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为什么国产电影保护月是八月而不是其他月份
每年七八月份,“保护月”的说法都会被一次一次地提及,究其原因,还在于国产片确实干不过进口片。随着观影群众的欣赏水平飞速发展,人们对影片好坏的鉴别能力迅速提升,而进口片的大规模引进也让时不时闹偏荒的观众拥有了选择的权利。
“保护月”这个说法至今没有明确的官方说法,但真实性毋庸置疑,至今关于要不要保护月的争辩依旧没有个结论,但有一点可以肯定的是,无论有没有保护月,“质量优先,内容为王”才是国产片崛起的关键,几部知名电影的宣传再出色,也掩盖不了绝大部分国产电影都是炮灰的残酷现实,只有当总体水平都在提升一个档次的时候,保护月才真的可以成为过去式。
2. 国产电影保护月的保护意义
保护月存在的初衷,无外乎完成国片每年所占票房比的份额。但除了《建党伟业》这样带有任务性的影片,以及《画皮2》这种制作规模就很庞大的国产大片受益外,其它中小成本影片从中并不能分到太多的羹——除了《建党伟业》,包括《钱学森》、《飞天》、《杨善洲》在内的“献礼片”票房依旧惨淡;跟《画皮2》同期上映的《搜索》,票房也没能出现井喷 。
从这个角度来看,保护月实施过程中,对华语电影本身的提携和帮带作用并不大。大片愈强、小片愈弱的态势,依旧无法得到根治。
相比之下,注重提高自身品质,才是抵抗好莱坞的治本之道。从《人在囧途之泰囧》开始,2012年年底到2013年上半年,几部亮眼的华语片,都是在与好莱坞直接对抗中拿到傲人成绩。
《泰囧》的对手是《少年派的奇幻漂流》;《西游·降魔篇》则面临《007大破天幕杀机》、《霍比特人》和《侠探杰克》的围追堵截;《北京遇上西雅图》连破《虎胆龙威5》和《生化危机5:惩罚》;《致青春》则终结了《特种部队2》。
纵观近半年在票房上有所建树的华语片,都是中小成本却都质素不错,它们PK的好莱坞对手不乏大牌,却不仅能全身而退还赚得盆满钵满。如此看来,保护月能起到一定作用,但绝不是万能的。
3. 借力政策,“国产电影保护月”就真的赢了吗
偶然在某网站上刷到一个话题,叫“中国真的需要国产保护月吗?”
当时,我就沉默了,作为一名正在进阶的电影发烧友,以及穷忙的一线教育工作者,我的眼泪简直要流向太平洋了。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电影非常的疲软以及混乱,国家某局决定采用分账的形式,引进国外电影,以促进电影行业的发展。由于引进数量有限,质量也相对上乘,所以也叫进口大片。(so,国外也是也有烂电影的,只是没有被引进而已。)
所谓的分账就是,我给你市场,你给我钱。给不给市场,什么时候放开市场,我中国这方主导。所以国外电影被某局垄断经营,而国产电影则自产自销。
电影市场逐渐出现活力之后,国产电影的形式依然非常严峻,许多时候根本就无“质”招架国外电影的冲击。在国产电影生死存亡之际,国家电影局明智地下达了一个口头通知:希望各大影院支持国产电影。
这个不成文的“口头通知”就是“国产电影保护月”的由头。但是,官方是否认这个说法的。官大大说,“宝宝很委屈,宝宝从来没有明文规定过保护月。”
官方不成文的规定,也有着强大的影响力。在每年的暑假档以及2月的春节档,各种类型的国外电影在电影院集体销声匿迹了。主旋律电影、贺岁大片、国产小众电影争相上线。出现了国产电影欣欣向荣的景象。要知道暑假档是全国学生放假的日子,春节档是全国人民放假的日子。有钱有闲的人多了,去电影院的人自然也相应增多。
在国产电影保护月上映的电影,可谓是占据了天时地利,那是否意味着票房增长呢?
这几乎毫无疑问是的。一方面,看电影的人都被集中了;另一方面,一些平时没有机会上院线的电影在保护下上映了,而稍微有点口碑的电影排片量也会大大增加。
那是否意味着,我们的电影一定有高票房呢?
这就不见得了。今年暑假上映的国产电影少说十几二十部。除了《战狼2》之外,其他的票房并不尽如人意。这也是《战狼2》成功的关键因素。影片质量相对过硬,暑假档的所有电影质量根本就没有办法跟他硬碰硬,中国庞大的观影人群几乎都集中在这部电影当中。
另一关键因素则是托国产保护月的福,如果它跟《敦刻尔克》、《蜘蛛侠·英雄归来》、《猩球大战》等好莱坞大片同时上映,想必《战狼2》也没有办法一家独大,观影人群势必分流到其他地方,要最终斩获55亿票房,想必也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
一方面,《战狼2》成为了国产电影保护月最大的赢家。而《战狼2》的成功就是国产电影保护月的成功。
那么,同档期的其他电影到底输在哪里呢?
很明显,就是电影的品质的问题。且不说,在电影不好看的情况下,观众不愿为了支持国产电影而掏腰包。就算是观众愿意,观众也未必耗得起去看电影的这个时间。一部电影2小时,加上来回和等待的时间,去电影院看完一部电影最起码要三个小时的时间。如果电影院好看,那还好说,如果电影不好看,我们就浪费了三个小时的生命。罗胖提到过一个“国民总时间”的概念,也提到现代的人是越来越不愿意浪费三个小时去看一部不好的电影了。
电影是一个非常好的娱乐方式,但并不是无可替代的娱乐方式。
最尴尬的场景是,因为电影品质不过关,观众不买账,票房低迷,轰轰烈烈地国产保护月变得无片可保。在在本该繁荣的档期,电影市场却出现萎靡不振的情况。今年,要感谢吴京拍出了一部《战狼2》,不然,少了这块“遮羞布”,国产电影保护月的尴尬局面就会被赤裸裸地掀开。
电影的票房,本身是属于市场的范畴,市场是买卖双方共同作用的结果。人们不得不正视一个事实:就算是借力政策,也拯救不了国产电影。更确切地说,是就算是借力政策,也拯救不了国产“渣”电影。消费者不替“渣”片买单,则政策无效。然而,《战狼2》的成功反过来证明,国产电影保护月对“优质”国产电影的票房是非常有用的。归根到底,票房还是靠作品说话的。
目前,中国的电影仍然处于一个比较弱势的阶段。政策倾向于保护弱势片方是无可厚非的。“国产电影保护月”也并非是“中国特色”的产物。韩国、印度、意大利、法国等国家也实行了相关电影保护政策。
上个世纪的“银幕配额制”是韩国代表性措施,它强制规定,每一个影厅每年必须放映146天的国产电影。一年里有40%的时间,都在放韩国本土电影,保护力度也相当大。不过,韩国电影的发展并没有依赖这种被动式的保护。2006年,银幕配额制规定的天数下降到了73天,银幕配额制的影响力一再减弱。与此同时,韩国不仅放宽了对国外电影的限制,还取消了电影审查制度,采用电影分级制度。这两个措施,在放宽了对电影题材的限制的同时,让韩国的导演们能够学习、致敬各国好电影,极大地促进了韩国电影的发展。
反观中国,从从1993年的“口头通知”开始算起,到2004年“不成文”地明确传达“6月10号至7月10期间,不鼓励上映国外分账大片。”再到今年,妥妥地整个暑假期间,都不见国外大片。“国产保护月”前前后后共经历了24个年头。这24年间,中国电影票房逐步上扬,中国银幕总数成为世界之最,而中国电影的总体质量却一言难尽。
中国电影保护政策,在短期内,在中国电影弱势的情况下是个合理的存在。然而,长期存在却无法改善情况,这就非常尴尬了。政策也应该寻思着,如果作为才能更好促进行业发展了。
“国产电影保护月”的影响力逐渐失灵,中国电影发展的关键还是靠作品说话。给市场一个满意的作品,市场还你一份满意的票房,多么互惠互利的事情啊。
作为一个有暑假的电影爱好者,真心希望在我有闲有钱的时候,能给我多一些好电影看。毕竟,我穷得只够看电影了。
ompo��Ӂ��/
4. 国产电影保护月我们是否应该坦然接受
国产保护月是指对我国内部针对扶持国产电影,进行一个每年六月十号到七月十号期间,不在引进外国电影大片在我国上映。
最近几年以来,我国电影票房就不如引进外国电影高,这样对我国电影票房很有影响。
因为拍摄风格不同,文化不同,我们拍摄条件也不同,所以不应该用我们国产电影和外国电影去比较,都是在创作,都是一些人付出心血,没有什么可去比较。
所以这个国产电影保护月,是一件可以一直做下去计划,这样可以扶持我国那些拥有梦想导演,多一些经验,就可以拍出更多好作品,也可以让国产电影票房更上一层楼。
5. 国产电影保护月对国产电影是福还是祸
是福也是祸。
实际上从去年开始,“国产保护月”就悄然消失。北京的一位知情人士透露:“中国加入WTO时,对于电影保护期限的约定将于2017年到期,国家原本对国产电影的一些保护手段,提前尝试取消。准确来说,去年是国产电影第一次在暑期档与进口电影正面交锋。”
数据显示,端午节期间,国内票房总收入为6.97亿元,与去年同期8.46亿元相比,下滑17.6%。具体来看,5月28日至5月30日票房收入分别为2.52亿元、2.45亿元、2亿元。
其中,票房收入前三名的电影均为进口片,分别是《加勒比海盗5》《摔跤吧!爸爸》《哆啦A梦:大雄的南极冰冰凉大冒险》,上述三部电影在此期间的票房收入分别为4.45亿元、1.32亿元、0.31亿元。也就是说,这三部进口片累计票房收入6.08亿元,占总收入87.23%。
排片差距巨大
“国产保护月”悄然取消后,进口大片来势汹汹,在这样的环境下,国产电影的生存空间不断被挤压。5月26日,大盛国际传媒总裁安晓芬在微博写下公开信,恳求院线经理给予国产电影更多的排片和机会。
安晓芬在影视圈里颇有名气,她曾参与过《叶问1-2》《小时代1-2》《飞越疯人院》等片的制片出品发行工作,被业内誉为“内地第一女制片人”。很难相信,这样一个资深电影制片人,采用公开请求院线排片的方式,来为她的电影争取一丝机会。
6. 暑期档的国产电影保护月是怎么回事,你怎么看
国产电影保护月是国家电影局从扶植国产电影的角度考虑,2004年口头下达的希望全国各院线支持国产影片的通知,每年6月10日至7月10日(或7月到8月)期间,不鼓励引进海外分账大片。这段时间则被媒体和业界称为“国产电影保护月”。保护月存在的初衷,是为完成国片每年所占票房比的份额。
7. 如何看待国产电影的电影保护月
看待国产电影的电影保护月如下:
首先“国产电影保护月”是利用行政权力来为本土的电影企业谋取优势的行为,它在一段时间内屏蔽进口大片的引进和上映,为国产片树起了一顶保护伞。其次“国产片保护月”只是一个缓冲期,提升自身产品的品质才是最重要的。
简介:
电影这个词有多重意思,现在多用于形容呈现在荧幕之上的根据人的视觉具有瞬间保留印象的原理,用摄影机将人物或其他被摄体的活动影像拍摄成连续性的画面,通过放映机在银幕上再现出来。例如:《盗梦空间》、《催眠》等即叫“电影”。
8. 国产电影保护月是国产电影之祸三辩稿
正方也就是支持啦。你可以说,我支持国产保护月,虽然有人认为这样会助长国产烂片,但是保护月也是对国产好片有很大的帮助的,比如去年7月的《大圣归来》《捉妖记》就是被保护的好电影。有人总是认为国产电影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可是应该给国产电影发展的空间啊,我想大家也不会希望到电影院看的全是好莱坞大片没有中国电影吧(再怎么喜欢国外电影的人假如遇到这种情况也会很失落吧)
9. 中国是否需要保护自己的电影产业怎么保护
关键字:国产电影保护月 变形金刚
四年“国产电影保护月”,日益呈现随意性、多变性、口号性的状态。
什么是“国产电影保护月”?
尽管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来自官方的明确条文,但是“国产电影保护月”已经成为了业界和媒体所认同的一种提法。尽管在去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局相关负责人就曾出面公开澄清,表示“国产电影保护月”这个说法是媒体总结出来的,国家广电总局只是每年会采取一些支持国产电影的措施而已。
但是我们看到的是,从2004年的《十面埋伏》独占暑期档开始,每年都有一个相对固定的时间,院线中看不到红火的进口分账大片,放映的几乎都是国产片、合拍片,这个实质上存在的“国产电影保护月”到如今已经进行了四年,被业内人士和媒体广泛认同。
而来自国家广电总局的内部消息则透露,从扶植国产电影的角度考虑,国家广电总局的确曾经在2004年口头下达过希望全国各院线支持国产影片的通知,时间也初步定在每年的暑期档中间。加上每年相对火爆的国产片“贺岁档”,国产片有望每年都有一到两个集中放映抢夺票房的黄金期,用以抵抗日益凶猛的进口分账大片。
发行方面也有着相关的“默契”。国内有权进行进口大片发行的只有两家,分别是中影集团和华夏电影公司,在每年的“国产电影保护月”中,两家都不再引进新的分账大片。
“国产电影保护月”设立之初,确实有国产电影因此获利,2004年的《十面埋伏》获得1.6亿元是“国产电影保护月”的第一成功,也是广电总局决心继续延续“保护”的原因,2005年《七剑》获得6000万元票房,而2006年低成本电影《疯狂的石头》获得2000万元的惊人回报,《宝贝计划》则是获得8000万元票房。
但是,从2006年开始,“国产电影保护月”的问题就逐渐浮出水面,首先是进口分账大片学会了打“擦边球”,选择在“国产电影保护月”开始前几天上映,实质上依旧在“国产电影保护月”内占据了大部分的屏幕,二是没有过硬的国产大片吸引观众,“国产电影保护月”成了官方的面子工程,众多小国产片拥挤在一个月内走走过场,对于国产片的市场份额没有任何实质上的帮助。三是除进口分账大片外,买断版权的海外电影是不在限制范围内的,它们也在和本来就不够强大的国产电影在“国产电影保护月”中抢食。四是保护的时段的随意和无序,可以一年来两次,也可以一次分开两回,这次是为了纪念抗日胜利,下次就是香港回归,在这种状况下,希望在保护月中受到保护的国产片常常找不到组织。
2007年“分账大片”保护月
2007年的“国产电影保护月”奇怪地分为了两个时段:6月20日-7月10日,以及7月20日-8月10日,总共时间延长至40天,看上去比以往的一个月还要“保护”得久一些,但是现实状况却恰恰相反:2007年的第一拨“国产电影保护月”过去后,我们发现,受到保护的却是那些票房无敌的进口分账大片。
进口分账大片狂打擦边球
我们把今年的“国产电影保护月”和几部暑期档进口分账大片的档期拿到一起看看,就会发现一个尴尬的状况:好像今年的“国产电影保护月”分成两段,就是为了让《加勒比海盗3》和《变形金刚》在不违反“国产电影保护月”的规定的前提下,前后接力吞噬“国产电影保护月”的票房——《加勒比海盗3》6月12日上市,8天后2007年第一拨“国产电影保护”开始,第一拨7月10日一结束,第二天《变形金刚》就上映了,9天后第二拨“国产电影保护”再度开始——两部进口分账大片的上映都不是保护月中上映的,影响力却完全地覆盖了保护月——甚至在第二拨“国产电影保护月”一结束,8月11日,更加烫手的《哈利·波特5》马上上映。
一部电影的黄金放映期在一个月左右,国外的大片,或者口碑好的电影黄金时间则更长,《加勒比海盗3》和《变形金刚》显然就是后者,6月20日至7月10日的第一波“国产电影保护”中,《加勒比海盗3》仍然占据了院线的大部分放映厅,到了6月30日全国票房已经过亿。7月20日至8月10日的第二拨“国产电影保护”可以说几乎就是《变形金刚》的天下,继上映5天便在国内票房过亿后,《变形金刚》已经连续四周占据国内电影票房首位,这其中有3周是在“国产电影保护月”中达到的。
看上去是“国产电影保护”在进口分账大片的“虎口”中“拔牙”的措施,最后成为了“保护”进口分账大片上映的手段,2007年的这种分段式的“国产电影保护”还开启了一种新的模式,可以称之为“随意式国产电影保护”或者“针对性为分账大片让道”。我们看到的是,明明进入到了“国产电影保护月”,院线里面放的大都依旧是进口分账大片,其次是买断片,最后才是为数不多的国产片,这种“保护”,有何作用?“国产电影保护月”中只规定不能上映新的进口分账大片,却不限制已经上映进口大片,不过是隔靴搔痒,起不到任何的实质作用,只能让那些精明的发行者们大钻特钻空子。
“保护月”国产片疲软
除了进口分账大片的轮流冲击,国产片在2007年中间本身的疲软才是真正的原因。因为有着之前“国产电影保护月”国产片的优惠环境以及香港回归10周年的机遇,《跟踪》、《老港正传》、《每当变幻时》、《宝葫芦的秘密》、《夜·上海》、《勇士》等国产片相继挤入今年第一波“国产电影保护”,希望能够获得不错的收益。6月底到7月初,看上去国产片热热闹闹,但其实没有任何一部可以像《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一样成为真正的市场中坚。
其中,《宝葫芦的秘密》算是2007年第一波“国产保护”中表现最出色的合拍片,中影和迪斯尼联合这部真人+三维动画电影,改编自中国的童话故事,由香港先涛负责动画,看得出来它已经从各个角度避免去年《魔比斯环》缺乏底气的致命问题,尽管如此,影片票房2000万元左右,仅与1999年《宝莲灯》旗鼓相当。
港片《跟踪》票房达到了800万元左右,已经算是表现比较好的。而《老港正传》和《每当变幻时》则由于口碑和发行规模等原因,表现比较低迷。与2007年第一季度的《伤城》和《门徒》等影片相比,可以看出观众对中等规模港片的兴趣、并没有因为庆祝回归而有所增加,《明明》、《老港正传》和《夜·上海》勉强在300万元至500万元之间徘徊,而《夜·上海》的票房和口碑更是平平。其余12部国产电影单片票房均低于300万元,而号称在“国产电影保护月”推出十部国产中小成本影片《大周密案》、《纸相机》等,不过是在北京10家主流影院举行了放映活动而已,像去年《疯狂的石头》那样捍卫中小成本国产片的尊严的状况是不可能出现的。
有数据表明,在2007年第二季度共上映19部国产电影,其中最低票房的12部电影全国票房总量仅有1785万元,和2007年第一季度国产片相比,它们相当于《门徒》的28%,《伤城》的24%,《满城尽带黄金甲》的6%——就更不要和惊人的《变形金刚》作比较了。有人把国产片在第二季度看似喧闹的国产片票房表现用“全军覆没”来形容,非常贴切。
“国产电影保护月”为大片过渡
2007年第二拨“国产电影保护月”到了一年最关键的8月暑期档,但是就在长达20天的保护期内,因为之前的《变形金刚》和之后的《哈利·波特5》实力太强,所以在7月20日到8月10日上映的国产新片仅《不能说的秘密》、《导火线》两部。虽然只有两部电影享受这还不太够味道的“保护”,但是相比较在2007年第一拨“国产影片保护月”中一堆缺乏竞争力的国产电影互相拥挤的场面要好上一些,其中《导火线》上映3天便获得1500万元票房便是一个不错的成绩,而《不能说的秘密》上映8天获得2000万元票房。
但是在这两个看上去不错的成绩背后,却是其他6部国产片《天堂口》、《合约情人》等被挤入了8月下旬的尴尬档期,不仅处于“国产电影保护月”之后,同期上映的还有好莱坞大片《哈利·波特5》。
8月11日《哈利·波特5》上映之后,从8月16日开始《天堂口》、《合约情人》、《大话股神》、《夜袭》、《第19层空间》五部国产影片开始在陆续上映,这等于是在《哈利·波特5》的压力下挤入半个月的档期。就在这样的强大对手前,我们看到除了《天堂口》、《合约情人》能够有着一定的票房号召力之外,另几部国产影片大多处于投资小、缺明星的尴尬局面,实际上,在8月份上映的国产影片真正有些市场潜力的也就勉强有《导火线》、《天堂口》、《合约情人》三部影片而已。难怪有媒体指:“如此稀疏的排片几乎等于把放映时空从《变形金刚》过渡给了《哈利·波特5》。”
历年“国产电影保护月”回顾
2006年两次“保护月”
6月10日-7月10日:无片可保
2006年6月10日,“国产电影保护月”期间第一次面临没有一部重量级的华语电影排期上映的局面,放映的9部国产影片,除港片《左麟右李》和中英合拍片《伯爵夫人》外,《天狗》、《零公里》、《情暖万家》、《别爱陌生人》等都属于低成本、宣传少的电影,因为实际的经营问题,全国各影院的小成本国产电影放映实际很少,“国产电影保护月”面临“无片可保”的尴尬。而2006年“国产电影保护月”中唯一的亮点就是《疯狂的石头》,如果没有了这样一部仅仅凭借口碑创造出2000万票房的国产片,2006年的国产片保护将没有什么实质效果。
而就在2006年6月9日,赶在“保护月”前一天,20世纪福克斯的动画大片《冰河时代2》开始登陆全国影院,而近期计划上映的海外影片还有《决战天空》、《章鱼惊魂》以及《绝色侠盗》,它们可以在“保护月”内上映的理由是被中方买断了拷贝版权,不存在与出品方分账的关系,但实际上,《决战天空》是法国影史上投资最大的空战片,并将于近日参加上海国际电影节,“冲击力”可见一斑。而2006年真正受到“保护月”影响的海外片只有一部美国大片《超人归来》,该片在全球的上映档期是6月30日,在中国推迟到7月11日上映。但不可否认的是,前堵后追的结果是,海外片没给国产片留下多少空间。
9月10日-10月10日:挤作一团
和2006年第一次保护月中“没有国产片可保护”的情况不同,第二次上映的有《宝贝计划》和《夜宴》这样拥有竞争力的国产电影,但是10月档期过于“拥挤”了,共有《圆明园》、《好奇害死猫》、《卧虎》、《喜马拉雅王子》、《我的长征》与《鸡犬不宁》等11部国产新片挤在这个档期内上映,除此之外还有不少买断版权的进口片,像《白色星球》、日本动物温情片《狗狗心事》,以及法国喜剧片《囚车驶向圣地》、西班牙悬疑片《世界上最丑陋的女人》等等。
有院线人士表示,过了黄金周的10月本身就是电影淡季,很多影片为了躲11月上映的大片,都挤在这个档期。但在20多天里要上这么多新片,除了观众选不过来了、影院排片都排得头疼之外,最大的问题是分散票房,这种状况,对于国产片其实并没有起到保护作用。
2005年为抗战胜利保护国产片
原定2005年6月29日和全球同步上映的进口分账影片《世界之战》因为“技术原因”将档期延后至8月5日,但是在电影局出台“国产片保护月”政策之后,这部命运多舛的大片不得不将档期再次延后到8月25日上映,除此之外,好莱坞大片《绝密飞行》也被推迟放映。电影局2005年的“国产片保护月”主要是为了纪念抗战胜利60周年,时间在7月20日到8月25日期间,由八一电影制片厂出品的影片《太行山上》取代了《世界之战》的档期,这部影片享受进口分账大片的待遇,由中影和华夏联合发行。
另一方面,最受关注的《七剑》和港片《虫不知》、《阿嫂传奇》、《千杯不醉》、韩国电影《哭泣的拳头》、《总统浪漫史》和日本电影《导盲犬小Q》等先后在2005年“国产片保护月”中上映。其中《七剑》拷贝数最多,为300多个,其他影片拷贝投入最多的也只有100个左右,大部分则是选择在条件比较好的多厅影院放映。
2004年首次保护成果显著
2004年6月15日至8月5日近两个月的暑期黄金档内,没有上映一部进口分账影片,其他国产片也给《十面埋伏》让路,创造出了1.6亿元的票房奇迹。这引发了不少业内人士的质疑,询问为何要给一部电影留出这么久的单独放映时间。广电总局电影局副局长张丕民对媒体表示,这是保护国产影片的一种措施,每年都有的,为《十面埋伏》片腾档期的说法不正确。
《十面埋伏》受到的特殊的礼遇和扶植拉开了为了保护国产电影、做强做大暑期档的“官方行为”,这一做法被称做“国产电影保护月”,一直延续到现在,但并没有条文规定,也没有严格标准,四年下来,日益呈现一种随意性、多变性、口号性的状态。
相关链接
韩国“电影配额制”
Screen Quota,即电影配额制,又叫义务上映制度。韩国政府为保护本国电影所进行的政府行为,强制规定韩国电影院每年每个厅都必须上满146天的本土电影;全国电视台也必须播放一定时数比例的国产电影。韩国政府内部对此制度一直存有争议,文化部坚持其配额比例,而经济部要求取消或者降低比例。金大中当年在竞选纲领中曾明确表示:“电影配额制将持续到韩国电影在市场上的占有率达到40%。”现在Screen Quota制度仍然维持既定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