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提到电影就想到好莱坞,中国电影为什么发展不起来
提到电影就想到好莱坞,中国电影之所以发展不起来,主要是因为优秀的导演和演员不是特别多,而且中国电影的发展史比较短暂,慢工出细活,相信在几十年后,中国电影肯定能够有出人头地之日。电影院越来越多,但是优秀的电影却越来越少,所以2022年国庆档的电影票房不是特别高,只有十几亿,和前几年相比的话差距相当大,确实会令人比较担忧,甚至会导致一些演员失业。
观众不是特别给力,因为观众都比较倾向于有流量明星出演的影视剧,只要在预告片当中出现这些人的名字,绝对有很多观众闭着眼睛吹捧,即使没有看过,但他们觉得不会有太大的问题。即使这些影片的内容并不是特别出彩,但是依旧有几亿的票房。几千和几亿相比确实有很大的差距,肯定会让那些认真做电影的人失望,他们就会渐渐退圈。
㈡ 为什么国产商业电影质量越来越差
以前拍每部电影精益求精,导演演员到实地和群众同吃同住体验生活和剧情几个月,三年磨一剑。拍出来的电影真实,反应现实生活,不脱离实际。是为人民群众服务的。每部电影就是一本教课书,教育引导人们学到许多知识。个个经典,人人喜爱,几十年后仍然受到人民群众津津乐道,怀念和好评。现在拍电影,电视剧都是为了钱,都是快餐,一年同时拍几部,十几部像流水线。大都不管质量只要数量。演员刚从这个角色缷装又接着演另一个角色。表情迷茫痴呆稀里糊涂还没反应适应就演完了。剧情也不是为人民群众只是为迎合部分消费者多赚钱赚快钱。胡编乱造,用飞天入地,神奇百怪,牛鬼蛇神或用不男不女的二乙子,小鲜肉临时吸引人的眼球,刺激神经把人误导入虚幻的梦境,脱离实际看电影就像是梦游。看完迷迷糊糊消磨时间。演员又轻轻松松随便就赚到亿万财富,高高在上挥霍享受脱离人民群众。怎能受人民群众喜爱。像亮剑,井岗山,长征,延安颂,外交风云,跨过鸭绿江,扫黑风暴,以人民的名义等接地气反映真实和 历史 的好剧很受人民群众喜爱。只是太少了。
影视的告诉发展阶段的时代,经典塑造渐行渐远,粗制滥造的影片居多,电视剧的也冒出来了,当代虽然有些评价很高的电影,但是视为经典的寥寥无几。经典的电影和电视剧更少。原因有以下几点。
1.商业化严重,20世纪经济告诉发展,很多电影步入大众视野,一些知名导演为了赚到更多的金钱,不惜邀请流量明星,大肆宣传,投资巨大,影片质量本身没有质的提升,反而下降严重!
2.国产影视质量差原因很多,对于投资方而言,最想赚钱,并不在乎口碑,最简单的赚钱方式就是邀请当红明星,这部分人占用大量的资金,剩余的资金用于影片的拍摄和后期制作就很有限。商业导演太急功近利,在市场的热钱诱惑下,雇佣水军在网上发帖炒热度。骗完钱就走。
3.编剧的脑洞大开,没有 历史 根据的,大肆翻拍,某些电视剧能够做到手撕鬼子,躲避子弹,裤裆藏雷等惊掉下巴的剧情,真的难以让人理解,质量相当低下,无脑的剧情,真的是堪忧!
总之还是需要导演。编剧用心去做好中国电影和影视剧的拍摄。让中国影视剧走向世界才是真正的道路。
现在的大导演有水平的都服务党跟国家去了,不在取悦于老百姓。
国产电影并没有越来越差。
只是相对于过去我们现在的电影产量不同,早些年一年也拍不了多少部电影。做导演的还是对电影有热情和情怀的,现在每年多少导演专业的学生和各种跨界的导演?产出的电影在全球来说都是一个庞大的数字。相比之下,好电影就显得有点寥寥可数了。
但是这些年还是能发现很多优秀的电影,像《红海行动》《流浪地球》《我不是药神》《老炮儿》《让子弹飞》《芳华》……等真的屈指可数。
不吹啦,确实越来越差,写不下去了。
我看我侯导电影去了[捂脸]
只想着赚钱哪能拍出好电影
㈢ 当前中国电影产业是否存在过度商业化现象
2013年2月,我国影院的放映场次达200多万场,环比1月份基本持平;观影人次达5700多万,增长近1000万人次,增幅达19%;共产出票房21亿多元,大增近5亿元,增幅高达近30%。
前瞻数据显示,2012年中国生产故事影片745部(含电影频道出品的数字电影92部),生产各类电影总量达893部;全国电影总票房达到170.73亿元,中国电影市场进入快速发展期。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电影产业市场前瞻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分析认为,2012年,我国3D数字放映、IMAX巨幕放映设备普及率进一步提升,其中中国巨幕数字放映系统开始投入商业运营,打破了美国IMAX格式的垄断;国产3D、巨幕电影的制作水平取得突破,12部国产3D影片登陆市场,《十二生肖》、《一九四二》、《一八九四·甲午大海战》等尝试通过IMAX。报告分析认为,正是由于各种类型电影均发力,才使得我国电影市场呈现蓬勃发展的态势。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植入式广告运营模式与投资战略规划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2002年中国电影实行产业化改革之初,全国票房只有9.2亿,仅仅10年的时间,2012年中国电影的年票房就超过了170亿,是2002年票房的18.5倍,平均年增长率达到33.90%,2013年只要保持20%左右的增幅,全年票房就将突破200亿大关,而这只是一个保守估计。相信随着我国电影市场的繁荣,电影植入式广告市场发展前景也将十分广阔。
㈣ 如何看待电影商业化
电影商业化切莫舍本求末杂言碎语
这是个资讯泛滥成灾却又是极度缺乏有效资讯的时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近些年来全球商业化思维,让更多的媒体及媒体人忘记了自己身上的责任。有些媒体利用其影响力一味地靠揭露隐私或是极尽一切手段来搏得观众眼球以达到商业目的,虽赢得了商业利益,却制造了无数的垃圾资讯,有的甚至误导民众,对内贻害百姓,对外丑化民族。在商业利益面前,“凡事娱乐化”似乎成了传媒人生存发展的趋势。殊不知,这种凡事“娱乐化”做法取悦了一部分观众,但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教坏甚至“谋害”我们的下一代。
最近听闻《满城尽带黄金甲》落败奥斯卡的消息,有好多人发出叹息,觉得可惜,但在我看来此事见怪不怪,水平如此,落选奥斯卡自然就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了。这表明,在中国电影面临大改革的时代,任何模仿甚至是照搬照抄好莱坞商业套路的路线都是错误的。所谓的一些“大导演”可以对观众蒙骗一时发点不义之财,但要一直成名搏利下去,肯定是行不通的。
一直以来,中国电影的商业化运作只停留在外在形式的表现上,舍本而求末,真正文化环境上的差异及其所造就的内在精神并没有表现出来。因此,这些年来中国所谓的商业大片真是乏善可陈,反倒是盲目模仿好莱坞模式的习气多了起来。同样想角逐奥斯卡但落选的还有与《黄金甲》命运相似的《夜晏》,这两部影片同样以西方人学中国太极时只看“花拳绣腿”而无视内在功力一样,“形”相近而“神”相远,可以一时靠铺陈大场面兼用明星来吸引观众的眼球,但终究却逃不脱评委的锐利眼神,也不可能成为口碑相传的好电影的。在中国目前电影商业化水平普遍低下的情况下尚可蒙骗一下观众,但在新一代奥斯卡的评委面前,终究逃脱不了落败的命运。
前几天看到一篇文章,是一位长期久来往于中西之间的中国商人写的,内容说的是至今为止很多西方人还认为中国仍然如《红高粱》剧情中所描绘的野蛮和愚昧。事实上,即便是当时那个年代,也不像这部电影里所展示的情况那样。大家其实都很清楚,一般的西方人通常少有机会到中国走访,所以也只能从中国电影上了解中国,而他们最有机会看的,是中国在国际上获奖的电影,而张艺谋的电影他们看得最多。于是,在这些人的眼中,贫穷落后与愚昧就成了中国的代名词。
回顾一下张艺谋的发家历程,可以发现他的真正所好:从充斥“偷情”、“乱伦”等低俗情节令其声名远播的《红高粱》,到后来的《菊豆打官司》、《大红灯笼高高挂》等许多电影,都极度显示出张艺谋拙劣地“形式主义”手法。而《黄金甲》仍旧摆脱不了此类恶俗手法,“偷情”与“乱伦”不绝于“目”。除了这些,老谋子还能拍些什么?
20多年来,中国几乎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但相当多的西方人对中国的认识却并未有多大变化。中国贫穷、落后、愚昧的形象充斥了他们的心里,极大的丑化中国及中国人的形象,而造成这种状况的恰恰是那些所谓的“大导演”。作为传播文化艺术及民族精神的电影人,肩上的责任是宣传教化人性中的真善美、唾弃假恶丑,但他们却并未如此。
如今,《英雄》、《满城尽带黄金甲》……一部部电影出来了,制片方的确赚翻了天,但观众不知不觉中被忽悠。在最近《满城尽带黄金甲》这部影片中除了花里胡哨的浓墨重彩能够刺激到人的眼球之外,就是近乎“赤裸裸”的宫女胸脯。老谋子还将这部影片拿去角逐“奥斯卡”,结果可想而知。
在这个到处充斥着“赤裸裸”的铜臭气息的时代,即便是一堆文化垃圾,只要经过不负责任的商业炒作与不负责任媒体的胡吹瞎捧,都可以堂而皇之地穿上华丽外衣,来忽悠甚至是蒙骗观众。真希望那些所谓的“大导演”们能够多点良心,多点责任,不要只靠“拍脑袋”来拍电影,“要深入群众”,走出去的同时能够走回来,真正立足人性根本,传播真善美,才能不辱民族使命!
参考如下地址:
http://cool728.blog.163.com/blog/static/1037596200702104703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