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一部疯狂吸引美国仇恨的电影《独裁者》, 剧中人是如何掌握自己命运的
很多人为电影《独裁者》贴上“雅俗共赏”的标签,但在我心中,《独裁者》就是一部,一俗到底的“俗”,并没有“雅”,最后的升华,更类似于俗到极致的反弹。
这部电影,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去看,纯喜剧OR高级黑。
以电影比喻国家,以艾拉登比喻体系,以他的浮夸性格吐槽体系的腐朽,它的所有反抗,则是民众的心声,这就是《独裁者》,恶俗,但很好看。
Ⅱ 求知一部印度老电影的片名
是印度故事片《强权女人》啊!
果丹·库码尔公司1997年1月出品
主演是阿尼尔·卡布尔 希里黛玉(Sreedevi)
电影频道播出过:)
Ⅲ 有一部印度电影是说一个倔强的女孩看不起穷人
名为《强权女人》。
Ⅳ 电影《寄生虫》:比穷更可怕的,是穷人误以为富人很善良
影片讲述了穷苦人家的孩子基宇得到了给有钱人家孩子当家教的机会,带领全家“改变”命运,像寄生虫一样依附于富人家,却因为一场“变故”,导致妹妹惨死,父亲杀人,一家人造假的事情败露的故事。
基泽一家的命运纵然可悲,但整个影片看下来,最触动我的,是片中穷人对富人的“误解”。
接下来,我会带领大家,一一分析,这几种“误解”。
金司机一家,每天折着廉价的披萨盒子赚取一点生活费,住在半地下室里面,吃了上顿没下顿,是地地道道的穷人。到了晚上,还要防止醉汉来到他们的窗户面前呕吐和小便,这家人饱尝了生活的苦,直到他们偶然去了有钱人家里去工作,才发现,原来他们遇到的烦心事,社长一家人都不会遇到。
影片中妈妈忠淑说过一句话:钱是熨斗,烫平了一切褶皱。
在现实生活中,这句话真的适用吗?
杭州保姆纵火案中,高薪请来的保姆莫焕晶,放了一把火,造成了女主人朱小贞和三个孩子的死亡,留给出差回家的男主人林生斌一个被大火烧得黢黑的家和一段空荡荡的人生。
再多的金钱,也没有办法换回林生斌妻子和孩子的命。
电视剧《欢乐颂》里面,曲筱绡有钱有颜,但内心却担心父母离婚,以后哭着把房产还给父母,不要他们分开;哪怕曲父再有钱,也敌不过有一个不争气的儿子, 钱是熨斗,熨平了一切褶皱。这句话好像在说,富人没有烦恼,富人在生活中一切顺利。但事实是,人只要活着,就会有烦恼,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烦恼。
钱是熨斗,只能熨平那些需要钱的褶皱,而熨不平的,才是最让人无能为力的。
生活中的种种困难和苦难,并不是只有钱就能解决的。
那些用钱解决不了的,才是最让人绝望的。
看完整部影片,很多观众心中不禁有个疑问,现实生活中的富人真的像片中那样,是好骗的傻白甜吗?
朴社长一家人,对前管家雯光的老公寄居在自家地下室的事情,一无所知;
太太被基宇辅导女儿时的“考试就是气势”这句话震慑住;被基婷从网络上现背的一个“艺术治疗”的名词唬住。
社长同样也被父亲基泽拿出来的高端家政会员欺骗。
朴社长和朴太太,难道真的是好骗的傻白甜吗?
当然不是。
影片中有很多细节,夫人付钱给基泽时,娴熟地抽出几张钞票,并且对基宇说,物价上涨,所以多给了他一些钱。
这是夫人的“小心机”。
朴社长,在招聘父亲基泽试车时,一边虚伪地说不是试车,一边观察拿在手中的咖啡,观察基泽的拐弯是否娴熟。
这是朴社长的“小心机”。
多惠表面单纯善良,喜欢上了男主基宇,让基宇产生了等考上大学以后,要跟多惠好好交往的想法。这跟介绍基宇来打工的敏赫的想法何其相似,每一个家教老师,都能被多惠爱上,并且拥有幻想。
这是多惠的“小心机”。
而且,片中很值得思考的一点是,当金家一家四口一起折纸盒的时候,住的是阴暗的半地下室,一家人都被朴社长家雇佣的时候,却仍然无力摆脱半地下室的环境,也无力摆脱“穷人的味道”,这到底说明了什么?
说明傻白甜的富人给他们的薪资并不高,只不过将近温饱而已。
那为什么朴社长一家看起来那么好骗呢?
前女管家雯光介绍,豪宅原来的主人是知名建筑师南宫纯子,为了躲避战争,他们建造了地下室,但因为觉得不好意思,所以不会主动提及。
而朴社长一家对地下室的事情却不知情,这说明,朴社长并不是“老”豪门,他们属于“新”富豪。
而他们一家人,正在努力学习上层 社会 的 游戏 规则。
这也解释了朴太太为什么热衷于各种“惊喜”,通过各种聚会,炫耀自己的财富和豪宅并且迅速建立自己的人脉圈。而这些,并不是她生来就拥有的。
这样就能说得通,朴社长的财富并没有积累太久,或许在他们搬进这种房子以前,也是挤地铁的中产,所以对地铁的味道很熟悉。
而当朴社长在车上发现了司机“偷情”的内裤,太太在目睹女管家雯光咳嗽之后,立即把他们辞退,动作 快准狠 ,说明当有人冒犯到了他们的利益,他们就会立即撕下傻白甜的面具。
富人之所以看起来傻白甜,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而是由于他们是大忙人,朴社长每天忙着管理公司的事情,朴太太忙着准备各种聚会。他们对于花费在寻找合适的家教老师,司机帮佣这种事情上的时间,越短越好。
而他们内心对这些被雇佣的人们是不屑的,所以平时也不会去过多关注,更不相信他们会有胆量骗人,他们对于自己太过于“自信”,才会让这一家人有机可乘。
富人的傻白甜形象,一直维持到了那场暴雨到来临;而穷人的幻想,也随着暴雨的来临,被彻底打破。
当富人一家去聚餐,穷人一家“鸠占鹊巢”,在豪宅里面吃喝玩乐,享受着一切的时候,估计是他们距离自己的“富豪梦想”幻想最近的时候。
他们甚至以为雇佣几个演员,就可以骗得了富人一家,就可以让儿子基宇和富家女顺利成婚。在那个时候,这一家人还在做着廉价的“白日梦”。
而因为暴雨没有办法在山上野营的主人一家半路回来之后,“冒牌货”们立马被打回原形,东躲西藏。
富人女主人和男主人在沙发上做爱的时候,提到毒品、廉价内裤,两个人通过角色扮演,侧面嘲讽穷人。嫌弃穷人,是他们夫妻之间偶尔的调剂话题,也是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
这种对穷人的嫌弃其实也体现在生活中,当社长发牢骚说女管家走了之后,妻子又不会扫地又不会做饭的时候,司机插了一句“但还是爱她的对吧”,大大咧咧的司机认为这只是朋友之间闲聊,社长却顿时愣住了。可见, 社长其实很讨厌这种“越界”行为,不仅是员工和上司的逾越,更是“穷人”对“富人”阶层的逾越,因为他们不允许自己的地位被冒犯。
整个电影里,富人对待穷人的客气,永远包含着疏离。
解雇以前的司机,是因为“被触犯”,居然在他的专属座位上做爱;
解雇前管家,也是因为“被欺骗”,有肺结核的人怎么能继续带在家里?
朴社长和夫人看上去亲和力十足,实际上非常在意司机,管家是否越线。
潜台词是,你们不配。
而穷人误解了社长一家人的“友善”,让他们以为他们是可以当朋友的。
基宇的朋友敏赫送来的“奇石”,被基宇当做是信念一样时常抱在身边的石头,居然是假的,当那场暴雨来临,本该沉底的石头慢慢地浮出水面,那时抱住石头的基宇是不是意识到了,他的梦想就像这个假的石头一样,会变成一场空呢?
敏赫抱着一块假石头,编个理由欺骗基宇,让他代替自己去当补习老师,顺便监督多惠,不让多惠变心,至于为什么选他呢?因为他笃定,多惠是绝对不会看上他这种穷人的。
表面看似是无私的赠予,
实则带着对于穷人隐秘的鄙夷,
一场暴雨,让所有真相暴露无遗。
第二天,在草坪上的联欢中,受到了刺激的金司机,暴起杀了朴社长,表面上,是朴社长掩住鼻子的行为,让他产生了自卑感, 但其实是金基泽忽然意识到一个事实,在他眼里,可以做朋友的朴社长,其实并没有把他当做平等的人,他终于意识到了他们之间地位角色的悬殊,他们永远不可能成为朋友,永远不能进入上层,那一刻,他的梦碎了。
妈妈忠淑说:“如果有钱,我会比他们还善良。不是有钱而善良,是因为有钱所以善良。”
这和贾平凹散文《画人记》里的句子: “穷人容易残忍,富人常常温柔” 多么相似啊。
这句话可以换几个表达方式—— 如果我在你的位置上,我会做得比你更好;如果我是富二代,我会混的比那些富二代都好;如果我有这么多钱,我会捐的比你多……
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有个节目叫《变形计》,把农村孩子和城市孩子交换几天体验人生。有一期我记忆极其深刻,一个在乡村中痴迷读书,热爱学习的孩子,交换到了城市之后,每天看电视,打 游戏 ,哪怕家里真的有了很多书,但他从不看一眼。
人对于没有见过的东西,是缺乏自控力和想象力的。
那种持有“如果我是你,我会做的比你好”的想法的人,低估了做这一件事情原本的难度。
而金司机最后的仇富,并不是真正的“仇恨富人”,而是“仇恨自己不是富人”。
从口碑和奖项看来,《寄生虫》无疑是成功的,导演奉俊昊,独具匠心地讲述了一个“没有坏人、但悲剧还是发生了的故事”。
没有人是绝对的好人,也没有人是绝对的坏人。
绝对对错从不存在,世上百分百的矛盾,都由“立场”决定。
悲剧发生的时候,没有任何人是无辜的,但穷人对富人的“误解”,可能依然在继续。
Ⅳ 《寄生虫》中穷爸爸两次问富爸爸是否爱妻子的深层意义是什么
我认为是尊严,是这个身处贫穷中的男人一直坚守的东西。就这样为数不多的几个镜头,一个鲜活饱满的人物形象便被勾勒出来了,这也为最后的杀人举动埋下一些伏笔。不得不说,导演对细节的把控,对人物的塑造真的很出色。一个这样的人,很难想象他会轻易做出杀人的举动。
电影的主题就是反应穷人与富人之间两个阶层的矛盾和无法相互理解的鸿沟。
越界是富人所忌讳的,在富人眼里穷人是为他们服务的,给钱办事没有人情往来的必要。而穷人希望得到富人的尊重认可,来满足自己的虚荣心。即使有阶级之间的差距,好像自己也能和富人平起平坐一起吃饭交朋友。那司机大叔为何总是问社长爱他夫人吗?因为想通过这句话试探自己能不能成为社长的朋友,而不是仅仅上下级关系。然而在社长眼里这是坚决不行的。
Ⅵ 《牧马人》电影中,最喜欢那句,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最近老电影《牧马人》重新上了热搜,电影重新火爆的背后,是大家对那个时代的羡慕。 那时候的爱情,虽然苦但很暖心,那时候的生活虽然穷,但很淳朴。 比起如今这个快节奏的生活,大家更多的是对过去的那种慢生活的向往和憧憬。
如今的我们,每天忙碌在工作赚钱中,面对着不断疯涨的房价和物价,在现实面前显得那么的苍白无力,朴实的幸福感和满足感早已经被各种房子车子的欲望所蒙蔽了。内心的坚定也早随着浮躁和诱惑消失殆尽。没有了曾经的 先结婚再恋爱 ,也没有了 越穷越光荣 的响亮口号了。属于那个时代才有的真挚和纯朴,在如今看来已经遥不可及。也许这就是电影火爆的原因吧,承载着大家对过去那种淳朴生活的向往。
电影中我特别喜欢的是这几句话。
1、 “老许,你要老婆不要?只要你开金口,我就给你送来。”
相信大多数大龄剩男最热血的就是这句话了,现在娶妻难已经是现在大家感叹最多的话题,开口就是车子房子的,还有高价彩礼,对于普通人来说,30岁本来就是人生中最穷的时候,工作和事业也才刚开始稳定和起步。哪里有什么工作能让年轻人在30岁就能买得起车子房子给得起高价彩礼,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因为太多的欲望已经让大家变得更加的浮躁。
电影最感人的就是男女主角那种无关金钱和物质的爱情。即使一贫如洗的两人也能一起生活一起奋斗,这应该才是大家幻想中真正爱情和婚姻的模样。可是看看如今的社会,男方没有房子车子,给不起彩礼,能找到媳妇那都是奇迹了,绝对是祖上冒青烟的了。
2、“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
电影中我最喜欢的就是这句“面包会有的,一切都会有的”。两个人的日子虽然很苦,但是只要两个人一起努力,日子再苦也会变甜的。可是如今社会,能陪你一起吃苦一起奋斗的人太少了,不能说没有但是真的太少了。
如今相亲,开口就是要房子车子彩礼的,你没钱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来相亲的。能陪你一起吃苦奋斗的人太少了。纯真的爱情并不是没有,只是要遇到太难了。说说我的经历,相亲两年多,遇到过20几个女生,电影中的那种纯纯的爱情也遇到过,第一次相亲的女生,做财务的,人比较安静内向,29岁自己也比较着急和焦虑,也积极找对象结婚,并没有要求车子房子,可是那时候自己创业失败、工作没着落,对未来自己都特别的迷茫和恐惧,因为害怕耽误人家,于是错过了就是一辈子了。
之后的相亲,不是嫌弃你丑就是嫌弃你穷,要么就是嫌弃你工作不稳定,收入不高,没有房子车子等等的,还有一些迫于家里压力过来相亲走个过场的,根本没有找对象结婚的意向。只能说要遇到合适的人太难了。可能在你还没遇到之前就已经被各种不合适的折磨得不再相信爱情了。
3、“我看出来了,我遇上了个好人”
在如今这个时代,要是女生说你是个好人,那基本潜台词就是我们不合适,要么你太穷了,要么你太丑了,意思就是叫你哪凉快哪呆着去。每次看新闻说女生遇到渣男的,我一点都不可怜她们,人是你自己选的,都是成年人了,就该为自己选择负责的,这些渣男不就是你喜欢的那种聊天能侃侃而谈,整天天围着你转,你开心时他能陪着,不开心时他能哄着,每天带你吃饭看电影,节假日买包包送礼物,不就是你理想的人。怎么最后看到真面目又开始哭着说痛恨渣男呢。
好男人很多时候比较怂、比较木、比较宅,他们有自己更高的追求,每天忙着工作和学习,他们沉醉在自己的小世界里面,他那该死的脑细胞根本意识不到自己该恋爱了,不懂的说话哄女生开心,不会主动的去勾搭你,更不会随便的去爱一个人,因为他们爱了就是一辈子。不是你运气不好容易遇到渣男,而是好男人都被你拒绝在门外了。
4、“穷是穷点,越穷越光荣嘛”
如今这个浮躁的社会,没人能允许你穷。在大家看来成功的人生应该是,有车有房,有个体面的工作有个不错的收入,然后娶个漂亮的媳妇生个大胖小子,这样的人生才会是大家羡慕的。如果你穷,更多的是换来周围的人不断的嘲笑和谩骂。
如今的社会,穷是可耻的。没有人能原谅你穷的。穷就活该你单身。有钱人和哪个女人都是有缘的,没钱你和谁都是不合适的。如今的女人只会和有钱人谈感情,和穷人只会谈钱。生活就是这么的现实,一日三餐要钱、出门坐车要钱、买衣服买包包要钱、柴米油盐的普通人生活样样都离不开钱。没有人能相信你什么大器晚成的,更多的在乎你现在拥有的。这就是现实,离开了物质的爱情已经不存在了,喜欢的人可以分手,结婚的一样会离婚。钱能带来的安全感一定大于爱情。
5、“不做金钱的奴隶”
面对亿万富翁的爸爸能说“不做金钱的奴隶”而选择放弃,也许只有那个时代,现在社会,如果谁说不做金钱的奴隶,那肯定被认为是神经病。我们谁也不可能像马云一样说“我对钱不感兴趣”,人家那是真不感兴趣。
而我们普通人呢,每天起早贪黑的工作挣钱,不就是为了那么百八十块的生活费。每天忙着工作加班,没时间去旅行,没时间去恋爱,没时间去生活,为的就是能多挣点钱让自己过得更好一点。可是现实是残酷的,这个世界只会让富人越来越富,而穷人只能是越来越穷。你挣钱的速度永远赶不上花钱的速度。不是穷人不努力,也不是穷人没能力。有时候真的是运气不够,生活从来都不会因为你是穷人而同情你。
最后,想和广大男同胞说,其实左手也挺好用的,别总认为自己是老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