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电影 > 30年代的中国电影明星

30年代的中国电影明星

发布时间:2023-05-08 23:24:59

㈠ 蔡楚生的人物生平

蔡楚生,他被评论界誉为中国进步电影的先驱者、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奠基人,1906年出生于上海,广东省潮阳县(今广东省汕头市)铜盂镇集星村人。蔡楚生读过4年私塾,后以各种旧报纸作为课本,
刻苦自学。1925年,在汕头参加店员工会,组织进业白话剧社,担任圆闹戏剧演出的编剧、导演、演员,并试写文章和绘画。1926年,和进业剧社的同人协助上海华剧影片公司在汕头拍摄外景,与人合作编写了滑稽短片《呆运》,这是其对电影最初的尝试。1929年到上海,曾在几家影片公司当临时演员、剧务、美工、宣传、场记、置景、副导演、编剧,学习电影艺术的各门知识。1929年,入明星影片公司,任郑正秋的助理导演和副导演,协助拍摄了《战地小同胞》(1929)、《碎琴楼》(1930)、《桃花湖》(1930)、《红泪影》(1931)等6部影片。1931年夏,加入联华影业公司,正式担任编剧、导演。先后创作了《南国之春》(1932)和《粉红色的梦》(1932)。这两部作品反映出浓厚的感伤情调,脱离了当时的严酷现实。受到了左翼电影工作者的批评。在此期间,蔡楚生与他人联合编导了反映“一二八”抗日的故事影片《共赴国难》(1932)。1933年,蔡楚生参加了中国电影文化协会,被选为执行委员,接着导演了影片《都会的早晨》,正拍标志着他创作思想上的重大转变。1934年,编导影片《渔光曲》,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轰动影坛,创造了当时中国影片卖座的最高纪录。影片在1935年2月举行的莫斯科电影节上获得“荣誉奖”,成为中国第一部在国际上获奖的影片。
1935年 到抗日战争爆发前,他先后导演了《新女性》、《迷途的羔羊》(1934,蔡楚生导演)和《王老五》等影片。同时,还创作了《飞花村》、《两毛钱》和《歌舞班》3个电影剧本。抗日战争爆发后,蔡楚生由上海到香港,团结一部分粤语电影工作者,积极筹划拍摄抗战影片,于1938年连续编写了《血溅宝山城》和《游击进行曲》两部粤语影片的剧本。后又编导了表现上海人民在沦陷区进行不屈斗争的影片《孤岛天堂》(1939)和歌颂香港工人热情支持抗战的影片《前程万里》(1941)。
1945年 抗日战争胜利后,蔡楚生回到上海,参加联华影艺社和昆仑影业公司的创建,并任昆仑的编导。1947年,与郑君里合作编导《一江春水向东流》。这部影片,再次创造了国产影片卖座的最高纪录,当时被誉为“中国电影发展途程上的一支指路标”。同年冬,去香港,参加了推进华南电影的改进工作。1949年到北平,出席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和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先后任中央人民政府文化部电影局艺术委员会主任和电影局副局长、中国电影工作者联谊会和中国电影工作者协会主席、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副主席等职。1956年参加中国共产党。1958年,他在珠江电影制片厂编导了影片橘清罩《南海潮》(只完成上集,1963)。影片具有浓烈的时代气息和地方色彩,上映后,受到观众的欢迎。
从30年代到60年代,蔡楚生的电影创作,紧扣时代的脉搏,吸取中国古典章回小说的结构特点,影片的故事内容丰富、情节曲折、结构完整、层次分明,引人入胜。同时,他善于运用对比、呼应的艺术手法,把贫与富、美与丑、善与恶等两种截然不同的人物和生活场景组接成有鲜明对照意义的镜头,使其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而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地方色彩,以及细腻的细节刻画,又都使他的电影创作显出独特的风格。
1963年,蔡楚生在建国后执导的电影、也是他的最后一部电影《南海潮》上映。当他准备拍摄下集的时候,“文革”开始了,他被诬陷为“牛鬼蛇神”,惨遭迫害。1968年7月15日,62岁的蔡楚生,含冤去世。11年后,冤案平反,时间掌握在历史的手中,永存的还有那无法消灭的银幕形象。
蔡楚生除编导、拍摄影片、担任电影领导工作外,还发表过散文、杂文、电影理论、电影评论和回忆录文章多篇。其中,《对分镜头剧本和文学剧本的一些看法》及《创作四题》等,阐述了他的实践体会和对电影艺术的精辟见解,具有重要意义。

㈡ 为中国演艺事业奉献自己的一生,他就是中国电影皇帝——赵丹

赵丹,祖籍山东肥城,出生于江苏扬州,在江苏南通长大。是我国伟大的电影演员,自从20世纪30年代登上影坛以来主演了《马路天使》《林则徐》《李时珍》等一系列优秀的影片。新中国成立后位列“二十二大电影明星”之一,1995年,赵丹获得中国电影世纪奖最佳男演员奖。2005年,赵丹获得中国电影百年百位优秀演员奖。

赵丹原名赵凤翱,后来因为参加革命,当时都时兴穿红色衣服,从大一到背心都是红色的,于是便豪爽的改名叫作赵丹。

1932年,被明星影片公司老板张石川和导演张倩萍一眼相中,从此进入电影界,一口气参演了《上海二十四小时》、《时代的儿女》等七部电影,虽然所扮演的都是一些配角,但这些不同性格不同身份的角色,使他的演技得到了全方位的锻炼。1937年赵丹和白杨共同主演了电影《十字街头》,半年后,他又主演了《马路天使》。赵丹从生活出发,塑造了醇厚质朴而又活泼俏皮的吹鼓手小陈。受到了观众们的热烈欢迎。这两部电影大获成功,而年仅22岁的赵丹成为整个上海乃至整个中国家喻户晓的大明星。

1937年抗战爆发后,赵丹积极参加了抗日剧演出,从武汉一直演到重庆,他主演的《全民总动员》首映之后,一连七场,场场爆满,观众多达上万人次以上,之后他将表演所获得的收入十多万大洋全部捐给抗日救亡的战士们。此时,赵丹已经确立了自己植根于生活的现实主义表演风格。

赵丹认为,电影中好的人物创造和角色表现,是演员表演水到渠成的结果,而不是概念的直接扮演。他说:“作为演员,要创造性的对待自己的角色,不要走抄袭别人的路。不妨给自己提出最难的题目,要对角色有自己的向往,使想象中的角色的魅力不断引诱着自己,这将成为激励自己不断 探索 的动力,对深入角色有用。”

为了追求自己心目中的“中国民族的表演艺术体系”,赵丹决定到莫斯科艺术剧院学习“斯坦尼体系”。而当时正值抗日,局势紧张,能够进入苏联的只有新疆地区,于是,赵丹便带着妻子和好友,前往新疆。而此时新疆是由独裁军阀盛世才控制的,一心宣扬进步民主的赵丹并没有认识到盛世才的真面目,因此成为盛世才的肉中刺,眼中钉。1939年6月,盛世才以阴谋活动罪逮捕了赵丹,将他关进了监狱,而这一关就是5年,在狱中他受尽了非人的折磨,直到1945年才逃出监狱。

回到重庆后,他发现自己的妻子早已改嫁,自己的女儿也被送进了孤儿院。但是赵丹并没有因此而堕落,应电影剧作家田汉的邀请,又重新投入到电影事业中,出演了《丽人行》《乌鸦与麻信铅雀》等一系列优秀的影片。

新中国成立后,赵丹积极的参与于中国民族电影事业的发展。1950年,主演了对新中国电影发展影响深远的电影《武训传》。之后,《武训传》受到批判,引发了长达半年的文艺整风运动。赵丹也被牵连进去受到无情的批判。1966年,文革爆发,赵丹深受“四人帮”反革命集团迫害,再一次被关进监狱5年之久。

赵丹曾说自己的一生“挺有意思”,为了追求“朦胧中”的“中华民族的表演艺术闭辩体系”,“做了两次班房”。1973年春天,此时已被单独监禁了5年之久的赵丹被假释回家,然而一切早已不复曾经:“沙发早已破旧了,蒙着破布拼的布垫,只见他笔直的坐着,眼睛发愣,喘着大气”。

1980年10月10日,赵丹因滑态好病逝世,永远的闭上了自己的双眼。纵观赵丹的一生,有过辉煌,也有过低谷,然而他在面对低谷时坚忍不拔的精神以及对祖国表演艺术的热爱,支撑着他度过一次次的牢狱之苦,也因此被我们永远所铭记。

㈢ 上海30年代有哪些女明星

30年代上海8大女明星

袁美云(1918年——1999年)原名侯桂凤,1918出生于浙江杭州。幼年时因父亲早逝,母亲只好将刚满10岁的小桂凤以五百元的身价抵押给苏州人袁树德做养女学戏,押期八年,改名为袁美云。她天赋聪颖,唱做功不错,颇受观众的好评。与她姐姐袁凤云同台演出,人称“袁氏双云”,名扬江浙。袁美云的戏曲舞台表演引起了“天一”公司邵醉翁的注意,他亲自登门说服其义父让美云拍电影,虽不顺利,最终还是同意了。初上银幕便是“天一”公司的什锦影片《游艺大会》,从此她也真正从舞台走上了银幕。

1932年她主演了《小女伶》,这是一部有声片,描写的就是同袁美云同样的身世,她表演非常成功,公映后一炮打响。人们将“小女伶”的雅号与她的名字联在一起。此后她又主演了《飞絮》等影片。1933年,她到了艺华影业公司,主演了阳翰笙编剧,岳枫导演的《中国海的怒潮》一片,她饰演女主角——渔家女阿菊,表演有层次,有对比,热情洋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同年,她又被推荐在梅兰芳与夏莫洛夫联合导演的音乐哑剧《琴心波光》中担任主角,以及出演与周倍芳合作的有声戏曲片《斩经堂》。由于她有扎实的戏曲功底,她的戏路很宽,她可以扮演性格各异的角色。当人们问到舞台表演与电影表演有何区别时,袁美云说:“在开莫拉(摄影机)前演戏,一定不能情感过火或不够,甚至处处都得注意态度的自然。一个电影演员的表演是不能有丝毫勉强的,一切都得和日常生活一样,否则就不堪设想了”。40年代主演几部影片后,移居香港息影。80年代与丈夫王引返回大陆居住。有一子一女,均在国外

㈣ “泪眼皇后”刘雪华的心酸史,她的故事远比你想象的悲伤

近日,62岁的刘雪华参加了综艺《屋檐之夏》的录制,在节目中,刘雪华分享了独居生活,称自己已经独居十年,生活跟现代人脱节,平时开着电视睡觉,每天生活一成不变,遛狗,看电视,和姐姐通电话。

她说:其实一个人住别的地方不怕,万一有一天你不小心摔跤了,是没有人知道的。这句话透露着刘雪华对老年生活的担忧与无奈。

曾经刘雪华这样形容自己的一生, 爱过,恨过,失去过,也拥有过,除了没有孩子,我的人生再无遗憾, 恐怕她自己都没想到,虽然她是琼瑶的御用女主角,但是她一生的遭遇却比琼瑶剧的女主角都悲伤,接下来,我们具体聊聊,“泪眼皇后”刘雪华不为人知的辛酸史。

1959年,刘雪华出生在北京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她是家里最小的孩子,自小就集万般宠爱与一身,刘雪华的父亲思想毕竟保守,虽然疼爱女儿,但是还是希望他们能有一技之长。

5岁那年,刘雪华跟随家庭来到香港,也正是因为在北京的那五年,让刘雪华拥有一口纯粹的普通话,为她以后的演艺生涯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小时候的刘雪华虽然外表很清纯,但是做事却非常男孩子化,在学校将裙子的一边掖在腰间练习铅球,害怕父亲责骂,将弄脏的小白鞋放在学校,一放就是一年。

琼瑶曾这样评价刘雪华:我只能说是上帝赏了这碗戏饭给她吃,她在演戏方面天赋异禀,其实从小的时候,散枝兄刘雪华就展露出非常强的表演欲望。

比如,在坐公交的时候,她会佯装自己伤心落泪或者身体不舒服,以此观察周围人的表现,当有人上前询问的时候,她就会非常的高兴,因为,他的演技“骗”到了他们,证明自己很有表演天赋。

不过对于演员这条道路,刘雪华的父亲是非常反对的,在他看来, 娱乐 圈是个声色犬马的世界,刘雪华根本无法处理好这里复杂的关系。

用刘雪华自己的话说:父亲不喜欢自己的女儿抛头露面,他更想让我学国画,做个大家闺秀。

不过刘雪华的父亲有个好友恰好是影视明星,她就是林楚楚,林楚楚在30年代是红极一时的影星,跟阮玲玉等人同台过,婚后相夫教子,有个孙女叫黎姿,一生过得幸福美满,林楚楚用自身的经历成功打消了父亲的顾虑。

只是他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并不是每个人都像林楚楚那么幸福,刘雪华从迈进演艺圈的那一刻开始,就注定了他悲剧的人生。

1987年,刘雪华如愿以偿地加盟了长城电影公司,凭借炫目璀璨冲袭的美貌,一年之内,刘雪华接连主演了《情不自禁》《通天林记》《白发魔女传》等影片,不过每部都反响平平,一夜爆红的梦就这样碎了。

三年后,刘雪华奔着树挪死,人挪活的目标,加入了如日中天的TVB,在这里他先后参演了《他的一生》《妙手神偷》等作品,然而依旧是不温不火,不过,刘雪华的潜力还是被TVB所看重,为此在合约到期的时候,他们开出,只要你留下,就可以跟周润发合作的筹码。

刘雪华确实心动了,但是在签约的当天,当看到合同的时候,刘雪华发现,这份合约简直就是一份卖身契,不仅酬劳低,而且还有很多限制,一怒之下,刘雪华离开了TVB。

1982年,刘雪华与邵氏电影签约,在经历了一系列的不顺与波折之后,终于凭借《少女慈禧》让她的人生迎来了转折。

这部电视播出后,不仅收获了奇高的收视率,而且让刘雪华一举成名,成名后的刘雪华受到杨佩佩的重任,先后邀请她出演了《笑傲江湖》跟《傲啸江湖》两部武侠剧,虽然这两部并不成功,但是刘雪华凭借认真严谨的工作态度,受到了导演刘立立的喜爱,并将她介绍给了琼瑶。

那时候的琼瑶,说她是造星女王一点都不为过,林青霞,林凤娇,甄珍等人都因参演琼瑶剧而一炮而红,当刘雪华得知跟琼瑶合作后,既高兴又担忧,从小看着琼瑶小搭毕说长大的她,能跟偶像合作让她感到很荣幸,但是已经26岁的她能否胜任琼瑶女主角色,又让她非常的担心。

怀着多年以来的梦想终于实现的心情,刘雪华跟秦汉主演了《几度夕阳红》,刘雪华也没有辜负琼瑶的期望,该片一经播出就引发收视狂潮,这之后,刘雪华开启了“琼女郎”的生涯。

《几度夕阳红》中的李梦竹,《烟雨蒙蒙》中的陆依萍,《庭院深深》中的章含烟,《哑妻》中的方依依,一个个悲伤的角色在刘雪华身上诞生,这些苦情剧对刘雪华而言,那是信手拈来,尤其是哭戏,都知道,琼瑶对角色要求有三点,一是美,二是哭,三是哭的美。

刘雪华就占据了这三点,尤其是在哭戏的时候,那真是有种“忍泪佯低面,含羞半敛眉”的我见犹怜之感。凭借有美感的哭戏刘雪华也获得了“泪眼皇后”的称号。

虽然刘雪华在事业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获得了观众的一致认可,但是在感情上,她的经历比琼瑶女主角更加悲伤,这些不堪回首的往事,也让刘雪华的结局早已注定,不知道午夜梦回的时候,刘雪华是否会后悔年轻时候的荒唐往事。

刘雪华的初恋,据说是一位名叫“青蛙”的男孩,但是初恋往往是苦涩的,这段恋情维系了很短的时间。

第二段恋情是刘雪华21岁的时候,这一年她拒绝了TVB的续约,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他跟34岁的陶姓富豪陷入热恋中。

都知道刘雪华喜欢打麻将,而这个爱好,就是跟着陶姓富豪学习的,曾经一段时间内,刘雪华非常生气,因为陶姓富豪喜欢打麻将,有时候会忽略自己,不过在富豪的引导下,刘雪华也迷恋上了麻将桌,只是好景不长,富豪的生意遇到问题,虽然刘雪华心甘情愿的帮他度过难关,但是两人还是分道扬镳。

第三段恋情是张佩华,当时秦汉不愿被琼瑶剧的形象束缚,选择出走,此时张佩华成了刘雪华新搭档,两人合作拍摄了《三朵花》,也是因为这部剧,两人的感情从剧中走向剧外,那时候张佩华给人暖男的形象。

在寒冬腊月的剧场,张佩华总是可以给剧组找来各种热腾腾的吃食,而且他会悉心地照顾刘雪华的饮食起居,就这样刘雪华沦陷了,然而这段感情结束的也很快,原来,张佩华喜欢养狗,甚至到了痴迷的地步,刘雪华一段时间内不得不过上跟狗争宠的日子。

最终这段恋情终结了,用刘雪华的话说,他的心都在狗身上,让我觉得被忽略了。不过,两人虽然分开了,但是还是好朋友。

第三段刻骨铭心的爱情,也是受伤最深的一次

1990年,刘雪华跟刘德凯相识于《风力的爱》剧中,当时刘德凯是风度翩翩的公子哥,他的名字帅气与神情让很多女孩沉沦,那天刘德凯主动对刘雪华说,我想让你做我女朋友,就这样刘雪华屈服了。

只是刘雪华不知道的是,刘德凯其实有个妻子,而且还没有离婚,直到媒体曝光刘雪华才得知真相,就这样刘雪华被小三了多年,虽然如此,但是面对刘德凯一次次的惊喜与诚心,刘雪华一次次原谅了他。

1996年,刘雪华怀孕了,在期盼了五年之后,刘雪华终于得到了刘德凯娶她的承诺,在法国拍《一帘幽梦》的刘德凯,许诺只要回国就举办婚礼。

当刘雪华期待着如意郎君到来的时候,没想到,刘德凯的一通电话,彻底将她打入地狱,刘德凯说,他已经结婚了,对象不是刘雪华,我们分手吧。

在被抛弃后,刘雪华不慎跌倒,导致流产,据说,在刘德凯大婚当日,刘雪华想过自杀,最终被亲情唤醒,这件事之后,刘雪华很少提及刘德凯,不过在2009年的时候,刘雪华说,我应该感谢刘德凯,因为他的离开,所以我才有机会遇到属于自己的真命天子。

而刘雪华口中的真命天子就是邓育昆,两人相识于《傻阿甘》剧组,初次见到刘雪华,邓育昆就对其一见钟情,现场以 “冰心胜雪,春萼其华”的诗句打动了刘雪华。

两人相识3天就在好友的见证下,把婚定了,两年后两人举办了盛大的婚礼,婚后两人恩爱有加,邓育昆将刘雪华宠成了公主,遗憾的是两人一直没有孩子。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2011年,两人相识12年的时候,邓育昆在上海不慎坠楼身亡,这一幕恐怕就是琼瑶剧都不敢这样写,丈夫的骤然离世,让刘雪华备受打击,每天以泪洗面,用他的话说,在我心里,我只当他去旅行了。

如果在那天刘雪华没有很早睡觉,或者事情就不会发生,而这件事也成了刘雪华心中永远的痛。

为了走出伤痛,在丈夫离开七天后,刘雪华就进组拍戏,《甄嬛传》《锦绣未央》《陆贞传奇》等剧成了她的疗伤圣药。

在看遍世间的繁华跟落寞,经历了人生的大悲大喜,尝遍生活的酸甜苦辣,如今的刘雪华终身无儿无女,但是她却说:谁的人生没有苦痛呢,我只在乎怎么才能更好的活。或者这就是老一辈艺人的生活态度吧!

㈤ 自从有电影以来国内外的电影明星.

香港明星有周星驰 张国荣 梁朝伟 成龙 张曼玉 张学友 周润耐携发 刘嘉玲 郑裕玲 刘德华 梅艳芳 黎明 梁家辉 毛舜君 董骠 葛民辉 巩俐 关之琳 郭富城 洪金宝 黄贯中 黄家驹 黄家强 林海峰 林子祥 刘志远 沈殿霞,王祖贤,吴孟达,吴耀汉,许冠文,叶倩文,叶世荣昌腔伏,曾志伟 ,岑建勋
内地的有1、郑正秋:

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

他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的编导者,最早倡导电影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他编导的影片,开拓了一种以通俗家庭情节剧为核心的中国社会片模式。

2、黎民伟:

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中国电影之父。

黎民伟是香港电影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第一人,被视为“香港电影之父”。他拍摄的《庄子试妻》不仅是最早的香港电影,还成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国影片,开创了电影输出的先河。

3、孙瑜:

系统接受西方电影教育的“中国第一人”。

孙瑜曾被誉为“电影诗人”,是中国早期电影中罕见的一位作者型导演。他拍摄的《故都春梦》、《野草闲花》等多部影片,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新的审美方式,使中国电影开始引起知识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国默片时代的无冕“影后”。

《野草闲花》中,她唱出中国电影第一声;她的《神女》成为中国默片时代最高峰;“全能演员”、“中国的嘉宝”,这些美誉都属于她。阮玲玉已成为一个象征,凝固了一个有关艺人尤其是女星与坊间流言的永恒话题。

5、金焰:

中国最早的“电影皇帝”。

上世纪30年代,“电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与当时影坛上“油头滑脑”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银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称当时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费穆:

被长久遗忘的电影大师,“人文电影”的开拓者。

费穆是导演中的学者,最早提出“中国电影只能表现自己的民族风格”。从《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费穆以其中国式的电影思维方式和观念手法,圆睁为人文电影的后继者勾画出一张明晰的蓝图。

7、胡蝶:

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明星。

从默片到有声片,由普通话片到粤语片,胡蝶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天赋的“千面人”。

作为戏剧明星,他曾被誉为“舞台千面人”;作为电影艺术家,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他还曾出任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

她是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一部《渔光曲》让观众记住了饰演渔家女“小猫”的女演员王人美,健康活泼、青春焕发的形象一反当时充斥银幕的“病态美”。

10、赵丹:

最早集明星与演员于一身的表演大师,代表了中国男演员的高峰。

赵丹是中国电影的一张经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强调个人体验,借用戏曲、国画等传统文化观念表现角色,反对教条地学习挪用西方表演理论,为中国表演理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依据。

11、周璇:

旧上海的文化商标,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娱乐巨星,罕见的传奇偶像。

短暂的一生中,周璇出演过数十部影片,录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称横跨歌影两界的天后。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师级人物,却以其自身特有的气质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也为银幕上的中国女性形象提供了一个审美上的经典范本。

12、吴楚帆:

华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师。

由1935年从影,至50年代拍粤语片,吴楚帆在每个时代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堪称方法演技派大师。

13、白光:

电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风骚妖媚的坏女人,号称“一代妖姬”、“传奇女子”。她还是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与众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语莺声的三四十年代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夺目而迷人。

14、上官云珠:

中国第一位性格演员。

“情于中,形于外”,上官云珠戏路宽广,敢于尝试各种角色,还都演得准确传神。

15、舒绣文: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员。

从配音小角色摸爬滚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现在银幕上,就反射了太强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风韵之美、愉悦之美……人们评点那个年代的舒绣文用尽了华美之辞。

16、陶金:

第一个饰演周萍的演员。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导演领域中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导演的戏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贯》最负盛名,该剧曾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而名扬全国。

17、白杨:

战后中国影坛最有声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国电影史上,白杨一直是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贤妻良母式妇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电影,她还是40年代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当是在由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祝福》中饰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银幕上东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东方维纳斯”之誉的秦怡,上世纪30年代就被称为抗战大后方话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银幕后又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为单调年代里动人的亮色。

19、王丹凤:

50年代引领社会风潮的美丽“护士”。

初登银幕,便人称“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滩风光一时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经典的《护士日记》,只因这个名叫简素华的护士太美丽,一度令不少男士以护士为择妻的第一选择。

20、英若诚: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一个品牌和瑰宝。

表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文化官员—英若诚堪称一位“奇才奇艺”的艺术家。在电影《白求恩》中饰演的翻译大获成功,他一生塑造了无数个人物,其中许多已成为我国戏剧表演史上的典范;此外,他在戏剧翻译领域更取得了无可替代的成就。

21、于是之:

北京人艺艺术风格和具有中国气派的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

于是之被公认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诗意的平民艺术家。以他为首的北京人艺同仁参与拍摄的话剧电影《茶馆》等,在世界剧坛为中国的表演艺术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22、石挥:

最有君王气质的表演“鬼才”。

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上,并不缺少循规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挥这样“离经叛道”的鬼才却屈指可数。曾是叱咤舞台的“话剧皇帝”,他自导、自演的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我这一辈子》,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被称做“平民史诗”。

23、崔嵬:

独具中国“血性”和豪迈之气的电影人,中国电影史上一员巨匠。

作为演员,老舍赞他是与金山、赵丹齐名的中国最优秀男演员。作为导演,他是大气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帅”中也独占鳌头。

24、任剑辉:

有“戏迷情人”之称的粤剧名伶,香港怀旧文化中不断被重复塑造的人物。

作为香港20世纪最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任剑辉20岁便女扮男装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来得风流倜傥,口口声声称她为“戏迷情人”的几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称雄舞台,还称雄银幕,一生参演粤剧电影300部,前后40年无人能及,成为香港有史以来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员。

25、于洋:

铁打钢铸的中国硬汉的银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远的的“虎胆英雄”。

从演员到导演,从剧团团长到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从演电影到拍电影,从拍电影到审电影,于洋的一生可以说是新中国电影史的缩影。

26、于蓝:

中国电影中革命妇女形象序列的缔造者。

于蓝所塑造的中国革命妇女形象,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序列。尤其是对“江姐”的演绎让她达到了表演事业的顶峰,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蓝就是江姐的代名词。

27、田华:

新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缩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华和白毛女已经成为一种记忆的符号,深刻地印在了脑海中。她艺术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电影从观念到实践的一个缩影。

28、葛存壮:

北影“反一号”,中国电影史上“五大坏蛋”之一。

葛存壮演了一辈子反派戏,演技已臻炉火纯青,却从没获得过任何奖项。他与陈强、陈述、方化和刘江被戏称为中国影坛的“五大坏蛋”,堪称无冕之王,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9、张瑞芳:

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

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

30、冯(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时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种儒雅和倜傥,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潇洒气质,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羊城暗哨》中的侦察员王练、《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谢晋:

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集大成者。

谢晋的电影,曾制造了一个“当代中国人集体审美”的辉煌历程。自《女篮五号》开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视为一个时期的电影标志。虽然在整个中国电影史的代际序列上,谢晋被归为“第三代”,但实际上他已完成了对时代的超越。

32、孙道临:

影坛常青树,中国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员之一。

有人说他是一位诗人,有人说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演员,也有人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还有人称他为诗歌朗诵家和配音演员,而更多的人称他为艺坛上的一棵常青树。

33、王心刚:

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军人”。

王心刚在银幕上诠释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的中国军人,“第一军人”的地位至今无人逾越。“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曾经是中国大地上流传甚广的口头禅。在人们对男人这个概念还很笼统的年代,他就已经提供了最佳的范本。

34、程之:

独一无二的“南方特务”。

从艺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称,被观众戏称作“南方特务”;他还是一位优秀的配音演员,许多经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极富魅力的声音;他的相声水平和京剧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晓棠:

中国电影界惟一一位女将军,60年代的中国女性美的标志。

她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也是我国电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将军。她曾给当年的影坛带去一种揉合着刚强、灵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个年代,王晓棠就是中国女性美的象征。

36、谢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气质特殊的一位女演员,虽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浓浓的书卷气和小资情调却难以掩饰。《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谢芳为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里最经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国第一代话剧大师,电影史上有限的几位能自成一体,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艺术家。

在银幕与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几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邓世昌著称。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并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某些原则和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特长,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内在美。

38、庞学勤:

60年代的“长影”头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国影坛上曾经有个庞学勤。他曾是为数不多的几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发,锐气逼人,当之无愧的“22大明星”之一,风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国。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电影观念的大师级人物。

在香港电影史中,李翰祥是一个不知从何说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铨等一批内地到港的电影人一道,为香港传统电影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一生开拓多个电影类型,黄梅调电影、清宫片、风月片、喜剧片。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发行股票,一生奔走于内地、香港、台湾之间,无意中促进了三地之间电影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40、夏梦:

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东方的奥黛丽·赫本。

夏梦号称“长城大公主”,有“上帝的杰作”之美誉,是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其气质神韵独步影坛,后继乏人,在老一辈影迷心中,夏梦是香港惟一可与奥黛丽·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让人赞叹不已。

41、黄宗洛:

中国演艺界的龙套大师。

粉墨一生,龙套为本。黄宗洛是艺坛黄氏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是影视戏三栖表演艺术家。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已有一百个,自诩为“百丑图”。他以演配角为乐事,有“小角色之王”、“龙套大师”的美称。

42、林黛:

迄今为止、惟一的四届亚洲影后。

她曾经创下蝉联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纪录,至今无人能及。她的电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远影响,如今香港仍每年举办林黛电影周。她的气质高贵大方,被称为香港电影永远的女神。

43、胡金铨:

新武侠电影宗师,开创了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在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中,像胡金铨这样高度风格化类型的电影大家,屈指可数。他是第一个把武侠电影当作艺术来做的导演,其作品重现了中国山水画中的抒情意境,开创出具有强烈诗化韵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44、张彻:

第一个将中国电影贴上“雄性”标签的导演,开创暴力美学及阳刚派武侠电影。

张氏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雄性电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导演的《独臂刀》,带来了武侠电影史上的第二个黄金年代,以阳刚风格一举挽救了香港电影的阴柔局面。“张家班”的出现,更使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结帮组派”的电影人。

45、凌波:

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

在华语片历史上,凌波绝对称得上传奇人物。她是香港黄梅调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当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访台,万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夹道相迎,造就了轰动一时的影界盛事。

46、卢燕:

第一代圆梦好莱坞的华裔女影星,中美电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卢燕的身上,沉淀着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她的表演能够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质,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认为是好莱坞最具艺术修养的华裔演员。

47、狄龙: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条龙”之一。

他所树立的大侠“味道”与“风范”,至今无人能出其右。人称“标准大侠”的狄龙,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侠红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龙的黄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转型后,他的侠义豪情更成为香港江湖片的一张标签。

48、李小龙:

叩开西方大门的第一位武者,中国武术和精神的象征。

李小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绝响。他像彗星一样开启了真功夫的电影时代,真正将中国武术的神话带到了世界影坛,不会再有第二个集哲人、武者、画师、明星于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龙了。他的电影打破了导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订制剧本、配合宣传、动员票房的电影生产模式。

49、甄珍:

台湾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琼瑶剧,成功架构起第一代琼瑶女郎柔弱优美的角色气质,红遍东南亚,成为19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50、达式常:

银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众情人。

在银幕上,达式常留给人们的总是亲和的笑容、从容的风度。看腻了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们开始欣赏起达式常所代表的温文尔雅、书生潇洒

㈥ 谁能详细介绍一下中国电影早期的大明星,例如阮玲玉等等

问碧空星光几度 寻心中百年梦影

他们每个人都是一个繁华与萧条交织的时代;每个人都是一部写也写不完的传奇;他们是胶片的情人、银幕的伴侣;他们的面孔,浓墨重彩地浮现在过去100年的电影菲林中,并且在未来能够想见的100年里,仍将颠倒众生——他们,就是百年银河星汉中最耀眼的百颗星,读者心中最完美见证百年光影的名字。

本报年度特别策划,囊括中国电影100年的大型专题报道“谁有资格代表中国电影百年”,今日尘埃落定。以下是我们严格按照票选结果,统计出的读者心目中最能代表中国电影百年的100名电影人。

1、郑正秋:

中国电影事业的拓荒者,最早的电影编剧和导演之一。

他是中国第一部故事片的编导者,最早倡导电影应成为改良社会、教化民众的工具。他编导的影片,开拓了一种以通俗家庭情节剧为核心的中国社会片模式。

2、黎民伟:

长期以来被忽视的中国电影之父。

黎民伟是香港电影集编、导、演于一身的第一人,被视为“香港电影之父”。他拍摄的《庄子试妻》不仅是最早的香港电影,还成为首部出口海外的中国影片,开创了电影输出的先河。

3、孙瑜:

系统接受西方电影教育的“中国第一人”。

孙瑜曾被誉为“电影诗人”,是中国早期电影中罕见的一位作者型导演。他拍摄的《故都春梦》、《野草闲花》等多部影片,为中国电影提供了新的审美方式,使中国电影开始引起知识界的注意。

4、阮玲玉:

中国默片时代的无冕“影后”。

《野草闲花》中,她唱出中国电影第一声;她的《神女》成为中国默片时代最高峰;“全能演员”、“中国的嘉宝”,这些美誉都属于她。阮玲玉已成为一个象征,凝固了一个有关艺人尤其是女星与坊间流言的永恒话题。

5、金焰:

中国最早的“电影皇帝”。

上世纪30年代,“电影皇帝”金焰是市民眼中的完美偶像。与当时影坛上“油头滑脑”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金焰在银幕上塑造的青年才俊,堪称当时青年人心目中的理想。

6、费穆:

被长久遗忘的电影大师,“人文电影”的开拓者。

费穆是导演中的学者,最早提出“中国电影只能表现自己的民族风格”。从《城市之夜》到《小城之春》,费穆以其中国式的电影思维方式和观念手法,为人文电影的后继者勾画出一张明晰的蓝图。

7、胡蝶:

中国第一位电影皇后,第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女明星。

从默片到有声片,由普通话片到粤语片,胡蝶成为上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最优秀的女演员之一。她主演了中国第一部有声片《歌女红牡丹》,第一部左翼电影《狂流》。她的出现,标志着中国明星制的正式形成。

8、袁牧之:

中国电影史上最具天赋的“千面人”。

作为戏剧明星,他曾被誉为“舞台千面人”;作为电影艺术家,他集编、导、演于一身,创造了中国电影史上多个“第一”;他还曾出任新中国第一个电影厂——东北电影制片厂的厂长,是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9、王人美:

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

她是中国第一代现代歌舞演员。一部《渔光曲》让观众记住了饰演渔家女“小猫”的女演员王人美,健康活泼、青春焕发的形象一反当时充斥银幕的“病态美”。

10、赵丹:

最早集明星与演员于一身的表演大师,代表了中国男演员的高峰。

赵丹是中国电影的一张经典面孔,真正的演技派大家。在表演上,他强调个人体验,借用戏曲、国画等传统文化观念表现角色,反对教条地学习挪用西方表演理论,为中国表演理论提供了大量可借鉴的依据。

11、周璇:

旧上海的文化商标,一位真正意义上的娱乐巨星,罕见的传奇偶像。

短暂的一生中,周璇出演过数十部影片,录制了200多首歌曲,堪称横跨歌影两界的天后。她算不上演技超凡的大师级人物,却以其自身特有的气质征服了一代又一代观众,也为银幕上的中国女性形象提供了一个审美上的经典范本。

12、吴楚帆:

华南影帝,方法演技派大师。

由1935年从影,至50年代拍粤语片,吴楚帆在每个时代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堪称方法演技派大师。

13、白光:

电影史上的“一代妖姬”,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

白光擅演风骚妖媚的坏女人,号称“一代妖姬”、“传奇女子”。她还是第一代华语流行歌坛的代表人物,与众不同的低音歌喉,在燕语莺声的三四十年代恰似万绿丛中一点红,夺目而迷人。

14、上官云珠:

中国第一位性格演员。

“情于中,形于外”,上官云珠戏路宽广,敢于尝试各种角色,还都演得准确传神。

15、舒绣文:

中国电影史上第一位配音演员。

从配音小角色摸爬滚打到“四大名旦”之一,似乎她甫一出现在银幕上,就反射了太强烈的性格光彩。性格之美、风韵之美、愉悦之美……人们评点那个年代的舒绣文用尽了华美之辞。

16、陶金:

第一个饰演周萍的演员。

陶金一生,在表演和导演领域中均取得了较高的成就。他导演的戏曲片富有特色和新意,尤以《十五贯》最负盛名,该剧曾以“一出戏救活一个剧种”而名扬全国。

17、白杨:

战后中国影坛最有声望的女星之一。

在中国电影史上,白杨一直是具有传统美德的中国贤妻良母式妇女形象的典型。除了演电影,她还是40年代中国话剧界的“四大名旦”之一。她表演生命的最高峰,当是在由鲁迅作品改编的电影《祝福》中饰演的祥林嫂。

18、秦怡:

银幕上东方女性美的典型代表。

素有“东方维纳斯”之誉的秦怡,上世纪30年代就被称为抗战大后方话剧舞台上的“四大名旦”,走上银幕后又塑造了许多栩栩如生的形象,成为单调年代里动人的亮色。

19、王丹凤:

50年代引领社会风潮的美丽“护士”。

初登银幕,便人称“小周璇”,她曾是40年代上海滩风光一时的女明星。1957年她又留下了经典的《护士日记》,只因这个名叫简素华的护士太美丽,一度令不少男士以护士为择妻的第一选择。

20、英若诚:

20世纪后半叶中国戏剧表演艺术的一个品牌和瑰宝。

表演艺术家,戏剧理论家,翻译家,文化官员—英若诚堪称一位“奇才奇艺”的艺术家。在电影《白求恩》中饰演的翻译大获成功,他一生塑造了无数个人物,其中许多已成为我国戏剧表演史上的典范;此外,他在戏剧翻译领域更取得了无可替代的成就。

21、于是之:

北京人艺艺术风格和具有中国气派的表演艺术的杰出代表。

于是之被公认为一位自然本色、含蓄深沉而又富有诗意的平民艺术家。以他为首的北京人艺同仁参与拍摄的话剧电影《茶馆》等,在世界剧坛为中国的表演艺术赢得了极高的声誉。

22、石挥:

最有君王气质的表演“鬼才”。

中国电影百年的历史上,并不缺少循规蹈矩的好好先生,而像石挥这样“离经叛道”的鬼才却屈指可数。曾是叱咤舞台的“话剧皇帝”,他自导、自演的根据老舍小说改编的影片《我这一辈子》,更是中国电影史上的经典之作,被称做“平民史诗”。

23、崔嵬:

独具中国“血性”和豪迈之气的电影人,中国电影史上一员巨匠。

作为演员,老舍赞他是与金山、赵丹齐名的中国最优秀男演员。作为导演,他是大气磅礴的巨匠,在“北影四大帅”中也独占鳌头。

24、任剑辉:

有“戏迷情人”之称的粤剧名伶,香港怀旧文化中不断被重复塑造的人物。

作为香港20世纪最独特的文化符号之一,任剑辉20岁便女扮男装反串文武生,比真男子更来得风流倜傥,口口声声称她为“戏迷情人”的几乎全是痴迷的女人。

她不只称雄舞台,还称雄银幕,一生参演粤剧电影300部,前后40年无人能及,成为香港有史以来主演影片最多的女演员。

25、于洋:

铁打钢铸的中国硬汉的银幕代言人,影迷心目中永远的的“虎胆英雄”。

从演员到导演,从剧团团长到电影审查委员会委员,从演电影到拍电影,从拍电影到审电影,于洋的一生可以说是新中国电影史的缩影。

26、于蓝:

中国电影中革命妇女形象序列的缔造者。

于蓝所塑造的中国革命妇女形象,成为中国电影史上十分重要的一个人物序列。尤其是对“江姐”的演绎让她达到了表演事业的顶峰,从某种意义上说,于蓝就是江姐的代名词。

27、田华:

新中国主旋律电影的缩影。

在50年代人的心目中,田华和白毛女已经成为一种记忆的符号,深刻地印在了脑海中。她艺术的高峰期,也是“十七年”“主旋律”电影从观念到实践的一个缩影。

28、葛存壮:

北影“反一号”,中国电影史上“五大坏蛋”之一。

葛存壮演了一辈子反派戏,演技已臻炉火纯青,却从没获得过任何奖项。他与陈强、陈述、方化和刘江被戏称为中国影坛的“五大坏蛋”,堪称无冕之王,永远留在人们的心中。

29、张瑞芳:

为新中国电影奉献了一个独一无二的喜剧形象——“李双双”。

张瑞芳曾是话剧舞台上闻名遐迩的四大名旦之一,从舞台到银幕,她塑造了一系列鲜活生动的形象。1962年的快嘴“李双双”,让她达到电影演艺事业巅峰。

30、冯(吉吉):

50年代人心中深埋的时代偶像。他天生就有一种儒雅和倜傥,一种别人无法模仿的潇洒气质,是一代人心中深埋的偶像。他出演的角色中,《南征北战》中的高营长、《羊城暗哨》中的侦察员王练、《桃花扇》中的侯朝宗,尤其深入人心。

31、谢晋:

中国电影的一面旗帜,中国现实主义电影的集大成者。

谢晋的电影,曾制造了一个“当代中国人集体审美”的辉煌历程。自《女篮五号》开始,他的每一部作品都被视为一个时期的电影标志。虽然在整个中国电影史的代际序列上,谢晋被归为“第三代”,但实际上他已完成了对时代的超越。

32、孙道临:

影坛常青树,中国配音史上成就最高的演员之一。

有人说他是一位诗人,有人说他是一位文武兼备的演员,也有人说他是一位才华横溢的导演,还有人称他为诗歌朗诵家和配音演员,而更多的人称他为艺坛上的一棵常青树。

33、王心刚:

中国电影史上的“第一军人”。

王心刚在银幕上诠释了一个又一个完美的中国军人,“第一军人”的地位至今无人逾越。“男看王心刚,女看王晓棠”,曾经是中国大地上流传甚广的口头禅。在人们对男人这个概念还很笼统的年代,他就已经提供了最佳的范本。

34、程之:

独一无二的“南方特务”。

从艺五十年,他以善演反派角色著称,被观众戏称作“南方特务”;他还是一位优秀的配音演员,许多经典名片都留下了他极富魅力的声音;他的相声水平和京剧功底,也是有口皆碑。

35、王晓棠:

中国电影界惟一一位女将军,60年代的中国女性美的标志。

她曾任八一电影制片厂厂长,也是我国电影界惟一的一位女将军。她曾给当年的影坛带去一种揉合着刚强、灵秀、野性而率直的美,在那个年代,王晓棠就是中国女性美的象征。

36、谢芳:

第一代知性女性的银幕代言人。

她是60年代气质特殊的一位女演员,虽然扮演的都是革命英雄人物,但浓浓的书卷气和小资情调却难以掩饰。《青春之歌》、《早春二月》、《舞台姐妹》,谢芳为我们留下了那个年代里最经典的三部影片。

37、李默然:

新中国第一代话剧大师,电影史上有限的几位能自成一体,且成就卓越的表演艺术家。

在银幕与舞台上,李默然扮演的几乎全是清一色的英雄,尤以邓世昌著称。他的表演自成一格,兼收并蓄斯坦尼斯拉夫斯基体系的某些原则和中国传统戏曲表演的特长,具有中国民族文化的深厚内在美。

38、庞学勤:

60年代的“长影”头牌小生。

明月皎夜光,中国影坛上曾经有个庞学勤。他曾是为数不多的几位英俊小生之一,英姿勃发,锐气逼人,当之无愧的“22大明星”之一,风度翩翩的明星照遍及全国。

39、李翰祥:

奠定香港电影观念的大师级人物。

在香港电影史中,李翰祥是一个不知从何说起的人物。他和朱石麟、胡金铨等一批内地到港的电影人一道,为香港传统电影观念奠定了坚实基础。他一生开拓多个电影类型,黄梅调电影、清宫片、风月片、喜剧片。他在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发行股票,一生奔走于内地、香港、台湾之间,无意中促进了三地之间电影文化的交流、借鉴与融合。

40、夏梦:

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东方的奥黛丽·赫本。

夏梦号称“长城大公主”,有“上帝的杰作”之美誉,是普通话片罕见的全能演员。其气质神韵独步影坛,后继乏人,在老一辈影迷心中,夏梦是香港惟一可与奥黛丽·赫本相比的女星,息影多年仍让人赞叹不已。

41、黄宗洛:

中国演艺界的龙套大师。

粉墨一生,龙套为本。黄宗洛是艺坛黄氏三杰中最年轻的一位,是影视戏三栖表演艺术家。他所塑造的艺术形象已有一百个,自诩为“百丑图”。他以演配角为乐事,有“小角色之王”、“龙套大师”的美称。

42、林黛:

迄今为止、惟一的四届亚洲影后。

她曾经创下蝉联四届亚洲影展最佳女主角的纪录,至今无人能及。她的电影在港台和海外具有深远影响,如今香港仍每年举办林黛电影周。她的气质高贵大方,被称为香港电影永远的女神。

43、胡金铨:

新武侠电影宗师,开创了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在中国电影的百年历史中,像胡金铨这样高度风格化类型的电影大家,屈指可数。他是第一个把武侠电影当作艺术来做的导演,其作品重现了中国山水画中的抒情意境,开创出具有强烈诗化韵味的作者式、文人式武侠电影类型。

44、张彻:

第一个将中国电影贴上“雄性”标签的导演,开创暴力美学及阳刚派武侠电影。

张氏作品是当之无愧的雄性电影始祖,1967年,正是他导演的《独臂刀》,带来了武侠电影史上的第二个黄金年代,以阳刚风格一举挽救了香港电影的阴柔局面。“张家班”的出现,更使他成为中国电影史上最早“结帮组派”的电影人。

45、凌波:

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

在华语片历史上,凌波绝对称得上传奇人物。她是香港黄梅调电影史上最重要的名字,戏曲片第一反串影后。当年凌波以一部《梁山伯与祝英台》访台,万人空巷,三十里人潮夹道相迎,造就了轰动一时的影界盛事。

46、卢燕:

第一代圆梦好莱坞的华裔女影星,中美电影文化交流的使者。

在卢燕的身上,沉淀着中西方文化的深厚底蕴。她的表演能够抓住人物性格的本质,有生活、有深度,被公认为是好莱坞最具艺术修养的华裔演员。

47、狄龙:

香港功夫片巨星,大名鼎鼎的“三条龙”之一。

他所树立的大侠“味道”与“风范”,至今无人能出其右。人称“标准大侠”的狄龙,六七十年代曾是邵氏首席小生、一代武侠红星,“邵氏”的盛世也是狄龙的黄金期;八十年代成功转型后,他的侠义豪情更成为香港江湖片的一张标签。

48、李小龙:

叩开西方大门的第一位武者,中国武术和精神的象征。

李小龙是一个开始,也是一个绝响。他像彗星一样开启了真功夫的电影时代,真正将中国武术的神话带到了世界影坛,不会再有第二个集哲人、武者、画师、明星于一身的卓然不群的李小龙了。他的电影打破了导演中心制,形成了以明星中心制订制剧本、配合宣传、动员票房的电影生产模式。

49、甄珍:

台湾第一代玉女明星,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甄珍自1973年起出演了一系列琼瑶剧,成功架构起第一代琼瑶女郎柔弱优美的角色气质,红遍东南亚,成为1970年代文艺片首席女星。

50、达式常:

银幕上的儒雅之星,70年代的大众情人。

在银幕上,达式常留给人们的总是亲和的笑容、从容的风度。看腻了浓眉大眼、虎背熊腰的“高、大、全”式人物,人们开始欣赏起达式常所代表的温文尔雅、书生潇洒。

㈦ 三十年代的电影明星蝴蝶和阮玲玉哪个更有名

毫无疑问。阮玲玉。
永别了、拍咐铅观众
当年大明星阮玲玉自杀引起了社会上很大的震动,有不少喜爱她的观众依然追随其香魂而逝。上海戏剧电影研究所的项福珍女士,听闻噩耗,随即吞服了鸦片自杀;绍兴影迷夏陈氏当天吞服毒药自杀;杭州联华影院女招待员张美英也因痛悼阮玲玉服毒自尽。单是1935年3月8日这天,上海就有5名少女自尽,其他地方的追星成员也有多位。她们留下的遗书内容大同小异。“阮玲玉死了,我们活着简键还有什么意思?!” 阮玲玉生前名闻天下,死后的哀荣也是极一时之盛。1935年3月14日,她的灵柩从万国殡仪馆移往闸北的联义山庄墓地。阮玲玉生前的好友差不袭好多都到齐了,将近300人。下午1时10分,由金焰、孙瑜、费穆、郑君里、吴永刚、蔡楚生、黎民伟等十二位影界大腕将灵柩抬上灵车。这天送葬的队伍排成长龙,灵车所经之处,万人空巷,沿途夹道挚爱者多达30万人。美国《纽约时报》驻沪记者见状极为惊奇,特意作了“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哀礼”的报道。文中还配发了一幅插图,送葬行列中有一壮汉,头扎白布,身穿龙袍。其寓意为“倘若中国还有皇帝的话也会前来参加葬礼。

㈧ 中国著名影星有哪些

沧海桑田,岁月悠悠,在中国百年的电影史里,有许多杰出的影人,他们如同一颗颗灿烂的星星,组成了一条恒久的星河。而在这其中,又有哪些人能真正代表中国这一百年的电影史呢?本报特意挑选出一些重量级老电影明星,和您一道追忆旧事,回味老电影。

●阮玲玉:昙花一样凄美

阮玲玉,原籍广东中山,生于上海�是中国早期电影杰出的代表人物,上世纪30年代上海最引人瞩目的电影女明星。
16岁那年,迫于生计,阮玲玉从上海崇德女校退学,应试明星影片公司《挂名夫妻》的女主角。应试中,导演让她作欢乐的表情,她便轻盈地将头一侧,薄唇轻启,嫣然一笑,弯弯的眉,妩媚的神态,在嘴角还浮出一个逗人的浅酒窝。导演让她作悲伤的表情时,一瞬间,原来留在脸上的笑容突然消失,纯真的眸子上已有一层盈盈泪水,目光中还带着浅浅的哀怨,让导演惊叹不已。
阮玲玉在9年的演艺生涯里,饰演过各类不同的角色,有农村少女、丫头、女工,也有歌女、尼姑、乞丐。这些人物的结局有的自杀,有的入狱,有的被逼疯,有的病死街头,是一群充满悲剧色彩的银幕形象。她共主演了29部电影,其中《三个摩登女性》、《城市之夜》、《神女》和《新女性》等影片,被认为是中国早期电影的经典之作。
1935年,阮玲玉主演的影片《新女性》公映,由于受白色恐怖的压迫,她的演艺事业受到了封杀。同时,受人指使的记者工会又对影片进行无理围攻,上海滩上的一些黄色小报也趁机落井下石,大肆炒作绯闻,一时流言蜚语满天飞,压得阮玲玉透不过气来。
而感情问题更是阮玲玉心中的痛。16岁那年,她的母亲被女主人诬陷偷钱,被赶出来流落街头,是少爷张达民帮助了她们。温柔善良的阮玲玉被张达民迷惑了,献出了纯洁无邪的身心。但同居后的张达民少爷习气表露无遗,一次次向阮玲玉伸手要钱,用于赌博和玩女人,甚至几次卷款逃跑。阮玲玉为此曾服毒未遂。此时,茶叶商人唐季珊趁机追求她。阮玲玉又轻信了唐的甜言蜜语,与他同居。而唐季珊其实也是一浪荡公子,后来更是当众殴打阮玲玉。其后,张达民和唐季珊又因她争风吃醋,大打官司,将她牵扯进了一个类似风流韵事的官司中。
1935年3月8日凌晨,阮玲玉不堪压力,在上海新闸路沁园村的住宅服安眠药自尽,年仅25岁,整个上海为之惊愕。报纸的号外上用“人言可畏”四字作为标题。

●金焰:不愿被叫“电影皇帝”

金焰在上世纪30年代的中国影坛,有“电影皇帝”之称。他的首部成功之作是孙瑜在1930年导演的《野草闲花》,他以活泼淳朴的自然风度,健美匀称的体格和蓬勃的朝气,塑造了一个与当时充斥影坛的那些“油头滑脑”的酸小生形象完全不同的英俊少爷,从而受到广泛赞誉。其后,他主演了《恋爱与义务》、《三个摩登女性》、《黄金时代》、《母性之光》、《大路》等多部影片。这些影片的大多数都以小资产阶级反封建为主题,金焰塑造的几乎都是一些小知识分子形象。金焰本人并不喜欢“电影皇帝”这个称号,如果有人看到他来了,说“皇帝来了”,他就皱眉头。
建国后,金焰和第二任妻子秦怡�前妻是著名影星王人美�合演了《失去的爱情》,这是他们两人合作的惟一作品。这以后,金焰又拍摄了《大地重光》、《伟大的起点》、《母亲》等5部影片。1958年,金焰在拍摄电影《暴风雨中的雄鹰》时来到西北藏区,为了抵御高原的寒冷,他大量饮酒造成胃出血。4年后,金焰不得不进行胃切除手术,但手术引起了并发症,使他一病就是20多年,从此告别了影坛。1983年,金焰因病去世。
在秦怡的眼中,“老金是个追求完美的人”。“有一次他约我去看电影。我迟到了几分钟,到了放映厅坐在他身旁,他根本不理我,只说‘我最讨厌迟到的人,快看电影吧’。看完电影,我们始终都没讲话。不过事隔没几天他又来看我了,而且送来一条他自己雕刻的木制小帆船,我很喜欢。还有一次老金来玩,我正在织着一件已织到一半的毛衣,他来没多久,我就被叫去拍戏,我随手把毛衣放在桌上。拍完戏回来,一位女演员告诉我,‘看到金先生在拆毛衣,还听他说里面有错针还不拆掉,还往下织……’这下可真把我气坏了,跟他说:‘织错就算呗,谁看得出来啊。’他说:‘知错不改,尤其可恶。’”
当年,金焰也曾经在无意中深深伤害过秦怡。当他们越来越亲密时,金焰却始终不向秦怡求婚,出于自尊心,秦怡也不愿先开口。有一天她突然听到金焰和别人打电话说办理去美国的事。秦怡问他时,金焰回答准备去好莱坞拍片,也许去不成,因此没告诉她。同时他又解释之所以不向秦怡求婚,也因为此事:如果去成了,他们只好分手,如果决定不去就可以结婚。秦怡无法形容当时听到这句话时难过的心情,而金焰竟然一点没有觉察到她的心情变化。回家后,秦怡就一直呆坐发傻,心想:“这个人也实在诚实过头了,他难道不能把有些话留在心底吗?一定要全盘掏出来伤害我?也许他不是想伤害我,也许……”

●孙道临:永不消逝的“萧涧秋”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1314430100a58d.html) - 中国著名影星_xxxhttp_新浪博客

孙道临演过众多令人难忘的角色:《乌鸦与麻雀》中的华先生、《渡江侦察记》中的李连长、《不夜城》中的资本家、《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李侠、《早春二月》中的萧涧秋、《家》中的觉新、《雷雨》中的周朴园……执导过不少优秀影片:《继母》、《雷雨》、《非常大总统》……为《哈姆雷特》、《白痴》、《列宁在1918》、《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配音脍炙人口,朗诵李白、杜甫、陆游的诗词感人肺腑。
这位祖籍浙江的传奇人物出生在北京的一个书香门第之家,念的是名气很响的崇德小学。上了中学,他被老师称为神童,15岁就写成短篇小说《母子俩》。
全国解放为孙道临带来了艺术上的春天,他作为上影的一名年轻演员,与赵丹、白杨、张瑞芳、秦怡一起敲锣打鼓迎接解放军进城。接着,孙道临又奔赴抗美援朝前线。从朝鲜战场回来后即投拍电影《渡江侦察记》,侦察连长李春林被他演得活灵活现。其后,《南岛风云》中的游击队长、《永不消逝的电波》中的地下党员、《红色的种子》中的政委、《革命家庭》中的革命者、《51号兵站》中的指导员……组成了他在银幕上的“兵系列”。

孙道临在燕京大学读书时,是“燕京剧社”的活跃分子,出演了剧中的周冲,黄宗江演周萍。演出后在全校轰动,黄宗江收到不少署名“繁漪”的求爱信,他也收到不少署名“四凤”的情书。直至1984年,孙道临的《雷雨》情结越发浓烈,他把此剧搬上了银幕,并且自导自演。不过当年的“周冲”已变成了“周朴园”。
《早春二月》是孙道临的代表作,此片在当年风靡一时,社会上曾掀起了一阵“萧涧秋”旋风,男大学生模仿他的扮相,一身灰色长衫,梳一个30年代大背头,手执柔石的小说《二月》在河畔倘佯,口中会念着萧涧秋的台词;有的人跑遍南京路、淮海路,为的就是觅一条他围的豆绿色围巾,寻找一种勾人心魄的小资情调。而女大学生更是发痴,有的写求爱信,有的盼能见上一面,要的就是心动,等的就是孙道临,还传说有的女孩因此而患相思病……
其实,那时的孙道临已坠入爱河,与越剧名角王文娟相互倾慕,关于他俩的恋爱趣闻,有各种版本,流传最广的是“鹊桥相会”版。他在苏州拍《早春二月》时,萧涧秋与林黛玉�王文娟在越剧《红楼梦》中饰演林黛玉�鹊桥相会在“潇湘馆”,顶替贾宝玉,与林妹妹弹琴赋诗,爱意绵绵,编织成一段浪漫婚恋。岁月如梭,如今孙道临虽已年届古稀,“潇湘馆”之恋已成往事,传说趣闻也成旧梦,但他俩相濡以沫的感情依然,女儿成家立业,从国外归来发展事业,王文娟操练她的“红楼剧团”,孙道临壮心不已,后又执导起影片《詹天佑》,同时他还利用自己卓越的朗诵技巧,在各大城市巡回朗诵唐诗宋词,引起了强烈反响……

●周璇:那时候的“第二眼美女”

即便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周璇也不是一个美女。好在她五官端正,轮廓好,行话说:“上镜头”,所以算是“第二眼美女”。
周璇对演戏非常有天赋。著名演员舒适当年曾先后和周璇合演过7部电影,“试戏时,她往往似乎没有什么激情,到了正式开拍时,热泪却可以夺眶而出。” 周璇一生中共拍了43部影片,和阮玲玉、胡蝶并称中国影坛三大影后。但对于“影后”这个称号,周璇本人并没有接受过。1941年,《上海日报》发起了选举电影皇后的活动,结果周璇得票最多。其后,周璇却在报上发表了一则启事:“璇性情淡泊,不尚荣利,平日除为公司摄片外,业余惟以读书消遣。对于外界情形,极少接触,自问学识技能均有限,对于‘影后’二字涉及贱名,则不胜感荷,敬请亮鉴。”
把嘴唇紧紧靠近话筒演唱的方法,是从周璇开始的。轻轻地唱,讲究字正腔圆、柔和缠绵的这种唱法后来被邓丽君传承并发扬光大。周璇一生中一共演唱了200多首歌曲,其中114首是电影插曲。1932年,周璇步入黎锦晖主持的明月歌舞团,并以一曲《民族之光》初露头角。1937年,周璇在《马路天使》中演唱了《四季歌》和《天涯歌女》,这两首歌流传至今,成为不朽的经典名曲。同一时期,《何日君再来》随着影片《三星伴月》的上映,一时成为家喻户晓的流行歌曲。当年有记者撰文赞美周璇的嗓音:“她的歌声如金笛鸣,沁人心。”于是,“金嗓子”的美誉传遍了大江南北。
周璇的第一任丈夫,是当时大上海“明月社”的严华。好景不长,娱乐圈的绯闻吹进了这段幸福的婚姻,生性多疑的周璇听风便是雨,最后亲手完结了这段感情。1949年初,年轻商人朱怀德闯入周璇的内心,人在香港的周璇先是被其一片真诚打动,将全部积蓄交给他。朱带着钱回到上海后,就杳无音讯。1950年,周璇带着朱怀德走后产下的他们的孩子回到上海,找到朱怀德。谁知他竟问:“这孩子,恐怕和你自己一样,是领来的吧?”从此,周璇一直被困在疯狂的世界中,直到1957年去世。

●上官云珠:生死劫呀生死劫

上官云珠,著名电影艺术家,在影片《枯木逢春》、《早春二月》、《舞台姐妹》等影片中扮演角色,其表演真挚自然,善于塑造身份、性格、气质迥异的人物形象。
新中国成立时,上官云珠才30岁,但因为她的气质很不适合演“工农兵”形象,所以一直没有机会再上银幕,可是上官云珠不气馁,她努力改变自己的戏路,进行脱胎换骨的“转型”。一时没戏演,她就另辟蹊径,为灾区筹款义演,一天两三场,一连演出了131场,直到过度劳累患急性肺炎昏倒在舞台上。
1955年,上影厂准备开拍《南岛风云》。但在即将开机之时,女主角护士长符若华的人选迟迟没有敲定。与上官云珠感情深厚的黄宗英,想起了3年来一直坐“冷板凳”的上官云珠,便竭力向导演白沉推荐她。可让上官云珠这样的演员去扮演英姿飒爽、老练果敢的革命英雄形象,在一些人的眼里简直是嘲讽,好在白沉导演力排众议,坚决用了上官云珠。上官云珠也不负众望,她的精湛演技让那些一向对她有偏见的人也不得不折服。
1956年1月10日,上官云珠手拿着陈毅市长亲手书写的“上官云珠同志,请您来一趟”的字条,走进了中苏友好大厦,受到了在上海视察工作的毛泽东主席的亲切接见。
在此之前,因受丈夫程述尧的牵连,上官云珠也被翻来覆去查个没完,心情很是苦闷和压抑。在陪同毛主席跳舞时,上官云珠向毛主席诉说了心中的委屈和个人的遭遇。不久,上官云珠主演了《小白旗的风波》,并跟随中国电影代表团出访捷克。她原已被列入“右派”名单,这时也峰回路转,成为“保护对象”。
命运的转折,使上官云珠又升起了攀登事业高峰的希望。上官云珠在拍片之余,积极参加“四清”工作队,经常深入工厂、学校、农村演出,以至于累得吐血。不久她被查出患“乳腺癌”和“脑癌”。手术后,上官云珠以超常的毅力,日复一日地练习以求突破因“脑癌”导致的语言障碍,以便重返银幕。就在这时,“文革”开始了,造反派们全然不顾上官云珠身体虚弱,硬拉她到厂里去参加大批判,多次遭到毒打。
造反派从鞭挞上官云珠的婚姻开始,再到她主演“坏电影”的“放毒”,更要她老实交代几次见到毛主席和其他首长的情况。上官云珠胆战心惊地如实写出受到毛主席几次接见的情况,但坚决否认攻击伟大领袖。
1968年11月22日,上官云珠又被专案组提审。对审讯人员的威逼,上官云珠无话可说。造反派折磨了她两个多小时后,把她踢出门外,并下最后通牒“第二天必须交代,否则后果自负。”
1968年11月23日凌晨3时,身心极度疲惫、万念俱灰的上官云珠跳楼自杀身亡。

来源:(http://blog.sina.com.cn/s/blog_511314430100a58d.html) - 中国著名影星_xxxhttp_新浪博客

㈨ 30年代上海那些男演演员员

黎民伟(1892—1953)中国电影先驱之一,有“中国电影之父”、“香港电影之父”之称。广东新会人。著名的戏剧家和革命家

顾无为(1892—?)曾入上海警务学堂,毕业于江南法学院。

但杜宇(1897~1972)原名祖龄,号绳武,祖籍贵州广顺,生于江西南昌。

郑正秋(1888~1935),原名郑芳泽,号伯常,广东潮州人,编剧,导演,中国第一所电影学校——明星影戏学校校长。

郑鹧鸪(1880—1925)号:介诚,1880年生于南京,原籍 :安徽歙县。毕业于江南随营学校。

汪福庆,20年代商务印书馆影片部旗下演员,生卒年不详!

王献斋(1900—1942)一说生于1898年,原名王有廷,原籍山东,生于海参崴一个旅俄华侨家庭,著名电影演员。

周空空(1887-1930.08.12)原名周大鹏,四川长寿人。曾于成都体育学校学习。1925年在新华影片公司的《风尘三侠》中任主要角色,初上银幕。

王吉亭(1901—?)

朱飞(1903—1935)上海人。他家境富裕,毕业于远东商业学校,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最初在上海英美烟草公司影片部拍片,后被张石川看中,于1925年加入“明星”。

龚稼农(1902.02.23—1993.10.27)

㈩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赵丹和周璇主演的影片什么是我国电影艺术基本成熟的标志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赵丹和周璇主演的影片《马路天使》是我国电影艺术基本成熟的标志。

《马路天使》是明星影片公司出品的剧情片,由袁牧之执导,赵丹、周璇、魏鹤龄等主演。该片以20世纪30年代的上海都市生活为背景。

讲述了社会底层人民的遭遇以及歌女小红与吹鼓手陈少平之间的爱情故事。1937年,该片在中国内地上映。

1983年,影片获得第12届菲格拉达福兹国际电影节评委奖。2005年,该片入选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评出的“百年百部最佳华语片”。

(10)30年代的中国电影明星扩展阅读:

《马路天使》最大的亮点是将不同表演风格的演员融为一炉。周璇把一个小歌女塑造得惹人怜爱,而赵丹、魏鹤龄、赵慧深等演员的表演也都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马路天使》的配乐非常出色。对白、声响、音乐和歌曲等各个因素在完整的艺术构思下已经结合成非常有效的表现手段,而声音与画面的组合运用也可圈可点。

《四季歌》和《天涯歌女》这两首插曲不仅符合片中人物的性格、心理、气质,而且增添了影片悲中有乐的感情色彩。

阅读全文

与30年代的中国电影明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cctv6放过的外国电影 浏览:316
寄宿公y3电影中文 浏览:106
查一下电影演员靳东 浏览:112
高清电影免费观看在线高清 浏览:923
盲人电影简介 浏览:52
女老师喝醉了撒酒疯电影 浏览:435
电影个人独白台词 浏览:711
在哪里能看以前的老电影 浏览:613
电影X战4警灭霸国语版 浏览:319
一部香港警匪卧底的电影 浏览:656
科幻电影健康 浏览:375
电影香港沦陷迅雷 浏览:616
中国电影宋岱 浏览:436
美女与野兽免费电影大全在线观看 浏览:804
英语学习必看电影 浏览:745
怎么才能找到以前外国老电影 浏览:305
中国内地电影发展趋势 浏览:210
电影中国匣 浏览:346
香港电影意念 浏览:989
头脑特工队电影主要内容英文版 浏览:6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