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评价电影《拆弹专家》
最近又回过头来看了一遍《拆弹专家》这部电影,开篇最多的是炸弹爆炸的轰裂声,那巨大的声音由耳膜迅速地传送到心脏,不经意间总会随着突然的爆炸声而受惊,那是从外到里的惊心动魄。
影片中很多演员都是我们熟悉的面孔,大咖刘德华自是不必说,还有一些我们在TVB剧中经常看见的几个老面孔,如古天乐、张家辉、郭富城等,让人不由地产生了莫明的熟悉感,或许是因为我们这一代是看着TVB剧集长大的,那些人在我们的记忆中仍旧占了一席之地。
影片从头至尾都让人产生那种争分夺秒地紧张感和凝重感,特别是刘德华饰演的拆弹专家章在山在每次拆除炸弹过程中,让人又惊又怕,随着剧情担心着他能不能顺利地拆除,又是怎么去拆除,让人想着不同的可能,那危机一触即发,似乎也随着那份沉重躁动着、不安着、紧绷着,下一刻会发生什么谁也没办法预料,直到炸弹被安全地拆除。就像在被悍匪围困的红磡海底隧道,一位年轻人被匪徒发现了他的警察身份,随后被姜武饰演的火爆作为人质全身捆上炸弹,在放出隧道的那一瞬间启动了引爆器,想看看章在山无能为力时的痛苦。那位年轻警察在见到章在山时还能强作镇定,寄希望于他能拆除身上的炸弹来解除这迫在眉睫的危险,可随着时间的推移,拆除过程依然毫无进展,那一刻年轻警察所有的镇定分崩离析,再也没办法伪装。人在危险面前最真实的情绪也很好地呈现在镜头前,不停地向章在山呼喊“救救我”,他的慌乱和害怕煎熬着所有人的心,那一刻他是多想有生的希望,他的绝望也煎熬着这个拆弹专家的心,即使他不停地寻找着方法,但最终也不得不接受着眼前的事实,在所剩时间不多的时候,章在山表情郑重而严肃地向那个年轻警察大声强调着”你是警察,你有责任,不要靠近人群,不要靠近车群“,试图让他能接受这残忍地事实,也提醒着他最后的结局和自己作为警察的责任。我不知道这种画面触动了多少人,但是我却被那种真切的无能无力地痛苦触动了。除去警察这个身份,他只是个普通人,他的人生还有很长,但在炸弹爆炸的那一刻,所有的不甘、可能都到此终结了,什么也没留下。不得不说,即使你再强大,在生死面对还是会害怕而脆弱。
影片的最后,需要拆除在隧道两头定时爆炸的两车威力巨大的炸弹,面对红线和黄线二选一的情况,章在山很明确地知道自己的责任,为了整个香港的安定,没有犹豫和挣扎地做了最后的决定,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另一个人,而自己葬送在了爆炸中,再也不能活过来。而我们也没能看到一个完美的结局。
离场时同事和我说不喜欢这样的结局,为什么不是皆大欢喜。我说只有遗憾才会让人印象深刻和深思,久久不能平静。
刘天王是我唯一算迷过的明星吧。大概是我中学的时候。
这次看他这个年纪这个地位拍这个片,从货车上翻到地上,感觉都替他疼了,真的很敬业。
场面是大场面。结局也是必然的,增加感染力。
而且也不是那种英雄无所不能的英雄片。
姜武的弟弟的改邪归正让我觉得有点莫名。是为了三观正确吗?
宋佳太高了,两人站在一起,衬得刘天王很矮。
小警察的出现很多人说很感动,我怎么觉得有点奇怪呢。一个警察,为什么在那种环境下还能不经意的掉出警官证呢?我一直在等着这个小警察和三个退休警官在隧道里面搞破坏救人质呢。我真是英雄片看多了。
上映6天,2.5亿票房,上映之前普遍被人们看衰的《拆弹专家》,居然实现了逆袭,在五一挡四大华语电影中突围,稳坐五一档新片龙头老大。
就连还在养伤的刘德华都激动地亲录VCR表示说: “谢谢所有老铁,为票房付出的那种力量”。
在电影正式上映之前,关于《拆弹专家》要扑街的言论就已充斥在各大社交平台。
除了同期的竞争者们太强大之外,香港警匪片近年来所呈现出来的颓势,也是众多观众不看好的原因。
作为香港电影的一大标志,警匪片曾是口碑与票房的保障。可不知从什么时候起,香港警匪片似乎被施了某种魔咒,不光逐渐丧失了往日的风采,有时甚至还会沦为“烂片”的代名词。
可万万没想到,五一小长假之后,《拆弹专家》居然成了上档新片的票房冠军,不仅“成功打脸”,更让许多热爱香港警匪片的影迷们惊呼: “熟悉的香港警匪片回来了!”
豆瓣网友对该片的评价是“香港警匪片的归来”
源头
若要说“回归”,那就得先知道,过去的警匪片是个什么样子?
其实早在二战之后,随着香港电影业的繁荣,警匪题材就频频被搬上大荧幕。
那时候的警匪电影以悬疑推理类为主,主要讲述的都是警探破案的故事,和我们现在所认知的香港警匪片有着很大的差别。
1985版《警察故事》中的成龙
到20世纪70年代末,受新武侠片电影的影响,以成龙为代表的新一代香港电影人,陆续拍摄了包括《警察故事》在内的诸多经典警察题材的电影,掀起了新的“警匪热”。但这些电影多是借着“警匪”的壳的动作片或者喜剧,都不是严格意义上的警匪类型片。
业界普遍认为,香港警匪片真正的源头,起始于1986年。
《英雄本色》小马哥
这一年,《英雄本色》横空出世,不仅破了香港电影的票房纪录,为几位主创斩获大小奖项无数,更是彻底颠覆了人们对于警匪片的认知,为警匪类型片的出现开了个头。
在《英雄本色》里,黑帮、坏人不再是无厘头、只知道打架的小混混,而被赋予了更多“浪漫色彩”,成了有血有肉的、复杂的人。 “小马哥”的形象更是深入人心,一度成为人们争相模仿的对象。
借着《英雄本色》的东风,吴宇森又接连拍摄了《英雄本色2》、《喋血双雄》等影片,也都有不错的成绩。
随即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尝试制作警匪片,这一类型片在这个时期初步形成,并迎来了第一个黄金时代。
但好景不长,随着最开始的热潮散去,以及香港回归在文艺界所产生的连锁反应,香港警匪片在1992年至1996年,有过一段沉寂。
打破这个沉寂的,是两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名字: 刘伟强和杜琪峰。
《古惑仔》中的经典银幕形象
前者于1996年前后,将漫画《古惑仔》搬上了大银幕,给香港的警匪片打了一剂强心剂。陈浩南、山鸡等古惑仔形象再次颠覆了人们对于警匪片的认知,在当时掀起了一股“古惑仔风”。
而杜琪峰于1996年创立了银河映像,1997年时推出了《一个字头的诞生》,并在日后陆续推出了《暗花》、《枪火》、《PTU》等可以留名影史的佳作。 这些作品在确立银河映像“黑色”风格的同时,也将香港警匪片推向了又一高峰。
自此,香港警匪片也成了继武侠片后,香港本土电影的又一标志。
北上
2002年至2003年,香港警匪片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当属《无间道》系列。
《无间道》刘德华与梁朝伟天台对峙
除了保留传统警匪片的特点外,《无间道》在故事性上有了一个极大的突破。更加复杂的人物形象,跌宕起伏的剧情设置,更多文戏的加入,都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 有人评价,《无间道》的出现是对港产警匪片的一次总结和升级,使得警匪片一改以往英雄动作片或喜剧片附庸的尴尬地位,成为一种完全成熟的类型形态。
《新警察故事》
此后几年,警匪片的势头不减,银河映像的《黑 社会 》、陈木胜的《新警察故事》等,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
也就是在同一时期,发生了一件再度改变了香港警匪片命运的事情: 2003年,CEPA(《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正式签署,大量港产的电影有了登陆内地大银幕的机会。
加上香港本地的电影市场遭遇天花板,此后几年,大量的合拍片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电影人选择将内地作为他们的新阵地。内地的市场、资本,也成了决定香港警匪片今后走向的重要因素。
但想在内地延续香港警匪片辉煌的愿望,并不那么容易实现。港片北上,首先要面对的问题自然是水土不服。
因为缺乏相关的 情感 共鸣和文化背景,很多观众表示“警匪片看不懂”。为此香港电影人们要么在遭受了诸多碰壁和打击后遗憾离开,要么就必须在传统和变革之间做一些取舍以适应新形势。
“我们会越来越依赖内地市场,作为我们的重点市场,我们的故事都有照顾到内地观众,一定要有共鸣,才可以拍。” 香港安乐影片有限公司总裁江志强在谈及这一问题时这么说。
除了观众,审查也让“尺度颇大”的香港警匪片束手束脚,浑身不自在。
“双结局”便是这一时期所形成的一种“奇观”:为了照顾两地的观众,很多合拍片会准备两个版本,香港版的比较“原汁原味”,而内地版的则更好通过审查。
可这样的怪相并没有得到市场的认可,相反很多生硬的结局遭到了观众们的一致反对。
几年下来,香港警匪片的落地并不算成功,除了《寒战》等少数作品外,大多数的警匪片(不管是引进的还是合拍的)在内地的反响都不算好,2016年杜琪峰的《三人行》更是口碑、票房双双惨败。
香港警匪片的北上之行,并不顺利。
复兴
但是,水土不服并不是香港警匪片始终难以俘获大部分观众、逐渐式微的唯一原因。
《无间道》之后,港产警匪片本身也陷入了深深的迷茫。
《无间道》可以说是警匪片“文戏的巅峰”,据说刘德华在拍摄前甚至主动要求删掉其中的动作戏,以突出文戏。
这让看腻了打打杀杀的观众们觉得耳目一新,也改变了警匪片的走向。
杜琪峰曾说:“ 《无间道》的最大成功在于振兴了香港电影业。我希望这一部电影的成功不会掀起一阵跟风,而是刺激电影人创作更多有趣的题材。”
可事与愿违,《无间道》的成功从某种意义上大大限制了香港警匪片的发展,加上香港市场的萎缩,进一步压缩了电影的投资,越来越多电影开始舍弃打斗、枪战,而用文戏、对白取而代之,以至于很长一段时间里,很多电影身上都有《无间道》的味道。
而警匪片的北上,打开了内地的市场,吸引到了内地的投资,又让警匪片开始进入另一个极端: 一昧强调大场面,情节又被大大弱化。
有创作者指出,这正是为了取悦习惯了好莱坞大片的内地观众所做的改变。
标杆的出现、市场的扩大,这本是两件好事,但却让长久以来一直“野蛮生长”的香港警匪片有些不知所措。
更让人感到不安的,是创作者的断代。
香港著名导演杜琪峰
刘伟强、杜琪峰之后,香港能数得上的优秀警匪片创作者屈指可数。很多人有过短暂的闪耀,但随即又沉寂了下来。
演员方面,抛开像杜琪峰等人爱用固定班子这些因素,香港能演好这类影片的演员也确实不多了。
《树大招风》中饰演季正雄的林家栋
上个月,林家栋凭借《树大招风》收获了他的第一个金像奖影帝,紧接着就有人发出疑问: 像他这样的演员,是不是再也不会有了?以后再想拍这类角色,我们还能找谁?
尽管包括尔冬升、林家栋等人都曾否定过外界的这种看法,但从现状来看我们又不得不承认:现阶段的香港警匪片,仍处在一个吃老本的状态。
种种问题决定了,香港警匪片在时代的洪流下,势必会面临着巨大的冲击。 北上困境只是它所面临问题的一个体现,本质上是有限的香港电影市场对警匪电影的限制,以及突破限制所必须面临的阵痛、取舍。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拆弹专家》的成功,或许能给影迷和创作者们一些提振的作用。
至于这能不能带动警匪片的复兴,现在说来或许为 时尚 早。 但它成功的要诀:文戏和武戏的比例、大场面和小 情感 的契合、传统元素的囊括与新题材的开拓、多类型演员的加入等,都是值得今后的创作者们研究乃至借鉴的。
香港电影市场有限,香港电影想要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突围,北上是必然的,然而在北上的过程中,怎么能不丢掉自己的东西,又不一昧固步自封,是所有创作者必须考虑的。
《拆弹专家》给了我们一些希望:香港警匪片还没死。
至于未来呢?
希望尔冬升导演那句 “最好的警匪片还在未来” 可以成真。
今天晚上跟闺蜜去看了 拆弹专家2 ,看完出来的第一感受就是“燃”“炸”,全程节奏紧凑不磨叽,值这个票价。
开头前两分钟直接就来核爆炸戏,给我看的一愣一愣的,之后平铺直叙,讲述主角华仔的故事,如何因伤造成性格的转变,以及与恐怖组织复生会的因果关系,与战友和女友的 情感 纠葛,本片中华仔演技极为出彩,在两种不同性格状态下的演技,能一直抓住观影者的情绪,刘青云一如既往的稳定,倪妮也贡献了不俗的表现。
本片中的特效也极为出彩,开头的核爆以及后续的连续的枪战、爆破画面还有最后的大爆炸都看得出制作精良,尤其对爆炸后的细节处理下了很大的功夫,配合影院的音响能给人很大的震撼。
《拆弹专家2》作为今年贺岁档无疑是极为成功的,并且我认为后续票房还会持续升高,如果喜欢华仔或者这部电影的,不要犹豫,赶紧去观看吧
只记得这一幕:
刘德华对身上绑满炸弹的年轻警察说道:你是警察,你有你的责任,远离人群,不要靠近车辆,现在原地,这样的伤亡才是最小的,你清楚吗!
年轻警察哭泣着说道:我是警察,我有责任,远离车群,远离人群,这样伤亡才会最小。直到被炸弹炸的粉身碎骨。
单凭这一幕我就觉得这是一部很好的电影,面对死亡时,只要是人都会感到害怕和恐惧,但他是警察,他的责任就是保护广大市民的生命财产安全,他献出了生命践行了自己入警时的承诺。
这位警察是个英雄,电影《拆弹专家》全剧的核心都体现在他的身上。
最后,当他掉下火海,与曾经默契的同僚对视的时候,不知是否还能“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竟然有点期待第三部
首先,《拆弹专家》完成了港产片近年来少有的逆袭。在外界普遍看衰的情况下,当时上映6天,狂扫2.5亿票房,可谓成绩不俗。
从剧本的角度来看,至少对于主要任务的刻画更加立体,正面人物(刘德华扮演的章在山)存在弱点,反面人物(姜武扮演的火爆)也并非十恶不赦。此外,将悍匪试图炸毁隧道与香港股市相呼应的桥段也比较巧妙。 再来说刘德华。不可否认,这部电影在刘德华受伤期间上映,的确存在不少死忠粉丝支持偶像的感情分因素。但最主要的是,刘德华在其中演绎了一个不完美的完美英雄。对待感情,他专一但不善言谈,知道最后发简讯对女友说出“我爱你”。论过程,扮演拆弹专家的刘德华也并非无所不能。当一名警察身背炸弹时,他知道无力回天,只能要求前者远离车辆和人群,这更加贴近现实。论结局,刘德华没有拯救一切,而是选择牺牲自己,保全了隧道的基本结构。
刘德华扮演的不是完美英雄,但这种真实更加动人, 最后还是要吐槽一下。第一,宋佳的演技实在是令人捉急,完全不在线。第二,获得金像奖最佳男配角的姜皓文,眼睛也没有给人惊艳之感。感觉金像奖颁奖给他更像是对姜皓文多年努力的补偿。(文H)
很荣幸评论你的问题
单说一个人,黄天诺。
对,就是那个身绑炸弹的年轻警察。
整部电影演完,我对这个出现在电影前半部分的小角色念念不忘。
年轻、缺乏经验、满腔赤诚,一看就是一个刚入警队不久的菜鸟。
我对这个角色的代入感很强。胸前沉甸甸的炸弹,胸中沉甸甸的责任。
虽然害怕到颤抖,这个年轻的小伙子还是竭力以一个警察的身份要求自己镇定,“我爸教我的!他也是个警察!他告诉我要淡定!”
章在山命令所有人撤退之后,他崩溃了,为自己倒计时是多么令人绝望的事情。
“你要记住你是一个警察,你有你的责任,远离车群,远离人群,这样伤害最小!”
这是这个年轻人最后得到的命令。
虽然我知道抛开警察身份,普通人在这种情况下也会选择这样做,但是自己身份给了他最后直面死亡的勇气。
绝望的喊声回荡在夜色中
“我是警察!我有责任!远离车群!远离人群!”
“我是警察!我有责任!远离车群!远离人群!”
“我是警察!我有责任...”
巨响之后,黄天诺三个字将永远在警徽中闪光。
《拆弹专家》好看。
这类影片很难拍。看着片名,大家都几乎能把内容猜到八九不离十,要出新意,很难。
再加上,“我是一个警察”,这句话的意义在《无间道》系列被深刻诠释后,也很难再有更出彩的演绎。
然而《拆弹专家》,全都做到了。
章在山(刘德华饰),是香港警方的一名拆弹专家。他在执行卧底任务时,为阻止歹徒启爆 汽车 炸弹对付警察,暴露了身份。
犯罪头目洪继鹏(姜武饰)逃脱后,对章在山抓捕他弟弟的“被叛”行为恨之入骨。后来,洪继鹏回到香港,策划了多起炸弹袭击案件,更在红磡海底隧道胁持数百名人质,扬言炸毁隧道。其举不仅意在报复章在山,更蕴藏着一个巨大的阴谋。
影片最出彩的地方,在于对“我是警察”,做出了更直击人们心灵的诠释。
在谈到为什么选择拆弹专家这个高危职业时,章在山说,他认为“正义凌驾在他的生命之上”,他是警察,就要“用生命去保护生命”。
章在山在拆弹现场,总是身先士卒地面对危险;他不止一次地,只身犯险,勇敢面对洪继鹏,尽量挽救人质;女朋友遇险,他一起面对生死;就连匪首的弟弟遇车祸,他的第一反应也是要送医院;最后,更是把生的希望留给同事,为守护隧道壮烈牺牲。
在影片中,让我感动得潸然泪下的,还有一名年轻的警察,黄天诺(蔡瀚亿饰)。
事发当天,他正陪着爸爸和好友出游,在海底隧道被挟持为人质。当歹徒发现了他的警察身份,将他身上绑满了炸弹,当众放了出来。
年轻的警察很害怕,但努力保持着镇定,希望有生还的机会;但时间来不及,章在山必须选择放弃,他激励年轻人,“你是警察,你有你的责任,远离人群和车辆,站在原地,伤亡才最少。”
黄天诺绝望的、但却坚定,在自己“我是警察,我有我的责任……”的喊声中,爆炸了。
那一声巨响,重重地敲在了观众们的心中。
“用生命去保护生命”,是章在山们的职责;“勇于牺牲”,则是章在山们的誓言。
港式警匪片中别样的“花”——《拆弹专家》
“正义比生命还重要!以生命保护生命。”警官章如山在演讲台上道出:比喻自身犹如寓言里的鼠群中挺身而出替猫装铃的老鼠的同时,我就知道这故事结尾注定是场悲剧。
电影主要讲述了由刘德华饰演的章在山是香港警队“爆炸品处理科”的一名高级督察。七年前,他潜伏到由姜武饰演的头号通缉犯火爆的犯罪团伙中,在一次打劫金库的行动中,章在山表露了其拆弹组卧底的身份,与警方里应外合,成功阻止炸弹引爆,并将火爆及其弟的犯罪组织一网打尽,可惜在千钧一发之间,火爆逃脱并扬言誓要报仇。
复职后的章在山很快被晋升为警队的拆弹专家。七年后,香港接二连三遭遇炸弹恐怖袭击,警方更收到线报大批爆炸品已偷运入港,一切迹象显示香港将有大案发生。就在香港人心惶惶之际,城中最繁忙的红磡海底隧道被悍匪围堵拦截,数百名人质被胁持,终于现身的火爆威胁警方炸毁隧道。章在山唯有将火爆绳之于法,才能拆解这场反恐风暴背后的惊天阴谋。
不再有最后一秒营救,不再有完美结局的英雄,看到华语类型片也在逐步改变。以敌我结怨代出“拆弹专家”这一技术兵种,并提供了处理各式炸弹的方式方法,华仔甩下绑满炸弹的警员人质落荒而逃的反英雄戏脑洞大开,可以精彩的做为反类型案例直接写进警匪片 历史 。红隧的攻坚战也很扎实。它的“主旋律”是港式的,而华仔真的偏爱这种“结局”。对于曾与李修贤合作多部警匪片的邱礼涛,处理动作场面驾轻就熟。虽仍为合拍片,演员融合的很好,内容上也没有为大陆市场做妥协,难能可贵。
商业大片的架子和元素都很齐备,但缺少大片的质感,人物和 情感 更欠缺细腻的一面,整体评价3星半。
以上内容仅代表个人观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谢谢!
《拆弹专家》这部电影讲的是章在山石是港警队爆炸品处理科的一名高级督察官。七年前,潜伏在头号通缉犯洪继鹏的犯罪团伙身边。在一次打劫金库的行动中,章在山暴露了他自己拆弹组卧底的身份,并且与警方里应外合,成功的阻止了炸弹引爆。且将洪继鹏和他的弟弟犯罪团伙一网打尽,可是洪基鹏逃脱时并扬言说要报仇。复职后章在山很快的被晋升为警队的拆弹专家。
七年后,香港接二连三的遭遇爆炸袭击,警方也得知大批炸弹已经运入港。一切的迹象显示,香港将有发生一场大战。就在香港人心惶惶的时候,城中最繁忙的某海底隧道被歹匪拦截,数百人平民已被要挟。终于现身的洪继鹏威胁警察说要炸毁隧道,只有章在天将洪继鹏绳之于法,才能拆除这场反恐风暴背后的惊天阴谋。
在以往的英雄叙事里,除了主人公以外的其余警察全部都是一群无能之辈。某种程度上来讲,这部影片也是如此,不过还是看到了几个虽然个性不鲜明。只能为拆弹专家瞻前顾后,但也不输锐气,也是一位可圈可点的硬汉。
前面所有的一分钟营救都在意料之中,让我们唯一感到意外的也就是唯一的泪点,在结局,红线与黄线之间,这一次他竟然选错了。本来以为会铲除个大恶棍的圆满结局,抱得美人归的圆满结局,在这500公斤的大爆炸中,已经化为乌有。手机里那条我爱你的短信,像是冥冥之中本来一种不说就来不及的感觉,也成了一句结束语。他在救出被绑架的女友的时候,无比坚定自信,轮到自己的时候,却做好了最坏的准备。这部影片的结局让我们看了感触之深。
B. 电影《拆弹专家》剧情简介及影片花絮
电影《拆弹专家》剧情简介及影片花絮
邱礼涛导演执导,刘德华监制并主演的警匪动作《拆弹专家》,预计投资2300万美元,该片于2017年4月28日在中国内地上映。下面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这部影片的主要内容及影片花絮,希望大家喜欢!
剧情简介
刘德华将在《拆弹专家》中担任制作人和主演,影片故事以香港为背景,高潮发生在香港红磡隧道里的一次爆炸恐怖袭击。而刘德华将扮演一名卧底拆弹专家,成为钻研爆破罪犯的学徒,并试图将其抓获。
《拆弹专家》由寰宇公司和博纳影业联合制作,预计投资2300万美元(约合港币1.8亿)。影片已在香港顺利杀青。预计2017年中期上映。而刘德华新成立的制作公司“Infinitus Films”(造梦者),也参与这部影片的制作。
影片花絮
刘德华、姜武、宋佳、吴卓羲、姜皓文(黑仔)和导演邱礼涛合作的电影《拆弹专家》,6月5日于湾仔一个户外花园取景,拍摄一场处理炸弹案,扮演拆弹专家的刘德华,在拍档吴卓羲协助下穿着防爆衣,并走近一个类似波士顿马拉松赛中装有土制炸弹的压力煲,将之移到防爆箱内,现场除加入数十名饰演警察、消防的演员,还摆放警车和消防车,而剧组为求逼真,还仿照制作了一架处理爆炸品的机械车,并请来现役“爆炸品处理课警员”协助,阵容非常大。有份参演该片的蔡瀚亿、张继聪和投资者环宇电影老板林小明也现身支持。
电影杀青后,“红隧”遭破坏引关注, 市民有心主动修复。对此,电影公司感谢市民如此关注“红隧”,直言如果大家对“红隧”感兴趣,可保留好奇心,在电影上映时到影院欣赏这条花两个月搭建的“红隧”的真实感。
华仔与剧组情同一家人 ,特摆犒劳宴当“寿宴”。在慰劳宴上,华仔感谢林小明肯出钱搭建“红隧”拍摄,之后他大赞整个拍摄团队,并指向天感谢上天眷顾︰“这条隧道我们搭建时,只有部份位置要顶盖,其他位置如果下雨也没有办法,不过每当我们准备开机拍摄时雨就停了,所以我们要感谢上天。”邱礼涛则指电影“没有华仔不成事”,而华仔则笑言本次担任监制非常轻松,他说︰“虽然本次制作非常大,不过我认识的.导演邱礼涛,他对制作和花钱的控制能力,是一个非常好的导演,所以我这位监制其实非常舒服去完成这部电影。”华仔又称与剧组感情如一家人,故特地搞慰劳宴,更笑言︰“当这是我们的寿宴吧!
相关新闻:《拆弹专家》刘德华力挽狂澜 全港戒备危机升级
《拆弹专家》拆除战争残留炸弹 用身躯捍卫人民安全
《拆弹专家》作为2017年最被看好的警匪题材大片而备受关注。在本片中,刘德华除了面对恐怖分子的挑衅,还要迎接随机炸弹事件。现实中的香港曾多次出现建筑广工地挖出战争遗留炸弹,这些炸弹将会给周围居民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拆弹专家要经常面对这种危险系数超高的战争残留炸弹,这种炸弹长期埋在土中,外层的弹壳已经被腐蚀的锈迹斑斑,内部变得极其不稳定,稍有不慎就可能造成巨大伤亡。
在海报中,刘德华饰演的拆弹专家蹲坐在一颗航空炸弹前,海报上的炸弹信息,让人可以轻易地推测出它的杀伤力,刘德华只是身穿单薄警服,却面对可以将坦克粉碎的炸弹,让人不禁为刘德华捏一把汗。
香港地标惊现炸弹恐袭 刘德华再掀城市反恐高潮
本次发布的第二张海报以香港地标建筑中环广场为案件发生地,“连环炸弹恐袭”代表了此次事件性质却跟先前工地拆弹完全不同。画面中中环皇后像广场周围警察和拆弹组严阵以待,拆弹专家刘德华身穿厚重拆弹服在人们的注目下向可疑物前进,紧张气氛扑面而来。让人不禁联想,如果将影片中的C4拿到现实中来,它的爆炸产生的冲击波,足以将广场周围建筑的玻璃全部震碎。
在最后一张海报中,视角再次升高,“跨国恐怖分子1吨C4炸药封锁红隧 香港面临倾覆危机”这可能是香港警匪片影史上面对的最大重量的炸弹袭击。隧道两端直升机齐聚,红磡隧到口更是被警察封锁起来。刘德华的身影在海报中已经十分渺小,在直升机聚光灯的照射下,独自一人向着隧道内部进发。
四年前刘德华主演的《风暴》开创华语城市反恐类型影片先河,将香港变为战场。四年后拆弹专家刘德华将迎来香港影史上最重大危机,开启2017城市反恐高潮。
电影《拆弹专家》将作为目前五一档唯一警匪大片,于4月28日全国上映。
;C. 《拆弹专家》是在真正的红磡隧道里拍摄的吗
《拆弹专家》不是在真正的红磡隧道里拍摄,而是剧组花了两个月特地搭建一条1:1的红磡海底隧道,一砖一瓦都是按照真正红隧的材料和质感建造而成。
电影中一场在红磡隧道爆破戏份,为了呈现出强烈的共振效果,剧组在室内多处安放了经过严格计算的炸药数量,并同时实施爆破,而因为现场环境的限制,这场爆破戏必须一次成功,为此全组在导演指挥下做了四个多小时的准备工作。
《拆弹专家》是由博纳影业集团有限公司、寰宇娱乐有限公司、梦造者娱乐有限公司出品的警匪动作片,由邱礼涛执导,刘德华、姜武、宋佳领衔主演。该片讲述了发生在香港红磡隧道里的一次犯罪分子制造的炸弹袭击事件的故事。
(3)香港电影中经常出现的红磡扩展阅读
1、幕后花絮
影片中一场戏,刘德华身穿40公斤的拆弹服,在30多度酷暑拍摄,这不仅需要强悍的体魄,还需要忍受在拆弹服中高温的烘烤 。
电影中单单为了展现炸、撞、爆的镜头,剧组就动用了超过150辆车。为了拍出真实感,刘德华完全不用替身,亲身上阵拍摄打斗戏,甚至有时候手被割伤都没有察觉。
2、影片评价
《拆弹专家》给章在山的人设为专业、冷静、乐观又具有冒险和牺牲精神。随后层出不穷的危机中,导演邱礼涛一直不断加强表现这个人设,以及他做出选择时的情绪情感变化,让观众对他的处境渐渐感同身受。
这已经不是一个关于英雄如何凭借智慧、勇气赢得反派的故事,用自己的生命去保护更多人的生命。这是一个很古老的道德命题,没什么标准答案,每个人一生中也没什么机会面临这种选择。一个生命的逝去和整个社会的安全,在这一刻,拥有同样触动人心的分量。
一部商业片本来不需要背负这么沉重的命题,但是《拆弹专家》在娱乐之余,能够举重若轻地提出这种思考,实在惊喜。(腾讯娱乐评)
D. 香港有那几个比较出名的演唱会场馆
红磡体育馆" highlight="true">香港体育馆,也称为红磡体育馆(简称红馆),是香港最著名的演出场地,港台歌手都以在这里开演唱会为自己的目标,体育馆能容纳12500人,是中国香港地区的综合室内多用途比赛、演艺场馆,位于九龙油尖旺区红磡畅运道9号,港铁红磡站,1983年4月27日开幕,现时由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管理。从开放时期开始至今,已衫或有上百位明星来红馆举办演唱会。
E. 《拆弹专家》是在真正的红磡隧道里拍摄的吗
演员姜皓文透露,《拆弹专家》没有在真正的红磡隧道拍摄,观众在电影里看到的所有相关镜头,都是在“假红隧”里拍的。作为香港的交通命脉,红磡隧道不可能封路给电影拍摄,剧组便在香港郊区花了两个多月的时间,在香港郊区搭建出一条“假红隧”。这条“假红隧”长度为真红磡隧道的三分之一,几岩昌历乎可以以假乱真。这条“假红隧”造价不菲,仅仅是搭建的费用已经耗资1000多万港元,还有土地租金、隧道里的车辆等等。不过,这条“假红隧”在电影拍摄完成后就被拆掉了……
邱礼涛透露,剧本还没成型时就决定要搭这样一条1:1还原的隧道。虽然CG特效是一个更高效的方法,但邱礼涛表示,绿幕太扼杀想象力:“粗搜如果是在厂里拍,到处都是绿布景,这种环境会影响演员的演出,我的想象力也会消失。所以,我从开始就坚持要搭出一条‘红磡隧道’。你看《指环王》的彼得·杰克逊,他也是个不愿意过分依靠特效的人,他还是要搭很多东西、做很多模型。”
在隧道这种狭长的环境拍戏,布局相当困难。因此,除了1:1的“假红隧”,剧组还有一条缩小版的红磡隧道模型,导演和其他工作人员就借助模型研究车辆摆位、枪战走位等等。邱礼涛说:“人质的逃迅芹跑方向、刘德华和姜武的枪战戏、哪辆车要摆在哪……都要提前想好。”
F. 香港粤语中提到红磡大酒店是什么意思
红磡|大酒悔肢销店饥裤 是 红碧游磡殡仪馆意思
G. 香港红磡有什么好玩的
红磡(Hung Hom、粤语读音:hung ham 普通话拼音:Hóngkàn)是一个位於香港九龙半岛的旧区,东隔九龙湾与观塘相望,南隔维多利亚港与北角和炮台山相望西帆差南连接尖沙咀,西连汪轿山油麻地,困中北连土瓜湾。当中大部份地域都在九龙城区内但油尖旺区的香港理工大学、红磡站、红磡湾南部香港体育馆及香港海底隧道九龙入口等地方在传统上亦算是红磡的一部份。 购物点国际都会 黄埔新天地 红磡广场 红磡商场 红磡渔人码头 缤纷购物城 108广场 红磡市政大厦
H. 为什么说94年的红磡演唱会是 魔岩三杰 的完结 还有张楚和何勇之后都做什么 给但真实点的信息。谢谢
“魔岩”的概念来源于台湾滚石公司的下属机构——魔岩唱片,而窦唯、张楚、何勇正是该唱片旗下三位至关重要的签约艺人。“ 中国火音乐制作”1994年春天同时推出三张专辑,有窦唯的《黑梦》、何勇的《垃圾场》和张楚的《孤独的人是可耻的》。《垃斗漏圾场》主要是何勇80年代作品的总结,专辑一上来,就是让你窒息的《垃圾场》这首作品。毫不掩饰的歌词,将我们看到但不愿承认的事实赤裸裸地摆在我们的面前,让我们感到羞愧,让我们感到耻辱。狂风暴雨般的乐器的咆哮将无所顾忌的抨击直接地送出,在你还来不及反应之时,何勇就结束了最无情的嘲笑和最无奈的自嘲。这是一首没有唱腔的作品,何勇是用吼叫完成了自己想要表达的情绪。当他在歌的最后从愤怒地吼叫到无力地自问“有没有希望”的时候,音乐嘎然而止。何勇声嘶力竭地唱道:“我们生活的世界/就像一个垃圾场/人们就像虫子一样/在这里你争我抢/吃的都是良心/拉的全是思想”给人强大震动,开启了中国摇滚的朋克时代。相反,窦唯音乐上的表现非常出色和个人化,我们大致上可以认同《黑梦》制作者如下的描述:“就像许多生活在这个时代的年轻人一样,生命中充斥的迷惑与难题,都藉由‘梦’的形式释放出来。他以比较具实验性的技法,把所有的歌曲以音效连结在一起,像是重新组合了生活中的片段梦境,强化了听觉上的幻境感受。每一首歌都像是从梦中传来,让你看不太清楚,却知道有许多光线颜色在变化;每一记鼓声都像来自于心脏的正后方,你不只听到了心跳,也听得见它的残响。这种强烈的‘非现实’特性,就是他这张专辑的创作基调,以一种年轻生命特有的敏锐感受,把自己体会的世界,直接呈现出来,有许多与当时代既存的音乐类型极为不同的新异色彩”。张楚的音乐和语词是作为一体而产生的,是一同从心里流出来、并任其自然地流下去的。这种表达上的纯熟在根本上不是技巧问题,而是顺从天性、认同自我的结果。对于出生于60年代中后期至70年代初的一代人来说,认同自我在当下的文化情境中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提出这个问题,可能会让不是这一代的人觉得摸不着头脑,不明所以。事实上这一代正处于非常尴尬的情形中。当然,“无名”的一代人的问题,主要倒并不是其他代造成的,而是自身的问题。这一代经历平淡,不太可能从经历或者与社会的关系中寻找出“命名”的依据,更根本的是,这一代从精神本质上拒绝被“命名”,拒绝被统一到一个称号之下,在内部的个体之间,也没有像上几代人那样,你我他之间有那么多的共同或共通之处。“无名”的一代没有旗帜,不能为某一目标聚集成一种力量。这本身没有什么不好,但因为很难形成一种自己的话语系统,在文化上的自我认同、念销伏自我表达就极其困难,仔携往往需要“借用”属于其他几代人的方式来勉强凑合,常常言不及义。
“魔岩三杰”这个带着古中国特性的概念迅速树立起来,窦唯和张楚剪掉了象征着“摇滚”的长发,以平头的形象出现于开始富富有余的保守的1994年,那么多天南地北的摇滚乐迷却不习惯了,甚至于惶惶恐恐中反问自己“这是摇滚吗?”“魔岩三杰”的三张在当时超前立新的专辑能够顺畅地问世,却是公司认定了他们潜在的商业价值。而窦唯、张楚、何勇因各方面的原因也没多少与听众群交流的兴趣了。是“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窦唯率先表出他的处事态度,张楚继续拐弯抹角感怀炎凉的世事,火药性格的何勇也沉默至今……
1996年,何勇因故遭到禁演。张楚在发表第三张专辑后便告别了北京摇滚圈,回老家西安过上了隐居生活。窦唯则彻底改变了音乐风格,逐渐走出了大众的视野。但“魔岩三杰”却影响了一代人。他们当年的身影和歌声在KTV中夹杂在四大天王的流行歌曲之中,既令人怀念,又令人心酸。
1996年,何勇在首体的一次颁奖晚会上演唱《姑娘漂亮》时,其间说了不该说的话(据传,何勇喊的是:姑娘漂亮!李素丽你漂亮吗? 李素丽李素丽漂亮!),从此之后,他再未在北京的舞台上参与过大型演出。2002年春节前,何勇在家中“玩火”殃及邻居被媒体曝光。那年春节,他在看守所被短暂拘留后直接送进精神病院,一个摇滚战士变成“北京病人”……
2004年8月6日-8日,何勇参加宁夏贺兰山畔的“中国摇滚的光辉道路”演唱会,喷火的麒麟滚回摇滚乐坛。目前正录制新专辑《北京病人》。
1994年12月,张楚与窦唯、何勇、唐朝乐队赴香港“中国摇滚乐势力”演唱会引起轩然轰动,至此,“魔岩三杰”开辟了中国摇滚的鼎盛时代(至此,开辟了中国新音乐的春天),红磡的演唱会也从此成为了两岸三地无数摇滚爱好者膜拜的经典。
1996年8月,创作单曲《认识了 》 收录于《中国火Ⅱ》 。
1997年5月,录制《我的睫毛快被吹掉了》 ,收录在纪念张炬双专辑《再见张炬》中。诗意而晦涩的名字,歌的最后一句写到:“你吓坏我了,但是很舒服”,不似挽歌的挽歌,在平静中歌者却暗示了人们在死亡面前的处境——迫在眉睫而又放松的渴望。
1998年1月,创作单曲《这么大》收录在《中国火Ⅲ》中。
1998年3月,张楚的第3张专辑《造飞机的工厂》发行,其中《结婚》一曲收入电影《爱情麻辣烫》。这张描写儿时一个梦境的专辑,不再有“像是在太阳下、土地上流着汗走过的感觉”飘移破碎的歌词、极具无规律的旋律,但在表象之下却流动着新的东西,单纯的复杂和朴实的锐利,这种矛盾始终贯穿着整张专辑。
2001年当《孤独的人是可耻的》等一系列歌曲成为一个时代的共鸣而被广为传唱时,张楚却突然离开北京,从此隐匿于歌坛。歌已不再寂寞而歌者却再次流浪远行。
2004年参加广州新年摇滚音乐会,同年8月,张楚参加贺兰山“中国摇滚的光辉道路”音乐节。
2005年参加北京7.1红色摇滚演唱会。
2005年参加上海民谣音乐节
2005年夏,参加“绿色北京”演唱会
2005年7月1日,参加在北京工人体育场举办的“和平的天空———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大型演唱会” 。
2005年创作单曲《变形记》收录在纪念张炬的合辑《礼物》中。
2005年12月,参加桂林摇滚音乐节
2006年张楚正式签约北京树音乐公司,在经过了漫长的蛰伏和沉淀之后,依旧纯净简单但却不再尴尬挣扎,取而代之的是温暖和清新,然而却更加有力度,张楚以开阔明朗的全新姿态积极开始了新专辑的录制工作。
2006年为中央电视台记录片《敦煌》配乐。
2006年10月参加北京摇滚啤酒节
2006年10月参加广东增城摇滚大会
2006年12月29日,参加中国传媒大学新年演唱会。
2007年7月,参加首届“鄂尔多斯草原摇滚音乐会”。“魔岩三杰”张楚、何勇和窦唯继香港红磡演出之后十三年后首次同台,重现传奇经典。此次演出张楚展示出了极佳的现场状态,并再次演唱了《姐姐》,每一个经历现场的人都在预测,张楚新的人生高峰即将到来,他已准备好,拥有足够的力量承载自己和中国摇滚乐的未来。
2007年7月31日,参加了由搜狐娱乐举办的“群星倡导 全民救灾”的义演活动,筹集善款切实帮助受灾群众共抗洪灾,重建家园。
2007年9月20日,接受“阳光卫视”大型口述历史栏目《亲历》的特约专访。
2007年9月30日,与窦唯一起受邀参加澳门摇滚乐坛年度盛事《 HUSH!! Full Band 马拉松摇滚音乐祭2007 》的演出并做压轴演出,在澳门及香港地区反响强烈。
2007年12月15日,做为嘉宾参加“这个冬天雪还不下”小型音乐会的演出嘉宾,并带来演出高潮,全场合唱“姐姐”。
2007年12月22日,与好友姜昕参加在天津举行的歌友会,被天津媒体誉为最受欢迎的歌手。
2008年2月1日,张楚及树音乐老妖对灾区供电殉职烈士家属献爱心,在北京万达广场和朋友们举行赈灾募捐活动,筹得捐款来帮助在供电中为修复电网而殉职的工作人员的家属。
目前,张楚正在赶制他的新专辑;新唱片内容依旧延续了他固有的独特诗人气质,并继续以人文思想为创作主线,并以更宽大、善良的情怀解释生活、抒发情感;此次新唱片的录制,依旧笼络了众多著名乐手参与。张楚所在公司树音乐邀请著名电影导演张扬为张楚新歌《向日葵》拍摄MV,此MV将全部使用胶片进行拍摄,拍摄地点则选择在云南的红土地、香格里拉等地,无论张楚在MV中的如何表现,我们都将充满期待。
写歌、创作、演出、摄影,张楚以各种方式极大地感受生活之舒美,并以诗般轻灵的歌词和温暖纯美的旋律音乐的形式将他纯净敏感的心所能感知的静美与力量传达给每一个忠诚于理想至爱生活的自由心灵,并从中得到巨大的欢快而乐此不疲。
现在,张楚没问题。
2008年7月5日,窦唯、张楚、何勇、姜昕四人将同台在上海大舞台举办名为“树生长的声音”大型演唱会。终于,注定绚丽无限的一天来临,2008年7月5日窦唯、张楚、何勇三人将齐聚上海滩,在“上海体育馆”即“上海大舞台”举办首场内地大型场馆演唱会,而此时距94年香港红勘体育馆演唱会已整整14个年头。当年,他们三人同在一家唱片公司,台湾滚石(魔岩)唱片,转眼数个春秋已过,离开台湾滚石(魔岩)唱片的窦唯、张楚、何勇于2008年再次齐聚一家内地的唱片公司——北京树音乐公司,他们说他们毅然怀揣了美好,他们说他们打算向人群走来,他们说他们就要如树般醒于春夏,于是,厚积薄发,开始生长,并且就要发出声响。长久的阴霾与沉默即将落幕,他们终于转身,面朝我们走来,带上他们共同的好朋友摇滚玫瑰姜昕,就要与你相见,就要与你容颜以对,与你一起回首,回首记忆里的那些饱含人文情怀的昨天,而这一切就在上海大舞台——“树生长的声音!”演唱会!欢呼、高歌、唤醒灵魂、热泪盈眶,就在中国,就在中国上海,就在中国上海的2008年7月5号的仲夏之夜!
最近的十一摩登音乐节等上你都可以看到他们的精彩演出!!
I. 求香港电影中的一些经典场景,比如,哪条路,哪个酒吧之类,要去香港了,想看看这些,最好是张国荣电影中
文华酒店、海逸酒店《星月童话》、星光大道、半岛酒店、嘉道理道、蜡像馆、流星语的拍摄地楼梯街、九记牛腩、古董街辉记、97 pub 、都爹利街、登喜路太子大厦、天星小轮、文武庙
J. 《拆弹专家》开放媒体探班 刘德华姜武联袂出演
《拆弹专家》开放媒体探班 刘德华姜武联袂出演
酷奇娱乐网讯昨日,由邱礼涛执导、刘德华监制并主演的警匪动作电影《拆弹专家》在香港开放媒体探班。导演邱礼涛,主演刘德华、姜武亮相。
这是刘德华与邱礼涛继1991年的《中环英雄》和1999年的《爱情命运号》之后的第三铅雹档次合作,邱礼涛说:这部电影等了他三年。据悉,该片投资约1.8亿港元,计划于2017年上映。
刘德华现场拆弹
昨日探班现场上演了一场重头爆破戏,随着砰的一声巨响,在室内搭建的红磡隧道指挥部被炸开,窗户玻璃全部碎裂,飞散四射,桌上物品也被震翻。据介绍,这场戏说的是姜武带领的匪帮在香港红磡隧道制造的大爆炸引起了共振,余威波及红隧指挥部。
导演邱礼涛介绍说,虽然只是几秒钟的爆破,但也要经过很长时间的准备,室内多处安放了经过严格计算的炸药,并同时实施爆破。由于条件限制,爆破戏必须一次成功。一个看上去很简单的场面可能需要安置十个炸弹,难度还是蛮高的。
没有演出通告的刘德华昨日也以监制身份来到现场,他透露,为了体现爆破戏的真实性,剧组专门搭建了一条隧道,红隧就像香港的动脉一样,红隧一崩塌,整个香港都在震。
他对影片中的爆破戏如数家珍:片中会有很多爆炸场景,主要的爆炸戏份集中在五六场,最重要的大爆炸有四场,有很多炸弹槐乱被我拆掉了。
在新闻发布会上,刘德华展示了各种爆破装置并现场展示拆弹技能,还轻松拆下一个土制炸弹。他还向记者展示他的拆弹箱,里边琳琅满目,有刀、剪、锤、钳各类拆弹工具,还有放大镜和标尺等观察测量工具。爆炸戏这么多,会不会有危险?
刘德华不加思考就说:不会有太大危险!但这也不好说,平时走路也危险啊,随时可能有意外。所以,还是保佑我们平安吧!
姜武动作戏吃重
刘德华在《拆弹专家》中饰演一个生活中有些痞气,但在工作现场又很专业的拆弹专家。为了学习拆弹技术,刘德华特意和香港警方爆炸科团队合作训练了一段时间,不过,现在我是否真的能拆弹成功还不知道。
姜武饰演一名通缉犯,十分擅长使用炸弹,他开玩笑说自己是一名炸弹艺术家,制造炸弹并不是为钱,而是把这项工作视为爱好。片中,刘德华七年前曾在姜武手下卧底,上演一出无间道,七年后,姜武卷土重来,这次刘德华试图要把他抓获。
姜武有不少动作戏,开枪的,狂跑的,打打打的,肆瞎都有在闷热的拍摄现场,姜武因造型需要头戴一顶假发,感觉像戴着一顶棉帽子,特别热。不知道是否受到环境影响,姜武的嗓子似乎出了问题,面对记者的提问惜字如金,说话简短,声音也气若游丝。
不过,谈到和刘德华的这次合作,他说了一句:华哥是我上高中时的偶像,和他搭戏很幸福。我看过他很多电影,表演非常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