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人物 > 巴顿将军电影战争场面怎么样

巴顿将军电影战争场面怎么样

发布时间:2022-07-14 11:36:38

① 谁有《巴顿将军》的影评,急需

这部1970年的战争题材传记片在今天看来依然味道十足,电影处处透着气势和张力,最值得称道的是乔治•司各特将四星上将巴顿这一银幕形象塑造成了永恒的经典,这位血胆老爹的形象就好像马龙白兰度塑造的教父一样令人回味无穷。
古典英雄
巴顿将军相信轮回,认为自己生生世世都在经历着荣耀的大战,他看着迦太基文明的残壁断墙,无限感慨,吟诗赞颂当年迦太基人对抗罗马军团的那场悲壮战役。一股子古典英雄主义情怀的巴顿将军此时的表情陶醉、眼中含着深情,“历经生生世世、在星光下无数次奋战、陨灭”,这是巴顿自己坚信的光荣宿命。这种尚武精神下的存在即战斗的人生观将这个现代战场上的古典英雄形象完美地衬托出来。正如纳粹军官所说的,巴顿是个活在16世纪的人,其实一腔热血与激情的血胆老爹更像是活在古希腊时代的英雄,他的身上闪烁着阿基里斯的光芒。
无畏战士
印象最深的是巴顿正在办公室和俩名盟友研究空战,此时德国飞机来轰炸,激动的巴顿拔出手枪跳出窗户迎着敌机就开枪,始终没有后退一步。这位老将的气魄和胆量可见一斑。中国古语道“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衰”,电影中的处理方法很巧妙,用一种很冷静的视角来表现巴顿的冷静和无所畏惧。在一条大河的对面,巴顿嘲讽小军官不敢过河,然后上车,此时一颗炸弹掉进水中爆炸,而河对岸的巴顿流畅的完成了上车这个动作,没有丝毫的停滞。虽然没有什么诗意的慢镜头、雄壮的背景音乐、面部特写镜头等等,但这种冷静的视点给人的张力远胜于那些炫目的煽情手段。
和平时代的悲哀人物
电影中巴顿的知音恐怕就是纳粹的那名军官了,连巴顿的老友都不能理解巴顿但是他理解,在战争即将结束的时候,那名军官看着手中巴顿的照片说道“他也到了了结的时候了,战争结束他就谢幕了,为战争而存在,再不适合这个时代。”一语道破巴顿的悲哀之处,这个不可一世、战无不胜的传奇将军在和平年代就失去了他存在的意义,在巴顿的人生哲学当中战士就该死于战场上的最后一颗子弹,他的人生舞台应该是战场而不是宴会厅,为了战斗他可以闭嘴不说话,也可以在大雪天气下让士兵不吃不睡连夜行军,为了战斗一向强势的巴顿可以谦卑真诚地求老友给他军队。像巴顿这样为战斗而生,为战斗而亡的将领,在和平年代只能孤独的牵着爱犬散布在空旷的原野上,等待他的是人生的孤寂和沉闷。
永远的血胆老爹
虽然巴顿的年代已经过去,我们现在需要的是和平而不是战争,况且一部好的战争片应该是反思战争而不是赞扬战争。但那个生动的有着一腔古典英雄主义情怀的战神般的血胆老爹经典形象必将成为观众记忆中永恒的经典。

PS:本片拍摄的年代正是美国的黑暗时代,肯尼迪、马丁路德金相继遇刺,当时国内反对越战情绪也十分高涨、水门事件等丑闻使得民众对政府失去了信心,这部《巴顿将军》究其实质而言就是一部宣染战争情绪的主旋律电影,将当时美国政府丑恶的穷兵黩武政策暴露了出来。这部电影在当时的确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巴顿成了很多美国青少年的偶像,他们以参军服役为荣,这样也将一批又一批本应拥有美好青春的美国青年送去越南当炮灰。一些敏感的反战人士更是高呼本片带有浓厚的军国主义色彩(在现在看来更能感受到这一点),所以这部电影非正义的社会影响力要远高于它的艺术价值。只能说这是一部成功的人物传记片,是一部经典的艺术作品,但不是一部好电影。

② 《巴顿将军》讲述了什么

《巴顿将军》是一部以真人真事为依据拍摄的电影。但它不是严格意义的人物传记片,而是经过艺术加工了的战争题材故事片。它巧妙地把教化功能和艺术性、观赏性结合起来,成为一部成功的好莱坞作品。

影片基本采用写实的手法,着重表现了战争与人的关系,成功地塑造了有“暴戾军神”之称的巴顿将军。因此巴顿的独特性格无疑成为构成影片魅力的重要因素。他受过良好的军事训练,是西点军校的高材生,又是美国最富有的将军。他常常用粗话骂人,脾气暴烈,喜欢打硬仗,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美国人一向是爱斗的”,“美国人爱胜利者”。他酷爱战争,是一个典型的战争动物,是没有战争就无法生存的人。他对布莱德雷将军说:“一个职业军人应该死在最后战争的最后一仗里,被最后一颗子弹打中。”这是一种诗意的表达。而书生意气恰恰是巴顿不同于一般军事将领的一个重要特征。从本质来说,巴顿是一个性情中人,是书生意气与将军本色的天然合体。巴顿的古典气质和书生意气在美军墓地和参谋一起漫步的一段中有明显的表达。远景中巴顿和参谋立在沙漠里,背后是两行脚印,切到近景,巴顿谈起他想和“混蛋天才”隆美尔像古代骑士一样单独决斗:“隆美尔和我各乘坦克,相隔20步停下,出来握握手,再进坦克进行战斗,就我们俩。这次战斗决定战争的胜负。”参谋笑着说他的想法已经不时兴了。因为这已是20世纪。巴顿感慨地说:“天哪,我真恨20世纪!”

影片中用手枪打飞机的情节也显示了他的这种个人英雄气质。盟军飞机掩护跟不上,制空权被德国人控制,巴顿一人冲出司令部,用手枪向飞机开火。仰角拍摄的巴顿将军正面立着,向天上敌机喊:“打吧,混蛋,对准我的鼻子打!”这时,盟军官员在二楼阳台上叫他:“快回来,乔治,我们需要一个司令官,不是一个伤员。”巴顿不理会,举枪向飞机发射。这时片中插入腿的特写,巴顿两只穿皮靴的脚占据了整个画面,透过其画面上的腿,敌机正飞过。接着一个中景,巴顿向飞机射击,摇镜头跟了一周。当然,他不可能打到飞机,但他的英雄气质却表现得淋漓尽致。

巴顿将军本人

为了塑造性格鲜明的巴顿形象,影片采用了对比方法。与巴顿不同,布莱德雷和蒙哥马利是另外类型的将军。布莱德雷是一个理性的将军,正如他自己对巴顿所说的:“我打仗是因为他们训练我打仗,你打仗是因为你爱打仗。”他老成持重,斯文,有政治头脑,没有诗意,却更善于协调关系,做了集团军司令。事实也证明,他被授予五星上将,而巴顿却只是四星上将。蒙哥马利在影片中被丑化以衬托巴顿。巴顿走路、敬礼的动作严正规范,而蒙哥马利走路摇摇晃晃,敬礼五指分开,毫无大将风范。然而,战争结束后,蒙哥马利得到了女王的接见,成为英国下任帝国军队的参谋长,而巴顿却因失言被解除军职,离开他视为生命的军队。布莱德雷和蒙哥马利在性格和命运上与巴顿的对比恰好使巴顿的性格更为突出。

影片不仅正面描写巴顿,也利用德军反应来强化巴顿形象,而且更有说服力。史其格尔上尉向隆美尔汇报情况既是德军的实际需要,又避免了正面叙述,突出了巴顿的性格特征:“他爱写诗,提倡死而复生,他祈祷虔诚,又会用下流话骂人。他的格言是永远进攻,决不退缩。”这恰恰从侧面突出了巴顿将军的形象。

③ 最逼真的战争电影是哪一部

一、《现代启示录》Apocalypse Now (1979)

该片表面上在讲越战,但在所有著名的战争片中,它可能是“升华”程度最高的一部。它可以套用于任何战争,甚至广而言之说它表现任何人生经历都不为过。影片虽然不乏对战争的正面描写,但它的精髓是刻画人性中的黑暗,难怪它不是以越战记录为蓝本,而是改编自英国小说家康拉德的经典名著《黑暗之心》。

影片讲述一个疯狂的美国军官在柬埔寨丛林中建筑恐怖王国的故事,马龙•白兰度扮演的这名军官镜头不多,台词和处理均很“虚幻”,仿佛是一种力量,而不是某个人;若再“虚幻”下去,那就要变成《大红灯笼高高挂》中的大家长了。

本片是电影大师科波拉的战争史诗片,是他对于战争暴力造成人性异化的一种反思。影片巧妙地将现实主义的题材和象征意义融合在一起,以一名战士沿河寻找白兰度的旅程为线索,展开了一种近乎荒诞的“实况记录”。影片具有一种“大歌剧”般的风格,夸张而华美,带有强烈的表现主义色彩。在飞机上播放瓦格纳《女武神》主题音乐的轰炸场面是这种风格的集中体现,也是本片的经典场景之一。

2001年夏,科波拉推出该片的新版本,比原来的版本多了将近一个钟头。

二、《拯救大兵瑞恩》Saving Private Ryan (1998)

该片中有一个重复出现的细节颇耐人寻味:士兵们把牺牲了的战友留下的家信重新抄写一遍,而不让他的家人看到血迹斑斑的原件。此举的动机无可指责,但细细想一下,您不觉得原件更珍贵吗?传统的二战片好比是这重新誊写的家书,已经抹去了血迹和弹孔;而本片给我们看的是原件,因此我们震惊、颤抖,因为我们早已习惯了通过滤镜观察战争。

当代头号大导演斯皮尔伯格在此不仅建立了又一座艺术丰碑,而且奇迹般地将一向无法协调的思想倾向和戏剧元素加以融合。他并没有贬低二战的正义性,但他提出了个人生命价值的命题,并在影片中直接讨论;他打破常规在片头大段描写诺曼底登陆,但人物的塑造并没有因此被削弱;他的战争戏跟非战争戏泾渭分明,但影片的整体感非常好。他那超凡的叙事能力为观众提供了见“树”又见“林”的战争场面。

这是一部肯定二战、又宣扬反战的作品,是一部赤裸裸表现极端暴力、但从骨子里赞美人性与和平的作品。

三、《野战排》Platoon (1986)

大导演奥利弗•斯通越战三部曲的第一部,获四项奥斯卡大奖。

本片以导演的亲身经历为基础,全面而真实地反映了越战的主要一面,即美军在前线的所作所为。影片的主要戏剧矛盾源于一名讲人道的军官和一名非理性的军官的冲突,但没有图解反战思想的痕迹。

在人物和事件、思想和艺术的综合方面,本片没有偏颇,是一部百分之百的优秀战争片。

四、《桂河大桥》The Bridge on the River Kwai (1957)

这部荣获七项奥斯卡大奖的英国片有着英国式的严谨结构和绅士般的节奏。影片反映二战期间一群英国士兵在日本战俘营的故事,虽然没有什么正面的刀枪交锋,但对人物心理的刻画颇独具匠心。

影片前半部份:英军战俘不畏日本军官的折磨,支持原则,维护尊严;但影片到后半部份,角色似乎发生了转换:日本军官从恶魔的外表展现人性的一面,而英国军官在面对必须炸毁自己兴建的桥梁时表现出来的僵硬思维,同样令人惊讶。

本片可视为是三个军人的故事,每个人身上既有着民族性,同时也有独特的个性。日本军官齐滕大佐外冷内热,武士道精神尚未完全抿灭他的人性;亚力克•金纳斯扮演的英国军官浑身上下都充满尊严,但似乎有点走火入魔;威廉•霍尔登扮演的美国军官有点流里流气,但他应变能力强,关键时刻也能明辨是非。

大卫•里恩的作品都讲究气势,以现代观念看许多场景都偏拖遢,但跟整体的表现手法很一致。

五、《巴顿将军》Patton (1970)

一部关于二战将军的史诗式传记片。它把巴顿将军塑造成一个既高大雄伟、又具体实在的艺术形象,不仅有血有肉,而且有“污点”;不仅功勋垂世,而且“劣迹”昭彰。

影片描写战争史实,但镜头几乎一直对准主角,巧妙地让人们从巴顿的威力中感受德军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开场戏——在美国国旗撑满银幕的背景下,主人公作了长达五分钟的开场独白。这是高难度的反传统处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

影片的战争场面宏伟壮观:北非沙漠里,遍地砂砾,怪石嶙峋;银装素裹的草原,硝烟弥漫,大自然的优美景致和战争的氛围交织成一幅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六、《西线无战事》All Quiet on the Western Front (1930)

这部当年度奥斯卡最佳影片是一部具有浓厚反战思想的作品,描述一战期间参军的一群德国少年兵的经历。

导演手法细腻、流畅,开创了使用升降机拍摄大场面,把对白、音响和配乐混合录制的手法。影片结尾处主角捉蝴蝶被子弹击中的镜头,已成为电影史上的经典。

七、《猎鹿人》Deer Hunter (1978)

本片从三名炼钢工人加入越战,反映出战争对人民生活的破坏。影片明显地分为战争前、战争中、战争后三个部份,每个部份互为补充,让人们看到战争造成的肉体伤残固然触目惨痛,精神伤害却更为惊心。

影片的主要细节是一个名为“俄国轮盘”的游戏:越南军人在左轮手枪中只装一颗子弹,然后要美军战俘往自己头上射击。但这种残酷的游戏却像毒品一样,吸引了其中一名美军,以至于他回到后方仍不愿返回家乡,却自愿留在越南从事这种生命赌博。

该片节奏缓慢,叙事松散且富有跳跃性,既显得有大气,又显得导演缺乏基本功。本片获得五项奥斯卡大奖。

八、《最长的一日》The Longest Day (1962)

《拯救大兵瑞恩》之前描写盟军登陆诺曼底的经典之作,云集了众多当时的超级男明星,阵容之强,在战争片中极为罕见。但明星们在此没有什么出风头的机会,因为整部影片以叙事为主,从各个方面(包括美军、德军、法国抵抗力量等)全面反映当时的战局,人物塑造处于从属地位。

本片被认为是以传统手法正面表现二战的盖棺之作。

九、《乱世忠魂》From Here to Eternity (1953)

本片荣获八项奥斯卡大奖,是20世纪拍摄的表现珍珠港事件最出色的影片。

其实影片主要篇幅用在描写珍珠港前夕夏威夷美军的生活,对军界内部黑暗面的揭露非常犀利,如偷情、虐待小兵等均有详尽披露。

日军飞机偷袭珍珠港乃本片的压轴戏,同时也为人物矛盾提供了一个大框架与大和解,尤其是小兵在操场上吹号哀悼战友的一场戏颇有点睛之妙。

十、《虎!虎!虎!》Tora! Tora! Tora! (1970)

如果您想通过观看战争片,了解某场战争的前因后果、战略战术,本片是最佳选择。这部由美国和日本联合制作的影片,细致地呈现了双方在珍珠港事件前的每一步,包括外交、军事和情报的发展。影片在观点上不偏不倚,极其客观;在细节上不厌其烦,忠实史实。它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但在人物塑造方面则未下功夫。

“虎!虎!虎!”是日本空军在轰炸珍珠港时喊出的口号。该片的轰炸场面很壮观,当然不如新片《珍珠港》充满电脑特技的45分钟轰炸戏,毕竟现代科技在表现宏大及难以再现的场面时有着独特的优势。您若对《珍珠港》片尾美军轰炸东京的史实感兴趣,有一部1944年出品的影片《东京上空30秒》详细叙述了这段故事。

④ 巴顿将军的影片评价

该影片一部史诗式传记片,讲述了巴顿将军一生的经历,影片中大自然的优美景致和战争的氛围交织成一幅幅具有强烈视觉冲击力的画面。
不知道该片传达的是不是一种悲观,但巴顿将军的浪漫主义、他的一点点大嘴巴甚至是对于世界和政治的冷嘲热讽,都和他的复古主义情怀一样,从来都不属于20世纪。一个属于16世纪的堂吉诃德式的人物却能够在20世纪最重要的世界大战中享受荣誉和成就,这本身就是上帝赐予的。(光明网评)
该影片堪称经典,讲述了巴顿将军辉煌的一生,扮演巴顿的演员乔治·斯科特在片中的表演堪称经典,他出神入化地塑造了这位桀骜不逊、威严傲慢的传奇将军。将巴顿将军一个美国军事强人的典范的形象在银幕上演活的活灵活现。(新浪网评)
影片描写战争史实,但镜头几乎一直对准主角,巧妙地让人们从巴顿的威力中感受德军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开场戏——在美国国旗撑满银幕的背景下,主人公做了长达五分钟的开场独白。这是高难度的反传统处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扮演巴顿的演员乔治·斯科特在片中的表演堪称经典,他出神入化地塑造了这位桀骜不逊、威严傲慢的传奇将军。(南海网评)

⑤ 《巴顿将军》是怎样一部电影

《巴顿将军》是好莱坞拍摄的一部相当著名的影片,许多人正是通过这部影片认识进而崇拜上巴顿的,而巴顿也因这部影片而名扬天下,成了二战中的著名将领。
电影难免有夸张的地方,那么在现实中,巴顿究竟是个怎么样的人,是不是像影片中描写的那样历害。
通常,我们说某个人是名将,那就意味着他在若干重要战役中为胜利做出过重要贡献。如蒙哥马利在阿拉曼战役,朱可夫在莫斯科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那样,但我翻阅了许多关于巴顿的书籍后却发现,在巴顿的战争生涯中,根本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战功!
影片中,好莱坞着重提到了三个战役:北非战役、西西里岛战役和阿登战役,在这三大战役中,巴顿或根本没参加,如北非战役;或参加了但表现平平,如西西里岛战役和阿登战役。
既然如此,那好莱坞又是如何把平庸的巴顿吹成世界第一名将的呢?回忆一下这部影片的情节安排,你真要佩服好莱坞的导演们的能耐,他们可真有本事,足以把羊吹成虎!
看看好莱坞是怎么吹捧巴顿的:
影片是从美军的卡塞林之战开始的,在这一次战斗中,美国的第二军被隆美尔指挥的德军击败了,战场上,美国士兵的尸体横七竖八,躺得到处都是,美军处在了危机之中。
迷茫中,可怜的美国士兵们翘首以盼,盼望着救星的到来。
救星终于来了,茫茫大漠之中,一辆吉普车从远处驶来,车上站着威风凛凛的巴顿将军,巴太阳来了,救星来了。
巴顿接任第二军的军长后,立即开始了拯救美军的行动,他首先给美国士兵们作了一次“手枪打飞机”的勇敢表演,随后对士兵们大声呵斥一番,立刻让已经被德国人吓破胆的美国士兵们振作起来,打败了德军。
但仅靠这些,对吹捧巴顿来说还是很不够的,这些只能证明巴顿比原来的第二军军长能干一些而已,所以接下来,好莱坞还要做第二步,把巴顿吹成天下第一的将军。
好莱坞把巴顿吹成天下第一的方法是这样的:让巴顿和各个国家最好的将军比试并逐一战胜他们,这样,巴顿自然就成了天下第一啦。
隆美尔是德国最好的将领,但在历史上,隆美尔从没有和巴顿交过手,如何让巴顿胜过隆美尔呢?好莱坞自有办法,他们安排了一场战斗,这场战斗我在史料上无论如何也查不出来,在这场好莱坞导演们设计的战斗中,巴顿打败了隆美尔的部下,所以,好莱坞说,巴顿比隆美尔强。
蒙哥马利是英国最好的将军,巴顿在与蒙哥马利并肩作战时,每次都比他跑得快,这一点,好莱坞倒没有胡说,这是有史料为证的,既然巴顿比蒙哥马利跑得快,因此,好莱坞说,巴顿比蒙哥马利强。
朱可夫是苏联最好的将军,但他既没有和巴顿做过敌手,也没有做过战友,如何让巴顿胜过朱可夫呢?好莱坞自有办法,他们安排了一场欢庆会,让这两位因地位悬殊而极少会面的将军在欢庆会上相遇了,会面时,巴顿把朱可夫骂得狗血淋头,而骂功很差的朱可夫只是重复了一遍巴顿的原话作为回敬,显然,在这场骂战中,巴顿大获全胜,他的嘴可比朱可夫的臭多了,所以,好莱坞说,巴顿也比朱可夫强。
既然巴顿比英国、德国、苏联最好的将军强,因此,他当然就是天下第一的名将。好莱坞就这样完成了对巴顿的吹捧。
这样一位了不起的将军,何以没有战功呢?好莱坞也作了解释:因为嫉贤妒能的艾森豪威尔没有给他充足的汽油!在影片中,巴顿咆哮道:“只要再给我几公升汽油,我就能一直打到柏林!”
是不是这样呢?这是永远都说不清楚的,毕竟没有谁能够让时光倒流到上世纪的44年,让历史按巴顿的要求再重演一次。
影片用了很大的篇幅来介绍巴顿在西西里岛打一个士兵耳光的事,这本是区区小事:做错了,道歉并接受惩罚;做对了,连表扬都配不上。
这么一件小事,何以好莱坞要大肆渲染呢?影片的结尾给出了回答:布莱德雷对巴顿说:“我认为被你在西西里打耳光的那个士兵,比陆军任何士兵对获胜更有贡献!”
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如果仅仅从字面上去理解,那就是说,挨了巴顿耳光的那个士兵,在以后的作战中变得非常勇敢了,并成为了美国陆军中战绩最出色的士兵,但这样理解是错误的,因为挨了巴顿耳光的那个士兵后来并没有成为什么大英雄。
那么,真正的意思是什么呢?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布莱德雷这番话的意思是:美国士兵们之所以在战场上勇敢作战,只是因为害怕挨巴顿的耳光!
影片以这么一段荒唐可笑的话作为结束,好莱坞到底要表示什么呢?或许好莱坞认为,既然这场滑稽闹剧至此已经结束,那么,是时候点醒可怜的观众们了:观众们,伟大的、天下第一的、美国的巴顿将军,他对二战的最大贡献,也就是那么几记耳光而已,哈哈。
最后说一说真实的卡塞林之战。
卡塞林之战发生在1943年的2月14日,当时,节节败退的德军为了阻滞美军的追击,组织了一次反击,使美国第二军付出了192人死亡、1024人受伤、2450人被俘的代价。而当时的美国第二军共有88000人,是当面德军人数的4倍!

⑥ 巴顿将军好看吗这么久的电影了

一般 离经典的战争电影水平,比如拯救大兵瑞恩这种还差一点,影片着重想突出巴顿将军的性格,对于战争场面的描绘和拍摄还有所欠缺

⑦ 有关于巴顿将军的电影吗

链接:https://pan..com/s/1-8TgkxEVIkJ6jx3q0tNhyA

提取码:nyqc、

《巴顿将军》是由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于1970年出品的历史片,该影片由弗兰克林·斯凡那执导,乔治·C·斯科特、卡尔·莫尔登、詹姆斯·爱德华兹等主演。影片主要介绍了1943年在北非,英美盟军遭到绰号叫“沙漠之狐”隆美尔元帅率领的德军反击,展开了一场大规模的战斗,结果美军遭到惨败陷入了困境的故事。该片于1970年上映,获43届奥斯卡最佳影片、最佳剧本、最佳导演等7项奖。

⑧ 美国电影《巴顿将军》是如何运用仰视镜头的

巴顿将军一身整饬的军装上挂满了勋章,影片在此所传达出来的对这位英雄人物、伟大将军的态度不言自明,更将其强悍和不容置疑的威信体现了出来。

整整长达6分钟的镜头全都集中在这位演讲者的身上,一刻也没有移开过,摄影机采取了仰视的角度,巴顿将军一身整饬的军装上挂满了勋章,影片在此所传达出来的对这位英雄人物、伟大将军的态度不言自明,更将其强悍和不容置疑的威信体现了出来。

这一番别具匠心的下马威的确在一开篇就震撼了银幕外的观众,由此带来的对巴顿将军的印象久久挥散不去,贯穿于影片后面对这位“铁血将军”的征战指挥中。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一番异乎寻常的开场,影片只是一部普通的关于伟大人物的传记片。

影片评价

该影片堪称经典,讲述了巴顿将军辉煌的一生,扮演巴顿的演员乔治·斯科特在片中的表演堪称经典,他出神入化地塑造了这位桀骜不逊、威严傲慢的传奇将军。将巴顿将军一个美国军事强人的典范的形象在银幕上演活的活灵活现。

影片描写战争史实,但镜头几乎一直对准主角,巧妙地让人们从巴顿的威力中感受德军的力量。主角的演技出神入化,尤其是开场戏——在美国国旗撑满银幕的背景下,主人公做了长达五分钟的开场独白。这是高难度的反传统处理,也是影片最著名的一段。

阅读全文

与巴顿将军电影战争场面怎么样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你好李焕英英文电影名 浏览:759
身体比例腿最长的女人电影 浏览:240
电影女人受刑 浏览:829
搞笑电影推荐经典排行榜 浏览:881
剧情电影在哪个网站看 浏览:942
绿什么电影食人族 浏览:322
一个比悲伤更悲伤的故事电影 浏览:730
美国两个搞笑演员演的电影 浏览:463
电影人物头像高清照片美国 浏览:738
香港电影惊变未 浏览:280
捉迷藏韩国电影是什么意思 浏览:648
香港电影公司凳子 浏览:180
成方圆儿童歌曲电影 浏览:429
流氓什么电影 浏览:174
欧美伦理bd神马电影迅雷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942
音乐的少儿英文电影 浏览:153
哪个网站的电影最高清 浏览:435
电影老师嫁老大 浏览:637
一个女演员和编剧的外国电影 浏览:626
直播间买的电影票淘宝哪里找 浏览:6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