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电影 > 中国电影历年回顾

中国电影历年回顾

发布时间:2023-04-26 05:29:17

1. 中国电影金鸡奖的历届回顾

历届中国电影金鸡奖 时间届次男主角女主角最佳导演1981 第01届 空缺 张瑜《庐山恋》、《巴山夜雨》 谢晋《天云山传奇》1982 第02届 张雁《月亮湾的笑声》 李秀明《许茂和他的女儿们》成荫《西安事变》1983 第03届 空缺 潘虹《人到中年》
斯琴高娃《骆驼祥子》 吴贻弓《城南旧事》1984 第04届 董行佶《廖仲恺》
杨在葆《血,总是热的》 龚雪《大桥下面》汤晓丹《廖仲恺》1985 第05届 吕晓禾《高山下的花环》 李羚《黄山来的姑娘》凌子风《边城》1986 第06届 刘子枫《黑炮事件》 岳红《野山》颜学恕《野山》1987 第07届 刘文治《孙中山》 刘晓庆《芙蓉镇》丁荫楠《孙中山》1988 第08届 张艺谋《老井》 潘虹《井》吴天明《老井》1989第09届陶泽如《晚钟》、《欢乐英雄》
谢园《棋王》、《大喘气》 徐守莉《欢乐英雄》吴子牛《晚钟》、《欢乐英雄》1990第10届 卢奇《百色起义》空缺李前宽/肖桂云《开国大典》
谢铁骊/赵元《红楼梦》 1991第11届李雪健《焦裕禄》奚美娟《假女真情》空缺1992第12届 王铁成《周恩来》宋晓英《烛光里的微笑》孙周《心香》
《大决战》(导演创作组) 1993第13届葛优《大撒把》巩俐《秋菊打官司》夏钢《大撒把》1994第14届李保田《凤凰琴》潘虹《股疯》何平《炮打双灯》1995第15届李仁堂《被告山杠爷》艾丽娅《二嫫》黄建新/杨亚洲《背靠背脸对脸》1996第16届高明《孔繁森》宋春丽《九香》吴天明《变脸》1997第17届刘佩琦《离开雷锋的日子》于慧《喜莲》韦廉《大转折》1998第18届 冯巩《没事偷着乐》陶虹《黑眼睛》胡炳榴《安居》
塞夫/麦丽丝《一代天骄成吉思汗》 1999第19届滕汝俊《那山那人那狗》宁静《黄河绝恋》张艺谋《一个都不能少》2000第20届 陈道明《我的1919》巩俐《漂亮妈妈》张艺谋《我的父亲母亲》
陈国星《横空出世》 2001第21届戈治均《押解的故事》宋春丽《相伴永远》霍建起《蓝色爱情》2002第22届 宁才《天上草原》陶红《生活秀》
倪萍《美丽的大脚》 杨亚洲《美丽的大脚》
陈凯歌《和你在一起》 2003第23届夏雨《警察有约》余男《惊蛰》张艺谋《英雄》2004第24届刘烨《美人草》章子怡《茉莉花开》
郑振瑶《美丽上海》 彭小莲《美丽上海》2005第25届成龙《新警察故事》金雅琴《我们俩》马俪文《我们俩》2007第26届 富大龙《天狗》颜丙燕《爱情的牙齿》
刘嘉玲《好奇害死猫》 尹力《云水谣》
戚健《天狗》 2009第27届吴刚《铁人》周迅《李米的猜想》
蒋雯丽《立春》 冯小刚《集结号》2011第28届孙淳《秋喜》娜仁花《额吉》陈力《爱在廊桥》2013第29届 黄晓明《中国合伙人》
张国立《一九四二》 宋佳《萧红》陈可辛《中国合伙人》2015第30届张涵予《智取威虎山》 巴德玛《诺日吉玛》徐克《智取威虎山》 历届中国电影金鸡奖获奖之最 获奖最多的前十部影片 次数 电影名称 8项奖 《孙中山》 6项奖 《大决战》、《巴山夜雨》、《野山》、《开国大典》、《鸦片战争》 5项奖《一九四二》4项奖 《骆驼祥子》、《老井》、《红高粱》、《英雄》、《安居》、《生死抉择》
《美丽的大脚》、《惊涛骇浪》、《美丽上海》、《集结号》 获奖最多的女演员:潘虹(四次获奖,其中三次为最佳女主角) 潘虹 先后于1983年第3届《人到中年》、1988年第8届《井》、1994年第14届《股疯》三次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并在1995年第15届因曾3次获金鸡奖最佳女主角奖荣获第15届特别奖,2006年荣获世界吉尼斯颁出的奖项“迄今为止获得金鸡奖影后最多的演员”。 获奖最多的男演员:孙飞虎(两次配角)、李保田、孙淳(一次配角一次主角)『共2次』 孙飞虎 先后于1982年第2届《西安事变》、1990年第10届《开国大典》两次获得最佳男配角奖,堪称金鸡奖最佳男配角最多获得者。 李保田 先于1988年第8届凭《人鬼情》获得最佳男配角奖,再于1994年第14届凭《凤凰琴》获得最佳男主角奖,是获得金鸡奖最多的男演员之一。 孙淳先于1996年第17届凭《缉毒英雄》获得最佳男配角奖,再于2011年第28届凭《秋喜》获得最佳男主角奖,是获得金鸡奖最多的男演员之一。 金鸡奖获奖最多的导演:张艺谋(八次获奖:一次摄影、一次男主角、三次最佳影片、三次最佳导演) 张艺谋 先于1985年第5届凭《黄土地》获得最佳摄影奖,再于1988年第8届凭《老井》获得最佳男主角奖,而作为导演先后于1988年第8届《红高粱》、1993年第13届《秋菊打官司》、2000年第20届《我的父亲母亲》三度获得最佳影片奖,而其个人也先后于1999年第19届《一个都不能少》、2000年第20届《我的父亲母亲》、2003年第23届《英雄》三度获得最佳导演奖,张艺谋堪称金鸡奖历史上的大满贯第一人。 获奖最多的编剧:王兴东『共2次』、苏小卫『共2次』 王兴东 先后于1993年第13届《蒋筑英》、1997年第17届《离开雷锋的日子》两次获得金鸡奖最佳编剧奖 苏小卫苏小卫,又名秋实、思芜,是一名女性编剧,先后于2002年第22届《生活秀》、2003年第23届《暖》两次获得金鸡奖最佳编剧奖,此外,她还于1996年第16届《赢家》、1999年第19届《那山那人那狗》、2009年第27届《沂蒙六姐妹》、2011年第28届《唐山大地震》四次获得金鸡奖提名。获奖最多的摄影:侯咏『共4次』 侯咏 先后于1987年第7届《孙中山》、1989年第9届《晚钟》、1997年第17届《鸦片战争》、2000年第20届《我的父亲母亲》四次获得金鸡奖最佳摄影奖。 获得两次奖项的女演员/女导演 郑振瑶 先于1983年第3届凭《城南旧事》获得最佳女配角奖,再于2004年第24届凭《美丽上海》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宋晓英 先于1984年第4届凭《十六号病房》最佳女配角奖,再于1992年第12届凭《烛光里的微笑》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丁嘉莉 先后于1987年第7届《山林中头一个女人》、1992年第12届《过年》两度获得最佳女配角奖,也是获得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最多的女演员之一(另一名为袁泉)。 巩俐 先后于1993年第13届《秋菊打官司》、2000年第20届《漂亮妈妈》两度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岳红 先于1986年第6届凭《野山》获得最佳女主角奖,再于2009年第27届凭《走着瞧》获得最佳女配角奖。 宋春丽 先后于1996年第16届《九香》、2001年第21届《相伴永远》两度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袁泉 先后于1999年第19届《春天的狂想》、2003年第22届《美丽的大脚》两度获得最佳女配角奖,也是获得金鸡奖最佳女配角奖最多的女演员之一(另一名为丁嘉莉)。 徐静蕾 2003年第23届凭《我的美丽乡愁》获得最佳女配角奖,同届再凭《我和爸爸》获得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是极少数能在同一届凭两部不同电影获得两项金鸡奖的演员(导演)。 获得两次奖项的女编剧 苏小卫苏小卫,又名秋实、思芜,是一名女性编剧,先后于2002年第22届《生活秀》、2003年第23届《暖》两次获得金鸡奖最佳编剧奖程晓玲 先于2009年第27届凭《清水的故事》获得评委会编剧奖,再于2011年第28届凭《岁岁清明》获得最佳编剧奖 获得过最佳导演奖/新导演奖的女导演麦丽丝1998年第1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与丈夫塞夫)《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徐静蕾2003年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我和爸爸》乌兰塔娜2003年第23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暖春》彭小莲2004年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美丽上海》马俪文2005年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我们俩》陈力2011年第28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奖《爱在廊桥》赵薇2013年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导演处女作奖《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获奖年龄最大的女演员:金雅琴(81岁)金雅琴2005年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女主角《我们俩》唯一的新人奖(演员类)获得者:李敏李敏2003年第23届组委会首次增设表演新人奖,由李敏凭《婼玛的十七岁》获得,而金鸡奖历史上表演类最佳新人奖也仅设这一次,所以李敏也是唯一的新人奖获得者。第一位获金鸡奖的港台演员:成龙 成龙 2005年第2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新警察故事》 第一位获得最佳导演奖的港台导演:陈可辛陈可辛2013年凭《中国合伙人》获得第29届最佳导演奖,同时还获得最佳故事片、最佳男主角奖同班同学同一届获奖:刘烨与章子怡、黄晓明与赵薇刘烨
章子怡 第24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刘烨《美人草》、最佳女主角章子怡《茉莉花开》同为中央戏剧学院96级的同班同学 黄晓明
赵薇 第29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黄晓明《中国合伙人》、最佳导演处女作奖赵薇《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为北京电影学院96级的同班同学。获得过金鸡奖的夫妻:塞夫与麦丽丝、宁才与娜仁花、夏雨与袁泉、巴音与巴德玛塞夫
麦丽丝 1998年第18届凭《一代天骄成吉思汗》最佳导演奖。宁才
娜仁花 宁才于2002年第22届凭《天上草原》获得最佳男主角,娜仁花于2011年第28届凭《额吉》获得最佳女主角,他们是金鸡奖史上唯一的一对影帝影后夫妻。夏雨
袁泉 夏雨于2003年第23届凭《警察有约》获得最佳男主角,袁泉于1999年第19届凭《春天的狂想》、2002年第22届凭《美丽的大脚》先后两奖获得最佳女配角奖。巴音
巴德玛 巴音于1996年第16届凭《悲情布鲁克》获得集体表演奖,巴德玛于2015年第30届凭《诺日吉玛》获得最佳女主角奖。 获得最多提名的女演员:徐帆徐帆截至2015年已经先后六次提名,分别是1993年第13届《大撒把》、1995年第15届《永失我爱》、1999年第19届《不见不散》、2011年第28届《唐山大地震》、2015年第30届《洋妞到我家》五次提名最佳女主角,此外还于2000年第20届凭《一声叹息》提名最佳女配角,不过截至第30届仍然未曾获奖。

2. 中国电影1949-1966这17年是怎样发展的

从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这段时期文艺史家一般称为“17年时期”。根据记载这个时期新中国一共拍了507部电影,从题材看,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电影大致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是反映1949年建国以前社会生活的影片;一类是反映新中国建立以后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斗争和生活的影片。◆反映旧时代、旧社会生活的影片 主要有,反映历史人物、历史事件的历史片:《林则徐》和《甲午风云》等;反映红军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战争片:《红色娘子军》、《地道战》、《地雷战》、《南征北战》、《东进序曲》、《回民支队》、《永不消逝的电波》、《红日》、《红旗谱》、《苦菜花》、《烈火中永生》、《林海雪原》、《铁道游击队》、《平原游击队》、《渡江侦察记》、《冰山上的来客》、《柳堡的故事》、《董存瑞》、《刘胡兰》、《小兵张嘎》和《鸡毛信》等;反映旧中国旧社会人民生活的、根据名著改编的“改编片”:《祝福》、《林家铺子》、《家》、《早春二月》、《我这一辈子》、《白毛女》和《青春之歌》等;反映封建社会古代劳动人民的生活与斗争的“戏曲片”:黄梅戏《天仙配》、越剧《梁山伯与祝英台》、京剧《野猪林》和《杨门女将》和昆曲《十五贯》等。◆反映新中国建立以后各行各业、各条战线的斗争和生活的影片 如,反映抗美援朝战争的战争片:《上甘岭》和《英雄儿女》等;反映建国初期我公安干警同潜伏的美蒋特务斗争的“反特片”:《秘密图纸》、《羊城暗哨》、《霓虹灯下的哨兵》和《铁道卫士》等;反映农村社会主义改造的“农村片”:《李双双》、《我们村里的年轻人》、《老兵新传》和《刘巧儿》等;反映少数民族边疆风情的“风情片”:《阿诗玛》、《刘三姐》和《五朵金花》等;反映社会主义新人新事新面貌新风尚的歌颂片:《今天我休息》、《大李、小李和老李》和《满意不满意》等。◆“17年电影”的不足和贡献 以上这些电影让我们觉得这17年电影离我们既遥远又不遥远,说遥远,这些电影离我们毕竟有40多年了,说不遥远,我们当中的有些人,尤其是有些岁数的人都是看着这些电影长大的,这些电影当中有一些优美的插曲至今我们还能唱出来,像《柳堡的故事》中的《九九艳阳天》、《冰山上的来客》中的《花儿为什么这样红》、《上甘岭》中的《一条大河波浪宽》、《英雄儿女》中的《风云滚滚唱英雄》、《铁道游击队》中的《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听着这些熟悉的旋律,就能让人想起很多逝去的青春岁月,倍感亲切,甚至我们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就是在看这些电影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形成的。然而作为中国百年电影史的一部分,我们今天在总体上评价这个时期的电影时要一分为二,“17年电影”有长处也有不足。 先来看它总体上的三个缺陷:首先,17年时期的电影基本上是在一种封闭的环境中创作的。第一,这17年时期的中国基本上和西方国家断绝了关系,处于“闭关锁国”的状态,缺少与外界的交流。第二,和整个中国古代文化也断绝了关系,或者说基本摒弃了中国封建社会劳动人民和知识分子所创造的灿烂的古典文化,像唐诗元曲,《红楼梦》、《三国演义》等当时都被打成封建主义的东西,老百姓是看不到的,电影文艺工作者也是不能看的。像《林则徐》那样的电影可以说是漏网之鱼,因为里面含有反帝国主义和阶级斗争的内容,与当时的主流话语一致,所以才能侥幸出来。而且,即使当时“漏出”了这些影片,到了文化大革命期间,这些电影的导演和演员也都受到了冲击。第三,这17年与中国现代传统也断绝了关系。中国现代历史上有两大传统,一是由毛泽东主席所领导的农民革命文化传统,还有一个传统是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知识分子所建构的“五四”文化传统。而整个17年电影反映的都是工人、农民的斗争,反映的是农民革命文化传统,关于知识分子的文化传统实际上是看不到的,仅有的两部《早春二月》和《青春之歌》,前者一出来就受到了批判,后者还是和“五四”文化思想背道而驰的。所以,17年时期的电影基本上是在封闭的环境中创作的。 其次,以一种绝对的集体主义排斥个人的自我。我们说,集体主义是好的,但将它强调到极端的地步,不允许你有任何个人的私心杂念,也不允许你有个人的正常合理要求,这就可怕了。表现在文艺作品上,不管是小说,还是电影都不许描写爱情,不许谈情说爱。即便可以,也是革命加爱情,爱情要和革命、集体主义挂上钩才能露面。那时的诗歌是这么写的,“要我嫁给你吗?你的胸前还缺少一枚奖章”,你是劳模,是英雄我才嫁给你!还有一首,“小伙子,不要在我的窗前弹唱,我的心已飞向远方,我的心上人正手握钢枪,保卫着祖国的边防”,也就是革命加爱情。17年中有一部写爱情的电影《柳堡的故事》,其中描绘的就是一个革命战士爱上了一位农村姑娘,但是为了革命放弃了爱情,整个电影表达的就是“先国后家”,在国家民族危难的时候,“我”是不能谈恋爱的。还有一部电影《刘巧儿》,里面有个唱段:巧儿今天去赶集,碰上了一个他,他又能写又能算,他的名字叫赵振华……关键是最后一句话——他还是个劳模啊!17年时间社会将集体主义摆在最高位,用绝对的集体主义排斥了个人的自我,所以这个时期许多歌颂型的电影都有先人后己、先国后家的要求,像《李双双》和《今天我休息》等。 再次,流露了一种肤浅的乐观主义。这个时期的电影都拍得比较乐观,整个影片的基调是明亮的,充满了欢声笑语,因为新中国成立了,旧社会过去了,人民翻身解放了,精神舒展了,这是好事。但问题是,这些影片里所传达的乐观主义隐含着一种历史观,好像使我们在看完这些电影后有一个错觉——新中国成立了,从此一切就万事大吉了,好像解放战争的炮火已经把旧世界彻底埋葬了,从此摆在中国人民面前的就是一条平坦的、充满鲜花美酒的康庄大道,这就否认了历史的曲折性和复杂性!我们知道,历史的发展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中间布满坎坷和曲折。所以乐观主义是好的,但这种乐观主义背后所隐藏的历史观是值得我们警戒的。 再看“17年电影”的贡献:以上所说的缺陷只是我们站在今天的社会、今天的境况,以比较高的要求来看待过去的东西。其实,“17年电影”的成就是巨大的!当时美国好莱坞的电影将世界其他地方的电影冲击得稀里哗啦,但我们中国的电影却能一花独秀!在一种近似保护的环境下,中国的电影人以一种比较平和的心态创造出了很多优秀的作品。另外,它贡献了一大批为了新中国的诞生,或为了保卫新中国而浴血奋战、抛头颅、洒热血的英雄群像。今天,我们可以说出一连串的“17年时期”的英雄形象,像林则徐、邓世昌、洪常青、江姐、杨子荣、董存瑞、刘胡兰、小兵张嘎、王成等等。这些人就是鲁迅先生说过的“中国自古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民族的脊梁”!也就是说,新中国的成立是来之不易的,是相当一批先烈贡献了自己的青春热血甚至性命换来的!今天的江山含着先烈的牺牲,所以无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未来是多么辉煌,共和国将永远不会忘记这些民族的脊梁!17年电影全面、深刻地展现了这些先烈和前辈,将他们的精神和品质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传承了下来!这是一笔重要的精神资源,我们中国电影要和西方电影抗衡,首先要依托传统的资源,再晚就不行了,美国都已经拍了《花木兰》,已经拿着我们的传统资源赚钱了。其次就是要依托我国近现代历史所提供的若干资源,譬如中国现代史上那些先烈们传奇性的经历,他们的那种舍身成仁的高尚精神,就完全属于中国电影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和资源,是我们同西方电影竞争的重要的文化资本。图片: http://news.china.com/zh_cn/history/photos/11025921/20050309/12156817.html

3. 1949年到1978年中国电影的发展变化

从1949年到1966年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电影,成立了北影、上影、长影等一些电影基地,以它们为骨干也成立了一些电影厂,每一年都做出了很多好的影片,尤其是1959年到60年初这一段,当时出的《难忘的1959备忘录》、《早春二月》、《阿诗玛》、《五朵金花》都是这一段时间出现的。当时产生了一批优秀的艺术家。

从1966年开始到1978年是电影相对困难的时期,尤其是在1976年之前,因为这一段时间中国出现了比较多的政治运动,四人帮控制着,但是就在这一段当中,电影人顶住压力,拍出了《创业》、《海峡》、《闪闪的红星》,而且有一些得到了毛泽东和老一辈革命家的高度肯定。从1978年到90年代,开展了思想解放运动,拍出了《芙蓉镇》这一批带有伤痕的电影,而且拍出了《开国大典》、《大决战》这些革命历史大片,形成了一次新的高潮。

从进入90年代以后,世界电影除了美国一枝独秀以外,其余的民族电影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是中国政府非常重视电影的发展,1996年专门在湖南长沙召开了一个电影工作会议,提出了一系列政策,包括“影视河流”等等方针政策保证了中国电影的正常顺利发展。特别是最近几年进行文化体制改革,按照党的十六大方针,2002年中国电影只有100部,2003年到了140部,2004年到了212部,2005年到了265部,而且整个票房开始上升,综合实力开始增强。尤其是从2002年开始到现在,我们的好多影片进入国际市场,不仅得大奖,而且高居票房榜首。比如说《英雄》在国内创造了2.5亿票房,在国际上北美地区连续两周票房榜首,这是以往中国没有的情况,应该说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作者:国家广播电影电视总局的新闻发言人朱虹。

应该说比较权威吧。

4. 中国的电影发展史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13年,美国人经营的亚细亚影戏公司拍摄了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中国第一部有故事情节的短片《难夫难妻》。191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拍摄时事短片。次年成立活动影戏部,此后拍摄了两部中国最早的长故事片《阎瑞生》和《红粉骷髅》。1922年 ,张石川与郑正秋 、周剑云等组织明星影片公司,1923年完成由郑正秋编剧、张石川导演的《孤儿救祖记》,影片严肃地涉及了当时的社会实际,表现手法具有较浓的生活气息,演技自然、亲切、朴素。与此同时,出现了大中华百合影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民新影片公司等一批较具规模的影片公司。邵醉翁兄弟于1925年创办天一影片公司,首先取材于民间故事,拍摄一批古装片,并在上海掀起拍摄古装片的热潮 ,还以此立足于南洋市场。
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1928年明星公司开拍《火烧红莲寺》后又形成一股武侠片热潮。此后的4年间上海各公司拍摄了400多部故事片,其中一大半是“火烧”、“武侠”、“神怪”之类光怪陆离、粗制滥造影片。1928年,民新、大中华百合等影片公司组合成联华影业公司,先后拍摄了《恋爱与义务》、《恒娘》、《桃花泣血记》等片。1931年,明星影片公司和友联影片公司试制成功蜡盘发音有声影片《歌女红牡丹》和《虞美人》。1931年华光片上有声电影公司在日本完成中国第一部片上发音影片《雨过天晴》。到1935年,中国完成了从无声电影到有声电影的过渡。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电影是一种综合艺术,用强灯光把拍摄的形象连续放映在银幕上,看起来像实在活动的形象。[1]世界电影与电影业起源于19世纪末法国、英国、美国等地。
中国电影包括中国大陆电影、香港电影台湾电影
1896年8月11日,上海徐园内的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拉开了中国电影发展的序幕。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拍摄了由著名京剧演员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任庆泰也因此被誉为“中国电影之父”。[4]粉碎四人帮后,电影事业获得发展。1977年电影生产开始复苏,1980年至1984年平均年产量达120部左右,每年观众人次平均在250亿左右,中国电影进入一个蓬勃发展的新时期。2018年,中国电影年产量高达1082部,年总票房达到607亿元人民币,全国共有银幕60079块。

5. 90年代至今国内全部电影

大气层消失 (1990) 飞天神鼠 (1990) 友好的桥(1990) 雪豹下落不明 (1990) 优化改革苹果园(1990) 追不回来的爱情 大气层消失 (1990) 飞天神鼠 (1990) 友好的桥(1990) 雪豹下落不明 (1990) 优化改革苹果园(1990) 追不回来的爱情 (1990) 血滴子秘史 (1990) 命夺黄金图 (1990) 祖国新貌9016号(1990) 猛警神探 (1990) 禁烟枪手 (1990) 海狮敢死队 (1990) 配合饲料资源的开发利用(1990) 祖国新貌9004号(1990) 落山风 (1990) 沙市之魂(1990) 特殊的园丁(1990) 死拼 (1990) 大盗贼第八集危险的沼泽地 (1990) 铁血金魂 (1990) 国际大营救 (1990) 联手警探 (1990) 来自真空的魔力(1990) 王府刀客 (1990) 不朽的古代建筑--欧洲古建筑保护(1990) 通天长老 (1990) 农林科技简报58号(1990) 鬼楼 (1990) 那年的冬天 (1990) 祖国新貌9022号(1990) 当代小侠 (1990) 优生一大害--巨细胞病毒(1990) 天边有一簇圣火 (1990) 宁波与大海(1990) 葫芦小金刚第四集势均力敌 (1990) 一半儿 (1990) 遭遇激情 (1990) 骑士风云 (1990) 猎豹出击 (1990) 科学与技术第106号(1990) 假女真情 (1990) 闺阁情怨 (1990) 友谊之路——访中马公共工程公司(1990) 小丑历险记 (1990) 巧治跑、冒、滴、漏(1990) 祖国新貌9010号(1990) 中国京剧——凤还巢(1990) 菇瓜豆绿色荫棚(1990) 太监秘史 (1990) 有人偏偏爱上我 (1990) 多此一女 (1990) 祖国新貌9019号(1990) 中国京剧——京剧旦角(1990) 血誓 (1990) 挑战 (1990) 少林达摩 (1990) 欧洲建筑之一雅典与和谐——古希腊建筑(1990) 莽女追魂 (1990) 妈妈 (1990) 出生入死 (1990) 元帅的思念 (1990) 新的构想--江南风格住宅区(1990) 沙眼(1990) 戎马生涯 (1990) 陌生的危险——粉尘爆炸(1990) 科技简报9008(1990) 京剧的服饰(1990) 荒唐事件 (1990) 菜籽综合利用(1990) 一堂电脑教学课(1990) 佛光侠影 (1990) 友谊之光(1990) 一号探险行动 (1990) 月随人归 (1990) 冬天里的小田鼠(1990) 黑色走廊 (1990) 滴血钻石 (1990) 祖国新貌9027号(1990) 中国西部科学城——绵阳(1990) 中国京剧——京剧净角(1990) 欧洲建筑之四创造与变革——文艺复兴建筑(1990) 姐妹情仇 (1990) 大城市1990 (1990) 仇中仇 (1990) 增产菌(1990) 饮食方法(1990) 夜光杯(1990) 雁阵 (1990) 男子汉舞厅的女明星 (1990) 这都是1990年开始的。 我给你地址你自己看吧。电影实在太多。每一年的都有 按你的需要你自己在里面搜索吧!!!参考资料: http://www.mdbchina.cn/

6. 巴黎中国电影节的历届回顾

第一届创办于法中文化年,在2004年3月15日至30日在两个电影院举办:凯旋门附近的马可-马翁电影院和拉丁区的圣昂德瑞艺术电影院。
电影节的名誉主席是法国文化部长和中国广电总局王太华部长, 由中国广播电影电视电总局,中国电影局, 法国文化部,巴黎市政府,法国电影局, 法国电影联盟参加主办。
中国政府派送了由电影局张宏森副局长带领的中国电影代表团,有著名演员陶红,著名导演章家瑞,霍建起,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主任贡建英等。法国著名电影明星芳妮-阿尔当是电影节的义母,特地从纽约提早赶回巴黎参加我们电影节的开幕式。
开幕式在爱丽舍-比阿立兹电影院举办,贵宾招待会在思凯博国际大酒店举办。赵建军大使致了热情洋溢的贺词,并参加剪彩。
电影节放映了18部中国优秀影片,其中故事片8部:
我的父亲母亲(张艺谋导演,章子怡主演),生活秀(霍建起导演,陶红主演),谁说我不在乎(黄建新导演,冯巩、吕丽萍主演),诺玛的十七岁(章家瑞导演),荷香(戚健导演,边萧萧主演),悲情布鲁克(塞夫,麦丽丝导演),赛龙夺锦,冰峪沟。
动画片、木偶片10部:
宝莲灯,牧笛,南郭先生,鹿铃,女娲补天,高女人和矮丈夫,新装门铃,超级肥皂,鹿和水牛,十二只蚊子和五个人。 第二届于2006年2月28日至3月7日举办,在MK2 图书馆电影院放映。中国广电总局王太华部长、法中文化年主席致贺词。开幕式贵宾招待会在巴黎市政府宴会厅隆重举办。赵进军大使致了热情洋溢的贺词。巴黎副市长等致贺词。法国国家电影中心主任、法国电影联盟主席、法中文化年主席等贵宾出席了开幕仪式。3月1日在电影院的开幕式,赵大使参加剪彩。
电影代表团由中国广电总局电影创作中心吴克局长带领,有著名导演顾长卫,大明星周迅,著名制片人王中磊,维吾尔族著名演员胡尔西德,藏族年轻导演万玛才旦,著名剧作家、电影杂志社长赵葆华,中国电影资料馆国际交流处处长宋昆。
电影节放映了15部中国优秀影片,分为两部分:
1, 最新电影,10部:
如果 爱(陈可辛导演,周迅主演)
五朵金花(王家乙导演,杨丽坤主演)
自古英雄出少年(全国武术冠军、旅法华人张小燕主演)
孔雀(顾长卫导演,张静初主演)
生死劫(周迅主演)
手机(冯小刚导演,范冰冰、葛优主演)
自娱自乐(尊龙、 李玟、陶虹、夏雨主演)
我的法兰西岁月(赵葆华编剧,翟俊杰导演)
吐鲁番情歌(首次在欧洲放映新疆电影,胡尔西德主演)
静静的玛尼石(首次在巴黎放映藏族电影。)
2, 纪念中国杰出导演费穆诞辰100周年电影回顾展,5部电影:
生死恨(1948年,梅兰芳主演,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
天伦(1935年,郑君里,陈燕燕,林楚楚等主演)
联华交响曲(1937年,集锦片,导演:蔡楚生,沈浮,孙瑜,朱石麟,司徒慧敏,贺孟斧,谭友六,主演:黎莉莉,蓝苹,陈燕燕,郑君里,刘琼,韩兰根)
世界儿女(1941年,唯一的中奥合拍电影,张翼,石挥,蓝兰主演)
小城之春(1948年,李纬,韦伟,石羽主演 ) 第三届巴黎中国电影节于2007年9月19日至30日举办,最新影片在马可斯-林代电影院放映,上海三、四十年代经典影片在法国电影资料馆放映。中国广电总局王太华部长、法国文化及传媒部长、中国驻法国大使、巴黎市长、法国国家电影中心局长、法国电影资料馆馆长、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致贺词。赵进军大使是电影节的名誉主席。
饶曙光,著名演员伍宇娟,著名导演黄建新,欧丑丑等。赵进军大使、巴黎副市长致贺词。2007年9月19日电影院开幕仪式,赵大使参加剪彩。
电影节一共放映了22部电影:
1, 新片有9部:
千里走单骑(张艺谋导演,高仓健主演)
寻枪(陆川导演,姜文、伍宇娟主演)
马背上的法庭(刘杰导演)
云水谣(尹力导演,陈坤、徐若瑄、李冰冰主演)
美丽家园(哈萨克电影,高峰导演)
梦影童年(小江导演,夏雨、姜宏波主演)
阿娜依(第一部苗族、侗族电影,青年导演欧丑丑 的首部电影)
谁说我不在乎(黄建新导演)
公园(尹丽川导演,李佳主演)
2, 上海经典片有13部:
万家灯火(沈浮导演,上官云珠、蓝马、吴茵主演)
马路天使(1937年,袁牧之导演,周璇、赵丹、魏鹤龄主演)
母性之光(1933年,卜万仓导演,金焰、黎灼灼等主演)
遥远的爱(1947年,陈鲤庭导演,赵丹、秦怡主演)
表(1949年,黄佐临导演,赵钱孙、蔡元元主演)
丽人行(陈鲤庭导演,上官云珠、黄宗英、沙莉主演)
粉红色的梦(1932年,蔡楚生导演, 高占非、 谈瑛、 薛玲仙 、郑君里主演)
三毛流浪记(赵明、严恭导演,王龙基、关宏达、黄宗英主演)
新旧上海(1936年,程步高导演,舒绣文、王献斋、黄耐霜主演)
姊妹劫(1948年,洪深、郑小秋导演,舒绣文、刁光覃、舒适主演)
一江春水向东流(1947年,蔡楚生、郑君里导演,白杨、陶金、舒绣文、上官云珠、吴茵主演)
乌鸦与麻雀(1949年,郑君里导演,赵丹、上官云珠、孙道临、黄宗英主演)
日出(1938年,岳枫导演,袁美云、陆露明主演) 第四届巴黎中国电影节是跟法国电影巨雄、欧洲的好莱坞百代高蒙电影集团内合作,定于2009年9月22日至10月6日。法国文化及传媒部长、中国广电总局王太华部长、巴黎市长、中国驻法国大使、法国国家电影中心局长、法国电影联盟主席、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致贺词。电影节荣誉主席是著名导演让-雅克·阿诺。中国电影代表团由中国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毛羽带领,有著名演员陶红,尔玛依娜,导演宁敬武,宁夏电影集团总经理杨洪涛,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张建勇等。
开幕式贵宾招待会2009年9月24日在巴黎市政厅举行。开幕式剪彩2009年9月22日在高蒙电影院举办。
电影节在巴黎市中心的著名高蒙大影院-巴黎歌剧院高蒙影院展映三十一部中国优秀影片。
1,新片故事片17部:
非诚勿扰,梅兰芳,画皮,立春,米香,滚拉拉的枪,鸟巢,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
美丽家园,两个人的教室,江北好人,冈拉梅朵,千钧一发,香巴拉信使,尔玛的婚礼,十七,小胡同大尊严。
2,纪念中国第一个影后胡蝶逝世20周年,胡蝶回顾展: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是胡蝶主演的《歌女红牡丹》,1931年,百代公司录音。
3,中国电影资料馆提供的展映影片有6部:
啼笑姻缘(1932年,张石川导演),女儿经(1934,沈西苓,程步高,张石川导演),脂粉市场(1933,张石川导演),姊妹花(1934,郑正秋导演),胭脂泪(1938,吴永刚导演),春之梦(1946年,朱石麟导演)。
4,动画片5部:
西岳奇童,鹿铃,三毛流浪记,牧笛,金猴降妖。
5,纪录片3部:
范曾,猴王之梦,明斯克航母 第五届巴黎中国电影节于2010年9月21日至10月5日举办。电影节荣誉主席是法国著名演员朱丽叶·比诺什。蒋雯丽前来参加了闭幕式。中国电影代表团,导演刘杰、丑丑,黄式宪教授等前来参加电影节活动。纪念中国歌曲电影艺术家周璇,周璇的两个孙女特地来到巴黎参加电影节活动,演唱了周璇的经典歌曲“天涯歌女和“四季歌。开幕式剪彩9月21日在巴黎高蒙电影院举办,放映《杜拉拉升职记》。开幕式贵宾招待会9月23日在巴黎市政厅举行。周璇回顾影展9月29日在宝塔电影院举办,放映喜剧片《花外流莺》。10月5日电影节闭幕式举行,放映《我们天上见》。
电影节放映了33部优秀影片。
1,新片故事片11部:
孔子,杜拉拉升职记,花木兰,梅兰芳,上下翻滚,我们天上见,透析,走路上学,
云上太阳,风声,高考1977。
2, 纪念中国歌曲电影艺术家周璇回顾影展9部:
马路天使 (1937,袁牧之导演),梅妃 (1941,张石川导演),
夜深沉 (1941,张石川导演),长相思(1947,何兆璋导演),
花外流莺(1948,方沛霖导演),歌女之歌(1948,方沛霖导演),
清宫秘史(1948,朱石麟导演),莫负青春(1949,吴祖光导演),
西厢记(1940,张石川导演)。
3,纪录片9部: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出品: 又见梅兰芳(2006), 中国画(1987) ,
绘画大师刘海粟(1986), 漓江画童(1979), 王亚妮(1986)
法国国家电影资料库提供历史文献影片:上海(1913), 中国漫游(1932)
法国导演作品:上海三十年代(2009), 道教之道(2009)
4,动画片4部:
张之益作品源 , 觅 , 鸡鸣 , 年年窗花俏。 第六届巴黎中国电影节将于2011年9月20日至10月4日在高蒙大影院,宝塔电影院及巴尔扎克电影院举办。电影节的开幕式将于9月20日在巴黎高蒙电影院举办,贵宾招待会将于9月22日在巴黎市政厅举行,桑弧回顾影展开幕式定于9月27日,闭幕式10月4日。10月8日举办电影-音乐会专场。
同以往几届一样,法国文化及传媒部长、中国广电总局王太华部长、巴黎市长、中国驻法国大使、法国国家电影中心局长、法国电影联盟主席、中国电影资料馆馆长将致贺词。由电影局领导,电影明星,导演等组成的中国电影代表团将到巴黎参加电影节活动。
电影节有四个单元:经典电影,最新影片,纪录片,动画片,全面介绍中国优秀电影。
经典电影部分我们将回顾中国著名编剧导演桑弧的14部影片:洞房花烛夜(1942年),不了情(1947年),太太万岁(1947年),假凤虚凰(1947年,待定),哀乐中年
(1949年),梁山伯与祝英台(1954年),天仙配(1955年),祝福(1956年),魔术师的奇遇(1962年),白毛女(1972年),他俩和她俩(1979年),鹿铃(1982年),邮缘(1984年),蔡元培生平(1988年)。桑弧之子李亦中教授将出席电影节活动。
2011年10月8日将于香街上的巴尔扎克电影院举办一场特殊的无声片音乐会,放映阮玲玉主演的《神女》,法国四重奏乐队将演奏由法国作曲家为此电影所创作的配乐。 10月17日巴黎时间当地上午十一点,
第八届巴黎中国电影节在巴黎古老的宝塔电影院召开新闻发布会,
电影节主席高醇芳女士公布了即将拉开帷幕的新一届影展参展参赛影片名单,以及电影节期间的一系列学术交流和论坛活动。
小陶虹作为本届影展的形象大使,将携新片《黄金大劫案》出席,此外,导演霍建起带着《萧红》、《情人结》,唐晓白带着《爱的替身》等,也将亲自出席影片巴黎首映。《青春派》作为本届影展开幕片,届时导演刘杰和演员董子健都将出席开幕典礼。
本届影展继续交流和传递中国文化的精神,共设七个单元,最新电影,早期经典电影,纪录片,动画片,短片,法国电影资料库和罗波斯特lobster电影公司提供的有关中国珍贵历史文献经典,默片电影音乐会。纪录片部分将举办孙明经回顾影展。
新片单元融汇艺术和商业新作
第八届巴黎中国电影节将分成多个单元放映,在新片单元中,《北京遇上西雅图》、《我愿意》、《中国合伙人》、《黄金大劫案》、《画皮II》,以及《千钧一发》、《爱的替身》等国内近一两年来具有影响力的艺术和商业电影代表作将呈现给巴黎观众。今年第一次,影展还将放映来自澳门的作品《奥戈》。
回顾单元致敬电影教育和纪录片先驱孙明经
孙明经是中国电影高等教育的先驱和奠基人,纪录片制作人和导演。他用胶片纪录了一个时代,从二战前后的南京变化,到中国早期工业化,以及所在的金陵大学西迁后拍摄的中国西康地区⋯⋯这位中国电影的教育先驱和实践家,用镜头为中国时代的变迁,留下了罕见的影像,1934年到1948年间他拍摄的14部纪录短片都将首次和巴黎观众见面。此外,影展还将放映有关孙明经本人的六部纪录片作品。
默片电影音乐会
本届影展上,两部珍贵的经典默片,《掷果缘》(22分钟)摄于1922年,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影片,以及中国现存最早的武侠片《红侠》(1929年,94分钟),都将由来自黑龙江省的歌舞剧院创作并配以传统器乐演奏。
此外,对电影历史感兴趣的影迷观众和电影研究者们,还将有幸一睹法国电影资料馆提供的电影《红簪针》并由法国著名的电影钢琴伴奏家塞尔日-布龙伯格(serge bromberg )伴奏表演。他还会为世界上第一部technicolor
彩色电影——1922年拍摄的仅有52秒的《海逝》伴奏,短片由当时也是唯一的一位中国好莱坞女明星黄柳霜主演。1902年拍摄的55秒《东方视野》、1928年5分钟《中国和中国人》,也将为人们展示电影发明初期中国元素的影像。
推广年轻导演和作品,论坛讨论动画合作和合拍
此外,今年的巴黎中国电影节,还为电影年轻人和动画制作提供了一个好的放映平台。影展期间不仅有中国留法年轻一代电影人的短片展映,还将有一系列中国动画短片新作,以及中国学生导演的作品放映,并将和北京师范大学、法国巴黎第八大学、十一大等合作,举办短片论坛,动画合拍论坛等一系列合作交流论坛。
第8届巴黎中国电影节将于10月29日到11月14日期间,在巴黎香榭丽舍大街上的林肯电影院,以及宝塔电影院、马可斯-林代等四家历史悠久的艺术院线举办 。 第九届巴黎中国电影节开幕 中法影人盛装亮相
备受期待的第九届巴黎中国电影节于当地时间4日晚在法国巴黎举行隆重的开幕仪式及剪彩仪式,巴黎中国电影节创办主席高醇芳女士、执行主席云之国传媒董事长赵杰先生、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文化参赞李少平、法国电影联盟主席让-保罗·萨罗米以及法国国宝级导演让·雅克·阿诺导演等以主人之姿热情欢迎中法两国电影人及多家媒体的到来。
第九届巴黎电影节开幕仪式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碰撞的巴黎14区的著名影院——蒙巴纳斯大道的巴纳贤电影院举行,气氛热烈祥和,中法两国影人共襄盛举,以电影作为桥梁,将中法两国人民的友谊薪火相传。中国电影协会副主席、著名导演丁荫楠先生,中国电影制片人协会秘书长王凤麟先生,中国电影报社社长王迎庆先生,电影《夜莺》的法国著名编剧、导演费利普-弥勒,法国音响配音剪辑混录大师奥利菲·项,法国著名影星安妮-罗艺等本届电影节评审团成员也在开幕仪式上一一亮相,电影节严苛的专业性可见一斑。
从中国远道而来的众多明星盛装亮相开幕及剪彩活动将现场气氛推向高潮——“温太医”张晓龙一身深蓝礼服亮相,儒雅大气风度翩翩,“槿汐姑姑”孙茜则以一袭黑色裙惊艳巴黎,“温太医”与“槿汐姑姑”将“甄嬛”旋风带到巴黎,令在场华人侨胞尖叫不已。而巴黎中国电影节的老朋友、也是本届形象大使的陶红身穿代表中国元素的红色礼服踏上红毯,高贵优雅、妩媚动人,博得现场观众及媒体追捧,香港硬汉明星吕良伟则以棕色西装现身,风采不减。
在开幕仪式、剪彩仪式后,近千名观众与中法两国电影人一起观看了轻松诙谐又充满国际元素的开幕影片《洋妞到我家》。据悉,在十余天的影展中还将放映《一夜惊喜》、《无人区》、《同桌的你》、《洋妞到我家》、《酒是故乡浓》、《局中局》、《我的青春蜜友》、《飘落的羽毛》、《危城之恋》等众多聚焦当下普通中国人情感与现实的电影佳作,向法国观众及世界观众传递中国精神实质 。

7. 中国建国以后拍摄的所有电影的汇总列表

1、《白毛女》

《白毛女》是东北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剧情电影,由王滨、水华执导,田华、陈强、胡朋、张守维、李百万、李壬林等主演。该片于1951年3月11日在中国上映。

该片由同名歌剧改编而来,讲述了喜儿被地主黄世仁霸占后,逃进深山丛林,头发全变白,后来被大春解救的故事。

该片根据陈其谦创作的同名话剧改编,讲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某部前卫营克服重重险阻,最终胜利完成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故事。

8. 49年以后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

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1931年3月15日,由明星公司摄制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上映,该片采用的是蜡盘配音的技术。中国摄制的第一部影片——1905年秋由北京丰泰照相馆与京剧名角谭鑫培合作拍摄的京剧片断《定军山》,为戏曲记录片。它标志着中国电影的正式诞生。 七十年代是香港电影的黄金岁月,它随着电视的普及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至香港人心态的转变而受到种种冲击。 此时,李小龙配合着邹文竖激怀的“嘉禾电影公司”的崛起叱吒一时。从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后两年间拍摄的《精武门》及《猛龙过江》令李小龙进运国际影坛,创造出香港电影事业的神话。1973年李小龙骤然暴瘁,功夫片热潮未能延续。但随着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观众对远离现实的功夫片渐渐失去兴趣,反而对反映当时社会状况,讽刺现实的电培搭影加以青睐,由于从七十年代中期开始,大家的主导阅读方式是电视模式,很多电影题材或灵感都是来自电视内容,如《阿福正传》(1974)、《大乡里》(1974)、《新啼笑姻缘》(1975)、《鬼马双星》(1974)、《半斤八两》(1976)、《卖身契》(1978)等等。 1978年袁和平执导《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剧的地位,使其成为七十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类型。 1979年是香港电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始余中袜。大批电视幕后工作者转投电影圈,他们包括徐克、许鞍华、章国明、谭家明、严浩、余允抗等等,他们本著对电影的热诚,及年青人特有的创意和社会触觉,拍出不少充满个人色彩的电影作品,为香港电影打开崭新的一页。

9. 中国电影史的百年简史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的诞生到2005年,中国的电影已走过了整整一百年的历程。在这百年的中国电影历史长河中,中国电影的发展史离不开中国武术的熔入。
中国电影从无声、单机、黑白影片到高科技、大投入、环绕立体声巨幕电影,乃至全球最有影响力的电影节,以武术及以尚武崇德的侠义思想为主题的电影占据了中国电影的重要地位。因此,可以说,中国武术促进了中国电影的发展;中国电影推广和宣传了中国武术。
中国电影史上的三次产业发展时期: 中国电影第一个产业时期是1922年—1937年。在世界电影诞生的第二年,1896年电影现身于上海开始,中国本土的电影业便从商业放映起步了。在经过蹒跚学步的萌芽期之后,到上世纪20年代,已经开始向私营化的产业发展,当时社会的资本环境与行业内的准备日渐成熟,民族工商业获得了空前的机遇得以迅猛发展,个人/社会资本,更准确地说是“游资”的逐渐充盈,使得很多资本家们投资的目标开始瞄准电影这一新兴行业。在这个行业里,人才和技术上的储备正在丰满,张石川、郑正秋、罗明佑、黎民伟和后来的邵氏兄弟等一批电影人都是从摇篮期走过来的先驱者,他们各自不同程度地涉猎了电影行当中创作、制片甚至发行、放映几个方面,所积攒下来的经验使之成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电影中坚。在技术上,初期设备使用和摄制过程都要依靠外国技术人员,但有了像罗永祥、董克毅、吴蔚云等最早的一批技术人才的加盟,这一局面很快就被打破。具备了上述条件,以1922年明星公司成立为标志,电影公司迅速增长,到1924—1926年达到了高峰,据统计中国共开设有175家电影公司,仅上海一地就有141家。
在这个大浪淘沙过程中,“明星”、“联华”、“天一”三大公司浮出水面构成了三足鼎立。老字号的“明星”在上海的成立是电影史上的一件大事,它始终当仁不让占据着第一把交椅,将个人资本的运营方式发挥到了极致;1930年成立的“联华”拥有院线的先天条件,形成“影院业与制片业之最初的联合阵线”。罗明佑率先在一家私营公司里实现了制—发—放一条龙,他的经营思想在现在看来都是先进的,他试图结束中国电影的个人资本经营时代,进入垄断金融资本的高级阶段。然而当这一超前的理念遇到战争炮火和尚在襁褓中的金融体系时,只能是被描绘在纸上的美好前景,罗明佑成了一位悲剧的人物;1925年成立的“天一”公司,以数量取胜的作风固然可圈可点,但它成功地开发了东南亚市场,发展到现如今的“邵氏”,其生命线之长足以独立支撑起一部私营公司发展脉络的活历史。与此同时,三大公司不同的制片策略也为中国电影奉献了不同的艺术形态,“明星”是“长篇正剧”的鼻祖、“联华”是“文艺片”的源头,而“天一”则把“稗史、神怪片”一脉发挥得淋漓尽致,这些影片的类型直至今日仍在延续。
三大公司是电影产业链中上游制片业的代表,而与之同步发展的中、下游发行放映业也不甘示弱。在上海,最初的影院放映是由西方人经营的,西班牙人雷玛斯的青莲阁是第一个电影固定放映点,随后建起了属于自己的一条“院线”。到1926年雷玛斯离沪回国时,他的动产与不动产相加总计不下百万,足以号称“电影大王”。雷玛斯告老还乡时,张石川和百代公司的经理张长福终于等到时机,立即于1926年3月份承租了雷氏的五家电影院,组成中央影戏公司,以原有中央大戏院为领衔戏院,又吸收了“中华”、“平安”,中央影戏公司直辖7家影院。这条国片院线的形成是制片商涉足放映业的标志,同时中国电影的院线开始了新的划分。在北方,1918年开始经营北京真光电影公司的罗明佑将其属下3家影院,于1927年与经营西片的发行业务的英籍华人、平安电影有限公司董事长卢根属下的3家电影院合营,定名为华北电影公司。1929年华北电影公司进入全盛时期。罗明佑除掌控以上影院的首轮、二轮中外影片上映外,还以平津为中心,在石家庄、太原、郑州、济南、青岛,乃至沈阳、哈尔滨拥有直接或间接管辖的院线,同时开展国内外影片的代理发行的业务,短短几年时间控制了北方地区的电影发行放映,经营的影院达二十多家,把曾垄断经营影院的洋商一概排除在外,成为影院业名副其实的“华北王”。
面对中国庞大的市场和丰厚的回报,好莱坞八大公司纷至沓来,在上海和华北地区分别设有办事机构。关于当时电影的放映数量,有数字显示,美国电影以每年占进口影片数量平均80%以上的绝对优势控制着中国电影的放映市场,甚至决定着影院业的生计。尽管国产片的总生产量只是进口影片输入量的1/3或1/4,但是就中国的放映率和受众人群来说,国产片的影响力并不逊色于以美国片为主的外国电影。 1937年后,上海电影业因时局波动而变化,以“明星”消亡、“联华”解体、“天一”南迁为标志,老影业逐步消亡。中国电影史上的一个黄金岁月和产业蓬勃时期在抗战炮火声中戛然而止。
以前苏联为模式,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独立、完整的制片生产基地”为主要目标的体制建设任务。
1945年抗战胜利,憋了一肚子劲儿的电影人拍出了一批以《小城之春》为代表的杰作。
1949年2月,经过短期的筹备,在建国前夕的4月上旬,电影管理局在北平成立,隶属中共中央宣传部领导,袁牧之任局长。电影局成立后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建立国家电影制片厂。
1950年,列宁和斯大林同志说着一口东北味儿普通话的苏联片《列宁在十月》上映。从此配音译制片变成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个时期先后建立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北平电影制片厂、上海电影制片厂三大国营电影企业在历史转折之际,为新中国电影事业走出了第一步。在新中国电影事业的规划中,发行、放映同样位置显著,实现国有化的一体制既是最初方案,又是最终目标。因而,各地影片经理公司的建立随着解放战争的节节胜利由关外推进到中原,在时间表上,与国营制片厂的创建可以说做到了两翼并进。据统计,旧中国有678家电影院,半数以上集中在上海、天津、北平、广州、武汉、沈阳等大城市,中、小城市数量很少。
1954年6月至9月,电影局及所属各制片厂的领导干部共9人组成赴苏访问团,经过长达3个月的考察,回国后向中共中央上报了《电影工作者赴苏访问团工作报告》。1955年中央批准了该《报告》,各电影厂(部门)便相继开始了大规模体制建设和调整,以苏联模式到1956年基本完成了“独立完整的制片生产基地”为主要目标的体制建设。1959年共完成82部故事片,产量下降而艺术质量上升,优秀和比较优秀的影片达到近30部,占全年总数的1/3强,这一年在新中国电影的发展历史上被称之为“难忘的一九五九年”。
新中国电影的17年历程有多种划分的方法,就电影事业的发展而言,可分为两大重要时期:从1949年开国到1957年国民经济第一个五年计划结束,为起步、初创、建设的阶段;1957年以后,经过1959年的“十年献礼”高潮,到1965年“文化部整风”及1966年的“文革”,为稳定、发展、转变的阶段。中国电影在经历了这17年的打造后,已经拥有了一份庞大的产业,家底坚实而雄厚。 中国电影第三次产业时期在时间和形式上与前两次有所不同。“文革”后百废待兴,新时期的改革开放不久挽救了濒于崩溃的电影经济,也使中国电影迎来又一次复兴。但几十年来形成的产业痼疾困扰着电影的发展,电视及多种娱乐方式的冲击更使电影业的经营每况愈下,改革势在必行。随着中国性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影业开始重新审视市场的作用和力量。上世纪90年代的一连串的“突破”如同多米诺骨牌效应,促成了体制的变迁,这一切都是在推动市场化进程的力量下进行的。因此,这一次产业期的到来较前两次而言,在意识上体现出了更多自觉。
进入21世纪后,对于电影业市场化的确定和认知,已经在全行业达成了思想的统一,但客观上讲这是经历了一个过程的。1993年,10部“分账大片”的引进和1999年中美谈判结束,中国加入WTO开始进入倒计时,这两大事件都着实给尚处于懵懂之中的中国电影业上了“市场”的一课。与狼共舞,是中国电影不得不做出的选择,在与国际接轨的不断磨合中,才能渐渐地触摸到市场的脉搏。“打破横向的区域界限,打破行业割裂状态,在大市场、大规模、全方位和全行业的基础上,进行纵向资产联营,进而重组市场,实现符合电影发展规律的新格局。”2001年,随着市场观念的深入人心,“院线制”的建设规划被提上议程,12月18日出台了《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的实施细则》,经过2002、2003两年的强力推动,到了2004年,“中国已建成的36条电影院线,加入影院已经达到1188家,银幕数为2396块,比院线成立初期增加了316家影院和815块银幕。票房收入超过2000万元的影院有5家,超过1000万元以上的达到了15家以上。”
中国电影业市场化的方向确定以后,计划经济时代所形成的产、供、销关系亟待重新“洗牌”。而在电影行业本身,打破了国有企业的单一主体,民营资本和境外资金开始进入,从制片业逐步扩展到发行放映业,呈现出多元化的趋势。2001年,华语电影《卧虎藏龙》冲进奥斯卡,斩获多个奖项,这给了中国人制作华语大片以前所未有的机会和信心。2001年到2003年,有着海外、本土双重投资背景的《大腕》、《英雄》、《天地英雄》、《手机》相继问世,《英雄》赢得了2.5亿的票房。2004年,具有同样资金组合方式的《十面埋伏》、《可可西里》、《天下无贼》及《功夫》,在票房榜上分别占据了前三名,《功夫》是1.7亿,《十面埋伏》是1.6亿,《天下无贼》为1.2亿。“借水行舟”使中国电影终于尝试着下了海,并且开始学习游泳。 第一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20年代至30年代。在当时,人们习惯称其为“武侠电影”。 武侠电影随着中国电影的发展而发展到了第一次高潮。这个期间各种各类的武侠电影纷纷出现。
其武侠电影的急速发展,是与当时的文化背景、武侠小说等都有一定联系的。1928年上海明星影片公司根据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并摄制成武侠电影《火烧红莲寺》。历史上人们也一直认为《火烧红莲寺》是中国第一部武侠电影。
当时红极一时的《火烧红莲寺》,其票房和社会人气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在以后的3年内,为满足观众的要求,《火烧红莲寺》的续集竟拍了有18集之多。就连当今美国巨片《蝙蝠侠》系列都会感到汗颜。《火烧红莲寺》说的是,湖南的浏阳和平江两地为争码头而引发械斗,涉及到武林中的昆仑派和崆峒派,以及红莲寺庙等。剧情可以不去深入,而《火烧红莲寺》的连续18集,事实上形成了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次武术动作片高潮。以后在1940年和1993年,香港又制作了两集,从而使《火烧红莲寺》总共拍了20集。
在整个1929年至1931年期间,上海的50余家影片公司,共拍了250余部武侠电影,占全部出产影片的60%。
由于日本侵华战争,中国电影受到了巨大的创伤,同时也导致了中国武侠电影第一次高潮的结束。
第二次高潮
中国电影第二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50年代末至70年代。在60至70年代,武术动作片和言情电影一样,成为支撑香港和台湾电影业的两大支柱。在这期间,涌现了一批代表这个时期武术动作片的最高水平的演员与导演。如李小龙、洪金宝等及以后的成龙、元氏兄弟等。
1958年,香港峨嵋制片公司首先拍摄了金庸的《射雕英雄传》和《碧血剑》,之后,台湾地区也出现了武侠电影,如1960年台联影片公司的《七剑十三侠》等。
1973年,中国武术动作片翻开了重要的一页。《猛龙过江》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是世人公认的远征欧洲打入世界影坛,并获得成功的武术动作影片。同年的《龙虎争斗》是李小龙与美国好莱坞华纳影业公司合资生产的影片,成为中国第一部与国外电影公司合作的武术动作片。《死亡游戏》是李小龙自编、自导、自演的最后一部影片,遗憾的是李小龙并没有拍完这部电影就去世了。
此后,虽然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还继续在生产,但作为群体性的武术动作片创作、拍摄、效应等逐步减退了。
第三次高潮
中国电影的第三次武术动作片高潮出现在20世纪的80年代初。1980年,北京电影制片厂首拍了刘晓庆主演的《神秘的大佛》,打开了武术动作片的先声。1982年由河南开封市演出公司和香港联华电影联合公司摄制的、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真正掀起了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在这期间,大量的武术动作片题材的影片诞生了,如1983年的《少林寺弟子》、《武当》、《武林志》等;1984年的《自古英雄出少年》、《木棉袈裟》、《大刀王五》等。同时,武术动作片有了将动作片与民族文化相融和的意韵。
由中国内地所引发的武术动作片与香港和台湾的武术动作片有一定的不同之处。即相比较而言,在叙述故事的前提下,更多的表现了一种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和思想的熏陶。
步入90年代,香港的武术动作片又有了一个新的篇章,1992年的《新龙门客栈》、1993年《东方不败》、《狮王争霸》等对中国电影具有较大的影响。尤其是间隔了半个多世纪的《火烧红莲寺》,在1993年又拍了第20集的连续系列。以及1994年的《天龙八部》等等,都对武术动作片的第三次高潮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所有的武术动作片中,以出生于广东佛山的黄飞鸿的武术生涯为题材的武术动作片达到了空前的程度。从1949年的《黄飞鸿传》至今,已有了100余部关于黄飞鸿武术生涯的故事片。

10. 谁能告诉我中国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史有4个阶段。

1、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3、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4、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照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

(10)中国电影历年回顾扩展阅读

中国第一部电影介绍

《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该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

影片《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阅读全文

与中国电影历年回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最励志的电影经典片段 浏览:174
如何找到无法观看的电影 浏览:299
国产高分冷门电影 浏览:118
电影少年的你大康结局什么意思 浏览:198
不要跟鬼说话是什么电影 浏览:635
王双立是哪部电影的人物 浏览:357
寡姐新电影推荐 浏览:72
恐怖的内地电影 浏览:319
在水中托举孩子的电影 浏览:645
电影跨国大追捕演员 浏览:726
有什么色的动漫电影 浏览:115
全是幻觉产生的人物电影 浏览:2
邻居电影为啥要杀小女孩 浏览:41
天涯赵薇新电影 浏览:280
yy看电影的频道有哪些 浏览:347
电影如何下载成素材 浏览:143
电影里女主坐船出场配乐泰国歌曲 浏览:806
为什么电影结束会很悲伤 浏览:78
看电影来先锋影音5566 浏览:904
质量中国电影 浏览: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