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人物 > 把人分等级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把人分等级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发布时间:2023-12-12 14:02:37

『壹』 有一部外国电影,讲的是在虚拟世界里人们可以互相评分,平分低于多少就怎样怎样的,求名字~

是美剧《黑镜》中的第三季第一集《急转直下》:社交评分系统主导了人们的生活。获得高评分,例如 4.8 分的人受人尊重;而低评分,例如 3.2 分的人则被众人排挤。女主角为了搬到心仪的公寓,需要短时间获得更多“点赞”……

『贰』 B级电影指的是什么

B级片指B-movie,是从制作投入上划分而来的,因为B级片属于低成本的影片。B级片普遍布景简陋、道具粗暴,就是比较LOW,通常为了观众的猎奇心态,也为了票房,暴力、情欲、黑帮、恐怖、血腥、科幻等都成为B级片重要的元素。

A级片:A-plctur,源自美国20世纪30年代的术语,用来指两部同时上映的影片中 ,品质较佳的那部电影,或是预期有大量观众群的电影。随着改革开放的进行,中国大量引进美国大片,有很多在内容上有问题,因此也被称作A(Alt movie)片。

没有C级D级片。

代表作:

1、《德古拉》开启了恐怖片的黄金时代。本片也是经典之作《惊情四百年》的范本和灵感来源。后来的《畸形人》由真实的畸形人出演,片中挑战观众生理极限的画面使该片上映时票房惨败。但是在《美国恐怖故事》第四季中,依然是以《畸形人》为雏形,可以说影片的影响还是很深远的。

2、《畸形人》

恰到好处的把握了B级片与观众之间的关系,将观众对电影的恐惧完美的转化为刺激,导演向我们抛掷了一个犀利的提问:到底谁才是“正常人”?不过后来因为题材过于怪诞,饱受争议,最后被禁。

3、《月光光心慌慌》

一部老式恐怖片,也是很多恐怖片俗套的起源,自有它的独特味道。万圣节南瓜灯恐怖元素以及紧贴剧情的配乐,都是该片的经典之处。

(2)把人分等级的电影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FAQ)

1、G级:大众级,适合所有年龄段的人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内容可以被父母接受,影片没有裸体、性爱场面,吸毒和暴力场面非常少。对话也是日常生活中可以经常接触到的。

2、PG级:辅导级,一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该级别的电影基本没有性爱、吸毒和裸体场面,即使有时间也很短,此外,恐怖和暴力场面不会超出适度的范围。

3、PG-13级:特别辅导级,13岁以下儿童尤其要有父母陪同观看,一些内容对儿童很不适宜——该级别的电影没有粗野的持续暴力镜头,一般没有裸体镜头,有时会有吸毒镜头和脏话。

4、R级:限制级,13岁-17岁观众要求有父母或成人陪同观看--该级别的影片包含成人内容,里面有较多的性爱、暴力、吸毒等场面和脏话。

5、NC-17级:17岁以下观众禁止观看--该级别的影片被定为成人影片,未成年人禁止观看。影片中有清楚的性爱场面,大量的吸毒或暴力镜头以及脏话等。

『叁』 G级和R级电影是什么意思

G级电影:意思是“普通”又称“家庭电影”,是指家庭成员可以在感恩节和平安夜一起看的电影,适合男女老少观看。比如《音乐之声》、《小猪贝比》、《玩具总动员》等等。

R级电影:限制级别电影。建议17岁以下的青少年应该有成人陪同。电影中会出现脏话,暴力情节,甚至色情镜头。比如《现代启示录》、《异形》、《巴黎的最后探戈》、《紧闭双眼》等等。



(3)把人分等级的电影叫什么名字扩展阅读:

美国的电影分级制度,电影审查和分级机构(CARA)

G级:通俗,适合各年龄段观看——这一级别的影片内容可以被家长接受,影片中没有裸体、性镜头,吸毒和暴力行为非常罕见。对话在日常生活中也很常见。

PG级:辅导级,有些内容可能不适合儿童观看——影片的级别基本上没有性、吸毒和裸体的场景,即使时间很短,另外,恐怖和暴力的场景也不会超出适当的范围;

PG-13:在特别辅导级别,13岁以下的儿童应该由父母陪同。有些内容不适合孩子。在这一级别的电影中,没有暴力场面,没有赤裸裸的场面,有时也没有吸毒场面和脏话。

R级:限制级,13-17岁观众须有家长或成人陪同——影片级别包含成人内容,其中包含较多的性、暴力、吸毒等场景和脏话。

NC-17:17岁以下的观众不允许观看——这一级别的电影被归类为成人电影,未成年人不允许观看。有清晰的性爱场景,很多吸毒或暴力的场景,还有脏话。

『肆』 有个外国电影叫里面把所有人都分类的,一到成年就要加入某一派系,比如勇敢者,善良者无畏者等等,叫啥

《分歧者:异类觉醒》

『伍』 样板戏电影中人物的四个等级

革命现代京剧样板戏在所有人物中的四个等级定位也称“四个方面”;既 一等定位正面人物,二等定位英雄人物,三等定位主要英雄人物,四等定位主要反面人物”,基于这四种定位的要求,使每部样板戏都要遵循一个统一的范式那就是京剧样板戏必须是以“主要反面人物”的失败为结局的模式定论为依据。
具体定论的主体思想和突出范围;
(一)每戏题材必以阶级斗争、路线斗争为主线,人物以其阶级归属、政治态度分为“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无论哪一出戏,必以“正面人物”取胜,“反面人物”失败为结局。
(二)“正面人物”里,又分出“一般正面人物”、“英雄人物”和“主要英雄人物”三个等次,这个“主要英雄人物”是戏的中心,他(她)必须是“出身本质好,对党感情深,路线觉悟高,斗争策略强,群众基础厚”,智勇兼备、品质全优,连相貌也得英俊魁梧。光彩夺人……他(她)从成为“无产阶级战士”之日起,在人生旅途中,无私心、无畏惧、无困惑、无迷惘,性格内全无矛盾冲突,起点多高,终点也多高,完美的性格,无需发展变化。“改造主观世界”的任务,早已完成,在这里只是行使“改造客观世界”的使命。[7]
(三)所谓“改造客观世界”,在戏里都表现为“打仗”,不是军事“仗”,就是政治“仗”,由于“战争是政治的继续”,因此,从本质上说,都是政治斗争,“主要英雄人物”一出马,反复交锋,多少回合,竟是只胜不败,所向披靡!万一有点小失利,责任也全在旁人,“一贯正确”论,“样板戏”首先树标。
(四)“反面人物”的谱式也很清楚:反动、自私、虚伪、残暴、卑鄙……集人性缺点之大成……若说“长处”,就有那么半点不堪一击的反动伎俩而已,更可喜的则是,他们十分“知趣”,深谙台下“革命观众”的好恶,自觉自愿地往舞台边儿靠,黑灯影里钻,决不“乱说乱动”,要动也是让英雄人物“牵了鼻子满台转”,要说,也须由正面人物按住疮疤狠命揭。难怪他们只败不胜,直至灭亡。
(五)“正面人物”的胜利,“反面人物”的失败,说明了什么?那就是戏的“主题思想”。这个“主题思想”,其实就是人们熟知的一个政治观点,不过是借戏里的人和事,再“证明”一次罢了。而观众对于主题思想,用不着深思细辨,但看“主要英雄人物”的言论行动,都是在“阐发”主题思想。正所为“人物为主题而设”。“样板戏”的人物观,是用单一的阶级斗争、路线斗争的视角来观察人。戏中的“好人”,“坏人”都是理念的化身,阶级的“代表”,每一位都必须以“阶级人”的面貌在戏中存在,动辄讲求“代表性”。那“主要英雄人物”身上集中了无产阶级全部优秀品质,但他(她)们做为个别的人、具体的人形象却是苍白的、干瘪的,除了年龄、职业、性别的不同,给了人物一个不同的外观,很难谈到有什么独特的风貌、独有的性格。依照这种“人物观”。每个戏都将原剧本做了蹩脚的增删。比如为了突出“武装斗争主题”(不论该剧有无可能以此为“主题”)硬将原本中并不重要的角色,提拔为“一号人物”所谓“加强”,并不在人物个性上努力,而是大添“抒情唱段”抒“革命之情”(实则是大唱“主题”),用“最好的舞蹈,最佳的舞台位置、最强的灯光”之类“突出”人物。这有如瘦鸡注射白水,“体积”越大,越显得内容稀薄。再如为了强调“阶级斗争主题”﹔在写社会主义建设的戏里,一律安排一名“阶级敌人”,此人时时处处都“为本阶统说话”,执行破坏和捣乱的“任务”,但却能“隐藏多年”未被发现!以上这两种形象,如果我们不认为是“概念化”、“政治标签”,那么天下的艺术作品谁能有甚于此呢?平心而论:李玉和、乌豆(“样板戏”改称“雷刚”)这样的人物,满有条件成为颇具深度的艺术形象,但是一经这种“人物观”的删削、挖补,涂抹、堆砌,棱角磨尽、风采流失,越改越没有艺术力量。其中,乌豆下降为“二号人物”,但作为人物,失中有得:保存住若干性格特点,我想多谈几句的是李玉和:《红灯记》演绎了一个特殊家庭里三代人的命运,人物各有特殊的经历。人物之间又有特定的关系,这样有个性的题材在“样板戏”中是少见的。李玉和的形象亦是难得的:他有平凡普通、劳苦清贫的一生,却有辉煌壮烈、惊世骇俗的一死。他没有婚姻竟有家庭,在义母跟前,他是孝子,在养女心中,他是慈父。他要肩担道义、眼观风云,为民族和阶级去战斗,也要起早贪黑、不知疲惫,为老的和小的去谋食。然而他也有毛病:爱喝几口酒。为此还常挨母亲的训斥。在严峻的考验面前他的表现不消多说了,但面临生死的抉择,他应有坚强,也应有痛苦﹔该有自豪,也该有遗憾﹔他无愧于革命,献身于事业,当然应该含笑从容,他永别了老母,抛下了女儿又怎么能不撕心裂肺?他首先得像个“人”,才能是特大的“人”,刻画这样的人物,能把他的内心矛盾,性格发展的过程掩藏起来,用豪言壮语替代么?在“样板戏”尚未形成之前,电影、话剧、沪剧乃至不同的京剧改编本中,人物的内心世界都有真挚的描绘,问题仍是:“样板戏人物观”反对这样写,它将那些渲染家庭气氛、骨肉之情的戏,描写真情实感、心灵搏斗的戏,一律斥之为“资产阶级人性论”,“叛徒哲学”,说是“丑化英雄形象”,硬是一笔抹掉!在“样板”化的新本里,李玉和刮了连鬓胡,成了“英俊青年”,不再“爱喝酒”,奇怪的是李奶奶怎么想起拿一大碗酒给他饯行!改得最多的是《刑场斗争》,其结果可想而知:李家三代与鸩山,四个人物的性格发展,早已完成,论意志,谁也不会妥协,论形势,不能发生逆转,名为“高潮”,实为“这场戏”而已!虽有大段繁重的唱工来装潢修饰,也不过是夸耀意志、表示决心。由于缺乏积极的“动作”,而使戏剧矛盾停滞定格。最可笑最可悲的怕是那句“斗志更坚”了:执笔者硬着头皮写了“狱警传”这个“有层次的抒情唱段”,已然是政治上绝对服从、艺术上降格以求罢,不料内中的“那时候全中国红旗插遍,想到此笑颜开热泪涟涟”又被挑了眼:“英雄流泪,不是软弱动摇么?”(怎么不能流泪?杨开慧、柳直荀不是“泪飞顿作倾盆雨”吗?)于是改为“想到此信心增斗志更坚”。竟然在《红旗》杂志上发“改动声明”。难道剧作者不知道此段前数第六句便是“意志更坚”吗?如此文章,岂不贻笑大方?“有层次的唱腔”唱这种没“层次”的词儿可见“窃取”说并不全面,还应加上“强奸”才对!李玉和这个颇有个性的形象,尚被“三突出”之类折磨得平板、僵直,那些依据概念捏造的人物,就更不在话下了。真正成功的艺术形象,与“样板戏人物观”所谓的“高大完美”,截然两样:成功的人物讲求个性:千人千貌,百人百心。其中有“伟大”者,但他这“伟大”必然表现在一方面或几方面,决不会百善集于一身。他要与“渺小”者相比较而存在,同时也要与自己性格中的“渺小”成分相较量,客观世界在变化,主观世界也要更新。“三突出”其实就是瞿秋白批评过的“一些百分之百的‘好人’打倒了一些百分之百的‘坏人’的简单化艺术”。瞿氏还指出:“这种简单化的艺术,会发生很坏的影响。生活不这么简单……假定在文艺之中尚且给群众一些公式化的笼统概念,那就不是帮助他们思想上武装起来,而是解除他们的武装”,这个几十年前的批评,是很有道理的。“三突出”的提倡者,本意也许是要强化文艺的教育作用,但效果适得其反:它们削弱了文艺的教育作用。

阅读全文

与把人分等级的电影叫什么名字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电影狂高清剧照 浏览:304
电影人物名字数字代号 浏览:125
北京爱情故事电影的插曲 浏览:153
ai电影完整版高清 浏览:870
有没有个人陪我看电影 浏览:672
小学生电影海报模板设计图手绘 浏览:220
火车电影的台词 浏览:365
科幻电影推荐带战舰的 浏览:532
微电影让孩子感动 浏览:282
香港仔vs东北仔电影 浏览:267
电影剧情穿梭戒指123du 浏览:462
有没有像喜爱夜蒲的香港电影 浏览:736
电影如何下载手机本地下载 浏览:451
坏小孩电影里的演员是谁 浏览:724
80年代励志电影 浏览:968
国产魔幻动漫电影推荐 浏览:469
评剧老电影夺印全剧 浏览:812
如何评价电影慕尼黑 浏览:981
2020古装电影电影 浏览:16
爱迪生电影接吻的演员 浏览: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