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电影人物 > 电影里的各种声音是怎么发出的

电影里的各种声音是怎么发出的

发布时间:2022-07-21 03:38:55

⑴ 影片中的声音是如何记录的

我们大家看电影时,会觉得演员的动作和对白非常连贯,就如真实情景差不多。但你若看外国产的配音电影,有时却能看到动作与声音不协调的现象,演员的嘴早已不动了,声音却还没断,这是什么原因呢?

通常电影影片中的声音是同动作一起记录在影片上的,电影中的音乐、对白及音响效果,是现代电影艺术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声音首先通过话筒变为电信号。声音传进话筒,推动话筒中的膜片的振动,与膜片相联的动圈也随着振动;动圈是放在永久磁铁的圆形空隙中的。由于电磁感应,在磁场中来回运动的动圈就会感应出电流来。声音越响,膜片和动圈振动也越大,感应出的电流就越强;声音频率发生变化时,膜片和动圈振荡频率也随着变化,动圈上就会感应出与振动频率一致的电流信号来。这样,声音高低及频率的变化,就会表现为感应电流信号变化。

微弱的感应电流经过放大器放大,再流过一个白炽灯泡。随着电流的变化,灯泡亮度也发生变化:电流强,灯就亮,电流弱,灯泡就暗,这样就把声音信号经过电信号中转变成了光信号了。这时用一个聚光透镜把灯光聚焦后投射到电影底片上,随着胶片不断移动,使胶片能在拍摄演员动作的同时而感光。声音强,灯光亮,感光也就多;声音弱,灯光暗,感光就少。这些电影胶片经显影定影后,就成为电影的声带底片。再用这底片印成声带的正片。

还音时,只需在声带正片上投射一束强度不变的光线,当这光线透过胶片边缘那深浅不同或宽度不同的白道道(声带)时,就变成了强度不断变化的光线。时明时暗的光线,经过光电管就变为时强时弱的电流信号,这电流信号经过放大后,送进场声器就播放出声音来了。

这种光学录音法要比磁录音麻烦,所以现在大都采用在拍摄电影时,先用磁录音方法录下各种声音。当影片拍完,洗印电影时,再用光录音法把磁带上的声音转录在电影胶片上。

⑵ 电影放映只是用一卷胶片,那声音什么怎么来的

声音也在电影胶片上,电影胶片,包括电影摄影用的负片、印拷贝用的正片、复制用的中间片和录音用的声带片等。

最早的有声电影只有1条光学声轨,立体声诞生后声轨变成2条。90年代随着数字音响的出现,胶片上的空余位置被好莱坞几个科技大佬依次霸占。索尼和杜比最先出手。

索尼占领了胶片两边(淡蓝色区域),放进了SDDS(索尼动感数字音响),一种索尼自家开发的7.1声道影院音响系统。杜比占领了一边齿孔间的方形区域,放进了像二维码一样的5.1声道的杜比数字音响系统。

(2)电影里的各种声音是怎么发出的扩展阅读:

当代电影的录音方式包括同期录音和后期录音两种方式。两种录音方式可以共同使用,现在很多电影正是这么处理的。

随着录音技术的进步和数字音乐的兴起,音效师不但能够让观众倾听日常生活里不可能亲耳听到的音响,甚至可以为影片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音效。特别是在科幻片、灾难片等电影中,数字技术不仅仅用在画面上,也用在了声音上。

⑶ 为什么老电影中的声音都像是捏鼻子发出的声音

因为当时的很多电影演员都是从话剧团里抽调的。过去电影专业没什么人。话剧由于没有音响设备的支持,必须拿一种特殊发音法来提高音量。我姑姑就是话剧团的,整个人说话都一直是那个调调……
采纳哦

⑷ 电影和游戏里面怪兽的吼叫声是怎么制作的

吼叫部分,他们最先用鲸鱼的吼叫入手,后来发现完全不像。“最后我们在抛光过的地板上拖大木箱的方法完成了吼叫。”一般来说音效设计师只会在后期制作时才会开始工作,但是哥斯拉的制片方希望提前制作出哥斯拉吼叫的音效,为巨兽的视觉设计提供一些帮助。团队甚至去了位于纽约的华纳兄弟摄影棚进行录制,确保声音的反射和回弹足够逼真。“我们用一组12英尺(3.7米)高、18英尺(5.5米)宽,功率100千瓦的扬声器阵列发射哥斯拉的吼叫声,”Aadahl说,“2英里(3.2公里)之外的环球影城给我们打来电话,问我们在干嘛。”

⑸ 电影是如何配音的(拟音)

1.虽不是专业人士,但我看过几个关于配音的综艺节目,生活中的声音很容易配的,比如打斗的击剑声,雨声,脚步声,配音设备中各种这样的声音齐全。
2.人声不管是不是后期配的,与场景声音无关,不需要后期做,现在的技术都可以在原有的声音上加声音,简单一点说,就像左声道,右声道和立体声一样。
3.现在的大片绝对不会有现场的人声,拍摄场外的声音说话太空洞或有回声,而且说话声音大小不好控制,这些都会造成观众的不适应,所以现在都是棚内配的音,既不会造成声音时大时小,也不会有回声。不过大片力求场面真实,场外的生活声音会收录下来,经过波段加工处理,使之更加震撼人心

⑹ 电影声音的声音特性

有声电影的空间是由光和声音塑造的。摄影机的工作原理是借助于光、透镜及感光胶片,把现实中的三维信息以纪实的方式输入到二维平面上,再投影在二维银幕上,造成三维的视觉运动幻觉,录音机则可忠实地纪录和还放空间里的声波(直达声、反射波、衍射波等)。单声道的录音系统可以忠实地体现声音的距离、纵深运动等空间特征。立体声系统还可以体现横向运动。因此它大大增强了银幕上二维影像的立体幻觉。例如,杯盘的碰撞声不仅是简单的音响效果,它还描绘了声源所处的空间,并且传达了使用者的情绪状态。声音的全方向性传播的特点及人耳全方向性的接收形成一个无限连续的声音空间,因此在事件或叙事空间以及超事件或超叙事空间中,声音没有画内画外空间之分,只是声源有画内画外之分。
声音体现的空间有:事件或叙事空间、超事件或超叙事空间、非事件或非叙事空间(如解说词或评价性音乐)。在事件或叙事空间中,看不见的声源的声音可形成极其丰富多变的空间变化,并创造出各种情绪气氛。 声音的时间关系有 3种:放映或观看时间、事件或叙事时间、观众欣赏的心理时间。放映时间与事件或叙事时间完全同步的时间叫做实时的时间,如多机位拍摄的一场实况演出。在故事片中很少有真正的“实时”影片。美国影片《正午》是罕见的一例。它的故事是假设发生在1小时45分钟之内的,放映时间亦为1小时45分。放映时间与事件或叙事时间的不同步(如在90分钟的放映时间内表现了20分钟的事或2000年的事),构成观众的独特的心理时间。由于电影作品的时间是以1/24秒为最少时间单位的连续流程,因此它的心理时间更像音乐作品的欣赏时间,而不像戏剧的欣赏心理时间,更不像小说的阅读心理时间。
构成欣赏心理时间的可变因素是事件或叙事的时间。在这一时间范畴内,声音可以表现为现在、过去、将来3个时态以及这3个时态的各种同时性结合,如在苏联影片《湖畔奏鸣曲》中,医生在树下休息时,过去(闪回)的声音与现在时态的远处的雷鸣声同时出现。
声带上一段时间连贯的声音(如对话)和时空不连贯的一系列画面结合起来,可以造成时空不连贯的幻觉,也可以造成时空连贯的幻觉,这是好莱坞电影中对话场面的正拍/反拍模式的依据。
一个声音可以通过重复来获得戏剧性的效果。例如在美国影片《邦妮和克莱德》中,破产的农民用手枪打已经抵押出去的农舍的玻璃窗,这声枪响出现在两个连续的镜头中(射击的镜头和玻璃窗的镜头)。
一个声音可以把两个不同的时空联系起来。例如,在苏联影片《这里黎明静悄悄……》中,战争时期的女战士听见的一声布谷鸟叫与十几年后和平时期另一个姑娘抬头听见这一声布谷鸟叫的镜头接在了一起,从而把两个时代紧密联系起来做了鲜明的对比。 认识的发展 有声电影出现之初,无论是创作实践还是理论对声音的认识是局限的,因此出现“视觉为主论”。这种观点产生的原因有两个。一方面是历史的,即认为有声电影是无声电影的继续,视觉画面加上了声音,而电影应是视觉媒介。因此,德国电影理论家R.爱因汉姆提出了有声电影的“存在本身是否合理这样一个更为根本的问题”。另一方面是对电影本身认识的角度问题。一般都认为摄影机高于录音机。德国电影理论家S.克拉考尔是这一观点的代表,他在《电影的本性》一书中提出:“视觉形象在其中(指电影)占首要地位时,它才是符合电影的精神的。这个要求是合乎情理的,因为电影的最独特的贡献事实上无可置疑地是来自摄影机,而不是录音机。”
有声电影经过60年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电子-感光传播媒介系统的形成与发展,使人们不再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继承性来认识有声电影,不再认为电影是视觉画面加上声音,而认为电影艺术的视觉与听觉效果同时共存、相互作用、互为依存。本体论的观点也改变了,认识到无声电影的最独特贡献来自摄影机,无线电广播(电声学)的最独特贡献来自电声收录还放设备,而有声电影使用的工具则是摄影机和录音机。由此出现了视听相对平衡的观点并进一步产生了视听结合(或称声画结合)的观点。由此许多以视觉为主的声音术语也随之起了变化。例如,过去把不出现在画面上的声源发出的声音称为“画外音”。之后认为,一个空间的声音是不受画框限制的,声音不能以人眼看见与否,而应以人耳听见与否作为分类标准。一个人听见一种音乐往往引起要看到声源的愿望,但是,一个人能听见自己的声音,却看不见自己。 有声电影是对外部世界的视听感知。人的视觉感官和听觉感官以不同的方式互相配合起来感知外界(当然还有嗅觉、触觉和味觉等感官)。人眼的视网膜感受的是光波,它有一定的视野(角度),瞳孔可以调节光通量,两眼的视差可以判断物体的距离和大小,并可以辨别色彩。人耳不同于人眼的功能,人耳的耳鼓可以接受全方向性的声波(声音信息),没有固定局限的角度。只是两耳在接受声波时有一相位差,所以人的听觉世界在任何时候都是一个无限连续的声音环境,而同时又可以辨别出声源的方位、距离和运动方向,但不如视觉那样精确。电影的摄影系统和录音系统可以模仿人眼和人耳的功能及其相互的配合作用。这是声画同步概念产生的根据。
光波(即电磁波的可见光谱)的速度为每秒30万公里,声波的速度为每秒 340米,人的视觉神经的传递速度为每秒1200~1400米,人的听觉神经的传递速度为每秒 800~1200米。光波与声波之间的速度有差别,视听神经之间也有一差别,这构成极其复杂而丰富的视听关系。
例如,电影作曲家们发现这样一种现象,他们脱离了画面,按要求谱写一段15秒长的音乐,但是在混录时,对着银幕上的动作演奏时却感到音乐的节奏快了。反之,一段动作性极强的段落取消了同步的声音就显得慢了。这种对所有的观众都产生同样的效果的现象称做视听生理-心理效应。视听效应是视听结合的最低层次。美国导演A.希区柯克的影片所依靠的主要是视听效应。
人凭生活经验的积累获得一种肌肉运动的记忆,摇镜头、仰俯拍都能引起一定的似动感,这和空间感、方位感、运动感结合能产生强烈的身临其境的感觉。例如,在银幕上处于阴影里的一张脸突然大喊一声时,观众会感到那张脸亮了一些。这是因为声音引起观众把视点聚焦在阴影下的那张脸上,瞳孔重新做了调整。
又如,银幕上传来看不见声源的声音,引起银幕上的人把头转向左方,于是观众就产生那声音确实来自左画外的幻觉。如果那个人物进一步把头移向画框左侧,画框右侧是空的,这时观众就会把视线中心移到画框左侧的那张脸上,结果形成观众视野右半区落在银幕的左半区,而视野的左半区却落在左画框外,于是形成强烈的画外空间感。。这不仅涉及观赏者的文化水平,而且还涉及观赏者或创作者的民族或地域的文化特征。
光影、色彩的饱和度和声音、尤其是音乐性的声音有着微妙的心理关系,因此在电影中所考虑的是视听结合的饱和度。例如感情强烈的音乐可以使一片白雪茫茫的画面达到饱和,而色彩达到饱和的影像可以不需要音乐的加强。又如,笛子的高音区的音色可以给视觉画面铺设一层凄凉的色彩。色彩同样亦可改变音乐的情调。
声画结合亦可借用多声部变调音乐的对位。例如,美国影片《胜利者》在圣诞节枪毙逃兵的段落,使用了圣诞节的抒情节日歌曲与视觉上跳跃的枪毙逃兵的场景对位的手法,不仅造成了反战思想强烈冲击的效果,而且给那悠扬的音乐蒙上了一层悲惨的色彩。
另一种对位的方法是造成视听反常的现象,以引起观众的思考。例如,声带上传来原子弹爆炸及冲击波的声音,但是银幕上却是一片宁静的景象,从而使观众产生疑问:是否爆发了一场原子战争?

⑺ 求助,过去的年代电影里的声音是怎么发出来的

先录影像,再后期录音带录音配音,播放时同步播放。所以早期观影时,往往看到人物画面,而声音确实从身后传过来的,也会出现音画不一致的现象。

⑻ 电影里的马蹄声、恐龙怒吼声,究竟是怎么来的

电影里的马蹄声,恐龙怒吼声是根据乐器弹奏出来的。也是从其它影片当中剪切出来的,提炼出来的声音。

⑼ 影视剧里的音效是怎么做的

电视剧里面的音效一部分是配音演员做出来的,一部分就是通过电脑上的合成音效制作做出来的。

阅读全文

与电影里的各种声音是怎么发出的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部什么仔电影 浏览:514
开膛手杰克的电影名字叫什么 浏览:505
韩国剧情电影在线网站 浏览:664
韩国电影罪恶都市哪里看 浏览:978
明天有什么好看的电影上线 浏览:832
日本安倍晴明电影名字 浏览:280
小马宝莉大电影5中文版 浏览:842
全球电影票房中国 浏览:174
雀楼什么电影 浏览:713
哪里有放老电影的电影院 浏览:576
极少在电影院看电影的英文 浏览:627
韩国电影雏菊主题曲中文谐音歌词 浏览:308
电影人物劲威 浏览:663
香港电影动图gif 浏览:903
电影院没有字幕是什么原因 浏览:97
在哪里能看高草丛中完整版电影 浏览:998
茶花女电影2007中文版 浏览:386
英语电影里的经典台词 浏览:877
电影女孩子推荐 浏览:634
英文电影剧本射手网 浏览: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