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评价电影《阿黛尔的生活》
这部电影我居然鬼使神差的撸了两遍,与其说不喜欢,倒不如说跟期盼的结果略有差距。而在最初放映之前,它就吸引了太多的眼球:同性、同性的性、蓝发的少女。而在这层拨不散的迷雾下,电影本身其实讲的是有关少女的的爱情和成长的故事。爱情,它能让每一个人成长和成熟,并且变得坚不可摧。
故事是最普通不过的故事,阿黛尔和艾玛相遇、热恋、吵架、分手。每一个桥段都不新鲜,每一个画面都充斥着各种情绪,也激荡着各种矛盾。有角色之间的冲突才有剧情,电影才有的拍。而电影中的冲突丛册太显而易见了,两个人的出身背景、交际圈甚至是人生理想都相差太远甚至是相背的,这也暗示着她们注定要以分手而告终,并且永无复合的可能。
在这段感情中,阿黛尔永远都是一个小姑娘,她是害怕孤独的、寂寞的、没有安全感的,想要无时无刻的跟艾玛在一起,如果这种要求不能被满足,她宁愿出去投入到别的男人的怀抱,去享受那稍纵即逝的温存。这在艾玛看来,简直是大错特错愚蠢至极的。像艾玛这样的追逐事业与梦想的女生来说,她所需要的不仅仅是“你无时无刻不陪在身边”这种小儿科的所谓的关怀,而是“我的成功也有你的付出”,两人能够并肩站在荣耀之下,相互欣赏并且相互扶持。归根结底,各种三观的差异使得两弊镇人走上分手的绝路。
所以,我特别想说一句,谁他妈的说只要有爱就能够在一起的?!这个世界太复杂,人心太难揣测。就算你揣测对了他人内心的想法,也有现实这条横沟切断剩下的念想。
我相租郑粗信她们最初是相爱的,也是纯粹的。留下难忘的时光,结果却是徒劳。
本来看到最后我应该高兴的,但是结果看到阿黛尔还是这么不争气的试图复合,我就不高兴了,我说姑娘,如果你被甩了、什么都没得到,那么至少从今以后多爱自己一点儿,让自己成长一点儿,或者变得更加坚强一点儿不好吗?!
过去的生活就是一滩深不见底的流沙,你逃出来了才能一直向前走,否则它会慢慢将你侵蚀。
2. 如何评价阿黛尔的生活
影片开始不久便被阿黛尔的气质和美貌所吸引。她并胡瞎不是精致端庄的美,而是一种真实随性的美,还带着一点隐隐的忧伤。于是,我便预感这是一个悲剧。
阿黛尔是一个悲剧色彩的人物。她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她不知道问题出在哪里,她太在乎别人的看法,她默默地承受悲欢离合带来的伤害,她安静地哭泣让人心疼。
她走路的样子大大咧咧,不管是最初高一时穿着牛仔裤和夹克时的丑小鸭样子,还是最后从画或耐廊里出来精心衫做春打扮后的成熟女性的样子,她走路的背影都不像是一个淑女,尽管她将头发梳起一半想显得淑女。还有她吃意面的样子,好有食欲,让看的人都觉得好好吃。就是这样的率真和可爱让我对这个角色无比喜爱。
电影的拍摄手法很随意,像是低成本制作,但更给人真实感。
吃和爱,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
艾玛第一次打电话就说自己是强势的类型。他们后来的分开来自于不平等的地位,跨越不了阶级带来的思想观念和眼界的差异。
爱对方超过爱自己并不是一件有回报的好事。阿黛尔将艾玛当做了生活的全部,以致于艾玛在为展出忙碌的时候,阿黛尔觉得孤独。共同的成长和进步才能始终携手共进。所追求的东西是否一样也决定了最终到达的终点。
每个人都必须学点哲学。艾玛14岁读了萨特,明白了自我存在的意识和肯定,这对她后来的人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她的自我意识,她的不迷茫,她对追求的理性和坚定,占据了生活、事业和爱情中的主动权。
3. 如何评价电影《阿黛尔的生活》
影片几乎乱真的女性情色戏的确令漏搜悉人印象深刻,但实际上却是一个充满激情、处理老道的爱情故事。(《好莱坞报道者》评)
凭借两位女主惊艳的表演,影片女同恋情题材上开辟了新的领域;不过卧室戏份却内涵丰富、意味深长,在感情和心理上都给人以触动。(《每日银幕》评)
影片重塑了你对一见倾心的魔力的认识,同时也放大了你对这结果的惧怕;爱,就像闪电一样,能照亮黑暗,也能付之一炬。(Anthony Lane@《纽约客》评)
或许只有在法国生活过,才能体会《阿黛尔的生活》真正的意义,不在爱情,不在女同,更不在性,而是那条看不见却隐隐存在的阶层鸿沟。影片中有真实且熟悉的校园生活,三个小时的影像记录中,最忠实的,就在于看似漫不经心的对话。导演暗下省略语:爱好阅读的普通女孩,与受艺术熏陶的拉拉之间,其实隔着一百个萨冈。《阿黛尔的生活》之所以能问鼎金棕榈,入围各家年度Top10,除了女孩爱情历险的内心经历,更是爱过之后的外部残酷。与男人和吃醋无关,这些表面上的温暖和迷恋,只不过是阳光下另一个美好的谎言罢了。(现代快报评)
不同于中式追忆青春,日式残酷青春,美式炫耀青春,在法国导演这儿,青春是涂满浪漫和激情的禁果,尝过就很好,不因力有未尽而追悔,也不因物是人非而遗憾。阿黛尔跟艾玛笑着寒暄,哭着离去,仿佛在璀璨中死去,又在涅盘中再生。返观片名,一切最终都漏猛要服膺于生活:生活驱驰人们在固定的框范里周旋,并没有施予太多僭越的可能。阿黛尔没像原著那样患上绝症,她只是把艾玛洗褪了的蓝穿在身上,在心底留下一簇蓝色火焰,这是她的生命之光、欲念之火,曾渡她探入命中蜃景,证明在湮没人海、庸碌一生以前,她曾努力活得丰盛。(南都周刊评)
《阿黛尔的生活》讲述了一个狂热、丰富、让人精疲力竭的爱情故事,记录了一个年轻女人从好奇到心碎的心路历程,源于她对一个比她略为年长的女人的依恋,既痛彻心扉又充满喜悦。虽然片中有很多哭泣和叹息,但是导演阿布戴·柯西胥采用的不是伤感夸张的拍摄手法,而更像气象学手法。他研究雷达,察看地平线,寻找令人激动的天气模式,然后冲进狂风,带着观众穿过猛烈的大风和击打灵魂的暴风。不过这部电影关注的重点绝对是当代,它的成就无疑在电影方面。柯西胥让我们沉浸在21世纪法国的日常生活中,包括学校、政治、美食、美酒和性爱,阐明了觉醒的意识带来的折磨与狂喜。(纽约时报评)
其实整部电影看下来,感觉倒未必是在讲同性情感,而是无关性别。对阿黛尔来说,她本来就不是一个坚定的同性恋或异性恋,总是会被独特的人所吸引,不管对方是男是女。所以她并不是喜欢女人,只是爱上了这个叫艾玛返乎的特别的女人。电影最后,她穿一身蓝色裙子去参加艾玛的画展,她在空间里流连忘返,不禁让人猜测,那时的她是否是在一幅幅画作中寻找自己的影子。(网易娱乐评)
《阿黛尔的生活》从内容上来说,这个故事有着非常深刻而复杂的社会背景。除了北非移民在法国的生存状态表达,该片还涉及当下法国同性婚姻合法化运动,以及青春少女的叛逆,爱情和成长的主题。其内涵足以让影评人得出各种解读。除此之外,该片在影像表达方面也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尤其是该片的摄影,异常细腻生动。全片一半以上都是两位主角的特写,还有大段大段的超长镜头。好在两位女孩长得并不难看,否则很难想像一张脸那么长时间充斥在镜头前。(南方日报评)
《阿黛尔的生活》像是篇散文,而非记叙文。女孩人生最美好的那几年,劈过腿、失过身、深爱过、搅过基,再用与旧爱短暂重逢、背身离开的做法,来终结一段念想,有遗憾却也不失精彩。从这个角度来看,《阿黛尔的生活》讲的不止是阿黛尔,所有女人都能从中或多或少找到自己的影子,片子的基调哀而不伤,这其实是一部关于女人的半生的情感纪录片。(腾讯娱乐评)
4. 如何评价电影《阿黛尔的生活》
青春的本态在《阿黛尔的生活》法式浪漫渲染正伍下倍显唯美,怦然行动的相遇里中电影所给人的是一场凄美的爱恋,在这部长达三个小时的同性之爱里,电影透过真实而熟悉的校园生活,特写的镜头以平淡的日常将女同行清哪之间真挚的爱恋,近乎真实的呈现,未尝有何冗长的日常,使电影带领观众走入了阿黛尔的世界,也正是这种真实,使本自常人难以接受的同性话题,引发档码了足以为人共鸣的感动。 ——梦里诗书
5. 阿黛尔的生活详细影评
《阿黛尔的生活》讲述了阿黛尔和艾玛两个女孩的爱情故事。阿黛尔在一个非常保守和正常的家庭长大。她也是一名未来的教师,可以有一份稳定的工作。她在爱情的种子里遇到了艾玛。
艾玛,一位从事艺术的画家,对艺术有自己的追求和想法。她已经出柜多年了,很清楚自己想找什么样的伴侣。这两个人,从相遇开始,不同的世界观、不同的追求和生活环境就注定了两个人的悲剧。
这部电影的精致是平静的叙事手段,完美地表达了两个人从最初的激情爱,阿黛尔的无畏,后来,随着情节的推进拿郑,两个人的生活轨迹越来越不同,消察颂阿黛尔不再融入艾玛的精神世界。
在爱的日益消磨,两个人的共同话题,只是停留在食物、衣服、住房和交通,不再深入。如此没脊平静,但一步一步地引人入胜,不断地引导我们的情绪沉浸在其中。
哲学故事穿插在电影中,它的悲剧与整部电影相互反映。再加上电影中街头艺术家表演的手盘,悲伤、荒凉、直接击中人们的声音,中间插入一个“i follow river”,将整部电影的气氛渲染到极致。
最令人惊叹的是,我们真的可以从这部电影中看到我们现实生活的缩影,这与我们是否是同性无关。相反,一开始,爱的产生一定是因为彼此的一些特点,一些特点吸引了我们。
我们相爱了。没有狗血的闹剧是一种普通的爱。当我们兴奋的爱逐渐消失时,各种各样的问题会逐渐出现,三种观点,沟通,愿意做一些改变,相互理解,这些穿插在我们生活中无数的小问题,慢慢积累,但让我们最终分道扬镳。
6. 如何评价电影《阿黛尔的生活》
故事很简单,一个女孩在青春期,对性的感知与迷茫。再到遇到一个人海中,轻撇一眼就无法忘掉的女子,何况头发还是蓝色,这么扎眼的颜色。
于是,邂逅,熟知,相爱,生活在一起,不可避免的产生问题,出轨,分手,失恋的痛楚,尝试着复合,最后再见面,发现其实她已经不在她的世界里,虽然画廊里展出的画上,画的都是她。
电影改编自法国同名漫画,和漫画的出入,大致在于,漫画的叙述主角应该是Emma,而电影是Adele;漫画用很多的篇幅去表现Emma如何和Adele在一起,两个人之间关系未明的纠缠,而电影则更着重与Adele在分手之后的种种;结尾的变化,还有Adele的职业的确定为老师而非公司职员。
很佩服Abdellatif Kechiche的大胆尝试,很少有一部电影,在一部三个小时的长度里,前两个小时居然几乎用的都是大特写的镜头,拍主角上课,吃饭,睡觉,自慰,做爱,洗澡,调情,但是却不让观影者对此手法心生厌烦,没有任何的被侵略感。
这种手法的运用,另一方面带入感极强,特别是在面对电影巨幕观影时,整个屏幕上充满着女主角的影像,她对Emma的眉目传情,她吃饭时候的愉悦,她的困惑与迷茫,甚至做爱的时候,还在用大特写。
给人的感觉 -- 震撼。
还有长达十几分钟的性爱场面,非常的让人震撼,倒不是说内容,而是完全没有任何配乐,最直观的方法去呈现。
想来阿黛尔的生活,其实也就是把她人生中这段经历,用最直接明了的方式呈现,当然它也在呈现两个人的爱情故事。
“爱情发生的可能性,有千种,万种,是擦身而过的一瞬,是阳光下的回眸,是某种气味或一句聪明的调皮话,但是分手的理由,总是单调的一致,无非即是不爱了。”
几个眼神的对视,几段暧昧的调情,交待了两人的相爱,而常规的爱情电影总是更喜欢表达--“成为爱情的过程”,往往对情侣之后,生活之下的情景较少如此事无巨细的展现。
想必导演很清楚,负面情绪的感染力远胜简单轻松的快乐。
蓝色是第一章里爱情的主色调,而第二章里它的功能就转为分手的写照。
Abdellatif Kechiche从电影第一篇章就做了伏线,两个家庭聚餐的场景与布置上的不同,对话和氛围上的差异。
虽然没有把“Emma在Adele家半夜裸身去厨房拿牛奶喝,以致于被Adele的妈妈发现两人的关系”,这段在漫画里算是有张力的情节放入到电影里。
但是他还是很好的选取了转折点。
整个电影的转折点,被导演很巧妙地安排在阿黛尔辛苦帮Emma筹备朋友的聚会。
而这个聚会上,艺术家的朋友,不是圈子里的人,自然也跑不远。在聚会里,身为幼儿园老师的Adele发现自己是个局外人。这种残酷的发现,不仅仅表现在Adele时不时的瞧着Emma在聚会里的一举一动,同时也被镜头适时虚焦人物,对焦在背景里的默片 -- 用那黑白默片里夸张的表情去映衬Adele的焦虑心情。逃避,是对问题所能采取的最快措施。在聚会里她只能靠自己不停的忙东忙西,去照顾Emma朋友是否enjoy party,来证明自己也在参与这个party。而对于法国人或者艺术家来说,一个风趣幽默的对话或辩论,远比美食来的更重要。他们爱美食,但是他们更爱咖啡。
这是伏线一。而伏线二是后来在Emma工作方面出现问题,她在一旁吃早餐,却也提不出半点建议为Emma分忧解难。
距离的开始,意味着冷漠入侵在两者的关系间。
Emma忙于事业,无暇分心Adele, 从情感上合理的构建了阿黛尔肉体出轨的理由。
于是,他们也如一般情侣一样,最终走向了分手。
分手那段性,确是是张力十足,Emma的爆发也是Lea终于在整部电影里,有了属于自己的关键一幕。
之后便是很长的篇幅去描述,Adele失恋后的各种场景。想必,爱过一次,分过手的人,是能从中感受到那种挥之不去,又突然袭来的痛。
可以说是年度里最好的,表现失恋中受伤一方的种种的体验片。
她们相遇是因为蓝色擦身的一瞬,而分手后的那场再见戏,两人同样穿着各自蓝色系的衣服,坐在一个蓝色点缀的咖啡馆里,而一切早就不可挽回,-- 一个人不爱了,那两个人的缘分也就到头了。
电影结尾,阿黛尔去Emma的新画展,看到了Emma和她的现任。现任以一种女主的身份置身与画廊里 -- 与Emma的关系是平等的,能权衡宾客之间的关系,能给Emma事业一臂之力。
也许在阿黛尔转身的那一刻,她明白了,自己自始至终都未曾在
7. 如何评价阿黛尔的生活
不久前奥斯卡颁奖礼上的乌龙事件让原本的最佳影片《月光下的蓝色男孩(Moonlight)》成了这个愚蠢笑话的一部分。但却也因此让更多人知道《月光下的蓝色男孩》这部黑人男同性恋影片。
8. 《阿黛尔的生活》有何深层含义为什么会有那么高的评价
《阿黛尔的生活》真正的意义,不在爱情,不在女同,更不在性,而是那条看不见却隐隐存在的阶层鸿沟。影片中有真实且熟悉的校园生活,三个小时的影像记录中,最忠实的,就在于看似漫不经心的对话。导演暗下省略语:爱好阅读的普通女孩,与受艺术熏陶的拉拉之间,其实隔着一百个萨冈。
《阿黛尔的生活》之所以能问鼎金棕榈,亏晌入围各家年度Top10,除了女孩爱情历险的内心经历,更是爱过之后的外部残酷。与男人和吃醋无关,这些表面上的温暖和迷恋,只不过是阳光下另一个美好的谎言罢了。
《阿黛尔的生活》的内容解读:
《阿稿空拿黛尔的生活》从内容上来说,这个故事有着非常深刻而复杂的社会背景。除了北非移民在法国的生存状态表达,该片还涉及当下法国同性婚姻合法化运动,以及青春少女的叛逆,爱情和成长的主题。其内涵足以让影评人得出各种解读。
除此之外,该片在影像表达方面也有很多值得称道的地方,尤其是该片的摄影,异常细键搭腻生动。全片一半以上都是两位主角的特写,还有大段大段的超长镜头。好在两位女孩长得并不难看,否则很难想像一张脸那么长时间充斥在镜头前。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阿黛尔的生活》
9. 《阿黛尔的生活》
直到昨天我才看到这部电影。
第三遍看《阿黛尔的生活》才有一点明白它为什么拿得到金棕榈奖。 三个小时的电影,却很难让人没有耐心看下去。 也是一部,我不得不拿着耳机严阵以待,惊心动魄的电影。 电影很大的卖点是,女同。 尺度大到,让活在广电下的我只能用省略号表示........
阿黛尔和艾玛分手,在最开始就初见端倪。 艺术家的浪漫,细腻,胆大,自由,顽固的态度在艾玛身上淋漓尽致。 十五岁的女高学生,探究,好奇,敏感,混乱,遮掩,惶恐,和怦然心动。
艾玛野心勃勃。 阿黛尔只想做普通的老师。 想法不同,未来不同,交际圈子大相径庭,生活也像断层,机缘巧合下交叉。
让我印象很深的片段是,阿黛尔丢下朋友,跟蓝头发的艾玛走了。 似乎带着某种隐喻,阿黛尔会义无反顾的跟艾玛在一起,给自己烙上朋友们都无法接受的标弯宽签。 阿黛尔的朋友在质问她是否是拉拉时,语言恶毒的,连一向含蓄,会拐弯抹角的中午字幕都用到很敏感的字眼。 赤裸裸的,表达了阿黛尔的圈子(或者说大部分人)对派中于同性恋的抵触,和厌恶情绪。 艾玛的朋友聚会,每个人用文艺的想法打量阿黛尔,夸阿黛尔是好的女朋友。
艾玛带阿黛尔回家,在母亲和继父面前亲吻阿黛尔。 艾玛到阿黛尔家,说“男朋友是经商的”,阿黛尔的母亲甚至准备了两张床。
其实看到电影最后,不是在说同性恋,也不是在说异性恋,或者双性恋。 只是在表达阿黛尔,阿黛尔这个人的生活。 她的挣扎,她的爱情,她平凡的梦尘闹山想,她的留恋不舍。她的冲动,她的不甘寂寞。
她的一切,和所有二十多岁的少女一样。
不追忆青春,不放肆青春,不克制,只是平白直叙,把青春亲密,真实的展现出来。 在我看来,阿黛尔是这部电影的唯一主角,即使艾玛占据了大量的戏份,在阿黛尔二十多年的生活留下了浓情重彩的泼墨。 阿黛尔仍旧是唯一的主角。 无关太多东西,仅仅是阿黛尔,也仅仅是每个女孩。
仅此而已。
10. 豆瓣评分达8.4分的同性恋影片,《阿黛尔的生活》为什么值得这个评分
一部好的电影,不仅仅是画面给人以视觉冲击,还要有一种直击心灵的感触,而《阿黛尔的生活》这部电影,同时达到了这两个要求。为什么这样一部小众题材,又是由漫画改编的电影可以获得如此高的评分呢?其实我们终究可以在电影中找到答案。
这样一种并不是美好的结局,像是在观影者心里重重的捶上了一拳,也正是整部电影所要传达的情感问题:所谓的一件钟情,真的能够抵得过长相厮守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