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风月电影讲的啥
《风月》改编自叶兆言的小说《花影》,是由陈凯歌执导,张国荣、巩俐主演的文艺片。
电影通过讲述一个民国时期江南小城旧家族里的爱情悲剧,表达了对于人性的反思。该片于1996年5月9日在香港上映。
B. 风月的电影剧情
1922年,在苏城这个有着百年清誉江南小城,甄府是一个雄霸一方,风光了百余年,摇曳着腐朽、糜烂气息的封建大家族,甄千业是甄氏家族中的太上皇,是一个敢说敢做的混世大枭雄和占尽苏城金钱权势的大恶霸。甄家大少爷风流倜傥、儒雅英俊然而却嗜吸鸦片,整天醉心于灯红酒绿的奢靡生活。甄府少女甄妤虽拥有闭月羞花之貌却满身都是恶习,还嗜食鸦片,举止开放成了一朵即将绽放的恶之花!
C. 求一部老电影,应该很老的了,大概在1995年左右 具体情节我只记得电影最后的那段。。。
是不是《忠义群英》?
更多片名 七福将
类型:动作 / 剧情 / 犯罪
主演:
郑少秋.....戚大副
梁朝伟.....王威武
张学友.....程嘉
莫少聪.....阿勇
午马.....老鬼
成奎安.....陈亚九
林国斌.....茅天雷
金燕玲.....洪妹
罗烈.....冯井彪
郭振锋.....阿牛
洪金宝.....洪十斤
剧情简介
根据黑泽明经典电影《七武士》改编,讲述民国军阀割据年代,以戚大副为首的七个侠客义士来到某个小山村协助农民击退屡次进犯的土匪的故事。
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拍摄于20世纪50年代的经典之作《七武士》被认为是一切关于“数人完成一项任务”的电影之母,后来被美国翻拍为《七侠荡寇志》,而这部《忠义群英》则是香港的翻拍版本,故事情节和《七武士》几乎雷同。黑泽明的原作最为人称道的是精彩的战争场面和性格各异的英雄群像,《忠义群英》在这两方面做得自然没有前者来得震撼完美,不过却也显示出一些香港本土特色。大型的战争场面被转换为港片擅长的几个人打斗,避重就轻还算聪明。
《忠义群英》叙述戚大副等七位侠士,不惜牺牲,不求代价地协助贫苦村民抵抗残暴匪帮的故事。民初军阀混战,由散兵组成的匪帮,乘乱四处抢掠为害人民。某村为了对抗土匪冯井彪聘请了戚大副等七名侠士,训练和领导村民抗匪。其中一个侠士王威武和一个村女(洪妹)相互爱上了。冯井彪向村民借粮,不单被拒绝还给予沉重教训。匪徒于是掳劫了七侠之一老鬼和洪妹,胁逼戚大副等离开村子,不再协助村民。戚等离开村后,匪徒便攻入村内奸杀抢掠,事为戚等知悉,乃毅然回村和村民一起跟匪徒作生死搏斗。激战结果,陈亚九、老鬼、程嘉、茅天雷等四侠与村民阿牛英勇牺牲,土匪则被全部消灭了。片末,戚大副和阿勇二位侠士离开村子,再次踏上人生征途。王威武则留在村中和洪妹生活在一起。
D. 风月的获奖记录
时间奖项名称获奖主体备注1996年第49届戛纳电影节金棕榈奖《风月》提名1996年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男主角奖张国荣提名1996年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歌曲奖小虫提名1996年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粗腊唯最佳造型设计张叔平提名1996年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原创音乐赵季平提名1996年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服装设岩培计奖黄洽贵提名1996年第3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艺术设计奖黄洽贵提名1997年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女主角巩俐提名1997年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杜可风提名1997年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美术指导黄洽贵提名以上参考资料局睁
E. 台湾风月老电影都有哪些
你好:
把鼠标指向到我的名字停留3秒
登陆上面的网址
即可看到最新上映的电影大片
祝你看片愉快!!!
收录很快、更新及时、片源丰富、还有你懂得... ...
F. 邵氏风月电影有哪些
另外,《声色犬马》是李翰祥与许冠文合作的最后一部电影,两人自《大军阀》开始,接下来的《一乐也》、《声色犬马》,李导、许演,票房、口碑皆强,许冠文亦因此稳坐香江第一谐星的交椅。此次在《声色犬马》中许冠文再次一人分饰多角,将老太爷、影评人、医生、马仔江郎四个不同阶层人物演绎得栩栩如生。不过,拍完《声色犬马》之后,素来有意向身兼编、导、演的创作型电影人发展的许冠文将亲自编写的剧本《鬼马双星》交到邵逸夫手上,希望和邵氏合资拍片平分利润,但一向独裁的邵逸夫岂能容许属下提出如此“非分”条件,当即以剧本太差为由断然拒绝。既然无法谈拢,许冠文只好另转投嘉禾,成立许氏兄弟公司,自此走向事业辉煌——此是后话。
其实关于《声色犬马》,当年还有段轰动新闻,那便是女主角白小曼在影片还未上映时便自杀身亡,个中原因,众说纷纭,实非三十年后之笔者所能揣测。但此女死时年仅十九,却生得容颜俏丽成熟,堪为天生尤物,甫一出道便被称作“林黛之后的最大发现”,如今在下观摩该片时,方知此言不虚,心下未免感叹天妒红颜了。忽然就想起李翰祥回忆白小曼演戏的一段趣事,原来演《声色犬马》时,白小曼无论怎么用功都记不住台词,所以整部影片都是李翰祥在旁边一个镜头一个镜头的提词,她是一边按着对白表演,一边从容不迫的说着对白。结果试片的时候,非但观众们看不出,连配音演员们都不相信是如此这般拍摄的。最搞笑的是,居然还有人赞她的演技生动自然。所以有人就问曾经想用白小曼却因以为她不会演戏的导演杨世庆:你说白小曼不会演戏,怎么一到了李翰祥手里,就演得那么好呢?——杨导演纳闷了半天只挤出一句:开了窍啦,没办法!
■[邵氏][李翰祥][杨 群]金瓶双艳[1974]
1973年的《风流韵事》票房告捷,李翰祥发现观众最喜欢看的是那段香艳刺激的“金瓶梅之蕙莲”,于是趁势开拍《金瓶双艳》。当时艺名尚为陈元龙的成龙亦被李翰祥相中,在片中出演伶俐打诨的郓哥。这是成龙首次在银幕上扮演重要角色,并以俏皮搞笑的方式演出,当时距他真正成名还有四年,当年他还是单眼皮。影片从潘金莲竹叉挑帘误击西门庆、奸夫淫妇毒死武大郎开始,至西门庆纵欲而死结束。通篇皆是西门庆与金、瓶二人的风月荒淫生活……
■[邵氏][李翰祥][许冠文]大军阀[1972]
话说七十年代初,正值巅峰的邵氏公司由于走了邹文怀及何冠昌两位得力干将而实力大减。加之邹、何的嘉禾公司有了李小龙这位票房保证,《唐山大兄》、《精武门》票房连破纪录,竟打得邵氏电影王国无从招架。正当邵老六一筹莫展时,恰逢60年代盗反邵氏、远走台湾的李翰祥经营国联失败后,悄然返港。邵老六深知这黑老李目前虽然落魄,但拍绝世好片的本事尚在,正可用他来对付嘉禾。为此邵逸夫不计前嫌,重将李翰祥招之旗下,而李大导演果然不负厚望,重回邵氏的头炮《大军阀》票房直追《精武门》,同样广受欢迎。
《大军阀》是李翰祥杂取民国诸多轶闻趣史改编,庞大虎的艺术形象和荒唐事迹可以看做是张宗昌(三不知、轰日求雨、奉继父至孝)、韩复渠(性癖审案,乌龙百出)、孙殿英(盗东陵)三大军阀的集合体。影片采用折子戏结构,将各种笑料轶事串在一起,虽然松散,但在擅长描摹世情百态、注重细节铺陈的李翰祥执导下,即便放到现在来看,依旧趣味十足。
纵然《大军阀》是讲述民国军阀轶闻的笑片,但“叔嫂对簿公堂”、“军阀姨太偷情”两段情节却是十足的“风月”艳事,是以该片堪称风月笑片的开山之作。初上银幕不久的胡锦尽显风骚狐媚,在多部粤语片(如《七擒七纵七色狼》等)中以性感色诱闻名的狄娜也终于褪下衣衫全裸上镜,她们活色生香的演出自然令观众大饱眼福,影片票房大卖之余,还坚定了邵氏公司和李翰祥拍更纯粹的“风月片”念头。于是,便有了后来的《风流韵事》、《风月奇谭》《声色犬马》和《金瓶双艳》等大受欢迎之作。
另外,《大军阀》的另一大贡献是捧红了香港近20年来最重要的喜剧演员许冠文,当时谁也没想到这位平时举止斯文,戴着副眼镜并且除了做电视节目主持从没拍过电影的人,会将那个出身绿林、满肚茅草、笑话百出的“大军阀”演得惟妙惟肖。难得李翰祥慧眼识才,此片一出,许冠文立刻成为当时最受欢迎的喜剧明星,还被尊称为“冷面笑匠”。
■[邵氏][李翰祥][秦 煌]军阀趣史[1979]
本片可以看做《大军阀》的续篇,讲述庞大虎之后又一位山东军阀的轶闻趣事,连智审风化案、给老太爷祝寿、军阀姨太偷情等桥段都大同小异。不过,较之《大军阀》的包罗万象、正谐兼备,这次《军阀趣史》的情节主要集中在风流韵事上,查暗娼、访私娼,叔嫂通奸、姨太偷情,一路香艳到底,胡锦、邵音音、余莎莉、楚湘云等一班艳星各展风情,自然噱头十足。
只可惜,《军阀趣史》已是李翰祥在邵氏的后期作品,众多桥段虽然依旧被老李饶有兴趣的精雕细琢,但拍来拍去,无外乎偷情、捉奸,观众看得多了,难免似曾相识,有些审美疲劳,是以到得70年代末期,李翰祥的风月笑片其实已然风光不再,票房亦多平平,但这并不能说李翰祥作品的水准下降,只能说拍得太多太滥,观众没啥新鲜感了。
李翰祥拍电影,素擅杂取百家,比如《军阀趣史》中“关公战秦琼”一段,其实就是完全照抄自侯宝林的同名相声,连对白唱腔都一模一样。而这样的例子比比皆是,在李导笑片《一乐也》中“老太太去医院看病”一段,竟是一字不差的抄袭老舍的短篇小说《开市大吉》。——如今我们皆说王晶擅模仿抄袭,孰不知李老早在20年前就已将“拿来主义”玩得熟溜呢。
■[邵氏][李翰祥][乐 蒂]倩女幽魂[1960]
本片是中国电影史上的不朽名作,改编自《聊斋志异》中的短篇故事。李翰祥尽显大师风范,细节考据,花尽心思,服装华丽,道具精致,重新塑造古典世界。李翰祥画功了得,电影中的布景皆出自他手笔;电影古风飘溢,情韵空灵,有古典美人之称的乐蒂演小倩,造型之美,叫人赞叹。
宁采臣(赵雷)和聂小倩(乐蒂)的人鬼书生恋,情节诡异,树妖姥姥逼小倩取采臣性命,幸得剑客燕赤霞所救,掀起人鬼大斗法。最后小倩借尸还魂,与采臣共谐连理。李翰祥强化了原著人物性格,为三十年后,徐克的重拍《倩女幽魂》奠下基础。
■[邵氏][李翰祥][刘 永]乾隆下江南[1977]
刘永饰演的乾隆与两个智囊纪晓岚(井淼饰)和刘罗锅(李昆饰)的关系微妙逗趣,纪在赤膊编修四库全书时,乾隆突然驾临,来不及穿衣的纪只好躲到桌子下面,被乾隆叫出后靠机智才避免欺君之罪。乾隆微服私访,显露出一般平民的喜怒及爱打抱不平的爱心,与草民周日清(汪禹饰)的结下友谊,并在周的帮助下,查出和教训了一批贪官污吏……
「风月大师」李翰祥根据清代民间野史编导的一部古装喜剧,他摆脱以往拍古装宫廷历史片的完整方式,改用说书人的态度,风趣而技巧地叙谈出有关乾隆的奇闻轶闻,并着重于君臣雅趣的斗智及民俗方言的特色,娓娓道来,津津有味,看来更有亲切感和真实感。而起用刘永一改形象演绎风流皇帝乾隆,更发掘出他喜剧才华的一面,证明李翰祥用人之眼光独到。而李翰祥早在70年代就已把纪晓岚和刘罗锅的故事搬上了银幕,比大陆电视剧早了20多年。本片曾获金马奖优等剧情片、最佳彩色影片美术设计奖。
■[邵氏][李翰祥][刘 永]乾隆下扬州[1978]
此为《乾隆下江南》的续集,上集最精彩的捉弄纪晓岚的好戏,这集换作刘墉智骗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原来郑不肯为乾隆作画,不料刘墉棋高一着,先以香肉等引诱郑,待他喝醉时,再反以不让他作画来激将,从而达到自己的目的。还有乾隆理发吓死理发师、刘墉用巧计赢垮标花会等故事,别有一番乐趣。
■[邵氏][李翰祥][刘 永]乾隆皇与三姑娘[1980]
李翰祥自小受北方市俗文化浸淫,年长后南下来港,便多拍北方民间传奇。他最爱听老北京的天桥相声,编导谐趣小品时,竟也直接从相声取材。好象《军阀趣史》中的“关公战秦琼”,《风流韵事》中的“小神仙”,根本是照抄一些脍炙人口的相声名段。再比如李翰祥拍的“戏说乾隆系列”,无论是《乾隆下江南》,抑或《乾隆下扬州》,还是这部《乾隆皇与三姑娘》,主干情节都是乾隆与刘墉君臣斗智,而这很明显是来自流传已久的相声评书《金殿斗智》。
G. 邵氏风月电影(邵氏风月片里的东方风情)
1982年,根据同名连载专栏改编的《三十年细说从头》上映,导演李翰祥在片中大胆戏说自己从影30载的秘闻趣事。
李翰祥说:「人生如戏,谁的戏都有掌声起落的时候,谁的戏都有落幕的时候。」
作为李翰祥在邵氏拍的「落幕」作品,电影重现了邵氏的黄金时代——虽然猎奇感远甚历史感。
80年代,伴随着李翰祥的辞别,邵氏时代也在走向谢幕。作为香港电影行业的黄埔军校,巅峰时期邵氏发掘的众多导演演员,后来也成了邵氏走向衰落的引子。
胡金铨出走台湾,邹文怀何冠昌成立嘉禾电影,培养出风光一时的李小龙、成龙、张曼玉、洪金宝、陈可辛等顶级巨星和名导,邵氏的光辉日渐暗淡。
70年代邵氏「风月片」的兴起,未尝不是邵氏开始由巅峰走向落寞的转折点。
但如今回看,大概也只有邵氏时代的禁片能称得上「艳情而不色情,风流而不下流」,配得上「风月」二字。
香港的电影分级制度,一直要到1988年才得以确立。从那之后,才有了如今人们常识的,囊括色情血腥暴力在内所谓「三级片」的概念。
在那之前,作为港产香艳三级片前身,邵氏风月片其实已经兴盛了好十几年。
邵氏风月片潮流的起点,是1972年上映的风月喜剧《大军阀》。这场合作起始于70年代初李翰祥和邵氏两方的经济困局。
1963年,李翰祥出走台湾成立国联影业。正欲大展宏图,却遭遇金主爸爸陆运涛(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老板)坐飞机在台中丰原神冈失事。
失去靠山的李翰祥后来在票房上接连失利。1971年,创业失败的李翰祥再度返港,开始拍骗术题材小成本电影挣钱。
当时邵氏的日子也不好过。因为吝啬分成,邹文怀何冠昌带着一群邵氏同僚出走,另起炉灶成立嘉禾。之后邵逸夫又走眼错失李小龙。
很快,在嘉禾王牌——李小龙功夫片的重创之下,邵氏开始遭遇严重的生存危机。为拯救危机中的邵氏,邵逸夫主动请回了曾经的摇钱树,开创过一代黄梅调电影热潮的李翰祥。
而李翰祥试水的风月喜剧片《大军阀》,就是回归邵氏后的第一部作品。取材北洋政府时期诸多逸闻趣史,李翰祥打造了经典的军阀大帅庞大虎形象,也捧红了之后20年里香港最重要的喜剧演员——许冠文。
作为当年三大卖座华语电影之一,《大军阀》的成功,开启了邵氏和香港电影的风月片浪潮,也让邵氏坚定了风月片这条全新的生财之路。
跟执着于电影艺术水准的名导胡金铨相比,同为「文化型」导演出身的李翰祥,却将文化内涵和市场需求的平衡点拿捏得恰到好处。
大约是经历过了创业的失败和市场的毒打,李翰祥后来对电影的商品性质毫不避讳:「电影本身是商品,不是画,不是曲。画和曲可以是非卖品,电影却一定要有市场,要大家来看,要在商业中求艺术,艺术中讲商业,最好双叫——叫好叫座。」
《大军阀》的成功,让邵氏开始打定主意开拍更纯粹的风月片捞钱。在艺术和市场,挣钱与成本之间,李翰祥和邵逸夫也达成了统一意见:「邵先生对我其实不错,我拍了几部风月片赚了钱,他就让我拍大成本《倾国倾城》。」
当年邵氏风月题材多取材于民间曲艺、历史宫廷、《金瓶梅》等传统中国古典文学题材。基于老辈艺术家天生在国学上的存留的底蕴,他们的作品里总会满溢出浓厚的传统风情。
在他的作品里,不管是阳春白雪的历史片如《火烧圆明园》《垂帘听政》,还是下里巴人的黄梅调电影《梁山伯与祝影坛》,甚至之后艳情吸睛的风月片《金瓶双艳》、《风月奇谭》,都带有浓郁的东方古典审美。
在邵氏的风月巅峰时代,为贴近东方古典风情的韵味,李翰祥将中国传统民俗、旧时风物、市井风韵和背后的伦理精神都灵活融入了电影作品之中。
譬如,在《金瓶双艳》里,整个布景道具人物服饰,都与小说原著的元明代背景契合。而《鬼叫春》中花家驿的水车茅屋,《风流韵事》中雕栏画栋的西门大宅,都洋溢着如同国画般的古典美。
李翰祥通过对场景细节的追求,烘托氛围塑造真实感,重现传统故事里的古典意境。又将故事中人物个性进行重塑,以更贴近七八十年代观众的伦理观念。
譬如,在《金瓶双艳》里,李翰祥就着意淡化了女性的负面形象,略去了原著中某些语言粗俗,强化了他们的悲剧命运和对爱情的追求,同时也保留了作品本身的训诫意识。
邵氏风月片繁荣的70年代,也正是西方「性解放」意识兴起,香港电影开始从「注重社会教谕」向「追求感官刺激」的转型阶段。
在李小龙、洪金宝、成龙等为代表的新一代功夫片如雨后春笋般兴起的七十年代,邵氏风月片的大行其道,拯救了当年风雨飘摇的邵氏电影。
李翰祥和邵氏这场合作延续12年,产出电影30多部,其中20多部都是风月片,包括经典的《风月奇谭》、《北地胭脂》、《风流韵事》、《金瓶双艳》等等。
除了李翰祥,当年楚原导演的《爱奴》、后期方令正的《唐朝豪放女》,陈安琪的《花姐时代》,都是邵氏风月题材的优质作品。
但随着邵逸夫开始退出电影管理,邵氏继任者越发缺乏长远眼光,注重短期利益。就如同《三十年细说从头》里拍的,同一个摄影棚同一条街,三部电影同时开拍互相撞车,一条街道恨不得拍20次,如何能不出烂片?
将「风月」和吸睛噱头当作票房春药,迟早就会如纵欲过度的西门庆一般掏空根本。
此后,80年代港产三级片开始完全抛弃文化内涵,追求猎奇吸睛和情色噱头。香艳三级片离「风月」二字越来越远,越来越注重单刀直入的感官刺激,也越来越金玉其外。
以至于作为「风月片」代表的李翰祥都不得不出来说:
「真正写性要骚在骨子里,大家脱光便不性感。性开放的国家如德国、法国、日本都有很多真人表演,大家见怪不怪。反而收得越紧,人就越好奇。所以拍风月片首重含蓄。」
但「风月」题材毕竟在传统伦理观中难登大雅之堂,拿「风月片」谈文化情感听起来也有些违和。何况在那个商业社会下灯红酒绿的香港,非要电影来肩负什么文化使命也是为难。
有情有性,精致唯美的邵氏风月片时代,毕竟是要落幕了。
- THE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