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是一部怎样的电影
首先,让我从个人角度来谈谈观影的主观感受~
《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推荐指数:四星+0.5
细腻指数:四星+0.5
基本信息
类型:剧情
编剧:让-克里斯托弗·卡斯特里
导演:李安
主演:乔·阿尔文,克里斯汀·斯图尔特等
上映时间:2016年11月(国内)
上面的故事,我有加工,颠倒了原顺序,因为影片是两条叙事线(现实、回忆)交叉进行。
故事讲完了,那《中场战事》中,比利到底是个什么角色,他做什么呢?他的战役是什么呢?
比利一直在战斗,只是你一人未发觉:比利有两条重要的线,被导演隐藏了起来。
1,故事结构
通过影片中的镜头语言,我们不难发现,比利在自己世界中幻想时,在比利家中客厅没有收拾的餐桌是彩色的,镜头继续从客厅到卧室,在床上比利跟彩虹的交欢的画面是灰色的。也就是说,在比利心中,吃完饭后,离开家回到战场是他的第一选择,跟彩虹在一起也是他想要的,但是他自己给抹杀了这个选择。
B班在一次室内采访结束后,比利和彩虹一见钟情,在后台亲热,导演并没有拍他们是怎么亲热的,在故事结束的时候,导演用台词交代比利还是一个处男,也就是说比利和彩虹只是接吻,并没有交欢。比利见到了那个想跟她厮守终生的女人,但还是选择了自己军人的身份。也就是从那一刻起,故事是从第一幕转到第二幕,比利的在中场的战役(成长、身份认同以及更多)打响了!
2,战役
在比利最后一场表演前两天,凯瑟琳就跟比利说,只要比利愿意配合,她有能力将比利留在国内,而不是服从政府命令,回归伊拉克战场。凯瑟琳有什么能力呢?是不是她跟橄榄球队老板诺姆、心理医生已经达成了某种共识:只要比利愿意配合,比如说比利自己有病,比如听从诺姆拍低价电影的建议,比利就有可能留在国内(这条线大家可以忽略,1,诺姆拍电影借助的是主旋律,如果比利不去伊拉克反水,那他可能无利可图,所以可能凯瑟琳没有跟诺姆达成共识;2,游完泳很累了,晚上又看了如此烧脑的电影,只看了一遍有些情节我不敢保证真实)
文章开始时,我说看比利被人们当做木偶一样,站在舞台上,我差点泪崩。当时,舞台上放着音乐,歌词大概的意思是:我爱你士兵的所以原因,因为你是英雄,会给我热泪和幸福。
在比利等人离开场馆时,彩虹出现跟比利道别,比利对彩虹说,他其实有机会跟彩虹永远在一起的。彩虹不明白比利说的话,彩虹的回答是:“你不是英雄吗?”言外之一就是老娘把你当英雄才愿意被你感染和驱使,愿意跟你睡的,不然你以为你是谁。
这场戏的交代,不仅从反面证明了比利选择回归战场是正确的、表明了导演观点,而且使得整个故事比较完整,又省去了拖泥带水的各种交代。(电影中有很多台词:“我不是英雄,我只是一个军人”、“我必须回去,我有过承诺,我还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巧妙地来表达比利的心声。)
关于亮点,比利和诺姆在跟戴姆杀价的时候:“五千不行,必须十万!”运用的真是巧妙。我们先不管那五千是定金或给多给少,比如有这样一个机会,如果给你十万,你会不会把你老婆让我睡一个月再还给你,答案一般是否定的,那如果我出一个亿呢?你还答应不答应我这个条件?
所以我个人觉得除了交代故事外,导演是不是有另一层意思:导演自己把B班的战争英雄光环拿下了,告诉观众,B班他们不过也是在交易而已,军人不过是他们的一个职业而已。
关于《中场战事》,很多人说该片含有反战啊社会现实啊这个那个的亮点和立意,你们就扯淡吧。作为一个擅长掌握细腻情感的导演,李安所有心思还是在比利这个人物上,把人物表现好了,反战也好其它也好,都是外壳,自带的光环而已,但前提是把比利这个人塑造的鲜活起来。
所以电影才运用120帧/4K/3D的最高技术规格,才在电影中无数次正面拍摄比利的脸庞、无数次出现以比利视角出现的世界,都在向观众表达比利内心关于这个世界胶着的战役。
影片内含的思考
佛经上有个经典的案例:当智者伸出手指指向月亮时,愚者却朝着智者的手指望去。
那愚者的思路就不对吗?他们眼光没有智者那么远,但他们活在自己的规则中,凡是智者说的话办的事儿,一定是对的。
每个人的人生可能有无限的可能,但世界上有很多跳脱者,无论是思路上,行为上,表达上都有。活着就有可能,张幼仪在18岁之前,在她的认知中她一辈子或许只是相夫教子,从来没有想过会出国,谁又想到后来她不但出了国,还成了职业经理人?
但电影故事中表现出来的东西,基本都是固定的。每个时代,有不同的价值观,每个时代看同一部电影的角度和思路是不一样的。然而人性是想通的,世界看着比利,比利也观察着世界,他得有个立场,他长大了,他必须长大,因为他下了投名状(跟蘑菇生死之交、杀了人),进入了成年人的世界,就得按着成年人的规矩去办事儿。
按照这样的思维去办事儿,那智者指着月亮也没人管它了,因为没有人是傻子。他们不是看不见月亮,而是甘心认可手指就是真理。
在《太阳的后裔》中,女主问大尉,我跟祖国非要选一个你会选谁,大尉回答是祖国。好一场主旋律教育!我这里有个问题,大尉爱的是祖国还是爱的他的职业?
如果这个国家是非正义的发动战争,大家明明知道战争不过是政治的延续,还要继续战争,那一些战士的牺牲还有意义吗?在影视剧中,大尉必须正能量爱的是他的祖国,但如果现实中,他就是下了投名状,他的世界观必须要维护,哪怕是用生命。
投名状都下了,还有什么事儿不敢干的,我世界的尊严,必须我来维护,我也必须维护!
橄榄队老板下了投名状,所以他无奸不商,极力维护着自己的世界:利益和商业版图。电影中的影视明星下了投名状所以只是跟英雄们客气的打着招呼,以维护自己在影迷心中波澜不惊的形象/或是怕有绯闻(根据镜头语言:在后台明星跟比利等B班成员打招呼的镜头是,明星背对着镜头,正对着B班)
在现实生活中的人们,何尝没有下投名状呢。管它什么样的投名状,小三为了转正毒死正室;办公室甄嬛传每天上演,玩死一个是一个。平静的小湖中,实际上暗流涌动。
每个人都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生活则是在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关系中(父子、邻居、战友、同事等)体会着乐趣、感受对比、学习带来的认知和满足。也就是说每个人的名利场都有交集,这个交集中有一种价值观容不得侵犯,那就是道理。因为这个道理对每个人的利益都构不成威胁,这个道理比如是正义、比如是善良、比如是付出。
在小众的音乐节目中,大家共同认同的道理是《我是歌手》,那重金广告就来了,也就是说认同也能被利用。
导演眼中,《中场战事》中的爱国主义宣传队B班是不是也是这个意思?我们下了各自的投名状,各自安排着自己的命运,你若听话和安好,那全世界都是晴天。比利到最后选择了战场,那是他主动的选择,那是他的人生,成长过程中总是有心无力,管不了那么无奈。
比利在这些光怪陆离的世界中,不过是找到了自己的人生路而已,那还怪什么现实社会中的虚情假意,把美国英雄当成蛋糕来分割利益的各色人等呢?走吧,走吧,每个人都要学会长大。
最后抛个问题:比利最后赢了吗?
一个完整的电影,有终点有归宿的结尾好像是标配,但我想一部好的电影,仿若人生,人生又岂止一种可能。
不要问我为什么有钱能看这么贵的电影。博纳影城的会员,每年生日的时候,影院都会免费赠送一场电影看。我就是《独家记忆》中,每年看一场孤单电影的主儿……你明年再看电影时,身边要有菇凉。
Ⅱ 电影《点球成金》中比利·比恩最后为什么拒绝红袜队的邀请
这是真实事件改编的,因为他的女儿,他不愿意离开加州
Ⅲ 我想知道那部电影里面有一个11岁的小男孩叫比利的他想学跳芭蕾舞的立志电影片叫什么
男孩比利有哇,帮你们看了一下,我的有!!看我个性签名有你要的都是的
Ⅳ 一个外国电影好像是吸血鬼男主脸上有刀疤叫比利的名字叫什么
电影《死寂》,是一部恐怖片,它和《电锯惊魂》出自相同的导演和编剧之手,讲述了一个备受折磨的故事,来自于一个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死去很久的祖先以及古老的咒怨。另有歌曲《死寂》,歌手路绮欧(绮绮)。还有词语死寂,常表示没有一丝生气。
Ⅳ 求《24个比利》改编的电影
这部电影的名字叫作《拥挤的房间》。
《拥挤的房间》(The Crowded Room)是改编自著名作家丹尼尔·凯斯的多重人格分裂纪实小说《24个比利》的影片,其主角正是美国话题人物比利·米利根,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出演。
(5)电影人物叫比利的电影扩展阅读:
《拥挤的房间》是一部还未拍出来的电影,甚至连上映日期都没有公布,因为改编难度巨大,多次更换了导演和主演,并且要面临很多社会压力,但它可能会是一部非常好看的电影,因为它的题材直接来源于真实案件,而且是美国历史上最为有争议的案件之一。
《拥挤的房间》改编自丹尼尔·凯斯的多重人格分裂纪实小说——《24个比利》,本书记录的是历史上的一个真实事件——主人公比利·米利根涉嫌连续强暴案而被警方逮捕,但他对自己所犯的罪行却一无所知。
造成这一个结果的原因是因为他拥有着24种人格,而犯下罪行的正是其中两种人格,之后米利根被无罪释放。
但然而在被无罪释放后,米利根却声称自己依旧被多重人格所困扰,最终他于2014年12月去世。
Ⅵ 木偶比利的电影叫什么
该影片是《死寂》。
《死寂》是由詹姆斯·温执导,雷·沃纳尔编剧,唐尼·沃尔伯格、安贝·瓦莱塔、瑞恩·柯万腾、迈克尔·费尔曼、鲍勃·冈顿、劳拉·里根等主演的惊悚恐怖电影。
本片讲述了一个备受折磨的故事,来自于一个只存在于想象中的死去很久的祖先以及古老的咒怨。
影视评价
《死寂》是一个混血儿,混血儿一般长的漂亮。这是一个关于怨气和复仇的故事,显然的日式风格,然后在暴点的处理上,虽然死的一如既往的血腥,但是重点已经明显转移到线索的追查上,一路死的都是炮灰,观众的视点始终在悬念本身。
本片的结局也算恐怖片的上乘,急转直下,忽然呈现一个开放式的结局,又为续集提供可发挥的舞台,确实在小成本的恐怖家族中,值得称道。
Ⅶ 飞越疯人院比利扮演者
布拉德·道里夫 饰 Billy Bibbit 布拉德·道里夫1950年3月18日出生于美国,父亲是染料厂老板,却在道里夫三岁时不幸去世。后来,母亲改嫁给一位高尔夫球手,继父十分疼爱道里夫和他的姐妹。受到曾是演员的母亲的影响和鼓励,道里夫从小的梦想就是当一名出色的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