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
1936年12月,国民党爱国将领张学良和杨虎城将军率部发动的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对于促成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起了重要的作用。
当时在西北地区,以西安为中心的国民党军队的主要力量有张学良率领的东北军和杨虎城率领的第十七路军,这两支军队均非蒋介石嫡系,屡受排挤,对此,他们极为不满,尤其是东北军,过去盲目执行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弃守东北,遭到国人唾弃,后又被命“剿共”蒙受重大损失,全军上下深感“剿共”没有出路,强烈要求抗日,收复东北国土。搜碧在瓦窑堡会议之后,中国共产党通过种种渠道,大力开展对这两支军队的工作,坚定了张、杨联共抗日的决心,从而使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首先在西北地区取得胜利。
西安事变前夕的张学良(左)与杨虎城
张学良自从在西北地区实行联共抗日之后,曾多次劝谏蒋介石停止内战,一致对外,都被拒绝。蒋介石调集嫡系军队约30个师准备从河南开入陕甘参加“剿共”。之后,蒋又于1936年12月初到西安逼迫张学良、杨虎城把军队全部开赴陕北“剿共”前线。12月12日凌晨,东北军和第十七路军肆知协同行动,扣留了蒋介石,并囚禁了陈诚、卫立煌等国民党军政大员,随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等八项抗日主张。
西安事变发生后,在国内外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如何对待事变的问题上,南京当权势力中出现了两种对立的主张。以军政部长何应钦为代表的亲日派竭力策动“讨伐”,轰炸西安,企图取代蒋介世雹举石的统治地位;而亲英美派的蒋介石亲属宋美龄、孔祥熙、宋子文等则不顾何应钦的反对,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营救蒋介石而积极努力。
西安事变指挥部——杨虎城公馆
中共中央在对国际国内的政治形势进行正确分析之后,确定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基本方针,主张用和平方式解决西安事变引起的问题,反对新的内战;同时中共中央还主张用一切方式联合南京的左派,争取中派,反对亲日派,以推动南京政府走向抗日。
南京方面在弄清张学良、杨虎城和共产党并不想加害蒋介石,而希望和平解决此次事变的态度后,于22日派宋子文、宋美龄到西安谈判。周恩来作为中共中央全权代表也参加了谈判。他遵照中央的有关指示,在与张学良、杨虎城共同商讨并进行同南京方面的谈判中,作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经过两天的商谈,宋美龄等人作出“停止剿共”、“三个月后抗日发动”等项承诺。12月24日晚,周恩来会见蒋介石,当面向蒋介石说明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的政策。蒋介石表示同意谈判议定的六项条件,允诺“只要我存在一日,中国决不再发生反共内战”。
1936年12月13日,《西安文化日报》刊载关于西安事变的报道
25日下午,张学良决定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陪同蒋介石乘飞机离开西安回南京。一到南京,蒋介石立刻扣留张学良。消息传出后,西安出现动荡不安的局势,东北军中坚决主张联共抗日的王以哲军长被东北军中一部分过激分子杀害,内战危险重新出现。周恩来在极端艰难的情况下,坚定而细致地进行工作,巩固了红军和东北军、十七路军的团结,基本上保持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伟大成果。
1937年4月2日,周恩来由西安返回延安,毛泽东等到机场迎接
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是各种社会政治因素合力作用的结果。西安事变和平解决之后,内战在事实上大体停止下来了,国共关系得到迅速发展,从而开始了国内和平的新时期;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对国共两党的再次合作,团结抗日起了重大的推动作用,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准备了必要的前提,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
张学良、杨虎城将军是历史的功臣。西安事变后蒋介石解除了杨虎城的兵权,又强迫改编了东北军和西北军。杨虎城被蒋介石长期囚禁,1949年9月17日在重庆惨遭杀害。张学良在国民党撤退到台湾前被蒋介石胁迫到台湾,2001年10月15日在美国夏威夷逝世。 西安事变: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
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3-09/01/content_1056679.htm
回答者: 春天的写意 - 举人 四级 6-20 01:22
㈡ 如何评价西安事变
(2010·鄂州)中共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根本出发点是实现全民族共同抗日。
(2017·襄阳)国共十年内战基本结束的标志性事件是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2018·鄂州)1936年12月,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十年内战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
1936年12月12日,张圆磨学良、杨虎城发动“兵谏”,扣留了蒋介石。这就是展惊中外的西安事变。事物丛变发生后,中共中央确定了促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基本方针,其原因是中国共产党为了团结橘蚂斗国民党共同抗日。
㈢ 台湾历史课本上是怎样描述张学良的
西安事变举国愤慨
残共窜至陕北,覆减在即。蒋委员长调集大军,作最後之剿灭。其中有张学良之东北军及杨虎城之西北军,亦参加剿共作战。中共承共产国际【一】的指示,实行统战,向东北军宣传「停止内战,共同抗日」。官兵意志动摇,张学良亦受其惑,决与杨虎城联合,停止剿共。蒋委员长为稳定军心,不使剿共功亏一篑,亲纯锋临西安。民国二做袭晌十五年十二月十二日,竟遭张、杨劫持,是为西安事变。
事变之日,张、杨领衔禅羡发出通电,要求改组政府,停止剿共。此一越轨行动,震惊中外,举国愤慨,一致谴责张、杨叛逆行为。南京中央紧急应变,讨抚并用,一面维护国家纲纪,一面予叛逆以自新之路。张亦深悟中央抗日确有准备,乃亲送蒋委员长回京,愿受国法制裁。
蒋委员长数日来准备抗日,秘密进行,不为国人所谅。今因西安事变而举国精神趋於一致,使日本有所警觉,乃加速其侵略行动,致对日抗战提前爆发。
㈣ 扮演将介石是谁
1.首先以扮演蒋介石起家的是特型演员孙飞虎,他在1981年的《西安事变》中首次扮演蒋介石。后来这部片子被台湾某高官看过,评价非常高。
从此之后他一发不可收拾,频频扮演蒋委员长。可以这么说,整个八十年代的蒋介石都是他演的。
代表作:《四渡赤水》、《开国大典》、《大决战》。
2. 接下来就是陈道明了,他在电影及电视剧《长征》中成功塑造了蒋介石的形象。
3. 然后就是张国立。 接下来几位没什么名气,因为在这类电视剧中,蒋介石只是配角。 盖美,在《保碰迟敬卫延安》中饰演蒋介石。他还曾在多部电视剧中饰演旦没过蒋介笑慎石,比如说《大将陈赓》、《英雄无名》等。
另张世会在电影《孙中山》中扮演过蒋介石。
㈤ 为什么大陆与台湾对张学良评价不同
因为张盯锋薯和杨发动了西安事变,这个事变在相凯者当意义上改变了中国的历史进基樱程。从好处方面讲,中国各派政治势力达成了一致,即大敌当前,一致团结对外;从坏处方面讲,是当时中国最大的政治势力从鼎盛走向衰亡的开始。做为张这样个历史人物,当然对他的评价也就不一样。
㈥ 目前台湾方面对张学良评价如何
极度负面,亡国之人
㈦ 怎么评价西安事变
西安事变评价如下:
1、中国国民党方面
西安事变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导致政府的抗日准备被迫中断,全面抗日提前爆发;另一方面使中共起死回生,获得喘息机会,酿成抗战胜利后的全面叛乱。
2、中国共产党方面
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3、个人方面
西安事变及其和平解决基本结束了长达十年的内战,开始了国共两党第二次合作,一致抗日的新阶段,促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奠定了全民族抗战的基础,成为由国内战争走向抗日民族战争的转折点,成为时局转换的枢纽。它是中国社会矛盾变化的转折点,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中国提前与日本进入战争状态。是中国由内战到抗战的转折点,是中国由分裂到统一的转折点,是中国社会政治由专制到逐步民主的转折点。由这一系列转折,奠定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基础。
(7)电影西安事变在台湾评价扩展阅读:
西安事变简介
西安事变发生的时间是1936年12月12日,这场事变发生的目的是为了劝说蒋介石改变他的既定国策,停止与共产党的内战,使得革命党和共产党一起联合起来抗日。
时任西北剿匪副总司令、东北军领袖张学良和时任国民革命军第十七路军总指挥、西北军领袖杨虎城在西安华清池发动“兵谏”,扣留了时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长蒋介石。
后来在张学良、杨虎城、周恩来等人的共同努力下,蒋介石终于愿意停止内战,与共产党一起抗日,由此国共两党开始了第二次的合作。
正是有了这样的合作,中国才有了与日本对抗的底气,所以西安事变是国共两党由内战走向一起抗日的转折点。
㈧ (西安事变)今天,我们重新认识这一历史事件的,有什么现实意义
西安事变的现实意义
就我国而言,大国关系、周边关系、发展中国家关系和多边关系,构成了我国国际战略态势的全局。大国关系是我国国际战略态势中的重点,周边关系是我国国际战略态势中的要点,发展中国家关系是我国国际战略态势中的基点,多边关系是我国国际战略态势中的亮点。过去一年,我国的国际战略态势总体上继续朝着积极方向发展,主要体现在“四个进一步”:大国关系进一步调整,周边关系进一步改善,与发展中国家关系进一步加强,多边关系进一步发展。但与此同时,我们仍面临着一些挑战,必须居安思危,妥善应对:一是国际安全形势复杂多变拿察袜,世界仍很不安宁;二是全球经济失衡加剧,南北差距拉大;三是我与各大国关系中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些问题;四是我国周边还存在一些复杂问题。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当没清前“台独”分裂势力正在加紧进行分裂活动。我们愿以最大诚意、尽最大努力实现两岸和平消激统一,但绝不允许任何人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把台湾从祖国分割出去。
㈨ 著名史学家许卓云怎么评价“西安事变”
台湾记者曾走访了著名史学家许卓云,请坦隐袭他从一个历史学家的观点,重新谈谈当年的“西安事变”。
许卓云老教授直言道:“那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事,从45年来我们所得知的资料,我认为当时张学良让兄先生完全是出于一片爱国心才做出挟持蒋委员长的决定。当时全国都笼罩在一片抵抗外侮抗日的气氛下,而张学良本人更有杀父失乡之痛……因此,他被逼冒死兵谏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许卓云老教授对张学良老校长的爱国热忱表示由衷的钦佩。
真可谓“龄携并遐神龟,赤胆立巍峨”。
㈩ 西安事变的评价
西安事变是张学良在九一八事变后的不抵抗被全国人民谴责的情况下,受中共唆使进而不满“先剿共、再抗日裤历”,于1936年年底在西安挟持蒋中正,提出停止剿共、改组政府、出兵抗日等八项主张。西安事变使得国民政府停止剿共、联共抗日,导致政府的抗日准备被迫中断,全面抗日提前爆发;另燃喊一方面使中共起死回生,获得喘息机会,酿成抗战胜利后的全面叛乱。
中国共产党方面的评价
由于西安事变的发生及其和平解决,最终结束了十年内战,实现了国内和平,促成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发动了全胡段搜民的抗日战争,并坚持八年直至胜利。
周恩来对张学良的评价是:“民族英雄、千古功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