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台湾有没有拍过一些反应内战的电影,电视剧或纪录片
《古宁头大战》
制片:刘伯祺
导演:张曾泽
编剧:贡敏
摄影:钟申
剪辑:王其洋
音乐:骆明道
演员:王羽, 王道, 王珏, 梁修身, 杨群, 陈秋霞, 凌云
出品公司:中国电影制片厂
发行公司:中国电影制片厂
出品年:1980
1949年10月24日,人民解放军发动金门战役,因登陆船只数量匮乏,后援不继,至28日,解放军登陆部队三个团共9086人全军覆灭。台湾方面史称“古宁头大捷”。
本片于1980年夺得第17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录音和优等策划特别奖两项奖项。
黄埔军魂
制片:梅长龄
导演:刘家昌
编剧:邓育昆
演员:甄珍, 柯俊雄, 谷名伦, 车轩, 张美瑶, 恬妞
出品公司:中央有限公司
发行公司:中央有限公司
出品年:1978
1949年国民党退据台湾,在凤山恢复了黄埔陆军军官学校。连长教官江支森不求名、不求利,认真地以“铁的纪律、爱的教育”训练学生,上课时对学生严格要求,下课后将学生视如子弟。学生们都爱他又怕他。他的妻子绣春亦热爱他的事业,照顾着他的 每个学生,经常请学生到家中作客。为了让学生无拘束地在他家度周末, 他竟离家徜徉在校园里。原是胆小的学生刘志良,在江支森的教导下自觉锻炼自己,得知母亲病逝,却因在校组织同乐会,不能回家送终,在晚会上演唱悼念慈母一曲,声泪俱下,感动了全校师生。以后他成为该校的校长。顽皮的周浩庭也在转变,后来成为少将军官。三十多年间,江支森的官阶只从中尉升到中校。他虽没有子女,却受到学生的敬爱。在他退休离校时,校长带领全校师生,隆重地列队为江支森夫妇送行。
柯俊雄凭借本片于1979年夺得第16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剧情片男主角奖
《八二三炮战》一片楼上已有朋友提及,不再重复。
台湾所拍摄的战争影视剧多为抗日题材,内战题材数量极少(素材匮乏),内容扎堆于两次金门作战,新意不多。
推荐一部《皇天后土》(白景瑞导演,柯俊雄、秦祥林、胡惠中主演),虽说本片不属内战题材,但作为一部站在台湾角度上拍摄十年WG题材的影片,别有一番意味。
⑵ 【问】关于两岸三地电影界的金马奖、金鸡奖、金像奖名字结构雷同的渊源关系
没什么关系
金马奖——“金马”二字取自于福建沿岸的金门和马祖的头一字,那是这两个为台湾当局所标榜对抗大陆之战地,隐含着以电影文化促进反共抗俄之意,充分显现出冷战时代思维。
金像奖——1979年,一份日后成为香港电影界权威杂志的《电影双周刊》诞生,从事电影界报道、评论的创作。当时香港电影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在亚洲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却没有自己的电影节,甚至没有电影人自己的官方组织。《电影双周刊》以其对电影事业的关注和责任感,组织了一群电影人进行年度优秀电影和优秀电影人的评选,并从1982年开始,与香港电台合作举办正式的颁奖典礼,此后每年一度,目的是通过评选与颁奖形式,对表现优异的电影工作者加以表扬,同时检讨过去一年电影的成绩,希望藉此促进香港电影的质素,提高电影人的制作水平和观众的欣赏水平。这就是目前在华语影坛具有极高影响力和权威地位的香港电影金像奖。 这个电影奖和世界著名的奥斯卡一样取名为“金像奖”而不是通常的“金马奖”、“金鸡奖”,从一开始就展示了创办者对这个活动的眼界和雄心。
金鸡奖——首届金鸡奖评奖活动于1981年(农历鸡年)5月举行,以金鸡啼鸣象征百家争鸣并激励电影工作者闻鸡起舞,故名金鸡奖。
三者没什么联系,都用金,应该是一种习惯,以金为贵,就像金牌,银牌,铜牌一样
⑶ 请问刘德华演过的几部"反动电影”叫什么名字啊。
第一部可能是《同根生》。
第二部绝对是《异域》
⑷ 台湾电影《新兵日记》第12集里面的插曲
匿名君.
你要的歌与他的资料.歌词如下:
顶天立地
主唱:军歌
作曲:李健
作词:邓夏
头顶著青天,脚踏著实地,我站在硬汉岭上,
坚决的,坚决的向天立誓,
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创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高山挡不住反共的雄心,
大海阻不了复国的壮志,
烈火烧不掉正义的信念,
寒冰冻不僵自由的活力!
顶天立地奋斗到底,顶天立地奋斗到底!
头顶著青天,脚踏著实地,我站在硬汉岭上,
坚决地,坚决地向天立誓,
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创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
⑸ 请问台湾方面共拍了多少部反动电影(如《古宁头大战》等等)
血战大二胆,八二三炮战
⑹ 一部电影有个叫苏蛋蛋的小孩子的叫啥
这部电影可真是年代久远的一部爆笑喜剧国产片了,90后的可能很少有看过的,现在能搜到的影片质量也不是很高了。
⑺ 为什么很多人都喜欢反动题材的电影
那是人们心中想做却又不敢的事情,人的自我毁灭让人感觉很酷,人心都是黑暗的,不要否定我的结论,毕竟支撑我们走到现在的是嫉妒,愤怒与贪婪狡猾,与诚实善良聪明无关。
⑻ 台湾拍摄的关于国共战争的电影有吗
去查香港十大反动电影,有些是台湾投资拍摄的,不过估计你看着会有些假,国民党军个个黄继光,董存瑞,共军就是魔鬼一样,唉。
⑼ 台湾第一部引进的大陆片是哪个 还有哪些
领衔主演:庹宗华 主演(第一部):刘德华、王静莹、郎雄、谷峰、颜凤娇、斯琴高娃、柯俊雄(饰李国辉) 主演(第二部):梁朝伟、林志颖、吕良伟、吴孟达、关之琳、叶全真、柯俊雄(饰贺将军) [第一部] 地址一(迅雷): 地址二(电驴) 粤语版字幕: [第二部] 地址一(迅雷): 地址二(电驴): 这部影片很特别,它既不同于我们大陆的“主旋律”,也不同于台湾《八二三炮战》这样的反共片。 这是一部战争反思片,它与两岸的现代战争电影最大的区别,就是不再美化战争、不再鼓吹死亡的美好,也许战争的场面谈不上多么华丽,但“惨烈”二字却时时挥之不去。和《西线无战事》一样,故事从始至终无处不伴随着对生命的怜惜、以及对死亡的恐惧。影片的两首主题曲,不再是歌功颂德,而是渗入一丝哀调,深层地去思考战争中的生命。可谓国民党版的《西线无战事》。 可以说这样的片子在中国实在很难得。不过也有不好的地方,并非因为画面比较粗糙——这是时代技术所限,亦非演员的表演水准有待提高——部分演出的确显得做作,而是影片对解放军进行了丑化,平心而论,这部影片谈不上反共——这顶帽子戴得太高了,片中的共产党和缅甸军都是彻彻底底的龙套,但显然剧组还是刻意安排了几个让解放军丢脸的剧情来讨好当局,自然这还是意识形态在作怪。当然相比起仅仅距离本片公映的三年多前的《八二三炮战》,本片中解放军的形象还是比较正面的,至少片中解放军的两次广播充满了人情味,短短的几年,台湾电影中的共产党,就已经摆脱掉了百分百的小丑形象,从而有了人性,可以说当时台湾还是有很大进步的。 在世界各国的战争影片中,不乏有以战败方为主角的作品,除了《西线无战事》(一战片),还有德国的《斯大林格勒》、《铁十字勋章》,意大利的《阿拉曼》,日本的《没有出口的海》等等,这些影片无一不例外平等地对待各个国家的人物,而以战胜国为主角的亦有这样的作品,如《细细的红线》等等,在这点上,《异域》显然逊了一筹,意识形态给这部原本可以更伟大的影片蒙上了一层浓浓的政治色彩。 对于历史人物,不妨客观点,丑恶的人,不能简单片面地去否认他本来也是一个普通人(谴责恶魔而不思考恶魔形成的过程,是对历史的不负责任),而伟大和高尚的人,更无需用高大全的非人方式去表现。歌德曾经这样评价过一本《拿破仑传》:“记者、历史学家以及诗人们加诸于拿破仑的所有光环,所有的幻像,在这部书令人敬畏的写实面前都消失净尽,但是那位英雄绝不因此有所减损;其形象反而更加高大。我们由此知道,当任何人有勇气说出真实的时候,真实是多么辉煌的事物。”正如刘德华饰演的小杜所说的那样,中国会沦落到战乱不断的地步,正是因为有太多像李国辉将军这样忠勇的人,这话可谓充满了讽刺意味,但却是事实。 希望这部影片以后有够被翻拍,以更为中立的角度去看待这段历史,不妨参考一下德国影片《帝国的毁灭》,对有争议的历史人物正视而不美化,批判而不丑化。 香港粤语版为了减少公映成本,在基本不影响原来剧情的情况下,把一些多余的、可有可无的内容删掉。台版的确有些地方过于重复和罗嗦,不过港版有两个剧情我觉得很不应该删掉,这两个剧情是: 第一个:下雨天,士兵们闲着无聊就玩起“吹牛”的游戏。老郑说自己想要有钱花,伙夫头说想要娶媳妇,邓克保说想要平安地过日子、有一个家,小刘说想念姐姐和家里的那头牛,说着说着,众人沉默了……我觉得这个剧情很好啊,很能表达出前线阵地里的普通士兵的心情,为什么要删呢? 第二个:共产党的第二次广播:“各位同志,大家都是中国人,你们为谁牺牲呢?你们真忍心丢下父母、妻子、儿女……为高官们去卖命吗?”港版删掉这个情节,大概是因为觉得内容“重复”,确实在故事开头不久处已经有过共产党的第一次广播,但我觉得第二次的广播内容更加启人反思,不应该删掉。 本片的续集《异域之末路英雄》:很多人都觉得本片不如前作,包括我在内竟然也有几分这种感觉,可是本片的制作水准照理来说,无论从哪一方面看,都要比前作来得出色,但究竟为何会让人觉得不如前作呢?我个人总觉得本片似乎少了些什么,但却说不出来…… 不过,如果要论客观性的话,本片明显要超过前作。前作虽然基本比较客观,但多少有些丑化解放军的成分,而且部分情节还是有迎合讨好当局的嫌疑,而本片则将生命的意义提升到了比政治更高的高度,对缅甸军的民族情感作了表现,突出战争的悲剧性,对泰国军则是述而不评。 幕后制作:《异域》是由一部(台湾)禁书改编,曾经被(台湾)电检处禁演。导演朱延平认为,《异域》最重要的是使得台湾地区的电检制度前进了一大步。因为这部电影,群众举行了游行,电检处做出了让步,从修剪21刀到16刀,再到最后的一刀没剪。这部戏内地没有引进过,但是朱延平相信它的主题曲很多人都知道——罗大佑的《亚细亚的孤儿》。
你好【94907565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