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电影片头都会出现“龙标”,是什么意思呢这个设计有何寓意
电影片公映许可证,俗称"影片通过令"。
影视作品现在是当今人们放松娱乐的必选产品之一。就在前不久,有网友提出,每次在电影院或者在电视看电影的时候片头都会出现一个金色龙头图标,而且背景底色全部都为绿色。很多人觉得是因为中国曾经被称为东方巨龙,龙则寓意着祥瑞,成功的意思意思是打上中国龙的图标,以便于区分国外影视片。
综合上述,如果片头没有龙标也就是获得许可证的影片则属于审核不合格影片,必须将违规部分删减后,再次送审核检查,而且时间重新计算。
许多网友就要小心了,如果用某些不安全软件观看的影片没有标志性龙标,就要及时关闭。不合格影片大多都有很多负能量,把不好的一面呈现出来,很容易受影响。
Ⅱ 电影怎么才能在院线上映
电影拍好后,只有上映才能拿到票房,才会有分红。那么一部目标进入院线的电影该如何拿到“龙标”呢?通常需要经历影片备案、影片拍摄、影片审查,才能获得电影的公映许可证,也就是“龙标”。
·申请·
首先,制片方需要从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拿到电影的影片备案申请。
通过初审的影片会获得片头文件的光盘
终审通过后,才算正式获得《电影片公映许可证》。
很多观众在观影前会发现,不同电影中,《电影片公映许可证》上显示字都有所不同,如“电审故字”“电审进字”等。
Ⅲ 电影片公映许可证的电影龙标
2013年7月,广电总局公示取消了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引起众多媒体关注;大导张艺谋的《归来》、香港导演王晶的《澳门风云》,也在网络上自曝拍摄许可证,以示庆贺。假如你认为这样就可以高枕无忧地开拍电影,那就大错特错了——即便剧本不审查、允许开拍了,但拍出来的成片一样需要审查。这对于所有导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拍摄完的影片是删是改都在内容审查这一关被确定下来。
以“龙标”为例,这个大家每次在影院看电影时,出现在片头的绿底龙头标志,因上面写有“公映许可证”以及电审字号,一直被视为电影的“准生证”。而一部电影的最终上映,却不仅仅只有一个“龙标”那么容易。一部电影,究竟会经过哪些过程?来捋清这条产业之路。
一生需要过三关
第一关:立项7个工作日内完成
国产影片从最初的立项到上映,在审查的环节上一般要经历3个关卡,第一关就是影片的“立项关”。某知名制片人告诉记者:“所谓立项很简单,就是电影剧情梗概、片名、片种、影片题材等材料。立项没有行政费用。在材料齐全的情况下,7个工作日内会通过。但是以现在审查部门的效率,5个工作日一般都可以给明确答复。”
第二关:拿“龙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不久前,广电总局公示取消了一般题材电影剧本审查,从字面意义来理解,这第二关“剧本审查”就取消了,从今往后拍点爱情喜剧、都市生活、文艺片之类“一般题材”电影,就用不着再审查剧本了,公布一个剧情大纲跟立项差不多。不过也不用太高兴,即便剧本不审查,但拍出来的成片一样需要审查,影片的内容审查要在拍摄剪辑之后进行。这对于所有导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一环,拍摄完的影片是删是改都在内容审查这一关被确定下来。
“过去剧本送审后如果有问题,相关部门会批示‘修改后拍摄’。这样做,至少能在拍摄前规避很多问题。如果以后剧本不需要送审,但拍完了对成片进行审核却告诉你不过关,拿不到公映许可证,那对创作者的打击、对电影公司的损失会更大。”比如此前有一部惊悚片《午夜火车》,在2011年就送审了,后来因一些原因被无限期压后,不断被提出修改意见。面对这种要求,假如导演不愿妥协,那么没了龙标,影片只能做海外发行或出售给视频网站。
第三关:技术审查过审率达到99%
过了“龙标”,也就是“内容审查”这一关,几乎所有的投资方、剧组都可以松一口气了。接下来只要完成上映前的技术审查,影片就可以同观众见面了。在技术审查上,影片的过审率几乎达到了99%,“有些影片送去审查,放映一遍当场就会过审。”
婴儿期——拍摄工种多到数不过来
剧本到位、演员到位、资金到位、选定拍摄地址就可以开机了。但这个过程中的资金交涉、演员协调,那是相当恐怖。比如演员档期的协调分配,可能A演员今天有档期,B演员明天有档期,所以要挑选出AB对手戏的戏份优先拍摄,顺便把A或B演员所有的戏集中一天拍摄。不夸张地说,工作人员在这一过程中将遭遇的黑暗和心酸,拍一部虐心的韩剧都富裕。
一般的电影拍摄需要2个月左右。在片场,导演主要负责拍摄,制片管理剧组生活。片场的工种多得要命,包括摄像、场景、服装、道具、化妆、机械、安保、茶水……多到让你数不过来,对于这个耗时耗力的问题,建议谁有兴趣可以自己查书去吧。
在把剧本做分场设定的时候,剧本里所讲述的故事已经被分成一个个的独立个体。因此在拍摄时,顺序并不按故事发展脉络来走,而是大乱的,极有可能演员的第一场戏就是影片的结局,然后接着演中间的部分。影响这一点的因素很多,比如结局时演员需要留长发,而开场和中间的戏份时,他都是短发。
少年期——剪辑是否成材看导演的
电影拍完了,导演接下来的重要工作是剪辑——当然,这个前提是导演得握有剪辑权。
除了讲故事的能力之外,镜头语言和剪辑语言一般最能体现一个导演的风格。剪辑就是把杂乱的故事理顺,事件按一条清晰的时间轴排列。导演会在众多片段中挑挑拣拣,找到自己要的,去掉不喜欢的。这个工作的时长一般很难界定,可能90分钟的电影,拍摄了400分钟,初步剪完200分钟,这个时候导演可以选择去做后期,也可以继续缩短。据业内人士介绍,有的导演在拍摄时就已经每天剪好片段,所以手快的导演在拍摄完一周后就可以交出成片。
至于后期制作,一般是指加特效、音乐,去杂、配音、修改穿帮镜头之类的,假如你的电影里有特效,那就是另一回事了。在后期制作的工作完成了,片方就可以报备审批了。审批下来,再做个片头片尾,一部成品电影就可以卖了。
青春期——宣传真有本事才是正道
中国电影最近几年一个最怪的现象,就是凡事都拿宣传说事,搞得宣传比电影本身的质量还重要。这种本末倒置既业余,也可悲。
以前的宣传很简单,给媒体发几篇稿子、办几场发布会,这事就结束了。现在不同了,宣传和营销被一起纳入了宣传团队的工作范围,他们每天要干的事中,写新闻稿和找新闻点变成最不费力的事,炒作话题、只做噱头才是重中之重。
有电影宣传营销团队的工作人员抱怨说,很多片方的工作人员极其不专业,电影宣传是一次长跑,最重要的是阶段规划、物料制作、整合资源,但很多片方的负责人甚至导演介入宣传后,张嘴就问你有什么点子,“电影宣传和广告不是一回事,我们也不是点子公司,浮躁的点子救不了一个电影。”
让越来越多的片方和导演重视宣传的,当属《失恋33天》等几个特例。票房奇迹的出现,让很多参与其中的人以精英和大师的身份自居,他们的所谓“经验”让越来越多的人误以为那些撞大运式的宣传可以令一部烂片起死回生,从而夸大了锦上添花的作用,忽略了最关键的还是电影本身的质量。
当然,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与中国电影市场目前“唯票房论”的大环境也有关。一旦票房失利,所有脏水都会泼向宣传营销人员,因为这是最无法量化的一个工作环节,也是最弱势的一个群体。其实投资人、片方、导演们都该从自己身上寻找原因,假如所有厨师不去专心做饭,而是操心怎么在门口招呼顾客,那大家将吃到的都是什么垃圾?
成年期——发行到处推销逐渐规范
在网络上搜索,发行是指对影片的出售业务。这个解释差不多——发行公司除了供片之外,最主要的工作是负责影院阵地宣传和排片场次的落实,争取排片率最大化。比如一个发行团队需要跑遍了中国一线城市的院线,大家分兵作战,找影院经理沟通,落实影院地面推广计划和最终的排片表,小到一个海报的摆放位置,大到能否将影片加映。
以前,对于安排影片档期,圈内的游戏规则是,小片让大片,大片让进口片。有专业发行人士告诉记者:“现在整个档期的制定越来越规范化。比如,发行公司对一部影片的票房预估是3个亿,那么这意味着至少要争取到30%的排片空间,同时目标观众、营销计划、上座率,都要经过提前客观地预估,并且针对不同地区有着不同的宣传策略,这是一整套执行方案,制定档期只是其中环节之一。”
到了这一步,一部电影的诞生之路算是告一段落。
Ⅳ 网络大电影有龙标吗
有。
国内上映的电影都是有陪卜龙标的,包括外国电影,因为电影都需要到广电芦指穗审核,逗笑通过了审核才能上映,龙标相当于准许上映的标志。
Ⅳ 为什么电影院放映的一些电影没有龙标呢比如一些国外引进的电影,谢谢。
原因:
龙标是广电总局过审的标志,按说国内上映的过审的电影都会有龙标。
但有时在视频网站或者自己下载的电影看不到龙标,是因为视频资源可能来自美版。
龙标:
龙标,电影的“准生证”。影片从最初的立项到上映,在审查的环节上一般要经历3个关卡,拿“龙标”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2018年12月,国家电影局启用了新版“龙标”(公映许可证),龙标片头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已经正式变更为“国家电影局”。
Ⅵ 历时10个月,电影局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新龙标时代正式开启!
最近,国家电影局启用了新版“龙标”(公映许可证),龙标片头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已经正式变更为“国家电影局”。
而且新版“龙标”对图案效果进行了升级,不仅视觉效果更佳醒目,而且红底金色的龙形图案从“平面效果”变为“浮雕效果”,还增加了鎏金沙飞扬的视觉效果
新旧龙标对比:时长变短、效果升级,片头改为“国家电影局”……
▲新版“龙标”
▲旧版“龙标”
经过对比发现,除了“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电影局”改为了“国家电影局”,新旧龙标还有以下区别:
1、 新版“龙标”图案伴随有鎏金沙动画效果,而旧版没有;
2、新版“龙标”底色为暗红,为旧版龙标为大红(刚开始以为是电脑偏色,但多台电脑对比多个龙标后发现并不是);
3、新版“龙标”图案为浮雕立体效果,而旧版龙标则偏平面,只是带了些
光影效果。
根据2017年3月1日起施行的《电影产业促进法》第二十条规定,摄制电影的法人、其他组织应当将取得的电影公映许可证标识置于电影的片头处。
在2018年3月的党和国家机构改革中,原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的电影管理职责划入中央宣传部,中央宣传部对外加挂国家电影局牌子。
调整后,中央宣传部关于电影管理方面的主要职责包括管理电影行政事务,指导监管电影制片、发行、放映工作,组织对电影内容进行审查,指导协调全国性重大电影活动,承担对外合作制片、输入输出影片的国际合作交流等。
2018年4月16日,国家电影局正式揭牌,国家电影局局长一职由中央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晓晖兼任。
历时10个月,电影局机构改革全面完成,新龙标时代正式开启!
去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出炉,4月16日国家电影局正式挂牌,但省级广电机构改革的步伐和方式却各有不同,直到12月份,各省地方电影局才完成交接,陆续挂牌,历时长达10个月。
目前,电影局机构改革已经基本完成,之前的“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被裁撤,分拆成了“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国家电影局”、“国家新闻出版署”,归属不同的部门领导,并驾齐驱,而“国家电影局”由中央宣传部统一管理。
从2018年12月12日开始,新版“龙标”电影就已经陆续上映,《照相师》为第一部获得新版“龙标”的电影,公映许可证为“电审故字[2018]第891号”。
而最近上映的引进电影《大黄蜂》公映许可证为“电审特(进)字[2019]第001号”。
接下来送审的影片,将全部为新版“龙标”,这预示着新版龙标时代已经来临。
解读龙标:龙标上的“电审故字”究竟是什么意思?
可能很多人都已经注意到,大多数的龙标上都显示“电审故字”,但“电审故字”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公映许可证(龙标)根据不同电影类型给予不同的批文。“电审”就是指国家电影局审查,“故字”就是指审查通过的故事片,包括国产故事片和中外合拍片。
除了“电审故字”之外,还有“电审数字”、“电审特(进)字”等,比如最近热映的《大黄蜂》就是“电审特(进)字”。
“电审故字”,指审查通过的故事片,包括国产故事片和中外合拍片。
“电审纪字”,是指审查通过的纪录片电影;
“电审进字”,是指审查通过的外国引进片,包含所引进的2D分账片及批片;
“电审(特)进字”,指特殊引进片,比如3D立体大片;
“电审动字”,指审查通过的国产动画电影;
“电审故(复)字”,指审查通过的一些修复过再重新上映的老片。
国务院机构改革全面完成之后,国家电影局也正式不如正规,或将下放电影摄制审批、特殊题材电影剧本审批、电影公映审批、电影放映审批和举办涉外电影节(展)审批。
但是,选送到国外电影节、电影展的影片必须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个人未经许可擅自举办涉外电影节(展),或者擅自提供未取得《电影公映许可证》的电影参加电影节(展)的,5年内不得从事相关电影活动。”
此前娄烨、田壮壮等均曾因违规送展而被禁止拍片五年,此后这项规定将更加严格,各大国际电影节也将更加重视中国参展影片是否通过了国内审查。
Ⅶ 奥斯卡传奇《天堂电影院》确认引进,外国影片引进中国要经过哪些申批
第一,电影公司购买国外电影版权,想要国内上映,要给广电总局送审,广电有审片委员会,他们通过就能上映,就是你在电影开头看到的准映证,也叫龙标。第二,那就说明,这部电影国内没有引进。第三个,投放国际市场的电影,都会在世界范围内分成几大块,很少有全球统一的。再有国内片商也会看看该电影在国外的反应。毕竟是要投钱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