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求电影《the Green Mile》(绿里奇迹)的剧情与主旨
《绿里奇迹/Green Mile》是Frank这位大导演在《肖申克的救赎》五年之后的作品,据说斯皮尔伯格在看了剧本之后都感动到落泪,向汤姆汉克斯推荐出演这部影片。尽管这部影片中的汉克斯并不出彩,或者说由任何一位好莱坞男影星出演都一样,我还是要说这部影片是一个上帝的礼物,一个献给世人的礼物,让你在人性的背后寻找遗失的美好。
狱监(汉克斯饰)、佩西、约翰、戴尔,四个人组成一个特殊的组合,交叉着愚蠢和善良、悔恨和折磨,同情和无助。狱卒和死刑犯之间形成了一种很奇妙的关系,在这种生死之间的灰色地带,我们看到的却是整洁的地板、乡村歌谣,阳光和禁锢却有乐趣的生活。只是这种看起来有些温馨的监狱生活中也一样充斥着暴力和人性中的恶。
佩西,这个后台看起来挺硬的软脚虾,拿着警棍张牙舞爪,对弱者的快乐统统报以敌视,最终仍然要面对自己不想去的结果,不过这个结果比他想的更糟糕而已 ——如果他还能想的话。戴尔,这个可怜的老人,在生命中最后的时间里才又找到生命的快乐,那只叫金格的小老鼠,成为这个死刑囚室里最温暖的造物,当金格先生被佩西一脚踩扁的刹那,所有的人的表情都凝固了,除了佩西着该死的家伙露出满意的表情,“它终于逃不出我的手掌心的,始终都逃不出”。
戴尔的死或许是一个很重要的point,那种被死亡折磨的恐怖场景,可能会让所有看过该片的人终生难忘。佩西正是在这里暴露了人类报复的天性和残忍的隐蔽角落。看到这里我似乎也能体会到约翰的痛苦,那种痛苦压抑在身体里不能释放,那种切肤感受却无能为力的痛苦。我相信看影片的人正在体验着和皮特在死亡之前一样的崩溃生命。
也许影片最无声的震撼来自于约翰迈向死亡的片刻。他感受到面前的仇恨,那种无数的仇恨的目光所带来的刺痛。那温柔的瞬间,那为约翰所落下的眼泪中,我听见沾湿海绵的水声,然后约翰说,boss,请不要给我戴头套,我害怕在黑暗里。然后在电流激荡声中,我看见面对着的 paul眼中的悲怆和沉重,天花板上的灯啪啪炸裂,房间里暗了下去。——然后我的眼泪就如泉水一样涌了出来。为什么呢?为那逝去的奇迹,为那无辜的生命?还是为上帝赐予的天使在不堪忍受人性罪恶与痛苦中走向毁灭?
他累了,他要离开这些他无法解救的痛苦。他的生命中感受不到快乐和温存,那些有过的美好瞬间都如烟花一样灿烂又凋落,或许,或许死亡并不是更糟糕的道路......正如pau在他一百多岁后说的,他所期望的只是死亡尽快来临。
我不是格基督徒,我也没有上帝,可是我为一个天使而哭泣,一个不堪忍受痛苦的天使。从来也只有他一个。昆德拉说,只有一次就等于从来也没有。是的,生命中从来都不会会出现一个奇迹,来替世人承担生命中的痛苦和疾病?来救赎世人的罪与恶?
绿里奇迹,永远都是人性面前的遗迹。
导演:福兰克.戴拉波特 Frank Darabont
主演:汤姆.汉克斯 Tom Hanks
詹姆斯.克劳姆威尔 James Cromwell
波奥尼.亨特Bonnie Hunt
迈克尔.克拉克.邓肯
Michael Clarke Duncan
编剧:福兰克.戴拉波特、斯蒂芬.金
世人对时光流逝大致是不经意的,怡然也好,痛楚也罢,均或可止于瞬息。在死神啃啮 着光阴渐行渐近之前,人人似乎都有大把时间用于荒唐和忏悔,生命的不可预知倒多少意味 着些许侥幸和心安。然而,总有些人不得不在有限的日子里战战兢兢地等待生命的结束,那便是死囚。也许,从生前的喧嚷到身后的沉寂,他们所要跨越的,仅是一英里长的绿地。
内容介绍:
1935年。美国南部惨淡肃杀的冷山监狱。这里有片一英里长的绿地,人们叫它“绿里”。不过,它的居民皆为死囚,在绿地的另一头,便是行刑用的电椅。保罗·艾治科姆(汤姆·汉 克斯饰)是这里的狱监,对于走过“绿里”、继而在电椅上惨叫毙命的死囚行刑程序,他俨然已无动于衷。除了保罗及其爱妻简外,“绿里”上还有凶残的副狱监豪威尔,有施虐倾向 的狱吏佩西,良心未泯的看守海尔和他身患绝症的妻子美琳达,喜用宠物鼠逗狱吏和诸“难友”取乐的德拉克,连环杀人狂威廉,负疚深重的犯人彼特等一干形形色色的人们。他们之 间充满了敌意和不屑。但神秘的约翰·考夫利的到来改变了一切。考夫利因谋杀两名幼女被 判死罪,他相貌恐怖,体形硕大,却出奇地平和、敏感而缄默,天真时甚至像个孩子,同时, 他似乎还具有一种不可名状的神秘力量,令人不由自主地对其产生信任感,这不禁让艾治科姆对其罪行是否属实深怀疑问
真情无法取代程式,考夫利终要走过“绿里”。在这个貌似粗鲁的男人即将赴死的刹那,“绿里”上的人们以不同以往的形式实现了各自生命的重要跨越。
『贰』 【原创】论电影《阿甘正传》中的人生与爱情
一年多时间,几百部佳片看了一遍,《阿甘正传》是为数不多的几部让我看完后被深深震撼的电影之一。对于这样一部奥斯卡级别的名片、无数文艺青年心中的神片,它的经典不需再赘言。
摘 要 1994年,是世界电影史上佳片云集的一年,许多电影赢得了良好的评价和口碑,《阿甘正传》就是其中一部代表作品。影片的故事背景为上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的美国历史,讲述了智障阿甘平凡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的一生。“越南战争、乒乓球外交、人类登月”等历史事件与阿甘的人生相互串联,发生了一系列幽默而又富有戏剧性的故事。电影展现了阿甘对美好生活和人生梦想的追求,反映了二战之后美国人民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本文将通过对电影中的情节和人物台词的解读,去分析电影中所蕴含的人生与爱情的主题。
关键词 《阿甘正传》;人生;爱情
一个阿拉巴马州小镇的智障男孩,一个人们眼中只会奔跑的“傻子”,却跑出了光荣灿烂的人生轨迹,找到了他所梦想的幸福归宿,这个“傻子”,叫“福雷斯特·甘”。阿甘所诉说的人生经历就像是一个个寓言故事,让我们懂得了很多的人生哲理,看到了命运的无法预知。阿甘执著的性情,促使他发挥出了生命的潜能,取得了诸多伟大的成就。阿甘的传奇经历,为我们展现了信念和精神的力量。勇敢追求爱情的阿甘,仿佛让我们看到了自己的影子。他真挚单纯的爱,就像是年少时你我的初恋,那样炽热,那样美好,那样感人至深,令人心碎。阿甘简单的言语,充满了非凡的智慧,让我们读懂了人生,也学会了爱情。
一、人生
1.《阿甘正传》中的人生哲理
影片一开始,在与公交车站等车女士的短暂相处中,阿甘很自然地谈起了他的回忆。他想起妈妈曾对他说的一句话:“人生就像一盒各式各样的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下一颗是什么味道。”这句经典的台词,诠释了一个人生哲理:每个人的存在都是独一无二的,我们的人生必定会有不同的轨迹。这样的人生主旨也融入剧中情节,贯穿全片。不得不说,阿甘的母亲是一位深谙生活奥秘的智慧女性,历经沧桑岁月的她,用平凡的言语揭示出了人生的真谛:每个人都可以把握自己的人生,找到人生的意义。低智弱小的阿甘始终记着妈妈说的话,在坎坷的生命中勇敢前行,穿越一个个逆境,最终创造了属于自己的人生。
影片借由阿甘这个人物,传达出一种乐观主义的态度:在面对现实生活中的不幸遭遇时,我们应该坦然面对。“当你把这个世界看得太透彻的时候,你会给自己的心套上沉重的枷锁,会越发变得不快乐。”我们每个人都明白这个道理,但我们的心智不可能永远像年少时那样单纯和天真,我们已经看清了眼前的这个世界。遭遇困难和挫折时,无论逃避还是面对,我们都必定要承受一些痛苦,因而也就在人生旅途之中失去了那些最纯粹的快乐。人生若被羁绊,前进的脚步必然被阻碍。
“你得丢开以往的事,才能不断继续前进”,阿甘记得妈妈总是这样对他说道。阿甘与我们不同,他的内心永远纯净,对过往的遭际可以毫不在意,他不会怨天尤人,也不会记恨那些伤害过他的人,他只是按照妈妈告诉他的话去做,并且相信这样做是对的。看似愚笨的阿甘,发挥出他呆傻外表下潜藏的天赋,做成了一件件大事。阿甘为什么能成功?因为他心无杂念,仿佛一个乐观的追梦者,他所做的,只是认真地去做每一件事,而不计较得失,他拼命地奔跑,眼中唯有终点。“天生我材必有用”,我们何不抛开过往,乐观地面对人生呢?
《阿甘正传》中有一段话,令人印象深刻:“我不觉得人的心智成熟是越来越宽容涵盖,什么都可以接受。相反,我觉得那应该是一个逐渐剔除的过程,知道自己最重要的是什么,知道不重要的东西是什么。而后,做一个简单的人。”这段“化繁为简”的箴言,让每个看完电影的人都恍然大悟。“勤奋、诚实、善良、正直、恪守承诺”,这些品质造就了一个简单的人,一个我们所为之敬仰的人——福雷斯特·甘。平凡的小人物阿甘,在无意中获得了巨大的名利和财富,但这些他都没放在心上,他真正在乎的是身边的人。阿甘希望妈妈一直陪在他身边,不要离去,他想守护美好的亲情。他心中唯一的梦想,就是把心爱的女孩娶回家。阿甘对于人生,就只有这样简单的追求。当我们静下心来回顾往事,会发现我们所在乎的,并且对我们最重要的那些人和事,都一直在我们身边。当我们年华老去,回首人生的时候,才明白,自己真正想要的,是那“简单的幸福”。
2.片中人物的命运转折
《阿甘正传》不似其他电影,对人生和命运进行严肃、深沉的艺术渲染,而是另辟蹊径,用诙谐幽默、极富戏剧性的情节,来诉说主人公阿甘及其他人物的人生经历,演绎他们的命运转折。
影片的开头,伴随着优美的音乐,一片在风中飘荡的羽毛出现在镜头中。随风飘荡,上下翻飞的羽毛,正映射着人生的跌宕起伏和命运的不可捉摸。羽毛旋停翻转,飞过树枝,穿越车辆和行人,最终落于坐在路旁的阿甘脚上,阿甘伸手捡起羽毛,静静凝望了一会儿,然后打开手提箱,放进妈妈留给自己的童话书里,故事由此开始。这个颇有宿命意味的情节,正是影片主人公阿甘及其周围人物命运一波三折、充满变故的写照。影片以羽毛的“轻”,来反衬人生和命运的“重”,可谓意味深长。
幼年时代的阿甘,时常受到别人的欺负,只有一个小女孩珍妮愿意和他做朋友。一天,那些男孩又准备戏弄阿甘,珍妮让阿甘快跑,对他说:“不管发生了什么,你只管跑,一直向前跑。”就这样,一直向前跑的阿甘,跑掉了捆绑在脚上的矫正护套,跑进了橄榄球场,他跑得飞快,成了橄榄球明星,进了大学读书。后来,他参了军,前往越南战场,在枪林弹雨中,阿甘背着负伤的战友跑出敌军的埋伏圈,回国以后,阿甘被授予勋章,成为战争英雄。好友珍妮随口说出的一句话,改变了阿甘的命运,他的跑步天分就这样被无意中发掘出来。勇往直前的阿甘,奔向了美好的未来。
丹中尉,这个在越战中被阿甘所救,落下残疾的人,一直梦想着报效国家,像父辈那样为国捐躯。断了双腿的他,不能再上战场,梦想化为泡影。丹中尉不但没有感谢阿甘,反而堕落、迷茫,对人生失去信心,留着披头士发型的他仇视一切,也包括那个曾经他深爱的国家。丹中尉埋怨阿甘为何要救他,他本来已心灰意冷,宁愿死在战场上,他怒不可遏,痛斥阿甘“痴傻的好心”,羞愧自己仍然苟活于世。但善良的阿甘不离不弃,用真心感动了丹中尉,抚平了他破碎心灵的伤痛,让他重新振作起来,拥有了崭新的生活和正确的人生观。后来,在捕虾船上,面对着大海上的暴风雨,丹中尉大声叫嚣:“来吧!你这算是风暴吗?来吧,你这狗娘养的!咱们来较量一下吧!”我想这一刻,丹中尉已经不再是一个懦夫了,他在向命运宣战。这样“身残志坚”的丹中尉,正是我们所希望看到的。人们眼中的“傻子”阿甘,用“傻瓜式”的关爱,再一次改写了丹中尉的命运,拯救了他的人生。
影片最后,圣洁、纯净的音乐再次响起,我们又看到了阿甘脚边的羽毛随风飘远,飞旋云端。这个对应开头的结尾,引发人无限的感慨和深深的思索。“人生无常,命运多舛”的主题,就这样被淋漓尽致地展现出来了。
3.“阿甘精神”的启示
人生就是要执著向前,追寻心之所向,存在的意义就是为了梦的完成(哪怕不能完成)。阿甘便是这样一个“执著的傻子”,他虽然智商很低,但拥有坚定的信念,做到了很多正常人想不到、不能做到的事。在橄榄球场上,速度惊人的阿甘没有人能追得上,他成了耀眼的明星。在军队里,阿甘意外发现自己有非凡的乒乓球天分,他精湛的球技,吸引人们去看他打乒乓球,人们甚至对当时电视上播放的“人类首次登月”的新闻都视若不见。阿甘连做梦时都在打乒乓球,他打得越来越好,几年后被总统派去与中国进行友谊赛,也就是“中美乒乓外交”。《阿甘正传》透露出“美国梦”的主题,阿甘的奋发进取,与普通民众的消沉堕落形成鲜明对比,不断奔跑的阿甘,跑出了生命的奇迹,跑出了不凡的人生。阿甘这个人物,通过自己的勤奋、勇气和决心,以坚韧的毅力执著前行,最终迈向繁荣,取得成功,可谓对“美国梦”进行了完美的诠释。
阿甘先天智障,但他是傻子吗?当然不是。相对于那些终日无所事事,得过且过的人,他甚至可以说是聪明的。妈妈说,“奇迹每天都在发生”。阿甘相信妈妈的话,相信自己,他用一次次“奇迹”诠释出了“最美的相信”。这样的“美国梦”似乎太过“运气”,美好得有点不切实际,但影片的目的不是为了突出阿甘有多神奇,而是借阿甘这个人物来传达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激励人们勇敢地去追求人生的梦想。
二、爱情
1.阿甘所追寻的爱情
阿甘回忆小时候第一次乘校车去上学,小朋友都占着身边的空座,没有人愿意和他坐在一起,他不知道该坐在哪里。这时他的耳边响起了一个“最美的声音”:“如果你愿意,可以坐在这。”阿甘回头一看,是一个小女孩,她的身边空着一个座位。阿甘说:“我这一生再没见过如此美丽的人,她就像一位天使。”这位天使就是珍妮,后来成为阿甘一生所爱。
阿甘与珍妮坐在一起,成为了好朋友,两人形影不离,建立了青梅竹马的感情。我们了解到,正是这种温暖的关爱,给了饱受歧视的阿甘极大的慰藉,让他渐渐对珍妮产生一种眷恋之情,随着年岁的增长,阿甘对珍妮的感情由友情转变成了爱情。我想单纯的阿甘心里,一定有这样的潜意识:当全世界都抛弃我的时候,只要有一个人愿意接受我,陪伴我,这个人就是爱我的,而我,也一样爱她。
片中有一个情节,阿甘在珍妮的房间,珍妮问他将来想成为什么样的人,阿甘愣了一下,说:“我不是在做我自己吗?”珍妮说:“我想做一个歌手,成名。”阿甘还是不懂,说他只想成为他自己。不愿过平淡生活的珍妮,渐渐从阿甘的身边远去,而阿甘继续等待着珍妮。至此,我们可以看出,珍妮和阿甘有着不同的人生追求,他们是两个世界的人,注定难以走到一起。
后来,阿甘到曼菲斯城一个夜店去找珍妮,她在那里唱歌。珍妮全裸地在台上唱歌,台下有个男人想侮辱珍妮,阿甘很生气,上前教训了那个男人。珍妮觉得阿甘在给自己添乱,她不希望阿甘再维护自己。珍妮气愤退场,阿甘马上追了出去。阿甘对珍妮表白,说“我爱你”,珍妮却说阿甘不懂爱并独自离开。阿甘就是这样一个痴情的汉子,他日夜思念着珍妮,在艰苦的越南战争中,珍妮是他坚实的精神支柱,使他得以渡过重重的难关。所以无论珍妮是否选择他,他都给她最温暖的微笑,在她身边守护她。珍妮问阿甘为什么对她这么好,阿甘回答:“你是我的女孩。”为什么阿甘不说“我爱你”?因为他的爱已经无需多言。如果你真正爱一个人,就可以承受她的背叛和逃离,也可以忍受孤独,忍受没有她的日子。从阿甘看见珍妮的那一刻起,他就知道:“你是我的女孩,你是我的挚爱”。
性格叛逆的珍妮,自甘堕落,吸食毒品,最终身染绝症。珍妮对生活失去信心,企图跳楼结束自己的生命,但她没有勇气自杀,她想起还有阿甘一直守候着她,感到尚存一丝希望,于是回去寻找阿甘。珍妮重新找到了正确的人生方向,但为时已晚。两人终于在一起,珍妮接受了阿甘的爱,他们结了婚,还有了一个儿子——小阿甘。珍妮之所以给自己的儿子取了和阿甘一样的名字,大概是希望他能像他父亲一样,做一个善良、诚实的人,替不久于人世的自己好好活下去,享受幸福的人生。我想,这也是珍妮回报阿甘爱情的一种方式。
珍妮去世后,阿甘在她的坟前泪流满面,哽咽着说:“珍妮,我想念你。”阿甘不是一个傻子,失去挚爱的人,也会让他悲伤,让他哭泣。看到这里,我们不禁为之动容,一辈子只爱一人,只等待一人,阿甘的爱情堪称伟大,但这样的结局也着实令人惋惜。“有情人终成眷属”往往只是人们心中美好的憧憬,而现实往往不能如人所愿。世上很多真挚的爱恋,最终都不能圆满。
2.阿甘“不完美爱情”的启示
在这茫茫人世间,能抓住一个人的心实属不易。阿甘执著地爱着珍妮,正如他执著地向前跑,不问为什么,永远不会停止。无论珍妮去往哪里,做了多少错误的事,阿甘都没放在心上。不管珍妮变成什么模样,是美是丑,她永远都是阿甘心中最美丽的女孩,他一直深爱着珍妮,始终未曾改变对她的爱。对于爱情,阿甘或许很笨,他不知道怎样去表达自己的爱,但他懂得爱情,并清楚地知道爱的感觉,他明白珍妮就是他所爱的人。
不给对方束缚,不要求回报,在爱一个人的同时能够承受住她的背叛和逃离,这才是真正的爱情。阿甘没有紧追不舍,企求珍妮去爱他,因为他明白,真爱是无法强求的,爱情不是甜言蜜语,也不是一厢情愿,只有默默地付出和真心地守候才是爱的体现。爱上一个人很容易,但是能像阿甘那样承受痛苦却非常难,现实中很多人嘴上说自己多么地爱一个人,但是当遭遇背叛和离弃时,他们却不能承受,所谓的爱情根本经不住考验。
从传统意义上来说,阿甘与珍妮的爱情结局是带有悲剧色彩的,而对于阿甘本人来讲,爱情的梦想已经照进现实,他把“最爱的女孩”娶回了家,珍妮会永远活在他心里。当影片结尾那根象征命运的羽毛从他脚下飞走,远远离去时,不停奔跑的阿甘终于到达了人生的终点。此时此刻,阿甘的内心无比平静,他感到自己是幸福的。
有人说,其实珍妮并不爱阿甘,她之所以选择和他在一起,是为了回报他的真爱,他们的爱情并不完美。但什么是“完美的爱情”?这世上大多数经典的爱情故事,结局都是不完美的。也许,对于爱情来说,不完美,才最迷人;不完美,才最真。
阿甘最终得到爱情了吗?我想看过电影的人心中已经有了自己的答案。
结束语
电影《阿甘正传》以其卓越的思想价值和经久不衰的艺术魅力,成为全世界影迷心中永远的经典。本文围绕“人生”与“爱情”两大主题,深入论述了阿甘的人生和爱情故事所表现出的深刻寓意和哲理。阿甘的经历告诉我们对于人生要有信心,对于生活要充满乐观,做一个简单、快乐的人。片中人物的种种事迹,为我们展现了人生和命运的多变。阿甘执著奔跑,追求人生梦想的精神,对我们是一种鼓舞。阿甘和珍妮的爱情,令人感动,令人惋惜。我们从阿甘的身上看到了真正的爱情,也学会如何去看待爱情,懂得了什么是爱情。我们不曾经历阿甘那样的传奇人生,但他精彩的人生故事,引发了我们无尽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阿甘正传》这部优秀的作品,必将在世界电影的历史长河中留下光辉不朽的印记。
Real me靛蓝Music踏歌前行...
『叁』 影视领域创作,哪些角度来解析影片,用户喜欢,有什么技巧
电影解读的解读现在到处都有一大堆,我也看了不少这样的自媒体公众号,有做的好的,也有做的不行的,下面我分享一下我的不成熟的见解。
1,从电影故事,叙事手法,镜头运用,剧情处理,角色性格,电影原声,服装道具,取景地点等方面解读,以及自己更深层次的理解,最好不要和别人雷同
2,必须带有强烈的个人风格,幽默诙谐,风趣搞怪,内涵深情之类的
3,对电影彩蛋或是拍摄发生的故事以及番外篇的解读也是不可缺少的部分
4,对导演及演员过往作品分析,和与要被解读的电影发生的有趣故事。
。
影视图文创作有很多的主题可以写,关键是你想那个主题。而电影分用户喜欢这部电影,才回去看你的图文,一般都是要有独立的见解比较吸引观众。
你可以写影评,这个的好处就是有很多的素材可以写,不管是新上映的电影,还是已经播出的旧电影,都是很好的题材。
用户喜爱什么题材,那你要分享你的粉丝年龄,比如30-40岁的大多喜欢港剧,香港电影所以你可以写经典的港剧,帮助大家回忆经典。
一般可以电影的道具,化妆,服装,特效等等发表自己的意见和看法,这个是常用的手法。另外一种就是以幽默方式的吐槽电影,达到一种轻松愉快的效果。
比如《风云1》和《风云2》都有什么亮点,或者都有哪些惊喜。再或者这两部电影之间哪一部更值得看?
在比如,周星驰的电影中为何都有“跳舞”的元素?这些都是大家没发现或者感兴趣的。都是可以写的。
再或者《流狼地球2》的开拍,地球就去哪里?等等,你说感兴趣的,大多都是读者感兴趣的,写图文一定要明确主题,别人好奇什么,你就写什么就可以了。
其实不是长篇文章就越好,而是合适是最好的,把你所要说的主题表述清楚,控制在1000字以上是最好的。
图文并茂,而且观点清晰,给读者很好的阅读感受,写完之后反复检查,修改达到最佳效果,不要抄袭和搬运,后果严重!
标题是重中之重,住着看不看你的文章,标题就是门栏,看了你的标题有兴趣才会点进来。很多的大咔写的文章水平也不高,但是标题非常的吸引人,阅读量非常的高。
有几种方法,一种是数字模式,比如9.2分的某某电影,40亿票房真的值得看吗?
第二种是好奇疑问,比如《鬼吹灯》精绝女王的诅咒从哪来的?
第三种是 情感 式。心痛,这部电影中黄渤被戴绿帽,被无情抛弃。
等等都有很多标题方式,你要选择电影中的某一个点,进行创作,非常有效。
以前我都是阅读数个位,后来自己研究之后,推荐都是几十万的,非常有效。
大家好,我是 @隔壁村黄大爷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影视领域创作有哪些解析影片的角度?又有什么技巧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不太同意前面几位的观点,好的影评不只是要记录下自己的观点感受,更需要对电影的内容和形式做更深的思考,否则你真的会错过太多精彩的东西。
同时对好的电影还要从细节入手,一点一点去分析它的妙处,举个例子,闪灵这部片子用了一种很厉害的手法。导演在电影中故意设置了很多穿帮镜头来表现旅馆的诡异,比如小男孩骑车子的长镜头,他在没有上楼的情况下,就从1楼直接骑到2楼,还有那个著名的不存在窗户以及没插电的电视机,导演用这些bug来告诉我们这个旅馆是有问题的,它本身有很多不合理的因素。后来的禁闭岛也用了这种方法来表现一种不现实感,而如果你忽略了这些,就像是读书只读出了作者的表层含义,而对于一些双关语则置若罔闻。
最后再回到故事上看电影,不只是在故事中得到一种情怀体现,更是要对剧情作出深刻分析,这个故事深层含义是什么?这个角色有什么象征意义,影片中的意向都有什么意义,比如电影一念无明,看完之后就要思考为什么电影里有那么多的俯拍镜头。而看完电影八月,也要想昙花双节棍在影片中的象征意义是什么?为什么最后一段画面变成彩色,这与导演要表达的中心思想有什么关系?你越想就会越觉得有趣,就会觉得电影真的是很精致的,艺术观影的过程固然有乐趣,但更大的乐趣永远在观影之后的思考和回味。
我觉得既然是喜欢一个事物,就不要总是以局外人的眼光来看待,他总要学内行人都看出点门道,如果影评只涉及主观感受,那也就和观后感没区别了。
主题,人物,情节是 一部好的影片的重中之重,有深度的主题,给人以不同的意境和内涵,人物的塑造决定一部影片是否成功,情节的发展中,又交织着人物的喜怒哀乐,命运轨迹,甚至于电影中各种矛盾冲突。但同时,情节也分主要情节和次要情节这些情节有时平行有时相交,但最终都是意在表现电影的主旨。
技巧是蒙太奇,平行蒙太奇,交叉蒙太奇
下面想主要来介绍蒙太奇手法。蒙太奇手法是一种过程或技法,它选择、剪辑、或者拼接电影中单独的部分,使之构成一个有连续性的整体。
蒙太奇句型
1.前进式句型:远——全——中——近——特 2.后退式句型:特——近——中——全——远 3.复合叙事蒙太奇(插入式):顺序式+插入式4.呼应式(连贯式):前一个“呼”+后一个“应” 5.过渡式:两个镜头(段落)之间有过渡点(过度镜头) 6.倒叙式 如影片《即日起程》开始镜头即是倒叙式等等
事实上文学也好戏剧音乐美术等等这些各类艺术门类无一不蒙太奇的重要与,只不过相对而言电影所使用的材料更加的丰富结构更灵活。手法与技巧的发展完善是由美国导演格里菲斯来完成,我知道在观影的时候您是否会有站一种怀疑的体验,的主人公面临比如手握倒计时的定时炸弹,目前一线的谁拿遇险。学者和困境的时候,例如一边是十九八七的倒计时一边呢是红黄蓝县的选择的迟疑,主人公常常能在最后一刹那和血和就,这些会让我们的观众肾上腺飙升的紧张。当然更重要蒙太奇重现了观众在现实环境当中感知客观事物的内心过程,不方便了为开启不仅按照观察事物的习惯顺序来组合进口他还有另外一种形态也就是把各种。那你配合和对比从而产生更深一层的一头,毁销骨才能走得两个非常著名的实验,实验是所谓的创造性地理学,也就是把不同时空的动作片段有逻辑的连接在一起。
如果是在自媒体上迎合受众,那就好办了,风趣幽默,把电影剧情讲清楚就好,挑电影要挑一些有特点的电影
影视领域创作解析全套!
影视领域创作一直是一些自媒体人的追捧对象,运用一部成功的影视作品通过自己的剪辑修改,就可以拿上屏幕供大家欣赏,只要你够努力,做出特点,收益粉丝不会少!
分解说和不解说两种创作方式!简单的片段剪辑加时下最火的背景音乐!这是比较简单,但是作品质量比较低,往往需要发布很多才会凑巧有那么一个上热门。
有两点需要注意
1、端正态度 2、知识储备
关于端正态度,坚决不能有影视领域创作门槛低的思想。
随便推荐几部电影,复述一遍剧情就是图文作者?
胡乱剪辑几个片段,加上片头片尾就是视频作者?
大错特错!这样的作品没有灵魂,意义不大。
关于知识储备,说通俗些就是大量阅片。
因为大部分创作者不是影视专业的科班出身,没有经过系统的理论学习,所以只有通过后天的电影储备来“无师自通”。
当然,所谓无师自通,并不是说达到多么高深的造诣,而是于无形中学会有的放矢。
对影评类的图文作者来说,广泛涉猎各种题材的影片能够大大提高解读电影的能力。
比如电影的架构,几条人物线和几个故事板块。
比如电影的套路,冲突的不断堆积和高潮的最终爆发。
比如电影的技巧,镜头运用和画面处理。
对于解说类的视频作者来说,阅片无数的最大好处是能够锻炼提取剧情精华的能力。
比如哪些人物是可以放弃的,哪些段落是可以舍弃的。
比如繁杂的线索是怎样整理的,打乱的情节是如何捋顺的。
电影评论的七个指导
一篇高质量的影评文章应该从哪些方面着手?以下七个指导意见供大家参考。
1.内容稀缺、角度新颖
一部电影由多个元素构成,导演、演员、编剧、镜头、台词、幕后等等,挑选一个自己擅长的方向深入挖掘,要好过面面俱到,泛泛而谈。切忌做表面文章和口水文章,切记要另辟蹊径和与众不同。
2.通俗易懂、深入浅出
作者看过一些影评,长篇累牍都是生硬晦涩的专业词汇和理论知识,乍看感觉高大上,实际阅读量却惨不忍睹。
为什么?是因为文章写的不够干货吗?
并不是!而是因为自媒体的用户群体是普罗大众,大众不关心斯坦尼斯拉夫斯基说了什么!专业性和易读性,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但孰轻孰重要心里有数,寓教于乐才是王道。
3.逻辑自洽、结构清晰
这一点涉及文章的具体写作技巧,简单来说就是上下文的关联性要强,切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天南海北想到哪写到哪。
作者想说,与其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勤于动笔,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总结经验。
写文章这事儿——无他,但手熟尔。
4.论据要硬、引源可靠
文章中多引用一些经过考证的数据和与主题相呼应的案例,使论据具有公信力和权威性。由此可见,影评绝不是张口就来,前期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
5.分析深入、观点可行
文章中提出的观点须是经过深思熟虑后得出的个人见解,要具有实际意义,不能信口开河,更不能胡编乱造。
6.不偏不倚、公正客观
大家在写影评时往往会带入强烈的感情色彩,过度渲染个人情绪。
但是,一味的吹捧和贬低影片会让文章失去读者的共鸣。
一篇合格的影评要做到就事论事,保持中立。这一点需要格外注意!
7.积极向上、人文关怀
影评的最后,一定要回归现实。
把电影的启迪通过文字传达给读者,传播正能量。
影视领域创作,作为一个观众的角度来讲,我自己有几点看法。
1.《无双》我在观看前半段觉得这部片子真的平淡无奇,只知道画家是个心狠手辣的人?但最后的反转简直太惊艳了,让人拍手称赞,可能大家觉得画家就是李问,可结尾又给大家留下了伏笔。
2.
《利刃出鞘》拍案叫绝,很多情节的让人峰回路转,彩蛋不短,一步一步推理把观众带入剧情,本以为一场普通的自杀案,确实一场谋杀案,本片也反应了 社会 上层富豪的生活有多现实。
3.影视创作贴近生活,给人以警示,感动身边,带来正能量的,应该是初衷!
一.针对烂片的吐槽型
其实这种并不算是标准的影评,但是他能煽动观众的情绪,带动观众的参与,有一些观众,他自己想要吐槽,他但是不知从哪里开始吐槽,然后你去写这个影评吐槽,就替他过了这个嘴瘾,并且在你吐槽的这个影评中,会有很多人支持,或者有人反对,然后这就会有人加入进来一起讨论,这会增加你的点击量和评论,但其实这个方法并不是非常的好,它只能作为前期的过度和增加粉丝的作用,因为后期还是需要文章的优质才能够把粉丝留下,这样得来的粉丝,他的粘合度不高,容易流失。说个比较简单的,《夏有乔木,雅望天堂》这部剧就议论挺大的,就和影迷之间的讨论,影迷觉得剧情逻辑不行,而粉丝觉得偶像最好。这就是一个很大的冲突点,一些影视中哪些地方值得吐槽?好,你再去吐槽,要有理有据,也不能瞎吐槽,带着情绪化去写。
二.开脑洞类型
首先你要对你要写的东西比较熟悉,然后就会有一些脑洞,你可以去想,比如最近比较火的网剧,《传闻中的陈芊芊》这部剧不就有很多脑洞大开的问题,你可以写吗?例如你可以写芊芊如果回不来了怎么办?也可以写韩烁没有穿越过来了怎么办?也可以写他们一起过来了,又怎么办?一部网剧就有很多个方面可以让你开脑洞可以写的东西。这个方法的话是需要你想象力丰富,劝你一定要对自己说,写的东西很熟悉,有细节的依据,也不能凭空写。然后他还需要你长期积累的素材够多,脑洞足够大。
三.盘点剧情+联合生活+自我感受。
这类的电影需要通过影片的大概概括把内容讲解完,再结合生活中的事情把它给连接起来,由此你可以写出你看完以后的感受,然后来引发读者的共鸣感。这类的影评你是需要去看电影的过程中,你要随时注意截图,注意找你需要的那个点。举个例子,《我们天上见》部片子就有很多个点,你可以去写,祖孙俩之间的亲情,文革时代人们的无知,还有上山下乡对老一辈的影响,这些棋子只要你找对了点还是蛮吸引人的。
总结:以上三点都是通过大量的学习和总结出来的,比较容易写的。
1 .是否让观众感觉不到剪辑的存在
2 .是否感染了观众的感情,即使经过多年,也会记住几个场景的“泰坦尼克号”“没有道路”
3 .试着让观众感兴趣。 观众能否完全置身于屏幕世界
4 .能否通过时空交错让观众感受到电影艺术的魅力
5 .能否使观众紧张放松,最后离开快乐的电影院学习电影,最好的剪辑就是这部电影 想看看别人,抓住别人的坏夹子,尴尬,尴尬,困惑观众,想休息一会儿再看,心情不能放松。 如果你在学电影,剪辑1 .是否平滑,是否符合无缝剪辑法则,是否有强调段落,是否有蒙太奇的表现,是否有情绪表现段落,是否感动,时间和空间的转换是否平滑,是否懒散
建议你从三点开始。 如何拉动,看具体的电影,我总是通过分析故事的逻辑,来看编辑是以怎样的切入点开始这个故事的。 分析第二故事的高潮部分,看编辑如何积累和释放感情的第三有趣段落,有时也分析过渡和剪辑风格。
当然,这种情况的第二个问题是,觉得有些情况有可能在上映电影,为了表演某种气氛,感觉很多时间会到来,很快就会收到。 例如,在以前的红色经典电影中,大篇文章用来演绎勇敢的红军,结果过去了,相反,观众厌倦了,撒谎了,懒散了。 第二场景的意思重复了。
例如,我们总是表示一个人很有钱。 我们这个人很有钱,他很任性,他很大……那邋遢的表现,他很有钱,他很有钱……你把场景变成文字表现出来容易发现问题。 当然,需要有意识地看具体情况的第三个记述很吵。 比如“以前有山,山上有寺庙,寺庙里有僧侣”,简洁的表现就是山,和尚。 许多东西可以在画外表现,细节表现,声音表现是编辑有意把一切搬到桌子上描绘,那部电影又懒又臭又长。 第四多馀的信息,剪辑不像魔术师那样操纵人,像调教师那样玩弄猴子
『肆』 《暖春》这部电影的中心思想或主要台词!观后感也行!
看《暖春》后
学校组织看电影,这是我小学毕业以来第一次集体看电影。电影的名字叫《暖春》。
这部影片的情节并不复杂,讲得是一个叫小花的女孩在父母及奶奶都去世后,受亲戚虐待,离家出走后被爷爷收养,而后又被叔叔及婶娘排斥,最后二人改变态度,且小花大学毕业回村当了一名山村教师的故事。故事情节虽简单,但着重刻画了一些细节、语言,使人物性格鲜明,情节感人,催人泪下。
但今日我要说的是我对这部电影的一些看法。
在看电影的过程中,很多人都痛哭流涕。然而我发现这些人大都只因为小花的悲惨身世,叔婶对小花的态度,叔叔事实上也是孤儿这几方面流泪。我不否认这些很感人,但我认为在看影片时还应该注意这样几点:
一、小花的善良。
在婶娘多次要把小花送人,送走,百般刁难的情况下,小花对婶娘却从不说一个“不”字,不嫉恨婶娘。这与只因小花不是自己的亲生孩子而讨厌小花的婶娘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二、爷爷的善良。
在影片即将结束之时,我们才知道原来叔叔也是一个孤儿,是爷爷捡回来的。爷爷对不是亲生的孩子的态度又与婶娘之前的态度形成对比,将爷爷善良的形象刻画在观众心中。
三、小花最后回到乡村当教师。
在大学毕业后,小花回到了村里,做了一名乡村教师。这不仅是因为“这里有忘不了的记忆”,而且也充分体现了她的奉献精神。
这些是我对电影内容的一些理解,但我以为只了解现象是不够的。我们更应该挖掘其主旨。有些人看过电影后只因情节就哭个稀里糊涂,我以为这是很愚蠢的。看电影受感动是正常的,但还要看电影情节中隐含的东西。就以这部电影为例,哭过之后,就在那里感慨,什么小花太可怜了,叔婶太可恶了,爷爷太伟大了等等,我以为这便没有什么意义了。因为这部电影不可能只是为了让大家因这些情节而感慨,然后一赚取观众的眼泪而增加票房收入。如果是这样那这电影也就太片面了。
我认为这部电影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社会上还有像小花、爷爷、叔婶这样几类人。当然,对于叔婶的形象是不能完全否定的,他们是“恶”转为“善”的。在于告诉我们什么是真善美,还在于让我们清楚的认识社会现实。
如果说看过电影在回家的路上,看到可怜的小孩仍旧置之不理(以乞讨为目的的不算),回家以后仍做小皇帝,小公主,认为父母的付出是自己应得的(这是现代独生子女的通病),那么你看这部电影就只是看热闹而已,而且我觉得你可能连热闹都没看明白。
还有就是,我以为看这样的电影只哭是没有意义的。我们应该以更实际的办法来帮助那些存在与现实生活中的“小花”。电影能够演出来,就说明这些人的原形是都存在的。毕竟艺术来源于生活。如果说我是鲛人,每一滴眼泪都能幻化成珍珠,那我愿意每天都躲在家里哭,将珍珠全部送给穷苦孩子,但这是不现实的。哭有什么用呢?这个社会不相信眼泪!如今的社会只看真本领。既然你觉得小花可怜,你就应该更多,更好的学习本领,将来多资助些“小花”。我认为有朝一日中国拍不出这样的影片才好呢,那说明中国富强了,小花的原形不再存在。为什么美国很少拍诸如《秋菊打官司》、《一个都不能少》这一类的片子呢?因为美国的经济比我们发达,人家的慈善机构比我们完善。从某些方面来说,从电影上更能体现一个国家的强大与否。
应该说看过这部电影以后我想了很多,而以上这些就是我的拙见,意见尚不成熟,漏洞百出,望大家海涵。
『伍』 急求宫崎骏的主要动画电影的情节和人物简介
1.《哈尔的移动城堡》
2004年,宫崎骏推出了新作《哈尔的移动城堡》,改编自英国的人气儿童小说家黛安娜?琼斯的作品。这是继1990年《魔女宅急便》后,宫崎骏又一部带有浓厚原著色彩的作品。这部动画电影以战争前夜为背景,描述了19世纪末的欧洲,善良可爱的苏菲被女巫施下魔咒,从女孩变成老婆婆,孤单无助的她无意中走入移动城堡,城堡的主人哈尔不能与人相恋,但却懂得魔法,性情古怪的哈尔收留了苏菲,两个人在四脚的移动城堡中开始了奇妙的共同生活,一段交织了爱与痛、乐与悲的爱情故事在战火中悄悄展开,苏菲用自己的纯真谱写了一段感人的战地恋曲。
影片《哈尔的移动城堡》在场景的构造、画面的切换、节奏的控制、音效的配合,都已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有一种难以言表的平衡感。宫崎骏在本片中并未刻意强调,天空或者大海所蕴含的深刻意味,而是把镜头的重点锁定在人物身上,安排了一些简单却隐含的线索,相当成功地抓住了观众的心。
宫崎骏凭借天才的想象力,在陡峻的崇山和一望无际敞开的天际之下,创造了一座会飞的魔法城堡。对衰老、死亡和爱情都做出了不俗思考,从另一种形式、一连串非理性的表现,突出了一种神秘的关联。
影片《哈尔的移动城堡》表达了一个朴素的主题:勇气和爱。 在经历了一系列反战和保护自然的主题后,宫崎骏要表达的东西更为本质,那就是:对爱的追求,以及对于纯真与失落的探讨。
2.《千与千寻》
《千与千寻》是日本著名动画大师宫崎骏献给曾经有过10岁和即将进入10岁的观众的一部影片,它以现代的日本社会作为舞台,讲述了10岁的小女孩千寻为了拯救双亲,在神灵世界中经历了友爱、成长、修行的冒险过程之后,终于回到了人类世界的故事。
入世的生活是物质的、感情的、人群的生活,影片《千与千寻》正是借由小女孩千寻的经历,在积极探索一条入世的道路。千寻由一个物质世界跌入一个对于她来说,全然陌生和充满着困境的神灵的世界,回归将是一切努力的终极目标,取胜的魔法只有一句话——“为了他人而做一件事”,不屈的千寻最终发现了自身存在的意义,她于是努力以成长的主题去实现自己对世界的怀疑与期待。
宫崎骏没有迪斯尼那么花哨,他坚持用手工绘画而不是电脑绘图,来完成自己的卡通片。但他懂得一部卡通片,或者说是一部电影,用什么才能打动观众,这就是人文。所以宫崎骏笔下的形象是一个个人,而不是一个个没有知觉的卡通。
影片《千与千寻》是一个没有武器和超能力打斗的魔幻故事,它描述的不是正义和邪恶的斗争,而是在善恶交错的社会里如何生存。学习人类的友爱,发挥人本身的智慧,最终千寻回到了人类社会,但这并非因为她彻底打败了恶势力,而是由于她挖掘出了自身蕴涵的生命力的缘故。现代社会越来越暧昧,用动画世界里的人物来讲述生活的理由和力量,这才是影片所要表现的初衷。
3.《幽灵公主》
影片《幽灵公主》是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的第11部电影,也是宫崎骏电影中电脑特技最多的影片,影片于1995年开始投入制作中,耗时两年,胶片总数多达13.5万张,成本总计20亿日元。正是这样的高投入带来了巨大的收益,影片于1997年7月12日公映,至次年2月,共上映184天,票房收入179亿日元,全国观众达3000万人次,成为日本有史以来第一卖座电影,宫崎骏和他的吉卜力工作室改写了历史。
影片《幽灵公主》的背景是日本中世纪的室町时代,描述人、神、魔三者之间的斗争,表现一场人类与动物对大自然的争夺战。透过一贯的环保外衣,看到的是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宫崎骏电影中的主角总是能从一种客观的角度去看待周遭的许多个体。影片中的角色都使用着一种理想化的方式,以此来达到和平的目的。无论是与自己有利害冲突的统治者,残酷的仇敌,或是难以共存的物种,对生命的珍爱,不惜一切的保护他人,是许多年来珍贵的主题。他们总是能抛开私人恩怨,用一种大自然的精神,怀揣一切存在美好共生的愿望。这一点,超越了常人,使得宫崎骏作品中的主角都成了理想中的人物。
宫崎骏始终将“人”和“自然”视为永远不能相互妥协的两个极端,认为人必须破坏自然才能得到自身的生存,在这部两个多小时的动画长片里,除去人与自然的对抗外,视角更伸入到自然界中不同生物的冲突,人类内部之间的杀戮与仇恨。经过了十多年的思考,伴随当代科技愈来愈快的发展,宫崎骏的思想领域扩大了,目光也更为尖锐和残酷了。
4.《魔女宅急便》
影片《魔女宅急便》是宫崎骏早期的作品,原作作者是曾获国际安徒生大奖的日本女作家角野荣子,经过宫崎骏的动画功力,再次将观众带入一个美妙的世界。欧洲城市风味的背景,任性自然的风,透明清澈的水,变化万端的云,飞行,少女,还有魔法,在视听方面都完全让人感受到一种美妙的流淌。
影片《魔女宅急便》的故事讲述了一个魔幻的故事,相传,魔女家庭的少女要成为一个合格的魔女,必须经过社会实践的考验。魔法少女琪琪利用自己会飞行的本领,在面包店打工和送快递。完全没有工作经验的她,对一切都充满好奇和不解。她的出现为平静的小城带来一场不小的风波。经过许多的小波折后,琪琪终于成为了一个合格的魔女,在新的城市里,她将用自己的力量去开创自己的生活道路。
宫崎骏沿袭着自一贯的对人类本身的关注,放弃了宏伟的场面和命运的纷争,而把目光投到了一个远离家园修炼的小小魔女身上,讲述着琪琪这个小女孩独立成长的过程:如何去适应新的环境、如何消除环境的摩擦、如何去面对新的人际关系。看到琪琪从什么都不懂的温室中的花朵,经过一番起伏,最后长大懂事,令人欣慰高兴。因为每个人都有长大成人的经历,每个人都知道自己所经历的艰辛。
少女,魔法,飞行,宫崎骏影片中最重要的特色都在《魔女宅急便》中是有着最深刻的体现。无论是空中所看到的绿色城镇,碧蓝海洋,还是一起伴随着琪琪飞翔的白鸥或大雁,都充满着诗一般的美感。
5.《再见萤火虫》
影片《再见萤火虫》是一部宫崎骏监制的作品,导演是宫崎骏多年的合作伙伴高畑勋,本片可谓是吉卜力工作室的一部代表作,获奖无数,在海内外享有很高的知名度。
《再见萤火虫》全片都沉浸在一种灰暗、悲凉的气氛中,静静地进行着。故事讲述了在战乱期间,母亲在空袭中重伤死亡,而身为海军的父亲也在战争中牺牲。14岁的诚田带着年幼的妹妹节子寄居在婶婶家。但兄妹两人不愿寄人篱下,于是搬到湖边一个山洞居住。由于长时间的营养不足,妹妹的身体一天天虚弱, 但身为哥哥的诚田却没有办法。最后妹妹在一个萤火虫满天的夜里离开了他。不久,诚田也去世了。黑暗中节子拉着哥哥的手,快乐地吃着糖果,满天的萤火虫欢快地飞舞,仿佛在祝贺他们终于找到了幸福。
哥哥与妹妹死去的时候几乎带走了所有观众的眼泪,的确整个故事是一场悲剧,在电影开头用倒叙的方式由两兄妹的灵魂和萦绕其中的萤火虫来带出悲惨的故事,观众的心马上就已经沉下一大半了。
尽管再现战争情景很难,但影片还是描写了空袭后燃烧的原野和当时的生活。这是导演所倡导的真实再现日常生活的拍摄风格,创作人员通过此片来控诉战争的残酷,以及警示人们战争的祸害。
影片《再见,萤火虫》无疑是一部反战片,抛开政治因素来看这部电影,可以从中清晰看到战争的残酷与祸害,无论是生命还是人性,在战争中所显现出来的那种无可奈何的痛苦,都应该让整个人类共同自省。
6.《百变狸猫》
影片《百变狸猫》是吉卜力工作室导演高畑勋的原创动画,高畑勋一反《再见萤火虫》的沉重,用幽默的手法讲述了一群可爱动物的求生历险,同时影片渗透着很强的环境保护意识。与其他吉卜力工作室出品的动画电影一样,本片自1994年7月16日首映起,观影人数达到325万人,票房收入26亿5000万日元,成为该年度日本本土电影票房的第一名。
在日本人心目中,狸猫是一种神秘的动物,它们会使用一种类似障眼法的幻术,身体可以变成任意形状。影片《百变狸猫》讲述的是一群在树林里生活的狸猫,由于人类的造屋计划而失去了家园。为了能够在新的环境中生存,他们变身为人类,而主角在变成人类以后,他仍然怀念以前的同伴,当他在有一天偶然发现了以前的伙伴时候,掩饰不住内心的激动,脱掉了人类的装束,冲到他们当中跳起以前那欢快的舞蹈,无拘无束的尽情放声歌唱。
影片《百变狸猫》和宫崎骏监制的《风之谷》、《幽灵公主》的主题类似,这三部都与自然生态有关,其中充斥着掠夺、战争和暴力。片中人类始终是主宰人与动物、人与自然的关键环节。这部动画有着明快轻松的风格,却伴随了深刻悲哀的自然控诉,探讨着现代自然与人的互动关系。
归根结底,一个物种不得不自私的生存,因为他们中的每个个体都要保护自身与家庭,这是无奈的现实。于是山林依旧要被侵占,狸猫被迫流浪。人类能做的只是有限的改良环境。倘若两位动画大师在《风之谷》里还在憧憬,保留了希望的种子。那么《百变狸猫》则是一个巨大而残忍的黑色幽默,人与自然和平相处是不可能的。
7.《龙猫》
影片《龙猫》充满了童话色彩和亲情的温馨,用悠扬的音乐,干净的画面,趣稚的人物,把观众成功地带入了一个梦幻般的童话世界里,回到了童真纯净的年代。影片的故事没有讲什么大事件,仅仅是两姐妹在一个美好的夏天里,与森林的精灵相遇并相互关心的故事。故事和画面中充满的爱和亲情让人感到很温暖,可爱的大中小号龙猫不断给观众一种很微妙的幸福感,总是保持微笑,让人觉得可爱,善良。
《龙猫》一部典型的成人化儿童影片,它再现了儿童脸谱化的形象,用精彩的绘画与流畅的剪辑,继续重复着成年人关于童年生活的美丽想象。影片《龙猫》对于成年人来说,是用来怀旧的,而对于少年儿童来说,则是一种世界观的输入。
宫崎骏热爱描写自然,热衷于为孩子们编织梦想,影片中儿童所有的情感都是成人可以充分理解的,整部影片带有其一贯的魔幻现实主义风格,利用一些自然景物切入到主角的意识流之中,因此影片中人物的行为才能够最大限度引起共鸣。
宫崎骏的动画长片表达了一种古典和传统的伦理观:单纯勇敢、善良简单、美好正直、纯粹舒适,正是这些特质,而不是对于真实儿童生活的重塑,才是他的电影最为可贵的地方。与其说宫崎骏借助影片揭示和还原了儿童生活的真实气息,不如说他借助儿童与动画这两个再理想不过的载体,表达出自己对于乌托邦世界的美好想往。
8.《红猪》
影片《红猪》是宫崎骏动画系列中非常特殊的一部,是唯一一部完全从成年人角度拍摄成年人题材的作品,是宫崎骏一部带有自传性质的电影,宫崎骏自喻为剧中主人公哥,将自己的那种处在俗世而身不由己的矛盾,构思成主人公的传奇故事。
影片《红猪》的时代背景被设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不久后的意大利。主人公是一位退伍的飞行员,残酷的军旅生涯使他反战、厌世。但他追求自由,所以他宁愿受诅咒而变成一头猪,只为了摆脱作为人的束缚。他没有放弃自己热爱的飞行事业,因为没有比空中翱翔更加自由的时刻。
蔚蓝的亚得里亚海,同样蔚蓝的天空,纯净的白云,红色的飞机,这是一个飞行员生命的全部。但是,中年人的感情生活这一主题,对于任何导演都不会感到轻松。作为一个中年人,年轻时的梦想能实现的已经实现了,那些不能实现的恐怕再也难有机会美梦成真,与此同时,感情也越来越纷繁、复杂,不再像浪漫的地中海。
正如宫崎骏的其他作品一样,《红猪》的故事也发生在充满魔幻色彩的世界里。“魔幻”往往被用作一个重要的道具,以发挥他超乎常人的想象力,打破常规,让一切不合理的成为合理,让观众在现实世界中形成的种种固定观念被逐一瓦解,把观众慢慢带入一个引人入胜的奇幻世界中,同时也让观众一次一次享受着,以意外的方式打破这些观念所带来的刺激和惊喜。
9.《风之谷》
影片《风之谷》是宫崎骏的成名之作,由宫崎骏同名漫画改编,在优美精致的传统二维动画领域里,宫崎骏以一个漂泊的思想者和执著的追梦人的姿态出现,其深刻的内涵让世人震惊。影片《风之谷》在1984年上映后引起了极大轰动,而宫崎骏的卓绝名声也是从这个时期开始奠定的。
影片《风之谷》是一部充满对战争,对人类文明反思的作品。讲述了人类文明损毁千年后,在风之谷的公主娜乌西卡身上发生的种种艰苦战争,一头红发的风之谷公主能够御风飞行,满足了所有人对于自由翱翔的激情想象。
影片《风之谷》讲述的是生存之道,并不只是几个人的风雨沉沦和悲伤感慨。全片的氛围可以用苍凉来形容,当然还有在这巨大的苍凉中,无法令人忽视的耀眼的点点令人安心的温暖。人与人、人与生物之间的关系成为了全剧的主要元素,女主人公娜乌西卡在这些关系中周旋、斗争,演绎出一个深入人心的勇敢、细心和坚忍不拔的女英雄形象。宫崎骏用丰富的想象力构造出一个与现实环境完全不同的世界,遍地的黄沙,古怪的植物、昆虫,还有代替马使用的鸵鸟,水上飞机、飞艇等等,完全是一幅幅世界末日后的真实景象。
电影《风之谷》成功地塑造了各色不同的人物,性格鲜明,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尤其是主人公娜乌西卡,这个有着与众不同的浪漫气质和勇气的少女,在万千动漫画迷心目中享有崇高的地位,以至很长一段时间都占据着“漫画最受欢迎女性人物”的首位,直至近几年才被《新世纪福音战士》中的凌波丽所取代。
10.《天空之城》
影片《天空之城》是宫崎骏所属的吉卜力工作室的开山之作,宫崎骏一人兼任了绘画、导演、编剧和角色设定四项重任,使得这部作品从头到尾注入了纯粹的宫崎理念,而宫崎骏的音乐搭档久石让为电影完成的配乐,也成为了日本电影配乐史上的经典作品。
影片《天空之城》在 1986 年上映后,立刻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不仅在日本本土反响很大,而且在香港和台湾以及整个亚洲地区都获得了很高的赞誉,使《天空之城》成为了迄今为止宫崎骏最具知名度和最被喜欢的作品。
影片《天空之城》的故事情节主要围绕大陆与天空展开,有一种令人憧憬的大航海时代的冒险色彩。宫崎骏这一次把思想的触角伸向了西方世界,从西方人的传统观念里找到了一个少年历险的故事,衍生为一则关于人类家园和千古梦想的当代寓言。
《天空之城》是一部由根据小说改编的电影,全片充满了新鲜的元素。电影中近乎完美地刻画出故事所发生的世界景观,有点科幻色彩,也有点神话色彩,还有点欧洲工业革命时期的味道。紧张激烈的情节贯穿整部电影,但蔚蓝的天空和浓浓的白云,反而将尖锐的冲突淡化得更耐人寻味;人物的表达很多时候不是靠台词,而是靠人物的具体动作,使人物的性格更显深刻。
影片《天空之城》搭建了人们梦想中的城市,而且搭建得那么完整,完整得如同真实存在一般,而且又是那么的凄美、那么的圣洁,一如不带瑕疵的童真。宫崎骏的电影老少皆宜,不同的人有不同的体会。好的电影没有公式和定理,有的只是故事、人物,还有那深入人心的情感。
我有全部的宫崎骏作品的国语版,这只是10部代表作。具体你上http://www.totoroclub.net/,宫迷必去的地方。
『陆』 如何分析一部电影中心思想
影视文学课上曾经有过相关的讨论,在这里和你分享。总的来说, 主题是一部作品的灵魂思想,主要通过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作品的形式结构表达出来。在分析电影主题时,首先要先判断这部影片的剧作结构特征。简单是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经典的戏剧式结构,大多数好莱坞影片都是这类结构。有些学者干脆将这类电影的主题称为“行动主题”或“情节主题”。对于这类电影来说主人公的中心动作即是该影片的主题。当然,一部叙事性作品可能有两条或多条情节线索,那么相应的主题可能就不止一个。另一类是非戏剧式结构的影片,比如西方现代、后现代电影,往往缺少戏剧冲突和清晰的情节线,因此难以按照传统的戏剧式结构影片那样提炼主题。这可能就是大家认为难以理解和归纳主题的地方。美国学者李·R·波布克认为艺术电影仍然有一个思想或哲学上的主题。一部影片的主题不必非是某种“教义”,非常可能仅仅提示某种情调,这种情调变成主题。比如《红白蓝》三部曲,颜色就成为了主题,并且颜色还暗含着更深层的隐喻意义。我认为对于理解这类艺术电影主题,首先,要抛开传统的观影的习惯,把关注点从戏剧冲突转向体会电影中人物和故事的情节发展。这类电影是主题并非是直接灌输给观众的,而是需要观众在观影过程中主动思考和理解的。此外,理解这类电影主题还需要大量的哲学和艺术方面的积累。另外再说句题外话,这类后现代电影主题的模糊实际上还有更深一层的电影艺术情节在发挥作用,他们希望电影可以获得与文学同等的地位并脱离通俗娱乐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