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求大神,对于台湾电影的看法。
对台湾电影而言,2011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台湾地区,《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赛德克·巴莱》等片的高票房进一步拉动了本土电影的市场效应;另一方面,以钮承泽、陈正道、林书宇为代表的一批导演,来到大陆寻求新的合作机会,被视为香港导演集体北上之后又一轮人才流动。值此契机,我们专访了一批活跃于业界的台湾电影人,包括制片人徐立功、焦雄屏、陈国富、李烈,林书宇、陈正道、九把刀等导演,以及赵又廷、彭于晏、陈柏霖等新生代明星。希望通过他们的表述,呈现出这一年台湾电影的面貌。 在中国电影产业化发展突飞猛进的十年中,台湾电影一直是其中的一个“缺口”,业内甚至出现了很多“台湾电影已死”的看法。但是近年,随着《海角七号》《艋舺》《鸡排英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等台湾影片不断刷新本土票房纪录,或者在国际影展上崭露头角。台湾电影渐渐开始爆发,且复苏之势十分迅猛,不仅在票房上屡创奇迹,在题材类型方面也开始了越来越多的尝试。早前《海角七号》等台湾电影在大陆引进公映后虽票房平平,但在业内却实现了口碑相传,而随着今年《星空》《LOVE》两部影片宣布与大陆电影公司合作拍片,以及金马奖提名出现有史以来囊括两岸三地优秀作品的“格局”之大,台湾电影是否会与香港电影同样呈现“北上”的趋势也开始引起业内关注。 台湾电影的本土发力令人瞩目,解决“生存之道”后,下一个问题是如何寻求更大的发展。台湾本土市场容量毕竟有限,而随着两岸电影合拍政策的开放,台湾电影人也开始效仿香港电影人的“北上”浪潮,去内地寻找一个更大的市场。 2011年,台湾电影导演“北上”的势头变得清晰。小马奔腾影业投资的时尚爱情片《幸福额度》,邀请台湾新锐导演陈正道执导;而台湾青年导演领军人物钮承泽赴内地开拍的《LOVE》,投资成本叫价7500万元,比起钮承泽上一部佳作《艋舺》6000万新台币(约为1260万元人民币)的投资规模,堪称天壤之别。 “北上”意味着更大、更专业的宣传发行规模,而这一度是台湾青年导演最大的掣肘。台湾导演林书宇筹拍几米漫画改编的《星空》之初,成本只有3000万新台币,其中1000万新台币还来自电影辅导金。而该剧本入围华谊兄弟的“H计划”之后,投资成本一下扩大三倍,用充足的资金为影片营造了唯美梦幻的视觉效果。华谊兄弟用专业团队为影片卖力运作后期的宣传营销,让这部文艺气质的影片享受到商业大片的待遇,这一切,是林书宇在台湾完全想象不到的。 对台湾导演而言,“北上”意味着更为广阔的天空,而台湾导演独特的人文气质、细腻的拍摄手法,也为他们在内地的发展逐步铺路。在香港导演入主内地,争拍亿元大制作的同时,台湾导演集体表现也让人拭目以待。
B. 巅峰期的台湾电影和香港电影哪个水平更高
香港电影吧,香港电影的巅峰时期在上世界90年代,当时的文化输出也是相当厉害的,香港电影不仅是在国内地位高,在日韩的文化输出方面也是相当厉害的,当时韩国谁还不知道张曼玉王祖贤啊,由此就能看出来,当时的香港电影是真的厉害,那一群港星基本上是拍一部火一部,很多电影放到现在都很经典。
但是最近几年,香港电影的水平下滑很多,基本没有什么好作品出现了,还是重复十几年前的套路,武侠搞笑也没有了新意,观众不买账,票房和口碑都很惨淡。但是台湾电影和电视剧最近又重新回到大家的视线中,台湾的影视业正在发展,我还挺期待的。
C. 台湾电影彻底绝迹的原因没有任何台湾电影的消息,怎么回事台湾人不拍电影了
台湾的电影市场是对外开放的,然后就被老美 港台 日本给占领了,老美是占大头,而且院线大头也是老美控股,本地拍片风格倾向于文艺片,跟市场脱节,全靠政府补贴过日子,看的人不多。
D. 近几年来台湾的影视业不是很景气,张震这样的电影大咖是不是也受到了影响
近几年,台湾的影视业,因为种种的原因,非常的不景气,整个行业死气沉沉,毫无活力。这个情况,对于张震等少数的电影大咖,影响不大,因为他们的事业中心,不在台湾。这个情况,只是苦了台湾本土的电影人,他们受到很大的影响,有的甚至无工可开,处于失业的状态。
真正苦逼的,是那些本土的从业人员。以前有大把的戏拍,有大把的影片要制作,有大把的影片要宣传发行,有工开有饭吃,生活稳定而幸福。现在想开工没工开,随时有可能失业,有的已经失业。
E. 内地电影“血洗”台湾金马,这些好电影值得看!
昨个揭晓的第53届台湾电影金马奖,大陆电影人大放异彩。
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剧情片4大奖——
全被大!陆!包!下!
而今年是台湾电影《牯岭街少年杀人事件》上映15周年,金马奖的主题海报也是来自本片。
杨德昌,永远的大师,感谢你给世界带来了如此优秀的作品。
- END -
PS:持续关注剧透社,可以第一时间看到金马奖获奖影片。
微信ID:剧透社( jutou321)
F. 现在台湾电影市场怎么样飞轮海会拍一些台湾电影吗拍了大陆电影紫宅后,汪东城拍台湾电影吗
汪东城现在在拍偶像剧绝对达令,以后有好的剧本应该会拍的。
G. 为什么电影讲求台湾市场
因为台湾地区电影与大陆和香港有很大区别,给台湾本土电影烙上第一个地域色彩符号的是歌仔戏。还有六十年代初期的琼瑶(blog)片风行, 可惜的是,这段岁月并没有延续下去。到1970年,台湾地区电影院的数量、观影人数和票房数字达到峰值,之后由于电视的普及和香港电影的涌入,台湾地区的电影业缓慢下坡路。
翻看台湾地区近年来的电影市场,不难发现两个怪现象:一个是纪录片比剧情片多得多,只有不到20部剧情片的年份,却有一两百部纪录片,这是因为纪录片成本低、拍摄容易;此外,近年来少有能持平甚至略有盈余的影片只有两类,一类是青春同志片,一类则是悬疑鬼怪片,前者从《蓝色大门》到《盛夏光年》,后者则有《宅变》、《诡丝》等,这些边缘题材已经成为当下台湾电影的票房“遮羞布”了。
总而言之,台湾电影市场正在走下坡路。
H. 如何评价近几年台湾电影的发展
90年代之后,台湾影坛迎来了一位书写历史的导演——李安,并被称之为台湾电影复兴的新希望,他以中西结合的电影理念不但包揽了国内外各项大奖,更是为华语电影打开世界市场做出了突出贡献。此后的台湾影坛开始与大陆产生了合作与碰撞,更是加强了两岸之间的融合与促进,而台湾电影金马奖、香港电影金像奖与大陆电影金鸡奖也并称为三金奖被众人熟知。
I. 台湾电影产业有哪些值得大陆借鉴的地方
台湾制片业产场用小成本去做,且由于环境开放,可以表现的题材比大陆丰富。
J. 如何评价台湾电影现状
你提到的台湾电影我都看过。也会为了一部大陆不上映的电影专门飞台湾一趟。
我这么理解台湾电影的多元化:
第一,可以拍成电影的社会议题更宽广。至少在中国的审查制度之下,同性恋题材《女朋友,男朋友》是没有办法登上大荧幕的。
第二,台湾除了像大陆一样的电影院(主要播放当季的电影)之外,还有二轮电影院,播放已经下了的电影,或者按照不同的风格设定的影院(法国有专门的文艺院线,也设定了单部电影的排片不可以超过当日的三分之一,总之,起到平衡作用)。例如,光点电影院。 我不清楚是否有政府的资助。
第三,辅导金制度。 基本上,你提及的电影都拿到了辅导金。 也有人说,台湾电影越辅越倒。台湾本身市场就非常有限,如果只考虑在岛内发行,收回成本的难度就较高。如果一味玩小清新,台湾电影也会走向没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