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这个表情包是什么电影的
这个表情包出自苏联喜剧影片《Kakstatzvezdoy》/《怎样成为明星》(1986)
绝恋中的孩子没有死。
故事发生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北方农村。突然而至的一场山洪冲击了三岸大队,大队党支部书记叶红林带领本队社员帮助河边社员搬家。谁也没有料到,滔滔洪水竟然牵扯出一段英雄救美的奇妙姻缘,救人的是汪心宽的儿子汪百成,而被救的则是叶秉南的女儿叶红荞。
一直追求红荞的周建建急切的跑到叶家,没想到碰了一鼻子灰,红荞婉转的拒绝了他。叶红荞想到大队苹果园上工,父亲同意,但提醒她汪百成家庭条件不好,不能和汪百成相好。汪百成的哥哥汪百顺死于五年前那场洪水,其妻夏玉兰喜欢小叔汪百成,苦等五年却不被领悟。汪百成在与偷苹果的盗贼搏斗中负伤,叶红荞和夏玉兰送百成去卫生院急救,这两个爱上同一男人的女人陷入相互竞争又相互理解之中。汪百成伤好上工后,叶红荞高兴异常,两人夜晚在河边白杨树下约会,私订终身,恰被叶红林撞个正着。
叶红林向五爸叶秉南告密,叶秉南立即策划让红荞与周家岸的儿子周建建订亲,周建建家庭条件好,还会开车,在村里各方面条件都比较优秀。叶红荞向父亲提出要嫁给汪百成,遭到拒绝,叶红荞以绝食抗争,怎奈父亲也以绝食相威胁,她只好听从父命与周建建举行了订婚仪式。当天晚上,红荞与百成又在白杨树下约会,两人在抱头痛哭中拿定主意,在河边举行了结婚仪式,在稻草堆旁入了洞房。不料又被叶红林撞见。
叶红林再次向五爸叶秉南告密,并建议抽红荞去修水库,使之与汪百成彻底分开。红荞向父亲提出与周建建退亲,遭到拒绝,反被派到水库工地。夏玉兰得知百成与红荞在河边拜了天地,悲痛至极,吐血昏倒,被汪百成拉到县医院急救。红荞到处找不到百成,只得茫然上了水库。百成回村得知红荞上了水库,去找叶秉南理论,受到叶秉南严厉警告。
夏玉兰病情好转后,下河道给猪割草,巧遇叶红林。叶红林曾与夏玉兰相恋,为了前途他割断了与夏玉兰的恋爱关系参了军,复员后见恋人变成汪家的寡妇,又怕影响前途而不敢娶她。
百成到工地来探望红荞,红荞告诉他自己怀孕了,两人决定要留下这个孩子。春节过后,叶红荞又返回水库工地。为了肚里的孩子,也为了自身的爱情,红荞和汪百成又踏上了寒风刺骨的逃亡之路,但是,他们还是没能逃出叶红林的手掌,汪百成因为破坏水库工地的罪名,被叶红林绑送公社群众专政指挥部。叶红荞怒火中烧,有力地给了叶红林一记耳光。
汪百成被关进了监狱,汪心宽一家乱了方寸,儿媳夏玉兰挺身而出,她找叶红林救出了汪百成。叶红荞把娃生在了水库工地上,这一消息不径而走,整个工地流言四起。汪百成听说后,不顾性命之危欲去工地接回红荞母子,百成妈听说建建妈也要去工地接红荞,死活抱住了百成,她怕儿子因此再惹出大祸。
水库工棚外响起了一阵爆竹,豪爽大度的建建妈将红荞接回了家。叶红荞为了汪百成不再因她而受家人的追究,违心承认这是周建建的孩子。汪百成骂她:“势利小人!”叶红荞坐月如坐针毡。她写信给周建建,希望接纳她和孩子,但未见回音。叶秉南借机把嫁妆送到周家。周建建回来仍不愿接纳红荞。经母亲劝说允许红荞坐满月子再走。汪百成从愣头嫂口中得知红荞保护他的一片苦心,恍然大悟,到周家接红荞和孩子,与周建建发生冲突,打成一团。叶秉南带人绑走汪百成拉到牛圈一顿痛打。夏玉兰要叶红林去救汪百成。红荞挺身而出,以死逼父放了汪百成。
满月后红荞搬到姑姑叶秉贤家,为周建建洗清了名声。叶秉贤劝哥哥允许红荞回家,叶秉南只许红荞母子住在柴棚。红荞给孩子起名叫“无名”。汪百成想见无名,因叶家看得严,未能见到。汪百成去找叶秉南要孩子,两人又起冲突。红荞知道后万分痛苦,为让汪百成彻底死心,免受无穷无尽打击,她带着无名离家出走。叶红荞带无名来到秦岭深山赵姨家。失去女儿后,叶秉南非常后悔,汪百成也四处寻找,没有消息。
汪百成等了红荞四年,夏玉兰等了百成四年无果,决定离开汪家,无奈之下,汪百成娶了夏玉兰。新婚第二天,广播里传出“中央决定给得到改造的四类分子摘帽”。叶红荞从报纸上看到摘帽消息,出山来要与汪百成结婚,却见汪夏二人已经成婚,绝望中入登云庵当了尼姑。夏玉兰经过一系列的事情,发现百成的心仍然不在她的身上,于是,在一个漆黑的夜晚,她不辞而别。
百成在龙裕集上发现一种又大又甜的果子,他循迹找到了尼姑庵,想了解一下这种果树的栽培情况。百成万万没有想到,他日思夜想的红荞竟成了尼姑,而且端端站在他的面前。汪百成扑向尼姑慧真,慧真却摆脱他的纠缠逃进庵内。百成被众尼姑推出了庵门。他悲痛地呼喊着红荞,回答他的是尼姑庵绵密不绝的念经之声。
百成跪在了尼姑庵门前,他要用自己的一片诚心打动佛门中的红荞。佛前的慧真亦在俗念与佛界的煎熬中挣扎着。突然,尼姑庵的门哗地开了,慧真昏倒在佛前,汪百成背起红荞飞一般奔下山道石阶
病榻上的红荞终于醒来,她握着百成的手,甜蜜的微笑漾上了她的脸庞。
㈢ 有哪些国产男主角受伤获得预知未来能力的老电影
当然是《银翼杀手》啦,这部电影出现时,数字广告牌的概念并不存在,并被认为是科幻的东西。现在在大都市,没有数字广告牌就似乎少了一点繁华的氛围,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就被吸引了,真的太好看了。
㈣ 剧情找电影:这是一部一位工程师和家人们去度假顺便去建筑水库,然后被当地人追杀而逃亡的电影
我看过,我也忘记片名了。好像是根据真实改变的。发生在东南亚,最后全家人逃到了越南才得救。
㈤ 冰山下的来客的电影评论
援疆施大爱,牵手铸真情——电影《冰山下的来客》评论
作者:黄义明
上世纪六十年代,由长春电影制片厂出品,著名电影艺术家梁音领衔主演的电影《冰山上的来客》,以其独到的视觉,把新疆各族人民团结一心,众志成城,维护民族团结,誓死捍卫祖国统一的感人故事以及故事中的杨排长、阿米尔、古兰丹姆等人搬上了银幕。较好地把握住了那个时代的脉搏,用电影载体反映了那个年代的特征,体现了艺术服务于社会,服务于生活的方向,发挥出了先进文化为引领所产生出的正能量。
为了使主观诉求和表现形式完美结合,影片把朴素的英雄形象和充满新疆本土气息的音乐元素,做到了有机的结合与互融。凝重的主题赋予了音乐的创新与生命,音乐的创新与生命又作用于主题的张力与升华,使其音乐与主题更加鲜活精彩,更加富有生命力。
几十年过去了,但只要一提起《冰山上的来客》,人们依然对这部电影充满怀旧之情,对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和主要人物记忆犹新,对影片表现的那个激情燃烧的岁月怀念无比,对影片插曲“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不仅抒发于情,更沉醉于美。充满西域风情和新疆元素的音律曲调,委婉动听,令人陶醉,更令人耳目一新。因此,影片放映到哪里,“花儿为什么这样红”就会唱到哪里,甚至会唱红到哪里。也正是这部影片的影响力,让亿万观众尤其是内地观众,了解认识了新疆,爱上了新疆。
如今已进入二十一世纪,《冰山上的来客》描写的那个年代已经成为久远的过去。经过几十年的团结奋斗,新疆历史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新疆广阔而富蕴的大地,焕发青春,蒸蒸日上,充满生机。为了进一步加快新疆的发展步伐,党中央专题召开了新疆工作座谈会和对口援疆工作会议,提出了实现新疆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两大历史任务的重大战略决策,并确定了奉全国之力支援新疆发展建设、改善民生的重大部署对新疆未来的发展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根据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担负对口援疆任务的省区,迅速到位并及时展开工作。天山南北尽显援疆者的身影,从东到西随处可见援疆带来的变化。中共阿克陶县委、县政府出于对口援疆,自身受益的感动;出于对援疆者信奉职守,忠诚工作,辛劳付出,同甘共苦的见证;出于对中央政策的感恩;出于对社会责任的担当与敏感,与乌鲁木齐千禾文化有限公司合作,共同摄制完成了电影《冰山下的来客》。且不说内容,仅就片名而言,它就是亮点,就有看点。“冰山上的来客”和“冰山下的来客”,说的都是来客,而不同的是分别来自“山上”和“山下”,这“上”和“下”的一字之别,就会引起人们的关注与兴趣,就会唤起人们观看这部电影的欲望,片名《冰山下的来客》可谓是点睛出彩的一笔。
《冰山上的来客》与《冰山下的来客》,拍摄时间相隔几十年,但两者以推动新疆历史文明进程为己任的目的是相同的。二者都是从宏观大局立项,从微观典型着墨。《冰山下的来客》是《冰山上的来客》故事的延续与接力,精神的传承与弘扬。《冰山上的来客》中杨排长未完成的事业,由孙子杨冰在援疆大背景中去完成。不仅是杨冰,故事主人公和《冰山上的来客》故事原型人物都有联系,在承上启下的同时,极大地增加了对电影《冰山下的来客》主题定位的认同感。这种人物关系的安排,是遗愿与意志的对接与延伸,是历史推动力的传承与弘扬,是对美好事物的企盼与祝福。
当我们看到,雪山冰峰下,绿草大漠间,神圣的五星红旗,每天从阿米尔老人和千万人手中冉冉升起;看到阿米尔老人常到埋葬自己战友的地方,给他们弹奏库姆孜,和他们拉家常;看到为配合国家在高原上修水库,以覆盖国旗的最高尊重,把沉睡在库区的战友们安置在更加神圣的地方;看到阿米尔老人在新修建的墓碑前,看着难以忘怀,记忆更加清晰的战友们已经十分模糊的相片,饱含热泪庄重敬礼等感人场面等等,展示出边疆各族人民的爱国精神,大爱情怀,大局意识,令观众肃然起敬。
我们还看到,杨冰在爷爷坟前百感交集,长跪不起。仿佛让观众听到了他那继承祖辈遗志,把未竟的事业完成好,让边疆人民过上好日子的铮铮心声。
杨冰的妻子丁一竹是一位非常优秀的眼科医生。为了挽救她和杨冰濒临破碎的婚姻,为了得到一个生孩子的机会,她瞒着杨冰毅然参加了援疆医疗队,来到新疆杨冰工作的地方,久别的夫妻相遇了。当二人相见时,突如其来的喜悦让他们不知所措。杨冰在一片“阿米尔,冲;杨冰,冲!”的助威声中,将自己的妻子紧紧地拥抱在怀里。妻子不停的拍打着丈夫,以这种最简单而又是最复杂的方式,倾诉着对爱人杨冰的思念与爱恋之情。
阿米尔老人为了帮助杨冰和丁一竹解决生育问题,带着百灵柯孜上雪山给他们采草药。不料遭遇危险,老人的腿部受了重伤。杨冰闻讯带人赶到了雪山上,老人的腿不能再骑马,杨冰急忙背起阿米尔爷爷走下山来。当村民赶到接应现场,从杨冰背上接过阿米尔爷爷。因高山反映,劳累过度的杨冰却昏倒在地上。
老人得救了。
杨冰在医院三天后才苏醒过来。见妻子紧握着自己的手守在床前,杨冰十分感动。
杨冰作为乡党委书记、援疆干部,他的宿舍里摆着一张再简单不过的木床,一本吊着的挂历,一个布质衣柜,一张老式普通木桌。作为乡党委书记的卧室,似乎太过于简单、寒碜、不可思议。但这正是援疆干部工作与生活的一个缩影。
妻子到丈夫宿舍没见到人,却看到丈夫写给她的一张字条,她没有责怪,却捡起杨冰还没来得及洗的衣服。杨冰回来看到一件件干净的衣服,抚摸亲吻,思存良久。
阿米尔爷爷在家的旧址前抚今追昔等。
以上几场戏,如果处理得不好,就会显得苍白无力或落入俗套。而该片则不然,导演把画面交给了观众,把思考空间留给了观众,与观众互动,想必观众朋友想的会更多、更远。
援疆人员集体宣誓;村民们挥镐扬锹刨土筛砂;蓝天白云下,清水绿草旁,片片新村,栋栋新房;村民们兴高采烈的搬进新家;欢腾热烈的一幕幕场景;处处春光的山川湖海,把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完美结合的一幅幅画面,使《冰山下的来客》流光溢彩,处处生辉。
说到角色,演员们贴近人物,融入生活,出神入化的个性化表演,令人折服。杨冰的扮演者于洋,阿米尔爷爷的扮演者艾克巴尔·牙合甫,丁一竹的扮演者朱戈,县委副书记的扮演者李书迪,村长的扮演者桑宗中,古兰丹姆的扮演者古丽加孜·买买提尼亚孜,百灵柯孜的扮演者夏提古丽·卡德尔等等,均为国家级表演艺术家。他们把握角色准确到位,情感演绎真实感人,与原型人物贴切吻合。就象放下马鞭从毡房走来,收起锄头从田间走来的生活中的原型,在镜头前自己演自己,不加修饰,真实感人。
《冰山下的来客》这部电影,从立项立意,创新创意,场景变换,人物塑造,镜头运用等方面,可见周文扬导演的匠心独具。
《冰山下的来客》是中共阿克陶县委、县政府和乌鲁木齐千禾文化有限公司为广大观众提供的第一部以弘扬援疆精神为主题的电影,是一部故事新颖,场景美观,演技精湛,凝聚力量,令人鼓舞,催人奋进,值得观赏的好电影。
通过“上”与“下”的对接,挑战电影艺术极限——评电影《冰山下的来客》
作者:张娴婷
可以说,通过《冰山上的来客》和《冰山下的来客》这“上”与“下”交错对接的电影蒙太奇艺术实现影片对“祖国统一、民族团结、忠诚戍边、富民强疆”等诸多崇高精神传承的表达意愿,在《冰山下的来客》这部影片中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
作为我国第一部弘扬现代援疆精神的主题电影,影片片名最初即以“上”与“下”之间形成的落差让观众最初就在一种错觉的引导下展开联想——该片不会是对那部始拍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冰山上的来客》的高仿吧?
由片名造成的悬疑,从一开始就紧紧抓住了观众对影片内容的好奇心,通过挑战人们惯性思维的方式吸引观众眼球,是制片方为实现“上”与“下”的对接特意设置的第一个心理陷阱。
紧接着,影片创作者们又通过与《冰山上的来客》影片人物关系的紧密关联实现了“上”与“下”的再一次巧妙对接。而且,这次对接,不仅是时间上的,也是空间的。既延续了《冰山上的来客》中戍边、强疆的精神线索,又通过杨排长后人援疆干部杨冰(中国国家话剧院 于洋饰)和退伍边防老战士阿米尔老人(新疆影视剧团 艾克巴尔·牙合甫饰)自然真挚的情感交流,抒发了帕米尔高原各族人民对援疆大业的感激之情,展示出新世纪帕米尔冰山脚下各民族团结奋进、富民强疆的理想生活。
这二代代表人物的对接,由于巧妙的人物关系设置,对整部影片无疑起到开门见山和画龙点睛的神奇效果。
其次,从表面看,影片男主角杨冰,只是一名普通的援疆干部。但这种看似普通的关系中依然隐藏着一条“上”与“下”紧密关联的暗线,即杨冰的职务是从富裕江南到边缘穷县的自上而下,以及杨排长和阿米尔老人与杨冰在肉体与精神上一脉相承,自上而下的延续。
面对普遍使用维吾尔族语与外界交流的南疆广大农牧民,该片为消除援疆干部与当地农牧民之间的语言交流障碍,不失时机地设计了阿米尔老人的孙女百灵克孜(克州歌舞团夏提古丽·卡德尔饰)在内地高中班上学并学成归来。这一完全符合新疆实情的情节设计,既是电影艺术与平实生活的“上”“下”对接,也是剧中人物关系“上”与“下”的对接。否则,从上面来的援疆干部与下面的地方百姓间无形中就形成一条领导干部与群众脱离的巨大鸿沟,使“上”与“下”的对接出现瑕疵,造成小小的遗憾。
恰是这种从始至终、精心设计的“上”与“下”的“明修栈道”和“暗渡陈仓”,实现了国产电影创作者在主旋律电影的表现手法上一次大胆的尝试。
作为一部旨在励志的主旋律影片,该片既保留了传统影片在镜头语言、音乐、音响运用等有助于表达人的复杂思想和内心世界方面的合理展现(比如影片一开始就出现了百灵克孜的旁白,这种突破镜头限制,以声画错位的“画外音”表现方式,是传统电影的特征之一);又糅合了现代影片对于人性本原的探索以及在意识流领域对于结构、意识、表现手段多元化方面的积极因素,是集传统与现代为一体的电影艺术形式的创新(比如为烘托人物心理,给影片增加亮色,该影片时常会不失时机地融入一些新疆唯美的自然风景画面和动人的柯尔克孜族本土音乐,这种通过视听艺术强化完成向观影者内心感受的升华,是现代电影的特征之一)。
当前国产大片,普遍喜好用超大场景、奢华服饰以及夸张另类的扮相去吸引观众眼球以赢取票房收入。这种看起来高高在上,其实毫无灵魂的奢华攀比,根本经不起观众的理性审视,是电影从业者艺术生命末路穷途时的垂死挣扎,终究难逃其过客般的命运。
《冰山下的来客》却不同,虽然它描写的是21世纪中国新疆最边远地区各族人民的美好新生活,却通篇传承了《冰山上的来客》那种朴素淳朴的自然格调,第一次用电影的语言,将朴实无华的援疆之情和古朴醇厚的高原民俗风情以高端艺术的形式错落有致地呈现给观众。让观众通过生活化的语言、质朴自然的表演和婉转动人的新疆本土音乐“花儿为什么那样红”【博文作词,叶林华作曲,井怡丹演唱】,重温那些久违的电影艺术的原生态,极大程度地规避了当前国产大片普遍存在的食如鸡肋的弊端。其产生的最终效果,必将如一坛酿造精良其味醇香的美酒,历久弥鲜。
从另一层面说,该片完全可以称其为高屋建瓴,因为无论从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杨冰带领群众协助修水库),还是从官民平等【援疆干部杨冰在县委方副书记(原新疆军区话剧团 李书迪饰)大力支持下,与群众同甘共苦,为当地农牧民分忧解难,体现了“上”与“下”对接后的和谐平等】的角度,更或者从国家长治久安和谐统一的政治角度去考虑,该片都做到了合理的安排和展示,与同类题材的影片相比,的确是绝无仅有的。
作为新疆本土电影的作品,《冰山下的来客》依然融入鲜明的民族特色和地域色彩的视听语言,同时让一对爱侣的婚姻在新疆这块大地上得到了奇迹般的洗礼。
只不过,60年之后的人们不再可能有《冰山上的来客》中真假古兰丹姆与阿米尔之间的那种反特式爱情悬疑。于是,影片创作者们通过集思广益,运用浪漫主义与写实主义巧妙结合的手法,让杨冰与丁一竹(新疆艺术剧院话剧团 朱戈饰)因为生育引发危机的婚姻,通过阿米尔老人一家智慧善良的帮助得到化解,既实现了剧情的跌宕起伏和感人至深,又跳出了世俗爱情的千篇一律。
这种来源于生活的朴实情感,其感人程度,相信绝不亚于60年前的《冰山上的来客》中阿米尔和古兰丹姆的传奇爱情。即便如此,影片创作者们依然不甘心用一个简单俗套的方式草草了结这场银屏上的旷世情缘。为了不在观众心里留下丝毫的缺憾,他们妙笔生花,在影片的最后,又别出心裁地制作出两朵更加精彩的片花,即杨冰喜得贵子与杨冰和夫人丁一竹向县委方副书记提出继续援疆三年的郑重请求。
这个结局,既合乎现实中国的国情,又大大出乎观众的预料,在充分表现影片一号人物崇高爱国主义精神的同时,又展示出了作为一个普通援疆干部的家国情怀两不误。
这种在同一部影片中实现N次“上”与“下”无缝对接的设计,令人拍案叫绝。
毕竟,这是在无形中,实现影片政治与艺术双重魅力的高品质提升,而这种堪称挑战电影艺术极限的方式,在同类题材的影片拍摄乃至整个国内电影制作业,都不能不说是一次令人称绝的尝试。
《冰山下的来客》上映,届时一定会吸引很多观众前往影院观看。能够给观众们带来一次愉悦的观影感受,相信这就是参与这部影片的所有创作者们最最期盼的奖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