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人物 > 电影解说农村女人

电影解说农村女人

发布时间:2024-06-07 22:56:47

1. 农村女子丈夫被击毙,情人不要她,为了生活哭丧,结局怎样

女人虽然柔弱,但当生活的重担迎面而来时,能在苦难中赚取一点甜头的人,往往是女人。本世纪初,桂香和她的丈夫从海底向北漂去。他们是农民,没有文化,受不了在土里挖坑的生活。他们来到首都北京,想在这里碰碰运气。

两个人和一群人在一个破旧的小院子里合租。他们要排队洗漱,上厕所还要上公厕。更可气的是,她老公来了北京之后,没有学到好东西,反而学会了和一群不懂玩钱的人玩。

在《哭泣的女人》中,王贵香的旧情人不可托付,丈夫神秘猝死,老乡们的鄙视和仇恨,这些无处不在的挫折越来越让人绝望,有时让人觉得比在贪婪的城市更绝望。中国人最看重的所谓土地的根,在这里被割断了。

家里的死人,为什么要请人打麻将,为什么要请外人来吊唁,人们是否在坚守和维护当地的传统文明?这种所谓的本土文化早就被塑造成了一个空壳,只是惯性维持的闹剧,但最大的悲剧是无人可逃。城市拒绝他们的融合,农村也拒绝他们,所以哭变得没有意义。

2. 如何评价印度电影《炙热》

这是一部让人深思的影片。讲述了三个农村女人生活惨淡然后又寻找出路的过程,与此同时,也暴露了在那样一个男权社会,女性的苦楚。

3. 求视频:农村题材电影讲一个女人靠种大棚使全村致富!!她婆婆是盲人,她把她婆婆房子扒了,最后又给盖一间

说电影《喜莲》是描写乡村女人脱贫致富的故事,似乎不错。但这并不就是《喜莲》,甚至不是其主要的特色。看片时:人们很快被那位带着浓郁东北乡土气息的、泼辣、贤淑时而又显得柔弱的喜莲抓住了。这是近期银幕少见的现象。许多银幕人物与我们无关,那些出没于江湖、游走于商场,那些华贵的、空虚的、性感的,谈吐着“文化”又散发着痞气的人物,让我们无动于衷,而喜莲却不然。《喜莲》是长影导演孙沙“乡村女人三部曲”中的人物之一。据说,拍“三部曲”并非有意为之,自《九香》、《红月亮》、《喜莲》拍下来,便构成了一个特殊的视角。同样以当代农村为背景,同样以女人命运为焦点,奏响了一曲深沉的中国劳动妇女奉献、自尊、自立的颂歌。《九香》沉郁执著,《红月亮》忧愤慷慨,到《喜莲》则迸发出一股活泼豁达之气。孙沙痛感浮躁、急功近利造成当前某些影片与广大观众的疏离,他注重电影的民族精神,他追求返璞归真的境界,认为没有实感和真情就没有电影。而在广袤的乡村与细小的家庭,透过古老生活方式的更新,他洞悉了生活的阴影,也找到了人的质朴与温馨的栖地。喜莲形象的鲜活在于她毫无雕饰。孙沙心目中的喜莲女人味十足又风风火火,于慧的表演可以说出色地传达了角色这种气质。出嫁的喜莲,不时撩开红盖头左顾右盼,后来索性把红盖头当围巾系在脖子上,她的不安分,活灵活现,呼之欲出。而穿着大棉袄和泥抹墙,背着瞎婆婆从西院跑到东院,又显示了喜莲的质朴与柔顺。同村姚二虎偷牛被拘留,她想到自己也想到了命运相同的乡亲们,由此启发她下决心改变活法,带领全村人苦干脱贫。农民的脱贫致富,不但是物质生活条件改造和提高的过程,更是一个文化更新和精神解放的过程。《喜莲》并没有低估这个过程的艰巨性。只不过它主要着眼于女主人公对习惯势力的抗争及其精神上的成长,而且以轻喜剧的方式降低了喜莲与丈夫冲突的灼热程度,这样一来,似乎反倒更贴近生活,更能真实衬托喜莲的心气与眼界。喜莲属于那种敏于接受新事物、较少自私心的农村新人。生活视野闭塞时,她不乏善良与颖悟;一旦良知被唤起,踏上自立之途,她坚韧而通达,又不会丧失女性的温柔与同情心。时代造就了喜莲,是改革风潮把她推到了生活的前列。意识到经济独立对于妇女解放的意义,同时以开阔的襟怀寻求与公众共同富裕之路,在复杂的社会转型期,喜莲的形象肯定会给人们许多宝贵的启迪。流畅、洗练的叙事,已成孙沙电影的一个特色。旁白的妙用,有助于剖示主人公的心迹,从语言风味上也加重了影片的乡村感和地域感。几组人物关系中,喜莲与婆婆(婆婆因喜莲抓中药治疗由失明而复明,尚可推敲)、与妯娌、与村民的关系,着墨不多,恰到好处。喜莲与丈夫的交流与碰撞,世德摆村长架子那憨态可掬的居高临下,喜莲不乏柔情与依恋又不乏自主与坚决,无疑是最富于生活情趣的。杨青这个角色的设置,也应说是颇具匠心的一笔。作为世德原先的对象,杨青旧情未了,夹在喜莲与世德之间,形成某种尴尬的局面。这本容易落套的“三角”模式,在《喜莲》中处理得比较自然,杨青介入与离走,不仅成为故事进展与转折的重要情节点,而且从侧面增添了男女主人公情感纠葛的波折。问题是喜莲与世德之间精神隔阂的修复,应当说,影片的收束还是过于匆忙,直至结尾观众在心理上并未完全认同男女主人公达成谅解和重燃爱意。情感与人性的丰富而有深度的揭示,仍然是当前银幕人物形象塑造的一个薄弱环节,尤其是社会主义新人形象。“乡村女人三部曲”的人情表现,《红月亮》显得更有力度,《九香》和《喜莲》稍嫌拘谨。缺乏激情的写实往往归于平淡。尽管孙沙的东方式含蓄在总体上是可取的,但看片之后,我仍有“功亏一篑”之感,由衷希望这类题材和格调的影片有更大胆的笔触、更强烈的心灵冲击力。

4. 一部简单又真实的国内电影,《系红裤带的女人》讲的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在以前农村的女人们,她们在自己的认知里面就是照顾好自己的丈夫,照顾好自己的孩子,照顾好自己的一家人,而从情感上面来说,只有她们的这个家才是她们精神的寄托,而系红裤带的女人讲述的就是当时那个年代女性的故事。在这个故事里面,有一个非常漂亮的姑娘,她嫁给了村子里面最穷的一个男人,而这个姑娘她非常的勤奋能干。

在嫁到这个男人家之后,还是有很多人去窥探她的美丽,而这个姑娘她也不嫌弃自己丈夫家的贫穷,反而一直都在帮助自己的丈夫。在村子里面有一个叫张二的人,因为她的丈夫在娶她的时候跟张二借了300块钱,可以说当时300块钱对于一个贫穷的家庭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了。本来这个钱是要在年底之前还的,但是因为这个张二他窥探姑娘的美貌,所以就想去骚扰姑娘。

在落后的村庄中,别人都一直在说这个姑娘的坏话,日子一天天的过去了,她的老公还是没有回来,村子里面关于姑娘与单身汉的留言反而越来越强烈了。而最后这个姑娘为了证明自己的清白,也就只能够跑到小河里面去宣泄自己的情欲,这个故事还是非常悲痛的,而讲的就是得不到就要毁掉,真的是太可怕了。

5. 一部电影讲一个四川逃荒的女人和一个穷男人的爱情故事

一部电影讲一个四川逃荒的女人和一个穷男人的爱情故事?

有一个片段是女的被一个老人发现,女的说能不能给口吃的,后来老人跑去问男人要不要老婆,然后就自己做主把女的带给了男人,还给他俩开了结婚的证明,家里只有一碗粥都给女的喝,女的不说分着喝……

回答是朱时茂主演的电影

《牧马人》

该片改编自张贤亮的小说《灵与肉》,讲述了许灵均被打成“右派”,来到西北牧场劳动,得到当地牧民的关怀照料,并与农村姑娘李秀芝结成连理,文革结束后,他放弃了到美国生活的机会,决定留下来建设祖国

6. 有哪些农村电视剧好看

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其实也有很多,比如

《白鹿原》是根据陈忠实的同名小说而改编的,由王全安执导,张丰毅、张雨绮、段奕宏等主演。该片筹备9年、拍摄3年,影片以“白家”和“鹿家”在白鹿原上的争斗为背景,主要表达北方农民生存状态中那种耐人寻味的原生态的东西。

《古村女人》由江西作家张芸编剧,南昌市委宣传部,安义县委、县政府,北京利群影视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联合拍摄的我省首部现代农村长篇电视剧《古村女人》在地方台黄金时段热播后,引起了强烈关注,创下了收视率前三名的好成绩,被冠以赣版“乡村爱情”。讲述的是江南古村里两代女人的生活故事,剧中以谢兰饰演的梁红英的曲折爱情,和她经历三个时代的命运变化为主线,展示了我国农村70年代末至21世纪初,近30年的沧桑巨变,阐述了不同时代妇女的不同命运。

好的,农村题材的电视剧,给我印象深刻,作家路遥,同名




小说改编的《平凡的世界》

上世纪的农村剧有,《篱笆女人和狗》《古船女人和网》《辘辘女人和井》《太阳泪》《乡村爱情》《樱桃》等很大一批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包括上世纪农村题材电影,《艳阳天》《金光大道》《青松岭》《柳暗花明》《沙石峪》《春苗》等一大批讴歌集体主义的优秀农村影片。

乡村爰情糸例剧,比较真实 搞笑 。[笑哭][笑哭][玫瑰]

近几年,偶像剧、古装剧、都市剧充斥荧屏,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却日益落寞,《乡村爱情12》虽然正在热播,但热度一般。

其实,农村题材的电视剧也有其“黄金”时代,这10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当时播出时,它们的热度堪比《陈情令》!

《篱笆女人和狗》

就在前几天,老演员田成仁去世,而老爷子比较经典的电视剧作品,正是这部《篱笆女人和狗》。

《篱笆女人和狗》播出于1989年,这部剧和《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被称为上个世纪90年代的“农村三部曲”,即使已经30年过去了,剧中枣花、铜锁、葛老汉等等这些人物形象,依然让人记忆犹新。

《趟过男人河的女人》

演员李琳饰演的比较经典的电视剧就是这部《趟过男人河的女人》。

《趟过男人的女人》播出于1995年,讲述的是一个善良的农村女人山杏,不屈不挠和命运抗争的故事。这部剧播出时,也是掀起了收视热潮,李琳版的山杏深受观众喜爱。

《女人不是月亮》

《女人不是月亮》播出于1993年,她也是以农村为题材,讲述的是农村孤女扣儿(赵明明饰演)的坎坷故事。

从懦弱到强大,从愚昧到觉醒,《女人不是月亮》这部剧,紧跟时代前进的步伐,演绎了一个农村女子的蜕变史。

《夜深人不静》

说起这部《夜深人不静》,很多人依然印象深刻,这部剧是由赵本山、高秀敏、范伟领衔主演的一部农村喜剧。

《夜深人不静》播出于1996年,算是赵本山农村喜剧最初的代表作,或许正是这部剧的成功,赵本山的农村喜剧,才接连的拍了一部另一部。

《马大帅》

《马大帅》播出于2004年,这部剧依然是由赵本山、范伟这对喜剧搭档领衔主演。

从春晚的喜剧小品开始,赵本山和范伟这对搭档,他们的喜剧就像开了挂一样,不管是小品还是电视剧,都深受观众喜爱。

《乡村爱情》

《乡村爱情》算是赵本山农村喜剧最成功的作品,这个系列,第一部开播于2006年,之后每年拍一部,如今,这个系列已经拍到了第12部。

值得一提的是,《乡村爱情》赵本山并非主角,但是,凭借着这个系列剧,赵本山不仅仅将东北农村喜剧推上了一个高潮,而且,他也捧红了自己的一众徒弟。

《刘老根》

依旧是赵本山的作品,依旧是东北农村喜剧,但是和《乡村爱情》不同,它的聚焦点,是农村的发展,是农村中、老年人群的精神面貌。

《刘老根》是赵本山挑大梁,目前这部剧也是拍到了第三部。因为这几年,赵本山的小品已经退出春晚,喜欢赵本山的观众,对《刘老根》系列,更加情有独钟。

《暖春》

在赵本山的农村喜剧霸屏时,这部由田成仁、齐如意、于伟杰领衔主演的《暖春》,它能吸引住观众的眼球,着实不容易。

《暖春》这部剧,主要是对亲情的诠释,剧中善良的爷爷和苦情的小花,他们虽然没有血缘关系,但是他们的故事,却赚足了观众的眼泪。

《女人的村庄》

《女人的村庄》由王茜华、闫学晶领衔主演,这部剧播出于2009年,它也是聚焦于东北的新农村,讲述农村留守女人自强不息、拼搏努力做出一番事业的故事。

《老农民》

《老农民》是陈宝国领衔主演的电视剧作品,该剧播出于2014年,也是讲述东北农村变迁的故事,它的特点是时间跨度比较长,这部剧将东北农村随着时代变迁的变化,演绎得很到位。

现在农村题材的电视剧观众越来越少,喜欢这个题材的观众也越来越少,但是,曾经的经典作品,却着实叫人难忘!

《我的父亲母亲》很好看

《我的父亲母亲》展现了上世纪70年代一段颇具代表性的“中国式婚姻”,编剧赵冬苓把自己对婚姻与爱情的诸多感悟放置其间,呼唤中国人 情感 的真正解放。

电视剧《我的父亲母亲》展现了上世纪70年代一段颇具代表性的“中国式婚姻”,讲述了知识分子陈志与农村姑娘张翠花的坎坷婚姻历程,怀旧色彩浓郁。张翠花是个土生土长的农村姑娘,陈志则是位温和儒雅的下乡知青,家庭背景、成长经历、生活志趣和理想追求都截然不同,却阴错阳差走到了一起,在柴米油盐中摸爬滚打,演绎了一场跨越30年的“婚姻保卫战”。在编剧赵冬苓看来,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张翠花与陈志这种“城乡结合式”婚姻颇具代表性,“我也下过乡,是从那个时代过来的人,在我的身边就有着很多类似的婚姻,引人唏嘘。特殊时代造就的境遇,让两个性格、生活背景完全不同的人走到了一起,但彼此的心灵却始终无法契合,只能在婚姻中苦苦挣扎,寻求出路,这其实是很多中国人婚姻的缩影。”编剧赵冬苓把自己对婚姻与爱情的诸多感悟放置其间,在这部戏中,她呼唤的是中国人 情感 的真正解放,也就是在婚姻中真正尊重对方的 情感 与自己的 情感 。

剧中,陈小艺与辛柏青首度搭档。陈小艺饰演的张翠花从憨厚能干的农村姑娘,成为跟随丈夫进城的家庭主妇,在婚姻出现危机后觉醒,成为自主创业的女强人。在陈小艺看来,张翠花其实格外简单、直接,甚至在某些时候“二”得可爱,“她这辈子就认准了一件事情,就爱了一个人,一辈子都只为了这一个人而活,这一点其实很少有人能做到,这也是张翠花这个人物最吸引我的地方。对我来说最难的就是要把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村姑娘演绎得真实可信,而不是让观众觉得我只是一个梳着农村女人发型、穿着农村人衣服的城市人。为此,我要摆脱很多自身的东西。”陈小艺透露,她在进组第一天就和化妆师打好了招呼,化妆时要加黑肤色,同时在服装的选择上也拒绝了女演员偏爱的修身款式,从各个方面靠近人物。“我觉得自己在这部戏里肯定不太好看,不过导演也说了,这部戏里就没想过我能是一个好看的状态,这些都在帮助我更好地找到人物的状态。”在陈小艺看来,剧中张翠花对待婚姻的态度,格外值得观众深思,“张翠花与陈志的这段感情,会让人们意识到,给予对方爱的同时,也要注意爱的方式,要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他是否能够接受。在这一点上,张翠花会给很多面临同样困惑或境遇的女性带来思考。”

农村电视剧这几年没什么好作品,总觉得没有以前的深入民心,不够经典。我也给大家介绍几个老电视剧,看看是不是能够引起大家共鸣。

老电视剧《怪王外传》《怪王别传》虽然看上去荒诞滑稽,但也狠狠的讽刺了当时农村中的一些不正之风。



《老农民》好看.陈宝国、冯远征、蒋欣等主演的、讲述了当时农村解放前后的生活、以及土改、文革时期的阶段斗争、的确很明显一套农村回忆电视剧!

《花开时节》
叙述了朴实勤劳的农村妇女,外出打工到新疆摘棉的方方面面。
既有 情感 纠葛,又有雨过天晴。同时也表达了民族团结的友爱之情。
剧情贴切生活,真实动人。

7. 为帮哥哥还债,供弟弟读书,农村姑娘进城当保姆:80年代老电影

《黄山来的姑娘》是一部于1984年上映的老国产电影,第一个镜头是一个农村姑娘拎着一块肉,着急忙慌地从老式楼梯上跑下来,一路赶到卖肉的柜台,恳切地说称少了一两肉,镜头一转,是一脸精明的女主人,用手提称锱铢必较地验称着菜的斤两。

挺戏剧化的开头,塑造了一个农村与城市、雇主与保姆的对立,有点脸谱化的老套,以为会是个有时代印记的“阶层压迫”的故事,但是整部电影看下来,却很惊喜,从黄山去北京做保姆的玲玲, 代表了在初步开放的80年代中,乡村对城市的试探与融入,在见证城市飞速发展的同时,还有乡村经济的苏醒与崛起。

电影至始至终,都没有农村的实景部分,导演的设计十分巧妙,以暗写明的春秋手法,农村的一系列变化,通过保姆玲玲的家信、以及同乡的攀谈中逐层表现。作为电影主语的“黄山”,最终定格在玲玲与城市女孩星星共同归乡的展望上: “到时候农村和城市都一样了,到处是高楼大厦、电灯电话……”

电影有个镜头是一段节奏强烈的音乐传来,一个穿牛仔裤、烫卷发的“时髦”青年载着女友,骑着摩托车亲亲热热的经过,背景是红白色的无轨电车以及自行车,玲玲很新奇地驻足观望,眼中闪着惊讶、新鲜、好笑又难以接受的光芒。

这份复杂的情绪表达非常细致真实,从保守的农村走入繁华的城市,局促不安的同时还有一份“本份”的自知,时代更迭,城市和乡村依旧存在难以融合的落差,放在今天,一个农村姑娘初站在摩天大楼之下,也会有这种未见过世面的无所适从。

不过电影并非在制造这种对立,而是通过玲玲的帮工生活,走入城市最为真实的烟火气里,呈现出复杂丰富的人性,有自私市侩的小市民,有热心相助的街坊;有知识分子的认真自律,还有老干部家庭的平等互爱。在立体的城市影像中,展现出玲玲的自尊自爱以及人与人间流动的温情。

玲玲一共服务过三个家庭,这三个家庭也是八十年代北京市民阶层的一个缩影。 第一家齐家,家庭成员是齐母、在国外出差的齐父、哥哥大力和妹妹小娟。这家人工作于国企,居住的是带有电梯的高层。

第二家柳家,家庭成员是产妇红荣、婴儿以及未曾谋露面的丈夫。这是一个典型的工人家庭,居住的是热闹、逼世锋仄的胡同大院;第三家周家,老爷子是退休老干部,老太太知名书法家,还有个高中毕业醉心考歌舞团的孙女星星,住宽敞的四合院。

三个家庭非常具有代表性,是时代的一个切面。同时玲玲在三个家庭里的境况,亦是一个慢慢融入、感受到关爱的过程。

一、第一任雇主齐家,加深了玲玲对城市的隔阂

齐母与小娟对玲玲的态度,是高高在上傲慢。齐母总是怀疑玲玲手脚不干净,更谈不上对她人格上的尊重。中午吃饭,大力将一颗鸡蛋夹给玲玲,齐母迅速地截下,并把鸡蛋送入女儿小娟的碗里,说:“玲玲不爱吃鸡蛋,她在乡下早吃腻了。”体面的外表下,却对劳动者心存鄙夷,讽刺的是如齐母这样的人,现在仍旧存在。

小娟对玲玲颐指气使,在玲玲放过衣服的床上喷香水,要求玲玲帮她按摩,芦脊同时还控诉历任保姆的“劣迹”。玲玲试穿她的马甲,小娟让玲玲立刻将马甲洗了,没好气地说: “农村姑娘就要有农村姑娘的样子,不要打扮。”

尽管雇主对玲玲百般刁难,但为了挣钱她消化了这份委屈。直到有一回小娟的毛衣“丢了”,齐母一口咬定是玲玲偷的,将她的行李翻了个底朝天。后来发现是落在单位了,齐母叮嘱小娟不要告诉玲玲。

纯朴又倔强的玲玲花了快一个月工资买了件新毛衣给小娟,说自己洗的丢了她需要负责,但她毅然决定辞职,就在她出门的时候,听到小娟腹痛难耐痛苦地在床上呻吟,这个善良的姑娘二话不说,背起小娟就往医院赶去,幸亏送治及时,小娟才脱离了危险。

手术后的小娟满心愧疚,坦白她的毛衣没有丢,让玲玲不要走,玲玲第一次体会到城里人对她的真诚,还有工作带给她的被需要感,但之前的诬赖触碰到她的底线,她答应等小娟康复再走。

作为80年代从农村走入城市务工的保姆,在当时人口流动尚未解冻的背景下,不啻于是第一批出来闯荡的冒险者。城里人与农村人其实都在相互的想像壁垒中,互相都给对方贴了标签。

玲玲搜哗晌这样的人,正是将两个不相交的对立面相互融合的存在。齐家母女印证了玲玲想象中城市人的不近人情,而她们亦先入为主地给玲玲贴上缺乏教养的标签, 玲玲与第一个家庭的磨合,其实也是农村与城市的磨合,玲玲与小娟的和解,穿透的是城市第一层坚硬的外壳:偏见。

二、第二任雇主柳家,是玲玲对城市多面的认知

红荣条件并不宽裕,住在胡同大院一个小间里,丈夫工作未归,她咬牙请了玲玲来照顾月子。红荣和丈夫都是工人,平时都喜欢文学,因志趣相投而结合。丈夫的文章被一家杂志社青睐,聘请他去工作。从车间工人到杂志编辑,红荣很为丈夫自豪,和玲玲说起“柳大哥”,一脸幸福溢于言表。

为了省钱,整个月子里,红荣就吃了一只鸡,还舍不得地说“等柳大哥回来一起吃”,玲玲实在看不下,将鸡炖了“强硬”地让她喝汤。

转眼孩子满月,丈夫仍未归,还断了生活费,捉襟见肘的红荣已付不起玲玲的保姆费,心事重重地去找丈夫。深夜归来,红荣看玲玲和衣等睡着,替玲玲脱了鞋盖上被子。她将细心珍藏的定情手帕烧了,伏在书桌上低声啜泣。

玲玲明白了红荣的处境,介绍她来工作的同乡大妈给她另找了户人家,正好玲玲家里催促要钱,那户人家出钱比红荣高了近一倍,但善良的玲玲不愿离开拮据困难的红荣,情愿在休息日再去做一份工赚钱。

红荣知道了玲玲家里缺钱,让玲玲另找工作,她将自己的毛衣送给玲玲,感激她这段时间的照顾,两个互相心疼的女人相拥而泣。 繁华摩登的北京城,有许多像红荣一样艰难生存的底层群体,城市并非遥不可及的盛气凌人,它有落定到地面的烟火气,有悲欢离合、有人生疾苦。

最令人感动的,是红荣背着孩子上班后,本就缺钱的玲玲买下一只鸡炖好在炉子上才离去。红荣下班看着那锅鸡汤,温暖到泪流满面。 红荣的温柔隐忍,玲玲的情深意重,有着那个年代的人特有的“傻气”,胡同里街坊邻居们的互助互爱,也让人看到冰冷的城市表象下,沉淀在市井生活里的“中国式的温情”。

三、第三任雇主周家,带给玲玲精神层面的升华

周爷爷是离休老干部,曾为祖国浴血奋战过的那一代人。他与周奶奶都有着知识份子经岁月积淀的温和内敛。对玲玲也像待晚辈一般疼爱。孙女星星是一个典型的追逐梦想的城市青年,对爱情、事业都有自己清晰的规划与追求,与第一个家庭物质虚荣的小娟形成鲜明对比。

在周家,玲玲感受到家人般的平等关爱,周奶奶每日教玲玲写毛笔字,对她严格要求。周爷爷从黄山 旅游 回来,特地给玲玲带来家乡的零食。星星艺考前,一直要求爷爷利用关系帮她打通门路,可能一个电话就能改变孙女的命运,但这个有原则性的老人,反对一切走后门行为,教育星星要通过自己的能力赢取未来。

但因为别人走了关系,星星最终未能如愿。家庭教育的熏陶养成了星星积极的心态,她很快调整情绪,答应居委会的聘请,成为国营饭店的经理,将生意经营的风生水起。 星星身上有80年代青年特有的朝气与热忱,有理想有情怀有拼劲。

玲玲在周家耳濡目染,不仅在文化素养上有所进步,精进了厨艺,更开拓了思维与眼界,随着哥哥戒赌经营养殖场盈利后,她在北京的工作不再成为家庭经济的主要供给时,玲玲也开始思量自己的人生规划……

安徽是八九十年代出了名的保姆之乡,尤其是无为盛产保姆,这也和 历史 原因不可分割。当时有很多如玲玲一样的农村女孩融入城市,不乏有被雇主关照,重新获得教育机会,彻底改写人生的人。不过电影旨在表达玲玲的回归,并非是消极层面的城乡二元对立,而是通过新时代风貌的洗礼,重塑独立人格,为建设乡村经济添砖加瓦,在理想与拼搏之下,城市与乡村都是平等的。

相较电影的叙事脉络,个人觉得更为珍贵的是富含时代特性的影像 ,将时间定格,让我们得以看到三十多年前的北京所特有的城市和人文风貌。 老北京流动的街景,各个阶层居住的建筑特色,带有时代印记的生活气息,故宫、北海、长城,地铁车站、公车立交、钟楼大院……没有经历过八十年代的观众,也可以具像感受到那跨过时间纵度的热气腾腾、朝气蓬勃。

个人对于八十年代的了解来自于文学作品,感觉那是个美好又理想的时代。方兴未艾、百家争鸣,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承前启后的一个关键过渡。近现代比较有影响力的作家,大多崛起于八十年代,诗歌与文学甚至是属于大众的,而不是现在的曲高和寡。比如剧中红荣的丈夫,就是一个因为热爱文学而被杂志社发掘的工人, 感叹80年代虽然物质并不丰富,但理想是有滚烫的去处和回应的。

电影纯净舒缓的节奏,镜头平实,并没有什么炫技的拍摄手法,但却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身为保姆的玲玲,并不耻于自己的职业性质,而是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地对待工作。大妈对同乡玲玲事无巨细的帮助与照顾,玲玲哥哥创业缺钱,同做保姆的小姐妹虽没什么钱却慷慨解囊。

像大力、星星这样的有志青年,有坚定的精神追求,律己律人,那种积极向上是心中有火、眼里有光。胡同大院里的人共赏一盆菊花,红荣热心的邻居们,主动帮她照顾孩子。老干部周爷爷清廉守正,周奶奶这样的老艺术家谦顺平和。 知识备受尊重、人情高于利益,精神比物质充足,难怪这样的80年代会被几代经历过的人集体怀念。

影片的结尾有些刻意的理想化,玲玲哥哥从沉迷赌博到踏实创业,也是从侧面反映自改革开放后,农村青年在精神方面从混沌到觉醒的过程,亦是传统农村 社会 结构与经济结构奋进中的嬗变。乡村经济的发展,让玲玲这样走出去的农村人又走回来,镇上开了第一家饭店,“见过世面”的玲玲被邀请回去做厨师。星星陪玲玲踏上归乡的火车,她将目光瞄准乡村更便宜、绿色的菜蔬肉禽,准备与玲玲合作货源。

星星与玲玲这两个分别来自城市与农村的女孩,代表了年轻的女性群体,她们亦在时代的红利中受益,自强自立,拥有属于自己的人生追寻与价值实现。衡量一个 社会 的文明进步,就是自女性从经济至精神上的完全独立。从这一点来看,《黄山来的姑娘》是对时代的一曲诚挚讴歌。

值得一提的是,影片对于未来的展望与想象,现在基本都实现了。星星提到以后农村人富裕了会到城里 旅游 ,甚至走出国门,中国最早的出境游是1983年,不过短短三十多载,理想早已照进现实。1984年,上海才有私人电话安装,1988年第一条高速“沪嘉高速”始建成通行……

我们现在轻易拥有的一切,都历经过过于宏大的惊心动魄,时代所经历的,远比我们所想象的更多。

突然想到狄更斯在《双城记》里所写的一句:“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当我们突然开始怀念逝去的年代时,就意味着我们已经在失去一些珍贵的东西,比如 《黄山来的姑娘》中,一个小保姆带给我的质朴与 淳真 。

-End-

与电影解说农村女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黑皮书台词 浏览:717
芭比公主僵尸大电影大全国语版 浏览:440
爱情公寓电影美嘉是王者哪个角色 浏览:992
超级恐怖的电影有鬼 浏览:454
从小到大的励志电影 浏览:54
有什么好看的真实历史电影 浏览:846
桃花劫是哪个电影 浏览:210
最好看的爱情电影欧美 浏览:367
香港电影千面 浏览:258
大力士女孩电影完整版 浏览:313
2017恐怖电影推荐 浏览:596
听过的电影歌曲试听 浏览:439
寺岛忍主演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376
英国最新伦理电影 浏览:175
电影外星变异剧情讲解 浏览:44
小丑杰罗姆这片电影的名字叫什么 浏览:116
怎么猜电影 浏览:751
电影暗黑哪里能看 浏览:201
银河奥特曼大电影中文版国语 浏览:476
电影定海神针的台词 浏览: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