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2《小城之春》从哪些方面打破了中国影视电影常规
《小城之春》黑白1948年85分钟《小城之春》最大的成就,在于打破了它以前所有中国电影的叙事形式(甚至 直到今日仍无后继者)。全片只有五个人物:夫、妻、妹、客、仆(和一只鸡),没有一个完整的故事,而只有一个处境。夫 长期患病,消极失落,妻出于道义,不得不照顾他。一日,夫的昔日同学来访,原来是妻的初恋情人。就是在这样一个时间和 空间都凝固了的处境里,费穆以罕见细腻的笔触,刻画出人物的反应,透过他们的眼神、举止、极度细微的表情变化,把影片 带进了一个复杂的心理层次。影片又巧妙运用了中国京剧的做手技巧,丰富了演员的表现,三番四次的jump disso lves跳切,交待出时空的交融,处处表现出一种即使今日看来,仍属尖端的现代电影观念。
⑵ 内心的平静|《小城之春》
《小城之春》影片全长1小时33分钟,由费穆执导,于1948年9月上映。曾获中国电影金鸡奖、威尼斯电影节和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多项辉煌。它的成就是实至名归的,全片只有五个人物,却同时穿杂了亲情、友情和爱情。抗战后结束后一年,江南的普通一家人。战后的礼言家道中落,到处都是残垣断壁,仿佛战争把他过往的岁月都抹去了,带走了他的生机。他只独自坐在残园里,拾着残留的砖。不让他人走进。镜头下的礼言颓废沉默,脾气暴躁,妹妹说他不是生病是神经病,这点我不能苟同。除了刚开始的脾气大点,可最后都想用自杀去成全朋友与妻子,“神经病”三字着实让我有点疼惜他。
影片看完给我最大的感觉就是文艺感很强,电影的灰色格调,娓娓道来的独白,缓慢的节奏,在看到妹妹提出四个人出去逛逛时,影片展示的却不是我所想的。没有街道、没有店铺、甚至没有人烟。他们只是去城墙头走走,去水里滑滑船,故事很慢。慢到心灵深处的平静。礼言与妻子周玉纹已毫无感情,而从上海来的志忱却给他们死气沉沉的日子带来了春天。这是一个婚外情的伦理故事, 它不似潘金莲阎婆惜,也没有《毕业生》的激烈矛盾冲突。 影片的高潮也只是玉纹最开心的时候,她与志忱喝酒,两人在房间里相处的片段,细细品下却有一番风味。
首先画外音。影片主要采用第一人称视角, “我没有勇气死,他好像没有勇气活了。””你为什么来,你何必来。” 但也并不局限于第一人称 “他把礼言的安眠药倒出来,把维他命换进去” 通过周玉纹全知视角的独白,把她的一个心理矛盾,心理变化呈现的恰到好处。
其次镜头的使用。全片主要采用单镜头与长镜头,老王告诉玉纹章志忱来了,反复说是那个章先生。这里是一个典型的单镜头,加上反复强调的作用,把玉纹的复杂心理刻画的很透彻。长镜头也大片使用,在城墙头、木林里两人由理性的距离到恋人的体验,38分27秒处玉纹主动牵上了志忱的手,这个特写,我们可以真切地感受到在这样一个旧道德旧文化中爱情的迸发。在房间里经典的一处的长镜头和单镜头的交叉使用,三个人始终没有同框,给这三人的错综复杂染上了微妙的关系。这也是费穆导演的艺术气质所在。
说到城墙头,这就不得不说说这部影片的道具了。片头片尾城墙头的一个首尾呼应,周玉纹只有在城墙头望着那辽阔的大地,那郁郁的心情才得以舒展,她与志忱的秘密约会也与城墙头密切相关,可以说它是希望的缩影,也是万千小城的春天。第二个灯光。灯在这部影片也是一个重要的道具,28分31秒处家里停电了,周玉纹和章志忱在一个漆黑的房间,灯光的部分打在玉纹脸上,顿时升出昔日恋人的情意与多少的难诉难说。镜头快速切换礼言和他们两,充分对比出礼言的苦涩与悲伤。 50分左右,又是一个灯的特写,玉纹把灯关了使两人处在黑暗,而志忱立马把灯开起来,这是两人的一次纠结,志忱想要玉纹公开告诉礼言两人的见面。志忱与玉纹不停的在理性的漩涡中纠结挣扎。 “除非,他死了,说完立刻捂住了自己的嘴。”
这是玉纹情绪的失控,没藏住而流于口,潜意识与意识的一次较量。这是很真实的一个特写,她纠结与道德与伦理的漩涡中,下意识立马捂住自己的嘴。除了此处,在与志忱处于黝黑的房间里,她是主动的,志忱相对玉纹他更理智于朋友之情。我们可以看出玉纹激进疯狂的一面。第三个道具丝巾,丝巾在影片中出现了两次,这两次都分别带上了不同的首饰打扮,玉纹逐渐在喜欢的人前展现自己的女性魅力,也暗示着两人的剧情发展。经历与礼言的一场生死离别,玉纹最终还是选择了结婚八年的礼言,结局终究是平静完整的,春天已经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