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人物 > 深度解析女人苦难电影

深度解析女人苦难电影

发布时间:2024-01-18 16:12:20

❶ 女人何苦为难女人,电影《香魂女》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讲述了做童养媳的香二嫂的人生为主线,首先她的丈夫是个酒鬼而她的儿子是个傻子,但是她的生意蒸蒸日上,最后她为了儿子的幸福害另一个女孩失去幸福的故事。

❷ 万箭穿心电影解析

万箭穿心电影解析:

《万箭穿心》展现在人们视野里的是一个无助的,饱经沧桑的女人。表面上的咋咋呼呼实则是一个非常可怜的女人。她不修边幅,生活的磨难写在她的脸上,和她衣服凌乱一样,她的生活也凌乱不堪。一地鸡毛的生活状态让观众也跟着她一起皱眉头,一起“骂骂咧咧”。

或许,这就是生活原本的样子,只是,再多的灰色也不应该遮住该有的亮色,哪怕一丁一点。只是对于李宝莉(颜丙燕)而言,一切都是那么的“不如意”。而这一切不幸,宝莉的闺蜜归咎为是新房子的风水不好,是“万箭穿心”。但真正的悲剧何止是风水所能解释和涵盖的。

李宝莉是汉正街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一个妇女。靠着小生意贴补家用,常年的小贩生活让她的性格总是风风火火的样子,常为生计吵吵闹闹。丈夫马学武是国企的厂办主任,比起“粗俗”的妻子宝莉,丈夫马学武显得很“体面”,这也是导致他们夫妻不和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马学武是一个极其自私和懦弱的男人,这也是他在得知下岗通知后他选择跳江自尽的最终原因。没有担当的马学武婚内出轨,这也是他被下岗的重要原因,他没有顾及年幼的儿子和年老的母亲,更没有顾及妻子李宝莉,连遗言都没有给宝莉只言片语,无情无义至极。

这样的男人死有余辜,但李宝莉的儿子和婆婆并不这样认为。他们认为是李宝莉平日里的吵闹甚至是那次举报所造成。这也是造成李宝莉真正悲剧的根源。

人最大的悲剧就是亲人的漠视。李宝莉含辛茹苦将儿子抚养长大,儿子不但没有感恩而是在考上大学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母亲断绝关系并让母亲把房子让给奶奶住。理由是房子是爸爸留下来的。

儿子从小就嫌弃母亲李宝莉,他认为是母亲“害死”了父亲。他厌恶母亲的粗俗和喋喋不休,在他的眼里这些根本不是爱。他只看到了母亲平日里的大呼小叫,听到她的唠叨,后来又看到母亲和那个“野男人”,在他的眼里,母亲似乎没有一处好。

他没有看到母亲的辛劳,母亲的心酸,把母亲捍卫婚姻的种种做法看作是低俗甚至是陷害。他宁愿相信“婊子”的话也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妈妈。这是多么可怕又可悲的心里。他居然问及:你爱过我爸爸吗?把一场没有道德的出轨看成是为了爱情。而真正的受害者,自己的母亲却被他看成是一个泼妇。

在出轨这件事情上,这个家庭没有人责怪马学武却在责怪李宝莉。没有人心疼李宝莉的死活却在为一个死者马学武而打抱不平。李宝莉连处置一个相框的权利都没有。成了寡妇的李宝莉为了活命,为了儿子和这个破败的家成了一个“女扁担”,她瘦弱的肩膀扛起了生活所有的苦难,包括精神上的折磨。

一晃十年了。饱经沧桑的“女扁担”依然奔跑在大街小巷,为了抢活多挣钱不惜吵架丢份。而此时的儿子却为老师无意提到的母亲是“女扁担”而感觉丢脸。老师眼里母亲的伟大在儿子眼里却成了耻辱。婆婆也并不关心这个儿媳妇,在她的眼里只有孙子。虽然也有恻隐之心但终究放不下利益,那套儿子留下来的房子。

❸ 刚才看一部电影《殉道者》 有些看不懂 有没有人能解释下电影想要表达的是什么

殉道者我认为讲述的是善良的无助。安娜是善良的,她接受孤独的露西,试着营救未死的露西仇人,试着营救被虐待的女人,等待她的是什么呢?成为殉道者的试炼。而为何那么多人,只有安娜成为了完美的殉道者?因为她有信念,她的信念就是好基友露西,所以她能忍受肉体的折磨而达到精神的虚无。其他的试练者是没有坚定信念的,所以只会崩溃,而成不了殉道者。至于殉道者这个词的含义,大家可以网络的,没有信念,殉个啥道?当然,其实深挖起来,安娜的善良使她遭受了苦难。小时候,她作为正常人,完全可以不理露西。知道露西杀人之后,完全可以直接报警。发现密室之后,也可以报警而不是先救助。
再分析露西,其实她也是善良的,看完电影,应该知道,其实一直纠缠露西的赤裸女就是露西小时候逃跑的路上遇到的被折磨的女孩,露西为了逃跑,没有救她,于是一直生活在愧疚中。露西还是太善良了,折磨女孩的凶手都不愧疚,你愧疚个啥子?还愧疚出心魔了,以至于最后自杀。而且小时候虐待自己的凶手,就一枪就算报仇了?还是太善良
然后分析下恶人,那个密室门那么随意,那一家的小孩会不知道密室?也就是说,那一家的小孩也是知道他们家密室里有“玩物”的,但是他们生活得其乐融融,根本没心魔的困扰(对比下心魔困扰致死的露西)。风干的小白鼠出现在餐桌上,还能谈笑,说明他们一家都经历惯了虐待和残杀,也就是说他们都已经没人性了。最后他们一家什么下场?3个都是一枪毙命,人固一死,有时候死了比活着痛快的多,想想那些被虐待的试练者。还有,为什么推荐那个男孩学法律?因为恶魔总是能拿起法律武器
至于教主老太太,她最后可能是真的知道了“那个世界”的秘密,善良的安娜,以为告诉她“那个世界”的秘密就不会有人再成为试练者了?可惜人性贪婪,就像那个男的担心的“她会告诉我们吗?”一样,最后教主带着秘密去天国了,也是一枪上路哦。
总之这部电影,我看到的是恶人活得好,死的快,善良的人,活在痛苦中,死的很凄惨。善良的成本太高了

❹ 电影《战争中的女人-祈蒙六姐妹》观后感

人人那个都说哎,沂蒙山好......”当《沂蒙山小调》的旋律响起,我终于决定不再控制自己,眼泪夺眶而出。好久了,好久没有为一部电影流泪了。
往看的中国战争电影,总是大气磅礴。指挥员运筹帷幕,三军将士浴血奋战,到最后冲锋号一响,战斗取得胜利,电影进入高潮。以前电影似乎,战争总是属于男人,铁血残阳,疾风骤雨,充满雄性的较量,容不下丝毫属于女性的特质。女人在常态中多是柔弱的,女人害怕丧失安全感,女人从心底排斥战争。然而,无数身为女儿、母亲和妻子的女人们,身在后方,心系前线,走不出战争。
但是《沂蒙六姐妹》与以往的战争电影不同,它从小入手,让我们通过六个女人的眼睛来审视战争,品味战争中的亲情与爱情,体会人性的光辉与伟大。生活在沂蒙山区的六姐妹,各有各的苦难,也各有各的欢乐,是战争把她们紧紧地拴在了一起。兰花、春英、月芬、秀秀、小鹤、黑燕,六个柔弱的女人,用她们的爱谱写了一曲沂蒙颂。
1947年孟良崮战役前夕,沂蒙山的烟庄举办了一个特殊婚礼,嫂子春英抱着公鸡替当兵的小叔子拜堂娶了月芬。妇救会长兰花带领村里仅有的妇女和老人忙着一项艰巨的支前任务,两、三天内摊五千斤煎饼,收五千斤马草和二百双军鞋。春英一家为摊煎饼熬了两个通宵;童养媳黑燕为做军鞋挨了婆婆的打;秀秀在六纵当兵的哥哥大壮请假回来探望生病的娘,结果中了爹的计被锁在地窖。黑燕召集小鹤、秀秀、月芬要点燃自家的场院屋,用“调虎离山”计救大壮……
印象最让我深刻的莫过于新媳妇月芬,她的遭遇最让人感动,最让观众揪心。从未谋面,只是听说他是全村最棒的男人,只是听说侄儿跟他长得很像,而她忙飞奔回家,点灯看臭长什么样 ,希望能从臭的身上找到一点丈夫的影子于是月芬就不断地在追寻,在一队人之中苦苦追寻。战事又紧,新的支前任务派了下来,可是公粮一时半会运不到,于是乡亲们四处筹粮。月芬赶了几十里山路回娘家借粮,恰与正在奔赴前线又素未谋面的丈夫擦肩而过,影片中南成顺路回家,而月芬却不巧回娘家取粮,他飞奔回来,她一袭红袄不要命般飞奔而回,荒凉的天地之中,一个红色的身影掠过灰色的树林,但是却仍然错失。进屋之后,她嚎啕大哭,直到发觉丈夫带走了自己刚刚绣好的荷包,正如他拿到荷包那时脸上甜蜜的笑。月芬跑到高坡之上,对着远去的队伍大喊南成的名字,仿佛难成走时那不舍的回眸。
又如大嫂知道自己丈夫牺牲了,还要装着坚强,还要操持一家老小的生活,还要积极支援前线。
随着战事的吃紧,六姐妹们纷纷奔赴前线,抬担架救伤员,运送炮弹等,真真正正的体会到了战争的残酷。尤其是月芬看到一个个的伤员,发疯地在伤员中寻找,害怕那其中有她的南成。当医生说急需用血的时候,月芬第一个站了出来,可是医生却说要一个男人的血,月芬激怒了,大声喊道,“你瞎了吗,我们沂蒙山的男人全都在战场上!”影片中还配以《送哥参军》的旋律,“哥哥你参军去前方,我在后方生产忙,冬有棉衣夏有粮,请你把心放”。
这些真的很让我感动,这是一个伟大的女人对革命大无畏奉献精神。看完电影除了被剧情深深的感动之外,还有就是这个世界需要和平,希望不再有任何形式的战中来扰乱我们幸福的生活

❺ 豆瓣8.9,这不仅仅是一部神作,看许鞍华如何讲述女人四十的不易

许鞍华一直是我十分敬佩的导演,她总是能把一个一个严苛的题材拍得如此游刃有余。

小人物的辛酸历程、市井风味又不是很过。

想起了亦舒写的一篇小说,里面的女导演说自己是拍文艺片的,虽然孤独,也乐在其中。

是否许鞍华也亦如是?

回忆《女人那话儿》里面的许鞍华,当问到家庭儿女的时候,她脸上那份掩饰不住的黯然与落寞。

不过也许正是因为这个空白,她才把家庭生活拍得那么有声有色,那么温情脉脉。

前几天重看了许鞍华的《女人,四十》。这部片子是她的后期代表作,也可以说是许鞍华作品以来拍得最好的一部文艺片。

第一次接触许鞍华导演作品的观众可能会觉得她的电影“阵容缺少偶像,定位不太商业,海报趋于朦胧”...

归根结底,许鞍华的电影太过生活化。没有那些生活经历的人,又怎么会看懂许鞍华

《女人,四十》恰好是一部可以让你“速补人生”的电影之一。

1991年,许鞍华拍摄的《极道追踪》和《上海假期》双双遭遇票房惨败,这让许鞍华的电影生涯跌入谷底。

失望之余,许鞍华只能远走日本学习,蛰伏四年。

《女人,四十》便是她返港之后的初试牛刀之作。

许鞍华大概是香港白描功力最强的导演了。

影片中可以看到许鞍华导演对于香港 社会 变迁的一种敏锐观察和体会。

80年代以来,香港 社会 转型和经济的飞速发展,使得中产阶级成为城市人口的主体。

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快,以至于许多正在被中产阶级化的普通市民一时无法适应自己身份的更迭。

通篇看下来感觉《女人,四十》的风格比较贴近于《天水围的日与夜》与《桃姐》

同样是市井生活,同样的苦中作乐

所以电影常常令人看着看着,笑着笑着,不觉间已潸然泪下。

《女人,四十》由萧芳芳、乔宏、罗家英、罗冠兰等香港老戏骨参演。

豆瓣评分8.9,好于98%的剧情片,IDMb评分7.8,烂番茄新鲜度97%

《女人,四十》围绕一个四十岁主妇的日常生活展开,娓娓讲述着人生细碎的无奈与亲情的聚合悲欢。

这部拍摄于95年的电影,已经过去20余年。

虽然这是讲述女性生活的电影,但是从一个男性的视角和 情感 去欣赏这部电影,并以此作为对香港电影的一种纪念,我觉得是很有意义的一件事情。

电影的故事情节很简单,非常生活化,电影所表现的一切艺术都活化于生活琐事内。

其要表达的丰富内涵也都悄然无声的浸淫在细微不起眼的吃喝拉撒睡、油盐酱醋茶中。

影片讲述了香港典型的职业妇女如何在家庭和事业之间争取平衡的故事。

故事的重心为剧中的女主角阿娥(萧芳芳饰)在婆婆意外过世后和患上阿兹海默症的公公(乔宏饰)的相处过程。

如果静下心来看看身边的你和我,他们的倒影也许就是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从他们身上看到的仿佛就是自己。

在这部平凡而感动的电影里,不仅仅只有尽孝那么简单,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的东西还有很多很多。

萧芳芳饰演的阿娥是一个年过四十的中年女性。

为人母、为人妻、为人媳和为佣工,她在不同的人生角色中转换着,尝到了作为一个女人常态下几乎所有的滋味。

她出现在影片中的第一个镜头就是在市场鱼摊前买鱼

阿娥在贩鱼摊边趁鱼贩接电话的空档,一掌拍死一条正在翻肚吐气的鱼,一条活蹦乱跳的活鱼渐渐死去,一条原本售价150元的活鱼,变成了一条只值50元的死鱼。

即便是她这样一个善于精打细算的主妇,天有不测,如此的大负担就这样不期而至地摆到了阿娥一家面前:

阿娥一家是典型的 社会 转型时代的中产家庭。

这场变故,使得阿娥原已不堪重负的双肩,再次遭遇一次生活的重压。

由此,阿娥便被置于职业女性和家庭主妇这两种身份之间挤压,开始了一场漫长而艰难的人生挣扎。

双职工的家中没有多余的人手来看护老人,中产家庭的收入虽不至于拮据,但也无力承担雇佣一个全天候的看护。

于是他们陷入了将老人送去环境不如人意的公立养老院和将老人留居家中长时间无人看护的两难境地。

阿娥先后将公公送至两家公立养老院,相继面临公立养老院资源紧张,很多老人无法登记入住;

有出现职能不全,老人常常走丢,以及环境恶劣,老人受到伤害等等一系列现实问题。

这些都表明, 社会 转型期的养老问题,事实上无法全权由 社会 公共承担,儿女、家庭根本不可能完全抽身。

面临如此难题,阿娥的内心进行了激烈的斗争。

眼下的情况,只有她作出辞职的牺牲,才能解决。

而对于深陷家庭繁忙事务的阿娥来说,工作恰恰是她唯一的精神寄托。

但是对于公公,媳妇身份的亲情却是无法置换的,同时也让阿娥深刻体会到公公作为一个老人,面临经济价值丢失后改朝换代的心情与感触。

他们需要家人与 社会 贴心的关怀和爱护。

于是,阿娥选择了辞职,公公也最终在阿娥的尽心照顾下,安详辞世。

影片的片尾,谭倩红的歌声响起,略显凄美的调子吟唱道:

对于阿娥这样的中产家庭职业妇女,辞职回家照顾老人,是一次传统价值的回归,也是一次对亲情与事业的再思索、再定位。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许鞍华对于香港 社会 变迁的一种敏锐观察和体验。

这种变化是如此之快,以至于许多正在被中产阶级化的普通市民一时无法适应自己身份的更迭。

阿娥便是其中典型的一位。

一般来说,中产阶级女性很难兼顾职业和家庭。

她们要么以牺牲职业为代价,来换取家庭的平稳与和谐;要么用家庭职能的重新分配来维系主妇和事业之间的平衡。

除此之外,便是那些无法适应上述角色和身份变化的人群,她们不得不深陷家庭与事业的双重危机之中。

阿娥自然是这样陷入矛盾的人。

影片中有一处细节,恰好反映了阿娥两种 社会 身份之间的微妙冲突。

在公司上班的阿娥突然接到丈夫电话,说她公司楼下的超市正在出售打折的大米,要让阿娥下班时买两袋回家。

阿娥不胜其烦,没好气地指责丈夫宁愿在家游手好闲,也不愿意为她分担家务。

镜头的快速转换营造出的既是一种幽默和反讽,也带有对阿娥身份快速切换的无奈和慨叹。

许鞍华利用这点,透露出独立女性角色的不易与艰辛。

私营养老院由于价格昂贵,让阿娥这种中产阶级家庭无力负担。

于是她只能选择条件相对较差的公营养老院。但是老人在这些 社会 机构中又不能得到妥善的照顾。

显然,这不符合中国人的孝道传统。

无奈之下,阿娥只能重新把公公接回家里,用传统家庭养老来为老人提供一种人生的“善终”。

于是,家庭与事业的双重挤压便使阿娥的中年生活变得格外沉重起来。

她的这份沉重,其最终原因并不在于她的个性或家庭因素,而是由 社会 整体发展与变化所导致的。

但恰恰在这个问题上,影片显示了许鞍华面对此类 社会 疑难杂症的一种睿智与超脱的态度。

换言之,对待《女人四十》这样一个原本不无沉重的题材,许鞍华完全摒弃了某种愁眉苦脸式的悲剧美学。

相反,她采用了一个积极、乐观的观察角度来体现。

力图在阿娥艰辛而沉重的生活中去发掘一些更为超脱、更为浪漫的人生况味。

正是许鞍华的这种积极态度,为《女人四十》沉重的剧情带来了一抹喜剧的亮色。

很多人应该都还记得那段漫天飞絮仿似下雪的场景可算是情绪的升华,因为本片的英文名「Summer Snow」正是此景的描述。

但是我不觉得这是影片的高潮,因为它的分量太轻,没有激起观众的心灵波涛。

“夏雪”是对于他们公媳关系水到渠成的抒情和赞叹,并不是各种矛盾集中到一起的大爆发,也没有将观众的 情感 推向高潮。

最后公公的死,也被及时拉上黑幕,清淡处理,更谈不上“高潮”。

这样看,一个没有“小高潮”的文艺片确实不讨喜,但《女人四十》绝不是散文化电影。

它的戏剧冲突还是十分明显,情节的可看性也没那么弱。

它还是在讲故事,而且提供了有血有肉,相对完整的发展脉络。

试想,当两人走过一片树林,轻盈起舞的漫天飞絮悄然而至。

这在一个智力正常的 健康 人眼里,未必不是一个令人生厌的场景,

公公因而兴奋地大叫起来,阿娥也被眼前的景色惊呆了。

此时此刻,人生所有的沉重、悲凉、无奈,都从阿娥眼前消逝无踪。

剩下的唯有浪漫的情怀,唯有对人生苦难想像性的超越。

以及人心与人性在完成这种约束之后的舒展与快意。

我想,影片中最震撼人心的一个镜头,应该是阿娥不意走上天台,却发现了成群的鸽子在天台地板上。

公公在罹病住到阿娥家来后,曾经说过在天台看到整群的鸽子,但是都不曾相信。

阿娥脱下拖鞋,慢慢走近这群忙着啄食米粒的鸽子,呼喊著先生到天台来看这个原本被当作是疯言疯语却是真实的奇景。

这种由悲到喜的感动,恰恰是我们所需要承受的。

对生活缺乏勇气的平庸丈夫,精打细算的小市民生活,青春叛逆的孩子,老年痴呆的退伍公公,带着电脑技术侵入的漂亮秘书...

生活的一切,仿佛都与她为敌。

人到中年的女子,早上一睁开眼,没有任何关于自己的思考,全盘关联的都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窘迫。

而萧芳芳纯然的演出则把中年女性的困惑、坚强、无奈和坦然地心理波折表达得淋漓尽致。

想起《方世玉》里无厘头的她,还真是天壤之别。早年香港影星的演技,在岁月的洗礼中,打磨得自然生动。

要知道,就连奥斯卡得过大满贯的电影也就三部:《一夜风流》《飞越疯人院》《沉默的羔羊》

《女人,四十》口碑与票房的成功,1400多万的票房不说,又为香港女演员多添一个柏林影后。

萧芳芳在台湾先得金马奖最佳女主角,后获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的95年最佳女演员,呼之欲出声望最高地成为第1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影后。

她就像每一个天皇级巨星的演出,如许冠文、周星驰一样出色。

萧芳芳在银幕前和银幕后完全吻合,表现一个现代女性的形象,她在生活上与电影中一样非凡地演出自己。

如果是非要找到一个萧芳芳式的表演瑕疵,就是她一直没有摆脱「阿娥」这个角色。

真的很喜欢萧芳芳的表演风格。

在影坛根深蒂固的萧芳芳,由粤语长片开始就不断蜕变。

由六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不论拍戏还是不拍戏,她的表现都是一贯的不平凡。

她在银幕和现实,由粤语片到新浪潮电影,她都担任一个非凡的女性形象。

她由国语片童星,粤语片青春偶像, 过渡成一个最优秀的九十年代演员。

她是视演戏为一种长期奋斗,不断向目标迈进的演艺人,向她致敬

另外除了女主萧芳芳的精彩表现,片中其他几位演员也是游刃有余。

乔宏痴呆得可爱,严肃得煞人;

罗家英一改往常的“癫痫”状态,正经起来也能触摸人心的敏感之处

最欣慰的是看到两个TVB的资深绿叶演的是真好:

疯疯癫癫自恋十足的罗冠兰,戏剧出身的她素以夸张见长;

默默无闻但却在关键时刻令人掉泪的夏萍,看着她对失忆老伴的照顾和怜惜,我不禁也黯然叹息

就算是戏份不多的丁子峻,那种青涩也弥足珍贵。

《女人四十》以极其写实的态度,描绘了香港中下层小市民的琐碎生活。

它们分散在情节的各个阶段,从未碰撞出彩,也许这就是导演所追求的效果。

材料的堆砌足以使故事发光,不需要刻意安排和表现。

许鞍华给观众一个平凡可靠的世俗生活本身,而不是给出自己的太多偏爱和看法。

叶德娴凭《桃姐》在威尼期影展封后已经足见许鞍华的优秀。而《女人,四十》想该是延续许鞍华这几年对女性的思考。

桃姐的形像不单叫人《女人,四十》中的「阿娥」,更叫人回味她三十年电影事业中的女性世界。

《疯劫》思考香港在新旧交替之时,女性如何卡在传统压制和现代之间艰难。

李纨纨代表着旧世界,戏初跪拜长辈的动作已说明她压抑生活的郁闷。

戏在旧区拍摄,画面暗黑,除更强诡异感外,还带有压抑和暴力的色彩。

电影最为血腥的,是戏末李快死的时候,老妇剖肚取儿的片段,而本该代表新生命的婴儿在片中并没有带来希望。

另一个女角阿明在整部戏中,扮演查案和见证人的角色,虽是李纨纨的好友,却带着一份冷静的抽离。

可以看成是许鞍华要表达的——观察世情、显露真相,并见证一切。

从《疯劫》到《客途》,香港风雨飘摇,许鞍华透过电影思索作为女性,如何在这地上扎根,

从第三者的冷静,到第一人称的自我反省,无不透露出她无论如何也掩藏不了的知性气质。

《女人,四十》中的「阿娥」并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家庭主妇︰

她有自己的事业,但却同时支撑整个家庭,因着男性退场使女性进到家庭的中心,撑过平凡女人所能遇到的苦难。

许鞍华倡导的女性主义就是要在全世界范围内争取男女平等。

不仅仅是作为女导演,这也是从反面说明了,那种以为女性作家的作品就是女性主义的最好代言人的想法是从头错到脚的。

所以许鞍华通过这部电影在敲打着 社会 的良知和警示众人。

《姨妈的后现代生活》和《天水围的日与夜》正是她思考中年后生活的最出名代表作。

两部电影异常成功在于以香港导演之姿拍半百女性的人生经历。

在急速变化的上海,曾是知识份子的女人并未能跟上时代的节奏,日复日怀念老上海的旧,怀念自己曾有的光辉。

但她最后不得不承认,她再不是属于上海了,于是黯然回到东北丈夫身边。

而这,或许正正是那一代中国女性特殊的悲哀︰大概是上山下乡的缘故,知识份子嫁给了农民,错配一生,了了结束。

至于在世纪末过后的香港,许鞍华重新把眼光调到基层女性身上。

鲍起静的角色骤眼看来与萧芳芳在《女人,四十》中的相似,但在阶层上却有根本的不同。

导演选上基层,表示着她改变认同,而《得闲妙饭》的失败和《桃姐》的成功更确定这个改变。

另一方面看,《女人,四十》又有着许鞍华迄今最强烈的中年情怀。

就像《今夜星光灿烂》中的林青霞犹对已逝的青春恋恋不舍。

此外,丈夫罗家英与朋友买醉于卡拉OK,感叹话题总是环绕生老病死;以至唱「小李飞刀」被人拆台,不无时不我予的自嘲意味。

公司电脑故障阿娥得以大展神威,但追不上时代又不避阿Q之嫌的中年狂想。

怀旧粤曲的加插虽配合影片情节发展,其乐此不疲却反映了一点 社会 老龄化的倾向。

阿娥在与公公相处中,慢慢学会了用只属于公公的言说方式与之沟通。

公公幻想出飞机来袭的场景,在屋顶平台大声喧哗,引起邻居不满。

阿娥急中生智,以一种长官下命令的口气让他进入“防空洞”躲避“空袭”,顺利地将公公引入室内,避免一场即将爆发的邻里纠纷。

另一个画面,公公拿着雨伞模仿跳伞动作,从房顶坠落楼下的垃圾车内,竟然安然无恙。

一场虚惊之后,原本令观众扣人心弦的紧张场面竟以一种喜剧噱头收场。

这些场面无不显示出许鞍华面对危机与困境的豁达与从容。

以相对诙谐轻松的笔调勾勒出来,没有制造太多的伤痛,始终透露出一种乐观向上,战胜困难的积极精神。

在影片最后的春游场景中,公公对阿娥说,他就要到山那边去与美女幽会去了。

然后在满怀对这一人生美景的憧憬与期待中轰然倒地,走向了自己的生命终点。

夏萍饰演的霞姐也很令人感动,得知自己身患晚期胃癌不久于人世,最放心不下的就是疗养院的丈夫鹏哥。

鹏哥瘫坐在轮椅上,霞姐最后一次去看他,说了一段极为感人肺腑的话:

“我以为是你会来接我,没想到最后是我来接你。”

看到这里,真的感动到要哭

用不刻意煽情的结局,没有大喜大悲,只是顺着意料之中的线索走着。

生活里随处可见的人和事,拿来做成好的剧本,让好的演员演出来,就是最好的作品。

还记得公公临终前和阿娥说的那句话么?

“人生是很有趣的。不需要做过分解读,我们至终都会明白。”

❻ 电影《立春》主要讲的什么,女主小时候为什么过的如此苦难

《立春》是一部2008年上映的剧情电影,主要讲述了80年代文艺青年王彩铃追梦路上不断受挫的故事。

《立春》是近年来华语电影中比较独特的一部电影,其独特之处就在于用写实的手法,将王彩铃饰演一类“外省人”追梦的那种饱满热情呈现给观众,这在以往的中国电影中,是很少出现的。区别于那些已经在大城市打拼成功的“外省人”,电影中的“外省人”的命运则更悲惨。他们尽自己所能地希望立足于大城市,以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但似乎不得其门而入,于是终身处于小城,心却想望着都市。

《立春》中有一段对白,非常好:“立春一过,实际上城市里还没啥春天的迹象,但是风真的就不一样了。风好象一夜间就变得温润潮湿起来了。这样的风一吹过来,我就可想哭了。我知道我是自己被自己给感动了。”这段对白,展现了像王彩铃这一类出生在小城市,却有着远大理想,为了自己的价值追求,即使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却最终不得不与世俗生活妥协。

❼ 一部日本爱情电影,一个女人悲惨人生,是对少女情怀怎样的嘲讽

这是一部女人看了更有感触的日本爱情电影,比较独特的方法,诙谐幽默对话,夸张的人物,浪漫歌舞来叙述松子悲惨的人生,这样的反差更让人深刻反省松子的性格弱点,不能独立,太相信别人等,令人绝望的一生,竟然是因为爱情。同时,《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的故事又对“少女情怀”赤裸裸的嘲讽!



作为女人会情不自禁地代入自己。恩,我的一生才不要这样呢!生而为人,要爱的有底线有原则,更要爱自己。摇尾乞怜讨得的爱,是廉价的、是出于同情和怜悯。退一步,或许就不会将就这一生。或许松子彪悍的一生不需要解释。

阅读全文

与深度解析女人苦难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恐怖电影26种新死法剧情介绍 浏览:632
下载了电影eac3音频怎么办 浏览:340
如何做抖音短电影 浏览:35
外国小孩改编的电影 浏览:734
老太太做了好多菜是哪个电影 浏览:373
关于女邻居的的韩国伦理电影 浏览:528
科幻电影天空出现神的飞船 浏览:144
灰姑娘电影里王子的名字 浏览:559
一个男的坐火车去了香港电影 浏览:655
大人物电影警察老大 浏览:897
新上映电影五月 浏览:335
基什么的电影 浏览:9
杨幂2020年的新电影 浏览:466
60部老电影免费 浏览:133
国产电影开头无水印 浏览:408
外国惊叹电影 浏览:831
太空科幻动画电影女 浏览:261
剧情小男孩化疗的电影 浏览:78
吴京2015新电影 浏览:823
除暴电影为何粤语 浏览: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