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6小时与一生——《灿烂人生》影评
我其实是想写一部电影——《灿烂人生》,上中下三部,被评“一生中不可错过的6小时”。不要根据电影名猜测剧情,它讲的是意大利一个普通的家庭在那个时代的沉浮变迁,有生有死、有感动有苦难,有冲突有和解,但就是没有花团锦簇的灿烂。有点矛盾。电影取名一句台词:世事总是美好的。
乔治娅
这个女子的台词很少,作为精神病人,她的手很美,眼神也很灵动。其实她是比较正常的,或者说,她很有灵性。
乔治娅是幼年母亲去世后变得抑郁,随后被父亲抛弃在精神病院的女子。故事不是由她开启的,但每到关键时刻,她却引导了重要的改变。因为认识她,马迪奥和尼古拉的人生发生了转变。马迪奥放弃学业去做了警察,尼古拉做了精神病医生。也是因为她坚持要寻找为马迪奥拍照的人,尼古拉才得以和米莱拉相遇,他之后的人生又有所不同。
最后,乔治娅还是勇敢的走出了精神病人的安置场所,回归到正常生活。
马迪奥
作为兄弟,马迪奥比尼古拉更聪明也更优秀。他从小成绩就好,酷爱诗歌,性情敏感犀利。最开始我看不惯他,因为觉得他性格太冲动了,脾气那么暴躁,一点事情就会被点燃。在大学考试的时候和考官观点不一致,他一直坚持自己的看法,并愤然离去,因此没通过考试。当然,他也很勇敢,看到乔治娅在精神病院被电击受虐待时,他带她逃离了出来。看到队友被暴徒打时他也会奋不顾身的帮忙。
但马迪奥还是太孤僻了。他开车经过家门前都不进去看父母一眼。尤其看到新年的前一天,一家人都聚集在一起热闹的迎接新年,而他只出现一面,又返回了自己租的房子里,一个人孤寂。在午夜,他给米莱拉打了两个电话,电话中传出有事留言的声音,但两次他还是什么都没说,就挂了。然后走去阳台,跳了下去。我在想,一个人为什么要选择那么孤独的生活方式?为什么要选择那样的结局?
记得电影中的两句台词——“你喜欢书本因为可以随时合上它,但生命有别,不由你做主。”米莱拉对马迪奥这么说,而马迪奥回她“你错了,我总是自己做主。”是这两句话让我理解了他。
马迪奥是理想主义者,他暴躁因为他急切地想要让社会变得更好,就和他选择做警察的初衷一样。他孤僻因为他有坚持,但这坚持总是在现实面前受挫。马迪奥有自己的信念,即人权意识。社会动荡,生活不由人,但人是自己的主人,人拥有选择的权利,可以控制自己的人生。其实他不盲目,他是冷静的。他选择了离开家人,因为亲情的温暖会让人沉溺,会左右人的意志;他选择离开他爱的女人米莱拉,因为爱情的柔软会让人脆弱,会动摇人的决定;他选择了一种离群索居的生活,一个人自由一个人孤独,一个人可以做自己的决定而不用连累别人;他选择了离开这个世界,在新一年的凌晨,从窗台上纵身一跳,用他自己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对他而言,选择死亡,是生命最后的权利吧。他的人生,由他做主了。
这真的那么重要吗?
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年轻时,总有太多的东西要去追求,有些选择理想、信念,有的选择权利、名誉。总要到后来才能发现,所有这些都只是生活的一部分,所有的意义都要依附于生命而存在。离开生命,无论爱情、自由、理想、金钱,都会变得苍白空洞。一旦死去,万物皆空。
但当时年轻。
看电影里马迪奥自杀前的那一段很难熬,我心里在呼喊——难道家人也不能帮助你吗,难道爱也不能让你得到救赎吗——不能,他还是死了,跳楼自杀。这让我很痛心。我到底止不住流出了眼泪。死的不是马迪奥,是我纠结着挣扎着的青春。
茱莉亚
茱莉亚和马迪奥其实是同一类人。只不过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立场。
茱莉亚擅长谈钢琴,尼古拉就是被她的乐声吸引而相识,之后两个人在一起,生了一个女儿。没有几年,随着工人运动的兴起,茱莉亚参与其中,为改善工人的处境积极奔走,最后为了完成组织内的任务离开了家,离开了自己的丈夫和女儿。
茱莉亚也在追随自己的信仰,也想让社会变得更好,不过这信仰却需要她付出代价。组织交给她的任务是去杀人,当又一次的杀人目标锁定到尼古拉的朋友时,茱莉亚终于露出了她的不忍。她去告诉目标人物,并表示想要见自己的女儿一面。尼古拉为了阻止茱莉亚继续偏激的行动,报了警,茱莉亚被捕入狱。
在狱中的那些年,她拒绝尼古拉的信,拒绝和女儿见面,也拒接音乐。她还是那么倔强。包括出狱后,他也一直躲着家人,一个人到陌生的地方去工作。直到最后,女儿莎拉找到她,告诉她自己怀孕了,想听她为自己弹奏一曲。我在想,当一个女人听到自己的女儿说怀孕了,是怎样一种心情呢!生命在流逝,也在延续。
茱莉亚犹豫片刻,终于再一次弹起了钢琴。她的手指在琴键上跳跃,时光流转,过去这么多年,她终于愿意与生活和解了。
米莱拉
米莱拉是电影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女性。她勇敢而不偏激,温柔又不软弱,善良而坚持。她是个摄影师,因为马迪奥的一句话就勇敢地去了罗马工作,也在那里和马迪奥重遇。两人相恋。马迪奥有他的挣扎,他推开了米莱拉,最终自杀。米莱拉因为这一段短暂的情缘怀孕了,她勇敢的生下来了孩子,并独自抚养他长大。马迪奥去世,那个孩子便显示出了一个女人全部的慈悲和深情。
后来尼古拉找到她,她也很乐意让孩子与父亲家的亲人相认。并且很善良的让尼古拉的母亲留下来同住,陪伴着老人。
她活的很潇洒,也很认真。
尼古拉
我有意放在最后写尼古拉,这是一个让我很欣赏很满意的男人。如果用一个词去描述他,西方叫绅士,中国说儒雅。
在看电影的时候,看到弹幕很多评论马迪奥很酷很帅、尼古拉软弱,我就想笑。尼古拉并不软弱,相反,他很坚强。当父亲离去的时候,他要安慰因没去见父亲最后一面而悲痛内疚的马迪奥;当茱莉亚离开的时候,他要一个人照顾才三四岁的女儿;当马迪奥死后,她要支持悲痛欲绝的母亲。所有这些他都做的很好。其实他也很敏感,他也会悲伤,多少次夜里他一个人躺在客厅的沙发上默默流泪,但他还在坚持。生活给了一次又一次的打击,而他包容了所有的苦难,然后尽自己之力去温暖身边的人。对于女儿、对于母亲、对于陷入狱中的茱莉亚、对于马迪奥和米莱拉,他无不尽心。尼古拉的感情就像冬日的阳光、春天的风,温和舒适,没有逼迫,没有压力,没有攻击性。这便是尼古拉的温暖和包容。
同样是面对局势的动荡、社会的不安,同样是面对污浊不堪的现实,马迪奥和茱莉亚都想为改变社会做些什么,一个自杀了,一个不惜去杀人,但社会并没有改变。尼古拉没有采用这种极端的方式。他一直在做救助受虐精神病人的工作,温柔的坚持。还记得在他考试的时候考官说他富有同情心,这不是尼古拉投其所好,而是他善良的本性。电影中很少见尼古拉发脾气,也很少见他和别人起争执,是,真正坚强的人不需要逼迫别人妥协,他知道怎么和解。
马迪奥是倔强的,是骄傲的,是勇敢的,也是叛逆的。他以一个抗争者的姿态面对这个世界。他代表的是那想要改变世界、想要控制一切又永不妥协的青春。如果你还很年轻,你应该会喜欢他,他的勇敢,他的坚持,包括他对待世界的方式。你大概要到一定的年纪,有了一定的经历,你才懂得欣赏尼古拉,他的温和,他的柔韧,他的悲悯。尼古拉同样敏感,但不会固执地抗拒这个世界的苦难,他不纠结,他愿意接受,并付出努力和行动,一点一点的,用生命里流动的情感去抚平创伤。他愿意面对现在,也不惧怕未来。他是一个跟生活和解的人,所以他能好好的活着。
有人评论说电影应该叫《惨淡人生》,固然电影中有告别有矛盾有辛酸有悲伤,但世事总是美好的。这是说给懂的人。
⑵ 多年前看过一部轻松的电影,是一个美国女子在希腊作导游。和各种游客发生的奇妙事件最后和他的司机相爱^ ^
《我的废墟生活》,英文名:My Life in Ruins
剧情:乔治娅(妮娅•瓦达拉斯 Nia Vardalos饰)是一位希腊裔美国人,是一位导游,常年带着游客在希腊的名胜古迹间穿行。日复一日的重复着旅行介绍,经过的地方也走过太多遍,还有来自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们,这一切都让乔治娅头疼不已。于是,乔治娅萌生了辞职的冲动,想彻底离开眼前的生活。无奈,老板还是把一个新旅游团交给了乔治娅,起初一切如她原来经历的没有什么不同,直至一名旅客厄夫(理查德•德莱福斯 Richard Dreyfuss 饰)的出现,这个形貌普通的人却总是快乐自在的生活。乔治娅慢慢被感染,开始换一种眼光去看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不仅重拾工作的乐趣,并注意到那个一直在他身边默默无闻的司机波皮(亚历克西斯•乔奇奥里斯 Alexis Georgoulis饰),一切悄然发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