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介绍有关革命领袖或英雄人物的影视片
可以这样介绍:
我介绍《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这段历史时期,全中国正处于大的变革和动荡中,所以除了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共产党员以外,还包括其他一些影响历史变革的人物。以袁世凯、张勋为代表的北洋政府,以康有为、载沣代表的保皇派,以孙中山、蒋介石、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以胡适、梅兰芳、周树人、杨昌济、蔡元培为代表的文化名人等等。
㈡ 爱国影片有什么啊爱国英雄楷模人物有谁
焦裕禄,孔繁森,王进喜
㈢ 电影《叶问》中,大家李钊(林家栋饰演)这个角色的看法
我想说的是林家栋,或说他演的角色李钊。他所体现出来的行为、人格,还有由他所带动的一系列配角,是真正的中国人精神的体现。这个角色带给林家栋的镜头并不算非常多,在表现上的突出程度逊于任达华、行宇(武痴林)和樊少皇,但实际上,林、任和樊三个人完整地体现了中国人的性格,而刻画最深的,就是林家栋所饰演的李钊。下面是他出现的八个场景。
--------------------------------------------------------------------------------
第一个场景:茶馆起纷争,作为巡捕的李钊到了现场,以他的职权和手中的枪趾高气扬,目中无人。叶问出来,用武术使李钊贴服。
第二个场景:金山找来佛山踢馆,李钊一再劝叶问出手,维护佛山尊严。金山找被打败后,被李钊在旁讽刺。
第三个场景:叶问以一打十,击败日本人,以下对话(李钊为叶问和三浦间的翻译):
三浦:再来吧。
李钊:他(三浦)想你再来。
叶问:我不是为这些米来的。
李钊:他(叶问)说,他会再来。
三浦:你叫什么名字?
李钊:他(三浦)想知道你的名字。
叶问:我只是一个中国人。
李钊:他叫叶问。
第四个场景:李钊来提醒叶问要小心三浦,以下对话:
李钊:你自己以后小心点,我不知道三浦会做什么。
叶问:(打李钊)走狗!
李钊:我怎么是走狗啦?他们的死关我什么事?我只是个翻译!我不用吃饭啊?!我要吃饭的!
叶问:要吃饭?你看着你同胞被人打死,你有没有尊严啊?!
李钊:我没有,你有,你有很多啊。你行你去打呀,把他们都打死!打死十个一百个!打死一千个!我是一个翻译,不是一个走狗!我是一个中国人!(最后一句用日语说,很好地体现了李钊的个性。)
第五个场景:李钊带一日本军队主任佐藤来找叶问,后对张永成(熊黛林)有非分之举,叶问将副将打倒,李钊对昏迷的佐藤泄愤,踢断他的腿。后李钊被日本人毒打,但没有透露叶问的行踪。
第六个场景:李钊回家,带回食物给其家人(母亲、断腿的哥哥和年纪尚小的弟弟妹妹),带回衣物给叶问一家(李钊将叶问一家藏在自己家里)。
第七个场景:三浦来棉花厂找叶问,以下对话(李钊为叶问和三浦间的翻译):
三浦:我想给你一个机会。效忠日本天皇,教我们皇军中国功夫。那么,你还有半点生存的权利。
李钊:他(三浦)说他很欣赏你,想让你教日本人学功夫。
叶问:我不会教日本人。你这么想看我打,我就跟你打。
李钊:他(叶问)说,他会好好考虑做教官的事。你还想与三浦将军您切磋。
第八个场景:叶问打败三浦,佐藤举枪想射杀叶问,被李钊制住,射偏的子弹打中叶问但伤不致命。副将后被李钊枪杀。愤怒的群众以为是李钊要杀叶问,将其暴打致死。
--------------------------------------------------------------------------------
回顾这八个场景,很容易就知道,要不是李钊,叶问早就死了,没戏可唱。叶问把民族大义全揽上身,一脸严肃,一骨头的硬和倔。但他不知道他的这种性格会让他被杀,而如果他被杀,意义不会是他维护了民族尊严,有骨气,而是白死。而以他于民众的这种象征意义,他的死将是对民众意志和士气的打击,将会相当消极。
但是,叶问并不代表中国人的精神。纵观全片,仅叶问一人站出来反抗。我说,叶问是个人物,实际上我要表达的是,叶问是异类。叶问甫一出场,展现出来的就是一个含着金钥匙出生的大少爷形象。但武术的天赋和勤奋造就的身板和埋藏在他心底的原则又使他与传统的纨绔子弟不同,让他存在着“觉醒”的可能性。尽管如此,在全片的开端,叶问是一个带着玩票成分,物质生活丰腴的咏春高手。而他到片末所体现的“宗师”身份,实际上始于他感受到战乱之苦,加上目睹廖师傅之死和得知武痴林身亡才真正觉醒。至此,叶问开始抗争,对抗屈辱现实,成为宗师。
由于赋予了太多的特殊性,甄子丹所饰演的叶问,并不代表中国人的精神。而在乱世,个人甚至民族的品格是可以很容易被放大的。而处在日本侵华时代的民众,更能体现中国的文化和精神,而其中,金山找、周清泉和李钊是最具有代表性的。前二者,一个被赋予了很多的莽汉和汉奸形象,一个则是通过开办工厂帮助百姓的商人形象;一种其实已经被说烂了,而另一种,有能力在日占区继续经营,背后的手段的努力自是不容忽视。他们两个都带给我思考,但他们却并非重点。李钊才是。
描绘李钊这个角色很难,他太复杂,难以给予一个简单的定义。正如叶问被他接济后,也只能说:我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好。
李钊很会向上爬,无论他的主子是谁——在国民政府时代,他是一个警察头子,在日占时代,他是日军随身翻译官——他知道自己的用处,并知道怎样利用这些用处;李钊很小人得志,以权凌人——做警察头子时以手中的权威和枪显摆,在叶问第一次打败金山找时以佛山人的身份向金山找嘲讽,成为日军翻译官后尽管自己只是日军下达命令的一个传话筒,他仍洋洋自得,狐假虎威。
李钊灵活、圆滑。两次充当叶问与三浦对话的翻译,是他的圆滑使叶问得以保全,他的灵活在于不只是不让叶问的话触怒日本人,他还为叶问留了很大的后退空间。在藏匿叶问一家后被日本人毒打逼问时,他也尽力为自己开脱,才没有被日本人打死。如果是传统爱国教育片,这个人物在被拷问时可能会说的是,我tmd知道但我tnnd不说。这种实在可笑。
李钊重义,尽管他所表现出很多所谓小人特质。他由始至终都没有伤害过任何一个人。尽管恃权凌众,但他在酒楼阻止争吵和劝叶问与金山找,为的是一种秩序,和佛山武术的尊严;尽管为日本人办事,但武痴林的死实际上与他无关,也数次帮助叶问脱险,其中两次没让叶问的言语激怒日本军,一次冒着全家的安全包庇叶问一家,最后一次阻止了日本人杀害叶问,并因此被一小撮不明真相的群众悍然打死。
李钊能忍。被毒打也坚决没有透露叶问的信息。屈辱地充当日本人的翻译,背后是他要养的老母、残疾的哥哥和年纪尚小的弟弟妹妹。他说:“我只是个翻译!我不用吃饭啊?!我要吃饭的!”其实,他还负着至少四个人的吃饭问题。
这就是李钊,一个带出了传统中国人的形象的角色。
他卑微,但顽强。中国人委曲求全,李钊也是。中原土地多次被侵略,包括元朝的蒙古族、金或清朝的满族,到后来的多国部队、日军侵华,这是一片是非之地。但每一次,中国人都存活下来了。甚至原来的侵略者被中国的社会文化所同化。历朝历代,分合不断,经历各种苦难的中国人还是一如既往地活着。在变化甚大的社会环境中,李钊硬是活下来了,还混得很可以。他活得缺乏尊严,对一个日本小兵都必须卑躬屈膝,但他活下来了。
他自私,但自私不仅限于自己。中国人为生存而努力着,但中国人重情,重关系。中国人知道如果只有他一个活下来,那是生存将失去意义。中国就是人挨着人或者,环环相扣,缺一不可。李钊要吃饭,所以可以帮日本人做事,从实质上帮助了日本侵华,他很自私。但他肩负的岂止是他一个人的活命,他还照顾着家人,维护着叶问。如果他自私得只顾着自己,他不会维护叶问。试想,如果在他充当三浦和叶问间翻译时身旁还有人懂汉语和日语并揭穿他,他必死无疑;试想,如果被发现他把叶问藏匿在自家,他要付出的甚至是全家的性命;试想,如果不是他制止并杀死佐藤,使日本军当时有个指挥(甚至只是手枪不在他手上),愤怒的民众可能就无法将他杀死。他大气?不见得,但他的自私却无意间流露出一种大气和仁慈。
他灵活,但缺乏原则。中国人缺乏信仰和原则,灵活地活着却没有方向。李钊很会往上爬,但是他不论是谁的政府,都往上爬。因为“上面”意味着“权力”,虽然这些权力的性质并不相同。中国传统的三纲到现在还影响着中国人。父纲、夫纲、君纲,这是完全的本位主义。这种思想使中国人信奉权力,敬畏处于父、夫和君这些位置的人,当然,这些位置已经延伸到包括官员、商人在内的一切有着公权力或垄断性经营权力的人和机构。但其实质上,中国人敬畏的是位置,以及位置所代表的权力,而不论在这个位置上的人是谁。这种敬畏甚至发展成一种对权力的崇拜和贪婪,前者造就奴才,后者导致争名夺利。失去了原则和信仰的人,容易迷失。
他忍受,但更是妥协。李钊对日本人所有的,是恨。李钊面对日本人,在表面上是毕恭毕敬的。日本人的吩咐,他照做不误。被日本人毒打,他默默忍受。中国人面对压迫,很大部分人选择了一味的忍受和妥协,并美其名曰:包容。这与胡适式的妥协不一样,胡适式的妥协是在抗争中为自己争取权力,但在既得利益者之前,还是需要忍让,不谋求一步到位,但争取使自己始终处在具进步空间的位置之上。但中国人把妥协演绎得太极端了,就是不断地忍受,直至忍无可忍。这就是为什么中国多起义造反而少改革改制。其实只要统治者不时施舍蝇头小利,把握好压迫的力度,要管治中国还是不难的。
他敢怒,但不敢付诸行动。在叶问打倒找他的日本人后,李钊愤怒地把昏迷的日军主任佐藤的腿踢断。这只是泄愤,有如阿Q式的精神胜利。其实,如果不是在擂台上,叶问根本毫无胜机,有很多时候,中国人在追求一种仅为象征式的凯旋,而非实质上的胜利。
他是李钊,他还活着。他说:我是一个中国人!
㈣ 关于英雄人物的电影有哪些
《邱少云》、《刘胡兰》、《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雷锋》等。
1、《邱少云》
电影《邱少云》是根据张光胜、屈德骞创作的十集电视剧《邱少云》文学剧本改编的,是一部具有人物传记品格,充满戏剧冲突和视觉感染力的现实主义战争故事片。它着力表现了邱少云——一个影响了几代人的惊世英雄的光辉形象。
邱少云是新中国最感动人的百名英模之一,是中国抗美援朝战争的特等功臣、一级战斗英雄。将邱少云的英雄事迹搬上银幕,在我国尚属首次。影片以艺术的手法生动再现了邱少云鲜为人知的成长、战斗经历,谱写了一曲视纪律重于生命的英雄壮歌。
2、《刘胡兰》
《刘胡兰》是由冯白鲁执导战争片,胡宗温、陆小雅参与演出,讲述的是刘胡兰的心灵里从小就种下了仇恨的种子。红军来了,把地主吕善卿家的财物分给了穷人。刘胡兰从红军战士孙同志讲的故事里,懂得了革命的道理。
3、《狼牙山五壮士》
《狼牙山五壮士》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史文炽执导,高保成、李力、李长华、张怀志、霍德集主演的剧情片。于1958年在中国内地上映。该片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事件写作的。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和日军作战到弹尽粮绝后跳下山崖的悲壮故事。
4、《董存瑞》
《董存瑞》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郭维执导,张良、 杨启天、 张莹、周凋、任颐等主演的战争片,于1955年1月1日在中国大陆上映。该片讲述了董存瑞从见习小八路开始,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枪火洗礼,逐渐由鲁莽、冲动的孩子蜕变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
5、《雷锋》
《雷锋》是一部由董兆琪执导的电影,本片故事发生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讲述主人公雷锋从一个无知的青年变成了一名平凡而伟大的解放军战士,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从不为名利、不计个人得失,把一切出发点都围绕在党和国家、人民的利益上。
去劳动现场做义务劳动、风雨中护送老大娘回家、为灾区捐款(而自己破旧的袜子补了又补)、替战友为家里寄钱。在一次意外的事故中,雷锋不幸殉职牺牲,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评价。
㈤ 影视作品中,有没有大义凛然,值得让人敬佩的反派角色
说起让人敬佩的反派角色,那确实是有很多,我就简单说几个吧!
《黄飞鸿之男儿当自强》中的反派角色—纳兰元述(甄子丹饰演)是我最喜欢的一个角色。纳兰元述是一位忠君爱国的晚清军人典型形象。他官居广东提督,精通英文,能直接与外国领事交流,同时通晓谋略,武艺高强。他与黄飞鸿、孙文等人只是政治立场不同而已,但其本质是爱国的,更是爱民的。电影中,他在镇压白莲教暴动时,吩咐自己的手下,要注意不要伤及平民。从这样点,我们可以看出他是一位正直的、爱民的清军将领。
㈥ 关于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有哪些
一、《大渡河》。这是年轻时代的毛主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部电影,毛主席是由王霙饰演的,他无论从容貌还是气质上,都非常接近这位青年领袖。片中陈宝国是男主角,脾气暴躁但行事却有纹有路,最后不幸牺牲
二、《四渡赤水》。古月出演的第一部特型人物电影,也就是当时的革命“大片”。古月的外貌、身材都与毛主席惊人地相似,动作与神韵更是与他老人家如出一辙。在此之前,一些著名的如《风雨下钟山》之类的电影中,虽然也有伟人出现,但是毛主席、周总理的形象一直是神似形不似,颇为遗憾。古月的出演弥补了这个不足,从此,一个银幕上的伟人时代才真正拉开了帷幕。顺便说一句,唐国强在这部电影中扮演政委,感觉是最能体现他演技的一部,牺牲时的片段极其煽情,每看都潸然泪下
三、《西安事变》。本片是古月饰演毛主席和孙飞虎饰演蒋介石的首次合作,十分珍贵。两人配合得简直是天衣无缝,从眼神到思想,都把握得相当准确。说句题外话,就是蒋介石的饰演者,我一直喜欢孙版,赵恒多出演得比较早和多,从外形上他也更接近,但是孙飞虎对“神”拿捏得恰到好处,加之外形也甚相似,所以更胜一筹。哦对了,还应当向少帅张学良校长致敬
四、《重庆谈判》。之所以把这部电影拿到前面来说,是因为电影的内容实在吸引,不但真实地再现了一段史实,又巧妙地加入了虚构成分,胡慧中的一段记者戏,亦是分外出彩。这又是古月与孙飞虎的合作,两人相辅相成,不可多得。还有,这部中的周总理是黄凯饰演的,我个人觉得他慈善亲切,非常适合总理一角;可惜他因车祸不幸罹难,悼念。本部电影的导演是李前宽、萧桂云夫妇,是我最敬佩的导演夫妇,他们的电影,几乎部部令人叫绝,错过可惜
五、《决战之后》。李前宽、萧桂云夫妻档导的又一部佳片。片中古月的戏份不多,但是少不掩精,而且周总理又是由黄凯饰演,二人搭档也很默契。本片的故事特别值得回味,每次看都有不同体会。喜剧大腕葛优在影片中客串了一名国民党将军,并在京剧演出时反票了苏三一角,喜剧头角已露峥嵘
六、《毛泽东的故事》。想了解毛主席,本片是必备教材之一。仍然由古月出演,诠释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国家主席形象。片中毛岸英的戏份值得一看;还有一些主席的日常琐事,令人在崇敬之余倍感亲切
七、《开国大典》。李、萧导演的史记大片。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会热泪盈眶,绝对不是盖的。古月版的毛主席,不必多说;各大特首均颇精彩,黄凯的周总理,刘怀正的朱德老总,郭法曾的刘少奇。。。恍惚记得是白杨版的宋庆龄,可能是。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庆重现,与油画几乎无异
八、《毛泽东与斯诺》。古月与王霙的世纪合作。难得他们两人聚齐,年轻的毛泽东,我个人还是最喜欢王霙版的。主席的照片,也是斯诺的八角帽那张比较独具特色——那种睥睨天下的傲然,仿佛是在说“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九、《走出西柏坡》。古月版。本部中毛主席并非主要人物,但都是围绕他身边的人来展开故事。亮点是孙海英饰演的军代表,那时他还并未出名,不过演技已经非常“激情燃烧”了
十、《大决战》三部曲。《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我个人当然最喜欢第一部,谁让我仙乡沈阳呢,呵呵!不过第一部确实在上映当时受到的关注最多,主要是因为马绍信饰演的林彪,那种阴鸷沉郁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结果彼时与林彪有关的电影电视剧充斥荧屏,多得马先生之力。三部电影中的毛主席均由古月饰演,指挥若定,诙谐沉着都有体现;苏林饰周总理,也颇神似;刘怀正饰演朱德老总,遗憾的是他与黄凯同车,一并谢世。
㈦ 有关爱国主义的影片,并说出印象最深的人物。
以身殉国的总督裕谦,为国分忧的举人臧纤青,洪秀全创建太平天国,胆识双全的洪仁玕,天朝第一好角色陈玉成。
裕谦(1793—1841年),博尔济吉特氏,原名裕泰,字鲁山、衣谷,号舒亭,蒙古镶黄旗人。一等诚勇公班第曾孙,察哈尔都统巴禄之孙,出身于将门世家。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进士,选为庶吉士,先后任礼部主事、礼部员外郎、湖北荆州知府,武昌知府、荆宜施道、江苏按察使、江苏巡抚、两江总督,鸦片战争时,裕谦守卫定海,壮烈殉国。追赠太子太保,谥靖节。
早期经历
裕谦(1793年—1841年),博尔济吉特氏,原名裕泰,字鲁山,号舒亭。蒙古镶黄旗人。清代蒙古族杰出爱国将领。
嘉庆二十二年(1817年),裕谦考中进士,历任翰林院庶吉士、礼部主事、员外郎。道光六年(1826年),任湖北荆州知府,随后调武昌府知府,升荆宜施道。
道光十四年(1834年),任江苏按察使;十九年(1839年),任布政使,又署江苏巡抚,不久实授,成为独当一面的封疆大吏。
以上内容参考——网络裕谦
㈧ 红色革命电影有哪些
闪闪的红星
拍摄于1974年,讲述了1930年至1939年艰难困苦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年英雄潘冬子的故事。本片将潘冬子的从不懂事到逐渐成熟的过程表现了出来,还表现出了潘冬子的爱恨分明、机智、勇敢刻画的入木三分。
在一百条枪和一条人命一个重伤下,文太选择了一百条枪,这能怪他吗?不能,因为在那时,那是个人人都会做的决定,没人会责怪他。但演员用一段停顿与沉默,表现了感情。
电影总共的三场战斗,不多, 但是却无时无刻不在述说着战况,最后的成功会怀师也令人激动。
㈨ 革命领袖或英雄人物的电影电视剧有哪些
《我的长征》、《建国大业》、《大决战》、《决战东线》、《雷锋》、《英雄儿女》等。
1、《我的长征》
《我的长征》,是一部八一电影制片厂为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而拍摄的献礼电影。由翟俊杰总导演,王珈、杨军联合执导,王伍福、王心刚、王霙、钟秋等演员主演。制作成本为5000余万元人民币。影片以一个普通红军小战士王瑞的命运为主线,前后贯穿了长征过程中的各个重大事件。
2、《建国大业》
《建国大业》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中国历史电影,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本片由黄建新执导,韩三平担任制片人,云集了华语影坛百余位明星客串(零片酬)的影片 。
影片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主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筹备,突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3、《大决战》
《大决战之辽沈战役》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李俊、杨光远等联合执导,古月、赵恒多、苏林、刘怀正、马绍信、鲁继先、张卫国等主演的剧情片,该片讲述解放战争时期,以毛泽东主席为首的统帅部领导、林彪指挥的解放军为打败以蒋介石为首统帅的国民党军队而进行辽沈战役,攻克锦州,全歼廖耀湘兵团,最后攻克沈阳,解放了全东北的故事。
4、《英雄儿女》
《英雄儿女》是1964年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制作并出品的一部战争片。由武兆堤执导,刘世龙、刘尚娴、田方等主演。影片改编自巴金小说《团圆》。影片了讲述抗美援朝时期,志愿军战士王成阵亡后,他的妹妹王芳在政委王文清的帮助下坚持战斗,最终和养父王复标,亲生父亲王文清在朝鲜战场上团圆的故事。
5、《雷锋》
《雷锋》是由高战执导,田亮、苗圃、王力可、薛佳凝等主演的电视剧,2010年10月5日于浙江卫视首播 。该剧还原了雷锋的一生,讲述了他从一名贫苦的农村孩子成长为一名共产主义先锋战士的生命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