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电影 > 中国武侠类电影的几个时期

中国武侠类电影的几个时期

发布时间:2023-11-23 04:02:34

① 中国功夫电影的发展过程

功夫电影发源于香港50年代,此时以粤语片《黄飞鸿》系列为代表。1949年新加坡电影人投资,胡鹏导演,关德兴主要。整个50年代拍摄了62部。第一代《黄飞鸿》系列改变了以往腾云驾雾,神怪之风,开创了中国武术片的新路子。

六十到七十年代,香港社会和电影转型时期。武侠片成为经典,影响波及日韩和西方。
六十年代代表有:
胡金铨,生于北平的书香门第,喜好武侠故事。作品不多,但慢工细活,质量很高,文雅优美,空灵深刻。《大醉侠》《龙门客栈》《侠女》
张彻,生于杭州,长于上海。片子注重男性之间的情义,肝胆相照,义薄云天。《刺马》《十三太保》《大刺客》《马永贞》
楚原,改编的多为古龙的小说。电影情节扑朔迷离,布景华丽,追求小说中的意境。深刻地揭示友情与道义,批判人性的欲望。《天涯明月刀》《流星蝴蝶剑》《三少爷的剑》
此时演员的名气往往不如导演,没什么代表。

七十年代,新派武打片出现,演变为世界知名的“功夫片”。多以爱国题材为内容,徒手拳脚功夫为载体。
代表(这个太熟悉,不用多介绍了):
李小龙,《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
成龙,《蛇形刁手》《醉拳》《新警察故事》

八十年代,新潮动作片分为两种:
吸收好莱坞经验,表现香港现实的枪战片,包括警匪片,犯罪片,《第一类危险》《夜车》尤其是吴宇森导演的《英雄本色》《喋血双雄》,在好莱坞树立了香港枪战片的传统,融合了中国传统价值观念和现代动作元素,周润发也成为一代人心中的偶像。
另一种是悬疑奇幻武侠片,徐克《蝶变》。

九十年代,香港电影逐渐衰落,功夫片内容开始寻找另外的突破口。
1.徐克《黄飞鸿》系列,更加注重人性的探讨。
2.古惑子系列。刘伟强,王晶等导演为代表。
3.杜琪峰,韦家辉的黑帮片。
4.林岭东的“风云系列”和警匪片。
5.李连杰系列。不过个人觉得他在大陆的影响力会大一些。

至于在国外的发展情况,很多都是借鉴了香港功夫片中的动作元素,而辅以好莱坞的经典叙事模式,并且融合了本民族文化中的优秀特质,典型的有现在韩国和日本的片子。美国片就更不用说了,很多东西直接照搬过去的,比如《熊猫大侠》。但具体的流变情况,因各自的环境不同而不能类比,如果你要写论文什么的话,也可以不用做这方面的工作,因为资料相对比较少。

② 功夫片简介及详细资料

基本概况

功夫片亦称 " 武打片 " " 武术片 " 。中国首创的表现中华武术技艺的影片 。20世纪20年代默片时期,明星影片公司根据平江不肖生著《江湖奇侠传》改编摄制《火烧红莲寺》后,一时群起效尤,但多为神怪荒诞之衫锋作。20世纪50年代香港电影界摄制具有中国民族特色、讲究实战技击的《黄飞鸿》成功,功夫片开始扬名影坛。20世纪70年代香港影星李小龙主演以真实武功为表演手段的《精武门》《龙争虎斗》等影片后,功夫片作为一种新的样式屹立于世界影坛。20世纪80年代由中国武术运动员李连杰主演的《少林寺》等影片,更风靡一时。

经典功夫片《少林寺》剧照

发展历史

" 功夫片 " 这一名称为世人所熟悉是上世纪70年代,因李小龙电影风靡一时,中国的 " 功夫 " 在世界上产生了相当大的影响。但早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电影的第一个黄金时代,电影人就将深有影响的武侠小说《火烧红莲寺》改编为电影,一连拍摄了18集,甚至引领当时的风尚。武侠功夫片在香港的兴起是因为家喻户晓的一代功夫宗师黄飞鸿,这位英雄出生于清末时代,卒于军阀混战时。其肝胆侠义精神为人称道。1949年,香港导演胡鹏拍摄了第一部以广东民间传奇武林人物黄飞鸿为主人公的电影《黄飞鸿鞭风灭烛》,此后的五十年,黄飞鸿成为中国武术功夫片的第一个著名品牌,扮演过这个角色的包括多次饰演黄飞鸿的关德兴以及后来的功夫片明星成龙和李连杰。其中由胡鹏导演、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系列拍摄了近80集。在整个50年代,港台的功夫武打片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象黄飞鸿或乱晌之类的民国装功夫片,一种是神怪类武侠片,后者的代表作有《如来神掌》等片。 1965年,长城公司拍摄的《云海玉弓缘》(导演:张鑫炎,主演:傅奇、陈思思)的演职员表里面第一次出现"武术指导"这个名词,该片被认为是武打片的第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武术指导正式成为武打片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功夫武侠片大导演张彻将武指定位为负责电影设计武术动作及提供专业意见,奠定了武术指导的楷模;在武术指导之中,最为人熟悉的刘家良师傅师承于一代功夫宗师黄飞鸿,他曾为邵氏执导数十部功夫经典,包括《方世玉与洪熙官》,《陆阿采与黄飞鸿》,《烂头何》,《五郎八卦棍》以及《少林36房》等。

曹达华石坚

此后,武打片的黄金时期来到了。

1965年,邵氏公司的老板邵逸夫决定创新要拍摄新类型的武打功夫片,张彻和胡金铨分别在1966年拍摄了武打电影的传世之作《独臂刀》和《大醉侠》。这两部影片奠定了他们在影坛的重要地位。这二位导演风格迥异,张彻的武侠世界极尽阳刚,武打动作写实,暴力渲染直接,经常血流成河,据说他每拍一部电影用来做假血陪渗的番茄汁就要装满两大汽油筒。后被评论为有 " 暴力美学 " 称誉的吴宇森就得了张彻的真传。而胡金铨的电影偏于写意,善于营造气氛,如《侠女》、《空山灵雨》等电影中将中国传统的山水意境与武侠打斗场景糅合为一体,充溢了古典情境。李安的《卧虎藏龙》则有几分胡的美学风格。与张、胡二位导演合作过的武术指导如袁和平、刘家良、唐佳、韩英杰等人成了炙手可热的武术指导人才。另一位重要的功夫导演还有罗维,郭南宏、楚原等人。

中国武打片因李小龙在70年代引起国际影响和关注,不过第一部在海外正式做商业放映的功夫片是1971年邵氏公司出品,郑昌和导演、罗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该片曾在美国1000家主流影院同时上映,盛况空前。确实是李小龙真正使中国功夫在海外发扬光大。李小龙的一生如流星,但留下的4部半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及未完成的《死亡游戏》,看后让人精神振奋,那句"告诉你,中国人不是东亚病夫"唤起了无数中国人的爱国良知。直至《猛龙过江》,李小龙终于使中国功夫名扬世界。李小龙的特别的身手和演技是电影的精神核心所在。

狄龙姜大卫

70 年代后期,功夫片开始走下坡路,内容陈旧、大师沉寂。一直到1978年,做过多年武术指导的袁和平为思远公司执导《蛇形刁手》,起用成龙做主角,影片情节尽管没有完全脱离老套,但是在武打设计上有所创新,在故事情节和武打中加入大量喜剧元素,开创出一个功夫片的新片种--功夫喜剧片,成龙充分发挥了他在于占元的京剧戏班里学到的京剧北派功夫,成为功夫片的新偶像。之后二人再度合作的《醉拳》更成为经典。一直在幕后的刘家良、洪金宝等人也开始正式执导影片。1981年,由张鑫炎导演,在中国大陆实地拍摄,全部起用国内专业武术运动员担任角色和武术设计的《少林寺》上映,这部影片之所以在武打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因为其摒弃了港台武打片里常用的吊钢丝、弹床、替身、快速剪接等特技手段,采用长镜头拍摄,不使用替身,全部是真功夫。

80年代,徐克在少林功夫片之后将 " 功夫 " 电影再次推陈出新,他在1984年拍摄的《蜀山剑侠》,聘请好莱坞的特技制作人员,营造出一个奇幻的剑仙世界,使影片大获成功。同时期,成龙、洪金宝拍摄了一系列现代题材的功夫电影,并加入很多喜剧因素,拓展了功夫片的表现方式。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古装武侠片开始重新为人们关注,胡金铨挂名,徐克、程小东联合导演的《笑傲江湖》、徐克导演的《黄飞鸿》、程小东导演的《倩女幽魂》、徐克、程小东、李会民联合导演的《新龙门客栈》成为这一时期武侠功夫片的代表作,这类影片的特点是武打设计天马行空,想像力异常丰富。香港电影在继续创造功夫片的神话。

功夫片诞生、兴盛、改变后再次进军好莱坞,影响到《黑客帝国》起用武术指导袁和平为其中人物设计一套功夫动作,又到昆廷·塔伦蒂诺,自称迷恋中国功夫,在片中加入功夫片的因素,并采用早期功夫片中的演员刘家辉当白眉大师。

而周星驰的《功夫》走的是袁和平的《蛇形刁手》、刘家良的《神打》功夫喜剧片的路子,加上周星驰本来的喜剧路子,可以说,《功夫》是既有继承,也有自我风格的新一轮功夫片。

电影中的 " 功夫 "

功夫片中的 " 功夫 " ,真真假假,像《少林寺》那样全盘亮真功夫的电影还是少有,一般是特效(从最普通的钢丝到电影特技)加上真的拳脚功夫。一个有着特别身手的演员,自然是功夫电影的灵魂人物:李小龙不必说,当年在电影里自创的截拳道功夫威力无穷,流传至今,此外他腿法出众,人称 " 李三脚 " 。他三次转身踢脚,每一次转身所踢的角度都不同,那一条腿能够踢到一半然后决定该向高处或低处出击,快如闪电,对方如果不是精于腾挪闪躲的话,实在不易招架。就算两三个人围攻过来,也会被李小龙击倒。成龙、李连杰等后辈功夫片明星也绝对是硬身手,就连周星驰也因从小迷恋李小龙,练了十多年功夫。

甄子丹

但中国的民间功夫确实有很多派别,如黄飞鸿的南派真功夫、太极、螳螂等等。中国人拍的功夫片,优势在通透中国历史,可以将中国功夫的师承流派演变都拍出来,而好莱坞的中国功夫则有点不分门派,空有概念。《功夫》虽然大量使用电脑特技这一题外 " 功夫 " ,但确也有许多真功夫存在。

张彻的功夫片注重拳拳到肉的写实功夫,李小龙的功夫也是真架势。而到了胡金铨那里,他的武打场面着重动作美学,一招一式打得不快,像舞蹈一样,每一个姿势均有美感。李安的《卧虎藏龙》最有胡氏武侠片的影子,尤其多场武打戏都重形轻实,动作美学继承胡氏电影的特色。

而徐克的武侠功夫片则更为注重场景化的表现。到了周星驰的《功夫》,表面看有着狮吼功、蛤蟆功这样的桥段来搞笑,但其中确实包含了很多真功夫,五郎八卦棍、十二路谭腿、洪家拳的几大传人高手隐居在猪笼城寨里,这几种功夫倒是真有史书记载和民间传承, " 五郎八卦棍 " 来自邵氏老武打剧导演刘家良自编自导自演的影片《五郎八卦棍》,因为刘家良本就出身于洪拳正宗。早点店老板是由武侠大导张彻的御用演员董志华来扮演,他是学京剧武生出身的,耍起那套棍法来灵动飘逸,豪气万丈,一招一式都内劲十足。 " 五郎八卦棍 " 是杨家将的枪法演变而来,所以早点店老板战琴魔兄弟会抖出那么多枪来。释行宇、赵志凌、董志华三人分别以少林武僧、洪拳大师、京剧武生的身份,在片中饰演搬运工、裁缝师和擀面杖。三人表现都相当出色,释行宇的功夫落在 " " 字上,赵的功夫得一 " " 字,董得一 " " 字。在动作上,周星驰的构想是,涵盖中国功夫的发展史:一开始是硬桥硬马的真功夫,以三位打家为代表,接下导入神怪武侠的风格,表现为琴魔双煞的幻影攻击,最后的大决战,使用大量的钢丝和CG,完全的天马行空。

有了这许多真功夫垫底,难怪国际著名媒体《Screen》杂志这么评价《功夫》: " 终结一切武侠片的武侠片,《功夫》让《杀死比尔》看上去像一次操场混战。 "

主要影响

中国导演何平曾称 " 功夫片是华人对世界电影的最大贡献 " ,当好莱坞以摧枯拉朽之势几十年如一日地统治世界电影文化时,不少外媒指出中国功夫片是少数能与之抗衡的。的确,近些年来,越来越多的美国主流文化里出现了中国功夫:《碟中谍2》里吴宇森让汤姆·克鲁斯打出地道的中国拳脚,《黑客帝国》中基努·里维斯在袁和平指导下苦练铁板桥。更不用说昆丁·塔伦蒂诺这个疯狂的功夫迷,居然能将一些香港经典功夫片里的分镜头脚本背下来!而在最能体现美国价值观和精神体系的《星球大战》系列中,核心理论"原力the Force"就脱胎于中国功夫里的 " " 。2008年推出的《功夫熊猫》,更是中国功夫与好莱坞文化的完美结合。

功夫片带来的热潮,也让一些人感到担忧。当《卧虎藏龙》风靡北美时,《今日美国》曾表示: " 亚洲和中国文化的日益抬头,东西方同化和结合的力道也将会越来越强……可否认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入侵? "

担忧的人群里也有中国人自己。中国人不是每个都肌肉发达、好勇斗狠,也不是每个都能飞檐走壁、摘叶飞花,除了现实里并不存在、美化到神化的功夫,还有什么别的文化可以输出?

功夫片的全球经济、地缘政治意义还是交由那些政客和评论家去费神。当《时代》周刊将李小龙评选为 " 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一百人 " 时,人们其实无需怀疑这背后的真诚。因为在对功夫片崇敬的背后,是对每个人内心童心的回归和呵护,这份童心可以是迪斯尼、罗宾汉,也可以是蝙蝠侠-本质上,功夫与它们一样:挣脱束缚、突破极限,是具象的真善美,是可视的梦幻与信念。

社会评价

功夫明星排行

" 谁是在美国最著名的中国人? " 在一次由200万美国人参与的调查中,排在前两位的是功夫明星李小龙、成龙,孔子排在第四。正如Paul Foster所指出: " 孔子的儒家精神给外国人感觉,中国是严肃而充满道德感的;新兴的功夫电影展示的则是中国动感、快速以及纪律性的一面。中国不再是对西方柔顺、谦恭的角色,而是具备优越感、有强国意识的多民族大国,可以在国际社会里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

功夫片的传播

说到中国功夫片,不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第一个想到的都是李小龙。可以说,李小龙开创了功夫片并将它带向世界。

李小龙的电影事业在他生命的最后几年达到了最 *** 。1972年,李小龙主演了电影《精武门》,在片中饰演霍元甲弟子陈真。他在追查中得知师父是被日本人毒害致死,随后大闹日本武馆,以迷踪拳和双节棍打败日本人。其中,砸烂 "狗与华人不得入内"('东亚病夫')牌匾的桥段令人印象深刻。

李小龙在功夫片动作

李小龙在影片中首次使用双节棍,并且所有动作戏都是亲自上阵。《精武门》的票房收入超过400万,成为当年卖座港产片的亚军。而《精武门》只是李小龙担任主演的第二部电影。

1973年,李小龙与美国华纳公司合作拍摄了《龙争虎斗》。这是李小龙在好莱坞电影中第一次担任主角。片中李小龙扮演一个少林寺武功高手,只身闯入荒岛去收服一名少林叛徒。《龙争虎斗》投资80多万美元,在好莱坞属于"C级制作"。却在七十年代的美国引发了功夫热潮。片中李小龙身穿黄色运动服的形象成为经典并被其他西方电影所效仿。不过李小龙本人没能看到电影上映,他在公映前就已去世。

可能很少有人知道,李小龙在大学时代主修的是哲学。而在他的 遗作《死亡游戏》中,他注入了许多自己对於哲学的思考。《死亡游戏》的最初灵感来自佛教典故"七级浮屠",讲述一位绝顶高手,为了夺取传说中的稀世珍宝而独闯七层宝塔,经过激战后到达塔顶,岂枓藏宝匣内只有一张纸,上面写着:"生命是一段等待死亡的历程"。1973年7月20日,32岁的李小龙猝死于香港。就像是影片中的绝世高手,战胜了所有敌人,却败在死亡之下。

李小龙标志

李小龙曾说:"如果只是随着传统模式走,你就只能生存在传统的阴影下,了解的只是老路子,你并不了解你自己。"

功夫片演员

近代中国功夫片(会功夫)比较著名的演员有:李小龙、成龙、李连杰、甄子丹、甄子菁、姜大卫、吴彦祖、吴京、张晋、于荣光、刘家辉、熊欣欣、安志杰、伍允龙、吴樾、赵文卓、郑佩佩、杨紫琼、洪金宝、樊少皇、林正英、梁小龙、于承惠、六小龄童、邹兆龙、元华、元彪、元秋、狄龙、傅声、郭追、吕小龙、黄家达、徐少强、计春华、杜玉明、周比利、王羽、陈惠敏、许冠杰、黄日华、释小龙、陈国坤、释行宇、陈之辉、李奇龙、叶剑卫、谢苗、曹骏、潘元甲、许明虎、李炳渊、王文杰、孟彦森、黄子韬、杨俊毅、张蓝心、周小飞、苗帅峰、王振威、郝汉、王小龙、徐永清、徐鹏军、刘峰超、袁晓超、刘泳辰、寇占文、沙宝龙、姚杰元、孙浩然、王飞鸿、释小虎、释小松、孙梓坚、黄习恒、张壮、何思融、王智、蒋璐霞、陈佳佳、飞儿、张梦斯、张宝雯、谷文泽、刘家良、徐向东、钱小豪、钱嘉乐等等。

③ 中国武侠电影的三次高潮代表人及作品

2000年,好莱坞华人导演李安凭借《卧虎藏龙》,获得奥斯卡四项大奖,票房收入超过1亿美元。2001年,张艺谋以《英雄》在国内将2.4亿人民币票房收入囊中。受此鼓舞,何平的《天地英雄》、周星驰的《功夫》、徐克的《七剑》、成龙的《神话》、陈凯歌的《无极》纷纷出炉,接踵而来……

中国武侠电影源远流长,已经有近80年的历史。几乎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引发一次武侠片热潮。

中国武侠电影的第一次浪潮是在20世纪20年代。第一部武侠片是天一影片公司1925年出品的《女侠李飞飞》。影片将“武”与“侠”两种叙事要素相结合,组成了武侠片的完整类型模式。直接掀起高潮的是1928年5月明星公司推出的《火烧红莲寺》,此片将武侠与神怪相结合,赋予“侠”超人的能力,被称之为武侠神怪片。影片上映后,引起巨大轰动。公司看到了光明的市场前景,立即决定续拍,并让公司头号影星胡蝶加盟。果然,《火》片越加火爆。张石川再接再厉,一口气连续拍了18集。影片映出的盛况,当时的报纸是如此记载的:“每集开映时,到处都是万人空巷,争先恐后”,该片是“誉满东方,人人欢迎”。在《火》片一炮打响之下,其他影片公司追风而动,一下子就冒出《火烧平阳城》《火烧七星楼》《火烧青龙寺》等一批“火烧片”。据统计近40家影片公司参与拍摄,历时4年之久,出品数量多达227部。《火烧红莲寺》的摄影师董克毅不仅创造出“接顶法”,把画在玻璃上的红莲寺顶与没有寺顶的室内布景巧妙地拍在一起,构成完整的红莲寺建筑,而且还解决了腾云驾雾、飞檐走壁、人物变大变小的特技摄影法。

20世纪60至70年代,港台武侠电影兴起,时隔近40年后,迎来了中国武侠电影第二次高潮。胡金铨以《大醉侠》《龙门客栈》创造了“诗化境界”的“文人武侠”;张彻以《独臂刀》成就了体现阳刚美学的暴力武侠;李小龙则以《精武门》中的拳脚真功夫,开创了武侠电影的新纪元。

第三次高潮是在80年代初的中国内地。在拍摄娱乐片的热浪中,以1983年《神秘的大佛》开始,《武当》、《少林寺弟子》,等一批武打片相继问世,赢得了市场的欢迎。

进入90年代,以徐克为代表的新武侠电影掀起了第四次高潮。在“新编性”的《新龙门客栈》等一批影片中,加入了“戏说”元素和大量特技,使武侠电影更多地呈现出娱乐性。

2005年,徐克精心打造的《七剑》,成龙的转型之作《神话》,陈凯歌历时三年的心血之作《无极》,两岸三地的三部武侠片同时亮相戛纳电影节,以新的风采,再次展示了中国武侠片的魅力。

武侠片从诞生起,就以它所体现的中国文化中阳刚激越、见义勇为的侠义精神为老百姓所喜欢和欢迎。作为一种避世的手段,也恰好符合电影的“做梦”功能。历经几代电影人的努力,终于成为中国电影能够和世界对话的标志性类型片。虽然其中良莠不齐,但它的几度辉煌,几乎都给市场带来繁荣。如今,中国武侠片已成为世界影苑里的一枝奇葩,武侠功夫也被好莱坞吸收,植入到《黑客帝国》《霹雳娇娃》等影片中。可以想见,武侠片还将继续拍下去,但是,把中国电影的市场征战之路寄托在单一的创作领域内,总有点尴尬吧。

④ 中国最早的电影和武侠电影是什么

1928年旧上海明星电影公司制作了一部名为《火烧红莲寺》的电影,成为中国武侠电影的开山之作。它带动了中国电影史上第一次武侠电影热。由于票房火暴,从1928年到1931年,3年内拍了18集,创下了当时中国电影的拍摄记录。无论是从技术积累的角度,还是从题材拓展的角度来看,“武侠”两字自此片后便成了中国电影军械库中的常规兵器,一代又一代的少年从此在剑光侠影中长大。

到了20世纪60年代,台湾的武侠电影胡金铨成为了武侠电影发展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人物。他是第一个把武侠电影当作艺术电影来拍的导演,他将京剧的韵味融入到武侠电影当中。无论《大醉侠》似醉非醉的浊世清醒,或者《侠女》竹林里的飞腾跳跃,还是边疆关外《龙门客栈》的殊死搏斗,还有禅意十足的《空山灵雨》,胡金铨的武侠片都贯注了中国古往今来剑客侠士通过救人、救世来完善自我的理想。

⑤ 如果中国武打电影要划分朝代,那么可以分为哪几代呢

是断刀独臂的盘肠大战血流成河,以一抵百;是浮出水面一饮而尽的豪爽和慢慢没入黄沙无尽的悲凉;也是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更是挑剑沾花花不语,神针落叶月光寒。其实具体分几个朝代就不能确定了。

袁小田,刘家良,刘家辉,徐小明,唐佳,都是出身名门,武术功底深厚的武师,他们把中国传统武术招数原理和对战套路设计相结合,探索了武侠电影的新类型。例如《醉拳》,《少林三十六房》都是以一板一式,硬桥硬马见长,玩的都是真功夫。

⑥ 谁能告诉我中国电影的发展经历了几个阶段

中国电影发展史有4个阶段。

1、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的任庆泰为了向著名京剧老生谭鑫培祝寿,拍摄了一段由他主演的京剧《定军山》。中国电影一开始,就和中国传统的戏曲和说唱艺术结合起来,发展出一套独特的电影类型。

2、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的17年间,涌现出《白毛女》、《祝福》、《林家铺子》等一大批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优秀作品,塑造了一大批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银幕形象,形成了新中国电影发展的第一次高潮。

3、九十年代初,《开国大典》、《大决战》等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影片和《焦裕禄》、《凤凰琴》等现实题材影片,形成了第二次高潮。

4、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照实说,中国电影先后实施了影视合流改革、电影精品工程、农村电影放映工程、电影股份制、集团化改革等主要措施,艺术质量和形式都有崭新的突破和提高。

(6)中国武侠类电影的几个时期扩展阅读

中国第一部电影介绍

《定军山》是中国人自己拍摄的第一部电影。在北京丰泰照相馆拍摄并在前门大观楼放映,该片由任庆泰执导,谭鑫培主演。影片于1905年12月28日在中国(清朝)上映,结束了中国没有国产电影的历史。

影片《定军山》取材于《三国演义》第70和71回,是讲三国时期蜀魏用兵的故事。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

⑦ 武侠片的历史发展

先秦之后,以武术和侠客为主角的小说逐渐兴起,至唐代,形成第一个高潮。当时的《红线》、《聂隐娘》等等,皆已有武侠小说的影子,但还未全面成熟。到了明代,《七侠五义》、《英雄儿女传》等等开始流行,此时的武侠已经摆脱了唐代武侠中侠客依附政治、并为政治效力的窠臼,呈现出“游历于江湖、行侠于社会”并与政治对抗的角色特征,这种精神和春秋时期的“侠客”相吻合。到了明末清初,武侠小说已经在社会上广泛流行,并取得了大众的认可,成为一种成熟的文学形式。
电影传入中国以后,以武侠和武侠精神为题材的小说、戏剧开始慢慢与其融合。第一部中国武侠电影,是1925年拍摄的《女侠李飞飞》。该片由邵醉翁(邵逸夫大哥)执导,林雍容,粉菊花,吴素声主演。讲述了一个女侠凭借武功成他人爱情之美的故事。影片虽已有后世武侠电影的雏形和精神气质,但未脱胎传统戏曲故事结构,结尾亦落入俗套,故未有太大影响。真正使武侠电影进入世人视线并取得巨大成功的,是1928年,由明星电影公司出品、张石川执导的《火烧红莲寺》。
该片根据“平江不肖生”的武侠小说《江湖奇侠传》改编,是第一部根据原版武侠小说改编的电影。影响力巨大,观者如潮,制片公司赚尽了票房和口碑。此后,续集连拍,一共拍摄了十八部,创下中国电影史上续集最多的单片电影。
武侠电影,作为中国一种独特的电影类型,开始进入中国电影史。
从30年代开始,因为《火烧红莲寺》的火热,中国开始出现了无数奇奇怪怪的武侠片,这些武侠片良莠不齐,大多取材于稗官野史,或追求新奇,或热衷旧思想,文化质量不高,技术水准也没有突破。1937年后,全面抗日中断了武侠电影。
一直到了60年代,中国武侠片在题材和拍摄风格与技术两方面,都没有取得实质性进展。邵氏从五十年代开始拍摄武侠电影,但不受欢迎,只好与“黄梅调”结合。此时的武侠片仍旧根植于传统戏曲中,在服饰、台词、剧情等等方面保留了较大的戏曲痕迹。
1965年,邵氏公司老板邵逸夫对泛滥老套的武打片厌烦,决心要拍摄新类型的武打片,几经尝试,张彻在1967年拍摄传世之作《独臂刀》,成为第一部票房超过百万的影片,张彻获得“百万导演”的名号。这部影片奠定了张彻在影坛的重要地位,被人称为新派武侠电影。张彻的电影中,男性演员才真正有主角的地位;之前的黄梅派作品,男性演员在其中只是陪衬。张彻的电影中,男主角是性格刚烈的侠客,个性独立,有自己的为人处事的标准,看重男人间的情义,儿女情长是陪衬。
新派武侠摆脱了老派武侠的套路,在技术上也有了巨大的尝试和突破,一些风格化和接近生活化的人物装扮及审美情趣开始呈现,但,真正引起巨大轰动、标志武侠电影成熟起来的是,1971年由台湾导演胡金铨拍摄的《侠女》。
这部改编自《聊斋》的中国武侠电影扛鼎之作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冷静悬疑的气氛、熟练精准的技巧和渗透其中的禅思哲理而受到了如潮好评,一举夺得了当年戛纳电影节技术大奖,将中国武侠电影在世界范围内推向了顶峰,这是中国武侠片第一次在国际电影节上获奖,它标志着武侠片这种类型正式获得世界承认并载入世界电影史。
该片在画面和剧本两方面确实颇有新意,导演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程度铸就了它的成功。竹林、斗笠侠客、政治迫害、轻功、射箭、野外拍摄等等影响后世巨大的武侠元素,皆由此片独创。而源于道家的山水情趣和政治冷淡,深刻契合中国长久农业社会的思想根源。尤其是该片女主角——徐枫(现台湾汤臣集团总裁)扮演的女侠,轻灵飒爽,扮相利落,几乎成为后世所有女侠的定格。而她飞身上树时,惊人的一剪(剪辑特技),艳惊四座,被冠以“中国武侠第一刀”的美誉,在70年代影响力巨大。后来崛起的徐克、程小东等人,皆受此片巨大影响。
至此,中国武侠已经全面成熟起来。
此时,一种新的电影形式开始凸现,并最终于武侠片分道扬镳:功夫片。
八十年代末,香港新浪潮电影崛起,一批新人开始崭露头角,谭家明、王家卫、张曼玉以及后来出现的四大天王。其时,邵氏电影停拍,香港电影呈现巨大市场空间。在这种背景下,以徐克、程小东等海归派带来的年轻创作活力和视野,开始掀起武侠电影的第三个高潮。
1992年,程小东取材于金庸的武侠小说《笑傲江湖》拍摄了同名电影,他大胆取舍剧情,创新动作和叙事技巧,在剪辑方式和拍摄手段上都有了巨大突破。威亚技术的成熟与飘逸审美的运用,共同构成了这部电影的审美情趣,在这里,金庸描写的剑气、轻身术等等都有了极为完美的视觉展现。而由黄沾作词的“笑傲江湖”也传唱一时,并在二十年后的今天依旧被人津津乐道。
该片完全延续了《侠女》的拍摄风格,主打元素依旧是竹林、斗笠侠客、阴谋等等,徐克事后说明他确实是向胡金铨学习了,而该片动作的方向所指:侠义精神中的超然脱俗与世外情结,第一次将武侠片的精神内涵做到了极致!!
此后,程小东再接再厉,又拍摄了续集《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这部电影引发的争议和观影狂潮更加超过前者,大陆港澳台几乎万人空巷。电影中,不仅兵器能杀人,飞花、落叶、针线、铁钩甚至徒手都能致人非命。而林青霞装扮的东方不败,则成为了新派武侠人物形象的一个巨大突破。
在该片中,林青霞扮演不男不女的东方不败,因为修炼葵花宝典而挥刀自宫。徐克和程小东第一次吸收了黑泽明电影中的日本幕府时代风情,将和服扮装与林青霞的美丽气质结合得无与伦比,而林青霞近乎完美的表演水准,则成为“东方不败”标志性形象。
以这部电影为准,香港和大陆都第三次兴起了武侠片的狂潮,拍摄了诸如:《六指琴魔》、《天山童姥》等一系列武侠片,并在海外也取得了巨大的票房。
此后数年间,武侠片渐渐式微,无限制地复制类型导致观众视觉疲劳,而票房左右的市场因素也克制了投资人的拍摄欲望,九十年代末,几乎没有人再拍摄武侠电影。
2000年,一部横空出世的武侠电影,再度引发了这个类型片,那就是李安执导的《卧虎藏龙》。这部由香港安乐影业投资、根据王度庐同名小说改编的电影,第一次获得了奥斯卡最佳外语片。这是迄今为止,华人投资、华人执导的华语电影唯一一次在奥斯卡获得最佳外语片,这部电影也给武侠片注入了鸡血针。
该片从元素、拍摄手法等等上并无巨大的突破,但,在导演水准、镜头设计、剪辑、服装、画面节奏等等方面,一反程小东徐克模式,采用了“剑走轻灵”的审美,其中,章子怡扮演的“玉娇龙”形象轰动一时,而李安的导演水准也得到了空前肯定。
九十年代以来,随着《东方不败》中和服的引入,华语武侠片越来越脱离本土文化,种种莫名其妙的风格、装扮等视觉设计,强行扯入西洋元素,为讨好当时兴起的美国大片观众。徐克拍摄的《断刀客》等等电影,完全把武侠与美国西部片结合起来。莫名其妙的大漠风情、奇奇怪怪的盔甲装扮、所谓的玄幻风格等等,割离了武侠片与中国农业社会的关系,歪曲了武侠片的文化内涵。加上此时香港的漫画风,更加加剧了这种不严肃的“创新”。
在这种情况下,李安大胆回源,重新将武侠片定义为农业社会风情(实际上,中国古代的沙漠哪里有侠客?侠客必然伴随着社会和江湖,甚至美女),虽然在该片中仍旧有一段沙漠戏,但从历史和情节上都予以了磨平,几乎看不出痕迹。影片重要的仍旧是青山绿水、断桥小楼式的纯中国风情。
该片大侠扮演者:周润发,他扮演李慕白,其写意大度的动作设计所蕴藏的“大侠”意味,已经有二十多年没有出现了。而玉娇龙和俞秀莲在屋顶上横飞的一段轻功,则看得观众目瞪口呆,尤其是美国观众,华盛顿邮报甚至贴出头版评论:公然抗拒地球引力!
此片几乎所有的元素都源于中国传统的道家学说,包括“气”、“穴位”、“轻功”等等,而原小说也是民国早期撰写的,电影基本上忠于小说,并抓住了小说的精神实质。
但是遗憾的是,当时大陆电影市场极为惨淡,第五代尝试商业屡屡失败,第六代又拒绝商业模式,导致好莱坞电影大肆侵占市场。在这种情况下,这部极为优秀的商业武侠电影被引入大陆,引发了一定的观影潮。这种情况为大陆电影公司和老板极为嫉妒,他们出于各种心理,雇佣了一批所谓的评论家、影评人,对该片大肆歪曲,评价该片为:讨好美国,讨好票房,内涵不足等等……
实际上,这部电影美国人几乎看不懂,因为美国人根本无法理解“轻功”是什么,全世界,也只有中国文化中有普通人飞天的描述,在基督教世界,飞天,等于神!华盛顿邮报的评论“公然抗拒地球引力”就凸现了东西方文化的差异。所以,以“讨好美国人”为借口来打击该片的艺术地位,不仅不符合事实,而且凸显出大陆当时电影产业的急躁和危机感。
至此,中国武侠片算是告了一段落,而后,引发了中国电影产业化的第一部纯商业片《英雄》,便是对该片的借鉴,之后的《十面埋伏》等等,中国武侠电影正式走入了好莱坞。

⑧ 武侠电影的电影简史

中国武术博大精深、渊源流长,中国的武打片是中国电影中一道亮丽的风景。很多外国人知道中国电影都是从武打片开始的。第一部在美国1000家影院同时做商业放映的中国电影是中国香港的《天下第一拳》(邵氏公司1971年出品,导演:郑昌和、主演:罗烈),第一部在国际最高级别电影节获大奖的中国电影是《侠女》(在1975年戛纳电影节获综合技术大奖)。
说起武打片,历史可就长了,咱们中国的第一部电影《定军山》,说它是一部武打片,都未尝不可,因为里面只是拍摄了同名京剧里面的一个武打场面。到了上个世纪20年代,中国的电影,最卖座的类型也是武打片,其中最有名的要算很多人都知道但是咱们这辈人都没缘一看的《火烧红莲寺》,一共拍摄了18集,要不是因为日本开始侵略中国,爱国之士对这种所谓精神鸦片不满,武打片还会继续成为当时卖座电影的主流。
到了40年代末,中国的武打片开始在香港复兴,1949年,香港导演胡鹏拍摄了第一部以广东民间传奇武林人物黄飞鸿为主人公的电影,此后历经近50年,黄飞鸿成了中国武打片的一个著名品牌,前后有关德兴、李连杰等十余位影星在近百部此类题材的电影和电视剧中扮演黄飞鸿这个角色,有胡鹏、徐克等多位著名导演拍摄过这个题材,其中由胡鹏导演、关德兴主演的黄飞鸿系列拍摄了近80集。在整个50年代,港台的武打片大体有两种类型,一种是象黄飞鸿之类的民国装工夫片,一种是神怪类武侠片,前者的代表作就是黄飞鸿系列,后者的代表作有《如来神掌》等片。
在60年代初期,港台武打片的武打动作受日本武士片的影响,模仿里面的武打招式,题材也很窄,除了剑仙神怪就是学艺报仇。1964年,香港凤凰公司拍摄的《金鹰》(导演:陈静波,主演:高远、朱虹),在内蒙古实地拍摄,里面展示了摔交、套马等传统民族功夫,还有蒙古草原的壮丽风光。是一部创新的武打片。第 2年,长城公司拍摄的《云海玉弓缘》(导演:张鑫炎,主演:傅奇、陈思思)则是在武打片的演职员表里面第一次出现“武术指导”这个名词,该片被认为是武打片的第一部里程碑式作品,武术指导正式成为武打片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此后,武打片的黄金时期来到了。
从1965年开始,邵氏公司的老板邵逸夫对泛滥的老套武打片感到厌烦,他决心要拍摄新类型的武打片,几经尝试之后,张彻和胡金铨分别在1966年拍摄了武打电影的传世之作《独臂刀》和《大醉侠》。这两部影片奠定了他们在影坛的重要地位。张彻和胡金铨绝对是武打片教父级的导演,他们2人的风格迥异,张彻喜欢渲染暴力,武打动作比较写实,经常拍摄一些诸如盘肠大战之类的场面,总是血流成河,据说张彻每拍一部电影用做假血的番茄汁就要两大汽油筒。而胡金铨则偏重于写意,对武打的气氛爱做渲染。他们2人对武打片的发展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培养出一批这方面的演员和导演人才。参加过胡金铨电影演出的徐枫、白鹰、田鹏等人都成为台湾武打片的顶级明星。而经张彻之手培养出的这方面人才就更多了,象王羽、罗烈、狄龙、李修贤、姜大卫、陈星、陈观泰、傅声等都是整个70年代香港武打片的著名影星,在导演方面张彻还培养出吴宇森、午马等人才,尤其是吴宇森更深得张彻真传。与张、胡2人合作过的武术指导如袁和平、刘家良、唐佳、韩英杰等人成了炙手可热的武术指导人才。
在上个世纪70年代,港台武打片著名导演除了张、胡2人还有罗维、郭南宏、楚原等比较有代表性的人物。罗维一生拍片无数,他的最大贡献就是导演了《唐山大兄》和《精武门》,捧红了李小龙这个国际驰名的功夫巨星。来自台湾的郭南宏原来是台语文艺片的导演,在60年代末期武打片开始流行的时候转拍武打片,他导演的《一代剑王》和《鬼见愁》在台湾轰动一时,《鬼见愁》更是捧红了在里面扮演大反派鬼见愁的性格演员易原,易原后来成了郭南宏班底的御用演员之一。郭南宏拍摄的武打片内容丰富,但质量却参差不齐,有《少林十八铜人》这样的经典,也有《火烧少林寺》之类的失败之作,他在70年代有段时间和张彻竟相拍摄少林题材影片,张彻喜欢拍硬桥硬马拳拳到肉的真功夫,郭南宏则偏爱机关布景,这种竞争在1976年以郭南宏《火烧少林寺》票房惨败而告结束。下面再说说楚原,楚原是香港50年代著名粤语片明星张活游之子,在60年代和70年代初曾经拍摄了反映社会现实题材的《可怜天下父母心》等名片,后来也加入武打片拍摄行列,导演了《爱奴》以及一大批改编古龙武侠小说的影片《英雄无泪》《流星·蝴蝶·剑》《天涯明月刀》等,一时间古龙+楚原+明星成了古装武侠片的铁三角,楚原的作品情节诡异、悬念性强,布景豪华。
还有几个台湾导演和他们的作品也值得一提,如《弹指神功》、《风铃中的刀声》等奇情古龙电影,张曾泽于1971年导演的描写民国时期侠客歼灭土匪的功夫片《路客与刀客》(主演:杨群、孙越、崔福生),在影片里表现了铁头功和辫子功等奇特的武术招式,颇具传奇色彩。还有丁善玺导演、杨群、甄珍主演的《落鹰峡》,结合了美国西部片的枪战拍摄手法和中国式的武打,也很有看头。以上两部影片都在台湾金马奖获得了重要奖项。
中国武打片在70年代开始走向了国际市场。很多人都认为是李小龙使外国人认识了中国功夫,其实第一部在海外正式做商业放映的功夫片是1971年邵氏公司出品,郑昌和导演,罗烈主演的《天下第一拳》,该片曾在美国1000家主流影院同时上映,盛况空前。不过倒是李小龙真正使中国功夫在海外发扬光大。李小龙的一生虽然短暂,只拍摄过4部半作品,《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龙争虎斗》还有未完成的《死亡游戏》,但是在他的电影里充满了强烈的民族气节和爱国精神,让人看后精神振奋。他自创的截拳道功夫威力无穷,流传至今。好莱坞许多硬汉明星如史蒂夫·麦奎恩、詹姆斯·柯本等,都曾在李小龙门下学过功夫。李小龙离奇暴毙之后,出现了很多模仿者,如何宗道、吕小龙等但只能得其形而未能得其神。
到了70年代后期,港台武打片开始走下坡路,这段时间,各种武打片的内容无非是门派斗争、学艺报仇之类。胡金铨属于慢功出细活,数年没有新作。张彻也在不断的重复自己,作品渐无新意。到了1978年,终于出了几部令人眼睛为之一亮的影片,出现了几个驰名国际影坛的人物。成龙,曾在罗维旗下苦熬多年,拍了不少片子,却一直半红不黑,1978年,曾在张彻旗下做过多年武术指导的袁和平为思远公司执导《蛇形刁手》,起用成龙做主角,影片情节尽管没有完全脱离老套,但是在武打设计上有所创新,在故事情节和武打中加入大量喜剧元素,开创出一个武打片的新片种——谐趣功夫片,成龙充分发挥了他在于占元的京剧戏班里学到的京剧北派功夫,成为功夫片的新偶像。之后2人再度合作的《醉拳》更成为经典。刘家良,正宗南派武术——洪拳的传人,在张彻手下担任武术指导多年,他于1978年导演的功夫片《少林36房》因在片中加入大量描写少林僧人练功的场面而大获成功,他导演的《中华丈夫》、《18般武艺》都是当时比较卖座的影片,他导演的《长辈》让女主角惠英红成为第一届香港电影金像奖影后。成龙的师兄洪金宝在70年代也已经成名,1976年他第一次独立导演并主演了喜剧功夫片《三德和尚和舂米六》是香港的卖座片。
1981年,由张鑫炎导演,在中国大陆实地拍摄,全部起用国内专业武术运动员担任角色和武术设计的《少林寺》上映了,这是一部武打电影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影片,影片摒弃了港台武打片里常用的吊钢丝、弹床、替身、快速剪接等特技手段,采用长镜头拍摄,不使用替身,全部是真功夫,影片在香港上映后,票房奇好,卖座超过了成龙的《龙少爷》。
进入80年代,港台武打片的年产量已经大大下降,除了《弹指神功》《英雄无泪》、《少林寺》等少数影片,很少有轰动之作,就在这时,影圈新人徐克出现了,他曾经在美国的大学学过电影回港后在佳视拍摄的电视剧《金刀情侠》就使用了电影的拍摄手法,他导演的《蝶变》令人耳目一新,他在1984年拍摄的《蜀山剑侠》,聘请好莱坞的特技制作人员,营造出一个奇幻的剑仙世界,不过市场反应冷淡。这一时期,成龙、洪金宝等人的作品也在不断变化,他们拍摄了一系列的现代题材的功夫片,如《福星系列》、《警察故事系列》和《A计划》等,为武打片闯出一条新路,武打更讲究速度感和力度,中间还加入些幽默元素。这段时期,成龙在戏班学艺时的 “七小福”里面的其他的师兄弟们如元彪、元奎、元华等人在武打片的表演和武术指导领域也都成为可以独当一面的人物。
到了80年代末90年代初,古装武侠片开始重新为人们关注,胡金铨挂名,徐克、程小东联合导演的《笑傲江湖》、徐克导演的《黄飞鸿》、程小东导演的《仙鹤神针》、徐克、程小东、李会民联合导演的《新龙门客栈》成为这一时期武侠片的代表作,这类影片的特点是武打设计天马行空,想象力异常丰富。其中程小东可以说是武打片导演里一个有代表性的人物,他在80年代初导演的《生死决》已经可以看出他日后的风格。而徐克的《黄飞鸿》系列将一个老的民间武林传奇人物题材加以创新,影片里把武林纷争加入到大的动荡时代里,表现出一种忧国忧民的意识,使武打片提高了一个档次。一时间模仿跟风之作频出,大家纷纷争拍古装武打片,其中只有袁和平的《铁猴子》和《火云传奇》还算有些创新。到了90年代中期就又趋于没落了!
从解放到整个70年代,中国大陆没有拍摄过一部武打片,1980年大陆导演张华勋拍摄的《神秘的大佛》使他成为大陆武打片导演第一人,虽然在武打设计上还很稚嫩,但毕竟他敢开风气之先。后来他导演的《武林志》也受到国内观众欢迎。1990年,何平导演拍摄的《双旗镇刀客》可谓是大陆武侠电影的扛鼎之作。此后,武打片在大陆开始风行一时,但是整体水平感觉要落后港台武打片10年以上。
一晃进入了新世纪,李安导演的《卧虎藏龙》获得了奥斯卡4项大奖,使得中国的武打片再次被世界瞩目!中国的一些著名导演如大陆的张艺谋、何平,台湾的侯孝贤都在拍摄或者筹划拍摄武侠片。在新的世纪,中国武打片要出现新的辉煌!

阅读全文

与中国武侠类电影的几个时期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富二代留学生电影 浏览:704
把大嫂给杀了的电影名字 浏览:124
电影红日故事发生在什么地方 浏览:930
飘飘看电影 浏览:963
新奥特曼电影在线播放 浏览:649
周星驰电影粤语谐音 浏览:7
近年好看外国小众电影 浏览:211
外国电影三个小伙 浏览:567
外国电影小孩叫珊妮的 浏览:260
双侠电影免费国语全集播放 浏览:123
职场励志相关的电影 浏览:935
国内什么电影是在新加坡拍的 浏览:285
中国电影人物大全 浏览:197
老电影攀驼背 浏览:885
无辜囚徒电影简介 浏览:573
哪个信用卡看电影 浏览:384
狼人是哪部电影里的人物 浏览:810
少林馆支配人hd高清电影 浏览:368
程序员必看电影 浏览:161
电影新喜剧之王粤语高清 浏览:4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