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部老欧美枪战电影,男主角是个杀手可能叫马丁,女主角可能叫瑞娜有
血钻 Blood Diamond
豆瓣8.5
九十年代非洲塞拉利昂,连连战火使这片土地饱受摧残,非法钻石贸易日益猖獗。
阿彻(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 饰)是一个地道的战争贩子,靠倒卖战区钻石为生,他在监狱中无意得知渔夫所罗门手里有极品粉钻。意识到这是自己离开非洲的机会,出狱后,他找到所罗门,准备和他一起找出钻石,离开非洲。
所罗门是普通的渔民,因为内战和家人分离,被叛军强制开采钻石,他发现一颗极品粉钻,藏了起来;战乱来临,所罗门进了监狱,后被阿彻救出,并在战地记者麦迪•鲍文(珍妮弗•康纳利 饰)的帮助下,找到了失散的家人,此时,他的儿子迪亚却被叛军带走,生死未卜。
悲愤的所罗门答应和阿彻合作,在叛军的控制范围内寻找钻石,并寻找儿子。
两个截然不同的人,因为一颗血钻将命运联系在了一起。
2. 如何评价血钻这部电影有什么内涵
《血钻》评价:该影片的最成功之处在于从一个看似合理实则血腥的角度上,直接地向世界各个国家报道了一个最真实的非洲贫穷的、看不到更多希望的非洲。该片无论从艺术性还是商业性上,都可以被看作奥斯卡最大的竞争热门电影。
在非洲从事钻石走私的事情以及在遇到一位记者后,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扭转,最终领悟了生活和爱的真谛的故事。该影片于2007年获得包括奥斯卡金像奖以及美国金球奖在内的七项大奖的提名。
(2)电影血钻主角人物分析扩展阅读:
剧情简介
《血钻》故事的背景是上世纪九十年代处于内战时期的塞拉利昂。主人公丹尼·阿彻尔一个来自津巴布韦的前雇佣兵,和所罗门·梵迪一个渔民。就是这样拥有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生活环境本不该有任何交集的两个人,他们的命运却被一颗罕见的粉钻石紧密联结在一起。
而在非洲,这样一颗钻石的确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或是终止那个人的生活。所罗门本来只是一个普通的渔民,但是生逢乱世,被叛军强制带离他的家人去开采钻石。在开采过程中所罗门发现了一颗罕见的粉钻并冒险藏了起来。他知道如果事情败露他将必死无疑。
3. 小李子《血钻》,成本1亿美金,为防引起恐慌提前发传单
这部电影是2006年在美国上映的一部犯罪题材电影,该影片于2007年获得奥斯卡金像奖5项提名。
导演是爱德华·兹威克,他曾执导过《燃情岁月》、《最后的武士》等影史佳作。
1999年,经由他制片的《莎翁情史》还一举荣获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导演等七项大奖。
因此,这里的钻石被称为“血钻”,这也是这部电影片名的由来。
世界各地的消费人群想要钻石,资本就去追逐这个高收益的东西,并不择手段甚至藐视生命。
这种恶性循环换来了非洲大陆的种种血腥:内战、灾荒、难民、童兵等。
而这其中,资本是最大的受益者,且是唯一的受益者。
而片中最罕见的那颗粉钻,让早期的阿彻尔眼红,让所罗门的家庭被拆散,让他的儿子被抓去洗脑。
钻石对于这片土地的人民而言,可谓汝之蜜糖,彼之砒霜。
鲜血浇灌非洲的红土地,长出了悲血滋养的钻石,这是资源带来的诅咒,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
这里值得一提的是这部电影在当年的威慑力。
南非的迪比斯钻石公司担心此片的公映会影响大众对钻石类商品的消费热情。而后,更是传出南非钻石工业共同抵制该片的消息。
总的来说,这部电影的故事节奏紧凑,人物形象立体,警示意义更是加分。
但时至今日,在营销下,钻石依然受到追捧,它依然把爱情、幸福、坚贞囊括一身。
但是,背后的血腥或许还在延续,掠夺还在继续,可能没有枪炮,但一样有流血和牺牲。
4. 求莱昂纳多主演的电影《血砖》观后感或者影评!
影评1
滴血的钻石、生命的思考——评《血钻》
非洲大陆长期以来流传着一句俗语:“If You want long life,never touch the diamond!”(如果想获得长久,千万别碰钻石)。Danny(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是一个游走在战争和死亡边缘,靠非法交易钻石和走私武器为生的黑市商人,在偶然的机会发现了一个生活在塞拉利昂的偏僻渔村本来有着幸福和美满生活的普普通通老实本分的渔民Solomon(迪杰蒙•豪索饰),在自己的村落被反叛军屠杀后抓到开采钻石的矿山工作时,偶尔发现并拥有了一颗世间罕见“小鸟心脏”般大小的粉色钻石;Maddy(珍妮弗•康纳莉)一个有着职业冒险精神的想报道和调查有关非洲血钻交易黑幕的记者在无意中认识了Danny。一个想要拥有那颗价值连城的钻石并离开非洲的黑市商人Danny;一个想要和自己家人在一起并把自己的儿子从反叛军手中夺回的黑人Solomon;一个想要报道血钻内幕的记者Maddy;三个陌生人,为了三个不同的目的,被命运安排在了一起开始了一场生命的冒险。
有关非洲战乱的片子我们看过了很多,无论是反映种族屠杀的《卢旺达旅馆》,还是反映政治黑幕的《不朽的园丁》,到尼古拉斯的反映国际军火黑幕的《战争之王》,非洲人民那不幸的生活一次次撞击你我的心灵,使我们不得不深思究竟什么在导致非洲长年的战火连连、生灵涂炭,那些非洲的当权者们为了自己的目的和利益,把一粒粒靠压迫和剥削本国人民非法开采出来的钻石卖给欧美钻石商后,换来武器再次投入到互相残伤的战争中,于是更多的人又为之死去,周而复始,于是非洲人民的苦难也就连绵不断。就像片中的Solomon对Danny所说的:“我明白白人想要钻石,但是不明白自己的兄弟为何要互相残杀!当和平到来时这里会成为天堂。。。”为何自己的兄弟要互相残杀,这是一个很好的问题,其实,对于Solomon来说要求真的很简单,只要有饭吃、家人幸福、自己的儿子能好好上学,当上医生就好。可是,当我看到片中像Solomon儿子那般大小的孩子被反叛军抓走洗脑、教育后充当起了新的战争炮灰,“少年杀手”、“灾难大师”、“苦难使者”、“死亡天使”。。。当这一个个令人胆战心惊的名字从一个个稚气的脸上说出来的时候,当他们和杀害他们父母的刽子手一样端起枪面目表情的在杀害其他无辜的受害者时,他们已经沦为一个个冷酷战争的机器,这一切的一切只不过是那一粒粒小小的钻石背后的高额的利润。
影片在富有非洲特色的打击乐中,给我们展现了非洲哪本来美丽、如诗如画、生机勃勃的大陆,那本来是一片可以幸福生活的乐土,却被那一粒粒小小的钻石带来了连年的炮火,打破了这里美好平静的一切,苦难、饥饿、血腥、死亡随之而来。“你认我我是恶魔,是因为我生活在地狱。”一个人间的地狱,一个可以把人类的所有道德、伦理抛弃的地狱。就像中校对Danny所说的,非洲的土地之所以是红色的,是传说被争夺土地人的鲜血染红的,非洲很久以前就已经漩入苦难的深渊,但是钻石又加深了这种苦难。片中Solomon在Danny和Maddy的帮助下逃离非洲后,走在没有战火的伦敦街头,看到名贵珠宝行中那璀璨夺目的一串串钻石项链等其它首饰和他与其他非洲同胞在枪口和死亡下开采钻石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为之震撼和反思。最终Danny还是没有离开这片红色的土地,在夕阳的金色余晖中放眼展望非洲这片广阔而又美丽的土地中,他把自己的鲜血也混入了这片红色的土地。。。。。。我认为这是这部片子留给我印象最深刻的镜头。
众多演员在这部片子中表现很是出色。特别是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在好莱坞的无数年的摸爬滚打中,渐渐的成熟起来,脸上少了稚气,多了分成熟和稳重,从《泰坦尼克》到《飞行大亨》到今年的美版《无间行者》再到这部影片,让人看到了一个努力使自己摆脱被人称之“奶油小生”的形象而努力成长着,如今我们的奶油小生的演技也已日渐成熟和老成,尽管他跟奥斯卡小金人一再错过,但是,他在这部影片中的表现是如此的细腻和真实,让我们看到了一个真实的生活在无奈中的黑市商人的人生,他的表演是如此有张有弛,让人很容易的进入到他的内心深处,为之感动、落泪
看完本片后我明白了血钻的含义,尽管沾满鲜血仍然眩目的让人趋之若鹜。在震撼之余,我深深感受到我们是如何生活在一个奢侈的社会中,也一直在反思自己是否在将来人生中的某一天中,还会去去买自己曾经期待的那一颗钻石?还是或许更多的是在震撼之后不过多久的忘却?刚刚和一位朋友讨论,非洲或许真的不会因为我不去购买一颗钻石而改变什么,尽责和现实之间永远不能划等号。但是,我得想法和导演的目的或许很相似,那就是让人们更多的人为非洲连年的生灵涂炭的原因去做去更深入的思考,看着那一个个因战乱躲在难民营中的非洲人民苦难的表情,或许那些还在收购血钻的人或为此感到心灵不安,或许还是唯利是图不为所动,但是最终的审判总会到来,有些人最终会为自己的所做的罪恶承担后果。就像鲁迅先生所说的尽管我们都在黑屋子中也总要呐喊几声,来引起共鸣和深思。
影评2
《血钻》:血渗入土,化身成钻
我们乐于观赏晶莹的钻石,却从未质疑它的真正的价值所在。就像我们习惯赞叹长城的伟岸,却从未思考用了那多么活生生的性命作为代价的合理性,也许我们都是这个时代里惯于只看到这个世界光鲜的、艳丽的、涂脂抹粉的脸蛋,而从来不愿去想起阴暗的、粗糙的、老气横秋的屁股。
因此,在我们的银幕上才会满是金碧辉煌高楼林立的大都市,而少见鱼目混珠的街头巷尾,更从来看不到灯红酒绿的都市夜店、或者生意兴隆的县城歌厅!
因此,当那些所谓的文艺工作者肆无忌惮地炮制出一幅幅白领丽人与富家帅哥的感情纠葛时,连那些未经世事的小p孩都会聚精会神地神牵梦绕!
对于富有生活的过分想象是一门不解释未来的宗教,但信徒遍地都是。
二
尽管主题深刻而且尖锐,但本片的制作规模却是商业大片一类。我们可以轻而易举地发现作者对于影片节奏的良好控制,对于紧张火爆的动作场面与深远绵长的煽情文艺的有机缝合,使得本片具有了良好商业片应有的张弛有度!
人物的表演扎实有力,故事起伏有致,构图精美鲜丽,摄影壮阔宏大,配乐灵动,战争火爆……该动作的动作,该煽情的煽情……这一切都在说明一个道理:这是一部非常理性的商业大片。
三
那些南非的红土上为了家人、为了生计、为了性命而辛劳、而挣扎、而玩命的生灵,他们的眼中看到的天空,是否会你看到的一样湛蓝呢?
一个普通的渔夫,险些丧命,他的家人因被关在难民集中营而无法团聚,他的儿子被训练成冷酷无情、六亲不认的杀人工具……
而他只是一个普通人,向往未来常态生活的普通人。这样的一个梦想,在那样的生存环境里,就像暴风雨中的海上纸船一样摇曳不定……
人类最为残忍。人类制造强悍的武器,为了资源和财富而互相杀戮,惨无人道地杀戮……
四
到底什么才是幸福?
有人说,人对于人的需要永远要大于人对于物质的需要。
于是,你会在《血钻》看到为了孩子而舍生忘死的父亲。
还有人说,物质的幸福是相对的,而精神的幸福是绝对的。”
于是,皇上也没有坐过汽车、玩过电脑,睡过穿丁字裤的美女,但他的物质幸福感却是同时代最充足的!而平民的父子团圆、夫妻相会时的精神幸福感,却并不因为他是个种地的还是当朝一品宰相而有天壤之别!
生活中的钻石带给人的只是所谓的物质幸福。
电影中的情感带给人的却是所谓的精神幸福。
五
人其实是他人在赋予自己以价值,这正是拉康的“他者”理论最为精妙的所在!
钻石,本质上不过是石头而已,当全世界的人都在给予它以高不可攀的价值时,你不妨问问自己的内心,你真的爱这石头吗?还是那人为约定出的富贵感?而当你看到那些把鲜血洒进那片土地的生命,你可能会明白那些石头,都土地里面鲜血的结晶?
影评3
血钻 影评
影片讲的是一个真实背景下演绎出的故事,剧中的许多情节,现实中肯定还存在。在非洲这片丰茂富饶的土地上,钻石是其中极其珍贵的资源之一,而也正是钻石,给非洲的许多国家带来了战乱,给当地的人民带来了悲痛和灾难。上世纪九十年代,塞拉利昂国内战火不断,原因就是政府为了控制钻石的出口,以避免国内叛军靠这一巨额利润获得与政府对抗的金钱与武器,而巨额的利润事实上也吸引着政府的眼球。钻石成为了国内长年战乱的导火线。阿彻(莱昂那多饰)是一个出生在津巴布韦的非法走私商,九岁的时候父母就双双由于战乱死去,年幼时的痛苦遭遇使得阿彻更多的时候想要为了自己而努力,也是他在这样的战火纷乱的大陆上东奔西跑,赚着这样渗着鲜血的钱,希望有一天自己可以离开这样罪恶的大陆,享受自己的生活。所罗门只是一个平凡的渔夫,战乱中与妻儿离散,被迫为叛军的矿场干活,不经意间获得一颗价值连城的粉色钻石,并将其藏埋起来。儿子意外的被叛军抓捕,还有与妻子的分离使得所罗门与觊觎这些稀世粉钻的阿彻达成联盟,两人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努力。在与想要揭露血钻真相的女记者曼迪的交往中,阿彻的心灵逐渐清澈,也慢慢地坠入爱河。三个人在战火纷飞的非洲向着埋藏粉钻的叛军把守地点进发。最后时刻,阿彻想通一切,所罗门救回儿子,拿回血钻,而曼迪怀着悲痛向世界展示了这一切黑幕。
纵观全剧,剧情紧凑,合理有序,相比其他粗陋的编剧,让观众一看到底,通体畅快。女记者曼迪是故事锦上添花的一笔,使得影片的意义上升了一个层次,对阿彻的最后顿悟也起了很重要的作用,珍妮弗的演技也很出众,举手投足间流露出的情感感人至深。剧情在人物性格的描写上也很真实,阿彻在与所罗门与曼迪的言谈之后,虽是有所感触,可是在性格变化上表现得还是比较平滑,没有出现什么突变的情况。比如所罗门暴露他们的位置,差点害两人被杀后,阿彻流露出的凶残和坚定,提醒观众他还只是个人,而不是机器,直至最后确明自己必然会死去,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让阿彻希望所罗门达到其最简单也最真实的幸福:“带孩子回家。”我个人感觉,阿彻最后快死去的时候,靠着山上的岩石,远处秀美的山景,那构图让我沉醉,也就像阿彻打电话给曼迪说的:“这是我见过的最美的景象,真希望你就在我身边。”莱昂那多全剧的表现可圈可点,不乏让人眼前一亮的亮点,也许11年前的那个小生无法带给我们这样的震撼。
许多人看了之后,都想对自己的朋友说,不要买钻石。但是想纠正的一点是,能导致战乱的,是这种所谓的conflict diamond,也就是冲突钻石,也叫战争钻石,正常途径出产的钻石还是不会有这种影响。不过看这片子的时候,我想起了几十年前的中国,也许现在还在战乱中的国家人民过的感觉也就是几十年前我们的祖先过的那种生活。
影片风景优美,规格大气,情节一气呵成,是一部非常不错的片子。剧中的莱昂那多让我忘记了11年前的杰克,我觉得剧中的他比那时候更帅!是一种气度上的帅,是一种让人激动的帅,是一种让人久久不能忘怀,而不仅居于表面的帅!
5. 狄亚是哪部电影人物
《血钻》是由华纳兄弟影业2005年出品的犯罪类型电影,该片由爱德华·兹威克执导,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詹妮弗·康纳利等主演。
影片以塞拉利昂1999年的内战为背景,讲述了一位由莱昂纳多·迪卡普里奥饰演的的不法之徒在非洲从事钻石走私的事情以及在遇到一位记者后,他的思想发生了重大扭转,最终领悟了生活和爱的真谛的故事。
6. 《血钻》—傻傻的电影、傻傻的我们
我不是圣人,也不是想表现什么。刚看完《血钻》这类题材的电影,总会让自己有些感慨。
血钻这部电影,应该可以说是很真实的反映了,在那个淘钻热的年代、在非洲战争四起的年代,在那生活人们的景象。简直不能用地狱来形容。
毕竟不是生活在那个地区与时代,我在观看完类似的电影之后,或许会悲天悯人的感慨自己现在多幸福一段时间,而后还是在为生活的柴米油盐焦虑、伤脑。
但是就算是那么一刹那的感触,也确实是有感觉,很想记录下那下触动我的地方和人。
一、傻傻的黑人父亲
一个普普通通的黑人,知道儿子被叛军抓了,没有特殊功能,也没有超能力,连枪都没有,想去叛军营找他儿子的时候,被人拦住了,居然还和拦他的人打起来了,并大言不惭的说着图上的话。我想不通他拿什么去保护他儿子,不过还是被这种有点傻纯粹的父爱给刺激了一把!
愤怒的父亲,在面对将儿子变坏的凶手时狰狞的表情
二、傻傻的好人
这是电影里面出现很短暂的一个人物,但估计他的出现对主角最后会做出这么伟大的决定起着很关键的作用。他是一个好人,在战乱的国家,自己养着一大批孤儿,并且教育他们识字读书。在他的眼里或许没有好人坏人之分,相信人心都是善的,只不过受到恶势力的鼓舞或摧残才做了坏事。
但是结果是他被童子军开了一枪,在送他去机场了路上,看他还是开着玩笑,并没有去责怪童子军向他开枪。也没有后悔自己要做出这么傻的行为,想着用爱去感化童子军。又回到我们经常想的好人真的有好报吗?那什么是好报呢?求仁得仁,又何怨载?
或许在他的心里,他就是想做一个善人,做一些善事,或许在周围人看起来再傻不过的善事、拿着生命开玩笑的善事。但这就是他,遇到坏人也想用爱感化。结果最后被开枪,但是他还是做了他认为该做的和想做的事,从他的角度来看,就算死了也无怨无悔,这算是报吗?
三、本来聪明后来又大智如愚的傻傻男主角
他一开始就是一个利欲贪心、胆大聪明的人。在影片一开始,他顶着这么多枪,还敢直接走进叛军的地盘,很冒险但也很聪明。和叛军头头讨价还价,同样很聪明,但是在利欲的催使下人们总会格外的胆大和聪明。
整个影片可以说主角都在为了一个100克拉的粉钻在努力、拼命,因为他想借着这个粉钻可以卖个好价钱,他终于可以离开非洲了,离开这个地狱之地。
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在结局的时候他却把终于拿到的粉钻,交给了黑人,把可以搭飞机逃生的机会让给黑人和他的儿子,当然他身上也中了一枪,不过我估计还是可以搭上飞机飞走的,可能就是他上了飞机,黑人和他儿子只能上一个了,那估计黑人也不愿意走了,结果肯定和他儿子会死在山上。
有些狗血好像这个坏人最后变好了,而且还是好到牺牲了自己。但其实或许那个好人说的没错,没有人本身就是坏的,他从小双亲就被虐杀了,一个人在非洲生活长大,生活教育了他保护自己,并且冷血无情。只是最后他一次一次被黑人对儿子的执着和执念所震撼而妥协,没有当过父亲的他,不敢相信一个人能为他的儿子能变得如此之勇敢、无畏。他被黑人可以说感化了、感动了。
看到这里的时候简直不能太帅,帅的又带一些感动。非洲那些叛军的残暴、难民们悲惨的生活、一条条人命就好像比蝼蚁还不值钱、伦敦商人们利益、女主角渴望能帮到难民而到想到战地去暴露血钻的黑幕、黑人对他家人的爱与执着、黑人儿子一开始的五好学生—被叛军洗脑成见一个杀一个的童子军—到后来还是愿意回到父亲身边、男主角一开始的聪明、利益到最后居然做出放弃利益、舍己救人的傻事来(估计也是看到血钻的利益给非洲人民带来的伤害,想去为终止这一切尽一份自己的力量)
电影剧情不复杂,有些地方有漏洞,有点傻但很真很感触。
并且我又一次看到利益带来的伤害,就像我的老家前几年盛产煤矿,诞生了一批暴发户也伤害了一大批家庭。看着镜子真的就会有些傻傻愤怒的想到:难道结婚时一定要带上钻戒才是真爱?还是会永久恒?判断是不是真爱去挖钻现场待一段时间或许更有力的证明!
ps:傻傻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