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电影 > 精舍台湾电影

精舍台湾电影

发布时间:2022-05-08 02:58:45

⑴ 谁知道花儿乐队→(张伟)最详细的情况

大张伟专栏:《坏到刚刚好》之花儿的生日感言
--------------------------------------------------------------------------------
http://fm974.tom.com2004年09月24日15时31分来源:《音乐周刊》张伟

TOM音乐专稿独家版权 请勿转载

大张伟专栏

《坏到刚刚好》之花儿的生日感言

9月15日!最可爱的公司、歌迷、媒体们为我们花儿乐队开了“庆生会”!庆祝新专集《我是你的罗蜜欧》诞生到今天卖了25万张、庆祝我们全球华语歌曲排行榜的隆重颁奖典礼上得了最佳乐队奖、庆祝新专集开始全球发行,当然,还庆祝我个人玉面小乌龟补过的生日……

记得在刚发新专集时,由于音乐风格突变,让一些人差点没背过气去。现在证明啦:“狮子总比狗熊大便多——事实(狮屎)胜于雄辩(熊便)!”我们在没有背叛自己的原则下做的歌,让更多更多的朋友们喜爱啦!

正所谓佛家所道:“门无边即是法门。”门呀,有门有边的,不过就那么一点点儿。音乐做得“混种”,门就大到没边,进来的人群也便无数了!有这么多人喜欢,那些所谓的“负面评论”也就化成小屁一般,随风飘散到外太空了!

歌迷与媒体是我们的“养父”,EMI公司是我们的“生父”,这就是我们的“养生之道”。王文博在台上代表我们下跪感谢大家,在如今消费已成青少年宗教的时代,能有我们“花儿”的一席之地,真的是要大谢特谢一下下啦!

美好的成绩代表花儿乐队音乐“族群认同”观念的成功,无数彼此陌生的人因为我们而成为好朋友,这是多棒棒的事情呀!头发有三根时可以绑起来,两根时可以中分,一根时可以测风向,我们想让大家知道,无论你在什么情况下和“花儿”在一起都会特高兴,不仅高兴还能高潮呦!东南亚和南方我们已走了无数城市,接下来会有更多的地方要去。我们和别人不一样的是,每次都有新的方式和笑话表演给大家。

纳百川而为长江黄河。一定要饮水思源,再次感谢公司里各种哥哥姐姐们、花痴盟、媒体、歌迷,还有我们爸妈和命运!请大家前仆后继地参加花儿的“精舍”!

“别让你的激情睡着啦,花儿乐队带你坏到刚刚好!!”

大张伟写在2001的草莓声明——我要冲出来! 我最讨厌麻烦和等待,于是在完成这张专辑后让我彻底承受了这些痛苦

我最喜欢激情和欢乐,于是在完成这张专辑的过程中让我完全感受到了这些兴奋。

“草莓声明”来自一本书名,我没看过,可我相信我会喜欢它。正像这张专辑一样,你没听过,可当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你也会自然喜欢上它的。

活这么大总想冲出重围,疯玩疯闹一辈子,可我发现(而且是个人就会发现)根本不可能。没辙!所以我又开始幻想,自己就是一颗草莓,妈妈爸爸像园丁一样,喂我好吃的,没完没了的喂,让我迅速长成大个子。我觉得别人都没我夺目(至少是有时觉得),可真正长大后,却根本不清楚自己的未来该是什么样的。于是我开始挣扎(妈妈,书包太重!快要背不动啦!)。想把未来画成一幅至少让自己看得懂的图画,可我总是找不到该从哪里开始。这就是我想说出来的,我不知道该怎么办。尽管我可以装着什么都不在乎,什么都不想,可在每个睡不着的夜里我又什么都会想,什么都在乎。所以我写了这些歌,让它们帮我思考。

《草莓声明》是首好听的歌,而且够猛,它也是我们的心里话(我想宣告独立,我手里握着笔,可是不敢签定)。《时间》查点被我给废了,当初觉得这种歌不够劲儿,后来录完了才听出点感觉(郭阳的贝司真帅),而且这歌好象暗示着什么,不敢细想,社会真复杂(对,真复杂!)。即使在一个特别狭窄的空间里,也有另你生厌的东西大摇大摆的出现,你不知道该怎么办,只想拿一颗炸弹来解决问题,可你想着想着,它们又成群结队朝你走过来了,于是当内心所有的压抑在一瞬间爆发的时候,随着音乐连你自己都被炸开了。《Punk Boy》写的是我们自己,歌词是萧玮帮着想的,可是真的当我们出现在电视上乱蹦的时候,我们已经不知道当初拿着吉他冲上舞台是不是就为了那么孤独的在水银灯上蹦。我们宁愿没有在那个寂寞的舞台上蹦,而是在一个嘈杂但是挤满了同龄人的Party上跟大家一起唱点什么,歌词忘了都没关系,王文博写那首《Party Song》就是这个意思,就是想让你们知道,我们想得其实特简单,只要你愿意张开耳朵听,放开手脚蹦,你就能加入我们。

看着日历一篇篇的翻过,自己本来没意识到已经是成年人了,后来发现有些新问题出现了,手足无措的,心里老觉得有个特别混乱的节奏(大概年王文博录第一张专辑的鼓时,都没打出那么乱的节奏),经过归纳总结,才特不好意思地发现原来是那什么了,所以写了《糖》、《别针》这种一点都不“猛”的歌。

我老觉得一直不停的狂奔,不顾一切阻挡,是件非常酷的事,我做梦都想那样。只不过有的梦象《火星果冻》那种因为游戏玩儿得太多而产生的幻觉,也有的特浪漫轻松,能躺在月亮上歌唱,可是梦总会被什么惊醒,吓一身冷汗或是特失落地坐在床上发呆,想把做过的梦给唱出来,唱得比梦里还热闹,唱得比梦里还短。

我有的时候特矛盾,老希望好多事情别人能帮我去忙活,自个儿多玩会儿,可是吧,什么人都爱管我,管那些跟他们没一点关系的事儿,所以就写了《管不着》,我想告诉他们“管不着”。社会的确很复杂,但没长辈说的那么可怕,我们自己慢慢都会明白,不用整天在耳边说没,说多了反倒没用,要是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能给点实际的帮助(一定是实际的帮助),比什么都强。

《我是破坏王》是唱给周星驰的,他演的角色就是那种老想突然变得很威猛去拯救世界和美女,可是运气比谁都坏。其实这种人在生活里特别多,我自己就是,玩游戏扮演天赋异能的大侠,可是刚把经验值练得差不多了吧,邻居家里随便用一超过标准的电器,我的电脑就在一阵乱闪之后自动重启。刚才那点成就感立刻被现实粉碎了。

《八月最后一天》对我而言充满了矛盾:既是我的生日,又是开学的前一天,从小到大的生日聚会没一次能痛痛快快地,都是虎头蛇尾地结束(你说我该恨谁呀)。现在18岁了,离开学校了,再不用担心生日聚会的时候大家会在中途溜走,但是又特别怀念当年放学之后几个同学一起去消磨时光的“钢蹦儿聚集地”。我们每天放学都不回家,约好了去一个废弃的二层破楼里,从废墟里捡来仨破床垫儿、半拉茶几、露着弹簧的沙发和一个没线的电话。我们就在那儿聊天,无拘无束。找个能聚会可以随便造的地儿多不容易呀,所以我特别喜欢那儿。后来它被一个大铁球砸塌了又被推土机铲平了,什么都没了,只有怀念的日记和这首歌。我知道当初的那些哥们儿都没忘了那块地儿,希望大家一直都是好朋友。

我们这一代的生活方式跟长辈们不一样,所以他们总是看不惯,其实他们也年轻过,也跟他们的长辈不一样,可是到面对我们的时候,他们就不愿意理解。也无所谓,反正有一天我们自己就不知不觉地长大了,闹不好也会对我们下一代指手划脚。《青少年俱乐部》记录的是我们这一代的生活,(我们有冰红茶、汉堡包、假睫毛、滚轴、滑板、星际争霸和Disco。它们整天围着我们,我们喜欢!)或许有一天我们会觉得那些都特傻,可是我们毕竟就是这样长大的。

说到《泡沫》这首歌,我变得严肃起来。真的很严肃,好像刚从一特美但是特凄凉的梦里哭醒。电影看多了就这样,老把别人的悲剧都往自己身上按,到后来都觉得自己也挺凄惨的,有时候都快崩溃了,可是第二天就会发现,一切都不过如同一个轻飘飘的泡沫,喜怒哀乐都特别虚幻地在梦里结束了。

录音是个微微有些艰苦的过程,我们仨都很用心,可这不够,由于技术和别的一堆破事,阻碍了顺利进行。哭,急都是瞎折腾,最后发现必须生磕,得耐得住寂寞。尤其在录《泡沫》的时候,我和郭阳都成了早期老年痴呆,一遍又一遍。因为我们对慢歌经验特别少,我也一直在心里抱怨怎么写了这么一歌,这不是给自己下套儿吗。可都录完时,站在一起一听,我们彼此都从心底露出微笑,这……这还真是首好歌!对呀,虽然有许多困难,可每当完成后听到最后的声音时,兴奋就像马桶一样把那些艰苦一下都抽干了。录音时的饭特别好吃,不知道为什么,一进棚里我就特饿,我得吃多点这样能让我的心情有好大好转。专辑的声音比过去猛了很多,那些快歌都是同期录音,以前都不敢想,现在觉得同期录音实在太爽了,在录音棚里我们仨都被对方的声音震得异常兴奋。这是我们要的声音,我知道你也需要这种声音。(当然如果没有我们出色的录音师和制作人的辛苦工作,这些声音都是无法传达给你们。)

这是一张充满了复杂情感和简单愿望的专辑,我们的生活也是由这些组成的。无论今后还要面对多少阻挡,我们都愿意用音乐记录下每一个值得回忆的心情。

对了,我们需要再一次深深感谢李军,这张专辑的录音过程剥夺了您太多的休息时间,可是您在录音棚里能够象我们一样兴奋,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感谢王总帮我们安排好所有的工作,让我们更专心的录音;感谢肖姐在音乐上对我们的支持和帮助;感谢刘菲忙里忙外,还跟我们一起唱了《钢蹦儿聚集地》;感谢非鱼乐队的刘洋、吴磊在这几年的演出中帮我们客串节奏吉他,希望早一点听到你们的专辑,我们可是非鱼的歌迷呀;感谢小史(史振华)在2001年担任我们的客座吉他手,希望你在“新峰”这个大家庭里迅速成长;感谢爸爸妈妈对我们的理解和支持,希望我们是你们的骄傲;感谢萧玮为我们的每一张专辑设计出那么漂亮的封套,并在创作上给与我们无私的支持;最后要感谢我们的制作人、经理人付哥(红枫),您为我们付出的心血,浸透着我们的每一首作品、每一次演出,除此还要承担着音乐以外的巨大责任,我们会用音乐来证明您的一片苦心没有白费。

当然,还有你们——这几年一直支持我们的朋友们,我们的每一张专辑都是过去时光的技术,也是新的开始,希望我们的音乐能够始终伴随你们的左右,陪你们成长,给你们的生活带去一点能量。我们不愿意停留在过去的记忆里,每一次声明之后都该有实际行动来证明自己的能力,因为我们正是这样长大的!

⑵ 去精舍不是去拜拜,是去修是什么电影

报告老师!怪怪怪怪物!


台湾省恐怖电影,导演编剧是九把刀
柯震东主演
《报告老师!怪怪怪怪物!》

⑶ 高手来!

肖复兴,北京人,1947年生,1966年高中毕业于北京汇文中学;1968年到北大荒插队;1982年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当过大中小学教师,曾任《小说选刊》副主编。现任《人民文学》杂志社副主编。已出版50余种书,曾多次获全国及北京、上海地区优秀文学奖。近著有《肖复兴自选集》3卷,《肖复兴散文》艺术卷、情感卷等。

肖复兴是中国八十年代以来创作较为活跃,收获颇为丰厚的作家之一。作者的作品朴实无华,向人们讲述着一个个看上去颇为平常的故事。而正是在这一系列似乎谁都可能经历的故事中,作者写出了他对生活的独到观感,写出了人的处境,人的精神渴求,写出了社会在其演进发展过程中的细微变化。

肖复兴的散文创作涉猎范围很广,有有关风土人情、自然境界及音乐艺术的记述作品。在作品中,作者文笔细腻,意味隽永,写出了水之经典、山之精魂、音乐之永恒,引导读者漫游于自由广阔的艺术天地。

肖复兴,曾经当过十年的记者。

作者语:“人其实是很脆弱的,伤怀往事,尤其是蹉跎的青春往事,心里的感受无可言说。我知道,无论过去是对是错,是可以伤感,还是可以悔恨,都是不可追回的了。人可以回过头往后看,但路却总是要往前走。过去的路是一张弓,只能弹射得我们向前飞奔,这就是我们无法逃避又不可选择的命运。”

--------------------------------------------------
铁凝,女,中国作家协会主席,1957年9月生于北京。

祖籍河北赵县。父为油画及水彩画家,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母亲是声乐教授,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铁凝为长女。

1975年高中毕业,因酷爱文学,放弃留城、参军,自愿赴河北博野县农村插队。同年《会飞的镰刀》被收入北京出版社出版的儿童文学集。该小说是铁凝高中时的一篇作文,后被认为是其小说处女作。

1975年至1978年在农村务农4年,此间写出《夜路》《丧事》《蕊子的队伍》等短篇小说,发表于《上海文艺》《河北文艺》等文学期刊。

1979年调保定地区文联《花山》编辑部任小说编辑。冬,参加全国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会议期间拜望茅盾、张天翼等前辈。

1980年参加河北省文学讲习班。同年,短篇小说《灶火的故事》在孙犁主办的《天津日报》“文艺增刊”发表,《小说月报》转载,并引起争鸣。第一本小说集《夜路》由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1982年夏,参加《青年文学》编辑部在青岛举办的笔会,会间写出短篇小说《哦,香雪》(发表于当年第9期《青年文学》)。同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1983年《哦,香雪》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年第一部中篇小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在《十月》发表。

1984年短篇小说《六月的话题》发表于《山花》,并被改编为电视短剧。同年由保定地区文联调河北省文联从事专业创作,并于当年召开的河北省第四次文代会上当选为河北省文联副主席。1985年,《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和《六月的话题》分别获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短篇小说奖。根据《没有纽扣的红衬衫》改编的电影《红衣少女》获本年度中国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年初,在中国作家协会第4次会员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理事,成为该协会有史以来最年轻的一位理事。5月,应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美中艺术交流中心之邀,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美国,其间在哥伦比亚大学、哈佛大学、斯坦福大学及国际笔会中心美国会所与美国作家、学者座谈、交流中美当代文学现状。

1986年应邀赴挪威参加第二届国际女作家书展,在该书展专为中国作家举办的“中国作家报告日”做“中国女作家与当代文学”的演讲。同年中篇小说《麦秸垛》在《收获》发表,河北省文联召开铁凝作品研讨会。

1987年应霍英东先生之邀,随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香港、澳门。中篇小说《村路带我回家》改编为同名电影由北京电影制片厂拍摄。

1988年第一部长篇小说《玫瑰门》在作家出版社大型刊物《文学四季》创刊号以头条位置发表,次年由作家出版社出版。台湾版小说集《没有纽扣的红衬衫》由台北新地出版社出版。英文版小说集《麦秸垛》由中国文学出版社出版。西班牙文《没有纽扣的红衬衫》单行本在西班牙马德里教育出版社出版。

1989年2月,《文艺报》、作家出版社、河北省文联在北京联合召开《玫瑰门》研讨会。同年,中篇小说《棉花垛》在《人民文学》发表。

1990年至1991年,写出《孕妇和牛》《马路动作》《砸骨头》《埋人》等小说,将《哦,香雪》改编成同名电影,由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拍摄,获第41届柏林国际电影节青春片最高奖。为首批国管专家,终身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两年间积极协助当地政府为开发野三坡旅游风景区立项和申请资金。

1992年出版两本散文集《草戒指》(百花文艺出版社)、《女人的白夜》(上海文艺出版社)。

1993年,发表中篇小说《对面》。获得该年度中国作家协会颁发的“庄重文文学奖”。

1994年,长篇小说《无雨之城》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连续4个月列为上海、深圳、北京畅销书排行榜第一名。铁凝认为此书并非为了畅销而写。被《女友》杂志评为“中国十佳作家”。

1995年春,应美国政府之邀,参加“国际访问者计划”访问美国13个州,并接受俄克拉何马州“名誉副州长”之证书。夏,应高雄文艺家协会之邀,随内地作家代表团访问台湾,在台北拜会林海音先生。9月,在北京参加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非政府论坛。日本东京近代文艺社出版铁凝小说集《给我礼拜八》,译者池泽实芳。电视剧《遭遇礼拜八》(上下集)播出。

1996年10月,河北省作家协会从河北省文联中独立分设,铁凝当选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同年年底,在中国作家协会第5次全国代表大会上,铁凝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同年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5卷本《铁凝文集》。

1997年秋,应美国国务院邀请,随中国国务院知识产权考察团访问美国。短篇小说《安德烈的晚上》在《青年文学》发表,多家刊物转载,获《小说选刊》年度奖。之后据此改编的同名电影由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被河北师范大学中文系聘为客座教授。散文集《女人的白夜》获中国首届“鲁迅文学奖”。

1998年2月,赴香港参加香港作家协会成立10周年庆祝活动。3月,应以色列希伯莱作家协会邀请,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以色列。5月,应韩国亚洲美术馆邀请,陪同父亲访问韩国。在河北省第七届文艺振兴奖评选中,获该奖项中的最高奖“关汉卿奖”,即“个人终生成就奖”。被《萌芽》杂志社聘为“新概念作文大赛评委”。主编10人卷《女作家影记》,由河北教育出版社出版。

1999年初,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在《十月》发表。5月,在北京参加挪威中国文学研讨会,做题为“无法逃避的好运”的专题发言。9月,河北文学馆及河北省作家协会新址落成。年底长篇小说《大浴女》脱稿。

2000年初,长篇小说《大浴女》由春风文艺出版社出版,同时该作品讨论会在北京召开。9月,参加由中国社科院土办的日本作家大江健三郎作品讨论会。

2001年春,由小说《安德烈的晚上》改编的同名电影由青年电影制片厂拍摄并在中央电视台电影频道播出。

2001年4月,应日本日中文化交流协会邀请率中国作家代表团访问日本。8月,担任第二届鲁迅文学奖短篇小说评选委员会主任委员。中篇小说《永远有多远》获第二届“鲁迅文学奖”。此篇同时亦获首届“老舍文学奖”,《十月》文学奖,《小说选刊》年度奖,《小说月报》百花奖,北京市文学创作奖等。年末,在中国作家协会第6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

2002年初,被上海大学文学院和河北大学人文学院聘为客座教授。7月,应加拿大世界华文写作协会邀请,参加“华人文学——海外与中国第6届研讨会”。在“文学中的文明与暴力”的主题研讨中,做题为“从梦想出发”的专题演讲。

8月,在河北省作家协会第四次代表大会上,再次当选为河北省作家协会主席。艺术随笔集《遥远的完美》脱稿。日本东京近代文艺社出版铁凝小说集《红衣少女》,译者池泽实芳。法文版《大浴女》即由法国比基耶出版社出版。由《永远有多远》改编的15集同名电视连续剧在国内40余家电视台播出。

5种小说和散文集《谁能让我害羞》《第十二夜》《回到欢乐》等分别由新世界出版社、江苏文艺出版社、河南文艺出版社等出版。

2003年,《遥远的完美》由广西美术出版社出版。

应河北少年儿童出版社之邀,主编5卷本《鲁迅文学奖获奖作品选》。

应新加坡教育部邀请,赴新加坡“写作营”授课。

日文版小说集《麦秸垛》由东京现代文艺社出版。

2006年11月12日在中国作家协会第七届全委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当选中国作协主席。

--------------------------------------------------

舒婷,原名龚佩瑜,1952年出生于福建石码镇,朦胧诗派代表诗人之一。1969年下乡插队,1972年返城当工人。1979年开始发表诗歌作品。1980年至福 建省文联工作,从事专业写作。主要著作有诗集《双桅船》、《会唱歌的鸢尾花》、《始祖鸟》,散文集《心烟》等。

舒婷是朦胧诗派的代表作家之一,与北岛、顾城齐名。

其实,舒婷最为著名的一首诗应是《致橡树》,谁说她的诗没有反抗性?看:

致橡树

——舒婷
我如果爱你——
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
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
我如果爱你——
绝不学痴情的鸟儿,
为绿荫重复单调的歌曲;
也不止像泉源,
常年送来清凉的慰籍;
也不止像险峰,增加你的高度,衬托你的威仪。
甚至日光。
甚至春雨。
不,这些都还不够!
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
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
根,紧握在地下,
叶,相触在云里。
每一阵风过,
我们都互相致意,
但没有人
听懂我们的言语。
你有你的铜枝铁干,
像刀,像剑,
也像戟,
我有我的红硕花朵,
像沉重的叹息,
又像英勇的火炬,
我们分担寒潮、风雷、霹雳;
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
仿佛永远分离,
却又终身相依,
这才是伟大的爱情,
坚贞就在这里:
不仅爱你伟岸的身躯,
也爱你坚持的位置,脚下的土地。

看这一句:“做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简单明了的说,我是作为一个人在爱你,我和你同样是人,女人同样是人!在这一点上,舒婷堪比张爱玲。

-------------------------------------------------
刘墉,号梦然,1949年生于台北,号梦然,双鱼座,AB型;祖籍北京,画家,作家.纽约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研究生、圣若望大学东亚研究所硕士,国立台湾师范大学美术系学士,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现任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负责人及专业作家、画家。著有有声书《从跌倒的地方爬起来飞扬》《在灵魂居住的地方》及华文地区最畅销的励志书《萤窗小语》、《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文学经典作品《花痴日记》、《母亲的伤痕》、《杀手正传》、《那条时光流转的小巷》,处世系列《人生的真相》、《我不是教你诈》、《你不可不知的人性①②》、《把话说到心窝里》(合订本)、《不要累死你的爱》以及《刘墉山水写生画法(中英文版)》、《白云堂画论画法(中英文版)》等文学、艺术作品七十余种。

刘墉自述: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19岁进入师大美术系,23岁应国立历史博物馆邀请参加当代名家画展.25岁参加全国美展,29岁由新闻局及历史博物馆联合推荐赴美讲学.31岁成为纽约圣若望大学的专任驻校艺术家.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余,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近三十次.

创作的原则是: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处世的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现主持水云斋.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据台湾最大连锁书店"金石堂"统计,刘墉为十六年来台湾畅销书作家之冠。他的作品在中国大陆销售超过千万册。在绘画方面,刘墉曾应邀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近三十次,作品有台湾历史博物馆、美国诺克斯维尔市政府、德国亚东博物馆、美国加州工艺博物馆等地收藏。在新闻方面,刘墉制作并主持电视新闻节目"实事论坛"曾获金钟奖;并被台湾的综合电视周刊读者票选为"最受欢迎的电视记者"。在戏剧方面,刘墉曾主演《红鼻子》、《武陵人》等多个舞台名剧,并获得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颁发的金鼎奖。在诗歌方面,刘墉在大学时期即获中国新诗学会颁发的"优秀青年诗人奖"。在演讲方面,刘墉曾在中国大陆、台湾、马来西亚、新加坡、美国等地举行近百场巡回演讲,并透过义卖有声书,为慈善团体募得台币千万元。他持续不懈地从事公益活动,在台湾义卖画卡、办青少年免费谘尚中心,在大陆举行帮助下岗工人子女征文比赛、捐助两百多个大中学生就学,并捐建希望小学而今已达33所。

刘墉年表:

1949生于台北。
1958丧父。
1962家中失火,夷为平地。母子二人于废墟筑一草房以栖身。
1964入台北成功高中,获全省学生美展教育厅长奖。
1968入师大美术系。
1971获中国新诗学会颁“优秀青年诗人奖”。
与师大同学毕薇薇结婚。
主演“红鼻子”(又名快乐的人)舞台剧获话剧欣赏演出委员会颁“金鼎奖”。
1972获师大美术系师生展国画第一名教育部长奖。
“听蜀僧浚弹琴图”由国立历史博物馆选送第八届中日美术交换展。(此后均应邀)
主演“武陵人”舞台剧。
应聘为成功高中美术教师。
育子刘轩。
1973主持中视益智节目“分秒必争”。
应聘为中视新闻部记者。
出版萤窗小语第一集。
代表出席第二届世界诗人大会。
应国立历史博物馆邀请参加第二届当代名家画展。(此后数届均应邀)
1974应邀参加第七届全国美展。(此后数届均应邀)
获中山学术文化基金会奖助出版萤窗小语第二集。(此
后每年或隔年出版一本,至82年共七集)
应国立历史博物馆邀请参加中国名家美国巡回。
1975应邀参加中国名家日本巡回展。
举行首次个展。(此后在国内个展三次。国外至89年共30余次)
1976制作中视“时事论坛”节目。获金钟奖。
“萤窗小语”由国防部选印为国军官兵优良读物。获国防部荣誉纪念奖。
与周澄、林千乘、李义弘、涂灿琳合组西窗雅集画会。
1977出版诗画散文集“萤窗随笔”。
获综合电视周刊选为“最受欢迎电视记者”,旋即辞去中视记者工作。
1978赴美。
应聘为维州丹维尔美术馆艺术家,并于全美各地展出。
应聘为中视驻美代表。
1979入纽约圣若望大学东亚研究所。
出版译作“死后的世界”。
1980出版与西冷教授合著之“牡丹芍药画谱”。
应聘为圣若望大学专任驻校艺术教授。
1982离台4年后首次返国。
出版“春之烦”。
出版诗画、散文、小说集“真正的宁静”。
1983出版“花卉写生画法”。(中英文版)
1984出版“山水写生画法”。(中英文版)
幽默散文集“小生大盖”由皇冠杂志社出版。
1985出版“翎毛花卉写生画法”。(中英方版)
入哥伦比亚大学博士班。
1986出版“点一盏心灯”散文集。
出版“唐诗句典”。
出版小说散文集“姜花”。
应聘为全美水墨画协会年展主审。
1987出版“白云堂画论画法”。(中英文版)
1988出版“林玉山画论画法”。(中英文版)
1989出版小说散文集“四情”。
出版散文集“超越自已”。
育女刘倚帆。
出版“刘墉画集”。
1990再赴大陆黄山写生。移居纽约长岛。
应广电基金邀请返台,为制作“中国文明的精神专辑”进行评估。
应有熊氏艺术中心邀请举行“黄山归来”个展。
1991向圣若望大学请假三年。
应财团法人广播电视发展基金邀请返台,“中国文明的精神专辑”脚本编撰工作。
成立水云斋文化事业有限公司。携子刘轩赴中国大陆考察研究。
1992画作入藏纽约保华文化中心。三赴大陆考察研究。
“中国文明的精神”编撰工作完成。
1993应邀参加中正纪念堂中正画廊开幕“当代名家国画油画大展”。
携子刘轩参加“永不遗忘的心情”活动,为台南瑞复益智中心募款。
当选中国美术协会理事。
简体字版《萤窗小语》一二三集。《点一盏心灯》、《四情》。
《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由北京友谊出版社出版。赴英法瑞德比写生。
1994辞圣若望大学教职。
义卖与刘轩合作完成之《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有
声书,为台南德兰启智中心募款。
与刘轩展开“从无声的爱到有声的爱”募款活动。
获台南市长施治明颁“台南市钥”。
赴挪威写生。
成立水云斋青少年免费谘商中心
简体字版《超越自己》、《创造自己》、《肯定自己》及
《萤窗小语)四、五、六、七集由广西漓江出版社出版。
1995应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会总会邀请,前往吉隆坡、新
山、双溪大年为侨社义讲。
应邀(兔审查)参加全国美展。
简体字版《人生的真相》、《冷眼看人生》、《冲破人生的
冰河》由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
应统一企业邀请举行全省巡回演讲。
将《在生命中追寻的爱》版税及演讲收入72万元及画卡24万张捐赠
伊甸社会福利基金,并举行为残障人义卖募款活动。
赴意大利写生。
义卖有声书《这个叛逆的年代》(马来西亚董总出版。
收入作为董总推展侨教之用。)
应马来西亚南洋商报邀请开辟专栏。
1996当选金石堂“年度风云人物”。《迎向开阔的人生》获选
为“年度最具影响力的书”。
义卖有声书《在生命中追寻的爱》(伊甸社会福利基金
出版。收入作为伊甸照顾残障人之用。)
授权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简体字版《我不是教你诈》、
《迎向开阔的人生》、《把握我们有限的今生》、《在生命中追寻的爱)。
应上海汉语大辞典出版社邀请,前往上海、杭州、北京等地学校义讲。
应马来西亚华校董事联合总会邀请,前往巴生、槟城等地作募款义讲。
应新加坡世界书展邀请,前往新加坡演讲。
将《我不是教你诈②》版税50万元及绘画原作等捐赠伊甸社会福利基金,
并举行为残障娃娃家庭社区服务专案募款活动。
担任花旗银行“电话送爱心”为残障小朋友募款活动代言人。
获内政部颁发“特别志愿服务奖章”。
经金石堂统计为十年来台湾最畅销作家。
1997应中国大陆全国性刊物《中学生月刊》邀请撰写专栏。
稿费捐赠希望工程。
《杀手正传》(摘录)于中国时报连载。
应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邀请,前往沈阳、长春、北京演讲及签名。
并决定将汉大出版诸书之今后全部版税捐赠希望工程。
为盲人制作《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附点字有声书,交爱盲文教
基金会赠与有人。
《我不是教你诈①②》由国防部印供官兵阅读。
为马来西亚华校董事会在全马作五场巡回募款演讲。
义卖画卡为美国“美华防癌协会”募款。
录制《在灵魂居住的地方》附点字有声书,交爱盲赠与盲人。

刘墉的著作
文艺理论:
《中国绘画的符号》(《幼狮文艺》•1972)
《诗朗诵团体的建立与演出》(联合报1981)
《花卉写生法(中英文版)》(纽约水云斋•1983)
《山水写生法TheThousandMountains(中英文版)》(纽约水云斋•1984)
《翎毛花卉写生书(中英文版)》(纽约水云斋•1985)
《唐诗句典(暨分析)》(纽约水云斋•1986)
《白云堂画论书法InsideTheWhiteCloudstudio(中英文版)》(纽约水云斋•1987)(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奖助)
《林玉山画论书法TheRealSpiritofNature(中英文版)(纽约水云斋•1988)(太平洋文化基金会奖助)
《中国绘画的省思》(专栏系列)(中国时报•1990)
《艺林瑰宝(专栏系列)》(《财富人生杂志》•1990)
《内在的真实与感动》(联合报•1991)
《中国文明的精神(三十集二十七万字)》(广电基金•1992)
《属于这个大时代的丽水精舍》(太平洋文化基金专刊(1995)

画册及录影:
《欧洲艺术巡礼》(中国电视公司播出•1977)
《芍药画谱》(水云斋•1980)
《ThReaITranquility(英文版录影带)》(纽约圣若望大学•1981)
《春之颁(印刷册页)》(纽约水云斋•1982)
《真正的宁静(印刷册页)》(纽约水云斋•1982)
《(英文版录影带)》(纽约海外电视25台播出•1987)
《刘墉画集(中英文版)》(纽约台北水云斋•1989)
《刘墉画卡(全套三十四张))(水云斋•1993•1994•1995•1996•1997)

有声书:
《从跌倒的地方站起来飞扬(刘墉•刘轩演讲专辑)》(台甫德兰启智中心•只供义卖•1994)
《这个叛逆的年代(刘墉演讲专辑)》(马来西亚华侨董事会联合总会•只供义卖•1995)
《在生命中追寻的爱(刘墉演讲专辑)》伊甸社会福利基金•只供义卖•1996)

译作:
《死后的世界(瑞蒙模第原着)》(水云斋•1979)
《颤抖的大地(刘轩原著)》(水云斋•1992)

诗、散文、小说:
《萤窗小语(第一集)》(水云斋•1973)
《萤窗小语(第二集)》(水云斋•1974)
《萤窗小语(第三集)》(水云斋•1975)
《萤窗小语(第四集)》(水云斋•1976)
《萤窗随笔(诗画散文集)》(水云斋•1977)
《萤窗小语(第五集)》(水云斋•1978)
《萤窗小语(第六集)》(水云斋•1979)
《萤窗小语(第七集)》《真正的宁静(诗画散文小说集)》(水云斋•1982)
《小生大盖(幽默文集)》(皇冠•1984)
《点一盏心灯》《姜花》(水云斋•1986)
《超越自己》《四情》(水云斋•1989)
《创造自已》《纽约客谈》(水云斋•1990)
《肯定自己》〈爱就注定了一生的漂泊》(水云斋•1991)
《人生的真相》《生死爱恨一念间》(水云斋•1992)
《冷眼看人生》《属于那个叛逆的年代(改写•改写•刘轩原著)》《离合悲欢总是缘》(水云斋•1993)
《冲破人生的冰河》《作个飞翔的美梦》《把握我们有限的今生》(水云斋•1994)
《我不是教你诈》《迎向开阔的人生》《在生命中追寻的爱》(水云斋•1995)
《生生世世未了缘》《抓住心灵的震颤》《我不是教你诈②》(水云斋•1996)
《寻找一个有苦难的天堂》《杀手正传》《在灵魂居住的地方》(水云斋•1997)

刘墉,画家、作家。一个很认真生活,总希望超越自己的人。曾任美国丹维尔美术馆驻馆艺术家、纽约圣若望大学驻校艺术家、圣文森学院副教授。出版中英文著作六十余种,在世界各地举行个展近三十次。 创作的原则是“为自己说话,也为时代说话”;处世的原则是“不负我心,不负我生”。现主持水云斋。有一颗很热的心、一对很冷的眼、一双很勤的手、两条很忙的腿和一种很自由的心情。

⑷ 写关于前童古镇一个景区介绍

前童古镇,是一座不凡的江南明清时期的民居原版,是一幅古韵浓重、活色生色的乡村画,一段美轮美奂的江南 丝竹调。始建于宋末,盛于时清,至今仍保存有1300多间各式古建民居。走进那里“家家有雕梁,户户有活水”,八卦水系,流水哗哗,碧水幽幽,流遍家家户户,不似水乡,胜似水乡,是欣赏浙东民俗文化的好去处。不但是“浙江省旅游城镇”,也是“浙江省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到前童,最好先去登鹿山顶。那儿可以俯瞰前童全貌。鹿山不高,因形似卧鹿而得名,当地则视为吉祥神山,世世代代严加守护。

与鹿山遥遥相对的塔山,虽然至今古塔无存,但两峰相峙,泽被前童,另有含意。民风醇厚的前童人给她们起了两个文绉绉的雅名:鹿阜斜辉和塔峰晓日。古镇,也就在这两座并不高大的山麓之间洋洋洒洒地铺展开来。

前童古镇

从鹿山顶隔溪南望,正前方便是石镜山。那儿因山中有一巨石,光滑如切,每逢雨天,水漫石面,光亮如镜,故名。山的脚下驻着一个小山村,村的东头,依然保存着挂有“正学遗风”匾额的“石镜精舍”,为明初的童伯礼所建,已有悠悠600余年。为开启文明,童伯礼拿出多年收藏的六经群书数千卷,聘请了当时为朝野推重的方孝孺前来讲学,课教子弟。方孝孺曾二度在精舍讲学,历时四年之多,与童伯礼共同奠定了儒乡基础。前童,仅明清两代荣赝秀才以上功名者202人,现代和当代又有教授、博士、留学生等400多人。

鹿山的北方,有座山峦层叠,神秘峻秀的梁皇山。那儿山色宜人,流水不绝,瀑潭棋布,古迹众多,梁皇寺、梁皇簪等佛教胜迹,在上海、台湾等地影响颇大,香客络绎。那儿不仅有“仙人塔”、“隐字石”、“方竹和紫竹同栽一山”、“小村36姓”四绝,还是《徐霞客游记》的第一宿营地。自古以来,都戴着浙东名山的桂冠,无论哪个版本的古地图,有宁海必有梁皇。

走进前童的卵石小径,路边是幽碧的流水,身旁是青砖墨瓦,镂棹雕棂,脚下是嵌图道地(天井),如若在谣雨霏霏的春日,更显出其曾经沧海的古朴与肃杀,也更能体味出古镇的纤丽和清幽!此刻,你一定很想成为峨冠博带的士人,抑或是裙衩飘扬的浣女,或者更想成为隐田园的隐士…

⑸ 台湾版布袋和尚,弥勒佛为什么下凡

这个是布袋和尚,法号契此,为阿逸多(弥勒)菩萨化身。示现于五代梁朝。背着的袋子既象征福德又象征烦恼。把袋子拿起就是烦恼,放下就是福德。所以他在世时经常警示人说:“还没放下吗?没放下只好背着走了”。但是他布施众生时却又总是拿不完袋里的东西,总是有很多,老也拿不光。人深以为奇,但都不解其深意与禅机。只有蒋介石的祖上蒋宗霸慧眼识珠,见其出语睿智,行动不凡,遂拜之为师。侍奉追随.据《蒋氏宗谱》记载:“布袋和尚教念摩诃般若波罗密多为日课,世因呼宗霸为摩诃居士。”溪口蒋氏后裔则称他为“摩诃太公”。布袋和尚圆寂后,还做了一首《颂布袋和尚》诗,诗云:“兜率宫中阿逸多(阿逸多是弥勒名,兜率宫是他天上的出生地——引者注),不离天界降婆婆;相逢为我安心诀,万劫千生一刹那。”蒋宗霸曾跟随布袋和尚云游三年,晚年在鄞县东乡天童小盘山筑庵静修,死后就埋葬该地。 布袋和尚在圆寂前对蒋宗霸说:“我以布袋赠你,使你的子孙代代为衣冠世家。”然后诵偈曰:“弥勒真弥勒,化身千百亿,时时警世人,世人不相识。”遂坐化圆寂。世人才知是弥勒菩萨化现,后在庙里供奉的弥勒菩萨原形即是布袋和尚。布袋和尚圆寂以后,蒋宗霸对他十分怀念,蒋宗霸专门为他造了一个“精舍”,取名“奉师塔’,作为纪念和奉祀,供奉布袋和尚塑像,朝夕礼拜。这座“奉师塔”直到清代光绪年间依然存在。布袋和尚即是汉传佛教寺院里大肚弥勒菩萨像的原形,是弥勒菩萨的化身.蒋介石蒋经国父子的远祖蒋宗霸(摩诃居士)因为侍奉弥勒菩萨的功德.子孙世代相传,连绵不绝.蒋介石为蒋宗霸28代孙,对这位远祖十分崇敬,发迹后曾三临其墓地,顶礼膜拜。1949年4月,蒋介石离开家乡前,自知回乡无期,特地偕张群、俞济时、蒋经国同到小盘山祭扫。他在祖宗墓前站立默祷、行礼如仪以后,来到摩诃墓旁的弥陀寺,当时的住持果证出寺门迎接,入方丈殿就座奉茶。蒋介石命随从送上两千斤谷钱(因当时物价跳动,人们常以谷钱折算钱钞)、十丈白布,拜托果证看管祖坟,按时供祭。
为了经常纪念这位摩诃太公,蒋介石还于1930年在离祖宅丰镐房不远的养松园,建造了一座摩诃殿,内供蒋宗霸塑像,早晚由蒋氏女眷燃烛供香。他的发妻毛福梅笃信佛教,生前常在此拜祖念经,死后葬于大殿前侧,现在已成为溪口的一个旅游景点。

⑹ 什么是五项修行

关于对出家人的称谓:我注意到所有报导证严法师的文章都以“他”字冠称。佛门只有“弟子”、“师父”、“师兄师弟”的称呼,而没有“女弟子”、“师姑”、“师姐师妹”一说。从现象上看去所有的尼姑都归于男性称谓,似乎失去了“女权”,有“大男子主义”之嫌。天主教还保留了修女的性别地位,佛教怎么就以一个“他”字概之呢?我的慧根有限,悟性浮浅,暗自揣摩从佛学的“四大皆空”(尤其是“色空”)观念出发,“他”字也只是一种代称,这一代称对僧人和尼姑都是平等的,并无把女性归属于男性之意。即使对于和尚来说,“他”也不是像俗家一样用来标明其性别的。既然是“四大皆空”,出家人不管原来的俗身是男是女,入了佛门便都是无性别的了。依我个人理解,这应该是出家人与俗家人的最大区别。

我和证严法师同席用斋

我因职业之便出席过各种宴会,走到哪里都有朋友招待。然而,令我终生难忘的却是几顿素斋——和证严法师同席用的斋饭。自从有幸食过佛门雅餐之后,我的整个人生态度都改变了。

起初,我并没有意识到证严法师允许我这个俗人同桌用斋是一种特殊礼遇,还以为因我是来自内地北方的远客,主人宴请是很自然的事。后来我在访问台湾其它地方时,人们听说我曾和证严法师同桌进斋,一无例外地露出惊羡的神色。

台湾作家说:“你受到了很特殊的贵宾待遇,一般人没有这样的机会!”

佛教徒说:“你的福缘好深呀!向慈济会捐赠几百万的老板,都没有你这种福气呀!”

听了这些话,一股受宠若惊的暖流在我心头倏然涌起,可惜已经迟了,和证严法师告别的时候我只是礼节性的叨扰道谢,没有来得及向他表达这深一层的感激。

陈若曦大姐陪我由台北飞到花莲的当天晚上,我们出席了“慈济医院行政人员联谊会”,会前在医院礼堂吃的自助餐。散会以后赶往静思精舍住宿时已是深夜了。第二天的早餐,是我和证严法师同桌共用的第一顿斋饭。

清晨,下了整夜的雨仍然未停,静思精舍的屋宇、回廊、花树、草坪,让天雨洗刷得一尘不染分外清亮。师父和殷师父唤我们去吃早餐,我们随着他俩来到饭厅外面的回廊上。许多披灰色海青的尼师和许多穿兰色制服旗袍的志工委员陆续进入饭厅,或低声问早或保持静默,入席落座的人们也不急于动箸,大家都在等待着一个人。

我们站在餐厅门外听候主人的安排,功夫不大,只见一行人簇拥着证严法师来了。他在微风细雨中款款而至,银灰色的海青下摆长到能遮住脚踝,踏过一段雨路却仍然未沾一星儿泥水,真有一种仙风道骨的飘逸。

“阿弥陀佛!”证严法师来到我们跟前口念佛号双手合十含笑问候,虽然昨天晚上刚见过面,今晨仍旧礼貌有加,一点也不摆宗教领袖的架子。证严法师一舒广袖请我们随他入座,同桌的还有慈师父等随侍法师多年的资深尼师。饭厅里有十几张圆桌,先来的尼师和志工委员们一见法师进来,一齐起立合掌念佛号,法师还礼并请大家落座。大家在动箸之前全都敛目合掌默默祈祷,我也学着他们的样子双手合十垂首闭目,但不知此时应该祈祷什么。我想起外国电影里的天主教徒基督教徒用餐都要在胸前画十字并诵颂一声:“阿门!”那种仪式是在感谢上帝赐予他们食物。由此,我便猜忖佛教徒的饭前祈祷也会是对佛陀感恩的意思。于是我也在心中默念着:感谢命运给我访问台湾来到花莲的机会。�

当我阖上眼睑感受到自己的手心贴手心的温热时,一个早已逝去的遥远的形象忽然飞近了,那是我的外祖母端着饭碗举过头顶在感谢上苍……我在六岁以前随外祖父母在山东临清居住,家里每当改善膳食的时后,外祖母都不让我动筷,她老人家必先把饭碗高举头顶“拜四方”,口中念念有词,恭请东南西北四方佛先用餐,表达她的一份虔诚。其实,那时家里最好的膳食不过是面条或饺子,但只要吃上了白面,姥姥就千恩万谢上供苍天……回想起童年的情景,再看眼前满桌饭菜,虽是素斋也觉得分外诱人,举箸品尝清香可口,顿时食欲大振。

这顿饭虽是早餐,却像正餐一般丰富,可能因为这里一天只吃两餐的缘故。每一桌的饭菜相同,素斋的花色品种不少,青菜、豆制品、蘑菇、竹笋,很多都是师父们自己在菜畦里种的,现吃现摘分外水灵新鲜。我注意到所有的尼师的面庞都显得光洁细嫩,皮肤上没有粉刺疖肿之类。他们的目光都是一派柔和平静,犹如小鹿羔羊,看来这是久食山野蔬果的好处。

以后的几天里,在慈济医院,在台北慈济分会,我又有幸两次和证严法师共进午餐。和证严法师同席用斋使我尝到了从未品味过的全新的人生滋味。不知为何,每当我坐在法师身边吃着那些清淡素菜的时候,心中都涌出了一种久违了的心态——感到快乐、满足,觉得自己很幸运,对生活充满感激。我在成年以后步入社会置身名利场烦恼缠身,很久没有体验过这种孩童般的满足与快乐了。八十年代我在中国文坛可以说名气不小,但即使是到北京去领全国优秀小说奖,也因看到别的作家比自己更红而觉得压抑。名利并没有给我多少欢乐,反而招人嫉妒引来一连串的是非。坐在证严法师身旁,我感到自己真是幸运,命运女神在推我攀上事业的颠峰领略了俗世繁华之后,又趁我还不太老的时候就给了我顿悟人生反思人生复归平和寻求超脱的挈机。从这个意义上说,我真想欢呼一声:感谢生活!感谢命运适时地赐予我那么多好机会!感谢证严法师赐予我的人生启示!

龙口含珠凤头饮水

宗教生活讲究仪规,世界上各种宗教都有自己的仪式和规矩。古代交通不发达,更没有电子通讯设备,相隔几大洋的各大洲产生的各自的宗教,为什么都在这一点上不谋而合呢?我想,这是因为把某种外在行为规范化习惯化可以影响人的精神信仰;或者说让人的内心追求通过仪规形式表现出来。当这种仪规成为信众自觉自愿的统一行为时,宗教就能够成为有巨大力量的社会团体。

我观看过不少宗教仪式,有的让人觉得神秘,有的让人觉得繁冗,甚至有的让人觉得恐怖愚昧。台湾花莲佛教慈济会也很讲究仪规,但这些仪规都给人一种典雅自然的感觉,甚至能够给人以美的享受。从表面看上去,静思精舍显露不出森严的戒规,处处洋溢着一种圆融祥和的气氛,尼师们的举止温文有礼,说话轻柔亲切,见了人永远送上诚恳的微笑。尤其是随侍在证严法师身边的尼师们,一个个全都是知书达理,举止大方,善解人意,勤快敏捷,在世俗社会极难见到这样一群不施脂粉聪颖灵秀的女子。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他们那种气质上的高贵优雅决不是森严的戒规能够塑造出来的,戒规再严厉也只能塑造出苦修者,而造就不出秀外慧中的智者。

那么,他们这种教养是从何而来的呢?

经过几天的观察,我发现这一切都来自证严法师的榜样作用。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证严法师在弟子们和随众心目中的威望,不仅表现在大家笃信他的宗教主张,也表现在大家都愿意学习他的做人品格,他的言谈举止,他的气质风度乃至一切生活细节。一位宗教领袖不单以信仰、教规统领信徒,更能以个人魅力征服信徒,使得来自不同家庭有着不同经历受过不同程度教育的弟子都自觉自愿地仿效他,亦步亦趋,如影随形,这真是一个我从未见过的奇迹。

在静思精舍居住的几天里,我总有一种自惭形秽的感觉,而过去出入社交场合时自我感觉挺好的,现在却嘀咕自己身上哪儿都不对劲儿。和师父们相比,自己说话声音太高,坐姿弯腰驼背,走路脚步声太重,总之处处显得自己太松懈,散漫,甚至很粗俗。其实,我是很注意教养的人,在家里时总是教训子女:吃饭不许巴嗒嘴,喝汤不许出声音,走路不许让鞋底擦地面发出拖拖沓沓的声音……。不知为何,来到静思精舍竟发现自己坐没坐相,站没站相。

有一次在吃饭的时候,我把自己的这种感觉低声告诉陈若曦,陈大姐笑道:“咱们无法和他们比,他们可不是一年两年的修行功夫了。你注意他坐的姿势了没有?咱们往哪里一坐就歪歪斜斜靠在那里一堆乎,他们只坐椅子的前五分之二,这样坐,腰背脖子都要挺直了,显得很端庄。你发现他们端碗用筷的姿势没有?都是跟证严法师学的,叫做‘龙口含珠,凤头饮水’。”

我忙问:“什么叫‘龙口含珠,凤头饮水’?”陈大姐端碗拿筷作着示范:“双肩摆正挺直,左手端碗时拇指轻轻按住碗边,四指展平拖着碗底,拇指和食指之间形成一个‘龙口’,圆圆的白瓷碗像一个大珍珠,盛在碗里的米饭粒粒皆辛苦,粒粒贵如珍珠呢!这便是“龙口含珠”了,出家人托钵化缘都是这个姿势。‘凤头’指的是筷子头,用筷子夹菜的动作应该像凤头饮水一般妙曼优雅。要轻巧含蓄,一点就起,多点几次没有关系,不能叉开筷子一次夹很多菜,更不能在菜碟里挑来捡去反复翻搅。端碗犹如龙口含珠,用筷犹如凤头点水,你想这该有多么优雅!”

我偷眼瞧了瞧证严法师的用餐姿态,果然是龙口含珠,凤头饮水,优雅无比,真真看他吃饭也是一种享受。我仿效他的样子做了,一下子就觉得自己很“淑女”了。

证严法师并不把衣食住行看作是生活细节,而是看作“人生美的文化”。他要求弟子们“你们要学习如何将道理落实到生活,以及如何将人生美态雕造在自己身上。”“人生最美的是亲切、诚恳、和蔼的笑容;说话轻柔,举止稳当,文质彬彬,这是动态之美,也是人生美的文化。”

“龙口含珠,凤头饮水”是证严法师设计的“食仪”。做到这项要求,日常进餐也变成了修身养性,自有龙凤来朝的尊贵庄严相。

进餐本是为了充肌,世俗多少饕餮之徒不仅暴殄天物,也露出粗鄙吃相。然而一位有精神追求的人竟然能够从中开发出美感来,这又是我未曾料想的了。证严法师注重食仪,比世俗的“教养”更多了一层修行的意义。几十年来他都坚持做到“食前三口白饭”:“能时时发好愿就能修得大福,吃饭也是一样。食前要先吃三口白饭,第一口应发愿——愿断一切恶;第二口——愿修一切善;第三口——誓渡一切众生。”

将道理落实到生活,将人生美态雕塑在自己身上,将修行求佛渗透在日常习惯中,多么睿智精深而又浅显易行的佛学法门啊!

由此,我回想起初读《静思语》时,书中记录了证严法师这样一段话:什么是“德”呢?“德是下功夫,是有志于道;德在心里而行诸于外的就称为“德相”,譬如走路,行仪……都可表现出一个人的“德相”来。德也因此是自我的教育,是内心的梳理,表现在外的行为的规矩。”

证严法师还经常用形象而诗意的语言,教导弟子们该如何“德在心里而行诸于外”。关于出家人的“行、住、坐、卧”,他比喻为“行如风,住如松,坐如钟,卧如弓”,并一一作了解释:“行,是走路。要步履平稳,举止端庄。所谓‘行步如风’,就是走路要风吹云动般的轻飘而稳重。住,是站姿。站时要挺胸直腰,不要东依西靠,也就是“住如松”的形态。坐的规矩是要“正坐如钟”,坐的像巨钟般的稳重。卧,是睡眠的姿势。卧要如弓,也就是‘吉祥卧’。”

当初我读到这些段落时,以为是一般性的说教未及多加思考,待到亲临花莲净土看见证严法师本人的威仪,及这么多尼师的举止修养,才由内心发出阵阵赞美和惊叹!如果不是亲眼所见,真难以相信证严法师及其弟子们竟然能够把宗教的约束与诗意的优美绝妙地集于一体!

成语“林下风气”,古时形容女子体态飘逸,冰清玉洁,气质高雅的用语。“林下风气”多指女子中的世外高士,现代商品社会中俗艳女子比比皆是,“林下风气”近乎绝迹了。所以,这个成语也几乎派不上用场了。那天在花莲静思精舍,晨雨清风之中,证严法师一席灰袍稳步而来,穿过了菩提树林,宽袍广袖随风飘动,海青下摆长到能遮住脚踝,踏过一段雨路竟未沾一星儿泥水,雨中菩提在他身后闪着晶莹的银光……我望着,望着,搜尽枯肠寻找一句贴切的话来表达内心的赞叹,忽地想起了这句久违了的成语。

林下风气,多么富于动感的优雅比喻啊!在古典名著及武侠小说中如此形容的女子只能供人想象,而在现实生活中,谁能真正具备它所蓄含的仙风道骨山野韵致呢?在我的心目中,只有证严法师一人了。

佛陀的眼睛为什么往下垂?

追求幸福是人类的共性,但人们对于“福”的认识和态度,却有着高下之分天渊之别。

现代商品社会以鼓动人们的消费需求来推动经济的发展,商家挖空心思用各种手段招徕顾客,诱发人们的购物欲望,借以刺激市场的繁荣。如果人们的消费观念基于正当的物质要求与精神要求,这本来无可厚非;然而过分地刺激消费,就会纵容奢糜之风,造成巨大的浪费。

此种奢靡享乐如果是不惜耗损地球资源,破坏生态环境,那就是祸及人类贻害子孙的更大的罪过了。愚人只知道祈福和享福,智者才懂得惜福和造福。惜福,自古以来始终是佛教的一个重要思想。

我在静思精舍上了三堂生动的“惜福课”,那是我与证严法师三次同桌用斋的宝贵收益。最近,中央电视台播映的连续电视剧《雍正王朝》中有这样一个细节:四皇子(即后来的雍正皇帝)在用餐时不仅吃素,还在吃光饭菜之后用白开水涮净碗碟里的汁,全部喝下不浪费一滴油水。青年观众会以为这样描写一位皇帝未免有些夸张,殊不知虔诚的佛教徒都是这样做的。剧中多次说他笃信佛教,再没有比这一笔更有说服力的了。

看到此处,我一下子又回忆起来了当初和证严法师共进斋饭时的同一细节:餐桌上放着一把洁净的茶壶,却没有备茶杯,用餐时大家也没有动那壶。我正在猜测茶壶的用途,只见第一个吃完的慈师父拿过壶来倒出一些白开水,用水把碟涮净倒入碗中,再把碗里的水晃了晃将油水涮净后一饮而尽。

证严法师和他所有的弟子都是这样做的。

这种珍惜食物,杜绝浪费的动作像一个定格镜头,永远铭刻在我心中。从那以后,我自己和家人极少浪费盘中餐,到饭馆有应酬也把剩下的饭菜带回家去。事情虽小,但问题不止于饭菜,而是我们如何看待自己已经享受到的幸福。

我们离开花莲后,辗转台中到东海大学作文学讲演。回到台北以后,听说证严法师来到台北对随众作开示,我为有缘份再见到他心里非常高兴。我们一行赶到了佛教慈济会台北分会,有幸又一次聆听了证严法师的讲演。证严法师娓娓动听的话语,至今犹在耳畔。

“佛陀的眼睛总是往下垂的,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他柔声问到,然后作出解答:

“佛陀垂目,是慈眼视众生,体察世间悲苦。另一层意思是:佛陀的眼睛总是往下垂,不会往上看,物质环境往下比,修养人格往上比,上下有分寸,才是人生啊!”听了这一席话,我才懂得了佛门弟子见了人垂首敛目的原因了,原来他们这也是随时随地的修行啊!由此,我又记起了证严法师多次强调“佛陀要我们懂得惜福”的教诲。在《静思语》中,他以深入浅出的语言阐述“享福,惜福,造福”的关系,劝告世人不可放纵贪欲,过分追求物质享受:

“自造福田,自得福缘。”

“吃苦了苦,苦尽甘来;享福了福,福尽悲来。”

“世间物质原只是一种潮流,太平年代金银玉石是宝,而战乱时期米粮布衣是宝。世间所谓‘有价’的东西,完全是在于人心里的潮流及虚荣心的作祟。”

“道心即是理性。欲念如果扩张下去,就会埋没理性;而理性如果能发扬起来,就可以制止欲心。”

“去贪就简,可使心灵得到无比的宁静与解脱。”

我想,不应该把这些充满人生智慧的箴言警句看作是布道劝善。无节制的放纵物欲并未给现代人带来幸福,反而带来了孤独、空虚、烦恼、冷漠等“现代人综合症”。无论是从保护地球环境的需要,还是改善人的精神生活,返朴归真,去贪就简,古老的佛学思想都是医治人们心理疾患的一剂良药。

佛门“红包”

曾几何时,“红包”一词走红中华大地,以至于印制红包小纸袋的作坊生意兴隆。馈赠“红包”源于人们为庆典佳节“随喜添喜同喜皆大欢喜”的风俗。出席亲朋婚礼或寿诞宴会以表祝贺,过年时老板给员工的奖赏酬劳,长辈给孩子的压岁钱,都是用来表达人们的喜悦之情的,小小红包起到了增进友情温暖亲情的作用。可是,近年来“红包”却变了色走了味儿,沦为贪污受贿的代名词。下级向上级送红包,病人家属被迫向医生送红包,打官司得向法官送红包,想让孩子进重点学校得向校长送红包等等,人们对“红包之风”又恨又怕,为了生存又不得不随波逐流,反过来又哄抬了“红包”的含金量。平民百姓已经谈红包色变,不堪红包重负了。

在我到花莲采访之前,从未想到佛门也送红包。从未听过佛门红包的故事……

每年春节前,慈济功德会都要举办一次联欢团圆斋宴。在这个联欢会上,同时举行对新任委员、荣誉董事等的受证典礼。证严法师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仍然坚持亲自主持这个长达几小时的典礼。新春典礼的时间为什么这么长呢?因为每年前来出席团圆斋宴的会友都数以千计,大礼堂里挤满了人,一一排队上台,证严法师为每个人胸前佩带一个心莲饰物,并赠送给每个人两个红包。单是这个仪式就得站立两三个钟头,何况证严法师见到每一位上台的人都要给予祝福和亲切勉励。以他病弱的身体长时间站立实在吃力,但他仍然坚持“让大家都能靠近我,接受我的感谢与祝福!”

证严法师为每一个人佩带心莲胸饰时,都要语重心长地说:“赠心莲是希望大家学习莲花出污泥而不染的精神啊!”

他赠予大家的红包里面又装的是什么呢?

两个红包,一个叫做“福慧包”,一个叫做“吉祥如意包”。

福慧包里装了六个硬币,每个硬币面值5元台币,共值30元(折合人民币约10元)。如果以每年向一千人赠送红包计,共需3万元台币。这笔钱并不是慈济基金会的经费,而是证严法师出版著作所得的版税收入。福慧包里为什么装入六枚硬币呢?证严法师向每一个人叮嘱:“六个硬币代表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波罗密”。

“波罗密”是梵文音译,意译为“度”、“到彼岸”、“度彼岸”,是一个佛教名词。佛经《大智度论》卷十二说:“以生死为此岸,涅盘为彼岸”。涅盘也是梵文的音译,是佛教全部修习所要达到的最高理想,一般指息灭“生死”轮回而后获得的一种精神境界。大乘佛教把涅盘当作成佛之标志,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项修持内容作为到达涅盘彼岸的方法和途径。

六度波罗密中,布施排行第一。布施指的是施与他人财物、体力、智慧等,通过为他人造福成智而积累功德的一种修行办法。大乘佛教所列布施对象,不仅对人类大慈大悲救苦济贫,还遍及所有的动物,尊重一切生命。从这一点看,证严法师率领弟子们和随众致力开展慈善事业,不分国家不分民族不分政治制度在全球范围内赈灾济贫,是完全符合佛教教义的。

“福慧包”蕴含的其它五项修行办法,都是佛门弟子日常的功课。因本文不是研究佛教的专论,此处就不一一介绍了。

另一个红包“吉祥如意包”,里面装的是莲子、花生、红豆、薏仁、杏仁。

“吉祥如意包”内为什么装入这五种果仁儿呢?证严法师解释道:“五种果仁代表五谷,也叫五福、五宝。杏仁代表幸福;花生是落地生根,种下善因,结实累累;红豆表示一心一志;薏仁是仁心仁德;莲子嘛,代表着慈济人心连心……”。

多么富于诗意和象征意味的语言啊!这些礼物来自大自然,充满了山川田野的灵性,体现了天人合一的和谐精神,令人为之赞叹,为之神往。

我写到这一章的时候,恰逢1999春节将临。向读者朋友转达证严法师岁末送红包的祝福与期望,心中又多了一层惊喜和领悟。祈盼人们的生活中少一些腐败变质散发铜臭的“红包”,多一些五谷丰登、五福生根、五宝长长久久,多一些仁心仁德,一心一志深化改革开放发展经济,多一些海峡两岸同胞心连心、人际关系心连心吧!

福慧包,吉祥如意包,多么纯净圣洁寓意深刻暖人肺腑的佛门红包啊!

跟随证严法师拜祭遗体冷藏室

我在花莲净土所见所闻,几乎每一件事都是出乎意外超乎想象。然而,最令人不可思议的事情,莫过于佛教徒对遗体捐赠的接受程度了。在慈济医学院一间讲堂里,证严法师为听众做了一堂关于遗体捐赠的专题演讲,弟子们和信众把这称为“上人开示”。古老佛学与现代医学解剖学,宗教信仰与遗体捐赠之间魔法般的结合,如果不是亲临其境,说下大天来我也不会相信世上竟有这等奇人奇事。我坐在最后一排听讲,尽力做着记录,在这里说明“尽力”二字,是因为法师在用闽南话演讲。法师心很细,尽管在听众中只有我和上海女作家竹林听不懂闽南方言,法师为了能叫我俩听懂,讲到关键之处总要用国语(普通话)重复几句,我这才能断断续续地做些记录。幸好身边有一位热心的静原师姐(师兄、师姐是慈济人之间的尊称)不时地把法师的闽南话翻译成国语给我听,使我能基本上理解上人开示的要领。我的精神高度集中竖着耳朵聆听,伸长脖子紧张得脊背都酸疼了,还是生怕漏掉法师的每一句话。这座现代化医科大学讲堂与正宗的佛教活动所组成的浑然一体的氛围,尤其是法师所讲解的佛教理论涉及生与死的阐释,对于我这个自幼在大陆只接受过一种教育的人来说,实在是太陌生太新鲜太神秘了!

众所周知,佛教徒是很重视丧葬后事的。出家人之死称为圆寂,僧尼圆寂大多火化,也有保存肉身在密封的塔中的,塔林是古寺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从来没听说过佛教徒自愿表示待自己去世以后把遗体捐赠给医学院供人解剖的。然而,证严法师却在宣讲捐赠遗体的意义!她的信徒却都心甘情愿地做到了!有人递给我一份资料,看了令人目瞪口呆:由于遗体昂贵匮乏,台北医学院的解剖课只能做到每26个学生用一具遗体;美国最先进的医学院也只能做到每6个学生用一具遗体;然而,位于小城花莲市郊的慈济医学院,却能够做到每4个学生用一具遗体。这都是因为有了证严法师的号召,都是因为有了佛教徒的最后奉献!证严法师演讲时使用了一个我从来未知晓的名词——他管“遗体”叫做“大体”。初次听到“大体”这一尊称,我心头猛然一震,是啊!我们常常把那些人格高尚对社会贡献卓著的人歌颂为“大写的人”,那么,对那些不仅在生前从善如流死后也愿做最后奉献的高尚之人的遗体,当然应该尊称为大体了!

证严法师作完演讲之后,款款走下讲台,一挥广袖,邀请我们随他去参观遗体冷藏室。他领着我们来到一间大厅,率先走了进去。我在门口朝里面一望,立刻头皮发乍脊背发凉——大厅里冷气飕飕,一字排开好几列不锈钢冷冻柜,每个柜子里都躺着一具大体。我屏神敛气跟着证严法师在两排冰柜中间走过,人们都不说话,脚步轻轻生怕惊醒里面的亡灵的永恒之梦。远远近近的长棺形冰柜,明明暗暗中闪着寒光,一尘不染,清冷寂静,肃穆圣洁。我怯怯地伸手摸了摸柜面,冰凉的感觉由手指瞬间传到胳臂,犹如飘来小雨浇洒。紧接着颈项一阵发麻,奇怪的是这种又凉又麻的颤栗穿过脊梁钻入肺腑时,却忽地变得滚烫灼热了。我心中一遍又一遍默念着证严法师使用的尊称:大体……大体……高尚的大体啊……令人尊敬钦佩感动感激的大体们啊……大写的大体们啊……时至今日,当我提笔描绘当初的情状时,仍然生出那种难以名状的手臂发凉脊背发麻而心窝灼热的奇特感觉。

我郑重地把草稿上这一小节的标题《跟随证严法师参观遗体冷藏室》的“参观”二字改作“拜祭”。海峡那一边从未谋面的善士们之英灵和你们奉献出来的大体啊,请接受我遥远而虔诚的拜祭。

人生没有所有权,只有使用权

我不知道世界上其他的宗教领袖有没有足够的威望,发动信徒们在“遗体捐赠志愿表”上签下自己的名字,证严法师为发展医学事业完成了这桩大善大德之事,创造了一项奇迹。尤其是在中国人中间迅速推广这一活动,若不是亲眼所见,我真是难以置信。中国人一向注重“身后大事“不仅汉族人心选择墓地和棺木,各民族皆如此。西南地区一些少数民族为了保存先辈遗体,甚至在高山悬崖上悬棺而葬。近半个世纪以来,中国人口爆炸,政府苦于人口过多和可耕地太少,无法承受“死人与活人争土地”之重负,不得不采取强制手段推行火葬(中国宪法规定土地归国有)。即使如此,老百姓仍然想方设法把亲人的骨灰埋葬,竖立一块哪怕是小小的墓碑,也要完成“入土为安”的古老信念。多年来,官方一直致力于简化丧葬风俗的宣传,提倡“厚养薄葬”。各种传媒不断地表彰子女在老人活着的时候赡养尽孝,抨击“薄养厚葬”之陋俗。但是,上述种种努力仍然难以从根本上改变中国人的厚葬之风。

形成这些习俗的根源在于中华民族有一种固有的观念:视自己的躯体为神圣。古代人们信奉“发肤乃父母所赐不可擅动”,现代人惧怕开刀手术,哪怕做一个小手术也担心会“伤元气”;古代帝王贵族在去世之前就安排好如何使自己死后遗体不腐烂的措施,平民百姓也都以“死后保住全尸”为最后的愿望。基于这些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若要在中国大陆动员人们献血或捐赠骨髓,至今仍然很困难,更甭提让人们自愿留下遗嘱死后捐赠遗体或器官了。那么,证严法师究竟用什么方法引导慈济人发此大愿呢?原先我以为,一位佛教法师只能从轮回转世、因果报应的角度诱使信徒为了修来世幸福而表示愿意捐出遗体。听了证严法师的演讲,我才知道他虽为宗教领袖,却从不装神弄鬼以妄言巫术蒙骗迷信的教徒。他阐释的道理当然出自佛教信仰,但字字句句却都是立足于现世立足于社会立足于为民众造福。

证严法师站在医学院课堂讲台上,通

⑺ 清末诗人丘逢甲的《春愁》写于那一年

春愁难遣强看山,往事惊心泪欲潸①。四百万人②同一哭,去年今日③割台湾。 这是近代爱国诗人丘逢甲用血和泪写成的一首绝句,只28个字。这位诗人的一生,以台湾回归为志,渴望祖国“山河终一统”。这首诗:①潸(shān)然———流泪的样子。②四百万人———当时台湾人口数,原诗注:“四百万人,台湾人口合闽、粤籍,约四百万人也。”③去年今日———1895年4月17日(光绪二十一年三月二十三日),在日本马关,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陆奥宗光签订《马关条约》,割让台湾与日本。 第二年(1896年)诗人在大陆祖居故乡,愁怀难遣,痛定思痛,愤恨祖国遭受侵略宰割和清廷腐败卖国投降:台湾割让,万民不服;山河破碎,风雨飘摇。眼看又是春满大地,无限仇恨涌上心头:这个血日又来临了,天崩地裂,血海深仇———往事惊心,历历在目,正在一年前这个时候,演出这幕丧权辱国的历史悲剧,怎么不叫广大的台湾同胞同声一哭呢!诗人血泪交加写出这篇《春愁》,这种深沉浓烈的乡思愁情,这种血浓于水的骨肉亲情,震撼了中华儿女的心灵!其中一个“割”字,是画龙点睛之处,写出了刻骨铭心之痛,此恨绵绵,但台湾是永远不会与祖国分离的!所以,这无边的春愁,是来源于对我们祖国的热爱。 丘逢甲(1864———1912年),字仙根,别号仓海。同治三年(甲子)十一月二十八日(1864年12月26日)生于台湾苗栗县铜罗湾。他随父读书,文思敏捷,六岁能诗,七岁能文,十四岁府试,考全台第一名。二十六岁中进士,被钦点为工部主事。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失败,次年订立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割让了台湾省。他怒不可遏,刺血上书力争,随后乃组织和参加了台湾军民反对割让的抗日战斗,自率义军在新竹血战了二十多个昼夜,以兵尽援绝而败北,回到祖国大陆祖居———广东蕉岭县文福乡淡定村。他时时以复台为念,吟诗,兴办教育,并投入民主革命。1912年2月25日病逝于家乡,享年四十九岁。他一生为保卫祖国领土、培养人才,及为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都作出了很大的努力和贡献,而以诗歌的成就为最大。他生平写的诗,世传有万首之多,创造了许多气势豪迈、意境宏大、情绪激昂和瑰玮奇丽的不朽诗篇。其中有两千多首为内渡后写的,其后人集名曰《岭云海日楼诗抄》。他是我国19世纪末期的一位才华横溢、热爱祖国的诗人、志士和教育家,台湾省近代最著名的诗人。“九曲愁肠萦故国,一腔热血注台湾。”(杨奎章《纪念丘逢甲》)“延平去后丘仓海,昆仑一脉到台湾。”(杨应彬《丘逢甲》) 丘逢甲怀念台湾乡亲,誓死要为台湾光复、祖国统一而奋斗,表现了他爱国主义的赤诚之心。他自号为“台湾遗民”,把自己的房舍命名曰“念台精舍”,把长子丘琮改名曰“念台”,又教育家人:“吾家兄弟子孙当永念仇耻,勿忘恢复!”临终前遗嘱:“葬须南向,曰:‘吾不忘台湾也!’”表达了他的爱国心声。诗中浸透了血泪,风格凄凉苍郁,语言痛快淋漓,感情深沉悲壮,其中有不少名诗: 宰相有权能割地,孤臣无力可回天。 扁舟去作鸱夷子,回首河山意黯然。 ———《离台诗》六首之一。 丘逢甲的诗思想性强、艺术性高,梁启超称他为晚清的“诗界革命之巨子”。

⑻ 张大千晚年在台湾画了哪些作品,他为什么不画虎

1957年 戊戌 59岁
张大千 幽居招隐患目疾,回八德园静养,服药疗疾之余,仍挥笔题诗作画,细笔改粗笔,力图变法。为张群影印出版《石涛十二通景屏》作序。巴黎展出《秋海棠》,荣获纽约“国际艺术协会”金奖,选为“当代世界第一大画家”。在圣保罗市举办画展,威震巴西。
1959年 己亥 61岁
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首次举办“张大千先生国画展”,主要展品为临摹敦煌壁画。作《故宫名画读书记》。赴法旅欧。法国国家博物馆成立永久性“中国画展览”,以作品12幅参加开幕展。
1960年 庚子 62岁
在八德园作《六十二岁自画像》寄赠港友高岭梅。4月,游台湾横贯公路。7月,应台湾故宫博物院李霖灿之求,绘敦煌历代佛手。9月应邀赴巴黎、布鲁塞尔、雅典举行巡回画展。在巴黎为郭有守狂涂册页12幅。返八德园作《蜀楚胜迹》12幅,均为老年泼墨变法之滥觞。
1961年 辛丑 63岁
日内瓦画展。赴日参加“郎静山摄影展”。新作巨幅《荷花》在巴黎赛那奇博物馆特展,纽约现代博物馆购藏。圣保罗近作展。继续创作《瀑布》,《罗浮飞云顶晓日》等泼墨山水。
1962年 壬寅 64岁
赴巴黎,下榻郭有守家,作通景屏《青城山全图》。赴东京,下榻偕乐园,作丈二匹巨幅《瑞士风景》。此二幅均为巨幅泼墨山水。夏,台北历史博物馆再次举办张大千画展,展出《四天下》泥金、泼墨巨幅山水新作。游日本横滨。香港大会堂落成,香港博物馆主办“张大千画展”,为大会堂揭幕首展。《张大千画谱》(高岭梅编)在香港出版。12月,在八德园以泼彩法试作《观泉图》。
1963年 癸卯 65岁
“张大千画展”在新加坡、吉隆坡、怡保、槟城展出。六屏巨幅通景《荷花》在纽约画展中被美国《读者文摘》以14万美金高价收购。
1964年 甲辰 66岁
曼谷、科隆画展。回台北访张学良,谒阳明山溥心畲、赵守钰墓。以泼墨泼彩法作《幽谷图》,自谓“这样画可因势利导,取其自然,得其天趣”。
1965年 乙巳 67岁
伦敦画展。作大泼墨山水《山园骤雨》、《秋山图》。自谓“这主要是从唐代王洽、宋代米、梁楷的泼墨法发展出来。只是吸收了西洋画的一点儿明暗处理手法而已”。
1966年 丙午 68岁
圣保罗画展。香港画展。赴香港访友。据门人林建同说,此次香港之行,甚有启发,其后“作风大变,泼墨泼彩,大行其道”。
1967年 丁未 69岁
美国史丹福大学博物馆,卡米尔莱克美术馆先后举办张氏近作展。台北国立历史博物馆主办近作展。为张群八十初度精心绘制四屏通景《蜀中四天下》图,又为张目寒六十八寿辰绘制山水人物图。是年泼彩作品甚多,有《朝暾》、《雨过岚新》、《山雨欲来》。香港东方学会出版《张大千画集》。
1968年 戊辰 70岁
纽约福兰克加禄美术馆、芝加哥毛里美术馆、波士顿亚尔伯——兰敦美术馆分别举办张大千画展。在史丹福大学讲演中国画艺术。返台,接受台北《时报》记者谢家孝采访月余,谢以口述体撰写《张大千世界》,4月,由该报出版发行。四五月间为贺张群八十寿辰,积十日之功精心绘制《长江万里图》,7月,台北历史博物馆举行“长江万里图特展”。11月,以敦煌壁画摹本62幅捐赠台湾故宫博物馆。
1969年 己酉 71岁
赴旧金山治眼疾 ,与旅美老友侯北人、张孟休等度春节。返八德园作《杏花春雨图》赠侯北人;《泼彩青绿雪景》赠张孟休。黄君壁访八德园。由巴西迁美国卡米尔城“可以居”。洛杉矶考威美术馆展。纽约文化中心展。纽约圣约翰大学展,纽约福兰克加禄美术馆再展。波士顿亚尔伯——兰敦美术馆现展。
1970年 庚戌 72岁
目疾加重。结识台湾京剧团演员李金棠、吴兆南、郭小庄、李东原,分别赠书画。自订《张大千鬻画值例》。卡米尔莱克美术馆再展。
1971年 辛亥 73岁
春节前,迁环荜庵。旅美友人均以梅花庆贺乔迁之喜,有百本梅花之称,故是岁作“咏梅诗”。香港大会堂近作展。
1972年 壬子 74岁
右眼失明,左眼白内障手术成功。美国洛杉矶安克鲁画廊展,被授予洛杉矶“荣誉市民”。美国旧金山砥昂博物馆“张大千四十年回顾展”,展出1928-1970年间的代表作品54幅,撰《回顾展自序》。
1973年 癸丑 75岁
与旅美老友王天循共度元旦、春节。洛杉矶恩克伦美术馆近作展。台北历史博物馆收藏捐赠历年创作108幅,颁赠纪念状,并举办“张大千先生创作国画回顾展”(即40年回顾展)。台北历史博物馆出版《张大千画集》。
1974年 甲寅 76岁
香港大会堂画展,台北历史博物馆与“日本民族协会”共同主持东京中央美术馆“张大千画展”。应美国旧金山版画制作中心之约,创作了两套石版画,被提名为“驰名世界的张大千”和“张大千形象”。作根雕假山、八面观音寄赠大陆篆刻家陈巨来。
1975年 乙卯 77岁
应叶公超之约,为其辑《叶遐庵先生书画集》作序。以80幅精品参加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中西名家画展”。应约撰写《毕加索晚期创作展序》。该馆举办“张大千早期作品展”,又以60幅作品参加在汉城举办的当代画展。
1976年 丙辰 78岁
举家移居台北。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张大千先生归国画展”,台湾教育部颁赠“艺坛宗师”匾额。台湾电影界人士吴树勋以退休金自费拍摄《张大千绘画艺术》记录影片。台北历史博物馆出版《张大千选集》。
1977年 丁巳 79岁
历时5年所编的《清湘老人书画编年》在港出版。将老友陈巨来历年为之所刻的印章,汇编成《安持精舍印谱》在日本出版,并为作序。台中举办近作展。在外双溪筹建“摩耶精舍”。《大风堂名迹》(四册)在台再版。
1978年 戊午 80岁
张大千 金勾莲花高雄画展。台南画展。汉城画展。“摩耶精舍”落成,喜迁新居。出席亚太地区博物馆会议,讲演《论敦煌壁画艺术》。作《明末四僧画展序》,《大风堂名迹再版序言》。
1979年 己未 81岁
以40幅佳作参加香港中国文化协会举办的中国现代画坛三杰作品展览(三杰为张大千、溥心畲、黄君壁)。请友人、律师见证,预立遗嘱。
1980年 庚申 82岁
春节期间,台北历史博物馆举办“张大千书画展”。3月,新加坡国立博物馆举办《中国现代画坛三杰作品展览》。应旅日华人李海天、黄天才之约,拟作巨幅《庐山图》(高1.8米,长10米)。台北出版《张大千书画集》一二集出版。
四川出版《张大千画辑》一二三辑。
1981年 辛酉 83岁
2月,台湾博物馆举办“张大千近作展”。3月,应邀提供作品参加法国巴黎东方博物馆举办的“中国国画新趋势展”。7月7月,在摩耶精舍开笔绘制《庐山图》。
1982年 壬戌 84岁
元月,台北举行“傅抱石、徐悲鸿、张大千水墨彩色画展”。香港集古斋举办“张大千画展”。2月,“张善子先生百年诞辰纪念画展”在台展出。4月,《张大千书画集》第三集出版。全力绘制《庐山图》,劳累过度,两次住进台北荣民总医院。
1983年 癸亥 85岁
元月,台湾国立博物馆举办“张大千书画展”。同时举办尚未最后完成的《庐山图》特展。赵无极赴台探视。3月8日,《张大千书画集》第四集出版,为大陆友人门生题赠画集12册。心脏病复发,医治无效,于4月2日病逝。 每一个画家都有专精的地方,没必要舍本逐末,就像齐白石画虾一样,没什么值得深究的地方。

⑼ 求影片《阳光灿烂的日子》影评额~(赏析评论)

很早就想写一篇关于这部电影的评论,因为这是我个人最喜欢的一部国产电影,也是个人认为目前为止国内最好的青春片或爱情片。

把这部片子定位为青春片或者爱情片并非臆断,姜文和王朔其实并不是在这个片子中讲述文革,而是在讲述文革期间的他们自己的青春和爱情,《阳光灿烂的日子》这个片名本身就说明了问题――没有谁会认为那个特定的年代真是一段阳光灿烂的时光,但是电影开头就需要我们仰视的伟大领袖雕像也好像在用他的巨手指点我们:“……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因为对于这群孩子来说,没有父母管教,没有老师的约束,有的只是啤酒、老莫、香烟、武斗和内参片的文革只是一段让他们尽情闯祸的日子,这种无止境的自由在孩子们看来是最阳光灿烂的生活。与此相呼应的是,在电影的结尾,电影胶片的颜色由彩色变成了黑白的,也许姜文认为文革的那段日子应该是马晓军人生中最多姿多彩的时光,跟那段最肆意的生活相比,现在的他纵然开着卡迪拉克也已经失去了当年那灿烂的色彩。

既然是青春片,爱情当然是少不了的,撬锁那段场景其实是暗示了马晓军在爱情刚刚开始萌芽时的好奇心理,所以他撬开的第一把锁当然就应该是锁着避孕套的抽屉,因为好奇的而引发的探索也从此一发不可收拾,直到遇见米兰,确切的说应该是遇到了米兰的照片。在那个经典的把玩望远镜的场景中,马晓军有了生命中对异性的第一个灿烂的发现,所以当时看到的米兰照片居然是彩色的,然而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们应该记得那个时候是没有彩色照片的,一直到80年代初彩色照片都还是刚刚出现的奢侈品,所以随着对米兰神秘感的逐渐消失,她的照片也在马晓军眼中失去了初见时的光彩,变成了原有的黑白色。在疯狂迷恋米兰的时候,马晓军也从同伴那里听说了米兰的“事迹”,但是对米兰的好感使他根本没有去理会那些传闻,然而米兰与刘亿苦关系的暧昧,游泳池里面一干人等为米兰的争风吃醋,使得他对米兰所有美好印象的一次次被打破,最后将米兰踢入游泳池的那一脚明白无误的表示了此刻马晓军对她的不屑与厌恶。

与之对应的另一个情节是:米兰第一次出场的时候,在马晓军的眼中她的步履如此轻盈,神秘不可测,高不可攀,可是在电影快结束时米兰爬上游泳池展示身材的那个场景中,观众会留意到在马晓军视角中,米兰爬上游泳池的动作是如此的笨拙,在仿佛是马晓军审视她的眼光的摄影角度里,观众也会和他一样感觉她是如此肥胖,这跟第一次见到米兰时她戴着墨镜距人千里之外的记忆差距是如此之大,已往马晓军能够近距离接近米兰无非是她让他给自己倒水洗头或者用自行车载着她去农场,而在对曾经爱恋过的异性的所有神秘感消失殆尽后,马晓军终于摆脱压抑了很久的感情冲进了米兰家里,扯断了那根想早就渴望扯断的束缚在米兰脚踝上的钥匙链,之后那个在国内影院公映版中删去的米兰半裸的镜头表现了马小军渴望发泄的青春冲动,也见证了他与那段怀着朦胧的爱情感觉在屋顶上穿行的青少年马晓军的决裂。

就像文革中的阳光在那个特定的时代如此灿烂以至于不真实一样,片中唯一的雨中的场景在全片暖洋洋的色调中也显得如此不真实,也许正因为不真实,所以马晓军不真实的幻想都在这个场景中成为了现实,在这场雨中场景里,马晓军出人意料地一改往日的小心翼翼,放声大米兰的名字,当米兰问他“你怎么了?”的时候,他在片中毫不犹豫地唯一一次当她的面的说出了那句一直萦绕在他心里的话——“我喜欢你!”,而米兰也如他所愿,和他紧紧拥抱在一起,这是整个影片唯一一次令人欣慰的拥抱,然而却那么不真实,因为这场雨是一场在阳光最灿烂日子里显得如此不真实的雨………雨过天晴后米兰依旧在和刘亿苦打情骂俏的现实,证明了他的幻想真的只是一厢情愿,生日宴会上那个和刘亿苦对战的场景也不过是马小军脑海中未遂的壮志!其实从来没有过那么温情的雨,从来没有过那么灿烂的阳光,也从来没有过那么壮怀激烈的青春!

顾长卫的摄影技巧在在影片的结尾得到了最大的发挥――马晓军被踢下游泳池,他在水中的无助同时也象征了他的被孤立,,这段非常意识流的镜头很好的表现出了那种窒息感,但是镜头中表露出来的些许沉沦与疏离好像又在表达他的一种玩味感,也许是在呼应影片结局志得意满的马晓军开着名车细数儿时伙伴的落魄时的那种成就感吧!

最后提一句,马晓军忧伤地在屋顶上漫步时,以及在夕阳的橙色阳光中骑车带着心爱的米兰穿行在林间小道上时,所放的背景音乐是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里的间奏曲,这首来自国外歌剧的古典音乐与中国文革时期的爱情配合的如此协调,以至于最早引用这首间奏曲的那部《愤怒的公牛》反而被我认为是不适合配用这首曲子的了。

阅读全文

与精舍台湾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电影生化危机叫什么时候上映 浏览:10
老电影下载下载网站免费 浏览:103
同性题材电影中国 浏览:112
杜小月香港电影 浏览:47
抖音上的电影票在哪里 浏览:441
国产救灾救援电影 浏览:401
江水衫是哪个电影 浏览:943
分秒之间电影剧情 浏览:453
新儿子中文电影下载 浏览:493
不用券不付费的科幻电影有哪些 浏览:264
伦理电影晚清 浏览:816
经典爱情电影英文 浏览:851
老婆和男人约会看电影 浏览:134
如何才能把手机的电影在电视机上放 浏览:776
手机p图软件电影字幕 浏览:309
怎么判断电影是真4k 浏览:840
好看电影9 浏览:854
十八岁给我一个姑娘是哪个电影 浏览:335
关于茶叶的电影有哪些 浏览:63
老古装电影一个尼姑坐在莲台 浏览:7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