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电影 > 香港电影协会

香港电影协会

发布时间:2022-05-07 16:24:26

Ⅰ 谢贤击败谢霆锋再度获得影帝,他是凭借哪部影片获奖的

谢贤是凭借《杀出个黄昏》这部电影获奖的。

因此,本次比赛一度被外界视为金像奖的前哨战,可以说是颇具指向性和参考性。今年的金像奖颁奖典礼原定于今年4月中旬举行,但最终延期至今年6月,所有网络投票渠道将于本月底正式关闭。更重要的是,金像奖还在早些时候公布了最后五位获奖者的名单,85岁的谢贤仍在名单上。届时,他将与吴镇宇等人争夺最佳男演员的头衔。再说说谢贤,他二度被封影帝。许多网民都在调侃谢贤这次获得了最佳男演员奖。也算是一个父亲赢了儿子,颇有点返老还童的感觉!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Ⅱ 为什么香港电影摄影师姓名后面加上(hkse)标志呀

很多港片演职员名单上在剪接、摄影后面都会出现“HKSC”“HKSE”的字样,其实HKSC就是“香港专业电影摄影师协会Hong Kong Societyof Cinematographers(HKSC)”的意思,而KSE就是“香港编剧协会Hong Kong Societyofsceenwriters(HKSE)”的意思。

Ⅲ 香港电影金像奖的历史沿革

1979年,一份日后成为香港电影界权威杂志的《电影双周刊》诞生,从事电影界报道、评论的创作。当时香港电影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在亚洲乃至全世界占有一席之地,但是却没有自己的电影节,甚至没有电影人自己的官方组织。《电影双周刊》以其对电影事业的关注和责任感,组织了一群电影人进行年度优秀电影和优秀电影人的评选,并从1982年开始,与香港电台合作举办正式的颁奖典礼。此后每年一度,目的是通过评选与颁奖形式,对表现优异的电影工作者加以表扬,同时检讨过去一年电影的成绩,希望藉此促进香港电影的繁荣,提高电影人的制作水平和观众的欣赏水平。这就是在华语影坛具有极高影响力和权威地位的香港电影金像奖。
1983年,金像奖颁奖典礼开始在电视台转播,影响力不断扩大,并于1993年十二月正式注册成为“香港电影金像奖协会有限公司”,作为一个非牟利团体,靠每年的电视台、电台广播版权费及海外发行收入来维持日常基本开支。从1989年的第8届开始,出现了电影人协会、导演协会、编剧协会等等香港电影人自己的组织,香港电影金像奖也开始和政府有了合作,规模越来越大。虽然随着电影业颓势渐成,金像奖的凝聚力和权威性已经大不如前,但是仍然是整个亚洲电影界关注的盛事,它曾经有过的盛极风光更是印证着香港电影发展中不可磨灭的辉煌。 2015年4月1日,第3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组委会在香港文化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展示了本届纪念特刊候选人造型合影。最佳导演、最佳男主角、最佳女主角、最佳男配角、最佳女配角、最佳新演员等候选人集体亮相,两位影后候选人汤唯和赵薇分立金像奖杯左右,影帝候选人刘青云与另一位影后候选人吴君如则处于前排最中央位置。

Ⅳ 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的会员

罗卡:资深电影文化工作者。曾任十届香港国际电影节专题策划。
罗维明:多媒介创作人。前任香港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电视台编导、《电影双周刊》总编辑、香港电影资料馆研究主任。著有影评集《电影神话》、《电影文章》等。
李焯桃:影评人,现任香港国际电影节协会艺术总监。曾任《电影双周刊》总编辑,香港国际电影节节目策划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长。历任柏林影展、温哥华、鹿特丹及釜山电影节,以至台北金马奖及香港电影金像奖评审。著有《八十年代香港电影笔记》、《观逆集》、《淋漓影像馆》等影评结集共八册。近年编有《香港电影七九─八九》、《香港电影王国─娱乐的艺术》及《小津安二郎百年纪念展》特刊等。
黎肖娴:纽约大学电影研究系博士候选人。现任香港城市大学创意媒体学院助理教授。
黄爱玲:电影文化人。曾编《诗人导演 ─ 费穆》及出版文集《戏缘》。现为香港电影资料馆研究主任。 林锦波:曾任《PC home》副出版人及总编辑、《电影双周刊》、《越界》、《东周刊》编辑,、S-team Proction 出版总监及《星岛日报》采访主任。从事电影及科网评论工作。现任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董事及理事。
黄淑娴:曾任香港电影资料馆编辑部主管,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博士,现为日本东京大学中文系访问研究员。著有《女性书写_电影与文学》。
列孚:香港资深影评人。曾任《南国电影》编辑;《中外影画》半月刊创办人兼总编辑;《影艺》半月刊总编辑。著有《指点十年》及《中国大陆电影综评》。
舒明:在1965年开始发表影评,对欧洲电影和亚洲电影特别关注。著有《日本电影风貌》(台北,联合文学,1995)、《平成年代的日本电影》(2007)。
张建德:影评人及作家,著有英国电影协会出版之《香港电影─额外的层面》一书,曾为多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英文编辑。
朗天:曾任职报馆,现为评论及创作人,文化策划。著作有《基督教之贫乏》、《人喜欢被骗》、《后虚无年代》、《后九七与香港电影》等。主编作品有2000年、2002年及2003年《香港电影回顾》。现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蒲锋:影评人,前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长。曾在《星岛晚报》、《现代日报》、《星岛日报》、《经济日报》、《快报》、《明报》及《电影双周刊》发表影评。现为《信报》撰写影评专栏。曾主编《1997香港电影回顾》及《经典200─最佳华语电影二百部》及为《世纪回眸 ─ 中华电影经典展》中文编辑。
庞奴:原名李照兴,曾任报章编辑、记者、香港国际电影节编辑。美国威斯康辛大学传播艺术系毕业。擅写电影评论、城市现象及流行文化等各种文化观察。主编作品包括《香港101》、《裙情汹涌》、《经典200--最佳华语电影二百部》及《上海101》。个人作品有《男人那东西》、《香港酷酷》及《香港后摩登》。
张伟雄: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现届副会长,自称电影作者,由评论至剧本,著有《低空飞行》。1997年开始独立电影创作,导演作品包括《月未老》(1997)、《惑星轨迹》(2000)及《太阳无知》﹙2003﹚。
小敏:曾任香港国际电影节中、英文编辑。于《明报》、《信报》、《星岛日报》、《联合报》、《Cosmopolitan》等媒介撰写和电影有关的文章,并于《黄巴士》发表短篇故事。编剧作品包括香港电台的《寻人记》(1995)、《纳清风》(1996)、《我家猫儿 — 龙猫是不是猫?》(1996) 、《身壮力健》(1997)、《肥May 正传》(1998)及《波记开锁》(2000)。文字作品有《我的猫故事》(2003)。于2003年创办书节及传讯活动公司蓝蓝的天。 赵嘉薇:曾任百老汇电影中心助理总监、香港国际电影节出版统筹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经理兼理事。现于香港电影数据馆担任编辑。
何思颖:往返于香港及德州侯斯顿的作家。曾任多届香港国际电影节英文编辑。现任香港电影资料馆节目策划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副会长。
林超荣:现任自由撰稿人、香港电台《头条新闻》节目主持及电影编剧。曾任无线电视高级编剧,后来加入亚洲电视担任编剧审阅,其后晋升为电视监制。小说著作包括《男人的做和女人的爱》、《笑里情怀总是痴》、《头条新闻小小说》及《人细鬼大》。
凤毛:原名张凤麟,毕业于中文大学及研究院课程,后远赴法国索邦大学完成博士预备课程。为香港大学比较 文学系 博士。现任教于香港理工大学通识教育中心,课程包括:中国艺术及设计、电影等。为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及香港影评人协会会员,影评散见于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的网页,及大专院校出版的电影论文集。
宾尼:原名李耀荣,毕业于岭南大学中文系,后负笈英国史坦福郡大学进修,为传媒及文化研究硕士。曾出任TVB「娱乐 + 生活文化」副总编辑,现为杂志编辑、自由写作人,文章散见于学会网页及报章杂志,并参与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多部电影书籍的文章撰写,个人著作有《The Y2K Hero – Bruce Lee》(2001)。
皮亚:独立电影人,明报电影版策划。香港中文大学硕士,曾赴纽约大学进修电影制作,导演作品有《人造色素》(2002)及《我是猫》(2004)。编剧作品有《17岁的夏天》(2005),《人在江湖》(2006),《阿飞》(2006)。 潘国灵:文学作家、文化评论人,大学兼任讲师。文章发表于中港台媒体如广州《城市画报》、《深圳商报》、台北《诚品好读》、《明报》、《经济日报》、《号外》等报章杂志。主编《银河映像,难以想象》、《王家卫的映画世界》,个人作品有小说集《失落园》、《病忘书》、《伤城记》、城市论集《城市学》等。曾获第七届香港中文文学双年奖小说组推荐奖、中文文学创作奖季军及优异奖、青年文学奖小说高级组冠军等奖项。曾担任青年文学奖评判、香港电影金像奖专业评审、国际影评人联盟奖(FIPRESCI)评审等。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理事、香港作曲家及作词家协会会员。
登徒:原名单志民。影评散见于《越界》、《信报》、《电影双周刊》、《经济日报》、《明报周刊》。现为《经济日报》副刊电影版编辑,并为香港电台主持影评节目。曾主编《1996香港电影回顾》,又代表香港电影评论学会负责「CIA 三面睇」放映研讨节目。
汤祯兆:香港影评人及作家,专注于电影及日本研究。近著有日本电影研究《讲演日本映画》(2003)、香港文化论集《杂踏香港》(2004)及日本AV研究《AV现场》(2005)。香港电影研究《香港电影血与骨》(2006)。 冯若芷:多伦多大学毕业,主修电影研究。曾任多届香港国际电影节助理编辑,以及商业电台《好声好戏》电影节目主持人。现为专业翻译及影评人。
徐宽:美国哈佛大学硕士。曾任职亚洲电视国际台,香港电讯互动电视及电讯盈科内容策划。现任职寰亚电影制作部。
黄志辉: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毕业,独立录像艺术及视觉艺术创作人,录像太奇创会成员。曾任《越界》杂志美术总监;设计及制作《低空飞行》、《从新浪潮至后现代》及《经典200─最佳华语电影二百部》等书。
黄国兆:资深影评人,曾任香港国际电影节策划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长。
王勋:现职编剧及影评人。生于香港,于九十年代开始撰写影评。曾任职记者以及香港大学比较文学系电影科助教,现为自由撰稿人。
刘兰:当过电影编剧,超过十年的周刊记者及编辑。影评主要见于《东周刊》,《东方新地》,及电影评论学会的年度文集。除了影评之外,还以不同笔名发表杂文,小说及儿童文学等。
叶月瑜:香港浸会大学电影电视系助理教授,著有《歌声魅影─歌曲叙事与中文电影》。
刘曼久:曾任报章记者及电影网站主编,现从事影评、文字及影像创作。
游静:香港大学英文及比较文学学士、纽约社会研究新校大学媒体系硕士、伦敦大学皇家可罗威学院媒体艺术系博士。曾于加州圣地亚哥校址、纽约视觉艺术学院、密西根大学、伦敦大学等任教,现为香港理工大学设计学院助理教授,为「设计、文化与理论」课程统筹。同时身兼电影及录像导演、多媒体装置艺术家、散文作家及诗人,曾为纽约电视台编导及为香港电台电视部特约导演,执导剧情长片《好郁》于国际影展多次获得肯定。著有文化评论集《另起炉灶》,散文集《裙拉裤甩》,诗集《不可能的家》及电影剧本《好郁》。研究范围包括电影理论及创作、纪录片、小众传媒、酷儿理论、录像艺术及饮食文化等。2004年获洛克菲勒博士后人文学科奖金赴美进行研究。 陈嘉铭:做过廉价兼职讲师,教过电影、流行文化等学科。亦曾做过牛棚书院《E+E》杂志编务工作。作小说、栋笃笑、写影评、搞文化多年。小说作品包括《野心》(1998)、《去一个没有人的地方》(1998)、《积木小屋》(2001)及《无故远游》(2004)。个人栋笃笑作品有《失业人士请注意Dating the Unemployed》(2002)、《盲侠谈恋爱Loving Hong Kong, Being Blind》(2004)及《文化圈血泪史Ka Ming! Stand up! - Perhaps Culture》(2006)。文章多见于明报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网页。现为澳洲墨尔本大学博士生,研究香港电影工业及夸国合拍电影;亦曾以《Getting lost, culture shock》为题,参加「零五年墨尔本国际喜剧节」栋笃笑比赛,从中观摩。
清心:影评人、自由写作人,从事广告及市务推广之文字创作。 影评及散文作品见于《都市日报》及香港电影评论学会出版刊物。
洛枫:原名陈少红,香港出生;一九八七年取得香港大学文学院学士,并于香港大学修读哲学硕士。一九九二年赴美国深造,先后取得美国南加州大学东方语言及文化学系文学硕士,及后于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得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新穗》诗刊、《九分壹》诗刊编委、曾任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兼任助理讲师,现任中文大学中国语文及文学系高级导师。是香港著名诗人、电影评论员,作品以诗、小说及评论为主,作品散见于香港的《香港文学》、《素叶文学》、《诗双月刊》、《星岛日报》、《星岛晚报》、《快报》、《越界》、《突破》;台湾的《蓝星诗刊》、《创世纪诗刊》、《中华日报》、《当代》、《华人文学杂志》,以及美国加州洛杉矶《世界日报》等。著作有《世纪末城市:香港的流行文化》﹙文化评论﹚、《盛世边缘》、《末代童话》(短篇小说)、《距离》(诗集)、《错失》(诗集)。评论文章收入于《香港文学探赏》、《香港现当代文学探研》、《文学与表演艺术》。学术的研究范围主要是香港的文化,包括诗、小说、电影、流行音乐等。
家明:原名冯家明,1995年毕业于香港中文大学艺术系。大学时开始写影评,作品散见于《电影双周刊》、《信报》、《Amoeba》、《Homenet》、《Magpaper》、台湾的《光点电子报》及《开眼电影E周报》等,1993年至1997年在《年青人周报》撰写电影专栏。2001年起在青少年中心、百老汇电影中心、艺穗会、大专学院及香港演艺学院等主持电影讲座及短期电影课程,题材由电影历史、电影欣赏、类型电影及新媒体分析等。现为香港电影评论学会理事。
罗展凤: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员。专研电影音乐。电影音乐及电影专栏见于《看电影》(上海)、《深圳商报》(深圳),另散见于《电影欣赏》(台湾)、《中华读书报》(北京)及《香港经济日报》。著作有《映画X音乐》,香港三联书店出版(另附简体版由北京三联书店出版)。现分别任教于香港演艺学院及香港艺术学院。
吕永佳:香港浸会大学中文系哲学硕士研究生、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员、独立文学创作杂志《月台》编委。曾获中文文学创作奖、青年文学奖、大学文学奖、城市文学创作奖、浸会大学本科最佳成绩奖。
陈志华:自由写作人、出版团体「廿九几」成员、香港电影评论学会会员。曾获中文文学创作奖及青年文学奖。
萧恒:早年毕业于商业电台DJ训练班,其后获香港大学文学士(比较文学及翻译)及文学硕士(文学及文化研究)。曾任职港大,负责多个电影及文化活动的统筹与传讯工作; 2002-04年间于影视及娱乐事务管理处出任电影组行政主任。现职网上影碟及唱片零售商高级编辑,编撰关于电影及音乐的文字,另偶有文章见于报章杂志。曾与人合着《沙巴翁的城市漫游》一书及主编《电影花火》文集。
翁子光:影评人,喜文字创作。文章偶见于《AM730》,及雅虎部落格「光明磊落」,现任东亚卫视电影评论节目「光影三人行」主持;编写及执导舞台剧,今年将推出剧作《三分颜色上大红》;参与影视制作,刚完成独立制作《爱欲之港》之故事本。

Ⅳ 很多电影人名字后面括号中还标注了HKSC或者HKSE是什么意思啊

HKSC,是“Hong Kong Society of Cinematographers”的缩写,指的是香港专业电影摄影师学会。

HKSE,是“Hong Kong Society of film Editors”的缩写,指的是香港电影剪辑协会。

一、HKSC

香港专业电影摄影师学会为业界首个正式注册之非牟利独立专业组织,由1987年成立以来,曾与香港艺术中心合办电影摄影作品展览和研讨会;并举办高级电影摄影课程,邀请海外知名摄影指导来港作技术交流及示范讲座,以求达到全面推广及提高本地摄影艺术和欣赏水平。

学会每年与摄影器材公司、菲林公司合办展览会和新产品介绍讲座,为摄影技术人员提供有关先进器材的数据及示范应用的机会。 此外,本会亦参与电影金像奖的评选,全体会员以纯技术角度选出该年杰出作品。

二、HKSE

香港电影剪辑协会 Hong Kong Society of film Editors于1995年成立,宗旨是团结全港电影剪辑工作人员,并促进电影业的发展。

代表成员有林安儿、邝志良、李栋全、麦子善等。

(5)香港电影协会扩展阅读:

一、香港专业电影摄影师学会(HKSC)介绍

香港专业电影摄影师学会(英文简称为HKSC,在不少的香港电影的摄影指导的后面常跟着该缩写字母)为业界第一个正式注册的非牟利性独立专业组织,成立于1987年。20多年来一直致力于提升电影摄影师的专业新知及制作水平,在业内具有很高的影响力,三大奖项均由专业电影摄影师一人一票选举得出。

会员名单:黄岳泰、陈仲秋、钟志文、敖志君、刘满棠、邹连友、黄仲标、鲍德熹、刘伟强、潘恒生、陈广鸿、林国华、马楚成、黄永恒 、柯星沛、杜可风、邱礼涛、蔡崇辉、刘鸿泉、李嘉高、陈耀明、温文杰、黄文云、陈远佳、严伟纶、黄志伟、郑兆强、黄家辉、杨学良。

黄宝民、黎锡、谈智伟、关柏烜、缪健辉、麦海文、张文宝、伍文拯、林辉泰、孔宪成、王金城、张东亮、黄世杰、林华全、关志勤、陈俊杰、潘耀明、邝庭和、冯发志、叶伯英、姜国民、钟有添、冯远文、黎耀辉、曾俊忠、王炳雄、林志坚、黄可范、关源昌、叶伟英、潘德业、高照林、林炳华。

二、HKSE的其他释义

释义一:香港银汇

香港银汇(九龙旺角道33号)是壹家以提供企业管理咨询和在线支付服务及ASIC/FMA金融资质证书注册与服务为主体的经纪公司。

释义二:港交所

全称:香港证券交易所 Hong Kong Stock Exchange

Ⅵ 古天乐不为人知的身份,成龙,洪金宝也得尊敬,向华强不敢乱来,是什么呢

起香港的娱乐圈,像古天乐这样的人已经很少了,年轻时的他皮肤很白的,因为辍学而很早进入社会,因年轻冲动还进过监狱,出狱后的他深刻反省了自己,93年进入娱乐圈,95年开始崭露头角,之后更是开始了长达数十年的演员生涯,真的可以说是这个行业的佼佼者了,而他再做演员的同时也不忘记帮助有苦难的人,截止至今网上都曝光了他这些年来挣得钱都做了慈善,盖了100多所学校,出场的他没有一点明星架子,待人和蔼。

古天乐不为人知的身份

许多人都知道古天乐是一名慈善家、一名演员,是一家影视公司老板,其实古天乐还有一个不为人知的身份,那就是——香港电影协会会长,这个职位可是不容小觑的,想低调都难。这个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的公益组织,主要是为了保护香港电影从业者的合法利益才创办的。担任这个协会会长的人,基本上都是娱乐圈里地位颇高、德高望重的,圈内的人都得对他尊敬有加,就算是成龙、洪金宝等等巨星大腕也不能例外。连向华强这样的大佬,也丝毫不敢胡来。

除此之外,古天乐还致力于复兴香港电影。九十年代之后,很多香港电影人来内地发展,导致港产电影人才流失严重,古天乐成立了演艺公司,专门培养香港本土的艺人。这是一个吃力不讨好的活,因为香港电影江河日下已经成为难以逆转的现实,他本可以在内地赚得盆满钵满的,却依旧在坚持!

Ⅶ 洪金宝向华强见了也要尊敬,古天乐还有什么不为人知的身份

除了太阳,谁都不能黑古天乐”,

这句话虽然是古天乐的粉丝因为喜欢古天乐而说出的,但无数网友并没有反驳,反而十分认可这句话,这是因为古天乐做演员获得的片酬几乎都拿出来做慈善项目了,已经在内地建立了上百所希望小学。

其实以古天乐的知名度和演技要也来内地发展的话,可以说他现在的演艺事业一定是更上一个巅峰了已经,但有责任感的古天乐还是在香港坚持着想重现香港影视的辉煌,在此期间还抽出资金建立慈善小学,也是娱乐圈难得的一股清流了!

Ⅷ 香港主要有哪些颁奖典礼要全部的

电影:
香港电影协会:香港电影金像奖颁奖典礼
香港影评人协会:电影金紫荆奖颁奖典礼

歌曲:(四大颁奖礼)
TVB无线电视台:劲歌金曲颁奖典礼
商业电台叱咤903:叱咤乐坛流行榜颁奖典礼
新城电台:新城劲爆流行歌曲颁奖典礼
香港电台:香港十大中文金曲颁奖典礼

Ⅸ 古天乐出道27年演技仍不受肯定,演烂片只为赚钱吗

娱乐圈实力派明星自然会吸引人们的眼球,尤其是刘德华、张家辉等老影星。以刘德华为例,他依然活跃在大银幕之上。杜琪峰发财以后,一直非常重视刘德华。人们一直叫刘德华和他的下属刘青云双流。从杜琪峰发现两位影帝可以看出,他有着非常独特的视野。也有一些优秀的候选人在他手中光芒四射,比如林雪,甚至平平无奇古天乐。他们过去合作过12部电影,未来还会继续合作。

幸运的是,粉丝们可以理解他现在在做什么,甚至把看古天乐的电影当成一种荣誉。我希望他将来能拍更多的好电影。

中国电影导演协会的领导名单

当前(2021年6月)领导:会长:李少红,副会长:冯小刚、尹力、贾樟柯、张扬、王红卫。

1、李少红

李少红,1955年7月17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华语影视导演,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导演系。

主要作品有橘子红了、红粉、大明宫词、红楼梦、恋爱中的宝贝、四十不惑、血色清晨、银蛇谋杀案等。

主要作品有爱情麻辣烫、落叶归根、皮绳上的魂、飞越老人院、向日葵、冈仁波齐、洗澡、无人驾驶等。

以上内容参考中国电影导演协会官网-协会成员

阅读全文

与香港电影协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vip看电影手机软件 浏览:374
高分励志感人美剧电影 浏览:436
巴黎故事电影 浏览:49
女大学生宿舍电影在线观看 浏览:597
香港电影金像奖29 浏览:78
英文短剧励志电影 浏览:313
科幻电影到哪里能下载 浏览:18
儿童安全教育系列微电影 浏览:930
艋舺电影中文 浏览:351
在线观看国语电影唐人街探案 浏览:591
婚前微电影短视频怎么名称 浏览:256
看电影双语字幕的软件 浏览:843
中国四十年代电影 浏览:428
学生和神玩游戏的电影 浏览:579
老电影球迷影评 浏览:611
韩国电影青春女孩演员表 浏览:358
什么是枪版电影 浏览:453
歌舞青春3电影免费观看 浏览:449
电影中有多少演员 浏览:378
身怀鬼胎是哪个国家的电影 浏览: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