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电影 > 台湾师一生电影

台湾师一生电影

发布时间:2024-01-15 11:13:07

⑴ 求个部台湾经典老电影的片名

宋佳的《落山风》
绝情介绍:
过惯少爷生活的文祥,在家人的压力下被迫妥协,安排到山寺静心念书。寺里的环境令他难以适应。文祥委屈的抱怨,只能用排满的功课来消磨。另一方面,寺内的女尼们对他的馅媚,畏忌也教他感到厌烦,但有个女人却教他好生亲切。素碧这拉因不孕为由被婆家逐出家门的女子,对文祥照颇倍至,文祥饱受着被关心的幸福,使他淡化对环境不适带来的不悦情绪。 落山风起,狂风萧瑟,是个阳光耀目的日子,文祥无意间闯进了晒衣场,吸引他的是那师姐在风中招摇的贴身衣物。这情欲的勾引,似癌细胞般侵蚀着他平静的心思,抖动着原始的情欲,文祥再也无法静心念书,迷茫、恍惚、梦幻地勾绘着对师姐的爱慕之情。不能自拔的文祥,情欲如波澜在心湖扩张泛滥。素碧夜浴的撩拨,成了文祥发泄情欲的图像,这彼此交通的桥梁,接近了雨人的距离。 师父下山看病期间,两人贪婪的饱食落网的猎物,文祥尽倾情衷,素碧满足地领受纯真小孩的温柔。这对豪放绮丽的佛门信徒,这畸恋,一个是在玩火,一个却在疯狂地自焚。 师父回山了,素碧有意了结这段来往,她知道这孽情会毁了文祥这辈子。她痛恨无情的丈夫如垃圾般将她抛弃,在一次争执中,为了呵护文祥,素碧的腹部遭丈夫的击打而致流产。她怨叹这世间恩怨,决意剃度信佛来赎罪,而文祥难抑受创的情感,落山风起,卷落他脆弱的身躯。[

台湾电影《鲁冰花》中美术教师郭云天的扮演者是谁

于寒是印尼华侨,78年6月30日的民生报,介绍他的背景:

电影界有一个叫于寒的新人,他的一生乃至於跃登银河都是一段传奇;他给自己五年的时间在电影发展,三十岁之後他要再度投入生意的战场!

八岁离家出走,寻求生活自立,二十岁之前他已经历了人生的「大起大落」:从一名化粧品推销员做起,至一家拥有两百名工人化粧厂的老板,而後因资金周转不灵倒闭;他曾经想过跳水自杀,然而却从此展开环球自助旅行,人生观也逐渐豁达起来。

去年十一月,于寒以十一天的时间骑脚踏车环岛一周,他在来台期间偶然参加一次服装秀,因一位模特儿临时放鸽子而被抓上伸展台,事後照片被留在模特儿公司,而被「鲁冰花」导演杨立国发掘为男主角,经历颇为传奇。

当然不要忘记,影剧版的人物介绍,尤其是发片宣传时节,可信度都要打相当折扣。

于寒拍「鲁冰花」的片酬是五万元。高仕公司的下一部片「阿婴」也由他主演,与王祖贤扮演夫妻。不过这部片後来卖座不佳,于寒也与周乃忠爆发片酬未付清的纠纷,双方各说各话。

在同时,于寒也加入中视,参加过「她的成长」、「金色时光」、「青梅竹马」、「谁骗了我」等剧集的演出。不过时间都集中在民国79至81年间,81年下半之後,几乎就在影剧版消失。等到83年5月,拍好後却「冷藏」三年的「青梅竹马」终於上映时,却发生影片已经模糊的问题。制作人王玫表示,与于寒早就失联,现在要重拍也没办法。

又过了一年,84年9月26日的民生报:

来自印尼的华裔演员于寒,在演艺工作并不频繁的情况下,在中山北路开了一家茶艺馆,经人检举于寒没有外籍工作证,遭中山分局逮捕,由於于寒久未演戏,无法提供演出证明,很可能在七天之内被遣返回印尼。

之後「联合知识库」就不再有他的消息。

⑶ 台湾问题一直扣人心弦,有什么记录台湾发展的电影吗

2009年,一部名为《海角七号》的影片席卷了台湾电影界,其总票房达到了5.3亿新台币,它也被誉为台湾电影业的一剂春药。影片通过一场为了迎接日本歌手中孝介而举办的沙滩演唱会展开,在当地人坚持下,暖场嘉宾由一支临时组建的当地乐团担任,故事也在主唱阿嘉和演唱会监督友子之间展开。影片的成功,在于它足够真实,贴近生活,引起当时台湾人的共鸣。

2、《夜奔》



“夜奔”两字,取自京剧《林冲夜奔》,这就像是影片中的少东与林冲雪夜分别,即使生离也是死别。这部影片围绕着三个人暧昧展开,这里面的夫妻,少东和英儿,他们爱着同样的人,同样的事。少东知道,他的内心永远留有两个位子,一个给英儿,一个给林冲,不过一个位子是妻子,另一个位子是爱人!

3、《最遥远的距离》



几年前,一句“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不是生与死,而是我站在你面前,你却不知道我爱你”火遍大江南北,当时的人们,不管在什么时候都会来上这么一句,似有淡淡的哀愁。这部影片,就是那关于那个最遥远的距离。小汤在努力的寻找丢失的爱情,小云在努力的找录音的主人,阿才则在努力寻找昔日的情人。三个人,好像毫无瓜葛,但却紧紧连在一起。他们在经历一段叫做追寻的旅途。影片的最后,小云在海边的左边,另一个身影慢慢走进画面的右端,就这样,小云与小汤,在同一个海滩。他们是否相遇了?这是导演给我们的留白。这一段距离,也就构成了最遥远的距离。

⑷ 钟镇涛演过的关于老师的台湾老电影叫什么名字

JGFJGFJFGJFGJFGJFGJFGJFGJFGJ

⑸ 找部电影,应该是台湾片,有点温情的那种,讲生活的,有个片段,详情请进来看

绝对是影名: 娃娃
主演: 黄湘芸 高捷 涂善妮 陈彦儒
上映年度: 1991

娃娃是来自山地的一个小女孩,天真的她活泼可爱。但不幸的是,在一次飞机失事中,她的父母双双殉难。娃娃举目无亲,遂由亲友把她送到台北交给其父母生前挚友朱妈妈照顾。由于生活环境的差异及生活习惯的不同,娃娃和她的玩伴迷你猪芭乐初到台北就给朱家上下的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变化且惹出一连串的惊险趣事。为了让这个可怜的小女孩能够重新找回家庭的温暖,朱家夫妇对她疼爱有加,视如己出,对待芭乐亦是尽其能事地照料。而朱家独子——调皮但非常善良的朱皮每天陪着娃娃上下学。但由于娃娃一窍不通,天真地带着芭乐作伴,给学校增加了许多困扰及骚动。
娃娃在加拿大的外公外婆得知外孙女的消息后,特意赶到台湾看望。朱皮一家为娃娃的即将离开感到难过。尤其是朱妈妈。经过一段时间的相处,她已经把娃娃当作自己的亲生女儿一样,而朱皮也不愿意和这个刚刚认识的妹妹分开。幸运的是,娃娃的外公外婆一直住在加拿大的养老院,根本没有能力抚养外孙女,娃娃最终如愿以偿地留在了朱家。
朱皮有几位要好的同班同学,他们是搞怪、廖多、廖豪、蓝天使、肉粽等,这些同学,一个比一个调皮,平时他们除了一起上课之外,剩下的时间总是在一起打闹嬉戏,当他们得知朱皮突然又多了一位妹妹和芭乐迷你猪时,他们的生活立刻变得多彩多姿起来。为了不影响两个孩子的学习,朱爸爸和朱妈妈只能轮流带着芭乐迷你猪上班。一天,朱爸爸带芭乐上班,不小心将它遗失了,娃娃得知芭乐走失的消息,心里非常难过,决心离家寻找芭乐,朱皮为了帮助娃娃,更号召死党陪娃娃外出寻找芭乐,一群小孩遂展开了一场令人既兴奋,又担心的寻猪之旅。
经过几个孩子和一位大朋友亚高的努力,小猪芭乐终于被找到了,但刚刚脱离危险,却又掉进了河里,最终小猪难逃一死。几个孩子十分伤心,但正是经历了这件事,朱皮和娃娃成长了许多。
成长的尖锐痛感,是来自必须了解的某些事情。了解亚高说的话只是为了让自己好受一些,了解爸爸、妈妈还有芭乐是“不会变的”,了解人生的离别自己永不能躲避。还好,娃娃的身边有这样一群小心翼翼守护着她的人;这样长大着的娃娃,才更加可以懂得,我们不能永远幸免灾遭,但随时能够与温暖相遇。
1989年期间小野、吴念真和柯一正筹建了“正集团工作室”,也就是后来的“五月公司”,开始谋划全新的戏剧创作。但在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柯一正则从电影圈里淡出,转而投身于戏剧界,成立了以表演儿童剧以及推广儿童戏剧创作的“纸风车艺术团”,以及后来在台湾戏剧界享有盛誉的“绿光剧团”。这些经历都奠定了柯一正拍儿童片的基础,《娃娃》就是以剧中小男孩朱皮的七篇日记为线索,讲述了一段孩子世界中的故事,该剧主要由一群逗趣的小孩子出演,情节略显平淡却是非常温馨朴实,清新明朗,童趣十足的台湾电影。一个抱着叫做“芭乐”的小猪的小女孩,在失去双亲后来到母亲挚友的家里,展开的生活历程。都是非常日常平凡的小场景,比如朱爸爸爬窗被卡在窗外,老师在课堂上对付乱哄哄的小孩子以及奋不顾身的爬树救娃娃,还有那个凶巴巴的挺着大肚子的女老师,神秘兮兮的亚高……而隐藏在这部电影背后的正是童心未泯,乐颠颠的和孩子们混在一块的柯一正。

⑹ 台湾电影详细资料大全

台湾电影乃指台湾地区人民在台湾设立公司制作、编、导、主演,以国语发音之电影片。因台湾社会自由且富有创作力,因此能给予电影工作者良好的伸展舞台。不过因为种种因素,2006年台湾电影票房于台湾市占率仅1.62%,呈现衰退的现象。

基本介绍

电影评论,台湾电影,历史发展,日据时期, *** 的影响,战后时期,解严时期,严后至今,衰退崩盘,低谷期,复兴热潮,困境突破,导演,理论专著,

台湾电影

台湾电影的特色,在于强调导演风格、注重台湾历史,并崇尚以电影做为宣传工作。这种特色让侯孝贤、杨德昌、蔡明亮、朱延平等导演,于国际影坛备受好评。但另一方面,因为此类型艺术电影娱乐性较差,于台湾并不叫座,反而依赖岛外票房来维持。

历史发展

日据时期

日据时代台湾自制日语电影《莎勇之钟》,李香兰主演第一部在台湾拍摄的电影是1907年2月日人高松丰治郎率领日本摄影师等一行人在全台湾北、中、南一百多处地点取镜的《台湾实况绍介》。电影内容涵盖城市建设、电力、农业、工业、矿业、铁路、教育、风景、民俗、征讨台湾少数民族等题材。第一部台湾人制作的剧情片《谁之过》于1925年由刘喜阳、李松峰等人组成的台湾映画研究会制作。不过即使剧情片,仍有相当多的影片。具有政治宣传的作用。 电影《莎勇之钟》剧照 1908年,高松丰治郎于台湾定居,开始在台湾北、中、南七大都会建戏院放映电影,并与日本及欧美的电影公司签约,建立制度化的电影发行放映制度。1924年后,台北的放映业者由日本请来一流的辩士(电影说明者),电影放映业愈加彭勃起来。1935年10月,日本“领台”40年举行台湾博览会,以及隔年台北与福冈间开辟航空通运,这两件事推化造就了日治时期台湾电影放映业的鼎盛时期。

*** 的影响

台湾自日治时期后期至解严前,电影产业的发展一直受到官营制片厂所主导。当时台湾电影的制作基本上也是以官营制片厂(台湾电影公司、中央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制片厂)所拍摄的新闻片与政治宣传片之制作为主。 1962年, *** 为促进本国电影事业的发展,由新闻局举办金马奖,颁发电影奖项鼓励优良国语影片及优秀电影工作者,也曾改由教育部文化局来主办,直到1991年,新闻局宣布决定将金马奖由官方全部转交给民间团体中华民国电影事业发展基金会主办。自1970年代以来,金马奖一直是华语电影界最受瞩目的电影盛会之一。官方的主导色彩在1980年代以后逐渐消退,但随着西方好莱坞影片的开放及风行,台湾的电影产业逐渐萎缩低迷。 近年来,由 *** 出资及主导的“电影辅导金”成为一个鼓励台湾电影产业及发掘台湾电影人才的重要方式;电影辅导金由行政院新闻局主管,其补助金额以“片”为单位,分为五百万元及八百万元两组。投入金额最少达十五部影片的一亿两千万元以上,其中,各项申请均有一定规范,例如五百万组目的乃鼓励第一次执导剧情长片新人导演。事实上,今台湾电影辅导金的设施,重点落实培育电影人才、促进影片制作能达一定品质和增加影片数量与素质,最后达到产业量能皆达的目标。 电影辅导金于2012年分为一般组、新人组及纪录片组,一般组最高可获二千万元(上限)之辅导金;新人组及纪录片组最高可获一千万元(上限)之辅导金;此外,电视电影可另外申请高画质补助,金额上限为三百万元。虽此电影辅导金带来许多批评,但若以“创作来活络台湾电影产业的角度”来看,仍多受肯定,事实上,许多人认为辅导金实为台湾文化的辅导架构。 过去《电影法》中规定,中华民国国民在中华民国国内设立公司制作、编、导、主演,以本国语言发音之电影片为国产电影;而中华民国国民在国外制作、主演,并以本国语言发音之电影片为本国电影。现在的标准则改由行政院新闻局依照拍摄与制作地点、导演与主要演员,以及资金来源在一部电影中所占比例来认定。

战后时期

台湾闽南语电影《旧情绵绵》,洪一峰主演。1955年,麦寮拱乐社歌仔戏团团主陈澄三与何基明导演合作,拍摄该团的拿手戏《薛平贵与王宝钏》,成为二战后第一部闽南语电影,一直到1981年最后一部闽南语电影《陈三五娘》为止,历经了二十多年的闽南语电影时代。根据统计,闽南语电影的总产量将近两千部,产量最多时一年高达120部作品问世。《薛平贵与王宝钏》在当时台湾社会引起大轰动,皆创下当时票房纪录,引来一窝风的闽南语歌仔戏跟拍风。 电影《早安台北》海报 20世纪60年代,台海情势逐渐稳定,台湾“中央电影公司”提出健康写实的制作路线,兼顾欧美写实主义电影下,聘请李行拍摄《蚵女》与《养鸭人家》两片。两片均颇叫好叫座。 20世纪60年代末期,知名导演李翰祥来台发展,并香港电影技术带进台湾。此阶段所拍电影类型除了初期的黄梅调,尚有历史宫廷片《如西施》及文艺片,其中以琼瑶原著为蓝图者占了8部。 20世纪60年代,香港卲氏公司开始制作新派的武侠片,其中的两位主要导演胡金铨与张彻后来都来台湾发展。胡金铨于1967年为联邦公司编导武侠片《龙门客栈》缔造了绝佳的票房纪录,从此武侠、功夫、武打类型的电影成为台湾电影的主流之一,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没落。胡金铨的电影发挥中国京剧的特色,结合弹簧床与吊钢丝的特技,运用蒙太奇电影手法,使得武打动作快速俐落,动静收放形成视觉韵律。 1971年,香港嘉禾公司推出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唐山大兄》及次年的《精武门》均在台掀起一股功夫热潮,而台湾武侠主流自此就转化为功夫片、武打片继续在台湾流行。接着张彻在卲氏公司幕后支持下,于1974年率奇子弟兵姜大卫、狄龙等来台成立的长弓公司,也让功夫武打片,成为当时台湾电影的要角。20世纪70年代中期之后,开始了一段台湾电影的政宣片时期,如《英烈千秋》、《大摩天岭》、《战地英豪》、《女兵日记》、《八百壮士》、《梅花》、《笕桥英烈传》、《望春风》、《香火》、《黄埔军魂》、《成功岭上》、《源》、《皇天后土》、《假如我是真的》、《辛亥双十》、《血战大二胆》等。 除此,叫特殊的片种则有如《汪洋中的一条船》的自我勉励写实片及如《一个女工的故事》的文艺片。之后,李行、宋存寿、屠忠训等导演拍了一些如《小城故事》、《早安台北》、《候鸟之爱》、《欢颜》等清新的小品。之后,导演林清介则在《一个问题学生》卖座后,连续拍摄相同类型,以学生生活为主题的学生电影,这些类型电影包括《学生之爱》、《同班同学》、《男女合班》、《台北甜心》、《毕业班》等。而这波电影尚有《拒绝联考的小子》、《年轻人的心声》、《不妥协的一代》。此阶段学生电影成为台湾新浪潮电影出现以前的重要台湾电影类型。这些低成本独立制作方式,也让新导演有了拍片的机会。事实上,台湾知名导演侯孝贤也在此阶段接拍了《就是溜溜的她》、《风儿踢踏踩》等两部片子。台湾电影“现代主义”化,可说是始于三支短片合而为一的黄春明原著改编电影-《儿子的大玩偶》(片中另有《苹果的滋味》、《小琪的那顶帽子》)。除了部分禁演引发的《台湾电影宣言风波》外,中影公司大胆启用新人拍摄乡土文学作品,也是确立台湾电影新浪潮的主因。事实上,于《儿子的大玩偶》之前,中影已先启用杨德昌、柯一正、张毅、陶德辰拍摄了《光阴的故事》,《在那河畔青草青》与《小毕的故事》。这些电影也促成了台湾电影的新风貌,更因票房卖座,让台湾新电影成为主流。 台湾导演:陈国富 《儿子的大玩偶》制作完成后,突破当时台湾政治与电影保守势力的抵制,于舆论、口碑与市场的支持下,为往后台湾电影的创作自由创造一片天空。其后,包括侯孝贤、杨德昌、张毅、万仁、柯一正、陈坤厚、曾壮祥、李佑宁、王童等也确定了以导演为主﹔形式新颖、风格独特、意识前进的台湾新电影。 一般来说,此波新浪潮电影中较重要的作品计有《风柜来的人》、《海滩的一天》、《看海的日子》、《老莫的第二个春天》、《玉卿嫂》、《油麻菜籽》、《童年往事》、《我这样过了一生》、《青梅竹马》、《杀夫》、《恐怖分子》、《恋恋风尘》、《桂花巷》。 该新电影绝大多数是由台湾 *** 所属的中影所投资拍摄,主要的推动者为中影主事者明骥与中高阶层的小野和吴念真。此三人,可说是促成台湾新电影的主要功臣,也对当时低迷的台湾电影产生重大影响。 在此影响下,台湾业内原本拍摄商业电影的导演见状,也将此潮流引进商业电影境地,此种以乡土小说为类型的商业电影,计有《金大班的最后一夜》、《在室男》、《嫁妆一牛车》、《孤恋花》、《孽子》等。不过因为产量毕竟有限,1980年代台湾电影仍以如许不了主角的喜剧,与其他如著赌博片、犯罪片的商业电影。 另一方面,因为香港电影的成功,让台湾舆论上也开始出现对台湾新电影的批判声音。以艺术电影为主轴的台湾新电影的支持者与反对者逐渐壁垒分明,此因素,让集体的台湾新潮流电影方朝终于1980年代末期结束。不但如此,在票房也大为失利。不过,相对的,此艺术电影,却同时间大受国际影展与各国艺术电影市场上的欢迎。80年代起,台湾当局新设立了电影发展基金会、电影图书馆,其功能乃为保存电影资产及推广电影欣赏。同一时间,促成设定了金穗奖。以鼓励动画、纪录片、实验电影和剧情短片制作为讲目的的奖项,也让台湾电影借由剧情片、纪录片、动画、与实验电影提拔出相当多的制作人才。 第30届金穗奖主视觉图

解严时期

台湾在20世纪80年代中叶起,随着社会经济泡沫及言论自由的达成,让导演为主导的台湾电影,将电影触角伸向过去禁忌题材,并回顾与探讨台湾近现代社会、历史与个人记忆。这阶段代表作有《刀瘟》、《香蕉天堂》、《童党万岁》、《牿岭街少年杀人事件》等。其中最震撼台湾的莫过于侯孝贤的《悲情城市》。这部片以一九份世家各成员经历台湾光复、二二八事件、及台湾光复初期的历程,具体而微地反映台湾人的历史经验,不但票房叫座,也在威尼斯影展荣获金狮奖,使侯孝贤成为国际瞩目的知名导演。之后几年,台湾电影于世界各地大小影展获得不少得奖纪录,这使得主管电影业务的“新闻局”自1990年开始,透过电影辅导金来支持艺术电影的制作。 在票房方面获得数亿台币的空前成功、同时也获得不少奖项,叫好又叫座的结果让台湾观众开始重新关注台湾自制电影。随着《海角七号》热卖,片商与观众均对台湾电影重拾信心,多部电影亦搭上顺风车取得不错的票房,如《囧男孩》、《九降风》、《花吃了那女孩》等等。《海角七号》同时也成为战后以来最卖座的华语片及台湾影史最卖座影片的第二名。 进入21世纪,台湾电影人在选角、摄制等方面更多的走出岛外,改编自台湾女演员刘若英的作品《我想跟你走》的其中一篇短篇小说《 Happy Birthday 》,刘若英本人并担任主角。

严后至今

衰退崩盘

台湾电影的衰退,最早可追溯至1992年,当时所有电影市场的配额,是在GATT中讨论,市场一直处在不利的位置,1996年起,每年产出量一直维持在15至20部,票房市占率盘旋在全台总票房1~2%间,这悲惨的景况到2003年达到谷底,这年仅推出15部台湾影片,总票房约NT1,500万元,不到总票房的1%,这样的票房相当于《铁达尼号》的40%,台湾影片当年愁云惨雾,台湾电影可谓是 *** 放弃的产业。

低谷期

2000年后,台湾的电影偶有佳作,如2000年的《卧虎藏龙》、2002年的《双瞳》、2005年的《刺青》等;但整体上,台湾的电影市场仍由好莱坞电影主宰,持续处于弱势。 不过在另一方面,台湾电影也有新的发展。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曾发下豪愿要投入电影业。有人认为,该做法是效法Sony进军好莱坞模式,在拥有极强大硬体整合力量之后积极转进电影业,并谋取好莱坞600亿美元电影产业的代工数位商机。其中初试啼声的作品(同时也是唯一的一部)即为电影《白银帝国》。由于有郭台铭所属鸿海集团5000万美元的的大量投资,《白银帝国》成为大陆与台湾两地少见的高制作成本的商业电影。在开拍之时。而后郭台铭的精纬电影公司虽解散,但其长子郭守正的山水国际娱乐股份有限公司仍继续经营。

复兴热潮

2007年起的全球金融危机,在台湾居于优势地位的美商影视企业受到影响,使得台湾电影有了喘息的机遇。2008年,魏德圣执导的电影《海角七号》以大规模国际化商业路线(包括延揽日本歌星中孝介演出)并在内容上揉合本土特色,在票房方面成为战后以来最卖座的华语片、及台湾影史最卖座影片的第三名(不计算通膨),同时也获得不少奖项,叫好又叫座的结果让台湾观众开始重新关注台湾自制电影[19]。 随着《海角七号》热卖,片商与观众均对台湾电影重拾信心,加上好莱坞片厂筹措资金不易市场低迷因素减少大卡司的投入,多部电影亦赶上这波替补美国电影遗留下来的台湾市场争夺,因而取得较以往为佳的票房成绩,如《囧男孩》、《九降风》、《花吃了那女孩》等等;而2010年的《艋舺》,2011年的《鸡排英雄》、《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赛德克·巴莱》更被视为台湾电影票房的指标,2012年《阵头》、《爱》、《犀利 *** 最终回:幸福男·不难》、《痞子英雄首部曲:全面开战》 ,2013年《大尾鲈鳗》 都是台湾破亿影片;口碑与票房都颇受肯定。和以往国片低迷期时艺术电影挂帅的状况不同,以一般大众为市场目标的商业电影重新成为台湾电影的主流,以戏院上映为主的商业纪录片也开始取得一定的发展(如《翻滚吧!男孩》等);而好票房衍伸出商机,让片商有资本继续制作吸引观众的电影,也让台湾电影市场逐渐迈向资金提供、影片内容、观众票房三者均赢的正向循环。台湾电影历经廿年不景气后,蓄积的能量终在2008年爆发开来,形成一股“国片热潮”。 2008年台湾电影总产量(指制作及完成者)为36部,总票房约6亿1,085万元,市占率12.09%,较2007年之7.38%成长约0.6倍;2009年国产电影片总产量为48部,较2008年之36部成长约33%,总票房约1亿2,499万元,市占率2.3%,衰退八成以上;2010年国产电影片总产量为50部,总票房约4亿5,117万元,市占率7.31%,较2009年成长约2倍,以产量而言台湾电影已逐渐复苏之趋势。

困境突破

自1985年年起,台湾产量与发行量较多的如学甫、龙族、丽城、中影、上上、倍伦、新船、金壂、学者、龙祥…等各公司均因各种因素萎缩产量,其制片量一路下滑。不但如此,维系电影产业的上述几家公司,产业重心也移往如有线电视的影视产业。在产业无法支持下,惟剩台湾当局于文化维持的压力下,勉为其难出资维持。1998年,台湾电影生产不到20部,2001年1-10月间,仅达11部,至2006年,台湾电影于台湾市占率则仅1.62%。 就票房方面,以台北市首轮票房为例子,台湾电影的票房收入仅有163万元,占全部台北电影票房收入不到1%,比起美国好莱坞所占台北票房的95%以上相差甚远。因为台湾电影产量极低,票房惨澹,实已不足以支撑电影工业。因此有媒体业者认为“再多的影展奖项都无法遮掩台湾电影全面崩盘的事实。”不过在另一方面,台湾电影也有新的发展。例如鸿海集团董事长郭台铭即发下豪愿要投入电影业,并以电子业代工为概念,于2008年退休后拍100部以上的电影或电视剧。也有人认为,该做法是效法Sony进军好莱坞相同,在拥有极强大硬体整合力量之后,积极转进电影业,并谋取好莱坞600亿美金电影产业的代工数位商机。其中,初试啼声即为以台湾知名影评人焦雄屏主导的《白银帝国》。 电影《白银帝国》海报 《白银帝国》为台商郭台铭首度大幅投资的电影作品,于2007年上映。改编至《白银谷》,描写山西晋商的该部电影也是台湾知名影评人焦雄屏的首部导制作品,根据焦雄屏说法,她拍摄该影片的其中一个目的,是扭转近代中国对商人的偏颇感想。 《白银帝国》亦是少见的由海峡两岸合拍得高制作成本的商业电影,光是郭台铭所属鸿海集团就对该片投资5000万美金。另外,该电影的主要演员为香港电影演员郭富城及内地电影演员张铁林。而正因白银帝国的顺利开拍,有人认为郭台铭的加入,不但能于资本上挹注台湾电影,更能为台湾电影带来新想法与新视野。

导演

今台湾电影是以一群默默努力的电影工作者所支撑,也成为台湾电影的骄傲。这些工作者,除了侯孝贤与杨德昌已在国际影坛建立作者导演的地位外,台湾出身的李安、马来西亚来台的侨生蔡明亮也已成为世界瞩目的台湾导演。李安的《推手》让所谓后新浪潮电影踏出成功的一步。其后的《喜宴》也获得台湾本地与国际的票房上成功。事实上,前往美国好莱坞发展的李安,今与侯孝贤仍成为台湾电影代名词之一。 台湾导演:李安 除了李安、侯孝贤外,蔡明亮则一反新导演普遍探索怀旧或历史记忆的题材,并将触角深入都会男女生活中,其中,早其作品《青少年哪吒》观察都会青少年虚无而没出路的生命、得奖作品《爱情万岁》探触寂寞的都市男女互舔伤口、另外,几年后的作品如《河流》及《洞》更是 *** 描写黑暗都市的情景。相对的,蔡明亮电影虽给人一种现代寓言的感觉,但也因为十分灰涩难懂而曲高和寡。除此,其他在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新新导演,如陈国富、徐小明、王小棣、易智言、陈玉勋、林正盛、张作骥,以及独立制作的黄明川、赖声川等,也都有水平以上的作品出现。台湾电影的历史进程,自台湾日治时期后期至台湾解严前,便一直为官营制片厂所主导的情形下发展。事实上,该阶段台湾电影的制作基本上也是以官营制片厂所拍摄的新闻片与政治宣传片之制作为主。直至今,台湾当局出资及主导的台湾电影辅导金仍是一个发掘台湾电影人才的重要方式。 台湾电影 今台湾有一批年轻纪录片导演。来自台湾社会各阶层的他们,其影片题材也五花八门。题材从探索严肃社会或政治议题到有的以自己或家人、朋友为拍摄对象皆有。其纪录片主轴,也从探索社会到探索个人的生活与问题。因为配合得当,整体成绩已渐受国际瞩目,并有不少的国际重要纪录片影展获奖纪录。另外也有如无米乐的叫好叫座影片。 台湾导演:侯孝贤

理论专著

陈飞宝编,1988,台湾电影史话。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 台湾电影导演协会,2000,台湾电影导演艺术。台北:亚太图书出版社。 陈儒修,1993,台湾新电影的历史文化经验,罗颇诚译。台北:万象图书。 Chen, Ru-shou Robert. 1993. Dispersion, Ambivalence and Hybridity: A Cultural-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of Film Experience in Taiwan in the 1980s. Ph.D. di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川濑健一,2002,台湾电影飨宴:百年导览,李常传译。台北:南天书局。 电影资料馆口述电影小组,1994,台语片时代(一)。台北:台湾电影资料馆。 电影资料馆“本国电影史”研究小组编,1996,历史的脚踪:台影五十年。台北:台湾电影资料馆。 电影资料馆口述电影史研究计画,1994,电影岁月纵横谈,“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委托。台北:台湾电影资料馆。 黄仁,1994,悲情台语片。台北:万象书局。 黄仁,1994,电影与政治宣传:政策电影研究。台北:万象书局。 黄仁、王唯编著,2004,台湾电影百年史话。台北:中华影评人协会。 黄秀如,1991,台语片的兴衰起落。台湾大学政治研究所硕士论文。 焦雄屏编著,1990,台湾新电影。台北:时报文化。 焦雄屏,1991,台港电影中的作者与类型。台北:远流。 焦雄屏,1993,改变历史的五年:国联电影研究。台北:万象图书。 焦雄屏编著,2002,台湾电影90新新浪潮。台北:麦田出版。 李天铎,1997,台湾电影、社会与历史。台北:亚太书局出版社。 李泳泉,1998,台湾电影阅览。台北:玉山社。 林赞庭编著,2003,台湾电影摄影技术发展概述 1945-1970。台北:文建会。 刘现成, 1994。辅仁大学大众传播学系硕士论文。 卢非易,1998,台湾电影:政治、经济、美学,1949-1994。台北:远流。 吕诉上,1961,台湾电影戏剧史。台北:银华出版部。 欧淑敏,2004,日治时期台湾电影的政教功能。台湾师范大学国文学系在职进修硕士班硕士论文。 Rodriguez, Hector. 1995. The Cinema in Taiwan: National Identity and Political Legitimacy. Ph.D. diss., New York University. 三泽真美惠,1999,殖民地下的“新天堂乐园”:日据时期台湾电影政策之研究(1895-1942)。台北:前卫。 Wu, I-fen. 2002. Taiwanese New Wave Cinema: Historical Representation and Cultural Landscape. Ph.D. diss., University of Essex. 叶龙彦,1995,光复初期台湾电影史。台北:台湾电影资料馆。 叶龙彦,1997,台北西门町电影史 1896-1997。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台湾电影资料馆。 叶龙彦,1998,日治时期台湾电影史。台北:玉山社。 叶龙彦,2003,八十年代台湾电影史。新竹:新竹市立影像博物馆。 Yeh, Yueh-yu. 1996. A National Score: Popular Music and Taiwanese Cinema. Ph.D. dis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张昌彦、李道明主编,2000,纪录台湾:台湾纪录片研究书目与文献选集。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台湾电影资料馆。 “中华民国”电影年国际推广组策划,1993,台湾电影精选,区桂芝执行编辑。台北:万象图书公司。

⑺ 你心目中最好看的台湾动作片是哪部为什么

1.《国土无双》

由阮经天、赵又廷、凤小悦三大门面担当演绎的一段黑道兄弟情。黑帮老大的死在艋舺黑帮内掀起一阵腥风血雨,曾经的太子帮五兄弟也面临着友情与利益的抉择。暴力场景与煽情配乐的结合,重现一段另类、唯美的燃情岁月,值得观看。

⑻ 为什么电影《一一》能成为很多人心中的「华语最佳影片」

《一一》于2000年在法国首映,是由台湾导演杨德昌执导的一部经典作品。虽然距现在已有十八年之久,但是在很多观众心中它依然是无法超越的绝佳之作。

所以伙哥觉得《一一》这部作品之所以能够被很多人看作为华语最佳影片,是因为他们都从这部电影中看到了自己,一如我们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一样,需要别人拍给我们看,我们才能真正去了解它到底是什么模样。

⑼ 80年代的经典影视作品有那些

80年代电影精华
1《五福星》系列
2《最佳排挡》系列
3《开心鬼》系列
4《富贵》系列
5《英雄本色》系列
6《人吓人》系列
7《风云》系列
8《双龙》系列
光影留痕,历数经典--我看80年代香港系列电影精华
1 梦幻对决,争霸香江——新艺城《最佳拍挡》和嘉禾《五福星》
说起80年代的系列电影,就要从新艺城说起,做为一家初出茅庐的电影公司,经过异常艰苦的创业阶段,80年代初虽然在香江影坛取的了一定的立足之地,但想要撼动嘉禾和邵氏的统治地位,还是天方夜潭。这一点新艺城七怪(麦嘉,石天,黄百鸣,徐克施南生夫妇,曾志伟和泰迪罗宾)当然十分清楚:他们急需一部惊世之作的问世来改变这种情况。81年徐克的《鬼马智多星》叫好又叫座,首次击败了嘉禾和邵氏两大强敌,无疑给了他们一些叫板的底气。然而,嘉禾早年幸得李小龙,从此一飞冲天,后又有成龙加盟,以此长盛不衰。新艺城旗下虽人才众多,但苦于没有像李小龙,成龙那样可以靠个人魅力拯救一部电影巨星,于是他们只有全力拍一部巨片,以巨片对撼巨星的战略,让新艺城将所有的宝全压在这一部电影之上,可以说不可以说不成功便成仁,是为豪赌。这部影片就是《最佳拍挡》。当时新艺城为了这部影片可以说是倾进全力,不仅投资巨大,不惜请来好莱乌的特技组完成高难特技,而且配以高新特技追求视觉效果(这里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当时电影中有一个飞车从二楼穿破玻璃飞下一楼的特技,由于太过危险外国特技组没有把握不敢做,麦嘉等人也准备放弃,然而曾志伟提出可以让他在台湾的好友小黑试试,后来找来小黑,麦嘉等人劝他说如果没把握就不要做,小黑拍胸说从不做没把握的事,当时就飞,果然成功,单车从二楼飞下还可以开行,令好莱乌的特技组都大加称赞,这位小黑就是柯受良是也)。而且人力也是倾其所有,当时几乎新艺旗下的所有导演和电影工作人员均全部参与到影片的制作,兼且以200万的天价酬劳请来乐坛天皇巨星许冠杰的参演,更是轰动一时。如果你认为这没有什么的话,那么我告诉你当时新艺城拍一部电影才花100万,许一个人的片酬便可以制作两部电影,这在当时很难想象,而且许冠杰的大哥正是香港喜剧天王许冠文,许氏三兄弟的喜剧片一直是嘉禾的顶梁柱之一,新艺城此招无疑是从敌营挖角,手段非凡啊。事实证明新艺城成功了,《最佳拍挡》在82年春节上映,轰动全港,观众之多要靠出动警察维持次序,票房接连攀升,屡破记录,最后以两千七百万收关,破了香港开埠以来最高票房纪录,据新艺城的开国功臣之一黄百鸣现在回忆:以当年的货币汇率和观众的入场次来算,至今也只有《功夫》的票房能与之媲美。《最佳拍挡》巨大成功让新艺城看到称雄良机,于是再接再厉,接下来在83,84年连续拍了《最佳拍档大颢神通》和《最佳拍档女皇密令》更是令票房更上台阶,连续三年占据香港票房冠军宝座,此系列后来又拍了《最佳拍档千里救差婆》和《新最佳拍档》也是战绩显赫。可以说60年代是邵氏一统天下的时期,70年代则有嘉禾统治影坛,而80年代新艺城正是靠《最佳拍档》系列起家,从此异军突起成为唯一可以打败嘉禾的影业公司从而笑傲整个影坛。《最佳拍档》系列是香港电影史上的一个奇迹,而最令我感动的是这是由一个众多影坛精英联手造就的一个神话,里面任何一个人才拉出去都是可以独挡一面叱刹一方的好手,然而他们同心和力,各尽其责,完成了一个梦幻的制作,一个经典的诞生。这样的组合现在已不可能有了。

由于嘉禾同期的电影《龙少爷》当年亦败给了《最佳拍档》,嘉禾对新艺城挖走许冠杰反过来对付成龙这种偷你家的石头砸你家的窗的做法始料不及,造就了对手的成功,但嘉禾岂是一击就倒眼看对手坐大的主,多年积累下来的底蕴可以让他们很快的作出应对,嘉禾主将洪金宝很快做出反击:一手策划了《五福星》系列,相比于《最佳拍档》的大卡司,大场面,大制作,《五福星》系列更符合传统港片制作方向,明星云集的阵容,轻松诙谐的情节,且不缺乏惊心动魄的打斗场面。也取的了巨大的成功,成为唯一能与《最佳拍档》系列争夺票房冠军的系列电影。在《五福星》系列中由吴耀汉,冯卒帆,洪金宝,秦祥林(苗桥伟),曾志伟(岑键勋)组成的“福星组”实在妙绝,这几个人简直就是80年代个性明星的大集合,仅看他们在戏中大飚演技已是一种享受,更何况他们的角色是如此的市民化,一样的贪图小便宜,一样的对美女两眼放光,更无奈的是还要为警察去和危险的黑社会较劲。可以说整部电影就是他们的互相作弄,或一起整别人这种桥段堆积起来,搞笑之余让观众觉得异常亲切,吴耀汉的沉迷特异功能,冯卒帆的故做正经,秦祥林的自以为是,曾志伟的傻里傻气,五个人在一起产生了逗乐的化学效应。加自每部都有经典的借桥于老港片《七擒七纵七色狼》的五人调戏美女的桥段更是达到了乐而不淫的境界,真是经典中的经典。个人认为《五福星》是堆彻港片桥段的经典之做,影片大大忽略情节的作用,而是注重将各种搞笑情节连串起来,是一部靠妙趣横生的细节取胜的电影,甚至连每部影片的主干情节就是同一个桥段:五人乃累教不改的惯犯,专好靠小聪明和妙手法犯罪赚钱,被抓进监狱后结成团伙,而警察为了对付罪大恶极的黑社会不得不靠五福星的犯罪天才去以毒制毒。。。在这里我可以毫不掩饰自己的个人喜好:《五福星》系列电影是我最喜欢的电影系列,简直可以用顶礼膜拜这个词来形容它。时至今日《五福星》系列仍是各地电影太的保留节目,受欢迎程度可见一般。
《最佳拍挡》和《五福星》斗法多年,最后两公司为避免形成恶性竞争,破天荒的合作了一部集两部电影精华的《最佳福星》做为这一段传奇的结束,是香港影坛一段佳话。其实这热闹的表象中间还夹杂着一些另外一些现实问题,诸如新艺城主将麦嘉的跳槽嘉禾,曾志伟为嘉禾制作福星系列等等,不在本文涉及范围,故不做详细说明。
2 巧合撞车,再战江湖——新艺城《开心鬼》系列和嘉禾《鬼打鬼》系列
也许是巧合,新艺城和嘉禾在经历了《最佳拍挡》和《五福星》的“圣战”后竟不约而同的把目光投向了鬼怪题材的影片类型:黄百鸣的《开心鬼》和洪金宝的《鬼打鬼》,虽然同是以鬼怪元素成片,两部电影的风格却是天差地别,黄百鸣借“鬼”夹着一股清新诙谐的青春之风成就了《开心鬼》,而洪金宝则将自己拿手的功夫融合入民间鬼怪传说,开创了灵幻功夫片模式。而一样的是两部影片虽是鬼怪片却都走的幽默搞笑路线,符合传统的港片喜剧模式。而且两部系列片都取得了同样巨大的成功。
继《最佳拍挡》后,一时间新艺城的制作理念似乎走上了大卡司,大阵容,大搞特技的西化路线,此时黄百鸣着手打造《开心鬼》,某种意义上回到了新艺城最初的小成本喜剧路线。说起《开心鬼》的由来,应是黄在一次台湾某中学观看由学生原创的舞台剧《朱秀才》时觉得这幕戏剧相当的不错,便买下了原创剧本加以改编,成了《开心鬼》的剧本,据说当时那幕舞台剧的导演还是后来的大导演马伟豪呢,后来黄想拍摄《开心鬼》的时候便想到了马,可惜由于工作档期而错过,黄于是找到了新晋导演高志森合力打造《开心鬼》,高志森正是靠这部电影大红,让自己尤善拍摄轻松喜剧的特点扬名全港,成为新艺城旗下一员猛将。回到影片上来继续说,由于《开心鬼》属于新艺城小成本的制作,整部影片才相当于许冠杰的一部片酬,在当时并未料到会取的巨大成功,黄百鸣只是带领着罗明珠,李丽珍,李珊珊一班新人进入观众的视野。然而神奇的是《开心鬼》上映后反响空前,票房狂收一千七百多万而被迫落画,落画时全线仍然收卅多万(现时卅多万票房开画可以映两星期呢!)。落画那天,新艺城下面丽声戏院的七点半、九点半场仍然全院满座,在星马和台湾更是火的不得了。可以说《开心鬼》是一部以小博大,四两胜千斤的奇迹般的电影。后来《开心鬼》又接连拍了《开心鬼放暑假》,《开心乐园》,《开心鬼撞鬼》,《开心鬼救开心鬼》,《开心鬼上错身》。足可见它在当时受欢迎程度。同时《开心鬼》系列捧红了一代又一代的开心少女组,《开心鬼放暑假》的少女组袁洁莹,罗美薇,陈嘉玲在星马访问时,群众疯狂到失控的地步,当地警察出动枪械才稳定局面,黄百鸣自己回忆说:《开心鬼》在星马受欢迎的程度连自己都被震住了!到了《开心鬼上错身》的时候更加戏剧性的情节也出现了:菲律宾总统歌拉桑的女儿姬丝汀竟也自荐进入开心鬼少女组,最终成功,关于这位小公主在港拍戏的细节实难一愈倒尽,只好以后另做祥解。还远不只这些《开心鬼撞鬼》在星马与好莱乌巨星史泰龙同期上映的《第一滴血》来了一次票房硬战,最后竟平分球色,在当时极少放映华语片的星马创造了一个奇迹。另外其实《开心鬼》系列并不只有开心少女组,《开心鬼救开心鬼》中,打造的开心少男组就是至今无数歌迷永远的摇滚BEYOND乐队。!!!!
回看嘉禾的《鬼打鬼》以及后来的《人吓人》,《人吓鬼》系列,与黄百鸣相同的是,洪金宝这次也只是找来了老友午马,林正英,加上当时初出道的钟楚红,比起《五福星》的群英汇粹,这次洪金宝实是独挑大梁,但新奇的剧情,光怪陆离的民间传说,千奇百怪的茅山术,风趣诙谐的冷幽默,令观众耳目一新,大获成功自在情理之中,更加可贵的是,洪金宝在《人吓鬼》中的表演相当出彩,由于在《五福星》中飚戏的部分基本上被另四人垄断,洪在中间除打斗并没有很大的表现机会,在《人吓鬼》中给了他很大的表演空间,装扮成纸人的形象让人无法在记忆中抹去,他凭此片获金像奖的提名实名归(他凭《提防小手》和《七小福》两获最佳男主角),同时林正英,午马的表现也不惶多让,三个老戏骨在一起的表现让人影响深刻。此系列更大的贡献是开创了灵幻功夫片新型模式,后来林正英将其发扬光大,开发出功夫僵尸片成为赫赫有名的“捉鬼大师”。就连刘针伟后来的“猛鬼”系列《猛鬼差馆》《猛鬼学院》《猛鬼大厦》也无疑是受到了洪金宝的影响,奠定了港产鬼片恐怖搞笑两不误的半斤八两模式。现在影坛大哥洪金宝已退出江湖,午马尚还频繁出现在电视剧集中,而“捉鬼大师”则在99年令人时令人遗憾的患病辞世,灵幻功夫片一晃竟是20多年前的事了,而作为后续的表现前几年无线的《僵尸探长》收视火暴,无数年轻电视观众为之着迷,而他们很少知道早在20年前的那些经典也,长声唏嘘。(待续)
3 风起云涌,英雄热血——林岭东“风云”系列和吴宇森“英雄”系列
80年代后期和90年代初,是香港动作片发展的颠峰时期,无论是古装武侠动作片还是现代枪战动作片都达到了一个片种所能达到的颠峰,而这种强势的局面应始于吴宇森的《英雄本色》和林岭东的《龙虎风云》。吴宇森和林岭东俨然是80年代黑帮动作片的双壁传说。
说到林岭东的《风云系列》就不能不先说说林岭东,林的导演生涯始于新艺城,当时新艺城打造的影片《阴阳错》本由鬼马导演梁普智执导,但由于麦嘉不满他将原剧本大刀阔斧的改动,中途撤换让刚从美国回来的林岭东半路接手(话说当年梁普智也是因麦嘉炒掉了《夜惊魂》的原导演,中途让他接拍,从而一炮而红,不想三十年河西,三十年河东,同样的遭遇同样的人,只是结果恰恰相反而已,这就是命运吧)。从整部影片看,虽然取得不错的成绩,但这部半路出家的影片无论从哪个角度都不是林所向往的擅长片种,不过好在他的导演才能受到了新艺城上下的认可,接连让他拍了5部喜剧片,其中还幸运的参与到《最佳拍档》的制作,这对他日后在动作片中控制大场面的技巧有很大的帮助。在拍了多部自己不喜好类型的影片后,新艺城终于放开手让他全力施展手脚,林岭东这才方显天纵之才,将自己构思已久的《龙虎风云》般上大屏幕,一鸣惊人。并靠这部影片拿走了金像奖最佳导演的奖杯。与其他黑帮动作电影不同的是,林岭东更喜欢以一种写实的风格,用黑暗的笔调描述出人在阴暗环境中的人性化色彩。这几乎成了他的个人标志,所以当昆汀的影片《落水狗》在嘎纳影展上风光无限的时候,熟悉港片的人纷纷指责影片最后橙先生在白先生怀里承认自己就是他们抢劫团伙中的警察卧底,白先生痛苦的将子弹送进他身体的清节明显照搬《龙虎风云》的时候,昆汀专程去港拜见了林岭东导演,成为佳话。后来林岭东本色不改接连以“风云”为题拍了《监狱风云》,《学校风云》和《圣战风云》成为大名鼎鼎的“风云”导演。尤其是《监狱风云》达到了艺术和商业上的双重丰收,周润发牢牢巩固自己在香港影坛上的王者地位,梁家辉的事业也是如日中天,两位影帝在戏中的表演十分精彩,困难环境下的友情和不断的自我救赎在导演潜心打造的阴暗气氛下显得震撼人心,是现实主义题材不可多得的经典之作。林岭东,以他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和风云系列成为香港电影史上一面独特的旗帜。
《英雄本色》一部勿需多说的电影,一部香港电影里程碑式的电影,华语电影百年百部佳片排名第二,港片排名第一,获87年香港电影金像奖的9项提名,并最终捧走最佳男主角和最佳影片两项大奖,获86年台湾电影金马奖8项提名,夺走包括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最佳摄影和录音四项大奖。为那些甚至还没有看过这部电影的人们感到丝许遗憾,他们错过了一生中最能感受到英雄热血的机会,在这个如今偶像横飞的时代,很少有机会再能感受到那么纯粹那么经典的感动了。《英雄本色》有着太多的传奇,只是他它开创英雄片和暴力美学的贡献,就足以使它有着所有影片难以企及的高度,何况影片极力渲染的朋友兄弟之间的情谊和一种失去一切愤然夺回的精神足足感动一代人。没有例外:每集《英雄本色》都是悲剧性的结尾,也许也只有一去不返的悲剧才是这英雄热血所最完美的烂漫。做为一代宗师张彻的弟子,《英雄本色》是吴宇森多年抑郁之后的厚积薄发,充斥着导演强烈个人色彩,却更能引起人们的共鸣。它的续集有着不逊前作的表现,到了第三部,由于徐克和吴宇森的反目已是拖到了90年代,徐和吴更是分开执导《英雄本色3》和《喋血街头》他们都可以看成是英雄传奇的结束之作,虽已物是人非,唯一不变的是那永远不变英雄热血清结。由于第三集时间的关系,我一直犹豫要不要把这个系列放在80年代来述说,但最终我还是选择了这个正确的做法,不仅仅这个传奇的开始和高潮是在80年代,更加说服我的是也只有林岭东和他的“风云”系列才能应证这个鲜血的情谊的时代。
林岭东和吴宇森,“风云系列”和“英雄系列”一个写实一个浪漫,却同样选择了暴力和热血来描绘他们的主题。80年代的影坛因他们的出现而多了一分力量和感动。《多年情》这是英雄本色哥哥唱的主题歌,多年前它感染多少向往激情和奋斗的少年,多年之后我们已不再年少轻狂,却依然可记得那一片感动和震撼。
4 富贵逼人 双龙戏珠——德宝市民喜剧“富贵”系列和“双龙”系列
85年邵氏电影在新艺城和嘉禾的凶猛攻势下风光不再,宣布停产,转身专攻“无线”的电视事业,旗下院线则转让给了刚刚成立的底宝公司,得此良机德宝公司当然要大展拳脚力图在风起云涌的香港影坛取得一番立足之地,他们不惜重金揽罗新艺城和嘉禾旗下人才,并如愿以尝,著名导演高志森从新艺称转投德宝是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后来洪金宝,吴耀汉,岑建勋纷纷为德宝拍片,兼且由于网罗的大都是喜剧人才,公司制订了以市民喜剧为重点的制作方向,在后来取得了巨大的成功,短时间内迅速串起成为可以与嘉禾和新艺城相抗的影业公司。
高志森由于不满低待遇而转投德宝对新艺城尤其是对黄百鸣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作为自己一手发掘出来的导演,黄用“痛失猛将”来表现对高离去的遗憾,高志森以喜剧闻名,到了德宝后,更是有了巨大的发挥空间,一手制作了著名的《富贵逼人》,《富贵再逼人》,《富贵再三逼人》系列,影片围绕当时市民一朝发财的的话题展开情节,利用对市民中******所引发的一系列事情作为笑料的铺陈,由于影片的生活化和市民化,加切广受欢迎的喜剧风格,成为大卖佳片。沈殿霞,董骠,陈奕诗,李丽珍,卢冠廷和关佩琳的一家子组合广受欢迎,尤其是沈殿霞和董骠将小市民心理刻画的入木三分,令人佩服。《富贵》系列作为高志森的颠峰之作,在香港喜剧片发展史上有着重要的一笔。由于高是在新艺城拍摄《开心鬼》续集的时候中途离开,也许是为了纪念那段日子又或是向黄百鸣致敬后来他还拍了一部《富贵开心鬼》作为终结,其意耐人寻味。
相比《富贵逼人》系列,双龙系列对很多不是很熟悉港片的朋友也许会稍显陌生,这系列包括《神勇双响炮》,《双龙出海》,《智勇三宝》和《双龙吐珠》四部电影。由吴耀汉和岑建勋主演,分别饰演片中两个鬼马警察吴阿秋和贝多芬(岑建勋那头酷发也确实像)。作为德宝公司创业之初的重头作品,本系列影片依然以喜剧路线讨好观众喜欢,由张同祖执导,片中主要描述两个警界孖宝执行任务,对付恶势力的乌龙过程,全片夹杂众多小品化的喜剧桥段,是一部乐趣横生的作品。是香港喜剧片中的一个典型系列,也是我个人十分喜欢的一系列电影。看着吴耀汉和岑建勋的搞笑表演就是一种享受了。
行文至此,已近尾声,由于篇幅和某些电影年代的跨度(如:倩女幽魂系列),又或某些电影是以续集出现只有两部而不成系列(如省港旗兵和鬼马智多星)我没有在上文中进行阐述。但油然可见80年代的香港电影既有各大公司的短兵相接,又有众多奇才的各出其谋,经典佳作层出不穷,实在是香港影坛的黄金岁月,仅以上述经典介绍给各位读者,更用来怀恋那段经典时代。

阅读全文

与台湾师一生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女巫让男人变成女人的电影 浏览:362
小李子新电影精神病 浏览:31
小孩在食堂给老师买矿泉水的电影 浏览:844
电影女警狙击手演员表 浏览:375
扔下仙桃什么电影 浏览:595
大傻哥最经典电影 浏览:336
老电影大全现代 浏览:70
贾玲新演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985
怎么在现场购买电影票 浏览:708
猴猴看电影 浏览:62
急救援电影简介 浏览:512
有亚当的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589
三个女鬼住树上是哪个电影 浏览:191
丛林电影如何 浏览:421
新国光影都今日电影 浏览:886
新拍的爱国电影 浏览:822
喜洋洋新电影2021 浏览:295
电影利润如何影响观众 浏览:397
日本儿童相扑电影 浏览:984
台湾父亲电影 浏览: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