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最牛比的编剧是谁
文章、教程有网友发布,如有侵犯您的权力,请提前2个星期通知我们!
冯小刚简介及拍过的电影
浏览:319
出自:网络
作者: aa
2006-12-31 23:02:33
百万助手!!网通 电信 双线虚拟主机,双线接入、南北互通,主机域名免费试用!!
中文名: 冯小刚
英文名: Xiaogang Feng
性 别: 男
角 色:编剧,导演,演员
1958年出生于北京。高中毕业后进入北京军区文工团任舞美设计。退伍后到北京城建开发总公司做工会文体干事,1985年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相继担任《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多部电视剧的美术设计。之后进入北京广播学院深造。他与郑晓龙联合编剧的第一部作品《遭遇激情》,获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四项提名。而他与王朔联合编剧的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则使他一举成名。1992年,他二度与郑晓龙合作的电影剧本《大撒把》,再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等五项提名。1994年,他开始介入导演,处女作是《永失我爱》。1997年执导了电视剧《月亮背面》。较具代表的还有《天生胆小》等。
演员作品
童梦 Tong meng (2005)
谁说我不在乎 The Marriage Certificate (2001)
Baba (2000)
甲方乙方 Dream Factory, The (1997)
冤家父子 (1996)
导演作品
夜宴 Ye yan (2006)
情殇 (2004)
天下无贼 World without Thieves, A (2004)
手机 Cell Phone (2003)
关中刀客 (2003)
大腕 Big Shot's Funeral (2001)
一声叹息 Sigh, A (2000)
没完没了 Mei wan mei liao (1999)
不见不散 Be There or Be Square (1998)
甲方乙方 Dream Factory, The (1997)
冤家父子 (1996)
残刀
编剧作品
夜宴 Ye yan (2006)
天下无贼 World without Thieves, A (2004)
大腕 Big Shot's Funeral (2001)
Baba (2000)
一声叹息 Sigh, A (2000)
不见不散 Be There or Be Square (1998)
冤家父子 (1996)
回答者:点点痛 - 秀才 二级 5-15 21:11
很多,怎么能都记得住呢
回答者:banana100 - 见习魔法师 三级 5-15 21:13
作品:《遭遇激情》《大撒把》《永失我爱》《天生胆小》《北京人在纽约》《编辑部的故事》《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万事如意》《一声叹息》 《手机》《天下无贼》以及正在拍摄中的《夜宴》
冯小刚,中国电影编导、导演。1958年出生。自幼喜爱美术、文学。高中毕业后进入北京军区文工团,担任舞美设计。后参军,转业后,到北京城市建设开发总公司当了工会文体干事。1985年,他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成为美工师,先后在《大林莽》、《凯旋在子夜》、《便衣警察》、《好男好女》等几部当时很有影响的电视剧中任美术设计。
《遭遇激情》是他与郑晓龙联合编导的第一部作品,后被夏刚拍成电影,影片获中
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等四项提名,他与王朔联合编剧的电视系列剧《编辑部的故事》使他成为家喻户晓的人物。
1992年,他再次与郑晓龙合作写了电影剧本《大撒把》,搬上银幕后,又获第十三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最佳编剧等五项提名。1994年,他又干起导演,处女作是《永失我爱》,这也是一部城市题材的影片,冯小刚还兼做美工。1997年,他推出电视剧《月亮背面》。近几年,又连续推出贺岁电影《甲方乙方》、《不见不散》、《没完没了》,票房成绩不俗。他的近作《一声叹息》在圈里圈外更是掀起了很大的波澜。
回答者:feiqs - 试用期 一级 5-15 21:16
冯小刚作品:
《大撒把》(1992)
《永失我爱》(1994)
《北京人在纽约》
《不见不散》
《一声叹息》(2000)
《大腕》(2001)
《第601个电话》
❷ 我国著名影视编剧、导演林汝为逝世,她曾执导过哪些作品
随着我国电影行业和电视剧行业的快速发展,这也使得越来越多优质的影视工作人员脱颖而出,并且为观众带来了一部又一部比较精彩的影视作品。
可是这些优质的编剧和导演也会遇到身体疾病,甚至有些优秀的导演和编剧也会突然离开人世。我国著名的女影视编剧和导演林汝为离开人世,可是她生前却留下了许多精彩的影视作品。林汝为曾经指导过白山新歌和四世同堂,1987年,指导过便衣警察。
总得来说,林汝为导演的每一部作品都会引起人们的关注,毕竟优秀的影视作品不会被时间埋没,优秀的影视作品时隔多年以后,这些作品也可以散发出电影的魅力。我们满怀信心期待中国电影市场蓬勃发展,我们也更加期待优质的电影人杀出重围,为观众带来一部又一部精彩纷呈的作品。虽然影视市场变化无穷,但是我们依然可以观看到特别精彩的影视作品,这才是电影人的魅力呀。
❸ 有什么是业余编剧也可以参加的比赛
夏衍杯。
夏衍杯”被业界称为中国电影编剧“奥斯卡奖”,在将好剧本的光芒折射出来的同时,也给予编剧行业方向性的指引。
中国电影编剧最高奖2018年“夏衍杯”揭晓获奖名单,由江苏籍编剧杨劲松创作的《离离原上草》斩获年度“优秀电影剧本”。该剧本以健在最高龄的女红军王定国百岁人生经历为蓝本,透过其百年间的一次次别离,展现一个革命女性的坚韧毅力、忠诚信仰与朴实的家国情怀。
❹ 与好莱坞相比,国内电影编剧产业是一个什么样的现状
提起编剧,每个对电影行业有点了解的人都会有个模糊的概念,但是又很难三言两语总结明白。
“在台湾,编剧其实也不是一个非常清晰明确的职务。我是影迷出身,年轻时,因为和杨德昌、侯孝贤那一批导演聊得来,他们在拍片过程中,有时会征求我的看法。后来在哥伦比亚公司工作时,经常也会被一些导演要求从顾问的角度来提意见。于是慢慢的就被挂上了监制的名头。”陈国富说。
远观好莱坞,有不少优秀导演在做监制,像我们熟悉的斯皮尔伯格、梅尔吉布森等,都有相当产量的监制作品。而在国内,虽然打上监制标签的作品越来越多,但总的说,能从事监制工作的人很少,优秀的监制更少。
他接着跟我们解释道,这是中国电影行业工业化程度低,分工不清晰的必然结果。
原因一:能做好导演已经很不容易,没办法同时在做好监制
因为中国电影工业水平的不成熟,以及更多时候是中层和基层从业者的不够专业,让导演需要投入过多的心血在每一件事务上亲力亲为。因此,在大多数电影中,导演都需要身兼数职,以至于自顾不暇。
❺ 中国著名的编剧作家有哪些
1、周梅森
主要作品:《人民的名义》、《人间正道》、《中国制造》、《绝对权力》等。
2、高满堂
主要作品:《最后一张签证》、《小楼风景》、《抉择》、《突围》等。
3、袁子弹
主要作品:《欢乐颂》、《国歌》、《杀熟》、《下海》等。
4、冯骥
主要作品:《我是特种兵》、《永不磨灭的番号》、《火蓝刀锋》、《战雷》等。
5、张建祺
主要作品:《北上广依然相信爱情》等。
编剧是剧本的作者,以文字的形式表述节目或影视的整体设计,作品叫剧本,是影视剧、话剧中的表演蓝本,成就突出的职业编剧本称为剧作家,最著名及具有代表性的是莎士比亚。编剧的艺术素养要求较高,一般具有较强的文学表达能力,熟悉影视、戏剧、广告、专题片运作的相关流程、表现手法等。
❻ 你喜欢的编剧有哪些
枫涸比较喜欢的编剧是宫藤官九郎。
他在我的眼中,就是个鬼才,就是个奇葩。他剑走偏锋,不按牌理出牌,想象力天马行空,独树一帜的风格让人印象深刻。在他的笔下,每一个人看似不太正常,可爱又欠揍,让人又爱又恨。这样的反差,总会让人陷入到他独特的魅力中。
❼ 宁浩作品有哪些
宁浩,男。汉族。1977年9月9日出生于山西。中国电影导演、编剧。2003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摄影系。擅于绘画和剧本创作以及具备执行导演的能力。 2006年宁浩导演拍摄的小成本喜剧电影《疯狂的石头》广受业内外好评,并荣获多项导演大奖,令其成为炙手可热的青年新锐导演。2009年执导上映的《疯狂的赛车》以1千万投资成本,取得过亿的票房成绩,被称之为新生代的“鬼才导演”。其新作《无人区》已完成拍摄工作,等待获批上映。2011年5月,开拍电影大片《黄金大劫案》。出品方小马奔腾公布《黄金大劫案》档期,2012年4月24日上映。
❽ 获得第27届华鼎奖中国电影最佳编剧奖的是谁啊
这次是由周申、刘露共同编剧的《半个喜剧》摘得了此次华鼎奖最佳编剧奖项的。有不清楚的,欢迎随时提问
❾ 第3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1921》获最佳编剧,此前还获得过哪些奖项
《1921》除了获得第三十四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编剧奖之外,还获得过第七届文荣奖最佳电影奖、第16届中国长春电影节最佳编剧奖。《1921》是庆祝建党100周年的重点影片,因此这部影片的演员阵容可以说是非常强大。负责担任这部影片的演员有黄轩、倪妮、刘昊然、王仁君、李晨、陈坤、王俊凯、胡先煦等人,这个演员阵容中有经验老道的前辈也有后起之秀的晚辈,在大家的共同合作之下,成就了《1921》的精彩。
《1921》绝对是一部值得一看的经典作品,希望大家都能深入去感受影片的内涵。
❿ 伊琳的1、电影编剧伊琳
伊琳,中国电影编剧,导演,原名许崇琪,曾用名林其,1915年4月出生,7岁里随母亲来到上海。由于经济条件所限,他没有读完高中,1932年,他当上了英文打字员,一干就是五、六年。1937年,伊琳加入上海救亡演剧第三队,进行抗日宣传。次年7月,他辗转来到延安,入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后曾任山西晋东南太行山“鲁艺”分校戏剧系主任教员,八路军前方总部实验剧团团长,陕甘宁抗大总校文工团艺委会主任,《延边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延边话剧团团长。这期间,他先后创作了《大保嫂》、《百团大战》等剧本。档案介绍1946年10月,他被派到东北电影制片厂任电影导演。不,他创作了小型电影文学剧本《留下他打老蒋》,并由他任导演,1948年该片摄制完成。1950年,他和吕班合作导演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部故事片《吕梁英雄》,1952年,他被调到中央电影局,任艺术处处长。1956年,伊琳去越南帮助培训电影艺术创作人员。1958年,他被调到珠江电影制片厂工作,导演了《接班人》,《慧眼丹心》、《大浪淘沙》等片,影片《大浪淘沙》是伊琳的重要代表作,该片在导演处理上独具匠心,塑造了一群性格鲜明,具有时代情感的青年知识分子形象,影片真实地再现了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代的斗争历史,表现出伊琳深厚的生活积累及其驾驭革命历史题材的能力。伊琳是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会委员,中国电影家协会理事,珠江电影制片厂副厂长,1979年11月27日去世,终年64岁。 少年失学
伊琳,于1915年4月24日出生在广东省潮阳县深沟乡。伊琳七岁时随母到上海寻父,在上海读了小学和高中一年级。勤奋好学,成绩出众,曾两次跳级,很受老师的赏识,但终因家境贫困而被迫失学。伊琳饱尝了失学与失业的痛苦。
遇见陈剑青
1932年某天,伊琳从报纸上的广告栏里,看到上海寰球中国学生会招收一名英文打字员的消息。当去报名时,已有三百多人争相报考,结果,伊琳考了头名被录取了,当上了英文打字练习生。后来又先后转到中国评论周报社、华西兴业公司当英文打字员。前后五、六年光景,接触了社会,接触了人生。在这段时间, 伊琳认识了一个同乡陈剑青(现名路江) ——参加过1925—1927 年广东海陆丰农民运动,后因革命失败而逃离广东。他们开始接触时,伊琳整天与陈剑青争论时政,在陈剑青的启发下,懂得了一些革命的道理。
同时,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激起伊琳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伊琳开始利用业余时间参加一些进步的社会活动。由于伊琳喜爱文艺,参加过歌咏会及上海量才剧团宣传抗日;参加过为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鲁迅送葬的游行,还经常与朋友一起在报上发表文章评议时弊。
参加上海救亡演剧第三队
这时,伊琳博览群书,提高了文学修养。1937年,“八·一三”日寇进攻上海,血气方刚的伊琳便奋身投入了抗日洪流。伊琳离开了家庭,参加了上海救亡演剧第三队。8 月 25 日离开上海,直奔南京。途经苏州、常熟、镇江、扬州,一路上进行抗日宣传。演出了《放下你的鞭子》、《三江好》、《百马计》、《打鬼子去》等节目,激励群众,掀起抗日热潮。12月,南京告急,演剧队只得去汉口。1938年2月,伊琳通过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介绍,7月到达革命圣地——延安,在鲁迅艺术学院戏剧系学习。从此为伊琳一生从事文艺工作打下了基础。同年9月,伊琳幸福地参加了中国共产党。
担任戏剧系主任教员
1939年1月,组织派伊琳到山西晋东南太行山“鲁艺”分校,担任了戏剧系主任教员。1940 年 10 月,伊琳又被调到八路军前方总部实验剧团,担任了团长,之后又任政治指导员。两年后,伊琳又被派到陕甘宁抗大总校文工团,任艺委会主任。在 1942年日寇大扫荡时,伊琳的妻子龙韵牺牲了;同时,又传说伊琳寄养在老乡家里的两岁女儿也被日本狼狗咬死了。伊琳经受了家仇国恨的严峻考验,始终以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顽强地工作着。 伊琳先后创作了《大保嫂》、《孩子们》、《国际活动》、《模范妇女》、《平安无事》、《百团大战》等宣传抗日的剧本。抗日战争胜利后,伊琳又随军北上,参加了东北的土地改革运动。
1945年
10月,组织上派伊琳任《延边日报》社社长,兼总编辑,同时又兼任延边话剧团团长。伊琳满腔热情地宣传党的方针和政策,团结了相当多的中青年知识分子和工农群众,鼓励他们积极参军、参战,壮大了革命力量。
1946年
10月1日,东北电影制片厂在鹤岗兴山正式成立。这是在党直接领导下的人民电影的第一个制片基地。组织上派伊琳到该厂担任电影导演工作。伊琳遵循党对当时故事片制作的指示:“从小做起,先试写小型剧本,拍小型片子”的制片方针,创作了《留下他打老蒋》的小型电影文学剧本。剧本描写人民解放军某营在行军休息时,一个刚刚参加革命的小战士因擦枪不慎走火,打死了一个老农民的儿子,为了严肃革命纪律,部队组织决定要小战士偿命,但当第二天在群众大会上宣布执行这一决定时,老农民跑上讲台,要求连长和指导员不要执行。老农民经过一夜的思想斗争后深深感到解放军就是自己的军队,没有解放军,就没有自己的翻身日子;他感到小战士也是穷苦人家的孩子,是自己阶级的子弟,他的爸爸也是给反动派杀害的。因此老农民要求不要枪毙小鬼,让他去打蒋介石反动派吧!老农民的行动感动了到会的所有群众,一致要求把小战士留下。部队组织同意了老农民和群众的意见。老农民并把小战士认作自己的义子。后来小战士在战斗中立了功,受伤住在医院里,老农民去医院探望受伤的小战士。影片是以老农民探望小战士作为开头,用倒叙的手法来展开故事的。
在当时拍摄这部影片时,各方面的条件都相当困难,可是在袁牧之、陈波儿的直接帮助指导下,伊琳团结全摄制组同志克服重重困难,以实景为主,在严寒风雪中拍摄。终于在1948年春摄制完成。这部短片虽然取材于一个偶然事件却真实地反映和刻画了老农民和小战士的可爱形象,很好地表现了人民解放军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这是共产党直接领导下建立人民电影事业后拍摄的第一部短故事片。
1950年
伊琳和吕班联合导演了北京电影制片厂第一部故事片《吕梁英雄》。
1952年
组织上调伊琳到中央电影局,任艺术处处长,使他有机会系统地学习和研究了苏联电影和中国三、四十年代的影片;学习了革命的现实主义和革命浪漫主义相结合的创作方法。这对伊琳后来的艺术创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954年,他回到长春电影制片厂,先后导演了《保卫胜利果实》、《刘巧儿》、《扑不灭的火焰》等影片。
1956年
应越南政府的邀请,中国派伊琳去越南帮助培训电影艺术创作干部,并参加《同一条江》的创作,帮助他们搞出分镜头剧本,增进了中越两国人民的友谊。影片《同一条江》是越南北方解放后拍摄最早的一部故事片。
1958 年
伊琳被调到广州新建的珠江电影制片厂工作,导演了《接班人》、《慧眼丹心》等片。六十年代初期又导演了《大浪淘沙》(编剧:朱道南、于炳坤、伊琳)。
后来,《大浪淘沙》被“四人帮”视为大毒草,打入冷宫,伊琳也备受摧残折磨,险些丧命。粉碎“四人帮”后,影片迅速获得公映,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被公认为是一部优秀的影片。这部影片通过对一群青年知识分子所走的不同道路的描绘,形象、生动地反映了1925年至1927年大革命时代的斗争历史。特别是对反动军阀统治下的济南、北伐军取得胜利后的武汉、“马日事变”后的长沙等三个典型的历史环境的展现很真实,表现出伊琳深厚的生活积累及其驾驭革命历史题材的能力。尤其突出的是,伊琳在这部影片中塑造的一群青年知识分子靳恭绶、顾达明、谢辉、杨如宽、刘芬、余宏奎等人物形象都较鲜明、生动,并揭示出由于他们各人的阶级出身不同,经历不同,世界观不同,他们在大革命的浪潮中走上不同道路的必然性。伊琳在这部影片的导演艺术处理上是很见功夫的,在人物、时代、环境、细节的真实感和典型化方面都表现出导演艺术上的造诣。
1976年
粉碎“四人帮”之后,伊琳面对拨乱反正、百废待兴的局面,总是勉励自己和别人,要正确对待困难,要为党为国分忧,要积极工作,为“四化”贡献力量,他虽然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积劳成疾,仍然辛勤地工作着。他总想再搞几个革命历史题材的文学剧本,把人们所敬仰的、他自己又熟悉的老一辈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搬上银幕,可惜已力不从心,于是便转向培养电影事业的接班人这一工作上。热情关怀、鼓励和帮助中青年创作人员成长,甚至在他病重住院期间,还念念不忘地渴望青年人尽快成长,独立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