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人物 > 中国电影界的重量级人物饶曙光

中国电影界的重量级人物饶曙光

发布时间:2022-05-04 17:57:01

❶ 饶曙光的发表论文

穿越时空的爱恋 饶曙光 周夏 【报纸】中国电影报 2011-01-30
影视,从文学中获得力量 饶曙光 【报纸】人民日报 2011-01-25
让想象飞,不让暴力飞 饶曙光 李瑾 【报纸】中国电影报 2011-01-13
景观大于叙事的《西风烈》 饶曙光 【期刊】电影艺术 2011-01-05
增强中国电影竞争力 饶曙光 【报纸】人民日报 2010-10-29
“地气”、伦理与现实主义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10-08-01
国际化、本土化与主流电影发展 饶曙光 【报纸】文艺报 2010-07-28
当下中国电影的市场建设与创作发展 饶曙光 【期刊】文艺研究 2010-06-10
生命的礼赞——电影《额吉》观感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10-06-01
新世纪少数民族题材电影研究 饶曙光; 陈清洋 【期刊】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10-04-10
方沛霖:早期国产商业电影风向标 周艺; 饶曙光 【期刊】电影艺术 2010-03-05
2009:中国电影的新机遇与新挑战 饶曙光 【期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0-02-15
关于贺岁片与贺岁档的思考 饶曙光 【报纸】中国电影报 2010-01-21
《建国大业》:启示录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9-11-01
探索中国电影复兴之路 饶曙光 【报纸】人民日报 2009-10-20
构建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饶曙光 【报纸】文汇报 2009-10-18
“学院派”的证明 饶曙光 【报纸】中国教育报 2009-10-17
军事题材电影与主流大片 饶曙光 【期刊】解放军艺术学院学报 2009-10-10
星光灿烂绘史诗 饶曙光 【报纸】人民日报 2009-09-18
打造电影核心竞争力 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中影集团发展战略思考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9-01
中国电影与国家形象 饶曙光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09-05-20
重塑有独特魅力的中国形象 饶曙光 【报纸】人民日报海外版 2009-04-23
电影态势及其策略 饶曙光 【期刊】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9-04-15
关于深化中国电影史研究的断想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4-01
中国贺岁片与贺岁喜剧电影观察 饶曙光 【报纸】中国电影报 2009-02-26
国家形象与电影的文化自觉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9-02-01
改革开放三十年与中国主流电影建构 饶曙光 【期刊】文艺研究 2009-01-10
改革三十年中国电影市场演变及其发展 饶曙光 【期刊】艺术评论 2008-12-15
农村题材电影的公路类型与主体形象 饶曙光; 陈清洋 【期刊】艺术评论 2008-11-15
华语大片与中国电影工业 饶曙光 【期刊】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11-15
体育电影:借鉴与创新 饶曙光 【期刊】艺术评论 2008-08-15
改革开放三十年农村题材电影流变及其发展策略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8-08-01
中小成本电影的困境与策略——以现实题材影片为例 饶曙光; 毕晓瑜 【期刊】当代电影 2008-06-01
观众本体与中国商业电影之三十年流变 饶曙光 【期刊】电影艺术 2008-05-05
类型经验(策略)与中国电影发展战略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8-05-01
《集结号》再思考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8-03-01
感染的力量——文化软实力与电影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8-02-01
少数民族电影发展战略思考 饶曙光 【期刊】艺术评论 2007-12-15
钟惦棐与中国电影二思 饶曙光 【期刊】电影艺术 2007-05-05
电视电影的发展战略及其叙事策略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7-03-15
关于电影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几点思考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7-01-15
新中国电影的第一个运动:清除好莱坞电影 饶曙光; 邵奇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9-15
观众·类型与电影叙事——对中国早期电影叙事模式和叙事传统的另类读解 饶曙光; 邵奇 【期刊】电影艺术 2006-09-05
孙瑜:主流中的另类、类型中的作者 饶曙光 【期刊】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6-07-15
迷失在意识形态的选择和判断中——从影片《芳香之旅》说开去 裴亚莉; 饶曙光 【期刊】电影艺术 2006-07-05
谢飞电影:时代VS个人 饶曙光; 裴亚莉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3-15
谢飞生平与创作年表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3-15
关于中国电影的三个问题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3-15
回顾与展望——纪念中国电影100周年国际论坛综述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6-01-15
《太太万岁》与喜剧万岁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5-11-15
旧中国喜剧电影扫描 饶曙光 【期刊】电影艺术 2005-11-05
《李双双》与民间文化及其喜剧精神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5-09-15
喜剧电影、革命历史题材电影以及电影理论建设——张骏祥电影生涯回顾 裴亚莉;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5-07-15
张骏祥生平与创作年表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5-07-15
中国电影产业化:历史、现在及其未来——2004年的观察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5-03-15
在镜头的缝隙和“缝合”之中:现实、现实的书写和批评——重读谢晋电影 裴亚莉;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2004-01-15
中国类型电影:理论与实践 饶曙光 【期刊】电影艺术 2003-09-25
竞赛题中的数学物理方法 饶曙光 【期刊】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5-06-30
Weitzenbock不等式的推广 饶曙光 【期刊】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1994-12-30
后现代主义文化与当代中国电影电视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1994-03-15
给社会问题以审美思考和表现——评电视连续剧《你为谁辩护》 饶曙光 【期刊】中国电视 1991-05-01
秋之惑 饶曙光; 陈羽; 雨荣 【期刊】中外电视 1990-10-28
远山 项俊波; 饶曙光 【期刊】中外电视 1989-08-29
走向电影史的理论 安德鲁·萨利斯;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1989-06-30
电影美学的当代背景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1988-04-30
观众的能力 艾伦·卡斯比尔;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1987-10-28
电影《黑炮事件》的美学开拓 饶曙光 【期刊】文艺评论 1987-03-02
文化反思中的新时期电影创作 仲呈祥;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1987-03-02
美学评价的标准 艾伦·卡斯比尔; 饶曙光 【期刊】文艺研究 1986-12-27
从文化反思中观照人心——《湘女萧萧》印象记 仲呈祥; 饶曙光 【期刊】当代电影 1986-12-27
《乡民》思辨录 饶曙光; 仲呈祥 【期刊】电影艺术 1986-11-27
创新与极端——对创立批评流派的一点思考 饶曙光 【期刊】文学评论 1986-06-30
艺术表现及其构成的模糊性 饶曙光 【期刊】学习与探索 1985-08-29
电影产业化与电影类型(提纲) 饶曙光 【会议】“全球化语境中电影美学与理论新趋势”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04-06-01
新时代 新格局 新成就 饶曙光 【报纸】文艺报 2002-10-31
2004:中国电影备忘录 饶曙光 【报纸】文艺报 2005-01-22
回顾与展望 饶曙光 【报纸】中国电影报 2006-01-19
国产商业大片的历史责任和道德使命 饶曙光 【报纸】中国电影报 2007-03-08
用主流大片体现核心价值观 饶曙光 【报纸】中国电影报 2007-08-23
中国的主流大片在哪里? 饶曙光 【报纸】中国文化报 2007-09-28
现实主义电影发展及其现代化转换 饶曙光 【报纸】光明日报 2007-05-15
在银幕上发出孩子真实的声音 饶曙光 【报纸】光明日报 2007-08-03
少数民族题材电影:成就与困惑 饶曙光 【报纸】人民日报 2006-03-23
流行文化这样影响我们的生活 饶曙光 【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09-03
“外省人”的精神坐标 饶曙光 【报纸】21世纪经济报道 2007-09-17
资本逻辑与文化价值的冲突及其调整 饶曙光 【报纸】文艺报 2007-04-05
弘扬主流文化 展现创作实绩 饶曙光 【报纸】中国艺术报 2007-11-30
推动中国电影又好又快地发展 饶曙光 【报纸】文艺报 2007-11-01
有梦想就有快乐 饶曙光 【报纸】人民日报 2008-04-17
电影批评的“大众”及“现实”立场 饶曙光 【报纸】文艺报 2008-07-03
从人性化视点演绎体育精神 饶曙光 【报纸】文艺报 2008-07-24
中国电影的历史性转折 饶曙光 【报纸】人民日报 2008-11-20

❷ 解码《大圣归来》:还有多少英雄可以归来

《西游记之大圣归来》(以下简称《大圣归来》)、《捉妖记》、《煎饼侠》在18日一天票房就达到4.4亿元人民币,创中国电影单日票房新高。《大圣归来》更成了全民热议的文化现象。
自吴承恩创造出这个仙石蹦出的猴子“孙悟空”,它的故事就在华人世界长盛不衰,也无数次走上银幕、屏幕。而这次,缘何一个落寞的“大圣”却在观众眼中成了“我们自己的大英雄”?
《大圣归来》凭口碑热卖,到底是中国动画电影及相关产业的“分水岭”、“里程碑”,还是只是一个很难复制的孤峰?
更广范围讲,中国电影在创造票房的同时,还能不能产生更多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文化英雄?
新华社记者带着这些问题,访主创团队和文化学者,力图解码大圣现象的来龙去脉。
“是时候让我们的猴子惊艳四方了”
“是时候让我们的猴子惊艳四方了。”网友@ 路人Eita在《大圣归来》影评中这样写道。一句话的评论收获了4480个“赞”。
影片中,孙大圣有一张让人印象深刻的长脸,是一个末路英雄,失去了法力,内心迷茫无助;唐僧变成了前世的萌孩子“江流儿”;猪八戒变身成一只可爱的粉色小猪……对传统形象的大胆改编和其本身具有的鲜明东方元素,不仅让孩子目不暇接,更让成年观众沉醉其中。
“电影讲述了用爱和勇气找回梦想,这是全世界观众都能理解的内核。”导演田晓鹏说,“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完成了这个故事。”
这个“巨人”就是享誉世界的中国古典名著《西游记》。这个成功的产品定位令《大圣归来》不仅在海外有影响力,在国内也瞄准“合家欢”市场。对于低幼的小孩子来说不怕看不懂,对于“80后”及更年长的观众来说,这是对自己童年记忆的致敬,也可以带着孩子一起去放松娱乐。
此外,对文化经典进行贴合当下生活的改编,有颠覆但尊重,虽不拘泥,但绝不戏说。这样的故事内核也是作品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
田晓鹏说,要找回中国动画的自信,必须首先确立自己的文化身份,有自我文化认同的底气。正是这份“初心”,让整个制作团队“八年磨一剑”,坚持要做一个属于中国人自己的“大英雄”,做一个“全年龄向”的大电影。
从筹备到制作的八年中,田晓鹏和团队成员光是“动态分镜”环节就耗时两年多。这令看惯了“五毛钱特效”的观众发现:无论是3D效果、画面构图,还是色彩设计、细节呈现等,《大圣归来》已经具备与迪斯尼、皮克斯、梦工厂等一流影厂叫板的能力。
当然,他们也赶上了好时候——“互联网+电影”时代。影片出品人路伟感叹道:“如果是两年前,《大圣归来》不可能取得这个成绩。”
“互联网+”下的众筹模式为《大圣归来》“补给”了急需的资金。路伟当初在“朋友圈”发起众筹,称只要投入10万元,就可以在片尾署上投资人孩子的名字,取名为“给未来的礼物”。但令他意外的是,原定目标也就是100万元,结果却带来了100多位投资人,筹到金额达700万元。
“互联网+”同样让口碑相传成为影片推广的新渠道。2014年6月,影片的音乐MV首先在“80后”、“90后”聚集的动漫弹幕网站发布,具有“国产动漫情节”的动画粉丝们构成了第一批未来观众群体。此后,剧组又在19个城市收获了一批影评人、明星、行业领袖的口碑。其中,马云手拿大圣玩偶为电影点赞的图片广为流传。
电影上映后,在初期排片空间受到挤压的情况下,同样靠以网络为载体的“口口相传”,完成了从粉丝群、业界领袖到普通受众的扩散。用博纳影业总裁于冬的话说,这对中国电影传统“产供销”体系带来的变化是“革命性的”。
众筹、口碑等都必须服务于内容,而内容的核心是对观众的尊重。作为一部“合家欢”动画电影,《大圣归来》也证明了要么闹,要么炫,要么猎奇,并不是国产电影的出路。不是讲大道理,同样可以传递主流价值,同样可以获得巨大的票房成功。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说,讲市场与正能量并不冲突。“真正好电影是能引起大多数人共鸣的,必须有向上的力量。”
影片投资方、横店集团总裁助理刘志江也认为,《大圣归来》的成功证明了“积极向上”和“走市场”没理由要被看做是相互矛盾的。“真正的大片哪个不是积极向上、正能量的?”他反问道。
打造全产业链条路还很长
动漫电影,其实只是电影产业中的一个分支。但却是全球电影大国都高度重视的、市场前景广阔、文化产业发展必然争夺的制高点之一。
中国文化管理层和电影人,也从没忽视这个分支。7月11日起一直到8月底,全国2000余家影院,将在早上9点至11点特别增设“动画,你早!”国产动画电影专属时段。业内人士认为,此举将为国产动画电影拓展更多市场空间。
早在2006年,财政部、广电总局等部门就联合发布了《关于推动我国动漫产业的若干意见》。此后,大量动漫产业园在各地开花,动漫公司不仅享受房租、税收等方面的减免政策,还有政府补贴。
然而,高居世界首位的动画产量背后,是国产动画电影原创性、创造力不足,更没有创造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动漫形象。
在《大圣归来》之前,中国虽然不乏制作精良、口碑也不错的全年龄向动画电影,如《魁拔》、《秦时明月》、《龙之谷》等,但票房和市场表现都比较平淡。就连刘志江也坦承,投资动画电影有很大风险,按之前的市场规律,业界普遍认为《大圣归来》的票房不会超过8千万元。
普遍观点认为,虽然中国动漫电影已经成为电影产业新的增长点,但是和美国、日本等国家对比,我国动漫产业占GDP比重还很低,动漫观影市场、人群还没完全形成,高水平的动画人才匮乏。
但田晓鹏认为,中国原创动画行业最缺的不是人才、技术和资金,而是“偏见导致的市场空间不足”,这往往会让原创作者“耐不住寂寞、看不到前景”。
制作周期长,投资金额巨大是动漫电影制作必须尊重的规律。“投资人一定要容忍创作团队的‘慢’,创作团队也应该有坚持高品质原创的态度。”刘志江说。
《大圣归来》能不能被看做是中国动画电影发展的“临界点”?业界的反应是乐观的。饶曙光认为,《大圣归来》从技术、想像力、亲和力等多个层面,都已达到大片的水准,“这可以说是一部突破性的作品”。
也许是巧合,同档期同样火爆的《捉妖记》在真人电影中植入“胡巴”的可爱动画形象,成为另一类动画电影。
国家电影局局长张宏森说,中国电影作品的多样化形态正在形成,多类型、多品种已经成为发展趋势。
这,也许才是大圣和胡巴火爆背后值得探讨的具有规律性的因素。
值得注意的是,《大圣归来》也让电影从业者看到动画产品链的市场潜力。马云拿的“大圣玩偶”已经断货多次,粉丝不断留言要求增加贴纸、磁铁、信纸、明信片、杯子、枕套等新产品开发,并调侃其为“史上第一个被催着赚钱的剧组”。
这其实是动画电影成熟市场普遍采用的做法:在电影产品上座同时,同步完成全产业链条的开发——动漫玩具、动漫服装、动漫游戏、舞台剧、主题公园……一系列衍生品都被统筹考虑。而全产业链打造对中国电影人来说,还有很长路要走。
随着中国动画电影的发展,什么时候能有我们自己的“迪士尼乐园”、“环球影城”,能有和影片同步热卖的一系列衍生品?虽然,这是关于中国动画产业发展的另一个话题,但希望这样的梦想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
“超级英雄”的中国价值内核
“孙大圣”再度横空出世,在令人看到了中国动画产业希望和路径的同时,更看到了发掘文化经典的无限可能性。
仅从票房这个纯经济指标讲,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在全球产业格局中也颇有横空出世的味道。
2003年,中国电影只有10亿元票房,只有美国的1%;去年中国电影票房达到了296亿元,接近北美电影市场的45%-47%。十多年间,票房一直保持着35%以上的年均复合增长率。
但已经成为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中国,在创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超级文化英雄”方面还乏善可陈。
中国的动漫观众,谁不对日籍的奥特曼、机器猫,美籍的钢铁侠、绿巨人耳熟能详?掰着手指数数本土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漫画人物,多数人还是会想起50多年前创作的《大闹天宫》里的“美猴王”。
反观第一电影大国美国,无论是本土作战,还是拓展海外,特别是他们非常重视的中国市场,打出的牌之一就是用好中国家喻户晓的文化形象,比如功夫纯正的熊猫、讲一口流利英文的花木兰。
但这些影片中,虽然中国元素触目可见,核却还是美国文化。
在田晓鹏看来,熊猫阿宝就是一个纯正的美国人,他的肢体语言是含蓄的东方人物不会具有的。《花木兰》里对中国山水、人物的刻画颇有东方神韵,但情节上花木兰与任何一个迪斯尼创造的公主没有区别。
“中国动漫电影需要有电影产品本身的娱乐属性,更要有东方文化自己的态度。”田晓鹏把《大圣归来》视作对这种态度的阐释,“尤其我们的故事内核是《西游记》,可以欢乐,但不能戏说。”
饶曙光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地方,光西游记就有无限空间。这座取之不竭的“精神富矿”为当下提供了很多可以转化为形象椽笔的宝贵资源。
在这种传统文化和现代传播嫁接的过程中,《大圣归来》不仅国内看好,海外同样看好。据悉,电影《大圣归来》已经与亚洲周边多个国家签署了出口协议。此前,它还在戛纳以210万美元创下了中国动画海外销售的最高纪录。
在电影界,所谓IP(知识产权),是指一个形象或一个“故事核”,比如擎天柱、钢铁侠、机器猫等。饶曙光说,文化IP是经过若干年积累,生根于所在国文化、价值观的一种符号,往往承载在某个固定形象中。
中国传统IP相当丰富,比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封神榜》等,都是历经千年、浸润中华文化基因和价值观的“超级IP”。
不少业内人士认为,当中国致力建设电影产业大国和产业强国时,我们更要有与之匹配的电影文化尊严和电影文化品格。“说到底,各国强势IP的传播力,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了一国的文化软实力。”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藩说。
《大圣归来》到底还只是一部电影。但细想想,哪个国家的少年记忆中没有属于自己的“孙大圣”?就是一个个儿时的超级英雄,让一代代人完成着对人生和文化的认同。
归来的大圣随着档期的结束,只会成为记忆。再往大了说,其实也只是流行文化中一个新的符号,虽然大家期望这个符号的生命力更持久,更难忘。
而对于中国电影,或者更广义的中国文化来说,更多的“超级英雄”的到来才是大家的期盼。
对此,华沙电影节主席斯塔凡·劳丁说过一句话:“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讲,其实你们有十三亿个故事可以讲。”

❸ 饶曙光的介绍

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研究员(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电影评论学会理事,中国电影家协会电影理论评论工作者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国际电影节民族电影展副主席。11985年开始从事电影教学、电影理论研究及评论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电影美学、中国电影史、当代中国电影电视、影视与大众文化等。发表各种学术论文300余篇,200多万字。《迷失在意识形态的判断中――从电影《芳香之旅》说开去》,获得中国文联2006年度优秀学术论文奖。《国有影视企业与中国主流大片》在第十六届金鸡百花电影节中国电影论坛上获优秀学术论文二等奖。《关于电影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几点思考》获2008年“广电总局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征文活动”一等奖、“中央直属机关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征文活动”纪念奖。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少数民族电影史》,承担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项目《中国电影市场发展史》,承担国家广电总局部级社科项目重大课题《中外合拍片与中国电影走出去工程》。出版多部译著和专著:《中国文学理论》,《新时期电影文化思潮》,《中国喜剧电影史》等,主编《中国电影欣赏》等。

❹ 《误杀2》原型是什么呢

误杀2原型是取材自2002年美国影片的迫在眉梢。剧情就是讲一个老实人在医疗保险被公司偷偷更换下,铤而走险劫持医生,为病重儿子做心脏手术的故事,最后的老实人走上了不归路的故事。

造成走不归路是一是因为手术金额过于高昂,二是这种偷偷换保的行为属于见不得光的黑灰产,其背后的不法产业链不是区区一个普通美国平民能打破的。迫在眉梢是讲述了父爱对抗腐败的剧情故事,然而误杀2是将腐败与伟大父爱两者结合起来。先借用了迫在眉梢的故事开始,再升级改编成更贴合国内观众胃口的剧情故事和节奏感。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从文本与产业两个层面阐述了对影片的理解,认为相比于第一部,误杀2通过全新的故事,进行了新的思考、新的表达,强大的叙事能力、精巧的悬念设置、不断反转的人物刻画,让观众在“猜到与猜不到”之间,认同和接受影片的剧情,并产生共情。

作为一部强类型影片,影片兼具了好看和优质两个特征,形成了一个成功的品牌效应,对于市场的促进和带动效应值得鼓励,也值得理论界予以高度的支持。



❺ 《定军山》是中国第一部什么电影

《定军山》是中国的第一部自摄的电影,也是中国第一次尝试拍摄的影片。

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播出。由著名的“谭派”京剧创始人谭鑫培扮演主角黄忠,导演任庆泰,摄影刘仲伦。

影片以传统京剧定军山为题材,拍摄了“请缨”、“舞刀”、“交锋”等场景。影片利用阳光在北京丰泰照相馆中院的露天场地上拍摄(今南新华街小学原址),共摄三日,录制影片黑白三本。

《定军山》的意义

从1905年到1908年,北京丰泰照相馆任庆泰先后拍摄了谭鑫培《定军山》等一批戏曲影片,并先后在大观楼上映。在此过程中,任庆泰、刘仲伦、谭鑫培无疑成为了中国电影的先驱人物。他们的大胆尝试和探索堪称时代的壮举,但正是电影和中国传统在古都北京的结合, 最完美地阐释了电影的中国本土化。

正如学者饶曙光所言:仿佛是中国电影的宿命,中国电影最早的起步就与传统的戏曲联姻,将中国传统文化中最精髓的部分,也就是戏曲;戏曲当中最国粹的部分,也就是京剧,展现在中国人的面前,无意中将历史记忆、民族心象和文化历程奇迹般地交融在一起。

❻ 国家对电影产业促进法的出台表明了什么样的态度

摘要 电影产业促进法》将电影产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使电影产业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在中国影协分党组成员、秘书长饶曙光看来,当前中国正处于经济结构转型的关键期,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支柱性产业是经济转型的重要目标。他表示:“电影产业作为最具活力、潜力和竞争力的文化产业类型,系统升级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其战略实施和推进过程中,当下粗放型的生长方式必须向精耕细作的可持续发展转变,《电影产业促进法》正是对这种需求的正面回应。”

❼ 饶曙光的简历年表

1978.01 - 1982.01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学习
1982.01 - 1982.09阿坝师范专科学校助教
1982.09 - 1985.07四川大学中文系研究生
1985.07 - 1986.07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研究生部助教
1986.07 - 1995.01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当代电影研究室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
1995.01 - 1997.12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当代电影研究室 副主任、副研究员
1997.12 - 1998.07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当代电影研究室副主任、研究员
1998.07 - 2006.05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理论研究室研究员
2006.05 - 2009.01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电影理论研究室主任
2009.01 -2013.12.1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
2013年12月1日,召开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李雪健当选为主席,饶曙光被任命为秘书长。

❽ 中国电影票房全球第一得益于什么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这一成果的取得,最重要的是中国强大的抗疫能力为电影业的恢复奠定了基础,提供了基本保障。

博纳影业董事长于冬表示:“这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成绩。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更是中国电影人在疫情之下忍耐、坚持和积极努力经营的结果。”他认为,中国电影靠内生增长和国内市场的内循环,让中国电影市场重新焕发了生机。

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认为,取得这一成绩,靠的是如下几点:电影界上下团结一心,齐心合力;政府给予政策支持;观众对电影的热爱;还有存量影片的助力,比如今年国庆档39.5亿元的成绩,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夺冠》《姜子牙》《急先锋》等,也就是鼠年春节档的影片。

(8)中国电影界的重量级人物饶曙光扩展阅读:

进入创作黄金时代

“中国成为全球票房第一,是在特殊背景下实现的,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但是不能看得过重,更不能盲目乐观。”业内人士普遍比较冷静、客观地看待这一现象。

中国艺术研究院副研究员刘藩说,北美电影市场常态下的最高票房纪录约为118亿美元。我国距此尚有20多亿美元的差距。如果以近年来国内票房每年5%-6%的增速去赶超,大约需要四五年时间。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当下我们的电影作品不是够不够的问题,而是好不好、精不精的问题。2021年,对中国电影来说是个关键年份,有没有质量足够好、能带动市场观影热潮的头部作品,对我们来说是个考验。

中国电影正在从产业的黄金时代进入创作的黄金时代。饶曙光认为,每一个创作者都要苦练内功,同时应该进一步发挥政策的扶持作用,进行更长期的战略性考虑,平衡各方利益,提升国产电影的工业化水平,吸引更多资本进入电影业。中国电影任重而道远。

❾ 《战狼2》是怎样炼成的

《战狼2》是怎样炼成的
累计票房已超越今年年度票房冠军《速度与激情8》的《战狼2》在继续刷新着自己的票房纪录。8月6日,《战狼2》上映的第11天,影片票房已经成功达到31亿元。就目前的票房走势来看,这部彻底燃爆暑期档的电影成为国产片票房冠军只是时间问题。作为一部现象级影片,《战狼2》又是怎样炼成的?
两年前,《战狼》以5.4亿元的票房成绩成为当年的票房黑马之后,续集的开拍也显得理所当然,因前作的成功,资本方也对这部续作充满信心。在影片还没有完成制作时,北京文化与聚合影联两家公司就联合宣布以8亿元为影片保底。
北京文化发布的公告显示,影片《战狼2》在约定的公映日期上映的情况下,无论影片的实际发行、放映收入如何,北京文化及聚合影联将向登峰国际及其指定的其他影片出品方支付2.17亿元。这也意味着《战狼2》幕后的登峰国际等主要制片方早在影片上映前就稳赚超2亿元的收益。
或许是由于有保底方的进入,《战狼2》的制作成本也节节攀升,最后涨至2亿元,其中还并没有包括宣发费用。相比前作,《战狼2》如此大幅上涨的成本并没有在导演吴京的预算范围内,即便他不想被资本“绑架”,为了分担风险,《战狼2》从开拍到上映,期间仍然引入了多方资本进入。最终,站在这部影片背后的出品方和发行方多达21家,囊括光线传媒、万达影视、淘票票等影视公司。
“从投资角度而言,大量资本涌入不一定意味着影片能获取相应的成功,但由于电影市场的不确定性,多方资本进入可以分担一定的市场风险。”中国创意产业研究中心主任张京成认为,而由于参与影片投资的公司的业务范围也涉及院线、票务等多个领域,这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助推影片的票房成绩。
而从数据来看,影片的票房也并没有让资本方失望。猫眼数据显示,7月27日正式登陆大银幕的《战狼2》自上映以来势如破竹,4小时票房破亿元,83小时票房破10亿元,上映11天票房破31亿元,不断刷新着华语电影的票房纪录。与此同时,观众的观影热情也迅速被点燃,《战狼2》目前的上座率超42%,稳居第一。
档期选择
“影片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与档期的选择有关。”张京成说道,“首先是影片的上映时间正好在‘八一’建军90周年时期,而《战狼2》的军事题材又与其相适应,这会吸引很多的观众群体。其次是目前的国际形势已经调动了国民的民族情绪,影片中的爱国情怀也很容易让观众产生共鸣。”
市场竞争方面,《战狼2》也具有一定的优势,影片上映前后,《神偷奶爸3》、《悟空传》等热门影片的上映时长已经超过两周,难以形成较大的竞争。《绣春刀2:修罗战场》尽管一直稳坐单日票房冠军,但并没有形成大规模的观影热潮。目前票房吸睛力较强的影片仅有《建军大业》、《三生三世十里桃花》等少量的几部作品。
同类型影片竞争下,《建军大业》票房增长缓慢,艰难突破3亿元。《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上映首日票房虽然超1.5亿元,但由于口碑惨淡,豆瓣评分不足5分,后期票房也遭遇断崖式下滑,这使得《战狼2》在近期的影片中仍然占据“霸主”地位。据猫眼数据显示,截至北京商报记者发稿时,《战狼2》8月6日的单日票房已超3亿元。
此外,就电影市场而言,整个上半年国产电影都处于低迷状态,票房口碑皆佳的“爆款”影片更是难寻踪迹。从业者认为,经历了长时间的沉寂,《战狼2》的横空出世弥补了国产电影的空档。
制作吸睛
在2亿元的成本下,《战狼2》的制作一直是影片最大的“卖点”。开场一镜到底的水下搏斗戏点燃了观众最初的兴致,之后的坦克漂移、军舰导弹发射以及影片中实打实的真刀真枪则在快速剪辑的效果下让不少观众大呼过瘾。视效场面上,影片中全面升级的海陆空战争大戏也满足了观众的眼球。
“就制作而言,影片就是一部重工业商业电影,其中,快节奏感下火爆的动作场面几乎可以与好莱坞大片媲美。国内一般的电影镜头是1000个左右,但《战狼2》的镜头超过4000个, 这种快速剪接让观众的视听需求得到了满足。换句话说,《战狼2》最终的成功是取决于影片自身的质量、品质和气质。”中国电影家协会秘书长饶曙光表示。
“所有产生爆款效应的动作类影片都绝对不仅是动作本身赢得了观众的青睐,还必须有电影叙事的铺垫和支撑,特别是建立在叙述基础上的‘情感点’。如影片中打着五星红旗通过交战地区的段落等。”饶曙光强调,“没有情感点和叙事的铺垫,如果纯粹只是动作片,影片是无法点燃观众的爱国情绪,也很难吸引当下年轻观众群体的关注。可以说,《战狼2》对观众感染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影片外在的重工业产品品质,以及内在的爱国情绪上的。”
口碑效应
已经上映11天还能保持单日超3亿元的票房表现在国产片中并不多见,而这显然与影片持续上升的口碑有关,据豆瓣电影的评分显示,与以往续集电影常见的断崖式下滑相异,《战狼2》的口碑反而高于前作,豆瓣评分7.6分,好于83%的动作电影。
尽管如此,观众对影片的评价仍然是褒贬不一,绝大部分观众都对影片在动作戏份的处理上给予了较高的评价,认为有好莱坞大片的既视感,但也有观众认为,影片中的个人英雄主义色彩过于浓重,影片的叙事处理也有待提升。
“纵观国内的商业电影,尤其带有主旋律以及军事题材的影片,其实很缺少《战狼2》这种比较成熟的商业动作片,就这点而言,‘战狼’系列还是很不错的。但影片在剧情上还存在很多不合理的地方,如稍显刻意的主旋律煽情显得不合时宜,个人光环太浓烈,故事的过渡也有些仓促。”影迷徐女士说道。而就影片目前的票房走势来看,无论是那些对影片的争议之词还是赞赏之词,都对票房的增长起到了重要作用。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微博上话题“战狼2”的阅读量近10亿次,“电影战狼2”的讨论度也达百万。在如此高的讨论度和关注度下,即便是对影片不感冒的观众,也对这部影片产生了观影兴趣。
影片火爆的市场反应,也加速了《战狼3》提上日程的速度,但《战狼2》作为现象级影片,续作很难超越。此外,基于《战狼2》的成功,资本市场对这类题材的影片也会有所关注。这意味着《战狼3》背负的压力只会更大,《战狼2》的口碑能否延续到《战狼3》还是未知。

❿ 《长津湖》里,有一个士兵问平河「你还是想把伍百里的事情说出来」是什么意思

《长津湖》里,有一个士兵问平河「你还是想把伍百里的事情说出来」是:五百里是被五千里给了个痛快,后来五千里给五万里说了。五百里被炸成两段,但是当时没死,所以求五千里给他个痛快,五千里做了。但是回家后没敢给父母详说。

“《长津湖》《我和我的父辈》两部新主流电影,是今年国庆档最大亮点。”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在接受人民网采访时表示,2021年国庆档用“爱国”激发了观众的强烈共情。

《长津湖》上映以来,以“燃点”和“泪点”打动了无数观众,影片带观众重回抗美援朝战场,展现了志愿军战士在极端艰苦条件下的坚守与奋战,人物刻画、镜头语言精雕细琢,显示了中国电影工业化水准以及发展潜力。

继《我和我的祖国》以新中国的发展历程为轴,《我和我的家乡》以不同区域为序后,此次《我和我的父辈》以代际为章,通过“我和父辈”的故事,演绎了优秀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谱系的传承。

假期尤其是长假的档期效应越来越突出,进一步激发了观众的观影热情,“头部影片持续发力,多类型影片‘绽放’大银幕,让更多观众尤其是年轻观众走进影院,对中国电影未来繁荣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阅读全文

与中国电影界的重量级人物饶曙光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云盘电影哪个好 浏览:836
墨家机关术电影是新上映的 浏览:207
韩国出品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767
不公平的老师电影 浏览:940
搞笑电影100部假期历险记 浏览:113
被禁播的谍战老电影 浏览:181
少年励志电影片名 浏览:816
青年电影演员 浏览:313
人生何处不相逢电影剧情 浏览:650
上海哪个电影院可以买到情侣座 浏览:332
侯震电影搞笑片段 浏览:358
恐怖电影26种新死法剧情介绍 浏览:632
下载了电影eac3音频怎么办 浏览:340
如何做抖音短电影 浏览:35
外国小孩改编的电影 浏览:734
老太太做了好多菜是哪个电影 浏览:373
关于女邻居的的韩国伦理电影 浏览:528
科幻电影天空出现神的飞船 浏览:144
灰姑娘电影里王子的名字 浏览:559
一个男的坐火车去了香港电影 浏览:6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