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一镜到底拍摄
问题一:什么是一镜到底?小时代最后那个一镜到底是什么意思 电影是通过许多镜头的剪辑而成,电影的剪辑往往是一部电影成功非常重要的环节,剪辑可以控制节奏,透过摄影机的运动掌握角色彼此间或是当下景物的相对关系,但是影史上有许多电影导演选择困难的“长镜头”技巧放在他们的作品中,这类“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无法透过剪接来呈现完美的影像顺序,而是必须将每一个场景、物件、人物走位、摄影机的运动以至光源,都搭配的天衣无缝
问题二:电影里面的“一镜到底”到底是个什么玩意 一镜到底是一口气拍出来的意思。小时代最后那个一镜到底是一口气拍完。
一镜到底,镜头不cut,一口气拍下来,对演员、调度、整体配合都是一个考验。
苏古诺夫的「创世纪」是一部两小时一镜到底的电影, 在俄国圣彼得堡冬宫拍摄,完全不能ng,只要有一个人失误,全得重头再来,事前的排练相当辛苦,动员的的人数,堪称创举。「大事件」一开始也有一场七分钟,一镜到底的镜头,非常过瘾。
国际人士称赞侯孝贤拍摄手法一镜到底很利害很少人敢拍,侯孝贤是以「长镜头」闻名,而非一镜乎返到底,纪录片也很少一镜到底,因为太刻意了,除非是单机拍摄舞台的演出,才算是一镜到底。但一镜到底要拍得好看,真得不容易。
所谓的一镜到底,基本上适用于纪绿片的拍摄手法, 如何拍的稳、拍的见感情、让人有感触这就是专业 ,用在商业片上这就是国际人士认同的唯唯厉害。
举例:
《冬荫功》:3分54秒
独闯冬荫功是《冬荫功》的精华部分,这是一个持续近3分54秒的长镜头,托尼一气呵成,从1楼一直打上去,行云流水很漂亮。
这3分54秒要一气呵成可并不简单,首先就是对体力的考验,因为这是一个镜头拍成的,不允许中途休息,要打到最后还不出现疲劳状,动作还是那么犀利拳脚还是那么有劲,真的不容易。事实上,这个3分54秒的长镜头拍摄了四五次才成功。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闯进一个房间,一男一女正在床上,他把几个打手摆平之后镜头马上转到门外,这时一帮人很快冲进这个房间,但是没发现Tony转身走了,镜头又马上转到门上方,原来Tony已经在那里了。这里虽然写了很长一句话,但实际上时间非常短,Tony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攀上门缘,并且是在已经连续打了两层楼的情况上做的,实在佩服。其实如果不用连续长镜头,而是剪辑拼接,那是非常容易的事,但这里却是完全真实的,不佩服都不行。在花絮里我们可以看到,在拍这里时也出现过失误的,有一次在Tony从门缘上跳下来时,右脚不慎在右门上挂了一下。虽然这并无大碍,但总是美中足,所以还要重拍。
问题三:有哪些一镜到底,全片只有一个镜头的电影 「大空港2013」《俄罗斯方舟》和《夺魂索》。另外,《工厂大门》作为世界上第一部电影,也是一个镜头,但那是由于当时还没有其他的剪辑拼接等手法,所以我觉得不能把它称为长镜头电影。 《夺魂索》虽然中间因为胶片长度问题必须停机换胶片,但下一次开机仍然是从上一个镜头的地方开始,从拍摄的用意和美学角度来讲,应该也算是一镜到底。《俄罗斯方舟》则是用了比较先进的现代拍摄工具,相当于直接拍摄于硬盘之上的。还有一个寂静的房子
问题四:找一个创意短片,实拍+合成的一镜到底,介绍自己的 my.tv.sohu/us/194315962/69768389.shtml 这是我最近看的一镜到底的视频
问题五:定格动画用一镜到底拍摄,怎么做到的 包括:软件、硬件、定格动画工具箱三部分:硬件:包括布景平台,专业灯光系统,智能化拍摄像机,定格专业拍摄轨道,万向专业摄影云台等。
问题六:什么是多段式伪一镜的拍摄方式指顷培 多段一镜到底的长镜头拼接,相对于一镜到底来说的,可能是画面一个镜头进入到黑屏然后又从黑变亮接着另一个场景,这里的伪一指的是一镜到底。
问题七:公益广告《妈妈的等待》一镜到底是如何实现的,前期拍摄需要什么准备,后期剪辑又如何操作? 30分 并不是真正的长镜头,算是伪长镜头
剪辑方法也是挺简单的,很多电视台拍摄宣传片用的也是类似的手法。
前后场景之间尽量多拍一点,拍摄最好在一天完成;如果表现不同季节的话,最好在相似的光照和天气条件下完成.
转场过渡时注意最好用渐隐,衔接处注意模糊效果.
机位保持一个角度[一个机位就够了]
对了 一个跟进镜头需要滑轨
问题八:《鸟人》是怎么做到一镜到底拍完一部电影的 演员一次演完,而且听说是有剪辑过的,只是两三处,不明显。
而且国内有一部电影叫【路边野餐】,也是一镜到底。
问题九:《鸟人》的一镜到底是怎么拍出来的 鸟人并非真正意义上的“一镜到底”,原因有两点:其一,是因为电影中依然用到了硬切,其二,是在大家津津乐道的超级“长”镜头中,依旧用到了很多特效剪辑和隐藏剪辑。
问题十:如何用无人机拍出一镜到底的镜头 首先具备一般摄像一镜到底的经验
其次能通晓掌握航拍基础知识
第三能熟练操纵无人机及其拍摄
㈡ 电影《1917》一镜到底是如何实现的
时隔四年,萨姆·门德斯携最新力作《1917》席卷而来,斩获了金球奖最佳剧情片、最佳导演奖,并在刚刚结束不久的奥斯卡颁奖典礼上“十提三中”,成为年度最热门电影之一。是的,曾执导《美国丽人》《007:大破天幕危机》的他,这次将目光聚焦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并如愿以偿地完成了一部史诗级的战争电影。
1.一镜到底的想法
《1917》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两个年轻的英国士兵,斯科菲尔德和布莱克,他们需要尽快将放弃对德进攻的命令文件传递给前方的英军作战部队,因为这是一个圈套,关系到数千人的存亡——而布莱克的兄弟正是这支部队的其中一员。但他们却只有一天的时间完成任务,与时间的紧迫相比,更大的问题还在于,他们将穿越大片的敌占区,才能到达这个主力团所处的方位。
显而易见,这个故事的情节发展是一直处于行动之中的,而萨姆·门德斯也想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手法制作这部电影。门德斯说,有一次他看到自己的孩子在玩战争类的电子游戏,这使他产生了一镜到底的想法。《1917》这部片子跟随了两名士兵的脚步,而萨姆·门德斯正是想让观众体验到那种与主角们同呼吸,共进退的身临其境。
历史题材的电影,对电影制作的每一个部门来说都是挑战,尤其是艺术概念设计、布景、服化道等细微处。为了实现这一几乎无法完成的巨制,萨姆·门德斯第四次邀请世界顶级DP罗杰·迪金斯先生出山掌机。
2.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
制作一部在观众看来连续两个小时一直拍摄、未曾剪辑的故事片,这无异于说笑。电影制作方细致入微地大量前期设计,精益求精地完善了技术上的每一个细节,才完成了这项不可能的任务。
如你所见,拍摄一部像《1917》这样的史诗电影,需要大量的前期准备工作。美术指导丹尼斯·加斯纳(Dennis Gassner)在拍摄前首先制作了整个置景地的模型,这样能使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与萨姆·门德斯和罗杰·迪金斯保持一致的设想。这无疑是很有用的,工作人员可以清楚地了解到演员的位置,也可以知道摄影机的运动轨迹和灯光角度。这样,整个摄制组才可以在拍摄前行之有效地调整画面中每条街道和战壕的长度。在价值数百万美元的电影置景地,你不可能总想着即兴发挥——除非你不折不扣地按计划去做了,然后才能有足够的时间与预算去“随心所欲”。
3.摄影机运动与镜头
如果你曾经制作过一镜到底的项目,那么你一定意识到排练是多么的重要。你需要片场里的每一个因素都能在摄影机镜头前完美地同步演绎,这包括了演员、摄影机运动、现场爆破特技等等。为了实现这样的拍摄,罗杰·迪金斯和他的团队使用了两种稳定器:一种是传统的三轴稳定器,另一种则是五轴稳定器——ARRI Trinity。对于那些无法人为操作的大范围调度镜头,他们会接力般地将稳定器安装在各种索道、伸缩摇臂以及车辆等移动设备上。
也是为了能灵活地进行运动设计,他们选用ARRI Alexa Mini LF拍摄《1917》。这是ARRI Alexa Mini的全画幅版,罗杰·迪金斯描述说,这是“他使用过的最小巧的数字摄影机之一。”在镜头使用方面,整部电影都是使用ARRI Signature Primes系列镜头拍摄的,具体包括了35mm、40mm和47mm这三枚镜头在内。
4.布光和剪辑
罗杰·迪金斯在摄制早期面临的最大难题,就是怎样在如此大的置景场地上进行布光,同时还要兼顾到几乎是360°移动的摄影机。是的,在有太阳的情况下,这根本做不到。所以他们只能依靠照度相对稳定的阴天来拍摄白天的外景——如果你想要场景之间的视觉连续性,天气肯定是要保持一致的。这也意味着,在足够方便拍摄的大片云朵到来前,剧组将会有数天无法开工。
但对于夜间的外景布光来说,那就是另一个故事了。小镇部分的夜景戏,整个场景基调是昏暗的,整场戏要给人在噩梦与现实之间不断穿梭的感觉。为了对该场景进行布光,迪金斯使用了一些看起来像是附着在线上的烟花类型的燃烧物。这样,光会在天空中持续的散射,照亮演员与场景。
说到后期制作,剪辑师李·史密斯(Lee Smith)会出现在每一个需要剪辑的镜头的拍摄场地。相关镜头的拍摄期间,他一直在片场,然后在晚上剪辑场景之间的连接镜头,以便团队第二天决定是否可以继续下一场次的拍摄。
在拍摄现场定剪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因为你必须在现场,坚决果断地判断出最完美的镜头,直接做出选用的决定。事实上,你所选择的镜头会直接影响到接下来的拍摄。剪辑点看起来会很不寻常,因为我们通过道具等手法隐藏了剪切痕迹。说真的,我很好奇,想去电影院看一下成片来了解最终呈现的效果。
㈢ “一镜到底”的电影真的不需要后期剪辑吗
开宗明义,“一镜到底”通常指代看上去几乎不用剪辑,完全打破了蒙太奇的规则,没有切换,没有正反打,一个镜头从头到尾,完整记录了整个事件的发生过程。注意,仅仅是“看上去”不经过后期剪辑,其实很多所谓“一镜到底”的影片是长镜头和蒙太奇的结合。但它们往往运用各种后期技术使剪辑点不易察觉,形成一种天衣无缝的观赏效果。简单地说,名副其实的“一镜到底”=整部电影是一个不经过后期剪辑的单一长镜头;伪“一镜到底”=多个长镜头+后期剪辑/特效。
此外,后期还要将化妆间镜子里的工作人员一个个“挖掉”,最具代表性的是娜奥米·沃茨和安德丽亚·瑞斯波罗在剧院后台充满百合色彩的互相安慰桥段,所有工作人员都暴露在镜中。视觉特效师Ivy Agregan在接受采访时说:“要把工作人员挖出来,接着用摄影测量法(photogrammetry)把元素摆回去。这需要做很多的动态素描,而且工作量很繁重。”可见,我们看到行云流水的“一镜到底”实际上是繁复考究的“特效大片”,对拍摄模式与电影语言的积极探索需要强大的电影工业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