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电影 > 论中国武侠电影中的诗意表达

论中国武侠电影中的诗意表达

发布时间:2023-08-22 05:46:18

Ⅰ 融合中西方文化符号,通过《卧虎藏龙》,看李安对江湖武侠的解读

《卧虎藏龙》是李安依照自己对武侠文化的独特理解而进行的一次创新性改编,在主题表达和场面设置上有着特殊的思考,这是一次对传统武侠文化的挑战,从这一点就可以看出他的影片必定是充满争议的。

此外,与之前的几部电影比较,不难推敲出李安电影所特有的风格,即借助中方与西方人在价值观、思维和性格等方面的差异表现,以电影艺术化形式去表达出来。李安导演的电影风格是鲜明且有特色的,在寻求国际 社会 、观众的认同上占有优势,但在国内却反响平平。

然而不可否认地是,《卧虎藏龙》是一部优秀的影片,不仅得益于它所享有的多项国际大奖, 而且值得称赞的是这部影片的立意,以及导演在拍摄时融入多层文化元素,有利于推动中国武侠电影迈上国际化舞台。

李安导演懂得利用自身优势,去分析中西方文化冲突,在不同题材的电影拍摄中,将这一核心理念融入其中,他不但指导华语电影,甚至对于欧 美文 化影片有着一定的造诣。他的电影反映不同时期人性所面临困境与选择,在技术手法、美学风格和商业价值上独树一帜。

就《卧虎藏龙》这部影片而言,国外影评人给予高度赞赏与褒奖,站在世界文化多样性与包容性的立场上,李安的电影风格是值得推崇的。武侠江湖中人情恩仇一直是华语电影的重要题材,在日渐现代化的城市中,人类对于 历史 元素的重新架构应当重新定义, 虽然传统武侠江湖文化中必然有着不可取代的优秀特质,但随着中国电影文化、艺术的推广和发展,业界人士既要扎根于中国优秀文化土壤中,也要有勇气和信心去吸纳世界文化中的精华部分。

文艺创作终将来源于现实并反映现实,电影文化是 社会 民众生活的窗口,而生长于不同环境、时代中的导演,在创作风格和思路上必定有所不同。优秀的影片大多有相似的特点,中国电影艺术的未来发展之路,需要一批又一批像李安一样的创新性导演。 他探寻国际文化中的戏剧性冲突,采用多重元素揭示人性背后的爱恨纠葛,文化虽各有千秋,但 情感 却是相通的

镜像语言和配乐要依托故事情节的铺展而设计,角色形象与个性的展示也离不开剧本情节,主题表达则是电影剧本的核心依据

武侠江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打斗、厮杀和角逐,不同导演对于这一题材的理解不同,因此在镜像语言的选取上各有考量,如展现兄弟情义、家仇国恨的武侠江湖,所侧重的镜像语言一定要符合东方男性粗犷、豪气的形象,要极力地突出打斗场面的激烈和悲惨,这是戏剧表达的其中一种形式。

而李安导演所阐释的则是一种儒雅、柔和与内敛的拍摄风格,江湖争斗的主角是人物本身,不单要场面有趣、真实,还要凸现人物形象的立体性和人物情绪的骤变性,以丰富的镜头语言加紧观众视听期待,为情节的推进提供自然流畅的演绎模式

《卧虎藏龙》中的镜像语言是借助远近镜头、特写镜头,以及镜头晃动来铺垫的,在故事开始玉娇龙深夜潜入贝勒爷府上偷取青冥剑一事,引发她与俞秀莲之间的首次打斗,只见她身穿黑衣、蒙面而来,飞檐走壁、七上八下,手持宝剑想要逃出府中,却被紧随身后的俞大侠给堵在墙里。

导演采用远镜头记录玉娇龙与俞秀莲的身形移动,一前一后可谓激烈,并以全景采集整个拍摄空间,光线明暗交叉,拳脚相向、四目相对,两人动作一气呵成,同时搭配铿锵有力的打鼓声,营造出紧张、热烈的打斗氛围,激发观众的惯性好奇心。

玉娇龙出塞去看望远在新疆的父亲时,突然遇到以罗小虎为首的劫匪群体,玉的梳子被罗小虎给抢走,不甘示弱的玉娇龙骑马苦苦追了半个沙漠远,想要教训一下劫匪们。这一镜头记录的是神奇独特的塞外沙漠景观,在黄沙中两人骑马打斗,导演意在营造狂野与自由的氛围,为两人冲动的 情感 增加野性之美。

玉娇龙与李慕白竹林交手,白衣与绿竹形成强烈对比,增强视觉冲突感,但力度却十分柔和,反衬中国武功的动静之美。此外,巍峨的雪山、微红的喀斯特地貌和茂密、深绿的森林,以及远处忽明忽暗的白雾交相辉映,增强镜头的视觉美。

在中国影视文化中,以武侠江湖为题材的影视剧层出不出,其中有一些优秀导演已自成一派,形成一套完整的武侠电影风格,如家喻户晓的徐克导演。而且在传统的小说中,金庸前辈的作品已经在无数书迷或影迷心中,奠定了不可取代的地位。

卧虎藏龙》的出现,刷新了对观众华语武侠江湖的认知,人间自有江湖,江湖中人人都是难以逃脱的侠客,争斗厮杀不只是为了场面好看,更深一层的含义还包括对人物 情感 冲突的重构和角色个性的全面展示

影片的主人公分别是玉娇龙、俞秀莲和李慕白,这三人的性格塑造最为立体,为角色之间的交锋提供了前提条件,同时这三人的人物活动串联起整个故事的线索。

玉娇龙是玉府的大小姐,吃穿用度自然是不用考虑,本应该是安分守己地过着富贵生活,可偏偏生性自由、傲娇的她,非要闯入江湖争斗中,她制造冲突、麻烦,半夜闯进贝勒爷府中去盗取青冥宝剑,导致师娘碧眼狐狸原身暴露,从而引发一系列的江湖争端。

玉娇龙对待感情热烈,在封建 社会 的特定环境下,挣脱女性枷锁去寻求暴力般的自由,她不嫁名门望族,却愿同劫匪浪子罗小虎交欢,暗示她不图名利、不服管教,过于追寻自我,最后却败在森严、残酷的江湖面前。

俞秀莲是镖局的大掌柜,武功自是不在话下,和李慕白心有所属,却奈何世俗伦理的禁锢。俞秀莲是李慕白好友兼恩人的未婚妻,俞理性、温柔、知性,虽然身处江湖却懂得人伦秩序,她善解人意、做事有条理,体现了儒家文化的处世态度。她的 情感 的隐忍且宽容,最后却失去最重要的人。

而与之性格相似的李慕白,他的性格安静、稳重,武功高强是其坚强外壳,可内心的欲望和追逐却深深地捆绑了他。他识人有方,想要劝服玉娇龙回归正路,却意外死在敌人手中。他们这层复杂的关系更是映衬出玉娇龙的大胆、狂热。

历史 背景是武侠电影的世界架构。李安导演能够在遵从 历史 的前提下,加入多种中国文化元素,为叙事结构增大了恢宏气势。

《卧虎藏龙》是发生在清末的故事,当时封建统治到达顶峰,清朝疆域版图稳扩,对新疆的统治逐步加紧,在大背景下,是一些 社会 现实理念的融入,如男尊女卑、婚姻父母之命媒妁之言、金钱地位至上等观念深入人心,礼教文化的束缚禁锢女人追求欲望的自由,压制着人性的解放。

为了铺垫故事场景,导演运用了多处文化符号 : 如中国打鼓配乐、街市文化中的杂耍、二胡、清代森严、高筑的城墙,以及中国独特的疆域景象。

对于西方文化符号的切入,主要是借助拍摄技巧和角色个性的塑造来具体展现的, 李安的这部影片有着较强的视听觉鉴赏性,镜头设计运用西方晃动镜头语言,增强人物活动的质感。玉娇龙的个性则融入了典型的西方思维,如爱好自由、追逐自由、不服礼教,以自我为中心的处世原则,这是对传统中式观念的巨大冲击。

关于《卧虎藏龙》这部作品,当时的国内影评人对这部作品反响一般,然而,在当时的国际影坛却受到热烈的肯定。原因在于时代在推进和发展,经济发展、国家地位的提升,给予中国传统文化更多的可能性思考,站在新时代文化多样性的交叉路口,李安导演能够推陈出新,以独特的架构去实现中西方元素融合的电影艺术,这又需要多大的勇气和努力呢!

《卧虎藏龙》这种中西方元素融合的武侠电影,必然有其拍摄手法上的缺陷,和发展已久的武侠电影也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但对李安导演本人来说,《卧虎藏龙》的拍摄完成了他对江湖武侠文化的解读,从《卧虎藏龙》这部影片中,观众看到了关于江湖更多的可能性。他用这部影片证明江湖武侠不仅是剑法心诀、飞檐走壁,更为重要的是他看到了江湖背后一代武侠人士在现实 社会 和个人生活面前的无限悲哀。

Ⅱ 谈谈你对中国武侠片的认识

武侠小说是通俗小说的一种重要类型,题材的主人公大多数都是都是身怀绝技、劫富济贫、见义勇为、大义凛然的侠客义士。

武侠片都是根据武侠小说改编的。
比较出名的武侠小说代表:金庸《射雕英雄传》、《天龙八部》、《鹿鼎记》、《神雕侠侣》、《笑傲江湖》、《倚天屠龙记》、《碧血剑》、《书剑恩仇录》、《雪山飞狐》等等
古龙《绝代双骄》、《萧十一郎》、《楚留香》、《陆小凤》

Ⅲ 香港电视电影中的诗词赏析

首先申明:这是转帖,原出处不明,我是转自大话电影论坛.

中国历史悠久,文化缤纷,自春秋以降,《诗经》一领风骚,光照万世,继而唐诗,宋词,元曲,一马平川,开创三个时代。自此,我们就多了许许多多,琅琅上口的诗词歌赋。比如李白的《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可谓千古传唱;还有苏东坡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只这一句,千古豪气,跃然而出。

众所周知,香港电影种类繁多,精品迭出,其中最具中国特色的就是古装武侠片。刀光剑影,儿女情长,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江湖,什么是江湖?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既然古装片的背景放在古代,自然也少不了诗词的映衬,现在,我就来谈谈在香港电影的出现的诗词。

一:首先说到的是《倩女幽魂》,话说宁采臣第二夜重回兰若寺,欲用三个灯笼驱赶森林里的野狼,为了壮胆,他大声念起一首诗:“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好诗,端的是李太白的《将进酒》,气贯如虹,一涛千里。一曲未完,旁边的小倩嫣然一笑。还有一首,正是在一家野店,宁采臣与小倩正欲逃离魔掌,夜深了,他展开她的画卷,在旁边写就一曲诗:十里平湖霜满天,寸寸青丝愁华年。对月形单望相护,只羡鸳鸯不羡仙。诗是好诗,情是深情。此诗原无出处,大意是参考《白衣卿相诗集 别思》一诗,但改后更符合这部电影的意境,此诗作者应该是本片编剧:阮继志或监制:徐克。

二:接着说道的是《赌侠II之上海滩赌圣》。大家可能会觉得奇怪,为什么是现代片呢?这里会有诗词吗?答案是:有的。是这样的,但凡帮会,都有自己的组织,还有自己的暗号,也叫切口,用来辨别自己人与别人的。比如《智取威虎山》中的“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就是一个众所周知的例子。在这部电影里,情况也是一样,话说一日,上海滩的街头一派混战,数十人乱砍,情形危急,这时,我们英俊潇洒的星哥和极其委琐的达叔出现在现场,冷不防一人要与星哥对暗号: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下句?星哥不假思索回道:低头思故乡。他并骄傲地想到:太简单了,我小学国文可是考了六十几分的啊!哈哈!从理论上说,从学术地角度出发,星哥是对地,可惜,这是黑社会,不说理论和学术。那人公布答案:应该是——桥断水倒流!靠,我与星哥一起脱口而出这个字,居然是这样!从这个角度也可以说明一个道理,那就是上海黑社会的文化程度比东北土匪的文化程度要高不少,连暗号都那么有文化底蕴。这可是李白传诵千年的《静夜思》啊,众位!

三:既然说到了星哥,就再来一个,《唐伯虎点秋香》。唐伯虎,于明宪宗成化六年庚寅年寅月寅日寅时出世,故名唐寅,又因属虎,故又名唐伯虎。唐寅聪明绝顶,诗画双杰,位居江南四大才子之首,为当时男女老少所崇拜的偶像。这是电影里说的;唐寅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江南第一风流才子等,这是历史上记的。唐寅性格狂放不羁,在绘画中则独树一帜,自成一路。这前半句倒是与星哥不谋而合,看看星哥在桥上,摆开阵势,摇摆前进,狂放不羁四个字,倒没有说错,哈!还是说说他的诗,话说桥上江南四才子诗性大发,各出一句,“山下一群鹅,嘘声赶落河。落河捉鹅一肚饿,吃完回家玩老婆。”厉害厉害,佩服佩服,赞后我就回头吐了一地。当然,这是搞笑而已,接着来真的,在夜里,秋香的屋中,唐伯虎面对她的责难,吐出一句: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真是情景交融,伤心而去。此诗出处不得而知,但在梁祝戏剧的《访友(明传奇)》一段曾经出现过此句。接着秋香想起唐伯虎的风采,吟出一首: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换酒钱。此诗倒真是唐伯虎的真迹,出自他的《桃花庵歌》,诗中一股悠然之气,飘然而出,想来他自号桃花庵主,倒不是虚名。秋香过后,伯虎出马,自吟一首:别人笑我太疯颠,我笑他人看不穿。不见武陵豪杰墓,无花无酒锄作田。好诗,好诗,让秋香醉倒,此诗凌厉,狂放,不愧于唐不羁的个性,它也是出自《桃花庵歌》,是末尾的四句。

四:回到古装武侠,说道《方世玉》。此片风格清新,武打华丽,李连杰与萧芳芳在元奎的手中,再创事业的高峰。当然,还有诗,美丽的诗。一曲诗出,无人能挡:“美人卷珠帘,深坐蹙娥眉。但见泪痕湿,不知心恨谁?”方老爷用之来哄苗翠花,方大玉用之来哄雷夫人,方世玉用之来哄雷婷婷,百发百中,到底是何方神圣所写,原来就是李太白的《怨情》一首,果然了得,不愧为千年泡MM第一绝句。还有一首,也是大大有名,一日世玉在书房,摇头晃脑地假装读书,读的正是“春眠不觉晓,出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这首熟的很,是小学必修课——孟浩然的《春晓》,琅琅上口,不绝于耳。

五:接着,上是一部的续集《方世玉II之谁与争锋》。开头,世玉纵马狂奔,一曲《世上只有妈妈好》的翻唱版之前,是另一首诗的翻写版,“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春草明年绿,世玉归不归?”想念之意,母子情深,溢与演表。此诗的原出处是王维的《送别》,末了一句,本是“王孙归不归?”改为这里的“世玉归不归”,更为符合意境。其实也可以改成别的,比如“无痕归不归”,等等,反正你想谁就写谁上去,我这里则是一直想着无痕这小子还欠我一饭局,所以想他,没有别的意思,呵呵!还有,苗翠华在家中与除非对诗时,除出上句“天上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苗对下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还是李白的千古绝句《静夜思》,虽然差了一个字,还是说明此诗的流传之广,无诗能挡。后来,陈家洛要方世玉去花子那要那个锦盒,方写就一封情书,上曰: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辗转反侧。署名:情场浪子方世玉。果然是一流经典的情书,此诗渊源流长,出自孔子的《诗经.国风.关雎》,真是让我不服也不行!靠,下次我也用这首写情书!

六:江湖,终于要说到江湖了,《笑傲江湖》,徐克的武侠世界,是我最沉迷的一个世界。“问天下英雄,谁不想笑傲江湖?”开篇头一句,就有一股猎猎的气息迎面而来,这不是古诗,却更有诗意。在林家染布房,令狐冲一展手中剑,一路华山剑法飘然而出,“会当凌高峰,独览群山小。狂风扫落叶,花落知多少。挺剑数苍穹,枯树盘根老。来到山穷处,回身再一招。举手及问天,”连剑招也带有森森古意,这几句,第一句出自杜甫《望岳》诗,咏东岳(泰山)一篇,原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第二句采用的是孟浩然的《春晓》“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其他估计是徐克的自创。几句诗连起来,表现了华山剑法的飘逸,轻灵之意,甚为贴切。“沧海笑,滔滔两岸潮,浮沉随浪,只记今朝。苍天笑,纷纷世上潮,谁负谁胜出,天知晓。江山笑,烟雨遥。涛浪掏尽,红尘俗世几多娇!清风笑,竟惹寂寥,豪情还剩了一襟晚照。苍生笑,不再寂寥,豪情仍在,痴痴笑笑。”这个虽是歌词,但更是诗词,作者:黄沾,与江湖的气氛互相呼应。

七:还是江湖,却多了一个争夺天下的《东方不败》。东方不败在江边一展神功,风雨欲来,她一展手中宝典,“葵花在手,江山我有!”豪气漫天,她势在江湖一展雄心。一心退出江湖的令狐冲和小师妹流落荒野,岳灵珊映着晃晃悠悠的篝火,拔剑刺进跨下白马的土坟,“提剑跨骑挥鬼雨,白骨如山鸟惊飞,尘世如潮人如水,只叹江湖几人回。”几人回,他们只能叹气。令狐冲夜闯密室,带着不知名的女子穿行山林,在寒风凛冽的山顶,仰颈喝下一口江湖的酒,伴着幽幽的箫声,吟出一首,“天下风云出我辈,一入江湖岁月摧。皇图霸业谈笑中,不胜人生一场醉。”也许没有人能退出这个心中的江湖。以上三首诗词,没有出处,却带有一种江湖韵味,想来是出自徐克之手。后来,东方不败神功大成,准备一统天下,在她的密室,她怀抱妃子思思,口出一句“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雄心一起,无可抵挡,可惜一腔抱负,最后还是逃不出一个“情字”。此诗也是众所周知,来自毛泽东的《沁园春 雪》。

八:多少雄心壮志,还是随风而去,东方不败还能《风云再起》吗?!多年以后,在海边,在顾长风的面前,她撕开面具,满头青丝随心飘散,“天地有情尽白发,人间无意了沧桑”。有情也好,无意也罢,光阴岁月,谁也无法逃避。重出江湖,其实只是一个借口,挥之不去的寂寞,才是真正的梦魇。在苗人的祭礼上,他们唱道:“天地无尽,星辰有光,日出东方,唯我不败”。但是,问天下英雄,谁又能真正的不败!?这两句诗词,也无出处,料想,也是处于徐克之手。

九:大漠风沙,《新龙门客栈》,有刀有剑,有情有仇,又未尝不是一个江湖!金镶玉,一介女子,却在江湖经历风雨,她有情有义,她敢说敢做。这名字可能来源于一句古语:有眼不识金镶玉。一个有内涵的名字,一个复杂的女人,其真正的出处却不得而知。当金镶玉在屋顶大唱“蜡烛小曲”的时候,周淮安出现了,他听到她的名字,评价是“金璧生辉玉玲珑”,看着自己的前途,他又口占一绝“龙门山有雨,月圆虎下山。”江湖的人,也只有江湖的命运。这两句也是没有出处,估计还是徐克自己写的。厉害,不愧我佩服徐克这么久,他对江湖的理解真是深得我心,连其诗词也带有江湖的醉意。

不过,在我看来,这部新派古装武侠电影中的经典之作,有一首曲配上的话,真是天衣无缝,绝代双骄。这就是元曲四大家之一,马致远的《天净沙 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Ⅳ 武侠电影(武侠片)之定义

一般而言,武侠电影专指那刀光剑影的绿林传奇,在文学素材上可以直接上溯到『庄子』的「说剑篇」、『史记』的「游侠」、「刺客」两传,以至唐代传奇、宋代话本和清代公案的故事,当然还包括近代和当世的武侠小说。期间大多是幻想性浓厚的武侠世界,或借古讽今地虚拟的现实传奇。事实上是这样的素材内容为武侠电影提供了一个一个充满想像力的空间,侠客的武功技艺可以被高度神话化:从飞檐走壁到腾云驾雾,从十八般武器到掌风斗法,各种奇幻的招式都可转化为确切的影像。
中国武侠电影的第一次浪潮是在20世纪20年代。第一部武侠片是天一影片公司1925年出品的《女侠李飞飞》。直接掀起高潮的是1928年5月明星公司推出的《火烧红莲寺》,此片将武侠与神怪相结合,赋予“侠”超人的能力,被称之为武侠神怪片。在《火》片一炮打响之下,其他影片公司追风而动,一下子就冒出《火烧平阳城》《火烧七星楼》《火烧青龙寺》等一批“火烧片”。据统计近40家影片公司参与拍摄,历时4年之久,出品数量多达227部。《火烧红莲寺》的摄影师董克毅不仅创造出“接顶法”,把画在玻璃上的红莲寺顶与没有寺顶的室内布景巧妙地拍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红莲寺建筑,而且还解决了腾云驾雾、飞檐走壁、人物变大变小的特技摄影法。
20世纪60至70年代,港台武侠电影兴起,时隔近40年后,迎来了中国武侠电影第二次高潮。胡金铨以《大醉侠》《龙门客栈》创造了“诗化境界”的“文人武侠”;张彻以《独臂刀》成就了体现阳刚美学的暴力武侠;李小龙则以《精武门》中的拳脚真功夫,开创了武侠电影的新纪元。
第三次高潮是在80年代初的中国内地。在拍摄娱乐片的热浪中,以1983年《神秘的大佛》开始,《武当》、《少林寺弟子》,等一批武打片相继问世,赢得了市场的欢迎。
进入90年代,以徐克为代表的新武侠电影掀起了第四次高潮。在“新编性”的《新龙门客栈》等一批影片中,加入了“戏说”元素和大量特技,使武侠电影更多地呈现出娱乐性。

Ⅳ 武侠电影的影视赏析怎么写

影视赏析也就是影评吧! 武侠电影,我们都很熟悉,几乎陪伴着我们长大,小学,初中,高中,甚至现在,依然活跃在我们心中,经久不衰,这不仅说明了武侠事业的和技术的突飞猛进发展,更说明了:武侠电影在我们心中扎了根,《笑傲江湖》,《天龙八部》,《独孤九剑》,《少林寺》,《黄飞鸿》等等,它伴随着我们走过了人生的前20年,每个男儿,听起“武侠两个字”就会浑身来劲,武侠两字,道出了电影的真谛。
“武”这个字,一向是很神圣的, 而且很神秘!也一向是各位侠客,武者所追求的。然而江湖上如果没有情,就不能成为江湖!!是情,把他们关联在了一起,是义让它有了生机。与此同时,大家都追求好的,完美而神圣的一方面,因此,江湖上用“侠”来代表这种表征。因此就有了江湖!也就有了侠客,侠者。在江湖上行走的侠客,经过情,义,就形成了--武侠
大家都知道李连杰是现代的武侠明星,起不知道他是因为拍摄这部《少林寺》而出名的
,那时候还是刚出道的李连杰就展现了绝好的影星气质。
以《少林寺》中觉远和尚一炮而红的李连杰,曾经是一代人心中的偶像。多少懵懂少年在看了不下二十遍的《少林寺》后,不但玩会了醉拳、醉剑,更重要的是摆会了觉远和尚的起手势,狂热一点的就直接卷起铺盖卷,上了河南嵩山少林寺!俺也是其中比狂热少一级的那一类。俺们镇上有两位带头大哥就真的上了少林寺,没当成和尚,但在山下的少林武校学了2年功夫,回来就做了老大。
随后的《南北少林》、《少林小子》之类的层出不穷,至今还记得《南北少林》中李连杰踩着竹排站在大江中间,随着雄壮的音乐把敌船撞了个大窟窿,当时俺们在下面是又跺脚又吹口哨,兴奋得不行。那种出手如风似电,说话正气凛然的气势一时之间是传遍大江南北黄河内外。但很快没有他的消息了,有关他的传闻可以写一本书,其中最离谱也令人最印象深刻的是说他走穴表演武术,在一个深井里面往天上抛斧头,被掉下来的斧头给砸死了!,算了,不说他了。
电影《少林寺》横空出世,人们都被这部电影给震撼住了。电影里的少林寺和尚们,救唐王,除奸臣,扶正义,济穷人,个个身怀绝技,尤其李连杰的出色表演,不但造就了一代功夫武星,而且栩栩如生地塑造了少林寺和尚的形象…… 由此,80年代的《少林寺》曾在中国乃至世界影坛掀起一股新风格武术电影热潮,并使李连杰一举成为国际级影星。日出嵩山坳,晨钟惊飞鸟……冬去春来十六载,黄花正年少,腰身壮胆气豪,常练武勤操劳,耕田放牧打豺狼,风雨一肩挑……” 李连杰,这位大陆的武术全能冠军有着扎实的功底,华丽的身手和虽不丰富但却灵气十足的演技。他精光四射的眼睛似乎是专为英雄人物而生的——他从小就这样。李连杰火了起来,被称为亚洲英雄。 李连杰让人喜爱更是因为他的电影始终有着一种清朗的正气,他是各路武侠导演实现他们想法的最好代言人。在中国武术的表演方面,李连杰已经达到不可超越的巅峰。 因此,可以说,《少林寺》应该是一个里程碑。侠义电影似乎就是从此走向成熟的。 看这部片子,感觉每一个镜头似乎都是梦境,失去亲人而创出的醉棍,牧羊女的金铃,李连杰勉强说出的那句“能持”,李世民为少林僧人免的酒肉之戒。在孩子眼里,那简直就是一个童话世界。 “天下武功出少林”。如今,七十二绝技、金钟罩铁布衫、大力金刚腿、二指禅、少林棍、达摩剑、少林擒拿手等早已随着小说、影视而在华人世界中耳熟能详。
影片中很多影片都是令人感触颇深的。这部电影出来给当时带来了的很大的震惊,但是也是影视界的一个宝典,过后很多国家,如日本都想学习中国少林功夫。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这个影片的经典之处:
影片首先介绍少林寺,对少林寺的大致地理位置,和风俗习惯做了简单的介绍。
这些看似多余,其实,这些正是影片的精心安排之处。让少林寺现在人们心中扎了根,然后为后面的写到隋末的中动乱局势,和,经常的战乱不断,人民痛不聊生的苦坎生活,更能对比之下,突出在王仁则的管辖之下,的民生的凋敝。
然后通过一个转折,写到本影片主演李连杰父子在百般折磨下,最后终于爆发了,觉远父亲被杀,他在同伴相助下逃离了苦海。
几经波折,来到了少林寺,虽然下的有点悬疑,毕竟一个身受重伤,且手无分文的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跑到少林寺的。我们撇开这些不谈,到少林寺后,通过写当时,大批贫困人民无家可归的情形,以及人民无东西可吃的贫困现象,在这种情况下,这个觉远来到少林寺。百般曲折下终于在,各位师兄和师傅的劝导和帮助下。留在了少林寺。在少林寺,通过在师兄弟们和师傅,以及师傅的女儿帮助下,很快的融入的少林寺这个大环境。
通过吃狗肉和师兄弟们山外聚会一事,说明了,大家来的少林寺,虽然是为了才出家。但是。他们的各种变现都说明,他们很多是由于王仁则的迫压下,才不得不遁入空门。
通过他们的一块聊天,生活,觉远了解到了,大家同时天涯沦落人,然后再师兄弟们,的帮助下,觉远开始学武。
在少林寺期间,相互交替的播放,王仁则领导下的人民生活,火动乱。同时播放,觉远在少林寺的生活。这些相互映照。更能突出影片主题,让人们的心,越来越偏向主角。
影片中,还有一个细节,向我们展示了一个道理,要学会一样东西,是需要坚实的基础功的,而且,不能急于求成,没有好的根基是学不好的。影片中描述,觉远刚开始在少林寺和师兄们一起来练功的时候,感觉师兄弟们在练功,自己却整天在练习一些基础的。感到师傅不教他功夫。但是急于报复仇的他,受不了这种生活, 就私自逃离了少林寺。
在逃离少林寺期间,故事出现了两个巧合:
第一个:是觉远在以前受恩于白姑娘的照顾,才得伤势复原,但是,一个在少林,一个在寺外,因此,并没有感情基础。本影片虽然主要不是这点。但是要通过这点,反应主人公的吸引力,另外,感情是每个电影必须的。导演安排了,白姑娘被王仁则捉去的这个巧合,不仅让大家。心情不禁一紧。担心白姑娘的安慰。通知增加了影片的曲折性。同时,通过,觉远的报仇,把白姑娘救出来。同时说明。他自己的本领不够。不能报了仇。而要等到回去在加修炼。虽然这点有点异想天开了,觉远在厉害,也不可能一个人闯进,重兵把守的王仁则的府邸。
第二个:是觉远在这次行动中遇见了,最重要的一个人---李世民。他在这个影片中启动了很大作用,一是为了历史的必然和耦合性。而是因为,就算觉远武功再高,就算少林寺再强,也不可能同王仁则的大军相抗争。因此,影片通过这种安排来替觉远报仇。同时也给本影片一个完好的结束。
这次事件之后,觉远又回到少林寺。在师傅和各位师兄弟的原谅下,觉远感到了自己武功的差劲,并且明白了基本功的重要。因此, 他开始,努力练功。虽然只是简单的几个镜头,却突出了,觉远的用功程度,和进步之快。
然后就到了最关进的情节,通过,护送唐王李世民渡过黄河,安全离开,他们终于得罪了王仁则。在觉远和师傅,和师兄弟们帮助李世民渡过黄河之后。已经知道了得罪了王仁则这个凶神恶煞。就把他逐出了少林寺。觉远也知道,这是他们不想让他在少林寺等死。这一段时间在一块的生活,让他们都惺惺相惜。互相协助。不忍心看着他去送死。虽然,觉远自己也知道这是大家为了他好。但是他自己认为:这个时候应该放弃自己的生命危险。不然他可能要连累整个少林寺。这从侧面反应了他的不以自己的利益而牺牲大家的利益的江湖道义性格。虽然他在少林寺时间不长,但是,毕竟是有感情的。从最后觉远又自己跑回去,又被赶出来,这段来看,本来是没有必要的,因为到最后他赶过去就可以了。但是导员这样安排,却更能反应觉远和他的师兄弟们之间的感情之深。
该来的终于来了,在漏网之鱼的报告下,王仁则大怒。率大军进攻少林寺。准备一手毁了佛家圣地。从刚开始对圣地的描述。对比说明了王仁则的残忍。另外。从佛家慈悲为怀的方面讲。方丈为了保存少林寺,和觉远。而宁愿自己被大火火火的烧死。这点精神是感人的,没看一次,我感动一次。最后王仁则终于没有放过少林寺。尽管武僧们在奋战。但是,效果不是那么好。
但是电影又不能这么结局,因此,我们转折性的人物李世民带领军队渡过了黄河。这已是一个最好的,结局。虽然不可能这么巧合。但是这里不是重点。最好,在李世民大军和少林武僧们的配合下。开始结尾的打斗,当然,武僧里面很多都视王仁则为大仇人,最终却安排觉远和王仁则对打。一是为了突出觉远这个主人公。而是虽然影片里面说很多都是被王仁则迫害而流落少林。但是,那并没有显示,真正显示的是觉远的父亲被王仁则杀害。因此,有觉远收尾。至此,影片已经到了尾声。
影片中有很多的地方得到大家的认可,虽然有瑕坯,但是还是遮挡不住他的伟大影响
这部影片一直是大家颇为流传的影片。百看不厌!!

Ⅵ 如何评价张艺谋电影《英雄》

影片评价

正面观点
影片主要角色均着纯色且色彩亮丽的服装,配纯色装饰,极富个性,充满了寓意。不同的颜色似乎也暗示了四位主角的不同命运,也成为本片在艺术上的一大成就 。
《英雄》是导演张艺谋面对电影全球化和商业化的背景,实现自身艺术转型的
一个重要标志。明星云集,场面宏大,画面精美,武打设计挥洒写意,将中国传统意境于动作片的暴力美学造型相结合,创造了中国大陆电影新一轮的票房神话和电影产业化模式。美国《华尔街日报》认为:“《英雄》真正拉开了中国大片时代的帷幕”。同时,《英雄》在商业与艺术之间的宏大叙事策略,也在知识分子、普罗大众、官方意识形态和电影专业人事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 。其风格、色彩、意境的东方风格,美轮美奂的视听奇观,华语大明星的组合,杜可风、程小东、和田惠美、谭盾等跨国跨地区制作团队的建构,为后来中国的商业大片提供了可以复制的模式[ 。

《英雄》带来的电影产业化运作的模式也是颇有启示的。从前期的策划筹备、类型片明星制,到拍摄制作,最后宣传发行,《英雄》呈现给人们的,是一整套迥异于国产电影以往操作路数,却又完全符合商业规律的市场化电影运作范式。《英雄》上映2个月,国内票房就达到2.5亿元人民币,毫无疑问,《英雄》获得了国产电影空前的商业成功。从某种程度上说,《英雄》是中国电影产业化道路的一块里程碑,它在艺术和商业结合的中国武侠类型片的发展上,有着丰富的启示意义。
《英雄》在西方受到广泛好评,但由于语言和文化的差异(在外国上映的《英雄》为汉语发音,外文字幕,而电影本身的故事情节对于西方人来说比较复杂,但对于受中华文化影响的东亚圈来说又过于简单),许多西方观众只为电影的图像美感叹为观止,却难以理解电影要表达的内容和精神实质 。美国影评家罗杰·埃伯特认为,《英雄》在结构上模仿了黑泽明的《罗生门》,但张艺谋第一次使武侠电影具有了诗意。美国《纽约时报》以两个版的篇幅报道了《英雄》在美国上映的盛况,评论称:“《英雄》这部中国电影,经典得就像中国的《红楼梦》,也是我们美国奥斯卡的无冕之王。”制片人张伟平评论到:“《英雄》这部电影在北美延迟了2年才上映,却依然受到北美的欢迎,登顶首周票房冠军,真为我们国产片长志气。 ”
2005年美国《时代》杂志评选“2004年全球十大最佳电影”,张艺谋执导的《英雄》及《十面埋伏》并列第1名,这也是华语电影首次被《时代》杂志评选为第一名,杂志对张艺谋两部武侠巨制赞誉有佳,认为影片无论色彩的运用、动作设计及摄影画面都是上乘的创新。
总之,《英雄》是内地大片的开山之作,也为内地贺岁影片增加了一个新的类型:武侠大片,这在中国电影产业发展的历史上应当被浓浓地写上一笔 。

反面观点
影片剧情太过于单薄,不足以支撑起90分钟的长片电影,电影本身的故事情节对于西方人来说比较复杂,但对于东方人来说,却又过于简单[23] 。情节缺少那种贴近生活的真实。感觉到人物性格的前后发展变化比较突兀,斧凿痕迹比较深,失去了真实性。给人的感觉是演的不是人,而是神。主角给人不够丰满的感觉。一个至关重要的人物,由于在影片中相对的黯然失色,没有达到“把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的那种催人泪下的悲剧色彩。影片的场景虽然壮阔、美丽,但是艺术的真实却不允许夸张过度,秦国的文武百官、士兵总是像蝗虫似的出现在画面上,十足是一群无能之辈,其实正面人物往往需要反面人物的陪衬,而且要恰到好处进行对比,否则总是给人做戏的感觉。那样的场景虽然比较大一些,但是对塑造人物,烘托情节的发展却未见得是合理的 。
摘自网络

阅读全文

与论中国武侠电影中的诗意表达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老电影春归 浏览:346
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电影母爱 浏览:141
中国吸血鬼恋爱电影 浏览:898
跨越时空爱上你电影演员表 浏览:546
姐姐的朋友电影免费看中文 浏览:280
九岁男孩子要看的电影 浏览:583
拍恐怖恶搞节目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738
好听的中国电影主题曲 浏览:533
蚁人大电影中文版 浏览:468
苹果手机里的电影怎么传到电脑 浏览:786
推荐法老电影 浏览:905
妖兽都市电影香港 浏览:374
电影讲国外老师是黑帮老大 浏览:605
尊龙和哪个女星演过电影 浏览:13
张译拿过哪些电影奖 浏览:646
在哪里可以免费看枪版电影 浏览:763
14男生看什么电影科幻 浏览:736
日本剧情电影介绍英文介绍 浏览:735
医院很恐怖电影 浏览:537
背景图片动画电影高清五个人 浏览: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