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电影 > 香港电影刘明珠全剧

香港电影刘明珠全剧

发布时间:2022-05-13 16:29:56

1. 找洪妙的经典潮剧

艺 术 年 表

1904年4月25日出生于泰国。4岁由父亲带回家乡澄海隆都。
1909——1910年在家乡参加大锣鼓娃娃班。
1912年参加家乡的纸影班,学唱潮剧。
1929年飘流到泰国,参加当地纸影班老正兴。
1930年在泰国加入潮剧戏班老怡梨,成为正式的潮剧演员,在《杨令婆辩本》中饰杨令婆、《包公会李后》中饰李后。曾到越南、马来西亚等国演出。后随剧团回到中国。
1934年再度到泰国参加中正顺潮剧班,除演出《辩本》、《会李后》外,还在《唐僧出世》、《朱洪武》、《薛武》等等连台本戏中担任重要角色。但好景不长,中正顺突然星散,他又倒嗓失声,只好又回到家乡,跟祖母一起生活。
1938年前后在家乡参加“功德班”,稍后又参加潮剧老玉堂班。
1939年戏班星散,流落到福建东山一带卖唱。
1945年参加永乐班和老一枝香班当演员。
1947年参加老源正班,演出剧目有《包公会李后》、《杨令婆辩本》等。
1951年在《白毛女》中饰老妇,《穷人恨》中饰大成母。
1952年在《孔雀东南飞》中饰焦母。
1953年在《志愿军未婚妻》中饰赵母,《红楼梦》中饰贾母。
1954年在《妇女代表》中饰婆婆。
1955年在《卓文君》中饰程妻,《选女婿》中饰丈母娘。
1956年在《秦香莲》中饰太后,同年调到广东省潮剧团。
1957年上京演出,主演《杨令婆辩本》,被誉为“活令婆”。在《苏六娘》中饰乳娘,《拉郎配》中饰李母。
1958年底广东潮剧院成立,为一团主要演员,在《苏六娘》中饰乳娘。同年《苏》剧拍摄成电影戏曲艺术片。
1959年国庆十周年献礼,随团上京演出。在《阿二伯的龟鬃匙》中饰二姆。
1960年随广东潮剧院一团赴香港演出,主演《辩本》。同年,广东潮剧院成立青年剧团,调往青年剧团。
1961年在《换偶记》中饰张幼花。
1962年在《香罗帕》中饰老夫人。
1963年在现代戏《杜鹃山》中饰杜妈妈。
1964年在《刘明珠》中饰太后,由珠江电影制片厂摄制成电影。。同年,参加广东潮剧院建立的农村演出轻骑队。
1964年表演唱《某公三哭》。
1965年调往广东潮剧院青年实验剧团。
1965年在现代戏《借牛》中饰刘母。
“文革”期间辍演。有一段时间到家乡隆都放牛。
广东潮剧院恢复建制后,于1978年2月17日,从戏校调到广东潮剧院任顾问,同时在二团工作。
1980年随广东潮剧团赴香港访问演出。
1982年12月15日广东潮剧院为卢吟词、谢吟、洪妙、吴大举办艺术生活纪念大会。
1984年在电影戏曲艺术片《张春郎削发》中饰乳娘。
1986年逝世。
洪妙小传入编《中国大网络全书》(戏曲曲艺卷)、《中国艺术家辞典》和《中国戏曲曲艺词典》。

2. 谁有潮剧【刘明珠】全剧的MP3下载地址

在酷狗音乐里搜索。

3. 烟花女与状元郎的评论

评《烟花女与状元郎》
林淳钧
1995年,潮剧再一次被搬上荧幕,艺术片《烟花女与状元郎》拍摄的成功,是普及潮剧、振兴潮剧的一桩义举。在当前潮剧剧场不景气的情况下,这部影片的发行,更是值得高兴的事。这部潮剧影片拍摄是成功的,作为观众,觉得它有几个方面的特色。
一是故事情节好。影片是根据明代传奇《绣襦记》改编的,演的是唐代青楼歌妓李亚仙,与常州刺史的儿子郑元和的恋爱故事。这个故事源出于唐人小说《李娃传》,元明以来,多次被剧作家编成杂剧和传奇搬上舞台。
李亚仙与郑元和的故事,与《玉堂春》苏三与王金龙的故事一样,在我国民间流传十分广泛,不少地方剧种有此剧目,潮剧传统剧目中也有此剧,现尚存有三十年代唱录的《郑元和落难》唱片,《潮剧剧目纲要》中也有《青竺寺》(《绣襦记》一折)的剧情梗概。五六十年代,潮剧院剧作家王菲曾两次将此剧进行整理,并由潮剧院五团、澄海艺香潮剧团和香港韩江潮剧团演出;此次搬上银幕,又根据电影需要再作修改,并赋以新意。这个故事为何受到历代剧作家的表睐:原因在于它有情节而不离奇,有悬念而不玄乎,场面有紧有松,情节有悲有喜,一环扣紧一环,引人入胜。比如郑元和与李亚仙聚而又散,散而又聚的遭遇;郑元和与其父偶遇而几乎故死、不死之后又颁逢,情节大起大落,富有戏剧性,最后又以好人得到好报,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结局,其道德褒贬与我国传统的道德观念是一致的,是老百姓所喜闻乐见的剧目。
二是人物形象塑造好。李亚仙与郑元和,是剧中两个主要人物,这两个人物的塑造很完美。李亚仙是全剧第一人物,剧本对她着墨最多,通过她在郑元和落难时赠绣襦(暗藏珠宝),以解郑元和饥寒之困,在郑元和沉于恩爱而不求进取时,她又毁容劝学,最后在长亭驿、在公公郑儋面前,尊之以礼,晓之以理,历陈往事,据理力争,有层次的刻划了一位身居烟花丛而心地善良、对爱情坚贞、有理想有抱负的古代妇女形象。剧本对这个正直善良的青楼女子寄以无限的同情,其形象刻划是成功的。
郑元和是全剧的第二号人物,剧本对这个人物的刻划也很有分寸,与一般公子哥儿玩弄女性,始乱终弃不同,他对李亚仙可以说是一往情深,长亭作别,在他父亲威逼之下,不得不在当官赴任,或弃官留住李亚仙两者之间作出抉择时,他还是表示选择后者。当然,作为纨垮子弟,他也曾沉于美色而不能自拔,最后还是李亚仙毁容,才使他振作起来。影片对这个人物把握得很好。
其他几个配角,如郑元和之父郑儋、鸨母李大妈,以及卑田院乞丐张直、李智,人物形象都很鲜明,特别是张直、李智两个人物,他们虽然身处社会的最底层,但他们为人正直,富有正义感,热心助人,身份卑而人不贱,他们的行为与品德,远远高于“高贵者”,所以,当戏结束时,他们领唱一曲“连罗呵,连罗呵,花开花落,日月如梭,有志何怕路坎坷,一曲绣懦人称颂,毁容劝学世沤歌”时,观众无不对他们点头微笑。这里地要归功于戏曲导演林鸿飞和电影导演金作信,他们在发挥戏曲特点和电影特点这方面,配合默契,取长补短,使人物塑造更趋于真、善、美的境界。
三是唱腔音乐好。全剧的唱腔音乐布局比较完整,旋律优美,声情并茂。首先是抒情性强,全剧较少宣叙性唱段,所有唱段多以感情抒发,一些主要唱段,还运用帮唱、轮唱的形式,比较淋漓尽致地抒发人物感情,很能引起观众的共鸣。其次是节奏徐疾有度,快慢相济,通过节奏变化,表达了人物感情的变化,比如“毁容”一段,李亚仙这一强烈的举动,终于使郑元和醒过来。这段戏人物情绪起伏很大,作曲者陈浩忠通过音乐节奏的慢一快一再慢一再快的变化,较好的表达人物情绪起伏变化。第三是主要唱段的唱腔音乐比较完整,发挥了潮剧唱腔音乐的特色。另外,全剧的唱腔音乐在调式的运用上,也比较注意整体性,在一场戏的唱腔音乐中,基本上是用一个调式,没有凑合之感。还应该提及的是,影片李亚仙的全部唱段,由潮剧名演员王少瑜配唱,其音色圆润清美,感情很饱满,可谓声情并茂,使这部影片增色不少。
四是演员阵容好,影片由青年演员陈学希、张怡凰领衔主演,主要演员还有朱楚珍、陈秦梦、许仁敬、李义鹏、杨应森、黄盛典等;陈学希于八十年代初毕业于汕头戏曲学校,1987年潮剧《张春郎削发》到北京参加首届中国艺术节,他饰演主角张春郎而盛名。这次扮演郑元和,是他在银幕塑造的第二个艺术形象,也标志他的表演艺术登上了新台阶。张怡凰也是汕头戏曲学校的毕业生,已有一定的舞台实践经验,她扮演的李亚仙,内在感情很饱满,表演也有分寸,比较准确地把握人物思想感情。朱楚珍曾参加潮剧影片《告亲夫》、《闹开封》、《刘明珠》、《张春郎削发》的拍摄,并在《闹开封》、《刘明珠》中扮演角色,是潮剧电影的一位老明星。这次扮演鸨母李大妈,按老旦的戏路表演,轻车熟路,应付自如。陈秦梦扮演的郑儋,许仁敬、李义鹏扮演的张直、李智,都给观众留下很深的印象。
作为一部潮剧艺术片,它不是完善无缺的,存在的一些不足也是比较明显的,比如影片的前半部,情节发展太快,近乎跳跃,一些情节刚出现,就一晃而过,有局促之感;其次,张直、李智两个人物,戏份嫌多了一些,给人喧宾夺主之感。但瑕不掩瑜,这部影片,仍不失为一部优秀的潮剧影片。

4. 请问刘明珠的配音作品都有哪些

刘明珠是非常资深的配音演员了!

她来自长春,90年代初一部长译的影片《打工俏佳人》让我对她留下了第一印象——银铃般的清脆!

后来她和大部分长春演员一样来到北京发展,德加拉VCD,北京电视台,中央电视台国际部(CCTV-1,CCTV-8)以及现在的电影频道(CCTV-6)都经常出现她的声音,以下是我印象比较深刻的作品:

德加拉VCD部分:
《绝恋》/Jude (1996) 配女主角苏——凯特·温斯莱特扮演;
《王牌大姐大》/Straight Talk (1992) 配女主角雪莉——桃丽·巴顿扮演;

中央电视台国际部(CCTV-1,CCTV-8)部分:
《钢木兰》/Steel Magnolias (1989) 配女主角希尔比——朱丽亚·罗伯茨扮演;

广电部电影频道(CCTV-6)部分:
《疯女胡安娜》/Juana la Loca (2001) 配女主角胡安娜——佩拉·洛佩兹·狄·阿亚娜扮演;

北京电视台(大宝剧场)部分:
《电话谋杀案》/Dial M for Murder (1954) 配女主角玛戈——格蕾丝·凯丽扮演;
《捉贼记》/To Catch a Thief (1955)配女主角弗朗西丝——格蕾丝·凯丽扮演。

《那波利情缘》女主角 和广涛对手 7.23.03年中央6播

《卢浮魅影〉女主角 和张彭对手 6月03年中央6播

《狗仔队〉 和广涛对手 9.12.03年中央6播

《人人爱上我老婆》女主角 和广涛对手 10.10.03年中央6播

《都是因为她》 女主角 和广涛对手 4.21.04年中央6播

《天使爱米莉〉 女主角 和广涛对手 5.5.04年中央6播

这是去年前年留意电影频道时候录的一些资料,因为后来录音机坏了,听到喜欢的声音录不到会抓狂~

有时候换台听到 金永刚 总是在给一个什么电影类的纪录片配音,不能录都要疯了,就不再看中央6了~

5. 安以轩演过哪些电视剧和电影啊

2000年:
《橘子酱男孩》(客串)
2002年:
《天下无双》双双(客串)
2003年:
《麻辣高校生》饰演:琦琦(欧沛琦)
《蓝星》饰演:蓝星
《台湾灵异事件--真假仙单元》饰:特异功能女警察
《麻辣鲜师》饰演:唐可伶
《王牌天使/天使人间道》饰演:康佳柔
《单身宿舍连环泡》饰演:余若雪
《斗鱼》饰演:裴语燕
2004年:
《仙剑奇侠传1》饰演:林月如(角色配音:冯骏骅)
安以轩《追风少年》饰演:COCO
《火线任务》饰演:李嘉嘉
《斗鱼2》饰演:裴语燕
《中华英雄》饰演:陈洁瑜/仇莉
2005年:
《大汉天子3》饰演:霍祁连(角色配音:李晔)
《车神》饰演:欧阳倩
《白袍之恋》饰演:刘逸宁
2006年:
《卧薪尝胆》饰演:西施
《雪山飞狐》饰演:苗若兰(角色配音:阎萌萌)
《爱情新呼吸》饰演:范丽莎
《超级男女》饰演:杜小凤
2007年:
《芸娘》饰演:芸儿/韦一娴(角色配音:刘明珠)
2008年:
《新牛郎织女》饰演:织女(丝音)(角色配音:季冠霖)
《锁清秋》 饰演:杜兰嫣(角色配音:李世荣)
2009年:
《倚天屠龙记》饰演:赵敏 (角色配音:季冠霖)
《下一站幸福》饰演:梁慕橙
2010年:
《古今大战秦俑情》饰演:韩冬儿/朱莉莉/徐小靖
《新西游记》(张纪中版)饰演:白骨精(客串)
《水浒传》(新版)饰演:李师师
2011年:
《蒲公英的约定》饰演:小薰

6. 谁知道钟汉良演的那部探长的电视剧叫什么名字

叫火线追凶
火线追凶是由CCTV电影频道出品的系列电影,该系列由10个90分钟长度的电视电影组成,共拍摄十部。由胡明凯、邓衍成执导,钟汉良、齐芳、释小龙主演。此外,2009年6月22日,美国导演Newton Thomas Sigel也拍摄了一部同名电影,由约翰·雷吉扎莫、Ryan B. Adams、白灵主演。
基本信息
出品:央视电影频道(CCTV-6) 导演:胡明凯 邓衍成 编剧:吴峥 武术指导:李才
演员表
钟汉良- 钟朗(配音:张杰,配音圈人称“阿杰”) 齐 芳-于胜男(配音:刘明珠) 释小龙-韩非(配音:赵毅) 涂黎曼-钟慧 刘 永-洪涛 公方敏-老孔 菅 爱-陶女士(配音:刘明珠) 高 雄-端木岩 徐少强-刘天河 陈观泰-钱寿昌 尹天照-刘天德 廉 赛-余利本 徐 亮-李约翰 赵 毅-宁二昆 陈继铭-徐胜道 谢沅江-肖文斌 许 贺-朱国梁 宋 洋-王粟 刘子菲-秀秀 侯江龙-老鲁
系列具体名称
血色刀锋 The Bloody blade 绝命狙击 The sniper 黑枪疑云 Gun mystery 突然死亡 Sudden death 掘墓人 Grave digger 惊魂宴 scary banquet 狂魔再现 monster reappearance 无罪辩护 defense for Innocence 冲破黑幕 uncover inside story 死亡地带 zone of death

7. 范泽华的逸闻趣事

“倾城争看《刘明珠》,闾里争说范泽华。”这是潮剧电影《刘明珠》公演时的情景。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当年正值花季的范泽华为了能当上潮剧演员,曾背着家人“私奔”过。范泽华出生在普宁县洪阳镇,乡里的男女老幼不但爱看潮剧,而且喜欢唱潮剧。夜幕降临时,跟着大人们去看潮剧几乎成了村里每一个小孩的必然经历,范泽华的童年就是这样走过来的。读小学的时候,范泽华是学校的文娱活跃分子,尤其酷爱潮剧,她还是洪阳镇新安村洪新剧社的台柱。尽管父母不希望她在这方面有所发展,但范泽华痴迷潮剧之心不改。
随着年龄的增长,当演员的念头愈加强烈。1952年,范泽华听说有一剧团在汕头演出,她旁敲侧击地向父母表达自己的愿望,可是每每话还未说完,就被父母打断了。她看出父母不让她当演员的决心。然而,舞台就像磁场紧紧吸引着她。无奈之下,才14岁的小姑娘便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背着家人师友,与邻居姐妹3人,步行20多公里到揭阳,再乘船到汕头,报考粤东潮剧团。此举在那个年代看来,胆识实在非凡。
不见爱女的双亲心急如焚,他们知道女儿一定是追寻潮剧去了,于是顺藤摸瓜把她“逮”个正着。两个哥哥就如“老鹰抓小鸡”一样,把范泽华“抓”回家里。可是,倔强的范泽华暗下决心:等我翅膀长硬、羽翼丰盛时,一定要飞!
心要飞,谁能阻?兴趣和爱好的磁场似有万钧引力。范泽华做手工积零钱买票看戏,她把眠床作舞台,蚊帐作帷幕,手帕作道具,忘情地学,忘情地唱。又几个月过去了,恰逢怡梨潮剧团到洪阳戏院演出,范泽华与一女同伴相约到剧团报考。这一次她又考上了。然而,范泽华却喜忧参半。喜的是第二次仍然考上,这条路可能走定了;忧的是母亲绝对不会同意,怎么办?这时候,剧团领导到她家做她母亲的思想工作。母亲终于点头了。1953年7月底,范泽华正式进入了怡梨潮剧团。 1959年,以广东潮剧院一团为基础组团赴京参加国庆十周年献礼演出。范泽华受到周恩来总理亲切接见并握手。1963年,潮剧院二团(原青年剧团)在广州珠江电影制片厂拍摄《刘明珠》影片期间,突然接到省委通知,说有紧急任务,在穗各文艺单位做好准备一场重要演出,规定每个节目不能超过20分钟(共有十多个单位参加演出)。潮剧参加演出的节目是《杜鹃山》选场,演员有:张长城、林舜卿、范泽华、吴为雄、叶清发和徐永书等,由陈彦团长带队到省交际处剧场。演出开始了,范泽华才知道主要客人是周恩来总理。那一次是周总理出访亚、非、拉14个国家后,回国来到广州的。演出结束后,总理在广东省长陈郁,中南局秘书长吴南生等领导同志陪同下,上台与演员们握手并合影留念。然后,演员们以最快速度卸完妆,后由省接待处工作人员带领我们到迎宾馆。这时,总理又出现在我眼前,依次亲切握手。陪着总理的省领导干部向总理介绍,范泽华是潮剧院的主要演员,刚才演杜妈妈。总理微笑点头,问范泽华叫什么名字,演过哪些戏等等。这张照片就是当年省里的记者所拍摄的范泽华与周总理的第二次握手。

8. 包三姑谁演的

李绮红(中国香港)饰 包三姑
她演过神雕侠侣中的郭襄还有那个绝代双骄里面的小辣椒还有杨排风什么的。

9. 了解戏曲文化知识和越剧的地方戏

戏曲指的是中国传统的戏剧。戏曲的内涵包括唱念做打,综合了对白、音乐、歌唱、舞蹈、武术和杂技等多种表演方式,不同于西方将歌剧、舞剧、
戏曲(traditional opera)中国五大戏曲剧种:京剧、越剧、黄梅戏、评剧、豫剧。 我国各民族地区的戏曲剧种,约有三百六十多种,传统剧目数以万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又出现许多改编的传统剧目,新编历史剧和表现现代生活题材的现代戏,都受广大观众热烈欢迎。比较流行著名的剧种有:昆曲、粤剧、川剧、淮剧、晋剧、汉剧、湘剧、潮剧、闽剧、祁剧、莆仙戏、河北梆子、湖南花鼓、吕剧、花鼓戏、徽剧、沪剧、京剧、越剧、绍剧、黄梅戏、评剧、豫剧、秦腔等五十多个剧种。
戏曲是中国传统的戏剧形式。是包含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综合而成的。它的起源 历史悠久,早在原始社会歌舞已有萌芽,在漫长发展的过程中,经过八百多年不断地丰富、更新与发展,才逐渐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体系
中国戏曲源远流长,它最早是从模仿劳动的歌舞中产生的。
先秦时期
(一)先秦——戏曲的萌芽期。《诗经》里的“颂”,《楚辞》里的“九歌”,就是祭神时歌舞的唱词。从春秋战国到汉代,在娱神的歌舞中逐渐演变出娱人的歌舞。从汉魏到中唐,又先后出现了以竞技为主的“角抵”(即百戏)、以问答方式表演的“参军戏”和扮演生活小故事的歌舞“踏摇娘”等,这些都是萌芽状态的戏剧。
唐中后期
(二)唐代(中后期)——戏曲的形成期。中唐以后,我国戏剧飞跃发展,戏剧艺术逐渐形成。
宋金时期
(三)宋金——戏曲的发展期。宋代的“杂剧”,金代的“院本”和讲唱形式的“诸宫调”,从乐曲、结构到内容,都为元代杂剧打下了基础。
元朝时期
(四)元代——戏曲的成熟期。到了元代,“杂剧”就在原有基础上大大发展,成为一种新型的戏剧。它具备了戏剧的基本特点,标志着我国戏剧进入成熟的阶段。其中最为杰出的作曲家为关汉卿,他的代表作《窦娥冤》历来被后人称颂。
明清时期
(五)明清——戏曲的繁荣期。戏曲到了明代,传奇发展起来了。明代传奇的前身是宋元时代的南戏(南戏是南曲戏文的简称,它是在宋代杂剧的基础上,与南方地区曲调结合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的戏剧形式。温州是它的发祥地)。
京剧是中国戏曲曲种之一,发源于十九世纪中期的都城北平,并于清朝宫廷内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其腔调以西皮和二黄为主,用胡琴和锣鼓等伴奏,被视为中国国粹。它是由安徽的徽调和湖北的汉调及昆曲、秦腔糅合发展而来的。清朝乾隆五十五年(公元1790年),来自中国南方的四大徽班陆续进入北平。第一个进京的徽班是以唱“二黄”声腔为主的“三庆”,由于其声腔及剧目都很丰富,逐渐压倒了当时盛行于北京的秦腔。许多秦腔班演员转入徽班,形成徽秦两腔的融合。随后,另外三个徽班:“四喜”、“春台”和“和春”也来到北京,使盛行多年的昆剧逐渐衰落,昆剧演员也多转入徽班。到了清朝道光年间湖北演员进京,带来了楚调(汉调、西皮调),在京师与徽班造成了西皮与二黄合流,形成所谓的“皮黄戏”。此时在京师里形成的皮黄戏,受到北京语音与腔调的影响,有了“京音”的特色。后来由于他们经常到上海演出,上海人就把这种带有北京特点的皮黄戏叫做“京戏”,也叫“京剧”。又由于京剧在京师的迅速发展,使其艺术水平在中国戏曲中名列前茅,后来在全中国流行,所以也被称为“国剧”。 京剧是在北京形成的戏曲剧种之一,至今已有将近二百年的历史。它是在徽戏和汉戏的基础上,吸收了昆曲、秦腔等一些戏曲剧种的优点和特长逐渐演变而形成的。徽戏进京是在公元1790年(清乾隆五十五年),最早进京的徽戏班是安徽享有盛名的“三庆班”。随后来京的又有“四喜”、“和春”、“春台”诸班,合称“四大徽班”。 京剧的正式形成大约是道光二十年(1840年)以后的事,这时京剧的各种唱腔版式已初步具备,京剧的语言特点已经形成,在角色的行当方面已出现了新的变化,已拥有一批具有京剧特点的剧目,京剧第一代演员也已经出现:余胜三、张二奎、程长庚被称为老生“三鼎甲”,此外还有老生演员兼京剧剧作家卢胜奎。程长庚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他在融合汉调、徽调并吸收昆曲加以改造和提高方面,比同时期的其他京剧演员作了更多的努力,对京剧表演艺术的形成贡献很大,对后世京剧的发展影响起了很大的作用。 京剧音乐属于板腔体,主要唱腔有二黄、西皮两个系统,所以京剧也称“皮黄”。京剧常用唱腔还有南梆子、四平调、高拔子和吹腔。京剧的传统剧目约在一千多个,常演的约有三四百个以上,其中除来自徽戏、汉戏、昆曲与秦腔者外,也有相当数量是京剧艺人和民间作家陆续编写出来的。京剧较擅长于表现历史题材的政治和军事斗争,故事大多取自历史演义和小说话本。既有整本的大戏,也有大量的折子戏,此外还有一些连台本戏。 粉墨春秋(陈芳演出杨门女将)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如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 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经典剧目: 霸王别姬(梅派)、白蛇传、定军山、贵妃醉酒(旦角折子戏)、群英会、借东风(须生)、玉堂春(程派)、九件衣、文昭关、望江亭、徐策跑城、辕门斩子、四郎探母、红鬃烈马(全部)锁麟囊、探阴山、杨门女将、 文姬归汉、罗成叫关、孟丽君、游上林(折子戏)、赵氏孤儿、谢瑶环......
豫剧
豫剧,是在河南梆子的基础上,不断进行继承、改革和创新发展起来的。建国后因河南简称“豫”,所以称豫剧。豫剧在安徽北部地区称梆剧,山东、江苏的部分地区仍称梆子戏。 豫剧的流行区域主要在黄河、淮河流域。除河南省外,湖北、安徽、江苏、山东、河北、北京、山西、陕西、四川、甘肃、青海、新疆、台湾等省区市都有专业豫剧团的分布,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 豫剧是我国最大的地方剧种,紧次于京剧,居各地方剧种之首,目前在我国十六个省市有专业豫剧团的存在。豫剧起源已经很难考证。一说明末秦腔与蒲州梆子传入河南后,与当地民歌、小调相结合而成;一说由北曲弦索调直接发展而成;一说是在河南民间演唱艺术,特别是自明朝中后期,在中原地区盛行的时尚
小令基础上,吸收"弦索"等艺术成果发展而成。 清朝乾隆年间(1736-1795),河南省已流行梆子戏。据当时的碑文资料记载内容,明皇宫是"当年演剧各班祈祷宴会之所,代远年湮,亦不知创自何时。于道光年间(1821-1850)河工决口,庙宇冲塌,瓦片无存",可见在道光之前,梆子戏就早已存在。这些记述与艺人间的传说相符。据一些老艺人追忆,他们在1912年前后学艺时,曾听师傅说起河南的"内十处",即祥符(今开封)、杞县、陈留(今开封)、尉氏、中牟、通许、仪封、封(今并入兰考)、封丘、阳武(今并入原阳)和"外八处即淮阳、西华、商水、项城、沈丘、太康、扶沟、鹿邑。据艺人相传,豫剧最早的传授者为蒋门、徐门两家,蒋门在开封南面的朱仙镇,徐门在开封东面的清河集,都曾办过科班。 辛亥革命以后,河南梆子更多地进入城市演出。当时开封较有名的茶社,如致祥茶社、普庆茶社、澄怀茶社、庆茶社、东火神庙茶社、同乐茶社等,均争相邀聘河南梆子班社,义成班、天兴班、公议班、公兴班等因而活跃一时。此后,郑州、洛阳、信阳、商丘等城市相继出现演出河南梆子的茶社、戏园。在农村,则每逢迎神赛会必演双在一些地区,所演多属河南梆子。 20年代末到30年代,河南梆子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这一时期,开封相国寺先后建立了永安、永乐、永民、同乐四个河南梆子剧场,许多著名艺人如陈素真、王润枝、马双枝、司凤英、李瑞云、常香玉、赵义庭、彭海豹等,云集于开封。1935年初,以樊粹庭为首成立了豫声戏剧学社,改永乐舞台为豫声剧院,陈素真所在的杞县戏班和赵义庭所在的山东曹县戏班均参加了该学社。豫声戏剧学社
革除了旧戏班的一些不合理制度,对表演和舞台美术等进行革新,并演出由樊粹庭创作的《凌云志》、《义烈风》、《霄壤恨》、《涤耻血》、《三拂袖》等剧目。抗日战争爆发后,于1938年,采"醒狮怒"之意,改学社为狮吼剧团。 豫剧拥有一批专业和业余的编剧人才,如樊粹庭、杨兰春等。杨兰春(1921年生,河北省武安人),先后改编和创作(有的是与他人合作)了《小二黑结婚》、《人往高处走》、《刘胡兰》、《朝阳沟》、《冬去春来》、《朝阳沟内传》等。同时他还导演了不少现代戏和传统戏。如《血泪仇》、《赤叶河》、 《志愿军的未婚妻》、《秦香莲》、《唐知县审诰命》等河南及全国许多省、市、自治区普遍建立豫剧演出团体。
评剧
于清宣统元年(1909)年形成于唐山,故又名“唐山落子”。民国十二年(1923),创建该剧种的警世戏社在天津演出时,因其上演剧多有“惩恶扬善”、“警世化人”、“评古论今”之新意,纳名宿吕海寰建议,改称“评剧”;民国二十五年名伶白玉霜在上海拍影版《海棠红》,新闻界将评剧之称谓载于《大公报》,从此评剧的名字广泛传播于全国。 评剧源于冀东民间歌舞“秧歌”,秧歌是民间农历新正花会活动中的主要形式之一,由双人彩扮,对歌对舞,群体伴唱伴舞,锣鼓击节,唢呐或丝竹配乐伴奏,以歌唱民间生活故事、历史人物、四季风光为主要内容。 明、清两代多有以唱秧歌为业者,所唱曲调以莲花落为主。至清末,秧歌又汲取了乐亭皮影、鼓书等,遂演变成为具有冀东地方特色的“蹦蹦戏”。 蹦蹦戏初期为两小戏(一旦一丑),有唱有白,载歌载舞;所演剧目有百种以上,有一定的故事情节和首尾贯穿的人物,以叙事体第三人称为其主要特点。音乐上也是向板腔体过渡的形态。因蹦蹦艺人所唱曲调以莲花落为主,并以竹板(节子板)击节,故有蹦蹦戏与莲花落之混称。演出形式是先以群体合唱“四喜歌”开场,再引出正戏。 道光二十年(1840)后,农民以习蹦蹦戏谋生者日益增多,涌出了大批唱蹦蹦戏的艺人。由于艺人们各自所操的乡土方言和活动地域的不同,遂形成了东、西、北三路蹦蹦戏。光绪六年至二十六年(1880-1990)间,出现了许多半职业和职业性的班社。班社中优秀的蹦蹦艺人在互相竞争中,又彼此交流,互相汲取,从而推动了蹦蹦戏不断向前发展,将对口彩唱两小戏推进到三小戏(即拆出戏)阶段。 折出戏扮演者由三人称转化为第一人称,剧本由说唱体演变为代言体,出现了分场式的小型剧目,表演上也开始有了简单的脚色行当划分,表演上除在一定程度上保持传统秧歌舞蹈动作外,在一些剧目中开始引进模拟现实生活的写实动作,同时也开始仿效大剧种的程式动作。但又不受严格的程式规范束缚,动作较为自由。 念白以唐山地方语言为基础稍加韵化而成。音乐唱腔,初具板腔体样式。有了慢板、二六板、小悲调、锁板等;伴秦,以板胡为主,兼用唢呐、笛子;击节乐器甩掉了竹子板,改用枣木梆子并借用河北梆子锣经,启秦时以拉板胡者跺脚为令来指挥乐队伴秦。舞台设施只置一桌二椅和"守旧",别无他物。 折出戏剧目计有百余种,大部分来源于两小戏,或影卷、梆子剧本。另一部分则是依据民间现实生活、时事传闻、古今传奇、历史小说、子弟书鼓词等编写而成。在折出戏时期,清光绪三十四年,由于光绪、慈禧的相继逝世,清政府下令百日内禁止娱乐活动,致使蹦蹦戏各班社处于瘫痪状态,多有解体。同年秋,一些艺人成立了庆春社。为防止当局禁演,遂仿照大戏模式对折出戏进行全面改造,大量汲取了梆子板式和锣鼓,使蹦蹦戏具有了大型剧种的雏型。改革后的蹦蹦戏,定名为“平腔梆子戏”。 宣统元年,唐山兴盛了永盛茶园,邀请庆春社做开业演出,深受广大工人及观众的热烈欢迎,从此庆春社在唐山站住了脚跟。为巩固蹦蹦戏在城市中的阵地,班社艺人奋力赶写赶排新戏,至民国元年,创作、改编、移植的大型剧目已达三十余部,与此同时,也健全了表演行当,完善了唱腔板式和伴秦体制,从而使蹦蹦戏具有了崭新的艺术风貌。至此,孕育在秧歌母体中的民间小戏,终于在民国初年以新的姿态脱颖而出,时人称其为唐山落子,后定名为评剧。 《杨三姐告状》、《安重根刺伊腾博文》等现代戏面对社会现实生活,以时事新闻为题材,在当时很有影响。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党的“百花齐放,推陈出新”的方针指引下,评剧呈现了一派繁荣景象;有许多省、市、自治区组建了评剧艺术团体,至此,评剧一跃而成为全国性的大剧种。 《杨三姐告状》又名《枪毙高占英》。根据真人真事编剧。写民国七年,富绅富贵章之子高占英娶贫女杨二姐为妻,高流氓成性,与其大嫂裴氏、五嫂金玉通奸。二姐劝夫改邪归正,高便怀恨在心。奸夫淫妇合谋,害死二姐。三姐杨玉娥在吊孝中发现疑点,乃赴滦县告状,县官受贿,致使三姐败诉。三姐不服,上告直隶总厅(天津),斗争终于胜利。高占英伏法遭枪决。 此剧民国八年(1919)首演于哈尔滨庆丰剧院。剧本首载1929年诚文信书局出版的《评戏大观》;中国戏剧出版社1957年12月出版的《成兆才剧本选集》亦收此剧。 《花为媒》故事见《聊斋志异-寄生》。写王俊卿与表姐李月娥互相爱慕,但月娥父坚不允婚,俊卿相思成病。媒婆阮妈另选张五可,并定计花园相亲。张、王一见钟情。迎娶之日,月娥母趁丈夫外出,亦将月娥送至王家,俊卿遂娶二妻。 此剧民国三年(1914)由庆春平腔梆子班首演于唐山盛茶园。后收入《评剧大全》第2集。 越剧名剧玉蜻蜓
评剧表演艺术家有新凤霞、赵丽蓉等。
越剧
它的前身是流行于浙江嵊县一带的“落地唱书”,至三十年代逐步发展成为“女子绍兴文戏”。 四十年代初女子越剧在上海蓬勃发展,在艺术上吸取了昆剧、话剧的营养,逐渐成熟。以尹桂芳、徐玉兰、王文娟、袁雪芬为代表的老一辈艺术家,较早地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关怀,在体制和艺术上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新编越剧《祥林嫂》的演出是越剧发展史上的“里程碑”。正是这批老艺术家的勇于改革、积极创新,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根据自身的条件,博采众长,创造了自己独特的风格,逐渐形成了各具艺术特色的越剧流派。 新中国成立以来,在党的文艺方针指引下、越剧进入了一个大发展的黄金时期,创作出了《梁山伯与祝英台》、《红楼梦》、《西厢记》,在国内外都获得巨大声誉,《情探》《追鱼》《春香传》《孟丽君》《孔雀东南飞》《何文秀》《沙漠王子》《九件衣》《玉蜻蜓》等成为优秀保留剧目,其中《梁山伯与祝英台》《情探》《追鱼》《碧玉簪》《红楼梦》还被摄成电影等大批优秀剧目。 八十年代中期,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在杭州成立,随之,浙江出现了令人瞩目的“小百花”现象。一大批优秀“小百花”如雨后春笋脱颖而出。如梅花大奖获得者茅威涛,梅花奖得主周云鹃、吴凤花等,他们又代表了新一代的越剧艺人,在百花园里竞相绽放,预示着越剧事业的进一步繁荣与发展。 主要剧院剧团有上越、浙百、绍百、芳华、南越等
黄梅戏
黄梅戏《天仙配》
是安徽的主要地方戏曲剧种。黄梅戏原名“黄梅调”或“采茶戏”,是十八世纪后期在皖、鄂、赣三省毗领地区形成的一种民间小戏。其中一支逐渐东移到以安徽省怀宁县为中心的安庆地区,与当地民间艺术相结合,用当地语言歌唱、说白,形成了自己的特点,被称为“怀腔”或“怀调”。这就是今日黄梅戏的前身。 在剧目方面,号称“大戏三十六本,小戏七十二折”。大戏主要表现的是当时人民对阶级压迫、贫富悬殊的现实不满和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如《荞麦记》、《告粮官》、《天仙配》等。小戏大都表现的是农村劳动者的生活片段,如《点大麦》、《纺棉纱》、《卖斗箩》。 解放以后,先后整理改编了《天仙配》、《女驸马》、《罗帕记》、《半把剪刀》、《赵桂英》、《慈母泪》、《三搜国丈府》、《九件衣》等一批大小传统剧目,创作了神话剧《牛郎织女》、历史剧《失刑斩》、现代戏《春暖花开》、《小店春早》、《蓓蕾初开》。其中《天仙配》、《女驸马》和《牛郎织女》相继搬上银幕,在国内外产生了较大影响。严凤英、王少舫、吴琼、马兰、杨俊、韩再芬是黄梅戏的著名演员。 剧团主要有安徽省黄梅剧团、安庆黄梅剧团、湖北省黄梅剧团
潮剧
潮剧开台吉祥戏《五福连》之《京城会》
潮剧又名潮州戏、潮音戏、潮调、潮州白字戏、潮曲,主要流行于潮州方言区,是用潮州话演唱的一个古老的地方戏曲剧种,距今已有440多年历史的古老剧种,被称为戏曲活化石。潮剧在国内主要流布在广东东部、福建闽南漳州地区的云霄县、东山县、诏安县及平和县等,广泛流行于香港、东南亚、上海、以及西方许多国家和地区,泰国曾经是潮剧在全球的发展中心,现还有泰语潮剧,凡有潮州人的地方就有潮音。潮剧经常在庙会上演出,表示于对“老爷”(指 神明)的尊敬,老百姓也喜爱在非常热闹的氛围下观看,使节日气氛更加浓重,因此,潮剧要比其它剧种更具浓郁的民俗色彩。 潮剧唱腔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唱腔的用调上。曲牌唱腔或对偶曲唱腔一般都应用四种调即〔轻三六调〕、〔重三六调〕、〔活三五调〕、〔反线调〕,此外还有〔锁南枝〕调、〔斗鹌鹑〕调,以及犯腔犯调。 〔轻三六调〕以61235为主音构成旋律,适用于表现欢快跳跃、轻松热烈的情调,如《大难陈三》的〔哭相思〕。 〔重三六调〕以71245为主音构成旋律,用于表现庄穆、沉重、激动的情绪,如《奏黉门》的〔黄龙滚〕。 〔活三五调〕以57124为主音构成旋律,善于表现悲哀和优怨的情感。〔活三五调〕为潮剧唱腔中的特殊音调,在唱腔中,其音调和潮语腔调十分密切,因唱词语音升降而产生音调圆活多变,故艺人说:“从乐谱上看,〔活三五调〕只有五音,但唱奏之,则一音数韵,圆活变化不止十音。”具有潮腔潮调的浓厚韵味,如《琼花》的〔晴天霹雳〕等;〔活三五调〕属悲调,但潮剧唱腔用调多变,也有悲调喜唱的,如《京城会》的〔皂罗袍〕。 〔反线调〕以61245为主音构成旋律,它是〔轻三六调〕的变体调,即以凡为宫,唱奏起来有特殊的风味,多用于游园玩耍、轻松明快的场面,如《刺梁骥》的〔罗汉月〕等。 犯腔犯调,是潮剧唱腔用调中经常出现的手法。潮剧唱腔用调比较讲究,一般互不混杂,如〔轻三六调〕避免74为主音,〔重三六调〕避免63为主音,如果混用,则为相犯。传统剧目《杨子良讨亲》中的曲牌〔弄魂幡〕,是由〔轻三六调〕〔重三六调〕〔活三五调〕〔反线调〕四个调相犯而成,艺人俗称为〔四斗臭(凑)〕,具有诙谐风趣的情调。〔锁南枝〕调和〔斗鹌鹑〕调也属犯调,但其子母腔句比较稳定。 〔斗鹌鹑〕调多用于自叹或待迟(待人末至)场面,带有凄清伤感的情绪。〔锁南枝〕曲调较为沉闷,但也用于激动场面。 潮剧演唱用真声,主要受外地传入在弋阳腔、昆腔影响,与京剧、粤剧等的假声唱腔有很大区别,唱念用古谱"二四谱",韵味浓郁。唱腔是以曲牌联缀为主的曲牌体和板腔体的联和体制,至今仍保留着一唱众合(帮腔),二、三人合唱一曲或曲尾的形式,风格独特,表现力很强。 剧目分三类: 一类是来自宋元南戏和元明杂剧,传奇如《琵琶记》、《荆钗记》、《拜月亭》、《白兔记》、《高文举珍珠记》等等;另一类是取材于地方民间传说或以当地实事编撰的剧目,如《荔镜记》、《苏六娘》、《辞朗洲》、《金花女》,以及《龙井渡头》、《陈太爷选婿》、《换偶记》、《月容夫人》、《柴房会》、等;中国辛亥革命(公元一九一一年)和“五四”运动前后,潮剧盛行“样板戏”(即当时的现代戏)曾上演过《林则徐》、《人道》、《姐妹花》、《空谷兰》等许多剧目,也是潮剧丰富的传统剧目的一部份。 潮剧三宝:《扫窗会》《闹钗》《杨令婆辩本》;此外还有《刘明珠》、《告亲夫》、《闹开封》、《芦林会》、《井边会》等经典剧目;后期新编的古装潮剧更是数不胜数,样板戏亦层出不断。 特色乐器:二弦、椰胡、大笛、大鼓、深波、曲锣、号头、潮州唢呐。
淮剧
淮剧《牙痕记》
淮剧,又名江淮戏,流行于江苏、上海和安徽部分地区。淮剧是距今已在二百余年的老剧种,早在清代中叶,江苏盐阜(盐城和阜宁)、清淮宝(淮安和宝应)一带流行着一种由家民号子和田歌雷雷腔、栽秧调发展而成的说唱形式门叹词,形式为一人单唱或二人对唱,仅以竹板击节。后与苏北民间酬神的香火戏结合,称为江北小戏。之后,又受徽剧和京剧的影响,在唱腔、表演和剧目等方面逐渐丰富,形成淮剧。淮剧语言是以今建湖县的方言为基调,经过戏曲化而形成的一种舞台语言。淮剧语言在长期的实践中逐步形成了20个韵部。淮剧的唱腔音乐属板腔体,以[淮调]、[拉调]、[自由调]为三大主调。[淮调]高亢激越,诉说性强,大多用于叙事。拉调委婉细腻,线条清新,适用于抒情性的场景;[自由调]旋律流畅,可塑性大,具有综合性的表现性能。围绕三大主调而派生出来的一些曲调,如一字腔、叶字调、穿十字、南昌调、下河调、淮悲调、大悲调等。 淮剧《一江春水向东流》
淮剧的伴奏乐器、管弦乐有二胡、三弦、扬琴、笛、唢呐等,打击乐器有扁鼓、苏锣、铙钹、堂鼓等。打击乐在香火戏锣鼓基础上吸收麒麟锣、盐阜花鼓锣等民间锣鼓演变而成。 淮剧的经典剧目:早期有生活小戏和大戏“九莲十三英”(即《秦香莲》、《蓝玉莲》等9本带“莲”字的戏和《王二英》、《顾凤英》(牙痕记)《苏迪英》等13本带“英”字的戏);淮剧传统经典剧目有《孟丽君》、《牙痕记》(又名《安寿保卖身》)、《玉杯缘》、《嫁衣血案》(又名《九件衣》)、《打碗记》、《哑女告状》、《恩仇记》、《柜中缘》、《白蛇传》、《岳飞》、《千里送京娘》、《状元袍》、《官禁民灯》以及清宫戏《蓝齐格格》等颇有影响。 上海淮剧团为以《金龙与蜉蝣》为标志,都市新淮剧的旗号在戏剧界引起很大凡响。当今 江苏省淮剧团创作的精品工程淮剧现代戏《太阳花》、《一江春水向东流》、《孟丽君》也深受观众喜爱;《金色的教鞭》、《小豆庄风情》 被拍成电影。

10. 王艳演过哪些影视剧你最喜欢哪一部为什么

我知道演过《还珠格格》、《无敌县令》、《武林外史》等电视剧,我最喜欢晴儿,因为温柔知性大方。曾经的《还珠格格》吸引了很多人,有人被五阿哥和小燕子的真情所感动,也有的被紫薇和尔康那种天崩地裂的爱情所吸引,还有晴儿和老佛爷的祖孙情让人动容。虽然《还珠格格》已经早已播完,但是它却深深留在大家的记忆里,甚至大家还期盼这部经典的电影剧的主创人员能重聚,让大家回忆20年前的青春岁月。终于大家的心愿得到了满足,晴儿老佛爷20年后再相聚,45岁王艳容貌无变化。

不知,王艳是否后悔过,自己任性放弃演艺事业了,在家里得不到别人尊重,如果王艳当年不退出演艺圈,也许她现在在演艺圈地位不低,连丫鬟范冰冰熬出头,成为国际上巨星了。希望以后晴格格能越来越好。

阅读全文

与香港电影刘明珠全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中邪中国电影 浏览:96
尴尬青春电影完整版超清在线观看 浏览:880
恐怖电影大桥 浏览:772
铜雀台电影高清插曲 浏览:121
绑架女人解说电影 浏览:176
ipad百度网盘里怎么看电影 浏览:36
国语诡丝电影高清在线观看 浏览:783
丑女变美女的电影和电视剧 浏览:759
伦理电影本日片 浏览:249
手机的电影如何在电视上播放软件 浏览:51
国产综艺电影推荐 浏览:696
粤语最搞笑的电影 浏览:813
来了恐怖电影剪辑 浏览:56
爱情公寓电影里所有歌曲 浏览:30
外国电影把人连在一起成蜈蚣 浏览:672
电影城市猎人全部演员表 浏览:978
豆瓣看电影要钱吗 浏览:368
颜如玉恐怖电影 浏览:968
在哪里可以一起看恐怖电影 浏览:583
高能反转电影搞笑 浏览:8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