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求一部和钢琴有关的电影名称』
《海上钢琴师》《钢琴师》昨天晚上刚刚看的,之前了解这片子,但一直没看,虽然我是钢琴迷,但是也是个电影爱好者《肖申克的救赎》、《钢琴师》、《教父》等片子我都有收藏~~~~~~~
我当时就是冲着《野蜂飞舞》这首曲子来看这片的……
说实话,这部片子确实经典,导演实力可见一斑,这是我看过最另类的一部电影,因为他另类的故事,男主人公一生都未曾踏上过坚定不移的地面,这在常人看来几乎不可思议的事……
但这个故事难免有些牵强,仿佛是导演(编剧)想尽一切办法,想将笔下的这个1900留在船上……我不明白,难道1900从来都没有生过病?没找过医生?从来没有发过烧?在那狂风巨浪的大海上……孩子好奇的天性,不可能不让1900在没有建立人生观少年时期,踏上岸去……
在片中,1900的扮演者演技精湛,几句不凡之言,让他旁人无言以对,如果不是这位演员的演技太过于高超,我想没几个人不会认为是导演在为1900自己找一些听似不凡之言的借口……
一个一生都生活在前后不足300米的世界里的人,他因何会有如此深刻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他如何能把这个世界用自己的价值观给诠释出来……什么外面的世界是弹不完的琴键,奏不完的乐章……而拒绝外面的世界……这不是荒唐和愚昧吗?
仿佛导演是为了要颠覆中国成语中“井底之蛙”的含义,他将笔下的1900变成了一个能从井低洞察世界的巨人,甚至让1900以所谓的价值观去束缚自己永远生存在这个前后不到300米的世界里……
这就是我对本片的最大感受……压抑,我不知道1900的扮演者蒂姆·罗斯,能够将1900演绎到如此境界的优秀演员,会不会也感到过压抑?
还有就是,本片只是一部电影,这个剧组应该不是那么容易能够请来世界顶级的钢琴师为之配乐,所以在决斗那一段的1900〈野蜂飞舞〉显的很凌乱和粗糙……而黑人钢琴师弹的曲子也算不上什么特别高难度…… 《海上钢琴师》 我看了,写点感想……
总的来说,可能是由于我的价值观与本片的主题思想不符,本片除了让我知道它是一部难得的经典之外,很难让我苟同他的主题思想,这也是为什么我会痴迷于〈肖申克救赎〉的原因……一个让人走出去,一个让人留下来……
⑵ 求推荐几部类似肖申克的救赎之类的使人看了以后回味无穷的电影
类似于《肖申克的救赎》这种震撼人心、回味无穷的电影,我比较推荐的是《乱世佳人》与《穿条纹睡衣的男孩》。
第一个《乱世佳人》,这部电影也是以小说《飘》改编而来的,电影都快四个小时了,说实话当时看的时候,很震撼。故事的背景是美国南北战争,南方农场主的女儿斯嘉丽(费雯丽饰演)个性率真洒脱,但有时却又自私虚伪,不敢面对自己的内心。故事围绕女主斯嘉丽的成长与改变展开,以小见大,实则讲述南北战争的时候,美国人民的心理变化与成长经历。在那段有些恐怖的时光里,大家都在以自己的方式成长着,改变着。女主从不成熟到慢慢懂得什么是最珍贵的东西,以及她与男主白瑞德直接别具一格的爱情,也是很让人震撼的。
⑶ 一部关于钢琴电影的名字
《钢琴》(韩国)
《钢琴课》
《钢琴师》
《钢琴女教师》
《钢琴师和她的情人》
《贝多芬传》也是很不错的,里面的背景配乐全部是贝多芬的作品,而且电影有好多像油画一样的画面,很美,你不妨下载看看。另外描写钢琴家肖邦的电影《一曲难忘》也不错。还有一个日本的老电影,《砂器》,也与钢琴有点关系。
⑷ 电影钢琴教师(一部惊世骇俗的经典电影作品)
《钢琴教师》是迈克尔·哈内克导演改编自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的半自传同名小说。
故事讲述知名维也纳钢琴老师爱莉卡(伊莎贝尔·于佩尔 饰),从小受到虎妈教育,成了一位难以亲近的女艺术家。
但她的谜样生活与卓越才华以及美貌都对一位年轻男学生华特(伯努瓦·马吉梅 饰)产生了致命吸引力,男学生展开了猛烈的追求攻势,爱莉卡原本走在钢索上的怪异生活平衡于是招致了全面性的毁灭。
《钢琴教师》是第54届戛纳电影节的大赢家,当年获得评审团大奖、伊莎贝尔·于佩尔夺最佳女主角奖而伯努瓦·马吉梅拿最佳男主角奖。
20年再看,这部片在21世纪以来,电影形式与题材全面腥膻化后的现在依然强烈而挺傲,以至于能完胜市面上所有惊世骇俗的电影作品,尤其在全球电影这一年来的表现又特缺大师之作,使我有一种今年光是观看这部就可抵十部全年上映新片的畅快。
经典片看似离一般观众较远,但其实从中总能找到通俗元素,例如《钢琴教师》的姐弟恋元素极强,伊莎贝尔·于佩尔又美又会演,而当初的伯努瓦·马吉梅也帅得够撑起一个天才王子般形象的角色。
这很重要,因为当我们以为王子就应该解救公主,并从此过着幸福快乐的日子时,艾尔芙蕾德·耶利内克与迈克尔·哈内克却不这么认为,反而是让公主悲剧式宿命般无止境的黑洞引力将王子拖入深渊,陷入故事里的受众这时才会惊觉,所看的并非是充满着高雅音乐陪衬的美丽爱情故事,而是一场上流人物久闷待爆发的下流故事。
《钢琴教师》也体现出一般人以为努力就能翻转阶级或改变命运的想法过于乐观,当一个人(或说一家人)拼死拼活将孩子栽培成为社会精英,其背后所需付出的代价其毁灭性之大让人无法想象。
电影片头用一场爱莉卡晚归造成母女打架的片段,精准利落讲完母亲黏腻不透气的控制狂病以及女儿用冷漠掩饰濒临疯狂的压抑病,也是描述一家两代如何用尽一切养出一个拥有体面职业的小孩,却又是如何让这位挣得一份好工作却失去一切的女儿随时准备崩溃的预告篇。
《钢琴教师》让爱莉卡作为一位擅长舒伯特音乐的专业权威,一方面用传奇人物的苦练与才华以及悲剧式命运等已知历史,让女钢琴师的过往与未来不用电影额外注解便能让观众略知一二,并做好心理准备。
同时也增加了我们在看完这故事之后拥有延伸阅读的深度空间,如此一来,当电影专心聚焦在钢琴教师与男学生师生恋的剧情中时,不至让片子流于一般爱情电影的空虚浪漫描述。
于是当爱莉卡冷漠地不断拒绝帅气学生,并说出「何况爱情本来就很平凡」的时候,你会几乎完全相信,她毫不在乎这份让女性观众融化不知几遍的恋爱氛围,并硬是要搞砸它。
后来了解到这位女教师不是不爱而是爱无能的时候,也更加能感受到这位受过高压教育而出人头地的钢琴师的坚强部分,其实是脆弱得一碰就碎。
另,对于潜力股女学生的嫉妒与怕被说「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和怕被取代的内心恐惧,在母亲的引导之下也让爱莉卡面不改色地搞出一些小动作,例如不让学生有机会独奏表演,甚至在才华与情感嫉妒之下,做出放玻璃碎片伤害艺术家肉体的地步。
爱莉卡自小被母亲压抑惯了,压抑成为她外在行为的所有表情。为了释放这份压抑,她流连于录像带店,对于男女间的事情充满憧憬。
一个男人要爱她?可以,请尽情地虐待她,因为一般的情爱太平凡,平凡到会让她想吐,爱莉卡的快感点高不可攀,需要男人极端的行为才能让她满足,但那也只是「她以为」,毕竟她从来没有经历过。
于是当一个小鲜肉闯入她生活,并从一个阳光男孩逐渐被改造成阴郁变态男时,他由爱生恨,恨到真的很想占有她,反正一切看来如她所愿。
爱莉卡终于迎来一场人生中想望已久的被虐待蹂躏,但现实并不如她所想那般具有快感,这位钢琴教师面无表情地在自家地板上「享受着」男人疯狂的对待,成就了影史上最无感却最经典的影像,也为伊莎贝尔·于佩尔赢得她人生中第二次戴上戛纳影后的桂冠。
男人后来告诉她,「反正爱的伤痕死不了人的」,从此翻脸不认人。伊莎贝尔·于佩尔在《钢琴教师》全片的表演质感与张力都很高,但也有人认为伊莎贝尔·于佩尔之所以能再度夺得戛纳影后宝座,是在最后一场戏时有够狠的那一刺,而那的确可作为影史上最经典的惊悚画面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