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电影 > 中国电影改革

中国电影改革

发布时间:2023-05-25 03:28:08

A. 国家支持中小型企业及个人参与到影视,你跟我说一下,这个是多少条

国家支持中小型企业及个人参与到影视,你跟我说一下,...展开
查看全部2个回答
吉惜镶007
超过56用户采纳过TA的回答
关注
成为第1位粉丝
在国家提振文化产业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背景下,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 促进影视剧行业发展的扶持政策。
2016 年 11 月,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四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 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将长期以来中国电影产业改革发展的成熟经验 上升为法律制度,为未来电影产业持续健康繁荣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对 电影产业的长远发展具有里程碑意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促进法》的主 要制度措施将对中国电影产业产生深远影响:使电影产业成为拉动内需、促进就业、推动国民经济增长的重要产业;降低电影行业准入门槛,激发市场活力;对 电影产业给予立体制度支持;进一步规范产业发展和市场秩序;明确电影正面导 向作用。电影产业促进法作为我国文化产业领域的第一部法律,是文化立法领域的重大突破,也是文化体制改革的一座里程碑,将对整个文化产业的发展产生长 期深远的影响。 2017 年 4 月 19 日,《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在 2017 年 全国文化产业工作会议上发布。
《文化部“十三五”时期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坚持正确导向、以人为本、企业主体、创新驱动、跨界融合、统筹协调的发展原则, 提出到 2020 年,文化产业整体实力和竞争力明显增强,培育形成一批新的增长 点、增长极和增长带,全面提升文化产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文化产业成为国民 经济支柱性产业。
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更加完善,文化产业结 构布局不断优化,文化市场的积极作用进一步发挥,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显著提升,城乡居民文化消费持续增长,文化创造活力明显增强,文化产业吸纳就 业能力进一步彰显,文化产业对相关产业的带动和提升作用充分发挥。
2017 年 9 月、2018 年广电总局《关于电视剧网络剧制作成本配置比例的意 见》、“限薪令”,规定电视剧及上星综合频道 19:30-22:30 播出的综艺节目,全部演员/嘉宾的总片酬不超过制作总成本的 40%,主要演员/嘉宾不超过总片酬 的 70%,其他演员/嘉宾不低于总片酬的 30%。
2017 年 9 月 27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十三五”发展规划》为广电转型升 级提供了极具操作性的行动方案,是下一阶段广电发展的路线指南。 2017 年 9 月,《关于支持电视剧繁荣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从电视剧的创作生产、行业秩序规范、走出去、从业人员队伍建设等方面提出一系列扶持政策 和保障措施。
2018 年 4 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首次全国电视剧创作规划会:要加快建设 电视剧强国,不断适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新需求,实现由数量型增长向质量行发 展的根本转变。
2018 年 12 月 13日,国家电影局下发《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 繁荣发展的意见》,明确指出到 2020 年,全国加入城市电影院线的电影院银幕总 数达到 8 万块以上。
2018 年 12 月 25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 提出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推动文化资源与金融资本有效对接,鼓励有条件的文化企业利用资本市场发展壮大,推动资产证券化,鼓励文化企业充分利用金融资源,投资开发战略性、先导性文化项目。
2019 年 1 月 23 日,国家税务局影视行业自查自纠申报税款已入库,靴子落 地,针对行业突出问题有效解决,化解行业风险,促进行业未来健康持续发展, 为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创造有利环境。
2019 年 5 月 29 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深化影视业综合改革促进我国影视业健康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推进影视业 改革,要从完善创作生产引导机制、规范影视企业经营行为、健全影视评价体系、 发挥各类市场主体作用、加强行业管理执法、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方面统筹推进 改革,既抓住当前群众普遍关心、反映强烈的具体问题,又聚焦影视行业标准、 从业人员诚信建设等配套性强、影响长远的要害问题,形成管用的长效机制。
在文化行业大力发展的当下,国家还先后出台了《关于支持中西部县城数字 影院建设发展的通知》、《关于奖励放映国产影片成绩突出影院的通知》、《“十四五”文化和旅游科技创新规划》、《“十四五”文化产业发展规划》等一批影视政 策推动影视行业发展,与此同时,各地也陆续出台了相关政策加大影视产业的发展

B. 1979年电业局制定与电影发展相关的重点举措有哪些()

1979年电业局制定与电影发展相关的重点举措有:

1、召开各种会议,要求进一步解放思想。

2、以抓国庆30周年献礼片为重点,推动电影创作生产。

3、改革和加强电影事业的管理工作。

1979年的电影在题材范畴、主题表达、人物塑造和影像语言形式创新方面都有者悔新的突破。中国电影评奖、评价体系、对外交流和传播也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因而,1979年是中国电影的革故鼎新之变,为新时期以后的中国电影开创了健康、良好的誉卜生态环境和发展格局。

20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发展:

80、90年代的中国电影,具有非常明显的转折意义,相当于中国商业电影的第二次发展浪潮,也为现在的中国电影产业奠定了基础。

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使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获得了合法性,市场机制与电影体制改革为中国商业电影的发展打开了空间,而社会资本和民间资源的参与为中国商业电影制作注入了活力。

进首虚正入20世纪90年代,照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

除《孔繁森》、《离开雷锋的日子》、《喜莲》、《那山那人那狗》等作品外,还出现了《不见不散》等贺岁片、喜剧片的新样式,涌现出一大批新生力量。

C. 中国电影如何实现现代化转型

中国电影取得了一定的进步,但是结构性矛盾没有解决。过度娱乐化、过度商业化、过度产业化,导致“配方式生产”代替了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艺术创作,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人文底蕴与文化担当,不可避免地拉低了国产电影的艺术品质、艺术质量,降低国产电影的认同度和美誉度众所周知,2013年上半年中国电影在高速发展的基础上进一步实现了新的突破:国产电影的市场份额超过了62%,创下了近年来同期最高纪录。同时,上半年票房过亿的28部影片中,国产影片占据了其中的16席。从整体上看,中国电影至少从市场层面而言处在良性进步和发展之中,多类型、多品种、多样化的格局在逐步形成。毫无疑问,市场的繁荣、票房以及观影人次的大幅度增长都是中国电影全面产业化改革取得巨大成功和实绩的标志。但是,中国电影一些深层次结构和矛盾、深层次观念及评价体系和标准等诸多问题依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体制改革推进的难点与市场发展状态的矛盾、制片产权与盗版泛滥的矛盾、进口片与国产片争夺市场的矛盾、影片传统模式与网络传播的矛盾、院线与影院之间的矛盾、片商与导演的矛盾、制片方与编剧的矛盾等不时凸显,并且呈现出了某种“乱象”。一方面,相当数量的电影人在国内电影市场火热的背景下片面、盲目、过度追求高票房和商业利润,用“逐利时代”来形容中国电影目前的状态绝不是无的放矢。过度娱乐化、过度商业化、过度产业化,导致“配方式生产”代替了富有想象力、创造力的艺术创作,一定程度上失去了人文底蕴与文化担当,不可避免地拉低了国产电影的艺术品质、艺术质量,降低了国产电影的认同度和美誉度。另一方面,相当数量的电影人对于好莱坞电影给中国电影尤其是中国电影市场带来的持续性的威胁缺乏清醒认识,对当下中国电影在工业、产业层面与好莱坞电影相比存在的多方面的“短板”缺乏理性反思。有的甚至盲目沉浸在市场层面取得的对好莱坞电影暂时性的“优势”中,毫无理性地预言数年后中国将会超过好莱坞成为全球第一大电影市场。但事实上,中国电影产业依然处于电影产业化初级阶段,很多基础性电影工业机制、电影产业机制并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行业规范、产业规范也没有有效形成并且被大家遵循,市场效应尤其是社会效应也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如果我们不能全面、客观、科学地分析和认识中国电影产业深层次的矛盾,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产业发展可能会遭遇瓶颈,甚至出现混乱和危机。好莱坞不仅仅卖电影产品,而且卖电影产品的标准,它的奇观化、游戏化、电子化趋势深度地影响了中国的年轻观众群体。中国电影要在竞争中获得地位,要依靠差异化策略,还必须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电影“概念”好莱坞借助强大的电影工业基础、迅猛发展的高科技优势、强大的资本实力及完善的资本运作体系,大幅度提高了现代电影生产的门槛。经济、科技相对落后的国家可能有电影艺术,甚至可以有艺术质量较高的作品在国际电影节获奖,但是,却很难形成独立、完善的电影工业体系、电影产业体系,其民族电影也就无法有效、可持续地支撑自身的电影市场。更重要的是,好莱坞不仅仅卖电影产品,而且在卖电影产品的标准。在中国,有相当数量的年轻观众自觉不自觉地以美国电影为参照系,甚至干脆以美国电影为标准来看中国电影和中国电影产业。从美国最近几年电影的变化我们可以发现,以《钢铁侠》、《变形金刚》等为代表的电影越来越奇观化、游戏化、电子化。尽管这种奇观化、游戏化、电子化降低了美国电影的叙事指标、人文表达,但如果单从传播学的角度看,其传播影响力的折扣越来越小,传播空间越来越大。马克思这样表述人与社会的关系:“正像社会本身生产作为人的人一样,人也生产社会。”近期一些高票房的中国电影,也是由于年轻观众群体越来越成为中国电影市场的消费主体,他们的口味及其选择无疑也反过来影响、制约中国电影。面对这样一个现实,我们必须从各方面提高国产电影的专业水准和标准,满足年轻观众对电影视听、电影消费的要求,最大化地争取未来观众。我认为,好莱坞电影越来越忽视故事的讲述、人物性格的塑造以及人性层面的挖掘和表达,其忽视的层面正是国产电影生长的空间和机会。事实上,当下中国电影在与好莱坞影片的较量中,主要依靠的还是差异化路线,凭借与好莱坞大工业规格、高科技水准不一样“概念”的生活片、青春片,凭借“接地气”的策略,在本土市场形成了自身的相对优势。差异化无疑是一种有效的策略,但完全依靠这种策略恐怕也不是长久之计,而且也不能成为战略。我们必须打造具有自身特色的电影“概念”,同时体现文化创造力,注入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人文表达、独特的美学气质和精神。总之,中国电影要真正与好莱坞形成抗衡,必须实现全面的、深刻的现代化转型,必须在创意系统、工业规格、产业标准及规模上有新的发展和突破。中国电影与好莱坞电影的市场竞争将会是一场长期的经济战争、文化战争,打不赢经济战争,也就不可能赢得文化战争。面对着更加开放的国内电影市场,我们必须未雨绸缪,做好各种相应的准备,否则将会陷入长久的被动。这不是杞人忧天,也不是危言耸听。“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利润分配不合理、同质化竞争和无谓的内耗等,减缓了中国电影发展进程。中国电影要实现现代化转型,需要推进现代电影生产体系、现代电影传播体系和现代电影评价体系的建设中国电影要实现全面的、深刻的现代化转型,就必须全面推进现代电影生产体系、现代电影传播体系和现代电影评价体系建设。就电影生产体系而言,中国电影虽然“不差钱”,每年生产影片数量众多,但国际化、高科技化尤其是专业化水平不能令人满意。从生产主体而言,必须尽快摆脱“小作坊式”的生产模式,形成具有行业标准的话语权、控制力,同时又有跨界影响力、传播力的企业集团。在市场化、产业化、国际化、高科技化的背景下,中国电影要借鉴“好莱坞”为代表的国际电影业的先进经验和经营模式,如“制片人中心制”、“完片担保制度”、电影“权益共享”融资模式等,促使中国电影逐步摆脱“作坊式”的运作模式,走向现代化大生产,从而促进规模扩大、结构优化,实现质量型、集约式增长。在美国,制片方分成53%,而在国内现行分账比例中,制作方分成只有43%,利润向院线和影院倾斜,呈现“一边倒”现象,严重制约了电影制片方的积极性,不符合现代电影生产的基本规则。发行和影院完全可以通过现代电影传播体系的建设扩大利润空间和渠道,而不仅仅单纯依靠分账制度挤压制片方的利润空间,从而为中国电影的内容制造提供更多的理解和支持,最终形成良性互动、共同发展的新局面。与国内市场主要靠票房盈利不同的是,在好莱坞,票房只占整体收入的20%到25%,其余收入均来自不同种类的版权和衍生品领域。中国电影要想创新盈利模式、完善电影产业链,必须推进电影传播体系建设,其重点包括家庭娱乐市场、网络手机播映市场,要在衍生品领域发展授权业务等。随着电影数量日益增加及竞争白热化,建立科学有序的电影档期协调机制,推进特色化、差异化的院线建设,已成为中国电影发行的当务之急。由于没有建立科学有序的电影档期协调机制,中国电影无谓的“内耗”令人痛心,同质化竞争现象严重。而由于没有特色化、差异化的院线,使得一大批有特色、有思想、有情怀的中小成本电影得不到更大层面观众的接受,得不到媒体的更多关注和报道,也就不可避免地造成了全社会整体上对中国电影的误读、误判、误评。坏口碑“成就”一部电影的高票房令人纠结、令人心痛,也令全社会质疑电影人的社会责任,质疑电影作为一种文化产品的道德底线。对于一部电影的评价,有的人从导向角度入手,有的人从市场角度出发,有的人从技术质量方面考虑,有的人从社会娱乐角度衡量,应当说也是正常的。当务之急是要建立与电影产业化、电影全球化相适应的电影评价体系和标准,建立不同类型电影的科学评价体系和标准,对不同类型、不同品种的电影做出合理的、恰当的、有说服力的分析和阐释,尽可能地避免误读、误评乃至误判。现代电影生产体系与现代电影传播体系、现代电影评价体系是分不开的。换句话说,三个体系建设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相互制约、相互交融。中国电影只有全面推进现代电影生产体系、现代电影传播体系和现代电影评价体系建设,才能有效实现现代化转型,实现产业整体上的升级换代,才能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电影、现代电影产业体系,也才能真正做大做强。(饶曙光)

D. 香港电影为什么没落了

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开始,香港电影已经展现出了疲态。如果说香港电影是一种情怀,那今天他已经是过去式了,如果把香港电影看做地域发展的产业,时至今日香港电影依然是前进的。经济危机,盗版,好莱坞电影的兴起,韩国电影抢占市场,sars,本土电影票房剧降都是造成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香港电影的拐点,在1993年达到顶峰后,开始走下坡路,单从电影产量就开始下降了。

1993年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在美国 Turner 及Disney 购并New Line 与Miramax,二是中国电影改革的关键文件3号推出,这都推动了香港电影走向衰落。

香港电影(Hong Kong Film)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香港电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在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已发展成为华语世界(包括海外华人社会)以至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之一。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电影工业基地之一和电影出口地之一,人们把它称做“东方好莱坞”。如何走向了没落,至少有这几个原因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

E. 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影产业改革具备开创性意义的影片是什么

《霸王别姬》是具有开棚雀创性意义的影片,它是中国电影产业改革的里程碑。该片把中国电影纤前从一种依赖动作片、杀青及戏剧片的偏见中解放出来,允毁和清许更大胆、更新颖的题材及技术被使用,大大地影响了中国电影发展后的24年。

F. 谁能告诉我中国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史有4个阶段。

1、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3、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4、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照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

(6)中国电影改革扩展阅读

中国第一部电影介绍

《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该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

影片《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G. 电影院线上映难度

一、院线制发行模式:从十六年前走到今天新中国成立到九十年代初期,我国最初的电影发行放映体制主要借鉴了苏联模式,基本形成了“制片方—中影公司—省级电影公司—市级电影公司—地方影院”的流线架构。1993年1月,原广播电影电视部下发《关于当前深化电影行业机制改革的若干意见》,规定将国产故事片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改为由各制片单位直接与地方发行放映单位对接,进口影片仍统一由中影公司向各省、市、自治区公司发行;电影票价原则上放开,制片单位可同地方发行公司直接进行结算。此举打破了以往计划定价与垄断发行的局面,中国电影发行放映业的体制改革真正地迈入新台阶。中国电影改革历程,图片来源:前瞻网到了2001年12月,在院线制试点取得较大成效之后,国家广电总局、文化部联合颁发的《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机制实施细则》正式拉开院线制改革大旗。细则详细列出了院线成立条件并鼓励组建院线,要求发行公司需与院线公司达成业务合作,全权由院线公司负责对其所属的影院进行统一的安排和管理。从2002年开始,我国电影发行正式采用院线制发行模式,当时国内首批30条电影院线投入运营。由院线统一安排,连锁经营等运作方式避免了单一电影院管理混乱的情况,同时得益于院线制度的改革,我国电影市场长期被进口影片垄断的局面得到了不断的改善。数据显示,我国电影票房收入从2002年院线制改革之前的8.9亿元上升到了2018年的609.72亿元;观影人数从2005年的0.73亿人次飞升至2018年的17.2亿人次;电影院线数量(城市院线)、影院数量和银幕数量分别从2002年的35条、872家、共1581块银幕上升到2018年的48条,超过1万家影院和6万块银幕。经过十多年的验证,院线发行制度在中国电影市场上体现了较大的优越性,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目前由于市场环境的变化,院线出现了诸如盲目扩张、加盟费用下降、影院不规范运行等情况,助推着我国院线需重新探索新的机制。2018年12月,国家电影局下发的《关于加快电影院建设促进电影市场繁荣发展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提出要进一步深化电影院线制改革:对新组建的院线牌照划了“年票房5亿且控股影院至少50家、300银幕”的门槛;对于长期管理不善、经营乏力的院线公司,将实行市场退出。

H. 中国电影要怎样改革

第一,建构既能满足中国观众精神需求又能为全球观众带来价值共享的电影文化“通用体系”。我们知道,好莱坞一直“避讳”自己的“美国电影”身份,总是愿意宣称为全球而不是美国生产所谓的“世界电影”。即便某些带有明显国家意识的电影作品,都必然会用自由、平等、正义为核心的人道主义价值观进行包装来“遮蔽”其作品的“国家符号”,实际上就是用这种普适性文化来达到最大限度的全球共享性。同时,好莱坞还大量与欧洲、南美以及亚洲的印度、日本、中国合作拍片,《勇敢的心》《泰坦尼克号》《指环王》《哈利波特》等等,题材来自全球而不仅仅是美国本土,这些影片还使用其他国家编导、明星来吸引不同市场的观众,通过这些策略,穿透文化壁垒,使跨国传播的“文化折扣”最小化,令不同国家、不同市场的观众意识不到这是一部“美国电影”,而是将其作为“通用”文化产品来接受,甚至还会带来某种文化“亲近”的想象。比如中国观众也许很难自觉意识到好莱坞主导的《功夫熊猫》《长城》《尖峰时刻》等许多电影的“文化”差异,这些电影的中国文化元素甚至让观众产生更加强烈的自豪感和认同感。而像《阿凡达》《2012》《银翼杀手》这样的影片,更加模糊其“国家性”,成为名副其实的“全球电影”,影片所包含的复杂而隐蔽的意识形态系统往往并不能被普通观众所觉察,其政治和文化影响以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实现。相反,中国电影在这方面,可以说还完全处在“本土性”阶段,我们缺乏将中国故事“全球化”的能力和信心。中国发展阶段的特殊性、国情的复杂性,必然会催生一大批以满足国内市场为主的电影,但是中国还需要生产出更多具有全球共享价值的电影产品,才能真正成为世界性电影强国。在这方面,无论是文化观念还是制度设计,无论是文化自信还是文化融合力,中国电影乃至整个中国文化都还有艰辛的道路要走。长期以来,我们只习惯于用中国眼光看世界,甚至过度强调“中国中心”,这种“自我优越感”在传播过程中往往很难被其他国家观众所接受。我们还需要用世界眼光看中国,用世界眼光看世界,将中国利益纳入全球共同体之中来思考,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真正做到既是中国的也是世界的,甚至中国就融汇于世界之中,在保持世界文化多元中维护人道主义核心价值,在人道主义的核心价值中体现文化多样性。

第二,建构完善的互联网化电影工业体系。应该说,中国电影目前还处在快速而粗放的发展阶段,产业边界模糊,行业规范缺失,版权意识不足,领导性企业缺乏,行业结构也缺少集中度,市场的不确定性导致急功近利的行业行为比较普遍,各产业环节发展很不均衡,因而导致电影整体艺术质量和工艺标准不稳定,市场风险难以规避和控制,企业缺乏培养人才和其他产业要素的耐心和恒心。如果企业规模难以做大做强,就不可能出现好莱坞六大公司那样的企业,更难以出现包含了好莱坞公司在内的如同时代华纳、迪士尼、维亚康姆、新闻集团、索尼这样的跨国、跨媒介的综合性文化集团。中国电影行业需要充分利用互联网在中国快速发展的优势,深度与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CG技术、生态系统相互融合,形成与好莱坞相比更加互联网化、更加智能化、更加全媒体化的工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完成原始积累,在公平竞争前提下,形成互联网与影视相互结合的产业链完整的领导性企业,制定并遵守行业和市场规则,参与全球竞争,培养人才、培养品牌,为中国电影建构既能减少无序竞争又能带来创新活力的工业体系和市场体系,生产出达到国际标准的电影产品,并且使中国电影形成国内影院—国际影院—网络—电视—音像—授权的完整市场窗口体系。只有这样,中国电影才能真正完成从数量增加到质量提升的转变,才能使得电影版权价值最大化同时,实现对经济社会文化带动作用的最大化。互联网作为新媒体对电影的介入,很可能成为中国电影弯道超车的重要动因,互联网所提供的分享、共享、集约、整合、精准等优势有可能帮助中国电影走在建基于传统工业的好莱坞前面。

第三,建构适应全球市场的国际传播体系。电影强国重要标志之一,是全球传播能力和效果。虽然好莱坞电影目前还具有比较明显优势,只有中国有可能形成一种新的全球制衡力量,一方面中国有即将超越北美广阔本土市场作为坚强的发展“根据地”,另一方面中国又有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崛起”背景支撑,完全有可能成为世界电影格局中举足轻重的力量。因此,通过更加积极的开放合作机制,通过培养跨国性文化和电影企业,通过吸引大批海外境外优秀电影人才,通过大胆采用不同国家和传统的故事题材,通过重要产业环节的全球介入和深入,我们完全有可能在满足本土观众、华人观众需求的同时,生产出更多能够满足世界不同市场观众需求的产品。当然,中国电影在全球传播的过程中,也可以借鉴当年美国电影“全球化”过程中的一些经验,采取不同区域的差异性策略,分别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在东亚、亚太、非洲、中东、东欧、北欧、西欧、南美、北美以不同的模式逐渐产生更大的影响,用10年左右的时间,形成全球性电影传播体系。这样,中国电影才能真正成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体现,不仅向世界讲述中国故事,而且用中国文化、中国精神去丰富、完善世界文化,让中国与世界人心相通,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共享性电影文化,中国电影不再以“走向世界”作为目标,而是成为能够被世界接受和尊重的全球电影一部分。

I. 中国电影市场在经历了哪些变化

978年的改革开放,让中国电影的历史分两段来写。
这一年后,中国开始大转型,由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过渡,电影的发展有了无限可能性。
这种转变带来的效果是可观的。
1979年,《保密局的枪声》上映,共有六亿人次观影,获得了1.8亿票房,是改革开放后中国首部票房破亿的国产电影。
1980年的《405谋杀案》,1982年的《少林寺》,在那个票价不到一毛的年代,纷纷创造了票房过扒歼亿的奇迹。
有了80年代的野蛮生长,在1993年,院线市场化改革,全面拥抱信大市场经济。
之后的进口片《亡命天涯》《红番区》《真实的谎言》,以2600万、9500万、1.02亿的票房成绩,接连打破内地影滑此竖史票房纪录。
1997年,冯小刚的《甲方乙方》,以3600万的票房确立了贺岁档,国产电影开始重视档期的概念。
次年,《泰坦尼克号》引发万人空巷,3.6亿的票房纪录,直到2009年的《变形金刚2》才将其打破。
而国产电影再次拿下亿元票房已是千禧年,2000年的《生死抉择》,从暑期一直上映到国庆节期间,总票房1.2亿元。
到了2002年是中国电影巨变的一年,只因一位天降猛男来了。
《英雄》让上一年略显萧条的电影市场一下火热起来,内地票房2.5亿,占全年的四分之一。
还固定了大片逻辑,即大导演、大投资、大场面、大明星,幕后班底都是大师级别的人物。
张艺谋、张伟平、江志强联手让内地电影进入大片时代。
带动了中国电影走向商业化,改变了电影的宣发模式与盈利模式,让电影公司开始注重营销的重要性。
同时,也使得内地电影市场与韩国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成为全世界为数不多的没有被好莱坞电影蚕食的电影市场
也许是看到了《英雄》中香港与内地的合作空前成功,2003年,香港和内地签署了CAPE协议。
协议中提到,香港电影人与内地合拍片可获得国产片的待遇,从此香港和内地进入了合拍片时代。
第二年,华谊兄弟跟周星驰合作《功夫》,1.6亿的票房让张艺谋的《十面埋伏》,冯小刚的《天下无贼》皆不是《功夫》的对手。
国产电影年冠的成绩,让更多香港导演开始北上。
彼时的香港电影市场已经日薄西山,陈可辛、徐克、王晶、吴宇森、叶伟民、刘伟强、林超贤等香港导演瞅准机会,来到内地。
不仅繁荣了内地电影市场,让一众香港电影人可以开工,还给内地带来了香港电影已经成熟的工业化制作。
如吴京的《狼牙》《战狼》《战狼2》的幕后制作团队都是香港电影人,以及博纳的一系列主旋律电影。
合拍片的作用可不仅仅体现在工业化方面,在档期选择上也不遑多让。
2008年,得益于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电影市场跟着飞升,《画皮》在国庆档当天,内地票房突破一亿,凭借一己之力打开了国庆档的大门。
第二年《风声》上映,单单国庆档累计票房就有1.5亿,成功奠定这一档期“黄金档”的地位,使其成为仅次于春节档的全年第二大档期。
这一年,香港演员不再一家独大,内地演员中的黄晓明、邓超等人开始独当一面。
但演员的更迭对内地电影的影响,根本无法与《阿凡达》所带来的变化相比,13.4亿的票房与3D技术令内地大惊失色。
这种改变直接让国内院线更新换代,让银幕数大幅度增加,让2D电影成为时代的眼泪,让内地年度总票房第一次过百亿。
票房的增长,市场的变大,让院线与电影公司关于票房收益分配的矛盾越来越大。
这个时候又是张艺谋站了出来,他用《金陵十三钗》与院线谈判,经过多年的调节,票房分账终由之前的3:7变成了4:6。进步了是一定的,中国在发展,电影也在进步,无非是进步快慢的问题。个人觉得,国产电影进步很大的。从近些年观看可以看出,国产电影票房也是捷报频传,明显可以看出国外电影不是那么香,没有那么惊艳了,这就说明国产电影在崛起。

阅读全文

与中国电影改革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欧美青春电影豆瓣 浏览:166
电影观后感英语简短 浏览:652
十佳恐怖动画电影 浏览:159
电影山上的孩子剧情 浏览:567
偷心电影台词 浏览:588
三屏科幻电影推荐2015 浏览:782
意大利霸道总裁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456
春节期间电影哪个最好 浏览:859
发电影链接如何举报 浏览:962
女人的村庄的电影 浏览:173
如何选择靠近过道电影座位 浏览:19
安吉丽娜朱莉科幻电影 浏览:968
电影风平浪静其中的女孩 浏览:816
美国电影新冠 浏览:530
天堂电影院台词英文 浏览:84
电影玫瑰的故事 浏览:968
国产动漫电影的英文 浏览:677
电影老笠粤语版 浏览:320
香港电影经典粤语台词 浏览:433
英文电影的作文300字 浏览:1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