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人物 > 领袖电影开头人物介绍

领袖电影开头人物介绍

发布时间:2022-06-30 01:04:47

⑴ 关于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有哪些

一、《大渡河》。这是年轻时代的毛主席给我印象比较深的一部电影,毛主席是由王霙饰演的,他无论从容貌还是气质上,都非常接近这位青年领袖。片中陈宝国是男主角,脾气暴躁但行事却有纹有路,最后不幸牺牲
二、《四渡赤水》。古月出演的第一部特型人物电影,也就是当时的革命“大片”。古月的外貌、身材都与毛主席惊人地相似,动作与神韵更是与他老人家如出一辙。在此之前,一些著名的如《风雨下钟山》之类的电影中,虽然也有伟人出现,但是毛主席、周总理的形象一直是神似形不似,颇为遗憾。古月的出演弥补了这个不足,从此,一个银幕上的伟人时代才真正拉开了帷幕。顺便说一句,唐国强在这部电影中扮演政委,感觉是最能体现他演技的一部,牺牲时的片段极其煽情,每看都潸然泪下
三、《西安事变》。本片是古月饰演毛主席和孙飞虎饰演蒋介石的首次合作,十分珍贵。两人配合得简直是天衣无缝,从眼神到思想,都把握得相当准确。说句题外话,就是蒋介石的饰演者,我一直喜欢孙版,赵恒多出演得比较早和多,从外形上他也更接近,但是孙飞虎对“神”拿捏得恰到好处,加之外形也甚相似,所以更胜一筹。哦对了,还应当向少帅张学良校长致敬
四、《重庆谈判》。之所以把这部电影拿到前面来说,是因为电影的内容实在吸引,不但真实地再现了一段史实,又巧妙地加入了虚构成分,胡慧中的一段记者戏,亦是分外出彩。这又是古月与孙飞虎的合作,两人相辅相成,不可多得。还有,这部中的周总理是黄凯饰演的,我个人觉得他慈善亲切,非常适合总理一角;可惜他因车祸不幸罹难,悼念。本部电影的导演是李前宽、萧桂云夫妇,是我最敬佩的导演夫妇,他们的电影,几乎部部令人叫绝,错过可惜
五、《决战之后》。李前宽、萧桂云夫妻档导的又一部佳片。片中古月的戏份不多,但是少不掩精,而且周总理又是由黄凯饰演,二人搭档也很默契。本片的故事特别值得回味,每次看都有不同体会。喜剧大腕葛优在影片中客串了一名国民党将军,并在京剧演出时反票了苏三一角,喜剧头角已露峥嵘
六、《毛泽东的故事》。想了解毛主席,本片是必备教材之一。仍然由古月出演,诠释了一个有血有肉的国家主席形象。片中毛岸英的戏份值得一看;还有一些主席的日常琐事,令人在崇敬之余倍感亲切
七、《开国大典》。李、萧导演的史记大片。激动人心的时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已于本日成立了!”每次看到这里我都会热泪盈眶,绝对不是盖的。古月版的毛主席,不必多说;各大特首均颇精彩,黄凯的周总理,刘怀正的朱德老总,郭法曾的刘少奇。。。恍惚记得是白杨版的宋庆龄,可能是。天安门城楼上的国庆重现,与油画几乎无异
八、《毛泽东与斯诺》。古月与王霙的世纪合作。难得他们两人聚齐,年轻的毛泽东,我个人还是最喜欢王霙版的。主席的照片,也是斯诺的八角帽那张比较独具特色——那种睥睨天下的傲然,仿佛是在说“小小寰球,有几个苍蝇碰壁?”
九、《走出西柏坡》。古月版。本部中毛主席并非主要人物,但都是围绕他身边的人来展开故事。亮点是孙海英饰演的军代表,那时他还并未出名,不过演技已经非常“激情燃烧”了
十、《大决战》三部曲。《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我个人当然最喜欢第一部,谁让我仙乡沈阳呢,呵呵!不过第一部确实在上映当时受到的关注最多,主要是因为马绍信饰演的林彪,那种阴鸷沉郁被他表现得淋漓尽致,结果彼时与林彪有关的电影电视剧充斥荧屏,多得马先生之力。三部电影中的毛主席均由古月饰演,指挥若定,诙谐沉着都有体现;苏林饰周总理,也颇神似;刘怀正饰演朱德老总,遗憾的是他与黄凯同车,一并谢世。

⑵ 有关毛主席或其他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影视作品+主要内容

《秋收起义》。
剧情:
1927年,蒋介石背叛革命,一片白色恐怖弥漫在华夏大地上空。中国共产党于8月7日召开了紧急会议,委派毛泽东前往湖南组织秋收武装暴动。毛泽东决定成立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并将暴动时间定为1927年9月9日。毛泽东和潘心源、陈志安走到张家坊,却被阎仲甫所设的哨卡拦住。几个团丁押着三人走在山路上,毛泽东巧施妙计得以脱身,三人来到铜鼓镇工农革命军第三团集结地。秋收起义终于打响了。工农革命军一路攻下多处要害后遭到敌人包围,因敌强我弱,部队损失惨重。毛泽东仔细思考局势,在会上指出敌我双方实力悬殊,我方应先站稳脚跟,保存实力。随后,毛泽东带领部队前往敌人统治力量最为薄弱的罗霄山脉,建立苏维埃政权。部队终于冲破敌人的围剿,毛泽东在几百名战士的簇拥下明确了拉着队伍上井冈的部署,坚定地表示必将打倒蒋介石。

⑶ 有哪些关于革命领袖或英雄人物的影片

《建国大业》、《狼牙山五壮士》、《董存瑞》、《我的长征》、《周恩来的四个昼夜》、《开国大典》、《走出西柏坡》等。

1、《建国大业》(领袖电影)

《建国大业》是2009年上映的一部中国历史电影,是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的献礼作品。本片由黄建新执导,韩三平担任制片人,云集了华语影坛百余位明星客串的影片 。

影片讲述了从抗日战争结束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前夕发生的一系列故事,主线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的筹备,突出了当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形成

2、《狼牙山五壮士》(英雄电影)

《狼牙山五壮士》是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史文炽执导,高保成、李力、李长华、张怀志、霍德集主演的剧情片。该片是根据抗日战争时期的一个真实事件写作的。该片讲述了抗日战争时期五位八路军战士为掩护党政机关、部队和群众转移,和日军作战到弹尽粮绝后跳下山崖的悲壮故事

3、《董存瑞》(英雄电影)

《董存瑞》是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郭维执导,张良、 杨启天、 张莹、周凋、任颐等主演的战争片,该片讲述了董存瑞从见习小八路开始,经历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枪火洗礼,逐渐由鲁莽、冲动的孩子蜕变成为真正的革命战士的成长历程。

4、《周恩来的四个昼夜》(领袖电影)

电影《周恩来的四个昼夜》由陈力执导,王艺禅、孙维民、牛犇、何伟、陈创领衔主演,河北影视集团、华夏电影发行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出品。影片以50年代末,60年代初大跃进为背景,讲述了周恩来到革命老区调研四个昼夜的故事。

5、《走出西柏坡》(领袖电影)

《走出西柏坡》由上海电影制片厂出品,李歇浦、梁山执导,古月、陈大伟、孙海英等主演,于2001年上映。该片讲述了在中国革命即将取得胜利的大背景下,共产党人如何从思想观念上、个人素质上适应新的形势,如何在观念上从战争状态转向国家经济建设的主题思想的故事。

⑷ 关于革命领袖英雄人物的电影有哪些

电影《董存瑞》《飞夺泸定桥》《太行山上》《狼牙山五壮士》《我的长征》 电视《长征》《亮剑》《红灯记》《沙家浜》 故事《毛主席在花山》《黄继光》

⑸ 关于革命领袖和英雄人物的影视片的介绍

看《开国大典》有感
今天,我看了电影《开国大典》感触颇深。
我感触最深的就是那两个镜头,第一个是:身穿中山服的毛泽东主席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们政府成立了!”啊,经过了28年浴血奋战,终于迎来了胜利的今天。那一声庄严的宣布,是用那坚定的革命精神组成的;是用那千千万万个中华儿女的鲜血换来的。中华大地一片沸腾,这激动人心的消息经无线电的传播震撼了五洲四海 ,怎能不让我们为之欢跃,为之振奋呢!回想我们中华民族经历的沧桑岁月,不由得眼睛潮湿了。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不经历风雨,怎么会有这超越时空的声音?

另一个则是:一个天真可爱的小孩,坐在爸爸的脖子上,喊着:“毛主席万岁!”还有一个饱经风霜的老农民,开怀大笑,那灰白色的胡子一抖一抖的。这些镜头,都充分体现了人民对新中国成立表现出无限的喜悦。
毛主席向群众挥手致意

“邪终不胜正 ”这句至理名言,恰恰反映了中国共产党那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精神。想当初,中国共产党刚成立,用的只是土枪,而这也数量有限,而那张牙舞爪,不可一世的日军,有着精良的武器。相比之下,差距甚大。但是就是这支装备很差的军队,却成了人民心中的英雄,成为千古流芳的人民军队。我们做什么事只要心中有一个坚定的信念 ,就一定能成功的。

⑹ 有关领袖或英雄人物的电影或电视(要片名和简介!!!)

《甘地传》-甘地
《摩托日记》-切.格瓦拉

⑺ 介绍有关革命领袖或英雄人物的影视片

可以这样介绍:
我介绍《建党伟业》。
《建党伟业》围绕1921年前后展开,讲述从1911年辛亥革命后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时间内的历史故事与风云人物,主要以毛泽东、李大钊、陈独秀、蔡和森、张国焘、周恩来等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为中心,讲述他们在风雨飘摇的时代中为国家赴汤蹈火的精彩故事。

这段历史时期,全中国正处于大的变革和动荡中,所以除了以毛泽东为中心的共产党员以外,还包括其他一些影响历史变革的人物。以袁世凯、张勋为代表的北洋政府,以康有为、载沣代表的保皇派,以孙中山、蒋介石、宋庆龄为代表的国民党,以胡适、梅兰芳、周树人、杨昌济、蔡元培为代表的文化名人等等。

⑻ 在电影《领袖1935》扮演贺子珍的是谁

电影《领袖1935》扮演贺子珍的是温峥嵘


《领袖1935》剧情简介

讲述1935年遵义会议后,毛泽东重回党中央领导地位,在面对敌军以数倍之力欲围歼我军的被动情势下,毛泽东临危不乱,步步为赢,实现四渡赤水的伟大战略的故事。


饰演的角色简介

毛主席的第二任妻子,曾任第五届全国政协委员,杰出的妇女先驱。在长征路上,为掩护伤员,头、背、肺部被炸入弹片。


温峥嵘基础资料

姓名:温峥嵘

国籍:中国

民族:汉

星座:天蝎座

血型:A

身高:170cm

体重:52kg

出生地:贵州

出生日期:1977年11月2日


温峥嵘简评

自出道以来,塑造了各种不同类型的人物形象。无论是《刺虎》中旷世痴情的缃红,还是《闻一多》中贤淑的闻一多夫人高正,《莲花落》中机灵的少女慈禧,亦或是《错爱一生》中狭隘自私的顾忆罗,《千山暮雪》中为爱痴狂的慕咏飞,温峥嵘都能将角色拿捏自如,尤其是强势女人形象塑造得令人信服 。


温峥嵘其他作品

《渔岛怒潮》《决战桂林》《千山暮雪》《游击兵工厂》《幸福绽放》《领袖》

⑼ 一个伟大的领袖的故事或者影视作品介绍(作文)

(1)
周恩来——为中华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同志是全国各族人民敬爱的总理。他一生为国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他在青少年时代,就富有革命理想,立志为兴我中华而读书。
1910年夏,12岁的周恩来,跟随伯父到东北奉天,先在铁岭银岗书院读了半年
书,后来,转入奉天关东模范学堂读书。
有一次,老师提出“为什么读书”的问题,要同学们回答。有的说“为了明礼
而读书”,有的说“为了光宗耀祖而读书”,还有一个学生说“为了帮助父亲记账
而读书”,弄得哄堂大笑。当老师问到周恩来时,他站起来响亮而严肃地回答说: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充分表达了少年周恩来要为祖国独立富强而发愤学习的宏
伟志向。
1912年10月,关东模范学堂隆重举行建校两周年纪念会。当时,14岁的周恩来
感慨万分,挥笔写了一篇《关东模范学校第二周年纪念日感言》的作文。他在文中
明确写道:“学生读书应以担负“国家将来艰巨之责任”为己任。这篇优秀作文,
收录在《奉天教育品展览会国文成绩》一书中。
后来,周恩来转到天津南开中学读书。他和同学们发起组织“敬业乐群会”。
在会刊《敬业》上,他发表了许多诗篇和文章。其中有一首诗写道:“险夷不变应
尝胆,道义争担敢息肩?”抒发了他忧国忧民和发愤图强的情怀,表达了他立志革
命到底的崇高理想。
1917年,19岁的周恩来,为了寻求救国救民的真理,远涉重洋到日本留学。临
行时赠给同学一首诗写道:“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富群科济世穷。面壁十年图破壁,
难酬蹈海亦英雄。”表示他决心钻研社会科学,挽救国家的危亡,以古人那种“面
壁十年”的刻苦精神,来改造当时的社会,即使壮志难酬,蹈海而死,也不愧为中
华儿女,充分表现了他年青时代的远大抱负。
这才是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典范,其实那个时代的革命者,学者恐怕都有这样的决心和历史使命感,只不过周总理这句话是少年之说,有据可查,他的一生更能应证这句话。我觉得这样的演讲稿除了回顾历史,更需要问问当今我们学习的目的。为了个人成就,为了家人,为了生活都没错,但是男孩子应该有国家和民族的使命感,因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是个多么艰辛漫长的过程,这也许需要上百年的时间,任重而道远。

“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有感
这个月是我们班开展“营造书香班级”的第一个月,老师让我们要多看书,看好书,要快乐地读书,要在读书中快乐,要做个快乐的读书人!
为响应这一活动,我们在老师的带领下去图书馆借了很多的书。同学们各有所好,而我最喜欢的是〈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因为这是讲我们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周总理是我最崇拜的领袖。我敬佩他的为人,敬佩他的学识,敬佩他的风度
手捧〈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我如获至宝。我全神贯注地读着,一会儿,我就被书中的故事深深地吸引了。这个故事发生在周恩来的读书时代:
在一次课堂上,老师问大家:“你们为什么要来读书呢?”学生们众说纷纭,有的说:“为了长大后能做大官!”、有的说:“为了以后赚大钱!”、有的说:“为光耀门楣!”;听了学生们的答案,老师很不满意。
这时,年少的周恩来站了起来,说道:“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老师听后,眼里闪烁着敬佩的光芒,说道:“对!我要的就是这样的答案!” ,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
我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读完了这本书,读完后,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伟人不愧是伟人!他们的思想就是与普通、平凡人不一样,他们的思想远远超出个人利益的局限,而是着眼于人民大众的利益,体现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大气慨!”这时,我的脸红了,想想自己的狭隘和自私,我惭愧极了!
人说“英雄出少年,有志不在年高” ,的确如此,年少的周恩来的思想和言行就证明了这一点。当时的社会状况,周恩来看在眼里,也记在了心里。国家贫穷、落后,人民就要受欺辱;只有国家富强了,人民才能过上幸福的生活。于是,少年周恩来就决心发奋读书,为中华的腾飞献上一份力量!周总理是思想的巨人,也是行动的巨人。他言出必行,躬身实践,心系祖国和人民,为祖国的富强和人民的幸福,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周总理呀周总理,您真是我们的好总理!我知道,千呼万唤也唤不回您重返人间。但请您放心地在地下安息吧!在您们前辈的示范作用下,“长江前浪推后浪,江山代有人才出” 。我们将以您为旗帜,牢记您的教诲,从小立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宏志,以知识为经,用科学做纬,编织对祖国、人民的忠诚,编织新世纪的辉煌!

(2)
找到“神奇子弹”的人
欧立希小时候,社会上各种传染病层出不穷。有一年,白喉流行,天天和他一起玩耍的小朋友,有好几个被夺去了生命。小欧立希多么希望把他们救活呀!到了青年时代,欧立希进了医学院,他立下志愿,要做一名治病救人的医生。当时已经知道,有许多传染病是由各种肉眼看不见的微小病菌引起的。它们在人体内为非作歹,造成人们大量死亡。面对这横行不法的杀人小凶手,医学界都一筹莫展,可欧立希却坚定地表示:“我们必须用神奇的子弹去消灭它!”可是,到哪儿去找到只杀死病菌,而又不伤害人体的“神奇子弹”呢?很多人都表示怀疑,他们把欧立希叫做“幻想医生”。但是,欧立希决心用实际行动,去实现这个大胆的幻想。欧立希废寝忘食地学习前人的经验,他翻阅了德文、英文和法文的书籍、杂志,在他的办公室里,书架上、桌子上、椅子上、地板上,都堆满了厚厚的书本一看到有用的材料,或自己有新的设想,无论在何时何地,他都要它们记下来,甚至在地板上、衬衣袖口里、鞋底上,都用铅笔和粉笔写满了化学公式和符号。欧立希和他的助手,在实验室里,一天又一天,一月又一月,不停地对染上疾病的小白鼠,用各种各样的化学药物进行治疗。好几百种药物全都试过了,已经耗费了上千只小白鼠,依然没有什么效果。为了加快实验的进行,欧立希日夜奋战在实验室里,经常一连好几个晚上,只在长椅上用书本当枕头睡觉。实验在继续进行着,他们用来试验的化学药品,已经超过600种。有一位朋友劝欧立希不要白费劲了,欧立希坚决地的说:“实验一定要继续下去,一定要找到这‘神奇的子弹’。”因为,欧立希坚信科学探索的成功往往是建立在无数次失败和挫折的基础上的。1909年,欧立希和他的助手们实验的606号编号的化学药品,终于经受住了考验。一批批得病的小白鼠,只要打一针“606”,就可以恢复健康。又经过多次实验以后,证明它能杀死人体内的传染病菌,而不伤害人体。欧立希以解救人民疾苦的坚强信念,以对科学实验百折不挠的勇气,终于把找到“神奇子弹”的幻想变成了现实。(对不起,未找到读后感,前一篇文章“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有)

(3)
开国将帅的故事:刘伯承
刘伯承(1892-1986),四川省开县人。一九一二年考入重庆军政府将校学堂。一九一四年加入孙中山领导的中华革命党。在护国、护法战争中,任连长、旅参谋长、团长。一九二六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任国民革命军四川各路总指挥、暂编第十五军军长。一九二七年参加领导南昌起义,任中共前敌委员会参谋长。后留学苏联。一九三零年回国。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中央长江局军委书记,红军学校校长兼政治委员,中央革命军事委员会总参谋长兼中央纵队司令员,中央红军先遣队司令,中革军委总参谋长,红军大学副校长,中央援西军司令员。参加了长征。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解放战争时期,任晋冀鲁豫军区司令员,中原军区司令员,第二野战军司令员,南京市军事管制委员会主任、南京市市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共中央西南局第二书记,西南军政委员会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军委训练总监部部长,高等军事学院院长兼政治委员,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一九五五年被授予元帅军衔。是第一、二、三届国防委员会副主席,第二、三、四、五届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副委员长,中共第七届中央委员,第八、九、十、十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故事1

巧妙用兵 两伏七亘村

1937年10月25日,时为八路军一二九师师长的刘伯承获悉日军二十师团的迂回部队向平定县城开进,其运送军械弹药粮草的辎重部队约千余人在测鱼镇宿营。测鱼镇东部的七亘村一带地形复杂,道路弯曲,正太公路由此通过。刘伯承判断,测鱼镇之敌第二天必定经七亘村向平定县城运送军用物资,即令三八六旅三营利用七亘村一带的有利地形,力求打一次漂亮的伏击战,歼击敌军,夺其辎重,切断二十师团的后方补给线。

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听说八路军要在七亘村伏击装备精良、不可一世的侵华日军,非常怀疑。认为国民党的数万正规大军都不能阻挡日军入侵山西,八路军又怎么能与日军相匹敌呢?刘伯承要用七亘村伏击战的胜利,治一治国民党军队的“恐日症”。

10月26日拂晓,天刚蒙蒙亮,驻扎在测鱼镇的日军辎重部队,在200余名步兵的掩护下,沿公路大摇大摆地向平定方向开进。9点钟左右,日军先头部队进入了三营的火力范围,三营战士把这股敌人放了过去,其他敌人看到先头部队部队平安无事,即紧随其向前运动。当敌辎重部队进入三营的伏击圈时,三营抓住战机,向其发起突然攻击,以猛烈的机枪、手榴弹火力大量杀伤敌人。顿时,枪炮声、喊杀声连成一片,直打得敌人措手不及,晕头转向。随即,八路军战士个个像猛虎下山,向敌群冲击,与日军展开了激烈的肉搏战,使敌人的队形大乱。敌人前后被三营的火力和冲入敌阵的战士所截,左右被道路两侧的地形所阻,兵力无法展开,火力不能发挥,掩护部队也发挥不了作用,被八路军战士打得死的死、伤的伤,完全失去了指挥和抵抗能力。后尾掩护的少数兵力见大势已去,惧怕被歼,丢下物资和其他人员,狼狈地向测鱼镇方向回窜。

这次战斗,激战两个多小时,毙敌300余人,缴获骡马300多匹及大批军用物资,取得了胜利。

敌运输部队被八路军歼灭后,日军运送军用物资的计划落空,前方急如星火,后方亦如热锅上的蚂蚁。日军依据用兵“不得遵常”的道理,认为八路军伏击胜利后,一定会转移别处,绝不再再在七亘村设伏。所以,一面组织部队到七亘村收集、搬运尸体,一面调整力量,准备继续从七亘村一带通过,向平定方向运送军用物资。

刘伯承神机妙算,准确判断敌人运送军用物资未成,前方弹药粮草告急,一定会千方百计再次运送。且向平定前方机动没有道路绕行,七亘村是再次运送物资的必经之路。另外,刘伯承抓住敌人用兵教条的心理,对“不得遵常”的用兵之道,反其道而用之,大胆决定再次在七亘村设伏。为了进一步迷惑日军,诱骗其上当,刘伯承又使用了疑兵之计。当日军派重兵来七亘村实施报复时,他让第三八六旅主力佯装慌忙败退,制造八路军已被驱走的假象。第三八六旅主力在附近山里绕行一圈,乘夜又秘密返回到七亘村设置伏击阵地,主攻任务仍由第三营担负,不过伏击地点由村东移到了村西。

28日上午,敌人由测鱼镇出动,沿原路向平定方向开进。这次,敌人吸取上次遭伏击的教训,以100余名骑兵开道侦察,300余名步兵殿后掩护,辎重部队摆在中间,相信可以万无一失。敌先头部队接近七亘村后,其侦察分队进行了严密搜索。三八六旅三营的战士沉着镇静,严密伪装不动声色,以致敌人走到跟前都没有被发现。在敌人确信没有伏兵,其先头部队的骑兵才摇摇晃晃地通过八路军的伏击地区。待敌辎重部队进入伏击圈后,三营指挥员一声令下,埋伏在七亘村西侧的战士,对敌发起了猛烈袭击。随后,战士们又冲入敌群,与敌人展开了面对面的搏斗。激战到黄昏,又毙敌100余名,缴获骡马数十匹,余敌向平定方向逃窜。

在短短的三天之内,刘伯承指挥八路军部队,采用“重叠的设伏”战术,在七亘村连续两次伏击日军的辎重部队,毙敌400余人,缴获骡马近400匹及大批军用物资,打破了日军“不可战胜”的神话,使侵华日军尝到了八路军的厉害。

七亘村伏击战斗结束后,刘伯承将缴获的日军战马、军刀、大衣等战利品,拿出一部分送给国民党第二战区副司令长官卫立煌,让他看看八路军是怎样战胜侵华日军的。卫立煌亲自点验过目,对刘伯承率领八路军战士对日军作战取得的辉煌战绩,敬佩不已,称七亘村伏击战是大胆巧妙用兵的奇迹,不得不承认:“还是八路军的机动灵活的战术好,接连打了好几个大胜仗”。

故事2

“狭路相逢勇者胜”

1947年8月刘邓大军像一支利箭直插大别山。25日夜,当刘伯承率野战军指挥部和第六纵队到达汝河北岸,准备渡河时,汝河南岸渡口已被敌吴绍周的八十五师占领了。河上船只,已被敌人搜砸一空。这时,在后面尾追野战军的3个师,距汝河北岸仅五六十里。情况尤分紧急,真有“相逢狭路间,道隘不容车”之势。

此刻,刘伯承把指挥部前移到六纵司令部。在北岸河口附近一间小屋里,召集六纵干部举行紧急会议。

屋里的人注意力高度集中。一直沉默的刘伯承,微微抬起了头,用他分外沉着、安详的眼光巡视了每张焦急的面孔,他开了口:“同志们!情况确实严重,我们已经听到追击我们的敌人的炮声了!如果让后面敌人赶到,把我们夹在中间,不仅影响战略跃进,而且有全军覆灭的危险!”说到这里,他的声调变了,坚毅有力地说:“自古‘狭路相逢勇者胜!’”他用拳斗撞击着桌面,更高声地重复着:“现在要用进攻的手段来对付进攻的敌人,狭路相逢勇者胜!同志们明白吗?从现在起,不管白天黑夜,不管敌人的飞机大炮,我们要从敌人的阵地上打开一条血路冲过去!只要我们坚决勇敢,不怕牺牲,就一定能打过去!”

政委邓小平点了点头说:“我同意司令员的意见,我们就是要用顽强的战斗作风,把敌人压垮,压倒,叫他让路!”

刘伯承和邓小平的进攻命令,通过电话立刻传遍了整个部队。午夜12点,部队开始行动。刘伯承和邓小平亲自来到河边,具体指挥强渡。

六纵队指战员英勇奋战,终于在天亮前杀开了一条血路,突过汝河,占领了南岸阵地。但整个形势仍很紧张。敌人像输红了眼的赌棍,企图夺回阵地,堵住口子,阻止大部队渡河。担任打开道路、副食全军渡河的前卫团,遭到了敌炮火的猛烈轰击,炮弹不时地打到团指挥所的院内。

这时,刘伯承、邓小平突然来到指挥所。前卫团指挥员担心首长的安全,劝他们躲开敌人的炮火,他们没有理会,蹲在院子里,摊开地图,仔细地研究起来,敌人炮火更加密集,刘伯承一边看着地图,一边详细地询问前卫团指挥员是如何部署兵力的,甚至连一些技术上的细节也查问到了。

平时,部队指挥员都非常喜欢刘伯承这样提问题,可这会儿,因为担心首长的安全,他们确实有些不耐烦,急得搓手跺脚。刘伯承看出了他们的心思,严肃地说:“同志啊,不是我信不过,而是你们的任务太重要了!现在,还不能松劲,敌人的反击很猛,能否保住阵地,可是关系到全军的命运啊!”

刘伯承、邓小平亲临前卫团指挥作战,给部队指挥员极大的鼓舞,各级指挥员身先士卒,经过整整一夜的拚杀,不但在南岸站住了脚,而且还不断扩大,在敌阵中撕开了一个大口子,使后面的大部队和直属机关在尾追之敌赶到之前,全部渡过了汝河。

强渡汝河后,刘伯承又指挥部队徒步涉过淮河,率大军进入了大别山区。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像一把尖刀插进了蒋介石国民党的心脏,把人民解放战争的车轮开到了国民党统治区

故事3

“孩子的惨死是有贡献的!”

刘伯承元帅有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他曾经是七个孩子的父亲。为人们所熟知的儿子刘蒙、太行、太迟,女儿密群、雁翎、解先等人都在不同的岗位上很有成就。唯一令人遗憾、也是鲜为人知的是大女儿刘华北在延安保育院时被敌人暗杀,这件事一直深深刺痛着刘帅夫妇的心。

那是1943年9月,刘伯承夫妇从前线回到延安、参加整风运动并准备出席中国共产党第七次代表大会。由于忙着工作,他一直抽不出时间去保育院看望孩子。直到1945年6月七大闭幕,在返回前线的三天前,他才准备抽出两天时间陪陪孩子们。这天他特意准备了小礼物,还洗了澡、刮了胡子,笑着问妻子汪荣华说:“明天,该去看我们的女儿——华北他们了,这回刮了胡子,他们该不怕我扎小脸了吧?”

夏天的夜晚是那样静、又那样长。在黎明还未到来时,刘伯承突然被隔壁窑洞的电话铃声惊醒。他急忙披衣起床,以为是中央有什么紧急通知。通讯员急急忙忙距进来,紧张地说:“中央保育院打来电话,叫你和汪阿姨快去一趟,华北她……”话没说完就停住了。

“怎么,华北她得急病了?”妈妈急于弄清情况。

警卫员说:“电话上叫你们马上就去,我去备马。”

刘伯承挡住他说:“等天亮再去吧,免得惊醒大家。”话音刚落,催促他们的电话又来了。

汪荣华说:“可能是急病,别让老师、阿姨们着急了,咱们就去吧。”

“那就走吧,用不骑马。”

走进保育院,孩子们还在梦中,只有值夜班的阿姨紧张地巡视着,办公室里亮着灯光,在场的人都极紧张,焦灼的情绪笼罩着整个保育院。

当伯承夫妇一走进办公室,所有的人都站了起来。所长拉着他们夫妇的手,声音颤抖着说:“首长,所里今夜出了大事。我们麻痹大意、失去警惕性,华北她……她被敌人谋害了。”如同晴天霹雳,刘伯承夫妇几乎昏倒,虽然他们一时还没弄清是怎么回事。心里却象被戳了一刀,他极力控制着自己说:“安定!……孩子在哪儿?”

所长领着他们带到隔壁的一个小窑洞里,小床上躺着心爱的女儿华北,汪荣华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失声痛哭着扑倒在孩子身上:“孩子、好孩子,你睁眼看看爸爸妈妈吧,我们来迟了……”

刘伯承颤抖着又手抚摸孩子的脸,眼泪同样从他没有来得及带假眼球的右眼眶里流出来,打湿了女儿的白被单。

所长悲伤地向刘伯承夫妇讲述了孩子被害的经过:“凶手在半夜窜进院来,迅速暗杀了华北。这是敌人有预谋、有串联的犯罪行为,我们一定要查清,替孩子报仇。”

刘伯承以非凡的忍耐力克制着,只见他额头上冒着豆大的汗珠,全身的内衣都被汗水浸透了。他拉起被单深情地把女儿盖好,对周围的人说:“敌人以为杀了我刘伯承的女儿,我就会对他们手软吗?这是痴心妄想,华北不仅是我的女儿,也是党和人民的女儿!孩子的惨死是有贡献的!它要我们不能忘记阶级斗争,要是敌人不投降,就坚决把他们彻底消灭!正如你们大家分析的一样,这个惨案肯定是政治性的,但我们决不能中他们的计。”最后他又说:“这件事让保卫部门的同志去清查处理,不要草木皆兵,随便怀疑自己的同志,敌人是跑不了的。”

第二天,刘伯承夫妇把女儿安葬在延河之滨、把另一个孩子依然留在保育院里,又整装起程返回太行前线,投入了新的战斗。

故事4

刘伯承的办学公式

南京军事学院的一些老教员、老学员经常谈起这个公式——杨得志+罗哈里斯基+麦克阿瑟-“戈尔洛夫”=X?,其实,这个刘伯承办学公式里蕴含着极为丰富的内容。当然,在描述之前,应该稍加注释。

杨得志,1928年参加红军,历任班长、排长、连长、团长、旅长、师长、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员,是著名的战将,入学时为华北军区第十九兵团司令员。入学后不久,即赴朝作战,先后任十九兵团司令员、志愿军副司令员。

罗哈里斯基,即H·A·韦廖夫金—拉哈尔斯基,苏军中将。1941年8月至1994年6月,任苏军伏龙芝军事学院院长,在军事学术上有较深造诣。时为苏军总顾问,率20多位苏军顾问驻南京军事学院。

麦克阿瑟,1903年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39岁时任西点军校校长,典型的“西点式”军人 。历任驻菲律宾美军兵团司令、总司令。1941年任远东军总司令,1945年任太平洋美军总司令,盟国驻日本占领军总司令。1950年侵朝战争爆发后,任“联合国总司令”。

“戈尔洛夫”,我国在40年代翻译的一个苏联剧本《前线》中的主人公,是一个盲目自大,保守落后的典型人物。40年代初,延安曾多次上演这个话剧,在观众中有较大影响。这个公式的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杨得志——在这里代表“我”情。因为杨得志是由军事学院调往朝鲜前线的,是将学院教学与战争实际联系起来的桥梁。以我为主,就是从我军实际出发,为我军建设服务。

罗哈里斯基——在这里代表“友”情。吸取苏军的成功经验,为我所用,作为军事教学的参考。

麦克阿瑟——在这里代表“敌”情。即将朝鲜半岛的敌情与军事学院的课堂教学紧密联系,运用最新军事住处辅助教学,有针对性地研究美军装备、编制、指挥、作战等问题。

“戈尔洛夫”——在这里代表保守、落后、机械,也可以说是教条主义的形象化。其意自明,不必赘述。

故事5

“猫论”源自刘伯承

“猫论”,曾和“石头论”一起,被作为邓小平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实践第一的两个主要论点。“黑猫、白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以下简称“猫论”),作为邓小平同志的一句名言,不仅在国内已家喻户晓,人人皆知,而且在国外也遐迩闻名,广为流传。而邓小平“猫论”的提出却是吸收借鉴刘伯承军事思想的结果。

把“猫论”用来阐释一种思想观点的,首先是刘伯承。刘伯承是我军著名的军事家,善于把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不拘泥于教条,战略战术机动灵活,以打胜仗为最终目的。因之,这位农民出身的军事家,每逢大战在即,经常脱口而出:“不管是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以此来说明一个相互而深刻的道理: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消灭敌人,保存自己。由于这句话生动形象,很适合当时干部战士文化水平不高的情况 ,深受一二九师和二野指战员的喜爱。

邓小平与刘伯承既是同乡,又是长期共同战斗的战友,加之他一贯坚持实事求是的作风,无论是指挥打仗,还是领导建设,都特别强调从实际出发。所以,对于刘伯承常说的这句家乡话,自然十分理解,非常赞同,将其从军事领域引入整个社会领域,以之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反对极“左”思潮,倡导和贯彻实事求是的思想。

1962年,我国正处于国民经济调整时期。在农业问题上,由于在农村人民公社的实际工作中,许多地区违反按劳分配的等价交换原则,犯了刮“共产风”和其他平均主义的错误。所以,高速农业生产关系,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成了调整时期亟待解决的首要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作为中共中央书记处总书记和国务院副总理的邓小平认为:调整农村生产关系,“哪种形式在哪个地方能够比较容易比较快地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就采取哪种形式;群众愿意采取哪种形式,就采取哪种形式,不合法的使它合法起来。”为了形象地表达这一正确观点,邓小平引用了刘伯承说过的“不管是黄猫、黑猫,只要捉住老鼠就是好猫”这句四川话。在当时的情况下,它充分体现了邓小平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和求实精神,反映了他对调整和改革社会主义内部生产关系的深刻认识。 从此,“猫论”便不胫而走,很快流传起来。(这是一大段一个伟人:刘少奇的5个故事。)

这些是我收集到的,希望可以帮到你。

⑽ 有关领袖或英雄人物的电影或电视

拿破仑(有四部)、凯撒大帝、周恩来、伊丽莎白、女王等等,都是电影

阅读全文

与领袖电影开头人物介绍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爱上看电影电影网 浏览:27
美国20岁电影女主 浏览:453
迪迦加入光之国是哪个电影 浏览:218
恐怖电影里面的亲热 浏览:743
欧美经典动画电影 浏览:138
鬼怪学院中文版合集大电影 浏览:526
最近有什么大型的好看的电影 浏览:588
老片闪闪的红星电影演员 浏览:787
台湾盗墓电影有哪些 浏览:734
少年古装电影 浏览:140
八百电影人物分析作文 浏览:136
老电影梁山伯与祝英台MP4百度云 浏览:44
中国电影关于外星人控制人类 浏览:756
前哨老电影优酷视频电影网 浏览:551
电脑上的电影保存在哪里 浏览:271
中国南京审判日本战犯电影 浏览:39
一群美女进入游戏的电影 浏览:447
电影推荐液态科幻 浏览:406
同盟古镇与电影小镇哪里好 浏览:319
有部电影叫盲什么 浏览:6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