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电影 > 中国电影观众品味

中国电影观众品味

发布时间:2023-03-15 10:55:18

1. 国产电影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观众的关注的原因是什么

近些年来,国产电影越来越受到国内外观众的欢迎,主要有三个原因。

第一,整体电影的市场都在变得受欢迎。随着人们生活条件日益提升,人们已经不再注重于那些物质或者生活上的满足。而是越来越注重精神世界的满足和享受,人们更希望在工作之余,能够有属于自己的时间和空间,看电影就成了很多人首选的放松方式。

第三,国人对电影的鉴赏力也有了大幅度提升。以往我们看电影,大部分看的是明星阵容,但是现在我们会更加注重一个电影的剧情和电影所要表现出来的内涵。
以往的国产电影总是给人一种商业痕迹,过重高不可攀的形象。但是这段时间,国产电影变得越来越接地气,明星效应越来越小,电影的剪辑和后期制作反倒越加精彩。

希望国产电影能够坚持这样的好苗头,给我们带来更优秀的作品。

2. 从火爆的《战狼2》到《红海行动》,说明了什么样的电影会受到欢迎

还是爱国情怀的电影会到欢迎啊。要知道由吴京导演并主演的《战狼2》以56亿的票房成绩成就了中国电影市场新的神话,而当时林超贤导演的《红海行动》其票房也达到了35亿之多,电影《我和我的祖国》上映了14天,票房突破了25亿的票房,

相信未来将会有更多唤起我们民族意识的好电影出现。我们观众也是一直在期待的。希望我们国家有更多爱国类型的电影出现。更能够让我们观众增添很多爱国情怀。

3. 超强吸金的中国电影产业,不同年龄层次的观众都是啥特点

2012年:170.73亿元,2013年:217.69亿元,2014年:296.39亿元,2015年1-9月:突破297亿元。这是内地电影市场近四年的表现,其超强的吸金能力令人侧目,引得各路豪强纷纷跑来分食这块蛋糕。中国内地观众对电影产业的高速增长贡献了大量的真金白银,对观影群体的必要了解,有助于电影产业的发展和生态的培育。下面,结合自己的亲身感受,谈一下对内地电影观众的了解,由于缺乏数据支持,这些认识只是停留在粗浅的感觉层面上,也只能粗略地用年龄层次对观众进行划分。
首先提到的是当前电影的主流消费群体——年轻人,年龄层次以90后为主,这帮年轻人作为观影主力托起了中国电影业的“牛市”。与此同时,她(他)们的消费倾向也受到了不少非议,主要表现在两点上:一是对喜剧电影的过度偏好。看一下内地电影市场的票房榜单,除去引进的好莱坞大片,过10亿的6部电影中,有5部是喜剧类型。前两年的《泰囧》以12.67亿登顶国产电影票房榜首,今年的《捉妖记》又以24.38亿登顶了内地电影票房榜首,着实令人眼红耳热。用“亿”为单位计量喜剧电影的票房已经很平常了,“破五”、“过十”更是不稀奇。这给很多人造成的感觉是:现今的年轻人太喜欢没心没肺的笑了。现场观影的感觉也是如此,年轻人的笑点普遍很低,稍有点笑意的情节都能让她(他)们笑出声来。二是对电影消费的缺少理性。现在的年轻人对一些披着电影外衣,实则用帅气、名气、阔气搞行销的东西情有独钟,向一些纯粹以敛财为目的的玩电影者大洒金钱。我曾经问过一名90后,《小时代》与《何以笙箫默》这样的电影好看吗,回答是看着挺烂的,可绝不会缺席。这种不理性的任性消费行为尤其为人诟病,被贴上了“无脑”的标签。年轻人的这两种消费偏好,给电影市场造成了旱涝不均的状况,投其所好的赚的盆满钵满,一些高品质的电影却少人问津,部分用心作电影的人连成本都收不回来,年轻人的观影喜好因此广受指摘。其实,更应该试着去理解年轻人这样的消费行为背后的原因。
为什么喜剧片广受追捧
我们现在所处的是一个累并烦恼着的时代,自打懂事起,累与烦就无所不在。上学的年轻人为学业所累为考试心烦,上班的年轻人为工作所累为生活心烦,有钱的不知道该做什么,没钱的恨不能什么都做,压力无时无处不在。有很多年轻人要听着郭德纲的相声入睡,就是要用轻松来舒解心中的压力。走进电影院图个轻松放松,开心笑笑缓释下内心的压力,是一件很自然的事情,也就少有心情去体味忧苦的内容了。不独年轻人如此,各年龄层次想笑的需求都一样强烈,所以质量高点的喜剧片都会受到广泛追捧,票房大卖也就不足为奇了。
为什么低劣的东西深受青睐
当今的年轻人对用帅气、名气、阔气包装起来的东西没有丝毫的抵抗力,表现出异乎寻常的忠诚度,确实是一件让人不太好接受的事情。可这与社会环境有很大关系,在这个疯狂的追名逐利的社会,还有什么有价值的东西可以去信呢,在信无可信的情况下,年轻人对长相、名气、物质的喜好就成为最本能最直接的选择了。除了年龄尚小的孩子,我们哪个年龄层次的人不为利与名所左右呢。当年轻人需要用这些麻醉自己的时候,善敛财者就会提供“麻醉剂”,收益想不好都难。
为什么高品质的影片遭受冷遇
部分高质量的影片遭受冷遇确实令人寒心,但如果用文化、品味、层次什么的居高临下地来说年轻人,就是一件挺装的事情了。70后喜欢过琼瑶,80后喜欢过韩寒,90后喜欢郭敬明也就是正常的事情,谁也不比谁高到哪里去。年轻人之所以对好电影不感冒,除了上面提到的两个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年轻人还没有必要的生活体验。拿《钢的琴》与《闯入者》这样的影片来说,需要有一定的生活经历看了之后才会有触动内心的感觉,年长点的对其中的情境深有体验的就会感到回味良久。年轻人还没有这方面的经历,也就难以体会到其中的深意。换成我自己二十多岁的时候,看这样的片子也会觉着沉闷。近几年,部分爱情片特别是校园青春片受到追捧,就是因为这是当下年轻人正在体验或者刚刚走过的经历。好电影没有好票房,与年轻人没有太大关系,与观影群体不够多样化有关。
所以,年轻人有这样的观影行为是可以理解的,不应该把社会的问题推到年轻人头上,更应该看到年轻人给中国电影业带来的深刻变化。其中,最突出最直接的变化是,年轻人的消费有力拉动了电影业的发展,吸引了大量的资源流入,短短两年时间,有多少大鳄、多少资本进入了电影产业。相比前几年,电影业的资源配备和行业地位变化巨大,年轻人无疑是电影产业繁荣发展的主力推动者。
还有一个深刻的变化是,当年轻人毫不吝惜地掏出腰包走进影院时,也在改变着我们传统的消费行为和消费习惯。我曾经向60、70、80后的人推介过好电影,回应都是一副不屑不解的表情,为什么要花钱去电影院看呢,从网上看又省钱又省事。当年轻人越来越喜欢花钱走进影院享受身临其境的视听感受时,也在改变着那种根深蒂固的习惯于吃免费午餐的快餐式消费行为。不管她(他)们是有意的还是无意的,她(他)们的行为都在说明着一个被很多人忽略了的道理:你花钱消费才能养活为你服务的人,才能让你享受到更好的服务。所以,当年轻人填满影厅座位的时候,我们应该对这些年轻人表示感恩,她(他)们的这一小步,是中国电影业的一大步。
下面再打包说一下其他年龄层次的观众,从小到大说起吧。先说少年儿童,作为令人欣喜的新生力量,孩子们的观影消费特点很明显:一是不太在意花钱,家长们为孩子掏钱买票看电影是件很痛快的事情。二是大多是捆绑消费,孩子们可以把家长一同领进影院,而不管家长是否愿看,还拉动了“爆米花经济”。三是从小就养成了看电影的习惯,长大了也会将看电影作为生活中的一大喜好。这些孩子们的势力有多大,看看今年火爆程度前所未有的暑期档就知道了,120多亿的票房,孩子们有一多半的功劳。随着孩子们的日渐长大,电影市场会有更红火的未来。
再说中青年人,60—80年代的人应该是电影消费最荒瘠的地带了,要么日常俗务缠身,要么习惯网上扫片,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没进过电影院的不在少数。诸多原因造成的观影热情低落,在这里就不多说了。
最后重点说一下老年人,老年群体的观影消费潜力其实远超出我们的印象。从个人经验看,在影院见到的老年人越来越多,男性与女性观众有着不一样的表现。男性观众数量相对要少,在售票处与影厅内碰到他们时,可以觉出他们有点不自然。这种感觉我也有同感,由于不再年轻,在看一些爱情片青春片时,在售票处、检票口和影厅内,面对年轻的工作人员和观众,总会感觉有点不好意思,在影片结束时会尽量早些离场。
相比男性观众,女性老年观众则丝毫没有这方面的矫情,她们在影院里表现的从容投入。有一次在影厅内碰到两位70左右的老太太,一位在放映前自在地与旁边的年轻人交谈,说自己从《黑猫警长》到《滚蛋吧 肿瘤君》把近期上映的片子都看了个遍;还有一位老太太提着一大包东西,电影完场后站在当月排片栏前端详了老半天,恰好她旁边站着一位领着小孩的父亲,三个不同年龄层次的人并排站在那儿看排片预告,感觉很有些意味。我与两位老人一同看的那场电影是《华丽上班族》。中秋期间,前后多次碰到了或结伴或由子女陪伴的老年女性观众,而且可以明显感受到她们很高的观影兴致。如果说这些还是个例的话,那么在看《闯入者》时碰到的老年人就更能说明问题了,当时的影厅虽然不算大,但老年人坐了有一半还多。关键不在于数量,而在于她们不约而同地来看电影,说明她们是在主动获取影片信息,背后的观影热情是很高的。《智取威虎山》近9亿的票房,老年人的消费应该不在少数。老年人有收入,有生活体验,更重要的是有空闲,还没有网上扫片的习惯,与保健、旅游、跳广场舞这些爱好相比,看电影得到的精神享受有着得天独厚的魅力,老年人观影的“白发经济”还是大有可为的。
上面说到的这三个年龄层次的观众,是有关联效应的。中青年人上有老下有小,孩子有孩子喜欢看的,老人有老人愿意看的,只要把孩子与老人的文章做足,也就不愁把中青年人带进影院里了。由此可见,除了年轻人,其他年龄层次的观影消费也有比较大的引导、拉动、开发的空间。
额外多说一点的是,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在影院里碰到的女性观众都明显多于男性观众,即使是年轻情侣,应该也是女性左右着观影消费。所以在用到第三人称时,我把“她”放在前面,把“他”放在了括号里。不管在哪个市场什么消费,女性都是永远的主角。
国内电影市场处在有史以来最好的时候,观众是电影产业的“衣食父母”。可是在其他行业将消费者奉为圭臬、把营销做到极致,用“大数据”去把握和满足消费需求的时候,电影观众却似乎没有受到应有的关注。还是说一下切身体验,作为一名骨灰级观众,我从未收到过院线的任何讯息,哪怕是一条短信。在淘宝上买一次东西,还能不时收到一些问候呢。感觉电影行业还是有点靠天吃饭、等米下锅的状态,对我们的观众缺乏主动深入的了解。对于电影从业者来说,只有发自内心地去爱观众,观众才会更爱电影。

4. 中国电影在国外观众眼里的接受度到底如何

在国外的影响力较小,接受度较低。在东亚因为文化相近,前些年香港电影输出很多,质量也高,因此在东亚地区还是获得不小的影响力。

中国美术片从形式到内容都极富有民族风格和特色。新闻纪录片已向纵深发展,充分利用丰富的资料,系统地编辑一些重要的文献片,并对群众普遍关心的问题与重要事件进行综合报道、专题报道;还注意表现人物和人物的精神世界,抓住真人真事中丰富的细节,以情动人。

在风格与样式上趋于多样化。由于题材领域的扩展,使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探索自己最适宜的风格、样式,表现最完美的内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编导拍摄了一批有一定实验意义的探索性影片。

如《黄土地》《青春祭》《良家妇女》《黑炮事件》《猎场札撒》《老井》《红高粱》《秋菊打官司》《香魂女》《霸王别姬》等。在电影创作繁荣的同时,电影理论研究也空前活跃,并在相当多的创作人员中发生影响。

2019年,全国电影票房突破642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5.4%,其中,国产电影总票房411.75亿元,同比增长8.65%,市场占比64.07%;城市院线观影人次17.27亿。2019年新增银幕9708块,全国银幕总数达到69787块。中国电影市场保持不断增长的势头,电影创作和电影市场皆释放出巨大的活力。

5. 以后的电影该如何吸引年轻的观众

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章回小说),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主流的文化形式,电影是当前我们这个时代的主流的文化形式。如何让电影吸引年轻人。

第一,吸引年轻人来观看。这就要有好的电影作品。怎样才算好,那就是从思想上艺术上都好的作品。前者是内涵,后者是形式。前者是想法,后者是手法。这些年来,我们国家制作的电影总体水平不高,从内涵上看,往往是立意不高,不能选好主题,从形式上看,不能有自己的特点,曾经飞来飞去的武侠已经让观众疲劳了,而且现在的小鲜肉死板的表演,绿幕扣图,五毛特效等等,都造成了现在电影的质量低下,难出经典。更很少有在国际上都叫得响的做平。

第二,吸引年轻人投身到电影的制作中来。电影是一个国家软实力的体现。应该是国家念镇进行精神文明建设重要的一个内容。需要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的加入。那么,国家应该从制度建设,立法和行业规范,从各方面对这个行业进行引导和支持。自从各个国有的电影厂垮掉后,目前我们国家都是私立的电影公司在运作,电影制作和播放都是私立的,国家只是在内容审查上有管理。但是对编剧的保护,对年轻演员的保护,对放映公司的规范(比如对艺术片的播放的强制性规定可能要像对房地产商必须建一些廉租房和经适房来一个规定)等等,还需要下功夫,去高进。有了一个好的制作和播放的环境,电影制作才会吸引更多的年轻人的加入,国家的电影事业才有希望。

首先个人觉得,做电影的不能以适应年轻人口味为目标。将来的电影应是对于年轻人有着一个引领作用的。要致力于提升电影质量。

现在的大多数电影为了迎合市场,为了利益,已然失去了电影的本质,没有文化内涵,没有现实意义。完全为了利益而服务。如开心麻花的电影,由一开始的《夏洛特烦恼》,再到《驴得水》等均为有这较高品质,具有较好的现实意义的电影。然到后期,《西红柿的首富》,《李茶的姑妈》等已开始失去了现实表意,只为了大部分利益而服务罩带,质量在呈下滑的。

其实这个问题并不一定就是正向的,也就是说不一定就是要电影去吸引观众,观众在选择过程中也在影响电影的题材、表现、视觉、故事构架,当然不否认电影对观众的引导,所以个人认为这是互相影响的一个东西,这也就回答了这个问题,市场决定未来电影的方向,电影本身又要去引导观众。

但是我理解的这个问题可能并不是要这个答案,应该更倾向于电影本身。本人不专业,喜欢电影给我不同人生和不同世界的体验,看得多了也从观众的角度说说吧。

电影在年代上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有的也只是技术手段的进步和视觉表现上的差别。就新中国初期的电影来说,由于技术和资金的受限,更多会着重刻画人物形象,而弱于战争场面的悲壮和宏大,到改革开放后才出现了类似三大战役这种影片。但是好电影的根本在于故事构架和人物的立体,技术和资金还真不是罪重要的。早期香港的电影的辉煌也正是有好剧本有好演员,就算用现在的眼光去看,还是能够给你很好的体验。那中国电影以后怎么吸引观众呢?精心推敲的剧本加掌控全局的好导演再加好演员,这种组合不太会受到资金和技术的限制,只会创造经典。回答完毕

现在的观众品味越来越高了,现在的电影追求的是票房,而忽略了电影内在的东西,我觉得现在的电影如果想吸引年轻观众,就必须迎合现在人的心里,做有深度的电影,这样才能让电影行业越来越好,而不是一味地为了票房,而忽略电影本身的质量,演员很多没有演技,就是处于颜值的考虑,这样的电影不会长久,最近真的很难看到像以前那样优秀的作品,都是千篇一律。现在年轻人看的不是电影,而是对电影本身所表达东西的一种依赖,应该多拍些有教育意义的电影,也是这才是最吸引年轻人的!

这个问题不是我们这些吃瓜群众该操心的,我们是掏钱去消费的,拍的好不好看是制作方,导演,是那些想从我们腰包里掏钱的人该操心的事情。当70后开始怀旧,80后步入中年,90后开始谢顶的时候,电影该如何吸引年轻的观众,00后会说,不知道,好看就行。skr, skr.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没有,2010年,姜文电影《让子弹飞》有一句很有名的话:我就是要站着把钱挣了。仔闷粗

什么意思?放在电影圈再合适不过,要想让电影挣着钱,不至于把主创团队饿死,就要让观众喜欢,可一为了让观众喜欢,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就往上加。大伙喜欢爱情片,各种烂俗狗血片就上,大家喜欢军事动作片,各种乱七八糟的东西也往上面加。

时间一长,创作者们反而被市场绑架,他们表达不出自己的欲求,只能一味的迎合观众。对很多主创而言,跪着对自己的尊严有损害,但是能挣着钱,站着尊严是有,可是会饿死。以后的电影,不要一味的迎合市场,都要有适当的加上自己的东西,应该是观众接受你,而不是你去顺从观众

说心里话中国的电影和电视连续剧没有一点内涵,每一个动作表情和语言都没多少素质,真心不如日韩剧,毁三观的作品还不如样板戏,天天看样板戏都行。

去掉“年轻”俩字才好。觉得能打动吸引人的除非是真正发自内心的东西。

多一些现实题材的电影,多一些剖析 社会 ,引发思考的电影,人们的审美随着物质生活的不断提高而会越来越高的,未来迎合大众的电影会越来越失去市场,由于豆瓣等一些软件对电影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评分,也会相应的给烂片一个警醒,,优质的,诚意制作,将会越来越得到大众的追捧。

作为逐渐老去,喜欢看美剧的人…不是说不爱国怎么样啊——就是觉得中国电影也好,电视剧也好剧情越弄越拖沓。

好电影不是没有,是太少。

中国观众比重转向年轻一代,看颜值的多,看什么cp撒糖啊,视觉特效冲击的多。

在不注重这些有的没的时,我觉得中国电影一点问题没有,随便拿个导演的作品都算上乘之作。

现在注重的太多了,反倒失去了观众缘了

6. 垃圾观众决定垃圾影视剧,冯小刚的理论究竟对不对

“烂片”轮番上场,从张一山版《鹿鼎记》到蒋欣、刘嘉玲版《情深缘起》,被骂的狗血淋头。可为什么翻拍计划还没有停止呢?

一边骂一边看的观众,不正是验证了冯小刚3年前的定论吗?3年前因此被骂的冯小刚,我们都该向他道歉。

“垃圾观众”决定“垃圾影视剧”,谁也怨不得谁!

或者应该这么说,什么样的观众绝对什么样的影视剧,在捧场下去,影视剧绝对还能再破人们心里底线。

最后,大家猜一猜,被央视点名的“四流电影”《爵迹2》,会不会成为下一个底线呢?

7. 鹿晗电影《上海堡垒》扑街,鹿晗为什么还不转型

电影《上海堡垒》的低评分以及诸多差评,鹿晗只是背锅侠!至于鹿晗转型一说不太合适。本身就是后起之秀!还在摸索发展风格和路线。所禅燃早以不存在转型一说!只要是勇敢尝试不贺雀怕失败!一定会找到适合自己的舞台和路线!很多演员都是大器晚成!毕竟并不是所有人都有机会盛开,没准他成长为参天大树!


希望鹿晗下次可以遇到好的导演提携!毕竟好的作品好的导演才是捧红演员的唯一路径!反其道而行之后果就会是另一部烂片!千段逗万不要抱着侥幸的心理!上海堡垒就是例子。其中的演员其实也是受害者,被坑的不轻!

8. 有哪些值得一看的中国电影

中国电影有许多优秀的作品,以下是一些值得一看的电影推荐:

1.《活陵坦着》:由张艺谋执导,根据余华的同嫌键名小说改编,讲述了一位贫苦农民的生活历程,揭示了中国近代历史的沧桑巨变和人性的悲欢离合。

2.《霸王别姬》:由陈凯歌执导,讲述了两位京剧演员之间的复杂情感和戏剧命运,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

3.《大红灯笼高高挂》:由张艺谋执导,讲述了一个家庭在中国文化大革命期间的生活经历,以及对人性的探讨和关怀。

4.《卧虎藏龙》:由李安执导,讲述了武林中的爱情、荣誉和信仰,以及武术文化的独特魅力。

5.《芳华》:由冯小刚执导,讲述了一群年轻女兵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的青春岁月,以及对爱情、友情和自由的追求。

6.《海上钢琴师》:由贾樟柯执导,讲述了一个意大利钢琴家和一名中国青年的奇幻冒险之旅,以及对音乐和人生的感悟和领悟。

7.《功夫》:由周星驰执导和主演,讲述了一个普通青年在功夫大师的帮助下成长为功夫高手的故事,以及对传统文化和现代生活的巧妙融合。

以上电影不仅在中国电影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也在国际上赢得了广泛的赞誉和认可,尺者桐值得一看。


9. 2019“年度黑马榜”出炉,观众口碑铺就逆袭之路 | 盘点

|郑中砥

编辑 |林 琳

2019年的电影市场交出了642.66亿元票房的答卷,其中,以“黑马”之姿在市场上崭露头角的十几部国产影片,累计贡献票房超175亿,全年票房占比超1/4。这些影片类型多样、种类丰富,带给观众耳目一新的视听体验,同时也向行业内外证明了中国电影笑高市场蕴藏的巨大潜力与无限可能。

从年初到岁尾,几乎每一个档期都有“黑马”现身,而且这一年,正向口碑与“黑马”影片的匹配度不断攀升,优质口碑的发酵成为必要条件。

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联合艺恩进行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是一套独立于票房之外的电影综合评价体系,直观反映了影片在观众群中的口碑。在2019全年度不同档期的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中,观众对影片的满意程度与影片的市场表现之间呈现大范围的正向互动。可以说,“黑马”影片正是这种正向互动的真实反映。

这些“黑马”中,既有《哪吒之魔童降世》《流浪地球》这样大体量、高工业水准的影片代表,也有《烈火英雄》这样的新主流大片,还有《扫毒2:天地对决》《误杀》《反贪风暴4》《“大”人物》这样具有类型创新价值的商业力作,更有《少年的你》这样具有文艺气质、作者表达的现实题材佳作。

而在动画电影上,不仅是《哪吒之魔童降世》,随着《白蛇:缘起》《罗小黑战记》等影片的亮眼表现,2019年度的国漫“黑马”接连不断。

同时,古装仙侠类影片《诛仙1》的市场表现,也让业界重新将目光投向了这一沉寂了几年的电影类型。

年末岁尾之际,2019年度电影市场最后一个惊喜来自于一部宠物类治愈影片《宠爱》,这部赶着2019年最后一天上映的影片,为整个2019年度贡献了出人意料的1.73亿票房。

年度最大“黑马”《哪吒》

《哪吒之魔童降世》改编自我国神话故事,用现代视角重构经典,讲述哪吒虽“生而为魔”却“逆天改命”的成长经历。在《哪吒》上映之前,业内已有风声称这部动画“必超10亿、必破纪录”。这种在当时看来过于大胆的预测,后来都一一实现,而且这一次,梦想照进现实的程度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期。

《哪吒》上映后连续28天保持日冠,蝉联四周暑期档周榜冠军。2019年12月28日,在2020到来之前,《哪吒》票房突破50亿,成为中国电影市场化以来第二部突破50亿的电影,仅次于2017年的《战狼2》。《哪吒》成为2019年中国电影市场上当之无愧的“头号黑马”。

这样 历史 性的成绩背后,是影片高品质带来的高口碑和高满意度。

在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中,《哪吒》以87.5分强势领跑,成为 历史 调查28部动画影片的满意度冠军,其高超的动画制作水准彰显了中国电影工业化技术的又一次突破,高观赏性带动了高传播度,两大指数均居档期第一位,形成滚大了全民观影热潮。调查还显示,从观影动机上看,《哪吒》最核心的观影动机为“影片口碑好”。

这些都从侧面印证了观众的满意和口碑对一部影片市场表现的决定性作用。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哪吒》的成功很大程度上要归因于口碑引发的“自来水效碰备尺应”,这与2015年的动画电影《大圣归来》的“自来水”有异曲同工之妙。“口碑决定着影片的表现,现在只要电影上映,当天下午在购票平台上有了评分后,基本上就迅速分出了胜负。”金逸珠江院线总经理助理谢世明说。

科幻“黑马”《流浪地球》

2019年春节档在《流浪地球》《疯狂的外星人》《飞驰人生》《新喜剧之王》等8部影片的竞争下显得异常激烈。最终,《流浪地球》凭借超强口碑发酵带来的长尾效应,收获46.56亿,成为春节档上映的影片中市场成绩最佳的一部,位列中国电影市场化以来的票房第三名,成为该档期当之无愧的“黑马”。

在《流浪地球》横空出世之前,没有人想到它会成为春节档最终的赢家。但该片在上映第二天便从开画第4名跃升至日票房亚军,从第3天起迅速制霸春节档,如此快速的逆袭,让全行业再次领教了口碑的威力。

在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中,《流浪地球》以85.6分获得春节档期满意度冠军,尤以超高观赏性位列2019年度调查之首。在各大售票平台上,该片评分均超9分。

支撑如此强势口碑的,是影片高规格的制作水准和工业水准。《流浪地球》用精良的制作让观众第一次看到,也第一次相信了,中国电影在未来的科幻电影世界必将占有一席之地。

导演郭帆与一众主创将这部电影称为“小破球”,这个昵称浓缩着7000多人、4年创作路上筚路蓝缕的艰辛。在3000多张概念设计图、8000多个分镜中,《流浪地球》将中国科幻电影的工业质感一点点累积起来。

创作团队的努力最终凝聚成银幕上一帧帧具有中国特色工业美学风格的影像画面。在诸多观众评价中,“开启中国科幻电影元年”的说法令人印象深刻。同时,不仅是普通观众,《流浪地球》也收获了业内专家学者的一致好评。

清华大学教授尹鸿用“空谷足音”形容《流浪地球》在电影史中的意义,他认为《流浪地球》突破了中国幻想类、穿越类影视作品“尚古”的传统,借助刘慈欣小说的建构,呈现了一个科学幻想基础上的未来世界。“人类未来2500年的伟大救赎行为,使这部电影有了全新的时空观,在想象未来的大背景下去追问我们是谁、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终极命题。”尹鸿说,“即便影片对科学假设、人物呈现还有瑕疵和遗憾,但它开启的绚丽而宏大的科学与想象的未来,在中国电影中都是空谷足音。”

年度主旋律“黑马”《烈火英雄》

从2019年初的《流浪地球》到暑期档的《烈火英雄》,主旋律商业大片以家国情怀为内核,以商业化类型为外壳,不断进行融合与发展,在市场中与观众达成强烈的默契。2019年8月1日上映的《烈火英雄》在暑期档强势逆袭,勇夺17亿票房,为主旋律商业大片燃起一把大火。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2019年暑期档调查显示,《烈火英雄》观众满意度85.3分。其中,影片观赏性得分85.4分;传播度得分80.5分;思想性得分88.4分,为影片三大指数中最高,充分表明了观众与影片所传达的思想 情感 和 社会 价值形成了深度共鸣。而从传播度指标来看,专业观众“传播意愿”分值高扬,得分92.3分,居第一位,表明影片高度激发了专业观众进行分享和推荐的愿望。

港式警匪片“黑马”《扫毒2》《反贪风暴4》

《扫毒2》和《反贪风暴4》两部影片的 “缉毒”和“反贪”题材,保持了港式警匪类型片一贯精良成熟的制作水准,无论是枪战动作场景、反转悬疑剧情,还是港式兄弟情怀,都为观众提供了熟悉的优质观影体验。市场表现最终也都超出预期,且远超前作。

暑期档提档一周的《扫毒2》在优势档期中赢得了更大市场空间,同时,自身优质的影片品质更为它发酵口碑、吸引更多观众,最终多种优势因素作用下,实现超13亿票房。

选择在清明节档期上映的《反贪风暴4》,同期竞争影片只有《风中有朵雨做的云》和《雷霆沙赞!》,在品质、档期、类型等多种元素共同作用下,《反贪风暴4》上映首日便形成市场优势,且连续保持19天市场日冠,最终获得超预期成绩,票房近8亿。

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中,《反贪风暴4》获得83.7分,《扫毒2》获得83.5分,在普通观众和专业观众之间均形成了不错的口碑,更形成了港式警匪片的整体优质口碑印象。

年度类型翻拍“黑马”《误杀》《“大”人物》

《误杀》和《“大”人物》都翻拍自国外成功影片,在剧本上有较为坚实的基础,能够成为档期“黑马”,主要原因在于影片成功的本土化落地,将中国 情感 注入影片,拉近观众与电影之间的 情感 距离。

从类型角度看,两部影片都属于强情节的悬疑罪案类影片。《误杀》改编自印度电影《误杀瞒天记》,影片类型清晰、悬疑感强,演员表演也成为影片的一大亮点。最终取得超10亿的市场成绩,不仅超出业内预期,也打破悬疑罪案类影片的市场“天花板”。

2019年初上映的《“大”人物》翻拍自韩国电影《老手》,相较于原版,影片的 情感 表达更为充分,留给人物的发挥空间更大,也给观众更多“共情”的余地,最终斩获3.79亿票房。

翻拍“黑马”接连出现,意味着中国电影在类型片翻拍和本土化嫁接中已经渐渐 探索 出发展方向。

年度动画“黑马”《白蛇·缘起》《罗小黑战记》

曾经在中国动画电影市场上,好莱坞动画、日漫等几乎都处在头部位置,除了稳健的“熊出没”等少数本土动画系列IP,很多时候都难逢对手,但自2015年以来,随着《大圣归来》《大鱼海棠》《风语咒》《白蛇:缘起》《哪吒之魔童降世》等一批国漫代表的出现,国产动画急速发展,中国电影市场再也不是进口动画的乐园。

“进口动画IP续集表现差会慢慢变成一种常态,他们(国外动画电影方)以后要慢慢习惯在中国电影市场上的这种态势。”谢世明说。

在2019年的动画电影市场上,除《哪吒》这一年度“黑马”之外,《白蛇:缘起》《罗小黑战记》也成为该类型的两大“黑马”。

其中,《白蛇:缘起》是口碑反推市场的又一典范。该片2019年1月11日公映后票房并不理想,但优良的口碑助推排映坚持到1月31日(影片公映后的第21天)逆袭了好莱坞大片《大黄蜂》和《死侍2:我爱我家》,连续五天登顶日票房第一。好口碑延续影片生命力,到2月9日,该片上映已达30天,且在春节档激烈的竞争环境下,影片再次出现一波触底反弹走势,全国单日场次由大年初一的53场回升至943场,场均人次也不断攀升,最终获得4.48亿票房。

2019年春节档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的结果也证明了该片的口碑效应——《白蛇:缘起》以过硬品质获得84.6分,位居年度动画调查榜单第二,仅次于《哪吒》。

无独有偶,《罗小黑战记》的市场曲线也是如此。2019年中秋档期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结果显示,《罗小黑战记》以83.3分领衔中秋档,成为自2016年开启对中秋档这一非传统常规档期调查以来的满意度最高分。在 历史 调查的29部动画影片中,《罗小黑战记》整体表现平稳均衡,票房、满意度都居中等偏上水平,观赏性得分83.8分,思想性得分82.8分,传播度82.7分,称得上是国产动漫电影的又一佳作。

尤其是传播度,《罗小黑战记》在2019年调查的所有影片中仅次于《哪吒》居第二位,表明观众对影片表现出了较高的分享传播意愿。这些口碑数据,从侧面解释了该片迅速突破圈层,斩获3.14亿市场成绩的原因。

现实题材“黑马”《少年的你》

小而美的文艺类现实题材影片近年佳作频出,2019年在这类影片中,《少年的你》获得了观众最高的呼声。

在2019初冬档中国电影观众满意度调查中,《少年的你》以 86.2分进入 历史 调查276部影片满意度TOP10,以一己之力拉升了档期满意度评价。影片观赏性得分84.9分,思想性84.8分,传播度91.6分 ,新鲜度82.5分,均位列档期榜首。

年度IP“黑马”《诛仙1》

在IP退潮、“小鲜肉”失灵的2019年,《诛仙1》的出现证明了粉丝群体仍然具有强大的市场影响力。

这部改编自长篇仙侠小说《诛仙》的电影,口碑的两极分化是整个2019年“黑马”阵容中独一无二的现象。一方面是粉丝对偶像的宽容和热捧,另一方面,影片的剧情和表演成为大多数原著粉和普通观众的主要攻击点。在巨大的争议声中,《诛仙1》产出了4亿票房。

业内人士普遍认为,IP有其生命力,只有精良品质才能不断延续IP的价值,反之,IP生命力总有被消耗殆尽的一天。

宠物治愈系“黑马”《宠爱》

在2019年最后一天上映的《宠爱》,讲述了几组不同人与宠物之间的动人故事。影片在2019年内产出1.73亿票房,被业内称为“2019年度的最后一个惊喜”。

整个2019年,主要宠物类影片有《一条狗的使命2》《小Q》等影片。这类影片有较为稳定的观众群,且经过近年电影市场的不断发展,宠物类治愈系影片也与观众之间形成默契。

《宠爱》的明星阵容覆盖不同年龄层观众,影片6个故事涉及亲情、友情、爱情等诸多方面,尽可能地与更大范围的观众产生 情感 链接。最终在优质内容和其他因素的共同作用下,交出了超预期的市场答卷,成为2019电影市场上最后一个出场的“黑马选手”。

回望2019年电影市场的“黑马”阵容,不难发现优质口碑已经成为黑马诞生的重要前提,未来,口碑对市场的影响力还将随着电影工业体系的不断完善、观众素养的不断提升而越来越大。对于创作者来说,只有不断打造高品质、高口碑的电影佳作,未来才能真正征服市场、征服观众。

文章未经授权严禁转载

欢迎分享至朋友圈

10. 好莱坞的电影在中国总能大卖,这是为什么

其实这个道理非常简单,用中国的一句俗语来说就是“外国的月亮比较圆”。用专业一点的话来说,那就是在中国电影工业化成熟度正在发展的今天,好莱坞电影生产线的高水准,高投入和高产出是它们在中国缔造卖座奇迹的一大优势,也许这就是所谓的“总觉得别人碗里的饭菜香”。

中国现在约有1.2万块银幕,电影票房在迅速增长,根据金融信息咨询及研究机构IHS Markit及普华永道会计师事务所的平均预测,中国的影票销售额有望在明年增长22%至104亿美元,超过美国成为全球第最大票仓。对于中国电影市场与电影人来说,这是最好的时间风口,随着中国资本深入渗透好莱坞电影产业,也是学习好莱坞的项目开发方法和先进的制作经验与科技的好时机,但现时国产电影市场却交出了越来越多的烂片,电影工业化水准依然堪忧,这对于好莱坞来说自然是一大利好。因为对比之下,好莱坞在中国资本的助推下,优质大片自然能在中国票房大卖,但即便是烂片,也将迎来圈钱的黄金时代。

阅读全文

与中国电影观众品味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学生为装逼租车电影 浏览:107
公主电影大全中文版 浏览:694
电影电视视频素材去哪里找 浏览:725
中国电影经典台词片段 浏览:202
朴泰株是哪部电影里面的人物 浏览:80
电影金鱼姬高清免费 浏览:359
李小龙猛龙过江电影哪里能看 浏览:865
中小学生必看的外国电影 浏览:856
化妆师电影什么时候拍的 浏览:51
关于老师的热门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4
电影战狼2的英文名 浏览:542
神丐高清电影 浏览:996
电影名字容器 浏览:667
香港电影少爷发威 浏览:166
古装女厨的电影 浏览:90
同谋电影结局是什么 浏览:959
牛奋斗电影叫什么名 浏览:77
电影院用的什么幕布 浏览:741
国产女生逆袭的电影青春 浏览:541
悬崖之上电影最后的字幕 浏览:2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