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中国当代电影有什么弊端 具体谈论一下
过分追求技术含量营造“大片”气势而忽视了文化内涵和深意,相反小成本电影却处处透露出导演想传达的意思,就拿《金陵十三钗》来说,导演自以为拍了一部感人的爱国大片,其中无论是画面还是拍摄手法或是特效都是十分好的,但是在国外却被痛批,为何,因为没人理解为什么要把那么严肃的历史题材里加入那么多性暗示的元素。
这就是中国当代电影的弊端,只想要靠画面和性来抓取观众的眼球和票房,而这些终究只是看过就忘的电影,一点都无法引起共鸣
② 急!!! 全球化背景 机遇挑战并存 国产电影优势和劣势
华语电影:尚未成功
优势:不言而喻的本土优势,在题材、语言、文化上不存在任何障碍,明星偶像资源更是华语电影的法宝。
劣势:商业电影基础较差,缺乏基本的类型片体系与商业运做经验,投入产出令投资人望而却步。
所谓华语电影的范畴,一般包括内地以及香港、台湾地区制作的所有影片,由于台湾地区电影工业的连年衰退,几乎在近年内不可能在商业电影上有较大突破,与我们话题中的“大片”更是无法重合,在这里就不做过多讨论了。
在“引进大片”进入中国的十年间,内地的“国产大片”也一直探索自己的道路,如何利用本土优势占据市场成为很多电影人面临的课题。其中成功的典范应该属于冯小刚与张艺谋,冯小刚以语言文化为特质的喜剧成功开辟了中国电影市场的首个特定档期———贺岁档,张艺谋以高投资打造的武侠电影《英雄》、《十面埋伏》在票房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功。也有一些不大成功的例子,比如张健亚对灾难惊险片的几次尝试。如果以全局的眼光来看,所谓“国产大片”的中国商业电影还只停留在单个创作者的点上,未能形成一个成熟的商业电影创作体系,其最突出的表现莫过于缺乏类型电影观念,甚至连电影编剧等专职人员在整个工业体系中都相当稀有。即便张艺谋的《英雄》能够在美国本土获得票房冠军,也只能是中国商业电影的一个空中楼阁,其基础的欠缺是一个显而易见的问题。
近年来,香港电影的衰退日益明显,除了其本地市场的萎缩,像内地及东南亚地区的情况也同样不容乐观。一向以高效和低成本见长的香港电影,也在寻求自己新的路线。以刘伟强为代表的新一代电影人一直在尝试以高投资、全明星阵容的精良制作,最终以《无间道》系列形成香港电影的新话题。尽管《无间道》能够创下一连串的票房纪录,却无法解决香港电影的所有问题,类型单一、制作老套还是香港影片的顽症。尽管内地提供了一些政策上的保护,近两年的香港电影在中国内地电影市场反应并不能令人满意。
可以相信的是,今后的几年依旧是华语商业电影的摸索阶段,如果不解决一些基础问题,情况也不会有较大改观。
法国欧洲:前途未卜
优势:法国电影具有良好的口碑,也在商业化运做的过程中创下了几个优秀品牌。
劣势:法国商业电影与好莱坞作品题材相近,而在细节处理上还有较大差距。
无论是当年作者电影创作还是今天面对市场的商业电影制作,欧洲电影的核心始终在法国。今天,以吕克.贝松、让-皮埃尔.热内等导演为代表的一批法国电影人,也在就本土大片进行着各自的创作。在经历过上世纪90年代创作高峰期后,吕克.贝松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法国商业电影的监制工作上,在他的统筹设计下,创建了一个相对丰富的类型电影模式,比如《的士速递》系列这样的赛车片、《暗流》系列的惊悚悬疑片还有针对亚洲市场的《绿芥刑警》等等。吕克.贝松所参与的影片,都具备与好莱坞影片类似的特点,比如简单的情节、刺激的场面等等。这既是法国商业片取得成功的原因,也是它们有所欠缺的方面,一部法国式的好莱坞制作远没有真正的好莱坞作品具备竞争力。
对中国院线而言,引进的欧洲电影主要来自法国。仅就今年而言,就有《郁金香芳芳》、《车神》、《暗流2》、《放牛班的春天》等多部影片公映,但效果并不理想,主要原因就在于作品本身缺乏竞争力,且引进周期过长使音像产品影响上座率。
对中国电影观众而言,尽管亚洲电影具有文化相通的先天优势,却没有当初对待好莱坞引进大片的热情。其原因显而易见,一是国内院线引进数量非常有限,二是这些影片从内容和视听效果上的确还不具备同好莱坞作品的可比性。
数字
“今年大片在全国票房所占比例与往年相比有所下降,到目前为止,2004年全国票房接近12亿,其中进口片只占5亿,和几年前进口片一统天下的状况相比有很大区别。有观众反映“大片不大了”,这其中有几个原因:首先,国产片的质量在提高,进口片从引进10部到引进20部,质量参差不齐;第二,观众的欣赏水平在提高;第三,盗版猖獗,国内打击盗版机制不完善。
声音
我们觉得,进口片给了国产片滋养,现在国产片开始掉过头来对付进口片了。
首先,在宣传上国产片不受任何限制,而国家规定,进口大片是不能在电视上做商业广告的,这就失去了一个重要的传播阵地。其次,从去年的《十面埋伏》开始,电影的黄金档期都留给了国产片,暑期档、十一、元旦、春节,进口片失去了很多阵地。造成的结果就是,进口片也扎堆,多片交叉放映,很多好片子没有演透就被迫下线了
③ 中国电影的弊端在那里
平头、蓝灰色衬衣,淡定的表情、滔滔不绝的言谈,这就是冯小宁,中国第五代导演的领军人物之一。作为传统文化与电影的冲突与融和,昨天重青报对当今中国这位影坛大腕进行了独家专访。 主流电影未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重青报:冯导,你好。电影作为一门艺术,承载着传承文化的责任,而现今一些电影,一味地追求商业利润,不惜大肆炒作,影片里找不到文化二字。但票房的确又是衡量一部电影得失的重要指标。你对这个问题如何看,你觉得中国当今在一个电影市场浮躁的年代,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保持电影中的文化元素? 冯小宁:其实你刚才所说的话已经回答了里面所涵盖的问题,也代表着中国大多数观众的回答。的确,中国在最近一个时间内,主流的电影并没有传承中国的、民族的传统文化,最近十几年,中国的电影在主流上并没有传承中国的传统文化或者说民族的传统文化,也没有传承人类的或者说电影史的传统文化。这里面虽然有文化,但实际是泡沫文化。 再一个,最近一个时期,连续出现的商业片,就是缺乏文化、缺乏品位的一些作品,这点上,全中国老百姓有目共睹。 中国电影市场进入垄断 重青报:有人说,现在中国是可以创作出好的电影作品,但观众却看不到,你对此有什么见解? 冯小宁:现在的中国电影市场进入了垄断,这其中包括一些强势垄断甚至黑市垄断。一些现在市场上炒得火热的作品,他们垄断各剧院和院线,只许观众看他们所创作的那几部作品,而不允许大家看到千千万万艺术家所创作出的好的作品,这就造成了电影市场的不正常现象。同时,在这些垄断的作品中有很多确实是在急功近利地去赚钱,形成了现在的观众看了再看的又大又烂的没有文化品位的片子,而大量的有品位,且好看感人的作品,观众却看不见。 现在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电影人和艺术家自身上面缺少像李白、屈原这样的大家的艺术和文人的风范,世界上任何一位能得到认可的大家,都是淡泊名利的。中国历史上没有一位大家是去追求过功名、奖项的,李白写一首诗要过多少钱吗,屈原创作一部作品追求过所谓的票房吗?而这些都是在最近这十几年才出现的。 青年读者应多读古典书籍 重青报:冯导,在这里,我们的青年读者应该怎样来传承我们的传统文化? 冯小宁:最直接的就是多读古书,这些流传了几百上千年的经典之作肯定是好东西,里面有着丰富的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希望青年读者能够从这些古典书籍中去得到思想的洗礼。刚开幕的重庆首届文化艺术节就是个传承传统文化的很好平台之一。 我作为重庆的女婿,最大的希望是我的新作《青藏线》能够在重庆首映,借重青报向家乡的父老问好。 人物小档案: 冯小宁:1982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现为中国电影集团公司导演。主要电影作品:《大气层消失》、《战争子午线》、《红河谷》、《黄河绝恋》、《紫日》。主要电视剧作品:《病毒、金牌、星期天》、《北洋水师》、《大空战》。其多部影片在国内外获得多项大奖。 重青报记者 陈维刚 见习记者 蒋炀
④ 阻碍中国电影的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1)盗版在一定时期内仍制约岩郑我国电影业的发展
近年来,政府有关部门通过逐步加强相关立法、执法与宣传工作,加大打击盗版执法力度,在知识产权维护工缓雹作上已取得显著成效,有效遏制了盗版侵权的发展态势,普通民众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也有了普遍提高。但电影业盗版现象在一定范围内仍然存在,对电影票房收入和观影人次的增长产生不利影响,制约了我国电影产业的发展。
(2)新媒体对观众的分流可能影响影院观影人次的增长
近年来,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传播媒介已经通过改变消费者的消费理念、消费方式和信息获得方式对包括电影在内的传统媒体构成了冲击和挑战。新传播媒介凭借其价廉、便利、选择性强等优势,使影院终端消费者通过网络平台进行观影的成本降低、机会增加,因此其扰枣帆对观众的分流使得影院面临一定竞争压力。未来,网络技术将更加先进,在线观看和网络下载的观影质量也将越来越高,而观影成本较低,从而可能影响影院观影人次的增长。
⑤ 为什么国外电影进入国产院线对中国电影的发展不太好
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后,每年引进国外电影大片将增至20部,并允许外资进入电影放映业,这些无疑会对我国电影业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显然,正如中国电影艺术家协会主办的重要学术刊物《电影艺术》2000年第二期的首栏标题一样,"面对WTO增强中国电影的竞争力"已经成为当前中国电影面临的现实考验。
中国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正处在转型和发展的过渡时代,面对着与西方国家完全不同的社会现实和经历着完全不同的文化体验,社会关系、人际关系、家庭关系都处在不断的变动和调整中
⑥ 请以国产电影作品为例,并分析目前国产电影存在的问题。。各位大神帮帮忙啊!
以鄙人愚见,我大国产电影存在以下弊端:
一、最根本的弊端,体质和模式的弊端
最典型的,试着去把近几年的春节档和十一、五一档所谓“贺岁片”大片翻出来仔细看一看,你会发现有什么,有什么真正的看点?你去看,从头到尾,不管是之前的无极,满城尽带,还是十面埋伏,今年的大闹天宫,我感受最多的只有那从片头到篇尾,从看到没看之前就充斥在每一个我生活中能接触的角落的,最多的就是所谓“领衔主演”、“爱情主打戏”,大成本、大制作,甚至更有“戏谑”“床戏”“无厘头”大量泛滥、充斥其中,这真的是有问题的说明我国产电影!说到这就让我想到人美国大片,你说为什么人 美国大片就很少矫情呢?人为什么就不无厘头呢?当然我说这也免不了井底蛙的嫌疑,但是总的来说,我要说美国大片至少热爱生活,表现英雄主义吧,人活得是一种信仰,这一点在我们这是不一样的,可是至少那样拍完我们会感觉到真实,感觉到爱恨情仇,甚至起码可以学地道美语啊。可是我们的电影制片公司和人家好莱坞,华纳,21世纪,派拉蒙一大堆比较起来,你会发现一点,也就是我这一段话的标题那样,我们最缺的就是真正的去表现人,表现人的生活,发掘人性,发掘人性的最基层的元素,善良,比如说勇敢,比如说正直,虽然现在同样是市场化运作,但是开发模式和创造的思维起步就是Off the track 的,你还怎么期待他发展好,拍得深入人心拍得出色??
二、追求奇葩,内涵缺乏
我们要拍一部电影,一定要成本过亿,一定要有激情戏,一定要高端大气上档次,爱情中带点科幻,科幻中带点惊竦,惊悚中带点玄疑。。这样的话,如果说完你看完觉得熟悉觉得对头的话,说明什么呢,说明这不是你一个人的想法,普通人希望电影拍出来这么牛X大气,很多很多个普通的类似需求经过市场调研,制片团队设计开发,到筹资开拍,后期制作,再贴两张大海报在万达商场墙上,最后杀青开播等着票房收入分红收钱(我是不是知道的太多了?呵呵)为什么!这就是向市场化运作看齐的一种必要,但这不可以就此让我大国产片沦落的充分原因,你过分的讲需求!需求!需求!要迎合需求,迎合需求! 那么为了迎合需求,你考虑过你的电影的真正内涵吗?你现在能拍一个一年两年热气过了还广为传播的真正的电影吗?历史就是一条河,涤去一切浮沉,真正有内涵有层次的电影才会一直走的下去,一路上熠熠生辉!比如你说你拍所谓喜剧片,大家搬个凳子坐着就是看,看了无厘头就笑,笑归笑,笑完之后特么真正让人还会去想一想的电影有几个?!那才是真正的电影,笑完之后,鼠标点一点关闭,想都不会去想的,那叫什么?看完之后遇见跟朋友随口一说,看过,然后就没有了,内容,内涵什么的压根就不知所以的,那叫电影?举个例子,我国第一部国产大片《定军山》出来多少年了,现在还有人知道名字知道他著名,靠的是什么,是主题,是内容。
暂时这么多,本人能力有限,说得存在片面、粗口、多有得罪之处,求指教,感兴趣的欢迎题外多多交流~ 我是方言
⑦ 中国电影发行存在的问题,有什么弊端 谢谢了 谢谢各位大侠
1.中国现行的发行体制,不发达又不健全。虽然现在是院线发行,但发行体制的不规范已经阻碍了中国电影的健康发展。就以中国电影集团这个内地最大的电影发行公司来说,即使每年有30部电影,也只有两三部电影可以得到真正地宣传推广。剩余的影片在制作之后全部放到仓库里束之高阁。为什么呢?中影集团的发行人员表示,‘即使你将发行某部国产影片的全部收入给我,我也宁可去做好莱坞大片的发行’。这就是现实。2009年国产影片多达212部影片通过审查,比上一年几乎翻了一番。其实这个数字并不惊人,今年极有可能要超过300部.虽然有200多部影片通过了审查,但去年真正在影院上映的国产片只有43部。如果电影拍出来了不能在影院里上映,根本就没有市场效益可言,就更谈不上什么丰富国内电影市场,冲击国际电影市场了。
2.从整个产业的投融资规模来看,电影产业的资金总量不足,从2004年的41亿元,到2005年的50余亿,虽然有接近25%的增长率,但相对电影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而言,电影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例就完全不相称了。电影产业要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型产业,必须有大规模的投资拉动,实现整个产业的跨越式发展。
3.除了少数国产大片以外,大量的影片拍摄完成即进入仓库保存,投资得不到有效回收。国产影片的这种市场表现和国内市场环境的不透明,导致了国际和行业外社会资金对于进军电影产业信心不足。
4.电影是一门风险和回报率都非常高的产业,其持续的市场运转有赖于金融服务和贷款保险等行业和机制的发展。目前,我国电影产业的信贷风险保障体系从《夜宴》和《墨攻》开始,在制片领域才刚刚起步;在电影院改造的环节因为受房地产开发商机的带动有一定进展。但在产业链总体上还没有形成气候,不能保证产业的持续发展,而且极其容易受到国家总体金融形势波动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