剧
《梁山伯与祝英台》 (1963) .... 导演
《梁山伯与祝英台 》(1963) .... 编剧
《后门》 (1960) .... 导演
《敦煌夜谭》 (1990) .... 导演
《西太后》 (1989) .... 导演
《西太后》 (1989) .... 编剧
《貂蝉》 (1958) .... 导演
《冬暖》 (1968) .... 导演
《王昭君》 (1964) .... 导演
《西施》 (1965) .... 导演
《缇萦》 (1970) .... 导演

阅读全文

与李翰祥经典电影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赵本山新电影叫什么 浏览:837
香港金典枪战电影 浏览:348
国产古装妖怪的搞笑电影 浏览:88
有意义的经典国外老电影 浏览:311
坏小子电影讲的什么 浏览:123
新不卡电影网 浏览:970
电影中国的刻板印象 浏览:769
电影消失的子弹演员表和歌曲 浏览:788
王菲唱的青春电影主题曲 浏览:349
经典励志的电影台词 浏览:888
电影大嫂说过的台词 浏览:56
电影新上海滩女特务扮演者 浏览:512
杀人鳄鱼谭电影中文字幕 浏览:23
老电影决斗在线 浏览:76
寄生兽电影男主演员 浏览:226
小女孩看见小男孩的电影 浏览:800
军舰上美女最多电影 浏览:597
香港电影顶罪 浏览:727
电影有关青春 浏览:298
手机看电影要会员 浏览:7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