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电影 > 中国电影浪潮

中国电影浪潮

发布时间:2023-07-02 15:50:24

❶ 1959年上映的影片《浪潮》为何能得到观影者的喜爱

制服、专制、独裁,小团体的盛宴,最后以一场悲剧收场。越是弱势群体、心智不成熟、缺乏独立思考的人,越是容易被影响,不得不说群体的力量真是巨大的,但也是极其空洞的,乌合之众。一部细思极恐,不能多说的电影。电影制作绝妙的地方就在于这个转变过程中自然而然的感情,以及纳粹思想从无到有的悄然改变。人物情绪拿捏的极为到位。

1)我们先来看看本影片的主要内容介绍:赖纳文格尔是德国某所高中的老师,该学校正在进行“国家体制”的主题活动周。由于他最喜欢的“无政府主义”课被另一位老师捷足先登,因此他只能主讲“独裁统治”课程。对于自由散漫的学生们来说,任何课程都只是为了学分而上。他们在课上大声聊天,无心听讲。文格尔别出心裁提出假想“独裁”的实验。在为期一周的实验中,文格尔被置于至高无上的地位,学生们对他要绝对服从。从最初的玩乐心态,这些青年男女渐渐沉湎这个名为"浪潮”的组织中,他们体会到集体和纪律的重要性,却在不知不觉中滑向了“独裁”与“纳粹”的深渊.......

❷ 《浪潮》这部电影,求观后感 结合中国社会现实写一篇观后感1500字以上要原创的 知道麻烦所以悬赏100分

亲爱的2013届毕业生同学们:
六月的北京,惠风和畅,鸟语花香;六月的北语,欢声笑语,彩旗飘扬!在这热情似火的季节里,你们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灿烂的笑容,充满着对自己的肯定,饱含着对同学的友情,深藏着对母校的眷恋!即将展翅高飞的同学们,我们和全校师生祝贺你们,祝福你们!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在平凡的寒来暑往中,老师与学校送别了一届届毕业生。虽说雁来无声、雁去无痕,却能使天空更加美丽。作为北语学子,你们将活跃在世界各地,证明北语学子的能力,投射北语学子的精神,展现北语学子的风采,为母校赢得广泛声誉!我们相信,今天的你们踌躇满志,以母校为荣;明天的你们将谱写新曲,为母校增光!
当然也总有那么一天,你们会问母校到底曾经给予过自己什么。多元的国际环境、扎实的专业知识、良好的交际能力、丰富的社会实践、珍贵的师生情谊……这些都是,都非常重要,但是我们希望在你们的答案中还有这样一项最重要的内容,即健全的人格。一百年前英国大教育家纽曼说过:“大学不培养政治家,不培养作家,也不培养工程师,大学首先培养的是灵魂健全的,到达博雅高度的,即具有完整人格的人。”这也是北语的追求!北语已走过五十多个春秋,高瞻远瞩的视野,海纳百川的胸怀,德行言语、敦睦天下的精神,不断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追求卓越的动力,这都是母校赋予你们的气质与情怀,她将伴随你们的一生!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不仅是有知识的人,有能力的人,而且是有梦想的人,有世界胸怀的人。愿你们成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的中华仁者,怀抱立德、立功、立言的鸿鹄之志,把“为天地立心”作为价值取向,把“为生民立命”作为精神追求,把“为往圣继绝学”作为崇高责任,把“为万世开太平”作为历史使命,以正义为邻,以真理为友,居仁由义,关怀社会,谋福苍生,在世界舞台上展现北语人的大智慧、大气度、大担当、大情怀!
亲爱的同学们,今天的北语已经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正不断推进现代大学制度建设,朝着世界一流语言大学的目标迈进。不管你们身在何方,母校都会守望着你们,愿意为你们提供服务和帮助。希望你们心系母校,关心母校,支持母校的发展,“北语梦想”的实现需要所有北语人的共同努力,包括你们的不懈支持!
“大道非闭隔,无路不可循”,“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亲爱的同学们,请带上母校诚挚的祝福,朝着美好的明天,展翅翱翔吧!
党委书记:
校 长:
二〇一三年六月

中国电影新浪潮的推动者有谁

中国电影“新浪潮”的推动者是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初,由北京电影学院培养的一批中年的电影导演们,即第四代导演,如郑洞天、腾文骥、黄建中等,他们鉴于中国电影的陈旧性,进行了一系列创新工作。但对中国电影的创新发展起来扬波助浪作用的都是新时期培养的第5代导演,如陈凯歌、田壮壮、张艺谋、冯小刚等人。

他们构思大胆,多方借鉴于西方的现代派电影,不守旧法,敢于创新,淡化故事与情节,把现实主义生活在荧屏上再现。他们把镜头指向人物的内心深处,努力创新电影的语言,对人物心理活动进行了荧屏上的塑造,力求人物心理表现上的完美。

❹ 影片《浪潮》最后,老师的眼神是什么意思。

《浪潮》是我最喜欢的电影,最后一个镜头我仔细看了好多遍。
我就讲讲我自己的理解吧,毕竟这个电影含义太深刻了。

在车上,刚开始他看向车窗外:熟悉的环境却物是人非,给人一种不真实感;
然后他埋着头,双手搓脸:不敢相信这一切是自己做的,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
再次看向车窗外:怀疑、疑惑……在如此和谐的社会环境下,怎么可能造就这么极端的团体,极端的人;
转头看向前方(明显有个无意间发现什么的动作),使劲的一眨眼(发现了什么很重要的事),变成最经典的表情(害怕,焦急,吃惊):
可能性1,引申电影主题,最有可能的解释(文学、电影作品的惯用伎俩)。5天时间就能创造一个小型的****(和谐)主义团体,他产生了极大的危机感,一个小小的老师都能做到,那么整个国家呢?乃至整个世界呢?(警惕啊!世界随时都处在危机边缘!)
可能性2,发现浪潮的强大,浪潮还没结束(欧美大片惯用伎俩,续集呢?三部曲?本句吐槽)。最后自杀的那个学生只是个代表,那么多的参与者,有很多都不希望”浪潮“结束……所以说,”浪潮“失控了(这也是真实事件的结局,虽然最终悬崖勒马)。可以想象后面的发展,核心成员转入地下工作,继续发展对现实不满的人。自杀事件的发生并没有消灭浪潮,而是让浪潮升华了,从一个课程变成了一个恶性的组织,遇到机会就会爆发出强大的毁灭性。所以表情如此。

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原创内容,谢绝转发。

❺ 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中国商业电影浪潮中武侠片兴盛的原因

不同于现如今高投入、高成本、名导演的影片,中国在上世纪二十年代的商业片多是小投入、快产出、粗制滥造,这是由当时的时代背景、社会背景所促成的。透过这一时期的电影,我们能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当时社会的发展情况和人民的思想状况。
20世纪20年代,受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在整体上处于上升的趋势。电影作为一种娱乐产业,也直接或间接的受到这一态势的影响。
电影公司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到1925年,各地共开设了175家公司,其中的145家公司集中在上海。这一时期比较著名的公司有明星影片公司、长城画片公司、神州影片公司等,他们各有风格,呈现出不同的创作面貌。

明星公司首屈一指,制片方针改以郑正秋的“营业主义加一点点良心”的“正剧”;长城、神州、民新的制片主张也都显示出一定的社会关怀和艺术追求;大中华百合公司“欧化”,天一公司“尚古”,呈现出相对立的两种风格;上海影戏追求艺术化,而南国剧社则更具现代性,表现出强烈的知识分子电影特点。很明显,此时的电影创作是在商业性的基础上追求艺术化的。田汉1926年创立南国电影剧社,希望“以纯真之态度,借胶片以宣泄吾民深切之苦闷”,自筹资金拍摄《到民间去》,由于资金短缺,影片断断续续进行了一年,在拍摄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最终未能完成。这种带有强烈知识分子电影特点的影片并不适合当时的国情,这也是这部电影未能获得大量资金支持的重要原因。在那个时代,无资金支持,只追求单纯的艺术化是无法成功的。可见商业性是电影艺术发展的必要动力。

❻ 浪潮原型老师怎么样了

《浪潮》原型的老师为了让学生了解法西斯主义的生成,自己当了一次独裁者。

《浪潮》这部电影是根据真实事件改编的,电影中的那个老师和最后开枪自杀的那个学生都有原型人物。这个电影更像是纪录片,记录一个老师出于一种儒士情怀,带着自己的学生做一些改变现状打破现状的事情,渐渐的又几个人发展成为一个团队一个队伍。学生也在这种行动和氛围中被鼓舞,界限也在慢慢被打破,最后发展成为一个悲剧的事情。

《死亡诗社》更像一个乌托邦的故事。如果两个电影的故事拿来比较真实性和操作性,我觉得《浪潮》看起来要可信度要高得多,我完全相信《浪潮》的真实发生以及里面的表演,但是《诗社》我感觉上更像一碗味道鲜美的鸡汤。

电影评价

还有值得一提的是两篇电影的人物结构都是老师跟学生。我也从小很听老师的话,很以为老师说的都他妈是对的。但剧中的老师可跟我小时候的老师不一样,我的老师会告诉我每天要写一篇日记,暑假作业要全部做完作业没交没做完就罚钱,火车刹车要从几十里外就开始刹车不然停不下来。

这两个老师都非常的有情怀,让我想起的是古代文人的儒士精神,想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一点,学生变成更好的人。这样的人人群中可不多,因为典型,所以被拍成电影。

❼ 什么是香港电影的新浪潮运动有什么新的内容

新浪潮是将电影与商业结合的一个新的电影风格。
1979年是香港电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始。大批电视幕后工作者转投电影圈,他们包括徐克、许鞍华、章国明、谭家明、严浩、余允抗等等,他们本著对电影的热诚,及年轻人特有的创意和社会触觉,拍出不少充满个人色彩的电影作品,为香港电影打开崭新的一页。 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疯劫》(许鞍华执导)、《蝶变》(徐克执导)、《点指兵兵》(章国明执导)。其后这批或在外国学习电影,或在电视台少林寺出身的年轻导演继续拍摄了一部又一部风格化的电影,包括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半边人》(1982)、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1980)、谭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等数十部作品,都很能表达这些导演对当时社会气象的感觉及情怀。 虽然这些新导演全被以“新浪潮导演”之名,但事实上,他们每一位的作品都极富个人色彩,并没有陷入香港电影类型化的传统模式。许鞍华的作品流露出深刻的人文性、高度的女性敏锐;徐克有一股神经质的张力;方育平作风朴实,真实感浓厚;严浩浪荡於青春暴烈及淡然含蓄之间;谭家明走中产美学;章国明擅拍警匪片等等,这些特质都体验到新浪潮电影的“作者论”美学。 “新浪潮”标志著香港电影与上一代中国本位粤语片的决裂。五、六十年代的粤语片往往背负著沉重的民族包袱,未能突破创新;而“新浪潮”电影则带有浓厚的都市色彩,流露强烈的本地感性;这跟导演们于香港成长、受西方教育很有关系。

阅读全文

与中国电影浪潮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变身动作科幻电影 浏览:688
女主喜欢自己家教的韩国电影 浏览:766
拥抱我在线观看高清电影 浏览:704
有什么经典电影跟建党有关 浏览:712
哪里能破解电影下载 浏览:540
电视电影怎么免费看 浏览:218
电影院录视频怎么 浏览:637
小马宝莉哪个大电影最好看 浏览:768
我在电影院看电影句子成分 浏览:621
中国上海无声黑白电影 浏览:734
闪电侠变丧尸什么电影 浏览:883
苹果上的电影找不到文件在哪里找 浏览:800
播放的经典鬼电影 浏览:602
中国父母和子女的电影 浏览:558
推荐手机能看恐怖电影 浏览:554
三个孩子与修女的电影 浏览:91
科幻系类电影 浏览:17
韩国素媛真实故事改编电影 浏览:72
十大励志电影推荐国产电影 浏览:947
电影我的母亲中文字幕 浏览:2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