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人物 >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主要人物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主要人物

发布时间:2022-06-15 16:27:51

『壹』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简介

英国的一次以约翰·格里尔逊为首的有组织的纪录片摄制运动,始于20世纪30年代。

『贰』 弗格森纪录片5月全球上映,他的球员生涯究竟如何

我个人觉得他的整个职业生涯是非常传奇的,他是红魔曼联队的主帅,一共担任了27年,带领曼联队获得很多的胜利和许多联赛的冠军,是一名真正伟大的传奇教练。

最后,我相信等这个纪录片上映之后,肯定会受到很多人的关注的,因为他更多的代表的是一种精神,就跟我们熟悉的科比曼巴精神一样,也是很多人心中的信仰,尤其是对于足球迷来说,绝对会第一时间去观看这一部纪录片,我们都知道,在整个世界上其实足球是第一运动,很多国家的人们都非常的喜欢踢足球,比如足球世界杯,每一次都会引起世界球迷的疯狂,所以弗格森的纪录片上映后势必会引起很大的轰动,也能让更多的人去了解足球这项运动,了解弗格森这位传奇的足球教练,让更多的人更喜欢足球。

『叁』 格里尔逊纪实电影学派的主要承袭风格来自于

约翰·格里尔逊首先在英语世界提倡使用“纪录电影”这一词的,它是源自法文(documentaire)的英文词汇documentary,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他为1926年2月8日出版的纽约《太阳报》撰写的评论罗伯特·弗拉哈迪的第二部影片《摩阿纳》的文章里,他在文中写道:这部影片“是对一位波利尼西亚青年的日常生活事件所做的视觉描述,具有文献资料价值”。 1929年才开始从事电影工作,摄制了《飘网渔船》这部以捕鱼为题材的影片。这部具有“交响乐式的”蒙太奇并给英国银幕带来一种异国情调的纪录片,是格里尔逊亲自导演的唯一作品。这部影片的成功使一些和格里尔逊一样出身于著名大学的热衷于电影的青年,以格里尔逊为核心,组成了一个团体。格里尔逊成了他们的制片人,获得英国政府几个部(如邮政部、卫生部和殖民部等等)和若干开明的资本家(如瓦斯公司、航空公司、铁路公司、海运公司和茶叶进口商等等)的支持。这位艺术倡导人在此后十几年中一直为很多纪录片筹集资金。这些纪录片中尽管有些明显地是为宣传的需要而摄制的,但它们却继承了在欧洲大陆已经衰落的先锋派所开创的研究,加以发扬光大。 三十年代,约翰·格里尔逊组织进行了英国纪录电影运动,这也是一次有组织的纪录片摄制运动。格里尔逊于1928年进入英国政府新设置的帝国市场委员会,负责领导该委员会的电影部,其任务是用电影手段来宣传政府的食品供应政策。格里尔逊于1937年辞职,两年后,邮政总局电影部由英国情报部接管,改称皇冠电影部,于1951年解散.格里尔逊在职期间,他领导下的纪录片制作者形成著名的"格里尔逊学派",电影史上的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即指这一学派在三四十年代的创作活动。 1939-1945年,在加拿大,作为”电影专员”,领导国家电影局的工作,摄制了诺曼、麦克拉伦、约里斯·伊文思、斯 坦莱·杰克逊、悉德尼·纽曼、詹姆士·贝瓦利基、葛拉汉姆·麦金斯、洛拉·波尔东等人导演的影片。1947年: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工作。1947- 1950年:领导英国新闻局的电影处工作。1951年,作为制片人,为”三人小组”的成员。1954年:作为制片人,到黑非洲为”南豪尔制片厂”制作影片。

『肆』 解释一下什么是"格里尔逊式纪录片"

格里尔逊式纪录片——关注现实生活中的普通人,以公共利益为目的,参与到各种服务性事业中去,电影记录现实,服务公众。

格里尔逊于1937年辞职,两年后邮政总局电影部由英国情报部接管,改称皇冠电影部,于1951年解散。

格里尔逊在职期间,他领导下的纪录片制作者形成著名的“格里尔逊学派”,电影史上的英国电影运动即指这一学派在三四十年代的创作活动。

(4)英国纪录电影运动主要人物扩展阅读

中国纪录片故事是由矛盾构成的。在选材或者拍摄的时候,首先要看所拍摄的题材中有没有矛盾,能不能形成矛盾,创作中是否拍到矛盾或有故事化因素的情节细节。

作者还要在后期的剪辑中,使用设置悬念、人物铺垫、交叉叙事、加快节奏等故事片创作手法,以加强纪录片的故事化创作。

在真实纪录的基础上,纪录片故事的叙事方式与故事片并没有多大区别,如悬念、细节、铺垫、重复、高潮等,不仅是故事片的专利,也可以在纪录片中派上用场。

『伍』 世界电影流派的划分

1,第三电影

第三电影Third Cinema。泛指第三世界电影工作者所制作的反帝、反殖民与反种族歧视、反剥削压迫等主题的电影。其具体主张由古巴导演费南多.索拉纳斯与奥大维.杰提诺在1970年代初期合写的《迈向第三世界电影》(Toward a Third Cinama)一文。

2,巴西新电影

巴西新电影Cinema Novo。指巴西在1960年代兴起的新电影运动,特色是以低成本的方式,创造有地方色彩的电影文化,以挣脱外来,尤其是北美电影文化的主导形式。他们对于国家、社会现实的观点较为犀利,美学原创力亦非常丰富。

3,德国新电影

德国新电影New German Cinema。1960年代初出现在西德的一次旨在振兴德国电影的运动。1950年代西德随著经济的复苏电影亦蓬勃发展,

但内容逃避现实,贫乏单调,1950年代末到1960黏代初电影业陷入低潮,连国际影展的参加资格也没有,受到当时法国与英国等国家新电影的影响,便产生了德国新电影。

4,直接电影

直接电影Direct Cinema。指以写实主义电影风格拍成的纪录片,和真实电影的摄制有许多共通处,如以真实人物及事件为素材,客观纪实的技巧,及避免使用旁白叙述等。

5,意象派电影

意象派电影 Imagist film。运用一系列相关的意象,以制造一种气氛,或创造一种抽象概念的电影。意象派电影工作者企图利用有关性质的视觉和听觉细节,使镜头与声音的累积,为一个场景或整部影片带来更大的意义,而不需用直接陈述的方式。

『陆』 作业需要:英国影视文化的资料 (老师脑子进水了,布置这么个破作业)

由于英美操持同一语言的特点,也因为历史上他们那种近乎兄弟的关系,一百年来,英国电影一直是在与好莱坞电影的纠结难分中度过的。
关键词:
英国电影、布莱顿、纪录电影运动、伊林喜剧、自由电影运动和新电影
英国电影的百年发展,一直是在与好莱坞电影的纠结难分中度过的。甚至在很多时候,英国电影的国族身份都很成问题。这也许是英国电影常常表现出对身份认同问题执着乃至焦虑的“身份情结”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英美操持同一语言的特点,也因为历史上他们那种近乎兄弟的关系,更因为在演员、导演、资金和制片上,英国电影与美国电影彼此之间交流流通的畅通无阻(它们之间没有语言上、文化上的天然屏障)。英国的很多电影用的是来自美国的资金,很多演员、导演在好莱坞和英国之间来回移动拍片。英国电影除了遭受美国电影的巨大冲击之外,英国民族构成的复杂(如北爱尔兰民族情绪的高涨)更使得一个统一的英国电影的称谓变得有点可疑起来。当然,这些越来越复杂的情况,并不妨碍在世界电影史中有自己独特位置的一部英国电影史或一种英国电影文化的存在。
一英国电影的百年沉浮
我们结合在英国电影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几个流派或现象来大致梳理整合一下英国百年电影的发展概貌。
(一)布莱顿学派
布莱顿学派是电影诞生的早期,在19、20世纪之交出现的第一个具有一定流派性质的电影群体。
近几年,世界电影史学界对英国的布赖顿学派评价很高,不但被认为是世界电影史上最早的一个电影流派,甚至把最早的蒙太奇手法的使用归之于布赖顿学派。然后才是美国的鲍特和格里菲斯等。而且,鲍特和格里菲斯的电影实践的确受到英国布赖顿学派一定程度的影响。
布赖顿学派源于英国海滨城市布赖顿,主要代表人物有史密斯、威廉逊等。史密斯和詹姆士•威廉逊原来都是静态摄影家,后涉足电影摄制领域。他们对于电影特技效果和剪辑技巧的探索影响了其他国家的许多电影工作者。其作品如《汽车中的婚礼》(1903)等,初步综合了卢米埃尔与梅里爱的探索:他们继承了卢米埃尔真实地记录现实生活的纪实美学原则,但又不再局限于对生活的简单再现和复制,而是吸取了梅里爱对生活进行艺术加工和虚构的戏剧主义或表现主义美学思想。他们的创作原则是“通俗化”,即大多取材于普通日常现实生活,但又不是照相式的纯客观记录,而是触及并发掘一些社会问题,有一定的社会批判性。可以说,这些原则很大程度上奠定了英国电影的诸多传统。在电影语言方面,他们较早试验了诸如两次曝光、移动摄影、叠印、停拍、特写镜头与全景镜头、移动镜头拍摄以及电影蒙太奇手法等。如史密斯1903年的怪异喜剧《玛丽•珍妮的灾难》就使用了相当复杂的剪辑手法。
布莱顿学派对美国电影,尤其是鲍特和格里菲斯早期的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布莱顿学派是电影从欧洲大陆“文化漂移”到美洲大陆的中介和桥梁。
(二)纪录电影运动
20世纪20、30年代,英国电影有一个初步繁盛的局面。随着电影声音问题的解决,希区柯克的《讹诈》(1929)成为英国第一部有声电影。
在20世纪20年代之前,纪录电影的拍制主要仍被限定在新闻影片与风景短片的拍制范围之内,虽偶尔也会有一些具有剧情长度的纪录片出现,但却并没有建立起这一电影类型的重要意义。故至此还不能说真正的、具有独立片种意义的纪录片。虽然如此,20年代期间,随着纪录电影逐渐被定位为艺术性的电影,它在电影大家庭中也逐渐获取了新的地位。在这一过程中,英国的纪录电影运动曾经起有重要的历史作用。
(三)伊林喜剧
英国资深导演M•巴尔康于1938年主政伊林电影制片厂。巴尔康通过非常民主的经营决策方式,给予了一些电影工作者以极强的独立自主性,在此基础上生产了一些风格比较一致的作品,这些作品往往对生活中的种种落后、可笑的现象进行温和的讽刺,在电影史上被称作“伊林喜剧”。伊林喜剧的电影生产一直持续到50年代,更为重要的是,伊林喜剧典型地代表了英国式喜剧风格与传统。这一传统对英国电影影响深远。
1949年的《好心与王冠》(又译《慈悲心肠》)由英国著名喜剧演员亚力•坚尼斯一人饰演八个不同的角色,这使他一夜成名。与大多数好莱坞风格的喜剧片往往是通过插科打诨的逗趣或嬉皮笑脸的搞笑而营造喜剧效果不同,伊林喜剧的幽默大多建立在普通的生活情境中,更为日常生活化。但是英国喜剧常常在普通生活中加入一个大胆的假想的前提或假设。
另一部典型的伊林喜剧,是由查尔斯•克莱顿执导的《雷文坡的匪徒》(1951)。这部影片混合了写实主义与风格化表现。开场的几个片段以近乎纪录片的风格,展示了主角的日常生活惯例。英国电影的这种喜剧风格其实我们在斯威夫特的《格列佛游记》等著名小说中也似曾相识。克莱顿在几十年后的1989年,又以《一条叫旺达的鱼》引人注目。这部影片充满了古怪刁钻的英国式的黑色幽默风格,可以说这部影片是对伊林喜剧传统的现代提升,或者也可以说是传统的伊林喜剧风格的后现代变调。
(四)自由电影运动和新电影
英国的“自由电影运动”是英国纪录电影传统与现实主义传统的重叠。它又被称为“厨房水槽电影”,这是因为这些电影的题材往往取自卑微琐碎的日常生活。但从某种角度看(如发生的年代,其艺术革新意味,其“愤怒青年”特征等)却相当于英国的法国“新浪潮”。其主要导演有林赛•安德森、卡莱尔•雷兹、瓦尔特•拉萨利等。
20世纪50年代中期,在英国的戏剧与小说中,因为以具有叛逆性的普通劳动阶级为主要表现对象,从而形成了一个“愤怒的青年”的浪潮。这一文学浪潮也波及到电影。先是林赛等人组织的一系列纪录电影的拍摄和播映,继而他们成立了一个非正式的团体组织,后来人们习惯称之为“自由电影委员会”。其纲领是“强调电影制作者的自由”;电影工作者应当成为当代社会的评论家”,“公正地探索当代英国社会”。这一运动继而发展到剧情片创作领域。此类电影也被称作新电影。代表性作品有托尼•里查森的《愤怒的回顾》《蜜的滋味》《一个长跑运动员的孤独》、卡莱尔•雷兹的《星期六晚上与星期天早上》等
(五)青年电影
英国电影在20世纪70年代,进入一个明显的衰落期。票房与电影产量都急剧下降。有时甚至年产量下降到三十几部。英国本土成为了美国电影的生产工地和放映场所。
直到进入80年代,英国电影才出现了明显的转机。1982年,《火的战车》的编剧科林•韦兰在获得奥斯卡原创剧本奖时甚至宣称:“英国人的时代来了。”
一批被称为“撒切尔时代电影”如《富足》《丑闻》等,一批对英国殖民历史进行反思的文化反思电影,如《甘地》《印度之行》,以及试图重整英国民族精神的《火的战车》《希望与光荣》《我的左脚》等,一向长于从文学改编电影(其电影因而被称为“文学电影”)的著名导演詹姆斯•艾弗里的《四重奏》《看得见风景的房间》《莫里斯》《霍华德庄园》等,均是80年代英国电影业复苏以后的重要作品,代表了英国电影发展的一个高峰。
此间英国电影的导演队伍组成也更为复杂化、年轻化,如导演《杀戮之地》《使命》(也译《传道》)的罗兰•乔菲、导演《蒙娜丽莎》《精神亢奋》《哭泣的游戏》的乔丹、导演《画师的合同》《厨师、窃贼、他的妻子和她的情人》的格林纳威、导演《四个婚礼与一个葬礼》的麦克•纽威尔等,都是一批出生于战后40年代的影坛新秀。这批电影导演也就是被称作“青年电影”的导演群体。他们的创作使得英国电影的风格、题材和主题意向等更为多元复杂而摇曳多姿。按照斯蒂芬•奇布诺尔在《英国心灵怪异的兄弟们》一文的概括则是:“80年代的英国电影极大地忽略过去观众的传统,而偏向寻求另类的身份关系、多元文化,以及多重性别的市场定位。”
参考文献:
[1][美]克里斯汀•汤普逊,大卫•波德维尔.世界电影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2][英]斯蒂芬•奇布诺尔.英国心灵怪异的兄弟们——英国新电影中的社会性别、家庭和民族[J].世界电影,2002,(4).
[3]李亦中,吕晓明.世界一百年名作精选丛书:英国电影卷[Z].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117.
[4]约翰•希尔.当代英国电影——工业、政策,以及身份认同[J].世界电影,2002,(4).^

『柒』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内容

格里尔逊于1928年进入英国政府新设置的帝国市场委员会,负责领导该委员会的电影部,其任务是用电影手段来宣传政府的食品供应政策。参加电影部的有阿瑟·艾尔顿、巴锡尔·瑞特和斯图亚特·莱格。1933年帝国市场委员会解散,英国邮政总局接管了该电影部,改称邮政总局电影部,继续为协调政府与人民的关系拍摄纪录片。新加入的成员有保罗·罗沙、埃德加·安斯戴、阿尔培托·卡瓦尔康蒂、约翰·泰勒和哈里·华特等。格里尔逊于1937年辞职,两年后邮政总局电影部由英国情报部接管,改称皇冠电影部,于1951年解散。格里尔逊在职期间,他领导下的纪录片制作者形成著名的“格里尔逊学派”,电影史上的英国电影运动即指这一学派在三四十年代的创作活动。
英国纪录电影运动在创作思想上受苏联电影的影响较深,尤其是维尔托夫的“电影眼睛”理论。但与此同时,他们也广泛吸收了瓦尔特·鲁特曼的“交响乐式”蒙太奇手法、法国先锋派的各种倾向以及荷兰的尤里斯·伊文思和美国的弗拉哈迪的经验。因此,他们一方面十分强调影片的社会意义,主张纪录片应当是富有创造性的对真实生活场面的处理,是一种直接的宣传手段;另一方面又非常注意在再现真实生活场面时进行艺术加工。英国纪录片学派的一些代表性作品,如瑞特的《锡兰之歌》(1934)、安斯戴和艾尔顿的《住房问题》(1935)、瑞特和华特的《夜邮》(1936)、卡瓦尔康蒂的《煤矿工人》(1936)和泰勒的《烟雾威胁》(1937)等,都在画面构图、镜头剪辑、音画配合等方面极其讲究,以致有时“对于构图、蒙太奇和摄影的兴趣超过了对主题的兴趣”(萨杜尔语)。然而,这种技术加工有着明确的限度,决不允许在形象内容上有所添加或窜改。
格里尔逊去职后不久即离开英国。英国纪录片学派的创作活动并未因此而受到影响。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纪录片学派全力为战争宣传服务,在创作上出现了两个主要倾向:一是以保罗·罗沙为代表的“纪事体裁”,即通过解说词把现成的纪录片素材连缀起来,并赋予强烈的节奏,来体现某个富有教育意义的主题,例如他们的《富饶的世界》(1943)和《世界的财富》(1947)等。另一种倾向是以汉弗莱·詹宁斯为代表,强调影片的人情味和幽默感,并以一种几乎和使用职业演员相同的方式,来使用真实生活中的人(例如街上的行人)。作品有《闲暇的时光》(1939)、《伦敦大火记》(1943)和《给梯摩西的日记》(1945)等。
1951年皇冠电影部的解散宣告了英国纪录电影运动的终结。

『捌』 世界电影史了解的进来!

1895~1910● 12月28日卢米埃在巴黎大咖啡厅放映自制的十部影片(1895)
● 第一家专映有声电影的「留声影院」在法国成立(1900)
● 柏格森之喜剧论文《论笑》发表(1900)
● 维他公司vitagraph成立(1900)
● 爱德温.波特的《美国消防员生活》采用复杂的户外拍摄镜头,并以溶的手法连接镜头,开启之后剧情片的拍摄手法(1902)
● 四月,美国第一家长期放映电影的戏院「电化剧场」在洛杉矶开幕,由汤玛斯.陶利创立 (1902)
● 传记公司开始在室内摄影棚使用人工灯光(1903)
● 美国第一家「五分钱戏院」在匹兹堡设立(1905)
● 爱弥儿.考尔正试探动画影片的可能性(1905)
● 第一部卡通影片:《做鬼脸的步骤》,由詹姆士.史都华.布莱顿制作完成(1906)
● 李狄佛斯特发明的音管,指出电子声音扩音的可能性(1906)
● 澳洲的第一部警匪片《大盗凯利的故事》完成,长度约一小时(1906)
● 此年估计每周约有八千万美国人光顾五分钱戏院(当时美国人口约一亿人),而全美已有五千家以上的五分钱戏院(1907)
● 葛理菲斯到传记公司工作,因为影片生场量大,于是发展出分工模式,使得电影导演首度由不懂机器的人来担任(1907)
● 美国「国家检查局」成立(1907)
● 法国开始制作舞台式的艺术电影(1907)
● 爱迪生合组「电影专利公司」,授权拍摄、发行与放映电影(1908)
● 「火车大劫案」导演爱德温.波特与爱迪生公司决裂,爱迪生公司不久后停止拍片。至此 初始电影渐被剧情片取代(1909)
● 卡尔.德兰姆利用IMP公司旗下的女演员:法伦丝.罗兰斯的假死亡消息,造成明星风潮 (1910)
● 葛理菲斯率领公司的演员与工作人员到洛杉矶定居,许多电影公司相继搬到加洲的好莱坞地方发展(1910)

重要作品:
《月球之旅》A Trip to the Moon
1900/梅里叶/法国/黑白
《美国消防员的生活》The Life of an American Fireman
1903/爱德温.波特/美国/黑白
《火车大劫案》The Great Train Robbery
1903/爱德温.波特/美国/黑白
第一部西部片的诞生。
《灵犬救主记》Rescued by Rover
1905/西希.赫普渥斯/英国/黑白
开创在屏幕上说故事的技巧,是葛里菲斯之前剪辑最巧妙的作品。
《鹰巢历险记》The Eagle’s Nest
1908/爱德温.波特/美国/黑白
内容描述营救被老鹰捉去的婴儿的过程,葛里菲斯演出并在此片中学习到导演的技巧。 1911~1920
● 华纳兄弟开始制作电影(1912)
● 第一本电影杂志《影剧》在美国问世(1912)
● 赛纳特的基斯东公司成立(1912)
● 阿道夫.索克成立「名人公司」(1912)
● 威廉.福斯成立「票房诱力公司」(1912)
● 赛纳特制作第一部美国喜剧长片《泰莉的伤心罗曼史》,使卓别林踏上明星之路(1912)
● 美国「环球公司」成立(1912)
● 葛理菲斯成立自己的电影公司(1913)
● 西席.地米尔为了拍摄《番妻记》至加州,以每月七十五元租下好莱坞谷场(1913)
● 达达沙赫.法兰克完成第一部印度电影,器材则全部由英国进口(1913)
● 第一家重要的新型豪华戏院「河滨戏院」建于百老汇(1914)
● 霍金逊成立派拉蒙公司(1914)
● ●贝拉斯哥的灯光技术师布克兰至好莱坞(1914)
● 梅里叶拍完他的最后一部电影(1914)
● 第一次世界大战让许多国家管制敌国电影进口,间接为本国电影保留了发展空间(1914)
● 卡尔.兰姆建立宏大的环球摄影城(1915)
● 「电影专利公司」被法院宣判违反托拉斯法,宣布倒闭(1915)
● 葛理菲斯,英斯与赛纳特成立铁三角影业公司(1915)
● 「票房诱力公司」改名为「福斯公司」(1915)
● 1915~1917之间确立了好莱坞的经济模式(1915)
●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雨果.孟斯特堡写下《电影剧-心理的研究》(1916)
● 艾伦.瑞在《万神殿》中改良贝拉斯哥式布景(1916)
● 卓别林至转至「互助公司」发展(1916)
● 德国政府成立「乌发制片公司」,开始拍摄战争宣传影片,以压制国内的反战声浪 (1918)
● 莫斯科成立国家电影协会,俄国教育局电影部严格管制胶卷(1918)
● 法国电影受「百代公司」与「高蒙公司」垄断(1919)
● 苏联将电影收归国有,并设立第一个电影学校:「苏联国立电影学院」(1919)
●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掀起德国表现主义电影的高潮(1919)
● 葛理菲斯、卓别林、玛丽.毕克馥与范朋克成立「联美公司」(1919)
● 法国的路易.德.吕克创设第一个展示与保存过去电影的社团(1920)
● 苏联电影锐减,戏院关门4/5以上(1920)

重要作品:
《国家的诞生》The Birth of a Nation
1915/大卫.葛里菲斯/美国/黑白
美国第一部片长超过12本的电影,同时也是美国自有电影以来卖座最高的影片。但因电影中
的种族问题而引起社会上很大的反弹,甚至禁演。
《偏见的故事》Intolerance
1916/大卫.葛里菲斯/美国/黑白
制片费200万美金,同时为了电影中巴比伦一段故事而建了一段城墙。影片共分四段,内容深
刻。可惜因为结构复杂而抽像,引不起观众的兴趣而票房惨败。又译为《忍无可忍》、《党
同伐异》。
《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Cabinet Des Caligari
1919/罗勃.韦恩/德国/黑白
德国表现主义的滥觞,开启后来表现主义电影在画面处理上的独特手法。
《寻子遇仙记》The Kid
1920/查理斯.卓别林/美国/黑白
当时卓别林官司缠身,为了怕这部影片被法院收押而在旅馆中剪辑,亦开启了他笑中带泪的
风格。
《杜丽的冒险》The Adventure of Dolly
1908/大卫.葛里菲斯/美国/黑白
葛里菲斯的第一部导演作品,因为大受欢迎而将每况愈下的传记公司扶持起来。1921~1930
● 战后经济困顿,列宁实施新经济计画,允许私人企业,电影制作环境因而改善(1921)
● 20年代,美国开始*纵全世界电影市场(1921)
● 20年代开始大量拍片的「乌发公司」发明平面式剪辑机(1921)
● 约翰.福特加入福斯公司(1921)
● 战后外片恢复进口,票房收入转用于本国制片(1922)
● 战后组「国家电影企业」,垄断本土电影制作、发行与进口,「教育委员会」则负责意识型态方向(1922)
● 苏联,维多夫开始制作「电影真理报」,实为半纪录、半宣导、半实验的非剧情片 (1922)
● 「美国电影制作与发行组织」(M.P.P.A)或称「海斯办公室」成立,是美国影片公司本身 的审查组织(1922)
● 列宁鼓励纪录片与新闻片的制作(1922)
● 加拿大的罗勃.佛莱赫蒂拍出《北方的南努克》,是影史上第一部在世界各地的商业电影 院放映的纪录片(1922)
● 艾森斯坦开始接触电影,提出了「吸引力蒙太奇」(1923)
● 苏联政府再度将影业收归国有(1923)
● 美国的华纳兄弟公司正式成立(1923)
● 德国导演受聘到好莱坞发展(1923)
● 「人民电影企业」成立,负责制作与共党意识型态一致的政治电影(1923)
● 德国电影面临财政困难,愈来愈倚靠好莱坞出资,德国电影人材亦大量流向好莱坞(19 24)
● 1924~1929为苏联电影的黄金时期
● 美国哥伦比亚公司与米高梅此年相继成立(1924)
● 华纳公司买下维他公司(1925)
● 英国成立电影学会(1925)
● 苏联将「国家电影企业」改组成「苏维挨电影托拉斯」(1925)
● 苏联政治局决议国家不干涉艺术形式,俄国蒙太奇运动得以全面发展(1925)
● 苏联宣称已发展出一种电影配音系统(1926)
● 20年代中期,贝尔以电传送声音和留声机的技术配合记录(1926)
● 首部彩色片《光荣历险记》完成(1926)
● 华纳公司发明维他风录音设备,福斯公司随后和通用电器发明穆菲通奠定有声电影基础(1926)
● 由特艺彩色拍摄的《黑海盗》出品(1926)
● 第一部有音乐声带的《唐璜》由华纳公司出品,影片的摄制费升高,但是较传统在戏院雇用乐团演奏更为经济(1926)
● 英国国会通过电影法来保障英国的电影事业(1927)
● 法国的手持摄影机发明(1927)
● 第一部有音乐、对话声带的《爵士歌手》由华纳公司出品,有声片流行后,许多默片演员成为过去式(1927)
● 霍金逊组成新「派拉蒙公司」(1927)
● 20年代末,苏联电影发展蓬勃(1927)
● 「美国影艺学院」由米高梅总裁路易梅耶提议创立(1927)
● 法国亚伯.冈斯的《拿破伦》首度向全世界展示由三个银幕构成的电影(1927)
● 好莱坞进入「古典好莱坞时期」,产生多位著名导演如:法兰克.卡普拉,约翰.福特等。类型电影在这时期发展至成熟,叙事手法产生通则如:连戏剪接、线性叙事等。(1928)
● 默片巨匠巴斯特.基顿结束自己的片厂,加入米高梅公司。但是大制片场的拍摄体系让基 顿无法适应,不久其电影生涯及告结束(1928)
● 艾森斯坦的《十月》受到苏联当局斥为「形式主义」(1928)
● 美国影艺学院管理委员会主席范克朋提出颁发金像奖的构想(1928)
● 完全有声对白电影《纽约之光》上映(1928)
● 雷电华公司成立(1928)
● 华特.狄士尼创造出米老鼠(1928)
● 2月10日首届奥斯卡金像奖产生,5月16日在好莱坞的罗斯福大饭店颁发,最佳影片是《铁翼雄风》(1929)
● 20年代晚期,大众的兴趣转向广播,默片市场已达饱合,法国的印象主义没落(1929)
● 超现实主义内部分列(1929)
● 艾森斯坦到好莱坞学习有声技术(1929)
● 1929~1937年,苏联电影*纵在薛姆亚斯手中,他使各形式主义的艺术家都合乎党的路线(1929)
● 英国人约翰葛里逊拍摄出描写渔人生活的《漂流》大受好评,并且使他成功说服英国之E MB成立电影处,全力推动英国的纪录片运动(1929)
● 30年代的电影确定剧本是影片创作的基本原则(1930)
● 1930年代彩色底片广为流传,为彩色摄影的高亮度灯光出现,直接影响深焦效果(深焦摄 影)的拍摄手法产生,并成为40年代的特色(1930)
● 西电、RCA两家公司制片厂成为摩根洛克裴勒的拥有物(1930)
● 罗马天主教徒马丁奎格莱、丹尼尔洛德草拟好莱坞制片法案(1930)
● 隔音设备(隔音罩)可以直接包着摄影机,不必再连机带人藏在亭里,摄影机至此可活动 自如(1930)
● 日本电影大致分为时代剧与现代剧两类,重要导演包括衣笠贞之助、沟口健二、小津安二郎等(1930)

重要作品:
《吸血鬼》Nosferatu
1922/穆瑙/德国/黑白
承继《卡里加利博士的小屋》而来的表现主义电影,同时也是电影史上的第一部西血鬼作品。选择拍摄户外的自然景来对比古堡中的阴郁,塑造出极为恐怖的气氛。
《北方的南努克》Nanook of North
1922/罗勃.佛勒赫提/美国/黑白
美国纪录片之祖。这部作品并非完整的纪录片,以爱斯基摩人的人物和背景的经验去自然发展电影,情感较为抒情。
《十诫》The Ten Commandments
1923/西席.地米尔/美国/黑白
全片最大噱头是摩西将红海分成两半的特技场面。这部片使西席.地米尔成为大场面电影的 权威。
《波坦金战舰》Potemkin
1925/艾森斯坦/苏俄/黑白
每个画面以节奏性的正确秒数停留在银幕上,并透过不同镜头的相互对比而产生不同意义。 艾森斯坦的撞击蒙太奇的最佳表现。
《将军号》The General
1926/巴斯特.基顿/美国/黑白
电影意念与导演技巧皆非常复杂,默片喜剧钜匠基顿的代表作。
《大都会》Metropolis
1926/佛列兹.朗/德国/黑白
佛列兹.朗在德国时期的代表作,是一深刻的政治寓言电影。其中未来世界的画面成为后来 多科幻电影的模仿对象。
《母亲》Mother
1926/普多夫金/苏俄/黑白
与艾森斯坦同时期的苏俄电影大师,比较不同的是普多夫金的蒙太奇理论为「堆积蒙太奇」 。
《拿破伦》Napoleon
1927/亚伯.冈斯/法国/黑白
首用三重银幕型式,对电影技术贡献良多。
《安达鲁之犬》Un chine Andalou
1929/路易斯.布纽尔/法国/黑白
超现实主义电影的滥觞。

1931~1940
● 有声片的准备阶段完成,好莱坞的概貌显现(1932)
● 美国多数电影公司与院线有很亲密的关系(1932)
● 8月6日「威尼斯影展」开始,是电影史上第一次影展(1932)
● 明星制度全面运作,片厂制度(美国片厂时代)亦继续发展。经济不景气未能对技术(如彩色、声音)全面投资开发(1933)
● 电影业第一次受经济低迷打击,票房猛跌,产品骤减。电影业的因应措施:两片联映,以渡危机(1933)
● 好莱坞制片法案通过实施(1933)
● 桃乐丝.雅兹诺的《Christopher Strong》描写一个女飞行员未婚怀孕及自杀的故事。是古典好莱坞时期唯一女导演,片中常出现独立自主的女性形象,但限于当时好莱坞风气,多无好下场(1933)
● 电影公司渡过经济不景气危机,开始赚钱(1935)
● 特艺七彩的出现让弧形灯又重新问世。到了30年代中期,特艺七彩的花费减少,大片厂才在「钜片」时使用,如李穆林的《浮华世界》是全部彩色的剧情片(1935)
● 福斯与廿世纪公司合并成「二十世纪福斯公司」(1935)
● 所有八大电影公司的主要股源都在Morgan与Rockefeller两大银行集团中(1936)
● 英国制作225部电影,是当时世界第二多产国家(1936)
● 美国尝试用成本高的彩色底片拍摄,代替黑白,终获成功(1939)
●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美国演艺工作人员约有4万人从军,劳军活动与激励士气影片蓬勃 ,在国内市场兴旺,而剧情片产量减低(1939)
● 9月1日举行第一届的坎城影展,艺术电影在世界影展中获得肯定。此时期重要导演有尚.雷诺、卡尔.德莱叶、路易斯.布纽尔等(1939)

重要作品:
《城市之光》City Light
1931/查理斯.卓别林/美国/黑白
卓别林作品本质内涵的表征。
《科学怪人》Frankenstein
1931/詹姆斯.惠尔/美国/黑白
片厂时期美国环球片厂以恐怖片最为叫座,本片即为当时的代表作。
《疤面人》Scarface
1932/霍华.霍克斯/美国/黑白
华纳公司以警匪片最为有名。
《一夜风流》It Happened One Night
1934/法兰克.卡普拉/美国/黑白
奥斯卡史上第一部大满贯(获得最佳影片、导演、编剧、男女主角)的电影,也是美式神经 (脱线)喜剧的代表作。
《礼帽》Top Hat
1935/美国/黑白
30年代美国歌舞片大受欢迎,其发源地为雷电华公司。这部即为当时雷电华旗下最有名的舞 王佛雷亚士坦与金姐罗吉丝的作品。
《白雪公主》Soow White and Seven
1937/华德.迪士尼/美国/彩色
第一部动画长片。
《游戏规则》The Rules of the Game
1939/尚.雷诺/法国/黑白
风格诡谲讽刺,场面调度淋漓尽致,描写爱情与道德相抗的故事。
《驿马车》Stagecoach
1939/约翰.福特/美国/黑白
约翰.福特再创个人西部片的第二个高峰。
1941~1950
● 年仅26岁的奥森.威尔斯完成第一部剧情长片《大国民》,内容描述大人物的内心空虚与社会黑暗面,手法新颖独特,得到当年纽约影评人协会最佳影片与奥斯卡九项提名,在影史上影响极大。(1941)
● 「新写实主义」是意大利影评人恩柏脱.巴巴洛讨论1942年的意大利电影所定之名词(19 42)
● 在墨索里尼时期,电影由其弟弟管辖。专注于历史宫闱片及煽情的上层社会通俗剧,即是 「白色电话电影」(1942)
● 墨索里尼1943年下台后,许多导演开始拍摄能够反映社会现实的电影,形成以后的新写实主义运动(1943)
● 政府支持与美国的援助,新写实主义运动能够维持,到了1948年以前,这个运动已与政府有密切的联系而少受到检查的干扰(1943)
● 1945年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各国停止拍摄政宣电影。欧洲电影因为战火而没落,致使美国 电影在市场上独大。苏联等共产国家强调国家主义的电影,因为冷战在西方国家中不复存在,电影又恢复其艺术特质。
● 1945年因为电影片厂受到战火的摧残,有声设备也极匮乏。因此新写实主义的场面调度大 量采用写实的外景,摄影品质也接近粗糙的纪录片
● 「非美活动调查委员会」从1947年开始对好莱坞展开政治调查并引发「十君子」事件,好 莱坞的古典模式渐渐受到现实生活挑战
● 1947~1957年,法国政府以强制配额、贷款等手段辅助电影。且国际合作亦流行(1947)
● 40年代末,磁性录音带取代唱片,电子处理音乐的方法(剪接)出现(1948)
● 战后,美国最高法院对派拉蒙公司耗时多年的法案作出最后裁决,规定电影公司必须卖掉他们的戏院(1948)
● 米高梅宣布减薪与大量裁员(1949)
● 非美活动委员会的「好莱坞十君子」黑名单时期(1949)
● 美国40年代末到50年代初期的「黑色电影」是在当时阴沉偏执的气氛中所产生结果(1949)
● 法国的亚斯楚克提出「摄影机钢笔论」。十年后法国新浪潮实现,运用此理论拍片。法国新浪潮的导演如楚浮、高达等在电影会中结识。(1949)
● 黑泽明的《罗生门》对于西方电影的技巧与风格有深入接触,另一方面仍从日本传统中发 掘与创新(1950)

重要作品:
《幻想曲》Fantasia
1940/华德.狄士尼/美国/彩色
改变音乐在影片中的从属地位的迪士尼动画电影。
《大国民》Citizen Kane
1941/奥森.威尔斯/美国/黑白
电影鬼才奥森.威尔斯的导演处女作,使深焦摄影成为后十年好莱坞的标准技法。同时也是
影评人票选的影史十大影片第一名。
《枭巢喋血战》The Maltese Falcon
1941/霍华.霍克斯/美国/黑白
公认的黑色电影滥觞,改编自达许.汉密特的同名小说。
《对头冤家》Ossession
1942/维斯康堤/意大利/黑白
对战后产生的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的影响很大,改编自美国小说家詹姆斯.肯恩的小说,因为版权问题而被米高梅公司禁止在美国上映。
《不设防城市》Open City
1945/罗塞里尼/意大利/黑白
战后第一部引起国际震惊与注目的意大利新写实主义代表作。
《单车失窃记》Thief
1946/狄西嘉/意大利/黑白
意大利新写实主义电影中最杰出的标记。采用非职业演员,并在父子寻找被偷的脚踏车过程中,插入许多周遭社会现象。1961~1970
● 法国人类学家尚.胡许拍摄《夏日纪事》,利用轻便录音设备与摄影器材,创造出新的纪 录片拍摄风格:「真实电影」。强调整部电影就是「捕捉真实的实验」(1961)
● 美国罗勃.朱成立朱氏公司,采用多机作业与长时期跟踪拍摄对象,创造纪录片的「直接电影」风格(1961)
● 德国拍摄短片的导演们发表「奥伯豪森宣言」:短片是剧情片的训练与实验场所。这个宣言并非以创作或理论出发,而是以创造良好的制片环境为出发点(1962)
● 「青年德国电影处」提出无息贷款资助年轻导演拍片,如克鲁格、雪朗多夫等皆是。但是 电影界抗议辅导不公,之后将这笔预算的一半拿来资助商业电影。此时期德国电影发行管道 大都被美商把持(1964)
● 每个导演都有自己的制片公司,也逐渐为大公司吸收(1964)
大部份史家以为到了1964年,新潮的形式特质逐渐消失,而外国开始模仿如英国米尼.李 察逊所拍之《汤姆琼斯》,这个运动便算告罄(1964) (法国)
● 60年代中期,美国女性主义运动者开始拍摄纪录片,从自身经验出发,做翻案文章式的重 新寻找女性运动的渊源或彰显被凐没的女性成就

● 到了60年代中期,宽银幕电影 的革命已经跟1930年代的有声革命一样彻底,而且宽银幕 也和音响一样,成为新一代的电影美学基础(1965)
● 类似美国AFI的机构在欧洲存在已久,对于支持本国电影发展发挥相当大的功能。
● 海湾及西方企业收购派拉蒙,全美企业吸收联美。(1966)(美国)
● 塞内加尔的欧斯曼.桑宾拍出非洲第一部剧情片《黑女孩》(1966)
● 艾略特海曼 Eliot Hyman买下华纳(1967) (美国)
● 60年代末期,「真实电影」与「直接电影」被大众广为接受,同时电视频道成为纪录片主要的放映管道与资金来源
● 冬季,戴高乐政府的文化部长安德烈马洛,撤换法国电影会亨利朗瓦的职务,在高达、楚浮的领导下示威,为二月示威运动(1968) (法国)

『玖』 英国的电影的发展史

英国人参与了电影的发明,1889年,W.多尼索尔普在英国制造了摄影机和转动架,拍摄特拉法尔加广场全景;1895年,B.艾克里斯发明了“动力灯”,拍摄了埃普瑟姆地方的赛马、牛津和剑桥两校划艇比赛、基尔运河通航典礼。这是世界上最早的新闻纪录片,但当时没有放映机,没能及时映出。R.W.保罗1896年 3月26日在奥林比亚大厅里为观众作了电影的首次商业性映出,上映的节目是他自己拍摄的《多佛海的狂浪》。后来,保罗摄制了许多喜剧短片,其中有《大兵求爱记》,可放映一分钟。保罗在索思盖特还建造了制片车间。配备了特技效果的设施.
对英国早期电影最有影响的是布赖顿的几位摄影师。其中有E.柯林斯、A.G.史密斯、J.威廉森等,这几位电影先驱,后来被人称为布赖顿学派。他们最早采用了两次曝光、移动摄影、迭印、全景、倒拍、停拍等技巧。柯林斯拍过30部影片,其中只有一部《中断的旋律》保存下来。史密斯在《祖母的放大镜》(1900)中采用特大特写镜头,银幕上出现了放大的走动的表、笼中的金丝雀、人的眼睛;他的第一部作品《夜晚》,表现警察提着灯巡夜,沿路照亮了乞丐、醉汉、行窃的小偷,他用摄影机代替人的眼睛,把它变成了活的东西,这种新的手法,可以说是现代蒙太奇的开端。威廉森则在新闻片中自由地交替变换事件地点并采用外景等,他的《士兵的归来》和《战前和战后的后备兵》两部影片,描绘了真实生活片断,在银幕上首次提出社会问题。
当时的电影艺术家和技术革新家还有C.赫普沃思。1897年,他撰写的《活动摄影术——或电影摄影入门》,是世界上最早电影论著之一。他曾改进冲洗影片器具、印片机和胶片打孔机。1898年他拍摄了《铁路切断中的快车》;接着拍摄的《艾丽斯漫游奇境记》(1903),长800英尺,分16场景,场景间交融衔接;另一部《浪子救人》(1905)利用摄影机述说故事,结构复杂,采取了分镜头剧本的串联、剪辑、摇拍、低角度摄影等技巧;1907年,他还设计过录音系统。同一时期摄制故事片的还有F.S.莫特肖。他的 《抢劫邮车》、《白昼行劫》(两部影片均摄于1903年)奠定了惊险片在英国的地位。
早期英国电影除纪录像片和故事片外,还出现了风景片,如G.潘廷格的《罗伯特•斯科特漫游南极》(1913),颇受欢迎。1914年,英国电影工作者制作了第一部动画片。G.皮尔逊导演的《血字的研究》是根据小说《福尔摩斯探案》中的故事拍摄的第一部侦探片;他的另一部影片《厄尔塔斯——死里逃生的人》(1916),则仿照法国影片《芳托马斯》样式,是第一套动作惊险连续片集。
20年代,赫普沃思因拍摄了《阿尔夫的纽扣》(1920)和其它几部成功作品而名振一时。皮尔逊制作了《一切都不在乎》(1920)、《爆竹》(1921)、《爱情生活和笑声》(1923)以及《起床号声》(1924)。英国无声影片时代最受欢迎的明星B.鲍尔芾就是他培育出来的。另一部受观众欢迎的影片是H.肖的《基普斯》(1921),但是,最为杰出而商业上最成功的作品要推G.卡茨的《女人对女人》(1923),它的成功,是制片人M.巴尔康、导演V.萨维尔、剧作家卡茨和他的助手希区柯克,A.以及当时为大家喜爱的好莱坞女明星B.康普逊合作的结果。希区柯克在20年代后期在盖恩斯巴勒影片公司因执导《快乐的花园》(1925)和《房客》(1926)两片而成名。这家公司的成功产品还有卡茨的《老鼠》(1925)、A.布鲁内尔的《英国老家》(1927)和《永恒的仙女》(1928)。与此同时,也崛起了另外几位新人:导演兼制片人H.威尔科克斯继成名作《朱金洲》(1923)之后导演了影片《十夜谈》(1924)、《唯一道路》(1925)、《涅尔`格温》(1926)和《黎明》(1928);L.戴•科多瓦导演了《她》(1925);M.埃尔维导演了《阿尔芒蒂埃尔来的小姐》(1926)与《海军将帅的副官》(1926)。
随着电影制片事业的发展,英国的电影放映场所逐步脱离游艺场而建起可容几百观众的影戏院,当时还雇用钢琴师和小乐队在放映电影时进行伴奏。不久,一批大影院开办起来,但是自1909年起,美、法两国影片占领英国市场,本国影片只占全国上映总数的15%,因此,英国既不能从国内电影市场收回大量资金,又没有充足财力投入制作优质影片、同外国影片争夺国内外市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电影生产更受影响。从1916年起,英国加征娱乐税,对影院营业更为不利,电影事业进一步遭到危机。大战结束后,美国影片源源而来,使英国影片只占在本国上映影片的5%,出口影片更是屈指可数,因此一些著名制片人如赫普沃思也不得不于1924年关闭制片厂。为保护民族电影,政府当局于1927年正式通过了电影法案,规定限额分配比率,要求1935年须达到总数的20%,使英国影片在全国影院的上映比率逐年提高。此时,新的制片厂如戈蒙特公司、英国国际影片公司和英狮公司先后成立。到20年代末,英国又摄制出一批引人注目的影片,如希区柯克的《决斗场》(1928)、阿斯奎斯,A.的《流星》(1928)和《地下》(1928)、E.A.杜邦的《皮卡迪利大街》(1929)。因为定额分配影院上映率,需要大量影片填补空档,刺激英国电影出现了一番兴旺景象。但是好影片要耗费大量财力和时间,为了供应市场紧缺的需要,出厂的产品仍然是大批质量差、省工省时的平庸影片。
1929年,有声影片问世。英国面临的问题同其它各国大致相同,如录音方法简陋,设备笨重,影片内容从头到尾,不是喋喋不休的对白,就是接二连三的歌曲。希区柯克导演的《讹诈》,拍了一半而改为有声影片,他在运用声音效果方面,匠心独运,这部被公认的英国第一部有声片,对其他导演很有启发。此后拍摄出了一批较成功的有声片,包括:希区柯克的《谋杀》(1930),阿斯奎斯的《逃出达特穆尔》(1930)、《正告英格兰》(1931)和《跳舞吧,美丽的女郎》(1931),萨维尔的《W——计划》(1931)和《办公室的少女》(1932),W.福特的《罗马快车》(1932),威尔科克斯的《神奇之夜》(1932)等。
30年代,英国电影出现了短期的繁荣景象,每年影片生产量为150部到200部,故事片的复兴同出身于匈牙利的制片家柯达,A.大有关系,他于1933年定居英国,创办伦敦电影制片厂以后,摄制了一批成功的影片,其中以《亨利八世的私生活》(即《英宫艳史》,1933)为最。他用新的观点处理历史题材,提出社会出路问题,迎合观众的民主思想,取得很大成功,该片在国外享受的盛誉,远远超过英国其它影片。更为重要的是柯达孜孜不倦、勤奋进取的精神,促使所有电影业的工作人员努力提高专业水平。他为英国影片开拓了向国外输出的广阔前景,又给电影事业灌输了乐观与奋发的风气。他的公司还在世界各国收罗人才,礼聘他们来英国工作,推进了英国电影事业的发展。如德国导演P.津纳执导的《凯瑟琳女皇》(1934)、美国明星范朋克,D.主演的《唐璜》(1934)、法国导演克莱尔,R.拍摄的《鬼魂西行》(1935)、美国导演兼美工设计家W.C.孟席斯所拍的《未来世界》(1936),都是引人瞩目的影片。这家公司制作的影片如Z.柯达导演的《河上刺儿头》(1935)、《伏象神童》(1937)以及柯达本人拍的《伦勃朗传》(即《画圣情痴》,1936)等,都是成功之作。
这时期英国的其它制片人和导演纷纷紧步柯达后尘,由M.巴尔康监制、希区柯克导演的影片《万事通》(1934)、《三十九级台阶》(即《国防大秘密》,1935)和《破坏》(即《薄命花》,1937)都极为成功。此外,萨维尔的《好伙伴》(1933)、《长青树》(1934)和《铁公爵》(1935),威尔科克斯的《涅尔•格温》(1934)、《老德鲁里的假腿》(1935)和《维多利亚女皇》(1937),L.门德兹的《犹太人苏斯》(1934),T.本特利的《老古玩店》(1935),R.史蒂文森的《都铎•罗斯》(1936),B.维尔特尔的《罗得岛》(1936),均获较高评价。到1937年,英国故事影片产量达到了200多部。但好景不长,大多数制片人不讲求质量,拍摄的影片没有票房价值,加之多数资金来自借贷,年终结算,很少获利。到1938年,生产骤然下降,英国议会为挽救这个局面,在这年又通过新电影法案,规定提高英国影片在国内上映的分配定额,从1938年的12.5%,逐年增高至1947年的25%;抵制滥拍成本低、质量差的影片;允许外国资金向英国电影事业投资。根据这个条款,美国米高梅公司和20世纪福斯电影公司都投放了它们的资金,在英国开办了几家联合制片厂拍片,如米高梅公司投资的《一个美国佬在牛津》(即《留英外史》,1938)、《城堡》(即《卫城记》,1938)和《再见,奇普斯先生》(即《万世师表》,1939),福斯公司投资的彩色片《晨之翼》(1937)等。这些影片全都由好莱坞导演执导、好莱坞明星主演,英国方面只提供场地、摄影器械、技术人员和个别演员。英国电影导演这期间也拍出了几部成功的影片,如阿斯奎斯的《卖花女》(1938)、希区柯克的《失踪的女人》(即《琼花劫》,1938)、里德,C.的《银行休假日》(1938)和《群星普照》(1939)、Z.柯达的《四羽毛》(1939)等。
这几年,英国电影事业也实行了明星制度,相继登上明星宝座的是:霍华德,L.、劳顿,C.、G.菲尔兹、唐纳,R.、M.奥勃朗、M.洛克伍德、费雯丽、哈里森,R.、奥立弗,L.等。
1929年格里尔逊在英帝国交易局电影部资助下,导演了一部纪录片《飘网渔船》,反映北海捕捞鲱鱼渔民的生活,富有诗情画意,使他成为英国纪录片运动的创始人。他主张电影艺术的目的在于社会教育,并认为苏联电影是表现电影社会功能的实际事例。他从工商企业得到经济上的资助,并吸收有志于现实主义影片的艺术工作者参与这个运动。格里尔逊纪录电影学派的人员中有P.罗塔、B.赖特、E.恩斯特、A.埃尔顿、H.沃特、D.泰勒、S.莱格、A.卡瓦尔康蒂等,他们的作品反映英国社会出现的尖锐问题,如失业、劳动条件差、居住环境恶劣等,在艺术处理上也有新的追求。
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电影业无法正常生产,大部分电影界人才被征入伍,故事片生产从1940年的108部下降到1942年的46部。但观众反而有增无已,影片的票房收入直线上升。第二次大战期间,英国邮政总局的电影机构被新闻部合并,成为皇家电影机构,给了纪录像片工作者施展才干的良机,他们拍出了一批优秀的纪录片,如卡瓦尔康蒂的《最初的日子》(1939)、H.詹宁斯和H.瓦特的《伦敦必胜》(1940)、瓦特的《今晚的目标》(1941)、J.福尔莫斯的《海岸司令部》(1942)、詹宁斯的《火已点燃》(1942),R.博尔廷的《沙漠大捷》、P.杰克逊的《西方进军》(1944),还有英、美合拍,由里德,C.和美国人G.卡宁合导的《真正的光荣》(1945)。这些纪录片在战时所起的作用很大。另外还有些故事片也有很大纪实或宣传的性质,如P.赫斯特和布鲁内尔 3人合导的《雄狮添翼》(1939)、鲍威尔,M.的《第49°纬线》(即《侵略者》,1941)、N.科沃德和利恩,D.合导的《我们所在的队伍》(即《海神》,1942)、迪金森的《近亲》(1942)等。其它有关大战题材的故事片还有里德的《铁血忠魂》(1944)、鲍威尔的《壮士春梦》(1943)等。与此同时,也拍有不少其它题材的影片。较突出的有柯达的《巴格达窃贼》(1940)、迪克森的《煤气灯》(1940)和《首相》(1941)、B.迪安的《二十一天》(1940)、帕斯卡尔的《巴巴拉少校》(1941)、里德的《基普斯》(1941)、L.阿利斯的《穿灰衣服的人》(1943)、奥立弗,L.的《亨利五世》(1944)、吉列特的《臭名昭著的绅士》(1945)和《深夜》(即《新聊斋志异》,1945),还有豪华历史剧《恺撒和克列奥帕特拉》(又译为《璇宫艳后》,1945)、N.科沃德和利恩,D.合作的《相见恨晚》(1945)等。
J.A.兰克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崛起的英国电影事业家。早在30年代,他开始从事宗教电影的摄制工作。1935年,创办英国全国电影公司,摄制了第一部商业性电影,同年他与C.M.伍尔夫合办电影发行总公司。1941年兰克已掌握有英国 3大电影放映网中的两大放映网。大战结束时,他的总公司扩展成了势力雄厚的联合企业,拥有英国的制片、发行和放映事业的大部分实权。他雄心勃勃,计划建立巨资故事片厂,包括儿童片、动画片部门,摄制新闻纪录连集片,开办电影学校,专门培养有希望的童星。他想用巨资大片打进美国市场,把英国电影事业从多年困境之中拯救出来,1947年,他去美国谈判推销他的影片。不料英国政府却在这时颁布法令,要征收国外进口影片75%的税收,美国各家制片公司坚决抵制,好莱坞影片全部停止输往英国,使各地影院减少了大量片源。兰克想在美国打开市场的计划也成为泡影,英国电影界陷入了极为困难的境地。英国政府于是敦促兰克和其它制片人增产影片以填补空缺。但是英国电影业经济拮据,影片能收回成本的也为数不多。1948年,英国政府只得撤销外国影片的进口税,美国影片又立刻大量涌进,英国影片在本土银幕上仍无容身之地。英国政府再度规定:美国影片从英国所得利润必须将其中的一定数额向英国电影事业投资,这种办法又让美国电影势力进一步深入英国电影事业。此时期,兰克影片公司和别的制片厂比较优秀的作品有:利恩根据狄更斯小说拍摄的《锦绣前程》(即《孤星血泪》,1948)和《雾都孤儿》(1948),鲍威尔和普雷斯伯格的《上天阶梯》(即《太虚幻境》,1946)、《黑水仙花》(又译为《思凡》,1947)和《红菱艳》(1948),奥立弗自导、自演的《王子复仇记》(1948),里德导演的《虎胆忠魂》(1947)、《倒下的偶像》(1948)和《第三个人》(1949),还有迪金森的《黑桃皇后》(1949)等。
为了维持和保护本国电影事业,英国政府只得仍旧采用上映定额分配办法,规定从1950年起,分配英国影片上映的定额要增加到30%,可惜当时娱乐捐税仍保持战时标准,电影事业所得实惠甚微。英国政府乃于1949年成立国家电影筹资公司,通过该公司将钱借给电影事业;接着1950年又创立英国电影生产基金会,专门支配从电影票上征收的捐税,作为补助电影生产。不过,这时候电视越来越受群众欢迎,电影院的上座率开始以惊人的速度下降。
从50年代起,英国出现了由巴尔康主持的“伊灵喜剧影片”。伊灵是制片厂名,位于伦敦西郊。伊灵喜剧表现实际生活,敢于打破常规,描绘反对官僚主义的人物的各种遭遇,以新眼光观察生活,温和地批判贵族阶层和人情风俗的繁文缛节。最成功的作品当推哈默的《善人与贵族》(1949),麦肯德里克的《清洁的小岛》(1949)、《白衣男子》(1952)和《专门勾引女人的人》(1955)。其它值得提到的有C.克莱顿的《大叫大嚷》(1947)、《拉旺德山暴乱》(1951),H.科尼利厄斯的《史姆利科的护照》(1949)、《日内瓦的妇人》(1953)以及M.江普的《天堂的笑声》(1950)等。
英国政府限定了美国影片所得利润的高额百分比要投资在英国事业以后,美国公司开始恢复营业,与英国合作拍片。这一阶段英美合拍的较佳作品有J.尼格列斯科的《流浪儿》(1950)、R.沃尔什的《霍恩布洛上尉》(1951)、休斯登,J.的《非洲皇后号》(1952)和《莫比•迪克》(1956),而最杰出的作品则是利恩的《桂河大桥》(1957)。这是一部当时上座率最高的战争片。
美国的部分电影工作者由于遭受麦卡锡主义的迫害,纷纷离开好莱坞。导演J.洛西到伦敦定居后,接踵而来的又有卓别林,C.、R.莱斯特、库布里克、吕美特等。这些人为英国电影艺术作出了贡献。
英国电影事业多年以来得不到振兴,1959年,一伙年轻人以林赛•安德森、托尼•理查德森、卡雷尔•赖兹为首发表宣言并摄制了一系列影片,倡导自由电影运动,这次运动和反对文学与戏剧中传统价值观有联系,也与“愤怒的年轻人”运动的政治和精神抗议相结合。它的基本内容是要求用积极态度来表现艺术工作者的社会责任感,反对资产阶级的唯美主义。他们鲜明地反对资本主义的社会现实和道德价值观,如J.克莱顿的《屋顶阁楼间》(即《金屋泪》,1958),理查德森的《愤怒的回顾》(1959)、《蜜味》(1961)和《长跑家的孤寂》(1963),赖兹的《星期六晚上和星期日早晨》(1960),安德森的《这种运动生活》(1963)。此外重要的影片还有施莱辛格,J.的《恋爱有术》(1962)和《骗子比利》(1963)等。到60年代中,自由电影的调子有所变化,把反抗仅作为个人对待生活态度的一种表现方法而不再具有社会性含义。这种倾向在理查德森的影片《汤姆•琼斯》(1963)中表现得最为鲜明。60年代末70年代初,自由电影比较重要的作品是安德森的影片《假如》(1968)和《哦,幸运儿》(1973)。在这两部影片里导演在表现当代社会冲突时把敏锐的观察和独创的概括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达到了新的高度。
60年代英国利用美国的资金拍了不少影片,其中比较重要的有J.李•汤普逊的《纳瓦隆的大炮》(1961)、利恩的《阿拉伯的劳伦斯》(1962)、T.扬的《乌有博士》(1962)、P.格伦维尔的《绳环》(1964)。其它英国名片有G.格林的《愤怒的沉默》(1960)、卡迪夫,J.的《儿子和情人》(1960)、克莱顿的《无罪的人》(1961)、B.福布斯的《一个雨天下午的集会》(1964)和《L形的房间》(1962)、施莱辛格的《亲爱的》(1965)和《远离狂乱的人群》(1967)、L.吉尔伯特的《阿尔菲》(1966)等。
英国国会在70年代又通过一个新电影法案,把本国影片在影院的分配定额提高到30%。增加了电影筹资公司的预算,因为美国投向英国电影事业的资金数额逐渐减少,以至完全停止了。随着电视越来越普遍,影院上座率不断降低,尽管提高票价,1976年也落到票房收入的历史最低点,同年,英国订立一条税法,规定外侨影片制作者在全世界范围收入的75%要交纳所得税,从而阻塞了国外投资。这一年,英国故事片生产降到64部;1977年又降到42部。
70年代上半期英国的重要影片(其中有些是美国导演的作品)有利恩的《瑞安的女儿》(1970)、C.迈尔斯的《处女与吉普赛人》(1970)、R.波兰斯基的《麦克佩斯》(1971)、J.洛西的《送信人》(1971)、阿顿波罗,R.的《青年时代的丘吉尔》(1972)、 M.弗兰克的《阶级烙印》(1973)、库布里克的《巴莱•林登》(1975)、拉塞尔的《汤米》(1975)、库珀的《太上皇》(1975)等。
70年代后期,英国制片业在美国资本牵制下,松木和爱尔斯垂两大制片厂虽也自己投资拍片,主要还是出租场地去同美国合作。美国著名连集卖座片《超人》、《星球大战》等是在这两个制片厂的摄影棚里拍的,还有一部分英国电影创作人员去外国拍片。
进入80年代,英国电影事业有所好转,1981年的《火的战车》和1982年的《甘地》两片连续获得奥斯卡最佳影片奖。《教育丽塔》(1983)、《当地英雄》(1983)、《印度之行》(1984)等片也获得好评,1986年,艾非里的《一间可以看见风景的房间》和乔菲的《使命》更获得广泛的国际声誉。
这期间英国影片市场仍然被美国电影所垄断,在全部票房收入中,英国影片仅占10%左右,许多影片在国内的收入仅能收回投资的10~40%。
英国的大电影制片厂有“松木”、“爱尔斯垂”、“金波顿”和“图克南”。主要电影教育机构有伦敦电影学校、民族电影学校,皇家艺术学院、伦敦电视电影学院。主要电影研究机构为英国电影学院(BFI)(建于1933年)。伦敦国际电影节是世界著名电影节,每4年举办一次,为非竞赛性的。主要电影出版物有《画面与音响》(1932年创刊)和《银幕》(1959年创刊)。

『拾』 自由电影的历史

1956年开始,英国电影学会的实验基金会和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共同资助一批有志于复兴英国电影艺术的青年拍摄了一批短片,并陆续在英国国家资料影院公映。在上映影片的司时,这些青年导演联合发表了一些声明,宣布他们的创作目的是向社会上和电影界内部的保守观念挑战。他们强调艺术家的社会责任,要求重视日常生活题材和创作中的个性表现.他们强烈希望摆脱电影制片业的商业桎梏,取得创作自由。
50年代后期,几乎与法国新浪潮电影同时,在英国出现了一个称为‘自由电影’的电影流派。‘自由电影’是一种与传统决裂的关心社会的电影,他们追求题材,演员和生产体制的创新,使整个英国电影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在自由电影的名义下拍摄的影片都是以表现真人真事为内容的,但是这些影片的创作者们忌讳用纪录性一词来描写他们的影片,因为他们认为,由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曾倡导用纪录电影来为政府机构或社会团体的利益服务,纪录性一词已含有粉饰和美化现实的涵义。这一运动的倡导人林赛·安德逊甚至宣称,纪录手法将妨碍电影杰作的产生。这些青年导演虽然对电影制片业持敌视态度,但并不反对同职业电影工作者进行合作。象瓦尔特·拉萨里和约翰弗莱彻等著名电影摄影师都曾为他们拍摄影片。自由电影运动同当时出现在英国文学界和戏剧界的反对保守观念的潮流也有密切联系,例如以反保守著称的剧作家约翰·奥斯本就同自由电影运动的主要人物在影片创作上有过密切合作。
自由电影运动于1959年宣告终结。是年3月,安德逊、卡洛·赖兹、拉萨里和弗菜彻等联名发表一项声明,宣布自由电影已经死亡,自由电影万岁!导致这一运动迅速纥夭折的原因是经济上难以维持。

阅读全文

与英国纪录电影运动主要人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香港最新的喜剧电影 浏览:691
一个小丑把美女打晕老电影 浏览:170
最新科幻喜剧电影大全集 浏览:526
小人物2021电影介绍 浏览:416
蚯蚓韩国电影好看吗 浏览:291
最好看的猪电影 浏览:188
韩国电影理论高清2021 浏览:272
可怜的小女孩电影片段 浏览:541
有钱人追女人爱情电影 浏览:171
心魔解说恐怖电影 浏览:290
搜电影哪个网站最好用 浏览:428
吉利帝豪gl大屏可以看电影吗 浏览:182
人面蜈蚣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410
法国贩毒网高清电影 浏览:312
从哪个角度对电影宣传 浏览:998
不戴眼镜可以看电影吗 浏览:952
电影一路顺风讲的什么 浏览:717
龙配凤电影中英文 浏览:127
速战电影高清免费观看 浏览:184
贝蒂看电影 浏览:4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