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人物 > 电影的人物设计怎么

电影的人物设计怎么

发布时间:2024-04-11 02:49:05

⑴ 如何精准塑造剧作中的人物

我们将探讨这些话题:

1、人物塑造是剧作的灵魂。

2、编剧如何爱上角色,让人设生动真实。

讲师简介:

闫凤祥,编剧。 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

2010年开始从事编剧工作,主要电影作品有《不二神探》、《梦想合伙人》。

主题分享

本期我分享的主题是“如何精准的塑造剧作中的人物”,艺术作品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的。正所谓“人生如戏,戏如人生”,归根结底“戏的根本点,也就是故事的根基,就落在了人上”。

人物的命运,人物的性格塑造与人性的真相,才是故事本身真正能够打动观众,并引起共鸣的灵丹妙药。也是所有喜欢故事想要成为编剧的人,去开启剧作成功之门的金钥匙。所以,人物的塑造与人物真相的揭示,才是剧作的灵魂所在。

人物塑造是剧作的灵魂

作为编剧,我觉得创作剧本写故事,还是一切以人为本、人物驱动故事。完成一个作品,起手要先去写人物小传,而后再去丰富故事大纲,最终完成剧本写作。人立住了,你就成功了一大半。

当然,大家可能会问,我们平时看电影电视剧,都是看事也看人,那么情节结构和人物,哪个更为重要呢?亚里士多德曾经权衡后得出结论,觉得故事是第一位的,人物是第二位的。然而到了19世纪,许多人认为故事,情节结构这些仅仅是一个为展示人性而设计的器皿,观众更想要看到的是令人痴迷的、复杂的人物形象。直到今天,我们普遍认为人物与情节结构,两者互相连锁,也互为镜像,相辅相成。

一个故事的事件结构来自于人物在压力之下,所作出的选择和他们采取的行动,然而人物在压力之下的选择是什么?他如何行动?这些就可以揭示人物真相和内在的本性,所以人物的塑造和人性深层的挖掘才是剧作的根本,是他的灵魂。

如果你改变了一个人物设定,那么你的情节事件的设计也将随之改变,所以这就是所谓的“人物驱动故事”。事件设计与人物设计互为镜像,没有人物的设定就不可能推动合理的剧情与事件。没有合理的事件,你的人物也不会得到深层的展现与刻画。

我们在完成一个剧本写作的时候,会凝聚了编剧百分之百的创造性和劳动力。这其中,编剧75%的心血和精力会耗费在人物深层性格的挖掘,和人物的塑造,以及事件的设计安排上面。其余的部分则是对白与描写。所以在现实主义题材中,一个鲜活而真实的人物,就变得尤为重要,事件、情节其实并不难做,最难的是捕捉一个十分精彩而又立体,鲜活而又真实的人物形象。

我们所遵循的原则是:首先,人物推动剧情,而后,剧情中看人物的行动。当行动遇到压力,再从面对压力时人物做出的选择中,看清人物真相,揭示人物本性。所以人物塑造,及人物深层性格的挖掘,是重中之重,是剧作的灵魂。

人物塑造与人物真相,并不是一回事。我们先来说什么是——人物塑造,人物塑造是一个人的一切可以观察到以及潜意识的信息综合,比如,年龄,智商,性别,形象,语言,首饰风格,穿衣搭配,房子的装修风格,车子类型,业余爱好。还有人物的教育背景,家庭环境,职业习惯,恋爱经历,童年阴影,价值与态度,他的信仰,语言,伤痕,困境等等。你要不断的追问,甚至拷问你的人物,从小到大的成长,哪些对他有着莫大的影响,导致今后他的行为与思想的形成,并因此产生了一连串的抉择与处世态度,面对不同事件,做出了不同的行动与做法。

你想的越细致,越具体,你的人物就会越立体,越鲜活。当一个鲜活立体的人物摆在面前的时候,你的人物就会变得真实可信,并且在剧本中,在纸上面生活的很自然,他的话就会自动说出口,他的行动就会自然而然的发生,你所需要继续做的,就是在剧情上,做选择与铺垫,并且设计一个绝境的死角,将你的人物逼进角落,或者推到悬崖边上,让他做出抉择,而这个抉择足以揭示人物内心的真实人性,这才能达到内外兼备的塑造人物。

接下来我们谈谈什么是——人物真相,大家都听过“人物弧光”,优秀的作品不但可以揭示人物真相,而且还在讲述过程中,展现人物本性的发展轨迹,或者变化,无论是变好还是变坏。塑造人物时,一定要让他有所成长,或者变化,比如一开始这个人物很胆小,到最后成长为了人民英雄。或者是一开始这个人非常的吝啬,到最后他变得非常慷慨。这就是一个变化,一个成长,也就是所谓的人物弧光。当你的人物弧光越漂亮,你的人物真相得以揭示的成功几率也就越大。

举一个比较大家都知道而且比较经典的形象,比如哈姆雷特,从一开始塑造的人物特征,就是从大学回家参加葬礼,他悲痛伤心,迷茫,希望自己也死去。到第二层变化,引入了人物内心的深层感受,他真实的性格就是在选择采取什么样的行动时得以体现的,比如他为什么选择A行动而不是B行动,为什么选择装疯复仇,而不是选择颓废下去,为什么选择隐忍的暗中筹谋,而不是鲁莽的刺杀等等。这样或那样的选择中,他的人性和内心的真相得到了揭示。第三层,就是人物内在天性和人物的外部面貌发生冲突,他表面上是敏感悲伤的,但人格面具之下隐藏的其他一面,他是一个敏感又谨慎,懦弱有勇敢,坚强又脆弱的人……很复杂,却因为有了多维度的塑造,而变得真实可信,充满魅力……

一般来说,我们的故事人物塑造到这个层面来说已经是比较深入了,但是大师莎士比亚更狠更牛的一点就是他继续在揭示着这个人物的内心,也就是有了第四个层面。第四层,就是揭露人性本性之后,故事开始又给他施加压力与选择的难度,当他可以轻而易举杀死叔叔的时候,发现他正在做祈祷,而此时杀死他,他的灵魂可以升上天堂。而哈姆雷特选择的是要等他真的注定要下地狱的时刻,再把他杀死。此举动的选择,可以挖掘出哈姆雷特内在多维度的深层性格,与矛盾纠结的融合,展现哈姆雷特复杂的人性。

我刚才上述所说的这些动作事件的设计,其实就完成了一次人物弧光的转变,在人物塑造的基础上,通过压力与选择揭示人物内在的深层性格和人性的剖析,其实由表及里的塑造和挖掘人物,才算是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完整的人物。

美剧或者韩剧等擅长把虚拟的事情写的真实,很多国产剧,就经常会把真事写假了,原因往往出在了人物身上,人的人性很假,塑造的比较浮夸或者皮毛,他的选择很假,就会很假。这个其实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时刻提醒自己和改进的地方。

回到之前最开始的一个问题,到底是情节重要,还是人物重要呢?如果一定要分伯仲的话,必然是人物为先,人物塑造及设定是重中之重。如果说是先设置好了人物的性格,通过细化,丰满,等各种手法来将你的人物角色塑造的相当丰满了,并且你已经思考的很透彻,挖掘到了人物真相,人物内心深层次的人性的话,那么恭喜你,你的剧本成功的几率已经很高了。

接下来的事件与情节都是为了揭示人物真相,表达刻画人物形象来服务的。最后你可以投身成为你的角色人物,“正推的方式”去思考。比如你在观察生活的时候,发现了一类比较有特色的人物形象,例如女明星们。有一类女明星,她们很漂亮,有钱又有名气,几乎全世界的男人都会围着她们转。这也许是你的初步设想,接下来你应该去挖掘这个人物的内心。比如她是否有什么缺点?心理是否有什么困境?她想要什么?她又害怕什么?她为什么会成为自负傲慢的人?她的家庭环境如何,父母的职业是什么?对她造成了什么影响?她这样性格的人,又会遇到什么事?并且会做出什么样的行动?说出什么样的话?面对选择和压力的时候,她会怎样做呢?这些东西如果你能够深挖或者丰富的很具体的话,那么他即将做出什么样的行动,说什么样的话这些都会跃然纸上,自然而然的去发生推动,

比如这个女明星非常的自恋,而且傲慢,如果这样一个人物形象,他遇到了一个尾随他进电梯的男人的时候,她可能第一反应就会觉得这个男人其实是她的粉丝,尾随她是想要签名照的,那么接下来的事件情节就会朝着这一个方向去发展,也就有了韩剧《来自星星的你》里面千颂伊与都敏俊第一场在电梯里面相遇的这场戏,这场戏产生了很好的一个喜剧效果,就是因为从人物的性格设定出发引发了独特的戏剧性,接下来的人物关系的转变和后续的情节发展,因为这场戏的设定有了很好的一个铺垫和引导作用,你设想一下,如果千颂伊不是自恋也不自负的话,她就不会很冲动的去误会别人,那么这个事情就不会发生,这场戏就不会成立。如果他们不产生误会的话,那么后面所有的一种关系的转变,互相吸引互相好奇的这个剧情就开展不了。

编剧如何爱上角色,让人生变得更加生动真实

编剧一定要去关怀,去爱护你笔下的每一个人物,角色。这就更需要在人物性格塑造上面下功夫。

如何塑造人物的性格呢?

第一,要先拷问人物,探究他的童年经历,家庭背景,教育成长,恋爱经历,等等。 但落实到具体上,就是人物的语言习惯,行为举止,穿衣打扮,甚至喜好品味,诸多生活中的细节,会构建出一个性格鲜明的角色。

第二,这些只是表层的塑造,而完成这些之后,还要进行内心的剖析,探究人物内在的情感,欲望,性格的真相到底是什么?你把这些小的越具体越扎实,这个人物就越鲜活,当然还有一些比较技巧性的东西,比如说让你的人物不完美,让你的人物一定有缺陷,嗯有个小小的口头禅或者是小缺点,或者是让你的人物有成长有转变。

第三,让你的人物有一个艰难的选择,比如说《泰坦尼克号》里面,杰克是跳下大海,他做出了让自己牺牲来守护罗丝这样的一个行为,这样一个选择为爱牺牲做出的判断,能够揭示出这次爱情的伟大,杰克内心的伟大,还要给你的人物设置一些生动的细节来呈现他之前的前史和内心变化,比如段奕宏老师每部戏都会找个人物细节动作,《非凡任务》里,是不是煽动手帕,擦汗,就是内心的映射变化。

分享一个我个人的经验和心得,我在写《梦想合伙人》的时候,塑造唐嫣饰演的顾巧音这一人物时,给这个人物形象的标签就是拜金女,她十分的美艳,性感,俏皮。对物质要求很高,对男人的财力要求更高。她进入MBA商学院的目的,就是掉一个金龟婿。奉行的是女人再能干再有本事,都不如嫁个有钱人。

从她的穿衣打扮,言谈举止,都能看得出她的表层性格,很张扬。但考究到她内心层面来说,丰富了她的前史背景,她是一个小城镇的姑娘,家里很穷,自己虽然长得漂亮,但并不能过上富裕的生活,千辛万苦咱的积蓄,还要为父亲还债。于是,她不得不利用自己的美貌,来换取想要的生活,给家人和自己一个安稳的未来。

直到她进入到MBA ,遇到了其他两位女合伙人,姚晨饰演的卢珍溪,郝蕾饰演的文清,稀里糊涂的开始创业后,顾巧音才找到了真实的自信,和真正的人生方向。原来想要的好日子,富贵的生活,完全可以靠自己的智慧与勤劳努力,打拼回来,她可以不依附于男人口袋里的信用卡,自己就是自己的信用卡。

关于她的性格塑造,和人物真相的揭示,就是在面对压力事件的时候,她的选择。从一开始,她去MBA 上的第一堂课,看到每位男同学的时候,眼神犹如高科技扫描仪一样的去迅速判断,男人的身价财力如何,带的表价值多少,西装是否是大牌,鞋子手包是否值钱,以及是否佩戴婚戒。这些都是她眼睛里,心里能够迅速捕捉到的。虽然为了喜剧效果,稍微夸张了一些,但用比较具体而直观的细节来支撑人物性格和目的。

当时,《来自星星你》的导演,也是这部电影的导演问我,真的会有这种人存在吗?我说是的,的确在我身边,有这样眼神敏锐的人存在,他们很擅长看出你的手链的牌子,以及价钱,你的衣服是否是当季新款,以及你的包包是什么牌子,值多少钱。我觉得很有趣,于是就运用到了角色身上,来丰富她。

其实,编剧在每一次剧本创作的时候,你的灵感,或者素材都是来自于你平时对生活的积累,对人物的观察,对人生的感悟。 所以,尽可能的热爱生活吧,去带着爱感受人物,品味人生吧。

提问环节

Q1:到底是根据剧情设计人物性格使其有利于剧情的推进,还是设计好人物性格让剧情来使人物更加饱满?

闫凤祥:其实,这属于两个问题,可以拆开来看。一个问题是根据剧情的需要,来设计你的人物性格,然后更有利于去推进剧情。

另一个问题是根据人物性格的设定,来用剧情揭示人物,使人物的塑造更加饱满。就像前面我提到过的,人物与情节其实是“互成镜像”“相辅相成”的。有的故事是先由一个“故事核”或者说是一个“核心点”来展开的,由一个独特戏剧情境,场面,或者事件,来引发出创作者对于事件背后的人物产生了好奇心,和挖掘深层故事的热情。

比如,某一天你看到了一则新闻,有一个“故事核”正打动着你,当冰冷的牢房内充满了温情和阳光,那会是怎样的场景?一个小女孩为了替他蒙受不白冤屈的父亲洗脱罪名而孤军奋战,甚至想尽办法钻进了看守森严的牢房内,那将会是怎样的情景?这两个剧情点足以发酵出完整的一个故事,当你找到情节依据之后,便要开始慢慢的丰富人物设置,塑造你的人物了。

一般采取的方式是——倒推的手法。比如:创作者会去想,父亲这个人物是什么样的性格,有什么样独特的设定呢?使他不足以有申辩能力,而蒙受了不白之冤呢?随着创作者的思考,从众多选项中最终选择一个合理的设定:父亲这个角色,是一名只拥有6岁儿童智商的中年男子,也就是俗称的——智障患者。他在遇到突发事件的时候,没能运用正常人的行为来为自己解围。接下来,创作者觉得女儿为救父亲而潜伏进入牢房这一场景核心的戏剧点很好看,那么就要去将它的发生变得合理化。又会去思考,女儿是什么样的人物?她的设定如何变得合理化。最终,确定了女儿的设定是一名年幼的小女孩,她潜伏进入牢房的方式是藏在了一个纸盒箱子里面。给冰冷的牢房里,带去了温暖的欢笑,与浓浓的亲情。小女孩成长为一名优秀的法律系高材生,并在多年之后,为自己的父亲伸冤成功,给当年为了自己而宁愿牺牲的父亲昭雪,为浓浓的父爱正声。从核心剧情来反向推倒人物设定,是剧情推进,人物得到揭示。这就是韩国著名的影片《七号房的礼物》。

再比如,每个创作者都有他所谓的“灵感”,也许也就是一个画面,当某一天的清晨醒来,编剧的脑海中浮现出一刹那的灵感,如果一对夫妻正在进行一场“婚姻治疗”,他们从恩爱情深,走到婚姻疲惫的状态,这个过程蛮有趣的。如果这对夫妻还能做到“枪指对方,反目成仇”的话,这个场景就更有趣了。好的,当你有了创作的热情之后,就开始完善你的故事吧。

首先要用“倒推的手法”,从一个点,倒推出前面的事件情节点,然后去想,什么人才能干出这样的事呢?挖掘你的主人公的性格,背景等等,越细致越具体越好。然后不断的拷问你的人物,追问主人公他们为何相爱?是一见钟情,还是日久生情?坠入爱河是因为一次英雄救美,还是浪漫的雨中邂逅?他们的性格是什么,一对男女要成为夫妻,他们的性格是互补,还是相似?兴趣爱好,品味等等,都是否合拍?职业背景,家庭环境是否登对?男女主人公会拿枪,那么他们的职业是杀手吗,女杀手擅长做饭吗?而到最后,他们又因为什么走向了反目的地步,枪指对方,反目成仇。又经历了什么,他们握手言和,重温旧梦?这些问题都是编剧要去不断探究,判断,选择的。

当你找到了所有问题的答案,并通过顺推,倒推,等等方法去将整个故事完善好之后,将每个人物丰满之后,你就会发现,一部电影基本上完成了。它就是《史密斯夫妇》。反之也可以去做,之前提到的《来自星星的你》里千颂伊和都敏俊的相遇,就是先有人,再有事。

从局部看,两中技术手段都可以,但从宏观的作品深度来说,还是以人为本好。

Q2 :一个剧中,必定要有让人厌恶的角色,哪怕那个角色真的“情有可原”。怎么能做到编剧喜欢所有的角色呢?

闫凤祥:一个戏里一般来说为了戏剧冲突,势必会塑造一些反派人物,有时候反派人物设置的阻碍往往可以推动剧情的发展,因为他不断的给主人公制造麻烦,主角们又要攻,也要守,这个过程当中就会产生很多的矛盾和冲突,剧情就会变得更好看。

但是作为创作者,你一定要有 “上帝的视角,菩萨心肠”去俯瞰,去悲悯你笔下的人物,去理解那些反派人物的内心,他们为什么会变成坏人,是否有难言之隐,是否是命运或时代的牺牲品?完完全全塑造一个坏人并不难,难的是你要同样花精力去深入人物内心,挖掘他的苦衷与闪光的优点。不伦正面角色还是反面角色,前提是他们都是人,是人就会有复杂的人性。如果你能把一个坏人塑造到最后,让观众并不恨他,甚至很悲悯他。那么也是成功的。

比如电视剧《黑冰》里面,王志文老师演的大毒枭,他是一个高情商高智商和高学历的人才,儒雅有风度,对待爱情也很用心,却因为特殊的童年经历导致人性的扭曲,最后做出的选择就是制毒贩毒。整个剧情里,观众看到最后大部分都不会很讨厌这个“反派角色,这个坏毒枭”,反而会有一种同情在里面,甚至不想他被绳之以法。这就是对这个人物的关爱,编剧没有将这个人物写的很流氓习气,没有很凶残恶毒,反而展现出一个有魅力的男人,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令女人喜爱的男人。 这背后体现出来的是编剧对角色,对人物的爱,只有爱上你的角色,才能更好的刻画他,揭示他。

Q3:很多剧本见事不见人,如何在故事当中去体现独特有魅力的人物形象?

闫凤祥:很多新接触写作的人都很喜欢强情节,卯足了劲的去设计事件,或者场面。其实这也没错,但如果丢失了人物的塑造,那么就像是一座楼房盖在了一片沙土之上,顷刻间就会倒塌。这就是为什么很多剧本的情节也够跌宕起伏,节奏也还算准确,创意也还OK,但看着就是觉得没有感染力,共鸣不足,代入感较差。原因就是人物的塑造除了问题。所以还是“人物为先”,起手先写人物小传,尽可能的挖掘你的人物外在的信息素质,内在的人性真相,想方设法将他逼到绝处,让他处于两难之间,重压之下,看他如何做出选择。揭示他的内心真相,达到与观众心灵互动,情感共鸣。那么这个人物形象就会变得异常有魅力。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泰坦尼克号》杰克最终选择了自己跳进冰冷的海水,用自己的死来保全罗丝的生,这段发生在豪华巨轮,船舱甲板上下的,来自不同阶级的伟大爱情,伴随着男主人公的生死抉择,完成了人物终极塑造,揭示了男主人公内心真爱至上,为爱赴死的人性真相。影院里的女观众们看到这里,可能未必全都热泪盈眶,但大部分还是会为之动容不已的。

Q4:如何让人物不脸谱化,有足够的新鲜度与吸引力,却又不至于让人觉得太另类不可接受?

闫凤祥:为了让人物更加鲜明,更加容易被人记住,可以给人物加一些癖好,或者口头禅,习惯性的动作等。

比如:千颂伊醉酒后,给都教授狂发信息,各种挽留。还哭着敲人家的门,睫毛膏都胡成两行泪了,还要求把鞋留给都敏俊,称这是他们相爱的美好记忆。第二天醒来,无地自容,笑料百出。千颂伊本来是一个白富美的脸谱化的形象,但是加入了这些生动的细节,就会觉得她很鲜活,可爱。只要能将尺度控制住,疯狂的部分用几场正常的戏,将人物拽回来,就可以了。

作为编剧,必须具备洞察力和分析事物的能力,你要热爱生活,观察人物,捕捉生动有趣的细节。还应该去体会笔下人物的思想感情。当你试着投入了真实的感情,塑造出来的人物才会丰满生动,才会立体。

Q5:需要为人物设置哪些不同的场景以体现人物身上哪些不同的特质,能否举例说明。

闫凤祥:还是以唐嫣饰演的顾巧音举例,最开始她和其他两个女合伙人是互相看不顺眼的,直到在女厕所里一起痛打小三,出口恶气才化敌为友的。而她最开始也并不像参加战斗,觉得别的事与我无关,谁料小三被姚晨和郝蕾打的时候,失手将她的香奈儿包包划伤了,于是唐嫣才加入战斗的,为心爱的包包报仇。这是对她虚荣物质的一次刻画。到结尾,她成长为商业女强,找到了人生方向,知道如何爱自己和爱他人了。她与骗她的男友分手,亲手将男友送的包包全部烧掉,并说出“今后,我就是自己的信用卡”她不想再被物质牵着鼻子走,不想因为钱而看不清男人的真心,她要用自己的行动捍卫自己的尊严与爱情。于是会将挚爱的包包全都付之一炬,这两个场景,是有呼应的。目的就是完成对她成长和蜕变的塑造和人物真相的揭示。

Q6:用欲望来贯穿人物轨迹,该如何写?

闫凤祥:关于欲望的话题,最近一段时间看的日剧里面,我觉得《东京女子图鉴》很有代表性。它里面的女主人公,就是一个在物质上的很虚荣,很有追求的一个人物。她的人生目标是——想要成为“一个备受羡慕的人”。这个设定,就打开了主人公欲望的潘多拉盒子,并且开启了追求欲望的漂泊生活。年幼的时候女主因为父亲买回来的洋娃娃和别的小朋友的款式不同而嚎啕大哭。父亲质问她“为什么要和别人的一模一样,别人去死,难道你也去死吗?”果然,后面所有的情节都是基于这一点出发的。女主就是想要和别人一样,因为她想要成为“一个备受羡慕的人”

女主从小镇只身到东京闯荡,随后她想要成为漂亮的女孩子,每日联谊吸引男生。她也想变身职业女强人,她两者都想要。她积极工作,也积极参加联谊。很快她恋爱了,但这段感情属于穷浪漫的小幸福。因为欲望不止,很快她分手后与理想中的富二代谈恋爱了。她曾经以为在30岁之前可以去到米其林餐厅过生日,就是好女人,是她欲望的一部分,然后恰恰在生日那天,在米其林餐厅外被爽约,被富二代男友甩了。

女主开始更加努力的工作,因为想要成为更好的女人,无论是在物质上,还是精神上。而面对人生进阶的考题面前,她选择了捷径,她没有抵挡住诱惑,成为有钱男人情妇。虽然最后她选择分手,但依旧没有停止她对欲望的追逐。原来她以为自己成为了杂志封面上的名媛,很值得炫耀。但当她拿出杂志给女伴们炫耀的时候,又发现女伴们已经没有人那么羡慕这些了,反而是婚姻和孩子,成为她们标榜的主题。女主又开始追逐婚姻和孩子。她总是以别人的眼光来衡量自己的成功,活给别人看的人。

最终40多岁的女主与相伴多年的男闺蜜结婚了,本以为他的人生安定下来了,编剧却在结尾的时候,又狠狠的写了一笔,女主看到迎面走来的美丽贵妇时,她仿佛又看到了自己的想要的生活,想要成为的那种人。她的欲望,又开始蠢蠢欲动了。而这,也代表了她依旧不会停手,会继续为欲望买单……永远有她得不到的东西,在欲望的海洋里,她永远也上不了岸。这就是这一人物的塑造,与人物真相的揭示。并且贯穿始终。

《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素锦的角色一样是有欲望的,只不过她的欲望是“想要得到夜华的爱”为了这个目标,素锦做出了一系列的恶行,去阻挠浅浅与夜华的爱情,然而从角色本身来说,你又能理解到素锦的动机和行为,因为这一切都是角色的欲望使然。

Q7:在写剧本时,人物台词要如何处理才能更像“他”说的话,而不像编剧说的?如何创造出异于自我的人物形象?

闫凤祥:还是要抓住人物的特点和内心,性格和外在特征。尽量去贴合人物,设想自己演绎这个人物,该如何说话,语气,态度,等等。只有心理依据足够多,对你的人物足够了解,才能说出属于他的台词。有时候写的台词更像编剧的话,是因为作者只了解自己,她的语言习惯和思维是自己的。但如果你下功夫去做功课,去了解你的人物,越具体,越丰满,就越贴合人物。

编剧需要很强的想象力,逻辑思维力。很多成功的编剧都是具备演技的,在每个创作的白天或夜晚,一个人分身饰演多个角色,不同角色的语气态度,都演得出来。这项技能大家可以平时训练一下自己。只有你身临其境了,才能让文字活跃起来,让人物生动起来。多去生活,热爱生活,观察人物,并且多看影视,文学作品,积累素材。

⑵ 影视片塑造人物的方法有那些谢谢~~~

影视剧创作的核心问题——如何塑造人物。他认为基本方法是:始终让人物处于困境之中;让观众同情你的人物;保持人物的主动性;找到形成人物成长的情节,而“这样的情节便是塑造人物的必需场面”。
应当说,作者所提供的“基本方法”,不失为传统影视美学的主要方法之一。然而,作者并未提及除此之外是否还有与此“基本方法”大相径庭的其他方法,那么,我觉得对此便有进一步商榷的必要,以就正于作者。
在研讨影视剧人物塑造是否还有另一种方法以前,首先要说明影视剧存在两种不同的结构方式。一种是传统的封闭式的戏剧性结构,另一种则是开放式的散文性结构。影视剧的人物塑造,大致与这两种不同的结构相对应。
周涌先生论述的影视剧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其结构基本上可统属于戏剧性结构(也包括某些情节小说式结构)。这种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相当重视情节的因果关系,并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直至结局这个情节层次逐步展开,其戏剧事件安排比较严谨,通过巧妙的情节起伏跌宕加以线性安排,以戏剧高潮使观众的感情达到顶点。正如美国电视艺术家赛德•菲尔法所说,这种结构形式是“典范的、行之有效的,它是一部好的电视剧本的基础”。但是,也恰如我国电影评论家钟惦所指出,这种封闭式的戏剧式结构,“着重表现一时一事的具体结果,情节自成起讫。事件带有孤立和静止的特征,是生活的特例而不是生活本身,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一个自在自为的完形之物,这就不可避免地降低了作品的典型性和社会意义”。②
与以上这种戏剧性结构相对应的,就是戏剧性的人物塑造方法。正因为戏剧性结构要求以矛盾冲突为剧作基础,以戏剧冲突的规律为结构的原则;以步步相逼、场场推进的形势去发展剧情;以集中、完整的情节保证整体的匀称谨严、有始有终,那么在这种结构框架中的影视剧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正与周涌先生所归纳的几条颇为一致。比如说,他要求人物始终处于困境之中,其“最大秘诀便是不断地把人物逼入绝境。只有困境中的人物才是‘有戏’的”;要让观众同情剧中人物,其“秘诀”有效办法是“让好人遭难,坏人暂时得志”;而保持人物的生动性“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事件与人物动作之间的因果关系;在设计“必需场面”时,要使人物相互关系的变化“促成人物性格的发展,使人物从初始状态到达最终状态”。不难看出,作者所讲解的影视剧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是完全符合封闭式戏剧性结构方式规律的。
周涌先生特别告诫读者:“记住,当你的人物被动地遭遇事件时,不要让他光是做出反应,你应当设法使人物的反应成为一种主动的行为,并且让他的行为成为以后事件的动因”。作者的这一观点,恰是典型的戏剧性结构塑造人物的方式,在中国传统的古典名剧中,其例证可谓俯拾皆是。假如套用作者在他的文章中所绘制的初始阶段——A(剧情进展)——B(剧情跌宕)——C(剧情上升)——最终状态(大结局)的这种戏剧结构样式来简单分析《白蛇传》、《西厢记》等古代作品,就能清晰地看到,这些经典名作在塑造人物的方法上,与周涌先生讲述的“基本方法”真是丝丝入扣。
以《白蛇传》为例。许仙游西湖,与白娘子相逢于断桥雨中(初始阶段);两人一见钟情,堕入爱河(剧情进展);许仙发现白娘子是白蛇,而采取“主动的行为”去找法海(剧情跌宕);由于这一“行为”“成为以后事件的动因”,法海与白娘子斗法,造成水漫金山(剧情上升);白娘子被镇雷峰塔,小青搭救,许仙与白娘子团圆(结局)。
由此看来,周涌先生的讲述虽然仍嫌粗糙,但依然作出了较为精当的总结。然而,他的文章毕竟只谈及塑造人物的一个方面而并非全部;只着重于方法之一而并非所有方法;冠之于“基本方法”而不涉及另一种与之颉颃的“基本方法”,对于一些编导(特别是初学者)就有可能造成误导。
在粗略谈毕传统的封闭式的戏剧性结构及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影视剧塑造人物方法之后,我们就应当对另一种结构及与这种结构相对应的塑造人物方法予以简明阐述。这就是开放式的散文性结构和与此对应的人物塑造方法。
所谓散文性结构,是与戏剧性结构迥然不同的另一种影视结构形式。1986年版的《电影艺术辞典》对此作过详尽说明:“它与文学中的散文样式有相似的结构特征:不太注意情节的完整性和因果关系,没有明显的开端、高潮和结局等结构要素,也没有显露完整的矛盾冲突线索。”“它或者侧重表达含义,或者追求传达哲理,文体灵活多变,取材自由,在近似散乱中蕴涵着真挚、深沉的情感,因而使这种独特的叙述格局具有一种特殊的艺术魅力。”
还应当补充说明的是,散文式结构与戏剧性结构的最大区别之一,在于前者与后者相对立的非线性结构方法。
由此出发,周涌先生所绘制的初始阶段至ABC再到结局的这种戏剧性线性结构图,在散文式结构中即显得格格不入,无法套用。作为开放型的散文性结构,它决不进行自我封闭,结构趋于松缓散漫,故事情节采取并列式进展,构成全片的每个片断和组成部分均不为戏剧高潮而汇聚、积累、上升,而是各有主张,自行其道。它有意识地让观众一边欣赏,一边评论,造成家庭式、茶座式的活跃氛围,促使与鼓励观众在独立思考后转入自我社会实践。应当说,这种复眼式捕捉事物与对象的结构,整部作品无始无终、逼近现实的手法,更具有深刻的现代性,更富于当代人的审美情趣。如果说,具有首尾贯穿的矛盾冲突的行动,有完整的开端、纠葛、发展、高潮和结局的传统性结构是布莱希特所说的“亚里士多德式戏剧”,那么,开放型的散文化结构更贴近布氏本人所创造的叙事诗体戏剧手法。
与散文式结构相对应的影视剧塑造人物的基本方法,当然也就与戏剧式结构的塑造人物基本方法完全不同。它不是通过人物与事件的相互作用形成因果模式,而往往貌似松散和即兴,以一个中心人物或一个静态情境来取得全剧的统一。所以,它不以人物相互冲突和情节表面紧张取胜,也没有人物关系发展的连续性。它往往随着人物意识的流动来深入表现正面素质,以接近人物情思的远近作为艺术内容的尺度。必须指出的是,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虽然极为强调逼近现实生活,“但决不意味是自然主义,作品中的每一个片断,依然是艺术家对社会生活信息提炼和加工的结晶。它们虽不是一致地导向一个激动人心的高潮,但却以它的丰富内涵,构筑了作品的典型形象”。这种塑造人物的方法,利于主题深化而饶有诗意,便于生活揭示而引发共鸣,亦即雷诺阿所说,是“一个主题的多次复奏”,薄“情节”(并非没有情节)而厚“情境”(并非止于情境),在西方电影中已形成流派,大量运用并卓有成效,出现了一大批诸如《罗马十一时》、《偷自行车的人》、《野草莓》、《公民凯恩》等等优秀影片。进入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的影视剧创作中成功地运用散文式结构塑造人物的佳作,同样也不断涌现,例如影片《黄土地》、《猎场扎撒》、《海滩》、《青春祭》,电视剧《新闻启示录》、《一个女记者的画外音》、《希波克拉底誓言》和《寻找回来的世界》等等,都是在观众中颇有影响的作品。
为了与戏剧性结构塑造人物的方法作一个比较,我们不妨对已故著名女导演张暖忻所拍摄的电影《青春祭》略作分析。
《青春祭》是一部描写知识青年在“文化大革命”中上山下乡,在西南边陲傣乡插队落户的故事片。女主人公李纯离开了父母,与同学们来到傣家山寨,住在小寨合作社社长家里。假如按照戏剧性结构方法,李纯与她的同学应当与周围的乡民形成悲欢离合的关系,从而推进剧情的发展。然而,在这部影片中,从李纯扎根山寨开始,我们在影片中所看到的,是她观看傣家姑娘傍晚游泳;她参加评工分会议;她接触老哑巴和一百零四岁的奶奶;她到集市上买书;她与“大哥”纯真的交往;她为傣族儿童上体育课;老奶奶“伢”的去世……最后的影片结局,也完全脱离了戏剧结构应有的“大高潮”形式,而只是李纯独自一人,在落日中穿行在茅草地上,以旁白讲明,“多少年来,我常常梦见那个地方”。
影片《青春祭》的结构方式以及主要人物李纯、伢、大哥、哑巴等等的描述,显然是同周先生要求影视剧编导必须“记住”的创作规律背道而弛的。偶然,正因为《青春祭》的导演张暖忻敢于以散文式结构进行影片塑造人物的新尝试,使这部影片带有强烈的创新冲击力,在国内外专家和观众中都获得普遍的赞同与好评,成为新时期中国影片代表作之一。它“最突出的标志是对戏剧性的彻底消融”。“如果说《沙鸥》是把戏剧性从外部冲突转向了内心,后来的《城南旧事》和《乡音》是对戏剧冲突实施淡化,《青春祭》则完全摆脱了叙事、情节对于戏剧性的依存,第一次实现了整体的非戏剧电影的散文框架。”
以上的简明阐述,我想可以得出这么一个结论:在周涌先生推荐的影视剧塑造人物的基本方法之外,还有另一种基本方法。但是,影视剧的结构归类和人物塑造方法,从来就没有固定划一的法则。本文所提及的另一种方法,也仅着眼于与戏剧式结构相对立的散文式结构,并由此相关连的影视剧人物塑的不同方法。在编导者的实际创作中,不应当也不可能受到限制和约束。他们可以从影视剧作历史沿革角度入手,也可以从剧作的时间及空间结构处理考虑,或者从叙事方式、视点结构的方面进入案头工作。即使是本文论及的两大类型,也只是大致划分,没有把小说式、诗式、报告文学式等等各种下属或相关类型及其相互融合渗透详加归纳辨析。
影视剧人物塑造的基本方法,是每一位编导者都应当学习和掌握的。但是,正如美国文艺理论家小巴斯费尔德所说:“不管存在于任何特定时代的编剧法则都可以被突破。”“没有确保编剧成功的公式。”⑥在本文即将结束时,我想再引述一段克罗赛斯的论述:“编剧法则是松散的和易变的。它们经常被突破,被改变着,被改造得适合于手头的材料。它们是如此的虚幻,它们仿佛是自相矛盾的,或者说,它们根本不存在。”这两位外国佬的论述,当然也不需要为编导和读者们必须“记住”不可。不过,他们的话说得那么绝对,我想并非毫无道理吧。

电影剧情是如何让人物显得更加生动有趣的

重视演员外部形体动作。演员要想将人物角色表演得深刻生动,就应该更加的重视形体功作,将其表演得准确富于表现力。形体动作要完满地达到角色创造,在日常的训练中演员应该重视形体训练的问题,需要演员具有柔韧、灵巧、协调的形体。演员既是创作者又是创作的材料,通过平时的刻苦训练,才能更加得心应手地去塑造各种各样的人物形象,通过形体动作表达出角色细致复杂的内心感情。对于一名优秀的演员来说,应该从全面提高艺术修养着手,来提高表演技巧。在表演设计的过程中,不能忽视组织和体现角色的外部形体动作,善于掌握这种特性和规律,使人物形象更加的深刻生动。

⑷ 如何提高影视表演技巧如何刻画具人物显得生动

要提高自己的表演技巧,使刻画具人物显得生动,不仅要与角色融为一体,还要从全面提高艺术修养着手。
演员的任务就是在舞台上创造出典型的人物性格或形象,以此去教育观众和影响观众。演员则是以自己具体的舞台行动把角色的性格特点充分展示出来,从而完成对人物形象塑造,与角色融为一体,表演技巧就提高了。
刻画生动的人物,要真实,把角色丰富的思想感情表达出来,要做到使自己的性格与思想感情与角色一致,才能使塑造得角色生动。
最后,要表演好人物形象还要看一个人的悟性,而悟性和文化素养是密不可分的。
综上所述,提高表演技巧,刻画生动的人物,要从全面提高艺术修养着手,充分理解角色特点。

⑸ 如何在动画电影中塑造人物【浅析动画电影人物塑造方法】

[摘 要] 动画电影作为电影的一个分支,由于其受众群和表现手法的不同,使其创作方式也有所不同。本文结合动画电影自身特点及受众群需求,针对动画电影创作方式中的人物塑造方式进行分睁宴燃析,总结出适合动画电影的人物塑造方法。
[关键词] 动画电影;人物塑造;受众群需求
一、塑造动画人物的真实性
(一)写出动画人物的来龙去脉
什么是人物的“来龙去脉”?我们每一个人生活在社会里,从出生到现在,都有各自的家庭环境,朋友圈子,生活经历。当我们接触一个人的时候,对方的过去也不可能是一张白纸,人都有他的“过去”,他的个性、谈吐、行为习惯,也都是由于他的过去的那些经历和成长环境所慢慢形成的。[1]虽然他只是在电影银幕上出现了短短的两个小时或者更短的时间,你要让你的观众相信他在之前已经存在。他在银幕上展现的悉虚个性有他的根源所在。动画人物更是如此。如电影《千与千寻》中的主人公小千,影片一开始,一个没有太多生气,对外界毫无兴趣,胆小、任性、娇气,不喜欢自己的学校,没有太多的朋友的形象已经通过她的言谈举止活生生地展现在观众面前了,在电影没有开始的时候她就已经有她的生活、她的个性。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在开始其故事以前已经是一个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了。
了解所要创作的人物。越了解人物,便越会知道当他遇到事件时的反应,人物就更真实。要学会跟着动画电影中的人物走,想想她会怎么说,怎么做,怎么处理紧急情况,当他遇到危险的时候,是奋不顾身还是小心翼翼。
把身边的朋友当作模特来进行联系,为人物写一个你自己认为足够的“简历”,了解他的“来龙去脉”,人物在故事开始之前就已经存在了。
(二)人物性格的多表现层次
1.塑造多层次的人物个性
任何人都不可能只有一种个性,一个特点,你所创作的人物也不例外,人物在不同的场合表现的性格会是不同的,工作中的个性,和他人相处时的个性,自己独处时的个性,都不尽相同,只有人物性格有层次,观众才能感觉到人物的真实,才能产生移情并认可人物,塑造人物个性的多面性和层次感是让动画电影中的人物变得鲜活和立体最好的方法。比如《怪物公司》中的主人公工作中是一个高大令人敬佩的形象,可是在情感方面却是一个根本不知道如何表达的家伙,这样的设计使他的形象在观众眼中立刻鲜活了起来。
2.表现人物个性的方式
人物通过从影片开始到影片结束这一段时间内发生的事件来展现人物性格。如何通过画面来表现人物呢?
动画相对实拍而言,人物的细微表情不容易把握,但人物动作可以夸张到极致,因此通过他们内在的(情绪上的)相互作用表现人物个性相对难以表现,但可以通过为他们设计障碍,在争取他们的戏剧性需求过程中表现人物个性;或通过他们与其他人之间的关系中表现人物个性。
(三)了解和分析人物的基本欲求
动画电影的主人公都会有一个“目的需求”,他突破每一个障碍的目的也是为了达到最终的“目的需求”,人物塑造时一定要了解他基本需求是什么。他每一个行为都要有依可循。同样一件事情,不同特征的人经历后便会有不同的基本欲求。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在影片《五岁庵》中小主人公被一帮坏小孩打后,看着那帮坏小孩的妈妈为他们擦拭鼻子上的血。小主人公这时的基本欲求不是去报仇,也不是关注自己的疼痛和委屈,他的基本欲求是让自己的妈妈给自己擦拭鼻子上的血,坏孩子都有妈妈,可自己却没有。如果你是这部片子的创作者,在创作此段落的时候,只有明确了人物的成长环境和心理需求,才能设计出当人物遇到事情后最真实和最迫切的欲求。
二、动画中常用的人物塑造方式
美国的祥哪动画作品由于一直以来的受众群定位为儿童,考虑到儿童的接受能力,创作人都刻意把人物类型化和简单化,用外在突出而夸张的特点来弥补人物本身个性的单一性和不变性。当你面对的受众群为儿童的时候,你所创作的动画中的人物要简单,但是不能无趣,没有特点,正是由于人物个性的简单化,因此在个性、行为、动作、造型等方面要有其独特、夸张、让人过目不忘的特点。
动画不同于实拍片,实拍片对人物的塑造可以细致入微,尤其是演员在展现人物个性的时候可以利用丰富的表情和形态来进行外化表现,但是动画不同,由于技术和受众群等原因,动画中无法表现过于复杂的人物个性,人物的个性简单而夸张,无论是主要人物还是次要人物,个性显而易见,有一到两个独有的性格缺陷,个性表现越夸张越好。
随着动画的发展,其受众群的范围也不断扩大,由儿童扩大到青少年甚至成年人,尤其是针对青少年的动画作品渐渐崭露头角。青春期,这是人生中变化最为复杂和微妙的年龄段,青春期的孩子由于心理和生理的变化,越来越关注自己,关注周围人对自己的看法。不管生理还是心理每天都处于变化之中,彷徨,不确定性,极其容易受他人影响。没有正确的价值趋向,自信完全是来自外界对他的认同,而不是自身。生理的变化使他们有了“成人感”,而心理的不成熟又与之相矛盾。针对这个时期受众群塑造的人物如若依旧简单而只是个性突出夸张没有变化的话,很难再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产生移情效果。因此人物的个性创作也越来越复杂化。
对于动画电影的人物创作而言,人物创作一般分为三类:固定型、揭示型和变化型。
(一)固定型
人物个性自始至终没有变化,并且在影片一开始就将其展现得淋漓尽致,让观众在影片一开始就喜欢上人物本身,产生“移情”,当人物再发生事情或冲突时观众才能对其倍加关注。这是动画电影中常用的人物塑造方式,如动画电影《龙猫》中的小姐妹就是典型的固定型创作方式,影片在一开始就把可爱、积极、乐观的姐妹展现在了观众面前。
(二)揭示型
揭示型是指人物的个性有多个方面,在影片发展中,人物的个性会结合事件逐一向观众展开;人物的个性在故事最初时没有完全显现,而在故事发展中通过一次又一次的冲突阻碍而多层次地展现出来。
(三)变化型

⑹ 如何分析电影——(三)影片人物分析

三人物 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创作中的核心,也是作品的核心。反过来讲,人物的塑造,是电影导演创作的重中之重。我们对文学的理解是“文学是人学”“风格即人”。同其它的艺术形式相比较,电影的创作也是紧紧地围绕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展开的。可以这样认为: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核心,是矛盾冲突的核心,是影片造型的基础。 对于电影的基本要求,我们希望是在一系列的场景中,事件中,动作中,对话中看到的不是一般的人(具体的演员),而是鲜活的、有性格的人物。 世界电影中的常规情况是,观众对于电影中的人物(其实是对演员)感兴趣,对于电影中的故事感兴趣,对于电影的主题感兴趣,才会全方位的对电影给予关注。我们所理解的“人”,是自然的人,社会的人。电影中的“人物”,是电影叙事中、戏剧结构中的“符号”和“虚构”的人,是由演员(职业的、非职业的)扮演的银幕形象。在我们的潜意识中,人物——演员,演员——角色,这两者交替的认同。我们在分析电影时,对人物的分析应该把握住如下问题:1.分析N物在影片中担当的角色: 我们理解的电影中的人物,往往是电影中演员扮演的“人物”十演员自身形象的综合感觉。人物有时候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的时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 电影中的人物是叙事的主体;是电影情节中的主要情节的发动者和承担者;有的时候,电影中的一些人物对情节并没有特别大的帮助,仅仅是一种“象征”,是一种“符号”。 我们的心理意识和思想意识无法超越的是,我们很难将某一个“演员”的形象,从影片中的“人物”形象中分离出来,往往是三种思维定式:A:影片中的人物一演员本身。B:影片中的人物一$员十人物。C:影片中的人物一一人物。2.分析影片中人物的表现方式: 电影中的人物表现,不仅仅是影片的整体叙事及情节,也不在于其出现场影的多少,对白台词的多少,镜头数量的多少,而在于具体表演、表现的方式。大体有如下四种方式:1)人物外形表现:影片中的人物的外形,是影片人物的重要的性格特征和重要的视觉信息。 在影片的制作过程中,更为重视其服装,发型,化装的处理。例如:美国早期默片时代的经典人物卓别林,其外表很有特点,在电影中的视觉外形形象极为鲜明。影片中的人物外形不但要符合影片的叙事,还要有鲜明的特征。2)人物景别表现: 某一个人物在电影的表现中,有时更多的是用某一种特定的镜头景别处理。其目的是想充分地利用镜头的景别,着得对人物进行心理、情绪、表现的描写,即使是某一个人物用 多种景别处理画面,或者是众多的人物分别用不同的景别加以表现,也是要对人物进行性格和心理的刻画。 例如:《我的父亲母亲》中,“母亲”年轻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近景、特写和全景、远景的交替应用,“母亲”年老时的叙事和人物形象,更多的是采用全景的镜头来完成,影片的总体风格基本是这样一种规律的处理。3)人物形体表现: 电影叙事和场景中人物的形体方式处理,大多数是经过导演和演员精心设计的。因为,人物的形体处理的方式和状态,不光是为了叙事,为了场景,更多的是为了人物形象的塑造,甚至是为推动影片的情节。 例如:影片《我的父亲母亲》中,彩色回忆时空段落中,年轻的“母亲”,人物的形体永远是处在运动之中,处在站立和跑动之中;而黑白现实时空段落中,年老的“母亲”,则恰恰是相反的处理,大部分形体表现处理成为静止的形态和坐姿状态。4)人物位置表现: 影片摄影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无论是在影片风格,画面效果人物塑造上都有其特殊的意义。在具体画面处理的方式上,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中处理;有的人物在画面上是居边处理;有的人物位置干脆是不规则的卡头卡脚处理。 例如:影片《黄土地》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中处理。影片《一个和八个》的人物位置的整体风格是居边处理。这两种不同的处理方式,使得影片画面构图中的人物位置有一种鲜明的造型效果。其实,这都是一种影片叙事、手段、风格的外延。 从影片的宏观上分析人物的表现方式,在影片的创作过程中,一定是导演十分重视的技巧与元素。通过这种细致和量化的分析,我们可以进一步了解影片的风格、画面、效果、技巧、结构和导演方法。3.分析N物动作的表现技巧: 影片中决定人物动作的重要因素是环境、事件和规定要求。作为导演,对于人物动作的简单表现和复杂表现,在影片的叙事风格上会产生不同结果。那么,核心的问题就是导演采用什么样的镜头技巧来反映和表现这些人物的动作。这时叙事中的人物动作成为了内容,镜头处理表现技巧成为了形式。 我们在分析影片的人物动作时,讨论人物动作本身的存在形式和动作方式,仅仅是我们分析人物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同时我们要分析影片的镜头中和段落中采用什么样的具体镜头技巧(方法),来表现此时此地的人物动作。 导演在实际创作和拍摄处理上,可以是用不同的镜头技现(方法),拍摄和表达不同的人物动作,也可以是用相对固定(一样)的镜头技巧(方法),表达同一的动作和不同的动作。如果是采用后者的处理方式,就会产生影片人物动作镜头技巧(方法)处理上的特殊风格。 例如:导演陈凯歌拍摄的影片《黄土地》,大量地采用静止(静态)的镜头完成画面的表达,采用极为有限的摇镜头表现部分的人物动作和运动,表现场景的空间;导演徐克拍摄的影片《新龙门客栈》大多数是采用夸张、变形的镜头画面形式表现各种人物的近景和动作;导演吴宇森拍摄的大部分分影片,大量地在叙事镜头和动作镜头中采用高速摄影(慢动作)的镜头技巧,来表达影片中人物的动作的异化,具有一种人物形象塑造的浪漫、飘逸与超然感觉,有一种影片“暴力”美学的特征。4.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形式: 按电影的常规分析,场景中、镜头中人物的光线的形式应该有其相对的设计性、独立性、形象性、鲜明性。 人物光线的形式,除了受到场景、空间、环境、光源的位置、方向、性质的影响外,还要受到影片的主题、内容、风格、样式、叙事、情节和导演处理的制约。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人物形象的塑造,赋予影片中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形式。只要这个人物一出现,这种专门设计的光线的效果就存在。 例如:导演张艺谋的影片《大红灯笼高高挂》中,陈老爷这个人物的光线形式,就是具有相当程度的规定性,完全是逆光、剪影、半剪影的处理。使人物的形象刻画十分鲜明,增加了人物的神秘感,在影片的叙事当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有的时候,为了达到影片叙事情节的表达,在影片中赋予某一个人物以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这个人物走到哪里,这种光线效果就带到哪里。美国影片《现代启示录》中,威拉上尉历尽艰难,深人到丛林中去寻找库茨上校,在影片的结尾的场景中,丛林中库茨上校的居住地的光线效果,则完全是主观化的处理,人物只有逆光的处理,很神秘,很形式。 有的时候,摄影光线的处理完全是为了影片全片的风格,使某个或者某几个人物,采用一种特定的光线效果形式。 例如:导演关锦鹏拍摄的影片《阮玲玉》中,现代时空(演员扮演的段落)的人物处理,假定性的人物送光、轮廓光十分鲜明,很有现代感和唯美性,超越了早期资料影片的审美氛围,在光线的形式上,形成了两个不同时空的交替。

⑺ 动画中的角色设计要点

动画中的角色设计要点

导语:一部动画片要想打动观众不能单单依靠故事的情节,还需要塑造角色的形象,角色设计是一部动画片中的支柱它直观的传递着整个动画片的情节风格等,对于动漫产业来说塑造出鲜活的卡通形象是重要的环节,是衍生产品的基础。下面就由我为大家介绍一下动画中的角色设计要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动画角色设计的概念

角色设计从广义上讲是为视觉媒体创作个性、精彩的人物或虚拟的卡通造型。只要类似卡通角色的形象设计,都可以理解为角色设计。

从狭义上讲,角色设计是指设计出角色的容貌、服装、道具、发型、动作等,特指专业的动画片、漫画、电影的角色设计。

二、动画角色设计的标准

(一)转面图(三视图)

角色设计要画出每个人物全身的正面、侧面、背面,俗称三视图,这是由于动画角色的出现不是一个人物的正面或者背面出现的,他需要角色要有不同的角度出现。当然除了三视图的角度外还有角色的3/4面及背侧3/4面,对于游戏动画和3D动画,这些面则更为重要。

(二)表情图

画出角色在影片中有可能出现的表情。角色的表情按照大方向分为:喜、怒、哀、乐四种表情。其中每个大方向中还有小方向,比如喜可分为微笑、惊喜、兴奋等不同的小表情,绘制时严格的揣摩剧本的需要画出剧本里出现的表情,这样做有利于造型的统一性,在分工绘制原动画时不会出现不必要的分歧。

(三)关键动态图

所谓的关键动图指的是角色在影片中所出现的动作姿态,俗称pose图。其中包含了走、跑、跳等剧本中出现的一切指定动作。而且这些动作的设定都要符合角色的性格特点,角色动作设计不能千篇一律和程序化,方便于动作的统一与绘制。

(四)角色比例图

角色比例图是将剧本中所有的角色设计放在一起,一部片子中角色不可能都是前篇一律的,而是需要把高矮胖瘦放在一起形成角色的对比关系,这样影片才能有更高的观赏价值。角色比例图的目的是提前进行角色间的对比,找出适当的角色比例关系,为影片的观赏性提供服务。

二、动画角色设计师应具备的能力

(一)观察能力

角色设计师是一个让人羡慕的一个职业,因为他是一部动画产生最具有创意的部分。角色设计师赋予人物容貌、服装、配饰、形体、道具、表情、肢体动画等等。这些就要求作为角色设计师要用心的观察生活中的各种人物或者物的形态、特点、感受、氛围、格调等。“艺术来于生活又高于生活”这是我们常听的一句话,也正是这句话告诉我们艺术的创作都是来源于我们的实实在在的生活当中,由此可见作为角色设计师必须是一个热爱生活并对生活有很强观察能力的人。

(二)创新能力

作为一名角色设计师,首先要有丰富广博的想象能力。这种想象能力不是坐在家里埋头苦想就能出现,相反他要走出自己生活的圈子到别的地区吸收不同的文化氛围、民俗氛围,从而来激发自己的创作心态。有了这些实践的内容之后,再将自己的实践与创作相结合,必能创作出常人所创作不出来的角色设计。创新能力的培养实际上就是根据自身的实践经验加上创意的变化,这是每位角色设计师必须要有的一种能力。

(三)造型与色彩能力

角色设计师有了好的想法就应该很快的利用画笔将所想的角色或造型结构精确无误的勾画出来。也就是需要达到想到即能画出的状态,看似简单,实际这需要角色设计师要有很强的基础绘画能力,只有绘画基础强硬,那么绘制出来的东西才会达到得心应手的程度。对于角色设计师来说,苦练造型的功夫是必不可少的步骤,也是不容回避的。要做到笔不离手,随时随地看到就要画出来,只有这样才能成为一个出色的角色设计师。

色彩能力对于角色设计师来说也是十分重要的,根据角色的性格特点来完成角色设计,下步要为角色的色彩设计做准备,角色的性格决定了他的色彩的构成,服饰、道具、配饰等色彩都是为了更好的突出角色的性格特点,都是为角色而服务的。所以作为一名优秀的角色设计师在练习角色绘画之余,要适当的绘画一些写实或者虚幻的色彩场景,这也是锻炼色彩运用能力的好办法。

三、角色设计在动画片中的重要性

(一)动画片的'灵魂

剧本对于影片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有了剧本那么必然有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而有故事情节就一定有故事的演出者――角色。在把剧本转化为动画的时候,角色的设计就将起到极为重要的作用。一部好的影片,离不开好的角色设计。许多优秀的动画短片之所以受到大家的喜爱,正是因为动画人创造出了深入人心的动画形象,动画角色凭借奇特、夸张的造型设计、幽默、机智的性格特征,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以及丰富的内涵而赢得了各个年龄阶层人们的喜爱。随着观众的年龄增长,或许故事情节已经记不太清,但是生动的角色形象依然能够牢牢地留在观众心中。例如时至今日都被人所喜爱的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狮子王等。

(二)动画后期经济收益的关键点

伴随着影视动画的产业化进程,动画角色形象的价值逐渐被提升到商业运作的高度。一个动画角色形象的成功,不仅意味着一部动画片的成功,更预示着由此而产生的巨大市场和利润。动画片中的形象就是最好的商标,动画角色形象拓宽了动画持续盈利的后续空间,由动画角色形象衍生出来的产品蕴藏着比传统商品更大的文化价值和商业价值,动画明星不亚于普通的影视明星。动画故事情节不容易转化为其它产品,由动画主要角色形象衍生出来的各类产品,如广告、玩具、吉祥物、装饰等被大众广泛接受,成为盈利的重点。通过对动画角色的形象设计和动作设计等多种要素综合体现角色的性格魅力,打造动画明星,开拓动漫市场,发展动漫产业。

四、结束语

在我们所看到的动画片中我们很容易发现在任何一部动画片的创作中,角色设计占着很重要的地位,它也可以影响着一部动画片的成败,没有特别吸引人的角色观众怎么会喜欢这个动画片,角色在动画片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充分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和突出导演个人的主观思想。角色设计,虽说是根据剧本创造出来的角色形象,但是设计人员需要注意观察自己生活中的细节,并且不断地进行速写练习,从人物的结构出发,对人物角色全面深入研究后,经过自己主观意识的提炼和概括,从而创造出最佳的人物形象。

不同的影片有不同的角色形象,作为合格的角色设计师要敞开胸怀去感受、去研究各种风格、各种流派、各种思潮的造型观念,多多练习绘画,才能在第一时间描绘出较为准确的形象造型。在创作的同时,需要及时与队友沟通,找出不足,使角色塑造更准确,更生动。

设计目标

培养具有二维动画设计的创作,教学和研究等方面的知识及能力,能在影视动画的创作、绘制、教育、科研等单位从事动画设计和创作、教学和科研等方面的专门人才。学生要学习动画设计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通过动画思维能力的培养、动画设计方法、技能的基本训练,培养具备本专业方向创新设计的基本素质。

主要是掌握关键帧动画、约束动画、空间动力学动画、角色动画、粒子动画以及渲染类特效动画制作的基本技法,能够熟悉三维动画从模型创建到材质编辑到动画制作、特效处理、以及后期编辑等制作流程。从而为将来从事的影视片头设计、影视广告和影视短片的设计制作等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
阅读全文

与电影的人物设计怎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一部老电影他与狗的故事 浏览:382
国产爆笑电影十部科幻 浏览:928
足球少年电影网上哪里能看到 浏览:818
义胆雄心电影粤语高清全集 浏览:816
电影白毛女喜儿怀的谁的孩子 浏览:151
手机伦理电影大全视频 浏览:39
电影人物结构 浏览:1
香港电影喝酒台词 浏览:495
越南老电影国语 浏览:383
精武青春电影美国版 浏览:903
好看的新武侠电影 浏览:385
中国电影2020发展前景 浏览:661
王者电影剪辑搞笑 浏览:727
南瓜电影高清版 浏览:470
和孩子看电影感想怎么写 浏览:866
日本人拍的电影叫恐怖电影 浏览:260
害死小三的电影都有哪些 浏览:891
怎么口电影 浏览:141
风声电影日语台词 浏览:469
怎么盗云电影 浏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