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电影 > 为什么香港电影很丧

为什么香港电影很丧

发布时间:2024-04-25 02:31:34

Ⅰ 为什么香港电影没了港味

我所理解的“港味”,就是电影《食神》里史蒂芬周炒的那碗叉烧饭。

赶工而做的生活日常,但却是用了心的,让人癫狂,却又隐隐地让人神伤。

尽管早早出现了好莱坞电影这样的佛跳墙,但在很长时间内,它比不过这碗本土烧制的叉烧饭。

这碗港味是二十多年里香港市民的最爱。

因为这碗叉烧饭里,他们能品出自己的喜怒哀乐,失落与幻想。电影里全部都是小人物的故事,小人物的梦想,或是有情饮水饱,或是一夜变富佬,或是寄寓鬼怪,善恶有报,或是纵情江湖快意恩仇。

一、“赶”出来的叉烧饭

在香港电影最繁荣的时候,每年要出三四百部电影,平均每天就有一部拍出来。祖籍四川的演员郑裕玲,曾经一天赶过9个片场(剧组)拍戏,人称“郑九组”,龙套演员每年拍的戏更多;周星驰最火的那几年,早上6点多起床,收工接近凌晨,每天工作18个小时;黄百鸣曾经用一个晚上写出《开心鬼》的剧本,刘镇伟20多天拍出《东成西就》救了王家卫的场,这些都被传为香港神话。

这些电影拍得确实很赶,时间紧张得就像周星驰制作那碗叉烧饭。这些电影看起来也确实用不了多少成本,演员还都没什么“腔调”(格调)。但在这些电影里,很少有创作人员和演员是敷衍的。因为竞争太厉害了,你不付出心思与态度,你就会被别人替代。不卖座的电影,可能上映几个小时就被撤掉,从此默默无闻。

这种氛围,不亚于一场“食神”比赛。你不得不赶,而又不得不用心。这些电影,每一部都寄托着主创和演员的欢笑与汗水。

这些赶制出来的电影,更加注重有创意的桥段和打斗,还有近乎生活化的表演。这些电影不需要多深刻的思考,迎合了忙碌的观众在闲余时间消遣娱乐的需要。

二、叉烧饭中的“人间烟火”

香港电影里的“生活气息”主要是体现在电影刻画的人物、故事、场景和对白中。

这些电影,或有喜剧片,或有动作片,或为江湖传奇,或为鬼怪故事,或是校园青春,或是社会险恶,归根结底,大多是小人物的喜怒哀乐,寄托着香港平民对生活的感想与期望。

比如王晶的电影。王晶最得意的就是他曾是香港最多产最卖座的导演。他有两个杀手锏,一是“赌”,二是“追”。《赌神》、《赌圣》系列给人发横财改变生活的憧憬,《精装追女仔》系列,兜售穷小子追上意中人的梦想。

离奇的剧情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是不成立的,但生活化的场景道具、充满俚语的对白、演员的表演风格都使这样的爱情童话在搞笑的同时,不失真实和亲切感。

香港电影从不吝于展现一些街道、楼宇、住宅的镜头,香港观众对之充满认识甚至能感受到就在他们周围;一些取景地如九龙城寨、庙街、皇后码头、深水?兜鹊日庑???獾毓壑谝膊环τ∠蟆?/p>

香港电影的另一个重要符号是粤语对白。尽管我们看的许多港片经过国语配音后仍然保留了对白生活化的品质,但粤语里面一些只有几个字的俗语(不限于粗口)本来非常形象,但普通话需要一两句话才能解释得清,这部分在配音时被大量省略或另译了。

三、不可替代的洋葱

不管是土生土长的香港演员,还是北下的大陆演员,亦或是南上的华裔演员。在香港这块土地上,都得慢慢打磨,才能变成璞玉。而当中一些佼佼者,其本身的演员特质,是从出生起就被熏陶出来的。这种偶像特质,就像叉烧饭中的洋葱,是能让人唏嘘动情的核心材料。

我们看香港最受市场欢迎的“双周一成”三位演员,他们都能把自己鲜明的小人物的特质反映到角色身上。周润发出生在南丫岛,10岁才搬到香港的贫民区;成龙是武行出生,从小挨打长大的;周星驰连演员培训班都考不上,当了几年的儿童节目主持人和电视演员才出道演电影。他们无一例外都经历过跑龙套的岁月。

为什么现在很多港片都让人觉得没有“港味”了呢?

首先,是香港电影里一些重要的符号消失了,而且这种符号缺乏替代品。

比如说九龙城寨,它为什么能成为一种文化符号?因为它曾经是香港最负”盛名“的贫民窟,在这里充斥着各种三教九流、底层乱象。它作为一种背景被展示出来,就隐性的表达出各种社会问题。比如在《省港旗兵》的后半段,九龙城寨就为警匪对峙、兄弟反目提供了一个相当紧张的空间环境。警察、渴望留下的小弟、有情有义的劫匪大哥‘、安心做娼的旧情人,九龙城寨将这些人物衬托得真实且鲜活,最后也加重了这群省港旗兵的悲剧色彩。

在1997年的《香港制造》和2008的《天水围的日与夜》中,导演也用了屋村和深水?镀睹衤ダ垂乖炜占洌???遣⑽茨芑?沓删帕?钦?庋?蜗蟮姆?庞镅浴?/p>

另外一个消失的符号是演员。香港演员在今天断层的局面十分明显。三十年前的老电影,我们看成龙、周星驰、周润发、梁家辉、任达华、吴君如这些人,三十年后的新电影我们还是看他们。其中更有一些已经离世了,张、梅两位大牌不说,还有像大傻成奎安、老道长午马这样的绿叶演员。

香港电影当真没有本土气质的接班人吗?答案是有的。

但遗憾的是,出现了某门事件。

某门事件整整毁了香港一代希望之星。谢霆锋、张柏芝、陈冠希、TWINS。尤其是谢霆锋和张柏芝,他们本是香港唯二的影帝、影后夫妇。他们本来摆脱了坏孩子的形象,年纪轻轻演技就获得广泛认可。但今天呢?一个成了传说中脾气暴躁的单身母亲,一个心灰意冷无心电影事业开始低调做人。事件的另一位主角,说到做到彻底离开了电影圈。观众只有在观看《狗咬狗》和《无间道》时才感叹:啊,他原来是那么有表演天分。

在《狗咬狗》中大部分时间里都沉默的陈冠希,用他内敛的表演,表现了角色的孤独痛苦与不驯。

其次,是观影人群的变化。

是什么导致了香港电影的繁荣?

不夸张的说,是一群女人,一群车衣女工。麦兜的妈妈,就是一位车衣女工。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香港制造业兴起和繁荣,制衣就是其中重要一项,大量原本只能在家相夫教子的女人走进了工厂,成为赚钱养家的劳动力。当时车衣女工被认为是”一份可以做一世的好工“,许多女孩甚至小学毕业十三四岁就借身份证进工厂养家。尽管工作很苦很枯燥,但是女性有了消费能力以后,她们开始走进电影院,以此作为消遣。当年轻的女人走进电影院后,年轻的男人还能去哪里呢?

这群文化程度不高的年轻人(没有贬义),最容易接受的,就是不用思考逗人发笑的生活喜剧,而且他们主要的目的也是为了放松。所以,他们能吃得下“香港电影”这碗叉烧饭。

另一方面,由于艰苦的生活,他们对于电影中小人物的理解,对于乐观向上的精神,更容易产生共情。生活经验弥补了他们文化知识的不足,使他们更能理解这些电影的表达。

而今天,不只是香港的观众,包括大陆的观众,很多都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接受过高等的教育,他们对于电影视效的要求提高了,对于苦难的理解降低了。娱乐、刺激和”烧脑“成了更直接的需求,也难免投资方和创作人员把资金投向一些大片当中了。

有各种各样的佛跳墙,喜欢叉烧饭的自然少了,何况是少了几味调料的叉烧饭。

再次,是电影市场中心地位的变化。

80、90年代的香港,正处于经济腾飞的黄金时期,是整个东南亚的电影文化中心。在香港电影中,周围地区都是附庸和落后的角色:菲佣“玛利亚”、大陆来的“老表”、台湾来的黑社会;尽管港片中的本港人也都是些市民小角色,却个个乐观向上,结局一团和气。那时候的香港电影,充满人间烟火气。

随着大陆经济的高速发展,香港已经失去它作为华语电影市场中心的地位。原本香港的资金和人才很早就流向内地了。

在电影市场重心的转变过程中,原本香港是有机会把重心留在本土,吸引大陆人才和资金流向香港发行电影的。但是香港电影人并没有展现这种包容的态度,相反的,他们对于和大陆的合作,从一开始的高姿态,到转变为防御姿态,最后只剩下一小部分坚持本土创作,对外界呈现出一种抵抗姿态。

这一点不在此展开。因为如果香港电影以包容的心态去迎接内地影人,没有粤语和其他束缚,那时候港味也可能会产生另一种变化。

只从目前看,“港味”变质了。

用许冠文2005年的话说:香港在成为“四小龙”之前,香港人没钱,但是有情,他们很快乐;成为“四小龙”之后,香港人感情淡薄了,但是有钱,他们也很快乐;但是金融危机之后,香港人既没有钱,也没有情,于是他们不快乐了,不仅不快乐,而且很愤怒。

在香港人“愤怒”以后,更多香港电影人倾向拍摄反省港人港事的题材,试图找出本港人的精神内涵。从《老港正传》、《金鸡》到《细路祥》再到《老笠》,莫不如此。但年代越近,越发透出死气沉沉的宿命感。在《香港制造》、《老笠》中,都有年轻人跳楼自杀的场景。在电影《毒诫》中,本来是一个救赎的主题,但影片灰暗的基调却让人印象深刻。导演着力渲染了空间对人的束缚力。

同样是生存在狭小的空间,以前的小市民乐观、坚持,相信努力会有收获;现在香港电影中的小市民,更多是感到悲观、绝望,认为冲不破这样的空间。

在这种心态下,他们紧缩身体,下意识的认为这样更安全,表现出的自我意识更加强烈。个人认为这部分香港人对现状存在这种矛盾心理:一方面认为空间限制了自己,一方面又蜷缩于这种空间当中,怀念过去甚于迎接新的未来。

但是,如果香港不能以更乐观开放的心态,去包容和面对外部世界的变化,那么我们,只能在老电影中缅怀曾经的香港精神了。

为什么要给我这么好吃的叉烧饭,以后吃不到怎么办?

薛家燕在《食神》中的台词,一语成谶

Ⅱ 香港电影为什么没落了

首先就是时代不同了。香港电影的时代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不仅仅是周星驰代表的搞笑电影,成龙代表的动作电影,还有周润发代表的英雄电影。这些电影使得香港的电影引领着大陆的发展,大陆电影逐渐向香港电影靠拢,随着香港回归和大陆开放的进一步发展,香港电影开始走向了衰落,因为人们的审美趣味变了,变得更加多元化了。


这个也不能说是香港的电影的没落,只是香港电影的换一个新的模式了,这个模式与大陆的模式是不一样的,更多的是港式电影特有的内容,不知道大陆的导演或者是制作人会不会借鉴香港的这种模式,要是可以的话,会不会是大陆引领着香港的发展呢?

Ⅲ 为什么现在香港电影没人看

香港电影(Hong Kong Film)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香港电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在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已发展成为华语世界(包括海外华人社会)以至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之一。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电影工业基地之一和电影出口地之一,人们把它称做“东方好莱坞”。香港电影(Hong Kong Film)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香港电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在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已发展成为华语世界(包括海外华人社会)以至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之一。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电影工业基地之一和电影出口地之一,人们把它称做“东方好莱坞”。

香港电影在好莱坞高科技大制作和自己的大量粗制滥造下失去了大量的市场,包括东南亚市场,同时也受到日本、韩国电影的影响,大量电影资金流失,电影人青黄不接,出现了前所没有的颓势。九七的临近也加剧了港人期待又不安的心情,很多人移民海外,很多资金大量的从电影业撤出,大部分人还是观望的态度,于不安和担忧中期盼着转机。凡事都具有两面性,香港电影面临低谷正好是一个大浪淘沙的时刻,之前的大量跟风和粗制滥造的作品减少了很多,电影圈在某种程度上来说被“提纯”了,留下来的电影人开始重新寻找市场的切入点、探索全新的电影表达方式、规划香港电影的新未来。很多原来商业化模式下难以见到的电影纷纷崭露头角。比如,陈果的《香港制造》,以清新、真实的记录风格用平民化的视角关注边缘生活。另外一个令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是电影人青黄不接,1993年吴宇森成功进军好莱坞后,先后有周润发、成龙、李连杰、杨紫琼、袁和平等去好莱坞拍片,香港电影的大量中流砥柱远走他乡,电影人才瞬时出现了真空。此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生代的电影人,在市场不景气、人力资源缺乏的境况下,为香港电影依然注入新的力量,其中杜琪峰算是坚守香港的中坚导演之一。这一时期的香港黑帮片中弥漫着一种混乱末世的悲哀和命运无常的感伤。

造成这种局面,香港黑帮就是最大的元凶!举一个例子:吴宇森是跟张彻学电影的,正经的科班出身,拍的电影美感都极强,是有艺术性的。1986年,他拍《英雄本色》就是一种“艺术创作”,跟当时黑道几乎没有纠葛。也获得了满堂彩。结果1993年,如日中天的他,却在最红的时候去往好莱坞发展,是要往更高的地方发展吗?还是感觉香港影视环境被黑帮“挟持”,不行了呢...我相信两者都有,但后者的比重可能更大一点。因为大家可以自己换一种情境想一下:吴宇森已经在香港做了做了影坛的“国王”了,结果我王位都不要了去美国做“仆人”...那很明显就是有“宦官”要“挟天子”来赚钱了吧?

结果1993年,如日中天的他,却在最红的时候去往好莱坞发展,是要往更高的地方发展吗?还是感觉香港影视环境被黑帮“挟持”,不行了呢...我相信两者都有,但后者的比重可能更大一点。因为大家可以自己换一种情境想一下:吴宇森已经在香港做了做了影坛的“国王”了,结果我王位都不要了去美国做“仆人”...那很明显就是有“宦官”要“挟天子”来赚钱了吧?

中国人特别喜欢强调做人的重要性,喜欢说“首先你得会做人”。至于做事好不好,倒是没那么重要。而中国人的做人标准又实在有些高。人的才华总是有限的,做人达标的人里,才华盖世的不算太多。两样都登峰造极之人,数来数去,居然多为早逝者。这样令人叹息的结果,到底是天妒英才,还是天才长期压抑个性所致,也就很难说了。更何况若做事力求完美,就难免会得罪人――选择了更合适的新伙伴,就是伤害了不再合适的旧伙伴。制定了严格的执行标准,就是在伤害那些无力达到的人。这的确是会显得不够念旧、感恩、善良。这样做的人,就叫做不会做人。我相信周星驰一定伤害过很多人,所以才会有那么多人对他公开表示不满。可是,照我看来,这样的反对理由对周星驰们很有些不公平。天才没有义务迁就庸人。而庸人假若能少些抱怨,多些努力,或许也能和天才更接近一点。那么多人抱怨自己曾经给了周星驰机会,他红了后却将自己丢在一边。可周星驰合作过那么多人,无论导演还是配角,都是在与他合作时达到巅峰。而他做导演后,更是达到了用谁完成作品都不重要的地步。

经济萧条别的不说,喜剧片都成儿童片了,那些弱智的玩笑,根本不能让我笑,只能让我觉的看这样的电影很丢人,我都不知道他们怎么敢拍出来?很久不碰香港喜剧片了,太傻了,低级趣味。如果片子的成败是由少数人掌握而不是所有观众的话,那么,衰落就是必然的。香港电影就是因为那种权力太集中了,电影就不是电影了,它是权力的工具,是骗钱的工具。观众不重要了,导演,演员也不用打拼――只要收拾好某有权的人就行了。在当时香港电影已经到了题材枯竭综合期,以前那些金庸古龙等名人名著,黄赌黑等等都被拍了个遍,自然题材与新意就会越来越越少,再加之金融风暴的重创,投资人拍电影没人看,然后没人看电影投资就会变少,恶性循环,这个时候政策都没有去引导创新,还是一味在“炒冷饭",那自然就是由市场与资金去决定香港电影的兴衰了,不过可惜的是香港电影辉煌从此不再了。当一个人在生病初时没有得到重视与治疗,待它到了癌症晚期你再去救就意义不大了,香港电影就是这这样一个真实写照。

Ⅳ 为什么香港电影在97后开始衰落

97回归后,香港电影开始走向没落,真的是这样吗?这样的时间节点难免会让人产生误解,事实上从90年代中期开始,香港电影已经展现出了疲态。如果说香港电影是一种情怀,那今天他已经是过去式了,如果把香港电影看做地域发展的产业,时至今日香港电影依然是前进的。经济危机,盗版,好莱坞电影的兴起,韩国电影抢占市场,sars,本土电影票房剧降都是造成香港电影衰落的原因

香港电影的拐点,在1993年达到顶峰后,开始走下坡路,单从电影产量就开始下降了

电影市场对比

1993年发生了两件事情,一是在美国 Turner 及Disney 购并New Line 与Miramax,二是中国电影改革的关键文件3 号推出,这都推动了香港电影走向衰落

香港电影(Hong Kong Film)是华语电影的先驱者。华语电影是分割成四个地方发展的:香港电影、大陆电影、新加坡电影和台湾电影。在1997年回归之前,香港已发展成为华语世界(包括海外华人社会)以至东亚电影的制作基地之一。几十年来,香港一直是电影工业基地之一和电影出口地之一,人们把它称做“东方好莱坞”。如何走向了没落,至少有这几个原因是起了决定性作用的

1、邵氏电影公司的转型

从80年代开始,邵逸夫的电影公司把重心转移到了电视剧上面,这也是为什么80年代电视剧如此火爆,而电影开始减产。曾经出品过很多精品电影的邵氏,不知道是窥探到了时代的脉搏,还是后起之秀电影公司的压力,工作重心转移。

2、台湾市场的流失:台湾市场是香港电影的主要输出对象,台湾本地电影的崛起以及香港电影的泡沫化导致香港电影在台湾的影响力锐减,台湾民众的重心回归本地电影。这个理由十三少是不赞同的,在1989年开始推行一年一度的"国片制作辅导金",大力扶植本土电影,确实是在逐渐压缩外来影片,香港影片在短期内受到了一定的冲击,但由于台湾本身的电影基因不够,本土片很难盈利,香港电影拥有更强的明星号召力和电影卖埠价值,于是大量的台湾电影制作公司纷纷将资金输送到香港拍片,然后以'出口转内销"的方式将这些影片以港片的形式再进口到台湾上映,这就是所谓的"台产港片",所以总体而言,香港电影并未由于台湾的本土化政策而受到大的冲击,所以这种理由是站不住脚的。

3、电影人才的流失:90年代很多的香港导演以及明星前往美国好莱坞发展,导演有吴宇森、徐克、洪金宝、林岭东、袁和平、于仁泰、唐季礼等,演员有成龙、李连杰、周润发、杨紫琼等。我们必须弄清楚香港电影由繁华走向没落的转折点具体是在93年,而大导演,大明星的流失几乎都是在95年之后,举几个例子,95年成龙凭借《红番区》成功打入好莱坞,李连杰和徐克在96年合作的《黑侠》上映,这才引起了美国电影公司的关注,周润发的好莱坞**作《替身杀手》更是在98年才出现。吴宇森93年赴美国发展,直到97年才靠电影《变脸》正式在好莱坞站稳脚跟,这样的例子大家可以通过翻阅他们的履历来分析,所以十三少想指出的就是:不是由于大批名导和明星赶赴海外发展才导致香港本土电影的不景气,而是由于香港电影的萎靡让他们失去了信心这才选择走向国际,同时作为已经在本土达到事业巅峰的他们何尝不希望走向更大的舞台?

4、盗版横行:把盗版泛滥归结为香港电影市场萎缩的罪魁祸首更是无稽之谈。当时的电影制作公司大多有黑帮背景,很多的影迷朋友都应该清楚。盗版商部分是有些后台,但谁也不敢得罪电影帮幕后的老大,他们经常会换着地方偷偷出售,一段时间内也让电影发行商亏了不少。后来电影制作公司就找到了这些盗版商,二者商议在电影放映的前两周,不允许在香港本土传播盗版,电影制作公司给予盗版商一些钱作为补偿,那拍好的盗版碟怎么处理?那还不简单,抬头望去,对面就是大陆,直接派几艘走私船一船一船地运到大陆去卖。所以其实很长一段时间里电影制作公司和盗版商是和睦相处的,有钱一起挣,他们是利益共同体,彼此之间的利益并未受到实质性的影响,所以这种说法也是不成立的。

5、好莱坞电影的发展

90年代好莱坞的电影可以说已经波及了全球热爱电影的影迷,派拉蒙、华纳等一大批电影公司相应美国尼克松政府对电影业实行了一系列税收减免政策,电影产业逐渐恢复,1994年电影品质可以说是电影史上最好的一年

2000年后,无间道的出现似乎预示着香港电影的复苏,但这更像回光返照一样,内地电影市场的崛起,电影人的相继北上,香港电影的港片也不再有真正的港片的味道,香港电影这是一个时代的结束,把更多的期待放在华语电影上或许是影迷的最好选择,当韩国电影,泰国电影,美国电影发展如此迅猛时候,我们应该坚定的支持华语电影的影人。

Ⅳ 为何香港电影极端暴力

暴力美学 暴力,可能是大多数人最早、最持久的观影记忆。暴力作为一个社会问题、作为一个关乎生死的哲学问题历来受到人们的关注,同时又是世界电影长廊中的重要景观。从早期电影人对暴力的叙述直到20世纪80年代吴宇森的“英雄系列”影片,吴宇森影片中对暴力的风格化处理成为电影中暴力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因为以往好莱坞对电影的一系列限制性的法规都是针对暴力和色情提出来的,都是仅从道德层面出发将暴力当成一种对社会或未成年人有危害的因素加以限定,而这些限制是与当时电影中暴力的呈现方式密切相关的。吴宇森“英雄系列”影片的出现使得他以暴力为题材的影片不再被当成是“暴力影片”来看,因为他给全世界观众提供了一种审视暴力的全新视角——东方美学视角,第一次使暴力成为了一种“有意味的形式”(克莱夫·贝尔语),其后的北野武、奥利弗·斯通、大卫·林奇、昆汀·塔伦蒂诺等人对暴力进行的风格化探索在世界影坛上也引起了不小的轰动,掀起了一个“暴力美学”的热潮。,他的代表做品有《低俗小说》、《杀死比尔》;由中国香港赴美国发展的导演吴宇森的《喋血双雄》、《英雄本色》、《变脸》;沃卓斯基兄弟的《黑客帝国》系列等。笔者个人认为把 “暴力美学”这个词眼发挥到极致的电影莫过与《罪恶之城》三部曲
就像产生“暴力美学”的后工业社会的多元化特点一样,“暴力美学”也因不同国家(地区)地域和文化背景的差异呈现出一种同时包含同质因素和异质因素的多元化的风格样式和精神内涵。
“暴力”和“美学”,原是两个风马牛不相及的词,然而不知从何时起,它们结合成一个新的词——“暴力美学”,并逐渐演化成为一个流行的概念。不少热门影视作品、新版卡通书、动画片、电子游戏纷纷以此作为招揽,与之相关的文化现象不仅与时尚和消费有着密切的瓜葛,也成为被争相阐释和检审的对象。“暴力美学”是如何产生的?其确切的特征和内涵是什么?对于与他相关的文化现象我们该如何评价和看待
什么是“暴力美学”
不知从何时起,我们越来越多地看到听到“暴力美学”这个词汇。电影评论中,一批新锐导演的作品被认为与“暴力美学”相关,如美国的昆廷·塔伦蒂诺,中国香港的吴宇森等。一些武侠电视剧,以及原本单纯可爱却被加入暴力内容的卡通画,被联系至“暴力美学”;一些新推出的电子游戏产品,也争先恐后以“暴力美学”作为卖点。一些新闻类作品,如犯罪实录电视采访、展示残酷场面的新闻摄影作品,也被贴上了“暴力美学”的标签。“暴力美学”究竟是什么呢?
“暴力美学”是个广义的、泛审美的概念,并非严格的美学概念,相关作品的主要特点是展示攻击性力量,展示夸张的、非常规的暴力行为。文艺作品中,暴力的呈现可划分为两种不同形态:一是暴力在经过形式化、社会化的改造后,其攻击性得以软化,暴力变得容易被接受,比如,子弹、血腥的场景经过特技等手段处理后,其侵害性倾向被隐匿了一部分。又如,在美国的一些电影中,施暴者代表正义却蒙受冤屈,这种人物关系的设置也软化了暴力行为的侵略性。另一种情况是比较直接地展现暴力过程以及血腥效果,渲染暴力的感官刺激性,这种倾向在多种文化行为中都可以看到。以上所述的两种暴力呈现方式审美价值不同,社会效果也不一样。
“暴力美学”原指起源于美国,在中国香港发展成熟的一种电影艺术趣味和形式探索。其特征表现为:创作者往往运用后现代手法,要么把影片中的枪战、打斗场面消解为无特定意义的游戏、玩笑;要么把它符号化,作为与影片内容紧密相关的视觉和听觉的审美要素。这类影片更注重发掘枪战、武打动作和场面的形式感,将其中的形式美感发扬到炫目的程度,却忽视或弱化了其中的社会功能和道德功能。
受“暴力美学”的影响,近年来出品的武侠电影和电视剧对暴力(武打动作)的处理也出现了舞蹈化、诗化、表演化的倾向,人们在观看武侠影视剧的时候,仿佛是在欣赏一场别开生面的武舞表演,血腥、凶残的暴力场面有时反倒呈现出一种视觉的美感,进而消解了暴力的残酷性。
“暴力美学”是后现代主义四个审美特征中的“主体消失”在影视创作中的体现,这两个矛盾的词组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具有全新含义的词语。它将传统的主体意识弱化了,注重对暴力的细节及场面处理,呈现出反对权威、反对经典、反对主体创作意识、反对精英主义的特征。

Ⅵ 香港电影没落的原因有哪些

我觉得香港电影没落原因有很多的因素在里面。首先是演员方面吧,我们以前知道比较出名的香港明星诸如:张学友、周润发、周星驰……

Ⅶ 比肩《釜山行》!这部港式丧尸电影不负期待!

本文首发于香港电影公众号

文:vivian

如果说去年最令人印象深刻的韩国电影,当然是非《釜山行》莫属啦,紧张刺激又震撼精彩,让许多本来不看恐怖丧尸电影的观众都欲罢不能。

请输入图片描述

但反观国内的丧尸类电影,即便加上台湾香港,我们拍的丧尸片数量和质量都让人不甚满意。

正值此时,香港一部喜剧丧尸片杀出重围,直言比肩《釜山行》!

——《今晚打丧尸》

请输入图片描述

《今晚打丧尸》由郑思杰监制,卢炜麟执导,以及白只、张继聪、颜卓灵等人主演。

改编自小说和漫画的《今晚打丧尸》,可谓是近几年难得的丧尸题材作品,更在香港影评界引起争议。

有观众认为它是一套真正的cult片!

请输入图片描述

整体而言,《今晚打丧尸》这套电影确实很cult, 也许因为经费不多,导演取景于许多“平民区”,充斥着本土味道,例如茶餐厅外卖、小巴上的粤剧、大量街市画面,能看出导演有在认真思考如何拍出 “本土感”。

电影取景主要在西环,但也夹杂不少像旺角这些旺区的画面,确是大众最有亲切感的地方。

有评论认为这套电影,由于导演资历尚浅,想带出的题材太多,有些“两头不着岸”,白白浪费了这麽好的丧尸素材。但也因此, 电影的cult味便散发出来。

正因为导演想到什么拍什么 ,反而多了一种杂乱无章的美。

请输入图片描述

这种“杂乱无章”,可能源于电影最后一小段在剧情上有些难以支撑,前半段铺下的诸多伏笔,到结尾处却笔锋一转,有些无厘头,更象是特撮片而非丧尸片(例如对手竟然是只不知从何方而来的方形鸡)。

而让人摸不着头脑之余,它还有许多“鸡蛋炸弹”,这些炸弹被牛三龙老爸一炸,全部变成煎蛋,作为观众,那一瞬间实在觉得有些莫名。不过,转念一想,倒也是映射了cult片的基本—— 导演想拍什么就拍什么。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不难发现,导演和编剧在影片中巧妙地融入了某些反讽社会的题材,例如——地产经纪比丧尸还要恐怖。近年香港楼价高企,却仍有许多人在楼盘初开市时,蜂拥而至,通宵排筹,希望可以上楼。而许多地产经纪更是见人就sell, 实在让人觉得和毫无生命的丧尸无异。

“明明周街都系丧尸,佢地都好似冇野甘。”

带出这座城市冷漠的一面,在生活压力下,各家自扫门前雪,都只顾着自己的饭碗。

戏中六个主要演员包括万子哥、吴家丽、白只、张继聪、颜卓灵和王敏奕。当中最让人期待的还是万子哥的演出,近年因为身体欠奉一直很少出现在大荧幕的他,这次难得出山,他和家丽姐的演技,真的带动着整套电影。

请输入图片描述

甚至有影评说,整套电影要是没有万梓良和吴家丽的演技,那麽感情部分一定会十分薄弱,略显平庸。《今晚打丧尸》的情感冲突处理恰当,不会太多,但拿捏得刚好,点到为止,再多只怕显得矫情。“

万梓良与吴家丽的互动很是可爱,有种老派的浪漫,如果没有丧尸没有怪鸡,大概会以为这是一部老一辈的爱情片”。

请输入图片描述

万梓良更说, 好久没有碰到这麽一班对电影这麽有热诚的人,后来才发现原来他们都是自己的影迷。

不得不说,万梓良戏中角色牛容一直希望报恩,最后听三姑妈(吴家丽饰)想吃鸡蛋仔,却因为街上都是丧尸而却步,而冒着生命危险在后巷弄鸡蛋仔,不太懂如何做鸡蛋仔却执意希望能帮珊姐达成愿望的一幕,真的非常暖心。

请输入图片描述

甚至连白只和张继聪都忍不住开玩笑说,这套电影幸好有万子哥carry, 笑说每次一拍完,先看的不是导演,而是万子哥,在片场永远都能感受到万子哥的气场。

而万梓良自己则是在一直称赞制作团队有心,尤其对于当中的丧尸造型,他说光是他在剧中那不是非常抢眼的丧尸造型,都已经化了三个多小时,化妆师连一点小细节都不肯忽略,这一份认真让他十分欣赏。

请输入图片描述

导演曾在访问中表示,近二十年香港都没有真正的丧尸片,上一套已经是由陈小春及汤盈盈主演的《生化寿尸》,因此他希望拍一套属于香港的本土丧尸片,不可否认,这部电影确实做到了。

整套电影都有光复香港本土漫画之感,尤其片头和片尾的两段漫画非常出色。电影配乐也找来获得金像奖的波多野裕介,配乐运用十分到位,令整套电影在拥有本土感之余,也带着些许时代感。

虽然是cult片,但片中丧尸的妆容丝毫不马虎,据说,在拍摄时王敏奕还被吓得尖叫。这两年,香港新导演和低成本制作电影在徐徐发展,希望这股浪潮继续,能有更多不同片种和引人共鸣的作品出现。

《今晚打丧尸》预告

请输入图片描述

有 一 种 电 影 叫 香 港

Ⅷ 香港电影风格为什么我总觉得那么压抑低沉

你说的应该是近年来香港电影的风格,如今香港电影已经逐渐走向末路,每一位香港本土电影人都怀着哀伤和遗憾的心情,所以拍出的电影有点低沉的风格,这几年香港电影金像奖都没有多少人关注了,实在是令人惋惜。

阅读全文

与为什么香港电影很丧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美女穿越到抗日时期电影叫什么名字 浏览:497
焦作市5D动感电影哪里有 浏览:499
2018全英文版电影 浏览:216
韩国电影高清十大巅峰之作 浏览:343
提升儿童规则意识的电影 浏览:437
电影海底两万里经典台词 浏览:38
电影我的青春期结局被雪埋 浏览:713
电影未来警察演员表 浏览:686
空难电影香港 浏览:713
电影两只老虎经典图片 浏览:673
外国电影中的搞笑段子 浏览:860
极度感人催泪电影香港 浏览:511
虐12小时电影简介 浏览:440
打真军电影香港 浏览:445
妈妈的朋友中文字幕6电影 浏览:208
胶州影城今日电影 浏览:751
郭老师电影解说 浏览:379
毒电影如何获得 浏览:589
凌云志电影演员 浏览:323
科幻探索生命意义电影 浏览:1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