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电影 > 最早香港最大电影院

最早香港最大电影院

发布时间:2024-06-07 09:32:39

香港电影的历史发展

香港电影史的发展应该从电影传入香港开始。

1895年12月28日,法国人路易·卢米埃尔在法国巴黎公映了《卢米埃尔工厂的大门》、《火车到站》、《水浇园丁》等世界上最早的影片。

这一天,被世界各国电影界公认为“电影时代的开始”。

1896年初,路易·卢米埃尔的助手来了香港放映这些影片,而电影就是这样传入香港。

自他离开后,香港电影直至1898年才再有活动。

当年,美国汤默斯·爱迪生公司派出一位电影摄影师到香港拍了一批纪录片:名为《香港街景》、《香港总督府》、《香港码头》、《香港商团》和《钖克炮兵团》。

这几部有新闻纪录的电影虽然不是香港电影公司的出品,可是它们是在香港拍摄的,内容又是香港景物,可以把它们称为“香港电影”。

从1896年到1903年,香港放映过一些很短的纪录片,每次放映十套以上。

直至1903年10月5日,香港才有整部故事片公映。

有关报导是这样的:“现在中环街市对面,即同记办馆面前,准十五晚开演‘成套戏本’(即整部电影)。

”这部电影是法国导演下·齐卡当年的一部名片《基督的受难》。

1907年,香港有不少电影院纷纷开办,而且公映的次数和数量都较以往为多,因此被视为香港电影事业的第一个高峰年代。

1909年完成的《偷烧鸭》,是上海亚细亚影戏公司在香港拍摄的一部默片谐剧。

该片的导演梁少坡同为该片的主角,故事讲述一个小偷(由梁少坡饰演)想偷烧鸭,却被警察捉住了。

剧情十分简单,但不乏诙谐动作。

值得注意的是,《偷烧鸭》虽在香港摄制,却并非香港电影公司的作品。

该片出品人布拉斯基后来返唯世结束了他在上海的电影事业,回美国路经香港时,和黎民伟合作制作了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并因而催生了香港电影事业,而黎民伟更被誉为“香港电影之父”。

这部电影的出现,象征香港电影史启蒙期的终结,萌芽期正式开始。

据《中国电影发展史》记载,香港的第一部故事片《庄子试妻》在1913年出产,编导是黎民伟、摄影师是罗永祥,主要演员是黎民伟和严珊珊。

这部电影创下不少香港电影纪录:

(一) 它是香港出品的第一部故事片;

(二) 第一部在外国公映的香港片;

(三) 第一部有女电影演员参演的香港电影;

(四) 也同时是第一部有特技摄影的香港电影。

黎民伟及其兄长海山、北海于1923年创办了香港第一间全由香港人投资创办的电影制片公司“民新制造影画片有限公司”。

他们并非为了名利,而是志在推动香港,以至全中国的电影工业。

民新的成立为香港电影业带来很大的推动作用,它不仅在1923年出品了香港第一部新闻纪录片《中国竞技员赴日本第六届远东运动会》,又在1924年在广州成立了香港第一个演员培训所民新演员养成所,发掘有演戏潜质的人。

此外,民新还摄制了香港出产的第一部故事长片《胭脂》。

于1924年,珍贵的新闻纪录片《中国 *** 第一次全国大会》、《孙大元帅检阅军团警会操》以及1925年出产的《孙大总统东较场阅兵》等亦是民新的出品。

事实上,1924年至1925年,香港电影事业已渐渐成长,可是由于黎民伟具有同盟会的背景,漏肢港英 *** 禁止民新于香港开设摄影山正场,香港电影发展被迫中止了。

1925年5月30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者无理残杀中国人民,中国各地纷纷 *** 、 *** ,以示 *** 。

同年6月,内地的 *** 热潮扩展到香港。

香港大 *** 期间,每天都有商店倒闭,百业凋零,所有娱乐活动,包括电影放映一律停止。

这个现象令刚萌芽的香港电影事业夭折。

次年10月 *** 结束,但香港电影事业仍然未能复苏起来,因为有实力的电影工作者都去了广州或上海发展。

虽然期间有些影片公司招考演员,但这都是有名无实,直至 1929年末,仍没有一部香港电影生产过。

1930年初,黎北海等创办了香港影片公司,制作出创业作《左慈戏曹》,然后香港才陆陆续续再有电影制片公司的成立,香港电影事业才见起色,得以复苏。

1930年,香港的电影业随着黎北海(黎民伟兄长)创建香港影片公司而开始复苏。

不过,真正令香港电影业站稳住脚的是1930年10月25日,由黎民伟的上海民新与其他几间电影公司合并而成的“联华影业公司”。

“联华”可以说是为香港电影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力,是战前中国最大的电影厂之一。

为了培养人才,联华在1931年4月开办演员养成所,教授的课程包括编剧、导演、表演、摄影等,堪称一间电影全科学校。

它培训了一批杰出的粤语片导演,如李铁、黄岱等,对香港电影贡献良多。

“联华”香港分厂一向都是拍默片,虽然当时有声电影兴起,创办人却不敢冒险。

于是,第一部粤语有声片就由上海天一电影厂的汤晓丹执导拍成,就是《白金龙》。

有声电影问世后,香港的电影公司纷纷拍摄有声片。

1934年“联华”香港分厂解体,黎北海另创了香港第一家有声电影制片厂“中华”,并导演了一部局部有声片《良心》(1933)及第一部有声片《傻仔洞房》(1934)。

进入1935年,香港电影正式步进有声时代。

从1935年开始,香港的粤语片产量每年递增,从1935年的32部增至1937年的85部,增幅超过一倍。

受到抗日热潮的影响,香港生产了多部爱国电影,其中包括大观影片公司出品的《生命线》。

1936年,社会教育片成了香港电影的主流。

除了社教片之外,爱国片在同年增多了产量。

当然,故事片在香港电影史上从来也并未受过忽略。

1936年的代表作之一就是由南海十三郎编导的《儿女债》。

1937年到1938年,由于“七七事变”的发生,香港抗日气氛高昂,因此电影工作者也纷纷开拍抗日爱国片,顿时间,爱国片成了主流,在1937年出产的85部故事片之中,就有25部为爱国片。

1939年秋,受到欧洲国家的战争所影响,1940年的港产片产量下降到不足90部。

1941年12月日本入侵香港,使香港电影业陷入低潮。

大观电影厂及其他电影设施被炸,大量的香港电影拷贝和底片也被烧毁或遗失,以致1945年前出品的近600部影片,只有百分之一残留至今。

到1946年初,香港电影业处于完全停顿状态,在这期间,只有一部反英的故事片和几部由日本电影公司拍摄的纪录片问世。

战后初期,电影制片厂的数目较战前为少,大中华是其中一个较有规模的,因为它拥有李丽华、周璇等上海明星,以及名导演朱石麟和吴祖光。

1946年至1949年,大中华生产了34部国语片和8部粤语片,可惜到了1949年,产量却愈来愈少,被迫关门。

总括来说,日本入侵对香港电影业造成了很严重的破坏。

香港电影经历了四年的停产,才在1946年上映了战后首部港产片《情陷》。

而到了1940年末,上海电影界很多左派人士为了逃避 *** 的政治压力,或中国内地通货膨胀的影响,纷纷定居香港。

故此,香港的国语电影业便愈来愈蓬勃,到了70代初更达至高峰。

香港电影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迅速复兴,而在1949年以后渐趋蓬勃。

不无原因,1949年后大批中国内地的电影工作者因政治及经济理由纷纷南下,在香港设电影厂,跟本地影人合作拍摄电影,使香港成为南中国唯一的也是最大的电影中心。

再加上20世纪50年代中期,新加坡、马来西亚电影势力过渡到香港,以及香港原有被美、日、欧电影文化所带来的冲击,遂令香港电影迈向成熟的雏型。

20世纪50-60年代是国、粤语片起飞的时期,其中由40年代末到60年代中更是粤语片的盛产期。

这段黄金时期粤语片有以下几个主流:

粤语片

1:粤剧戏曲片

据估计,在20世纪50年代每年就有200部粤剧戏曲片问世,差不多每三部粤语片之中就有一部是粤剧片,而在1958年更达到了高峰,这一年的160部电影中,粤剧占了一半。

舞台式的粤剧片基本上制作费不高,电影技巧也不特别考究,因为大部份都沿用粤剧舞台上的大老倌演出,只唱主要情节,其余的排场做手都不严格。

因此,这类戏曲大多被揶揄为“五日鲜”、“七日鲜”。

当然其中也不乏制作认真,至今仍为人津津乐道的不朽经典,如《帝女花》(1959)、《紫钗记》(1959)、《李后主》(1968)等。

而戏曲片的演员亦有不少为人熟悉的名字,包括:任剑辉、白雪仙、新马师曾、薛觉先和林家声等等。

至于粤剧戏曲片为何会在20世纪50年代大受欢迎呢?这是因为战后粤剧发展蓬勃,进棚看戏成为上流社会的消费享受。

至于一般市民只好听电台话剧或听粤曲,有见及此,电影公司便把大量经典粤剧拍成电影,让戏迷可以以低廉的戏票欣赏传统的粤剧戏曲。

2:文艺片

这时期的文艺片背景多为民国或当代,讲求戏剧结构,又或改编自中外文学、流行小说,或袭取好莱坞通俗剧的故事模式。

而提到这类环绕家庭伦理、男女之爱的文艺片,就不得不提粤语片电影公司中的佼佼者——联合电影有限公司(中联)。

中联创建于1952年,共生产了44部电影,出品了不少粤语片中的经典,如李铁的《危楼春晓》(1953)、《天长地久》(1955)、楚原的《可怜天下父母心》(1960)等等,都是家传户晓的作品。

中联的21位精英,有见于影艺界充斥着粗制滥造之歪风,遂以认真的拍摄态度、主题健康的电影信念为大前提,创办中联以抗衡媚俗投机而质素低劣的七日鲜货色。

这批电影界精英包括导演李铁、吴回和十三位著名演员:吴楚帆、张锳、张活游、白燕、黄曼梨、紫罗莲等等。

中联电影每每针对香港社会种种问题,批判上流大亨的伪善丑恶,带有浓厚的教化意味,更大大提升了中国电影的美学层次。

大概是因为过分执着于传统道德使命,中联渐渐跟时代脱节。

到1967年,它也随着粤语片的息微而关闭,但其对香港电影的影响是绝不容忽视的。

3:古装武侠片

20世纪50年代的古装武侠片大多以民间熟悉的侠义神怪故事为骨干,但武打场面并不讲求真实感,发展至后期(20世纪60年代初、中期)日渐注重动作场面设计,大量加进了特技花款(如怪兽、怪人装扮和模型特技)、曹达华和于素秋就演了不少这类古装武侠片,如《如来神掌》系列。

4:喜闹剧

这类电影大多以诙谐搞笑的喜剧演员挂帅,桥段不外乎“大乡里出城”、“癞蛤蟆想食天鹅肉”之类的故事,如新马师曾、邓寄尘主演的“两傻系列”。

以上各类型的粤语片虽然在电影美学角度上来说,艺术感略嫌粗糙,但论到能否带给观众共鸣,则可谓绰绰有余,难怪这段时期,粤语片的产量可观,令粤剧片达至高峰期。

5:国语片

事实上,从1967至1969年,粤语片的产量仍高于国语片,只是到了1969至1970年,情况才开始扭转。

国语片由低沉转盛的转折点,是五十年代中期国际发行公司”与邵氏父子改组,分别成为电影懋业公司和邵氏(兄弟)公司。

邵氏和电懋资本雄厚,野心勃勃,改组后锐意在香港电影业大展拳脚。

它们不但全力推动国语片,还建立完善的发行网来开拓海市场。

1957年邵逸夫掌舵邵氏,制作大量高质电影,首部成功的作品是李翰祥执导的《江山美人》、《不了情》,达到前所未有的以十万为单位的票房成绩。

邵氏电影制作豪华瑰丽,粤语片中的烂衫戏可谓相形见绌,加上制作重质不重量,鲜有七日鲜的电影出现。

国语片的热潮不独使国内兴起的黄梅调电影带到香港并使之流行起来,更创作了新派武侠片,包括改编自金庸及梁羽生的武侠作品:胡鹏导演的《射雕英雄传》(1959)。

单在1963年,武侠片的产量已高达61部,而武侠片之中的代表作则是胡金铨的《龙门客栈》(1966)及张彻的《独臂刀》(1967)。

狄龙和姜大卫、王羽这些武打明星的出现,亦可视为70年代李小龙冒起的前奏。

事实上,从20世纪50年代起,国、粤语片的确并存,虽然两者存在竞争,但本质上是相容的。

可是,随着国语片从1970年迅速发展,加上粤语片青黄不接,于1970-1971年间,国语片的产量多达116部,而粤语片只有22部;于71-72年间,国语片数量依然上升,反观粤语片却只剩一部,邓丽君主演的《歌迷小姐》。

之后的数年,国语片一直领导着香港电影市场。

最后值得一提的是,虽然在20世纪60年代末期,粤语片面对着国语片雄霸市场的威胁,但仍力求在戏种上有所突破,青春歌舞片顺势兴起,并造就了两位当时得令的年青人偶像-萧芳芳和陈宝珠,电影界追捧偶像的热潮可说是由她们而起。

七十年代

20世纪70年代是香港普及文化的重要转折点,而香港电影也随着电视的普及化,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以至香港人心态的转变而受到种种冲击,以致70年代的香港电影是趋向多元化及地道化。

承接60年代中期的凌厉气势,邵氏在70年代初期依然在香港电影业占着领导的地位,拥有东南亚电影王国的美誉,出品了大量国语武打片,大导演包括楚原、张彻及刘家良等等。

他们都以熟悉的刀剑拳脚功夫片作依归,电影世界里都是强烈的阳刚味,其中张彻的电影更造就了偶像级武打明星,如王羽、狄龙、傅声等。

1979年的《英雄无泪》就是当年邵氏最卖座的功夫片之一。

踏入1971年,此类古装刀剑片的锋芒其实以较在60年代逊色,原因大抵是一代武打明星李小龙的出现。

李小龙配合着邹文怀的嘉禾电影公司的崛起,在70年代初叱吒一时。

从首部作品《唐山大兄》(1971)到之后两年间拍摄的《精武门》及《猛龙过江》令李小龙进军国际影坛,创造出香港电影事业的神话。

1973年李小龙骤然暴瘁,令功夫片热潮未能延续。

而随着本地文化的普及,香港观众对远离现实的功夫片渐渐失去兴趣,反而对反映当时社会状况,讽刺现实的电影加以青睐,这就解释了楚原的《七十二家房客》在1973年成为最卖座电影的原因。

《七十二家房客》里的演员,如郑少秋、沈殿霞都是当时的电视艺员,而由于电视已成为当时的重要媒体,因此他们对观众来说有一定的吸引力。

而这部电影的成功,不但为以后的新电影类型作了开端,更令粤语片得到重新振兴。

自此,很多电影都走地道市井的风格,演员的演绎亦带有嘻笑怒骂的味道。

从电视跳到电影的许氏兄弟也因此而冒起,成为70年代、以至80年代香港电影的中流砥柱。

由于从70年代中期开始,大家的主导阅读方式是电视模式,很多粤语片的题材或灵感都是来自电视内容,如《阿福正传》(1974)、《大乡里》(1974)、《新啼笑姻缘》(1975)。

许冠文、许冠杰两兄弟也跳出了电视趣剧的框框,走上大银幕,以其独有的笑话公式拍摄了一系列非常卖座的喜剧 :《鬼马双星》(1974)、《半斤八两》(1976)、《卖身契》(1978)等等。

这些电影不但令喜剧在香港电影史上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更促使了后来功夫喜剧的诞生。

1978年袁和平执导《蛇形刁手》和《醉拳》奠定了功夫喜剧的地位,使其成为70年代末最具代表性的电影类型。

功夫喜剧离开电视感性,以密集的功夫设计及谐趣的杂耍风格吸引观众;可以说是揉合了传统功夫片及许氏兄弟式的喜剧精粹。

演员方面,成龙,洪金宝等也摆脱了以往武打明星的英雄模式,改而以反叛贪玩的形象来亲近观众。

除了以上提及的片种,提到70年代的香港电影,不可不提的是大导演李翰祥从台湾返回香港东山再起,大拍风月绰头及骗术奇观电影。

好像他在1971年拍下的《骗术奇谭》,不但开始了他的电影生涯新的一页,也象征着70年代香港电影意识的转变-金钱至上、绰头化的风格抬头,这个影响一直延续到80年代。

不过,1979年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出现却为香港电影带来了富神采而短暂的变奏。

1979年是香港电影的重要里程碑,那是香港电影新浪潮的开始。

大批电视幕后工作者转投电影圈,他们包括许鞍华、章国明、谭家明、严浩、徐克、余允抗等等,他们本着对电影的热诚,及年轻人特有的创意和社会触觉,拍出不少充满个人色彩的电影作品,为香港电影打开崭新的一页。

最先掀起新浪潮的是1979年的三部作品:《疯劫》(许鞍华执导)、《蝶变》(徐克执导)、《点指兵兵》(章国明执导)。

其后这批或在外国学习电影,或在电视台少林寺出身的年轻导演继续拍摄了一部又一部风格化的电影,包括方育平的《父子情》(1981)、《半边人》(1982)、徐克的《第一类型危险》(1980)、谭家明的《烈火青春》(1982)等数十部作品,都很能表达这些导演对当时社会气象的感觉及情怀。

虽然这些新导演全被以“新浪潮导演”之名,但事实上,他们每一位的作品都极富个人色彩,并没有陷入香港电影类型化的传统模式。

许鞍华的作品流露出深刻的人文性、高度的女性敏锐;徐克有一股神经质的张力;方育平作风朴实,真实感浓厚;严浩浪荡于青春暴烈及淡然含蓄之间;谭家明走中产美学;章国明擅拍 *** 片等等,这些特质都体验到新浪潮电影的“作者论”美学。

“新浪潮”标志着香港电影与上一代中国本位粤语片的决裂。

五、六十年代的粤语片往往背负着沉重的民族包袱,未能突破创新;而“新浪潮”电影则带有浓厚的都市色彩,流露强烈的本地感性;这跟导演们于香港成长、受西方教育很有关系。

此外,这时期的电影都慎用大明星,制作成本亦得到控制,跟后来的港产片标榜卡士明星,动辄千万制作的营运模式可谓截然不同。

八十年代

香港的电影界从来都是以商业挂帅,新浪潮电影叫好不叫座,自然难免被淘汰的厄运。

20世纪80年代初,新艺城影业公司异军突起,吸纳大批当时崭露头角的导演:吴宇森、徐克、林岭东、高志森等,炮制一部一部商业挂帅的电影,其中以喜剧为主。

这些电影的共通点是以电视台集体创作的模式来度桥创作,充满密集的笑料及动作,一切以迎合观众口味为依归,代表作品有许氏兄弟的《最佳拍档》系列及《龙虎风云》等。

除新艺城之外,80年代叱吒一时的电影公司还有德宝电影公司。

德宝成立于1984年,一方面拍喜剧(《双龙》系列、《富贵逼人》、一方面也拍动作片《皇家师姐》系列、或者都市优皮小品路线 (《三人世界》、《单身贵族》),务求达到片种多元化的要求。

至于嘉禾电影公司则继续以成龙作头牌,让他从《师弟出马》、《龙少爷》的功夫小子形像,渐渐成为《A计划》中稳打稳扎的真正打星,而到了《警察故事》及《奇迹》,更是成龙的颠峰之作。

同样是武师出身的德宝明星洪金宝却凭《鬼打鬼》(1980) 开创了灵幻片的潮流,之后的《僵尸先生》系列也是走相近的风格。

而他的另一系列片《奇谋妙计五福星》以至《运财五福星》也取得很好的票房成绩。

据统计,80年代的十大卖座香港电影之中,新艺城占了四部,嘉禾占了五部,再加上多产量的德宝(1984至1989的五年间,拍制了47部电影)整个八十年代可称为三雄各据的时期。

跟20世纪70年代末兴起的新浪潮相比,我们会发现到80年代的香港电影由于太过侧重剧情堆砌,明星包装,因此电影类型单向化,更遑论什么作者论了。

有人认为这时期的电影造就明星、扼杀导演、编剧的创作,使香港电影走上穷途没落,加上1989年经济、影带市道不发达等种种因素下,令80年代末期的香港电影市道滑落。

尽管如此,若不以电影质素或创意来衡量,单看票房成绩及投资者的态度,说20世纪80年代的香港电影属飞黄腾达的时期实在不为过。

1990年,周星驰以《赌圣》大破纪录,开始他的票房神话,90年代至今基本是周星驰的天下。

综观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电影,基本上仍可称之为百花齐放,我们不但有从80年代顺利跨向90年代的新一代导演:张婉婷(《秋天的童话》)、王家卫(《旺角卡门》)、关锦鹏(《胭脂扣》)、陈嘉上(《小男人周记》)等等,可是,依照香港电影的传统,卖座的片种总有跟风者,而当跟风者众、水准参差的时候,亦即该电影类型走向死亡之路。

武侠动作片热潮如是,赌片热潮及后期的古惑仔系列也没有例外。

到了90年代中期,港产片票房连续下挫,西片逐步抬头。

《侏罗纪公园》(Jurassic Park)先在93年创下六千万元票房佳绩,1998年的《泰坦尼克号》(Titanic)更以一亿一千万元攀上顶峰,这部映了195天的好莱坞A级大制作还占了“本世纪百部卖座片”中的榜首位置,完全压倒了在80年代威风一时的新艺城作品《最佳拍挡》系列。

另一个令90年代香港电影褪色的原因是盗版问题。

80年代录影带市场兴起已经令电影收入大打折扣,到了90年代后期,盗版VCD更为香港电影市道带来了重击。

不少电影在午夜场或首映过后便出现盗版,海关和警方又互相推卸责任,后来香港 *** 才开始正视这个问题,海关逐渐加强扫荡,才使盗版VCD活动略为收敛。

香港电影界曾多次组团访京,与港澳办及电影局商讨创作自由、版权问题等,亦促请中央 *** 开放市场。

1997年回归后,香港特别行政区首长 *** 先生首次在《施政报告》中提到香港电影,并拨出一亿港元开发电影科技及接受资助申请,令香港电影人略为安慰,更把2000年的香港电影金像奖搞得有声有色。

可喜的是,香港电影人扬威国际,张曼玉、萧芳芳、王家卫先后在柏林、戛纳等国际影展中获奖,香港电影渐受国际影坛重视。

可惜的是,这也导致影圈人才外流,吴宇森、唐季礼、袁和平、林岭东等著名导演纷纷前往好莱坞发展,周润发、成龙及杨紫琼等巨星级演员亦被好莱坞罗致。

20世纪90年代的卖座保证是“双周一成”(周润发、周星驰及成龙),

有外流亦有外援加入,香港电影人在亚洲区寻找了不少新面孔,成绩最突出的是在台湾一脱成名的舒淇,在香港成功转型,由脱星变性格演技派,成绩斐然。

还有90年代中期之后,香港掀起日本电视剧热潮,连带电影界亦多找了日本演员参与港产片,其中又以女星为主,包括《星月童话》、《东京攻略》和《阿虎》,当然亦少不得成龙电影里插科打诨的一众日本美女。

科幻特技也顺着世界性的大趋势融入香港电影之中,《风云之雄霸天下》与《中华英雄》是其中成功的例子,而动作片《特警新人类》及《紫雨风暴》、《蓝血人》更特别邀请外国特技效果专家设计爆炸场面,令观众叹为观止。

总括来说,20世纪90年代的香港电影虽然较诸于80年代有所失色,但似乎在创作意念及电影制作方面则有过之而无不及。

一些小成本制作的独立电影如《过海隧道》、《天上人间》等亦有公映的机会,加上数码电影的冒起,而剧本创作亦得到应有的重视。

相信踏入新纪元,香港电影将会追求更高的质素,并带领整个亚洲区的电影业迈向国际影坛。

然而,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相对于20世纪80年代电影公司大洒金钱,演员一天九组戏的好景日子来说,2000年代的香港电影的确危机重重,阴霾满布。

还有90年代的奇迹及几个国际知名的名字,周星驰、周润发、成龙等等。

2003年是香港电影业最黑暗的一年。

除了经济继续低迷之外,非典型性肺炎(SARS)病毒爆发,使许多戏院空空如也,并令电影制作停顿四个月;该年只共拍摄54部电影。

香港的两位著名歌手兼演员张国荣(46岁)和梅艳芳(40岁)的死,对电影业更是雪上加霜。

周星驰独有的“无厘头”喜剧深得民心,他的作品如《逃学威龙》、《唐伯虎点秋香》、《食神》等等都是90年代的喜剧经典。

从《喜剧之王》开始,周星驰导演的作品全都是香港电影年度票房冠军。

周星驰明显减产,一边休养生息,一边走上幕后之路。

周润发拍了一连串英雄片、动作片,虽偶有票房失利,但基本上还算有观众缘。

其进军好莱坞,除拍摄一贯的动作片(如《血仍未冷》) ,还尝试拍如《安娜与国王》。

到大陆转型做配角(如《让子弹飞》《大闹天宫》,也只能拍《大上海》这种老本行电影,可惜在香港竟只有500万港元的票房。

至于成龙则大致维持一年一部大制作,票房上依然不俗,但相对于90年代的成绩,2000年后成龙主演电影已不算大卖。

可惜在电影风格上难求突破。

《十二生肖》在香港更只有800多万港元的票房。

导演方面,“双王”王晶和王家卫可谓双映成趣,一个擅拍商业味道极重的电影,更被揶揄为“屎尿屁”导演;一个专挑大明星合并,产量少、艺术味浓,往往得到国际影展的垂青,两人电影风格回异,但在21世纪的香港电影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另外,新浪潮创将之一杜琪峰颇受瞩目,作品叫好又叫座,愈来愈有个人风格。

还有凭《香港制造》打出名堂的陈果亦成功地从独立电影导演变为香港主流电影导演之一。

Ⅱ 香港电影的起源和历史

1904 年,才有第一个中国人在中国香港从事电影事业,他就是余顺丰。7而第一部在中国香港拍摄的故事片是1909 年由亚细亚影戏公司(图右)制作《偷烧鸭》,它是一部短片,剧情很简单:一个瘦小的小偷(由梁少玻饰演)偷一个胖商人(由黄仲文扮演)贩卖的烧鸭,被警察(由黎北海扮演)发觉,把小偷捉住。而这部片的导演是梁少坡,他是中国香港第一位电影导演,也同时是第一位男主角。1973 年美国人宾杰门•布拉斯基创办了中国香港首家电影公司「华美影片公司」8并与“中国香港电影之父”——黎民伟9合作拍成《庄子试妻》,但当此片拍完后布拉斯基把影片带回美国,因此由中国香港电影公司制作的第一部电影,只在美国上映而从来没有在中国香港面世。在 1922 年,黎民伟建立了中国香港首家中国人全资拥有的电影公司—「民新」,并于 1924 年生产了中国香港第一部故事长片《胭脂》,而在 1925 至 1926 年,省港大 *** 爆发,长达十六个月之久,并导致了民新电影厂在中国香港的制作结束,转移到上海发展,而且使中国香港一些刚冒起的电影公司倒闭,少数则转移至广州。1930 年代,中国香港的电影随着黎北海(黎民伟的哥哥)创建「中国香港电影公司」而开始复苏,而由黎民伟所创7余慕云:《中国香港电影掌故》(第一辑),(中国香港:广角镜出版社,1985 年),页 148由布拉斯基负责拍片资金、设备和技术,黎民伟则负责供应电影剧本、演员、服装和道具。但在拍摄完《庄子试妻》一片后,华美便告完结,它甚至被视为一有名无实的电影制作公司,因为它既没有办公地址,也没有在中国香港公映过它的唯一的作品。9黎民伟认为电影不单是娱乐,更是“移风易俗,辅助教育,改良社会的工具”。在中国处于列强占据的情况下,他强调以“电影救国”。故中国香港电业事业在早期已有一个比娱乐更崇高之理想,为中国香港电影奠下一良好的发展方向。 上海「民新」与几间公司合并成「联华影业公司」并于 1931 年在中国香港建立分厂及成立电影学校——「联华演员养成所」培训了一批著名的粤语片导演如黄岱,而该校的名导师关文清(著名导演)更造就了两位超级影星:吴楚帆和黄曼梨。另外在三十年代的中国香港电影有一个特色就是不少港产粤语片皆是重拍或改编自上海的著名国语片,例如:《胭脂泪》改编自《神女》;《南国姊妹花》改自《姊妹花》等。中国香港在 1933 年前所出产的电影皆是默片。除了有音乐外,通常有解画人讲解。“据说在 1930 年期间,在太平戏院放映《火烧红莲寺》时,解画人便有数名之多,配合动作绘形绘声,效果不错。”而在 1932 年,广州出产第一部局部的有声粤语片《无敌情魔》;其后亦有第一部全部有粤语对白的粤语片《战地两孤女》,这两部片先后在港上映。在 1932 年末,中国香港第一间生产有声电影的「中华制造声默片有限公司」在中国香港招股,并于 1935 年,中国香港电影才完全进入有声电影之年代。1940 年代,中国香港「大观影片公司」美国分厂出品的《华侨之光》是中国香港第一部局部彩色(三原彩色)立体电影。在同年春「南洋影片公司模旅」主事人邵村人发起了一个名为「粤语片革新运动」,他认为若要改善中国香港电影必先需把影片的质素提高,并主张先从剧本着手,才能产生好电影,更罗致了各方各面的技术人员,网络名符其实的一级演员及一群文字与电影艺术均有专业修养的青年担任。 例如古龙耕、冯凤歌等人。「南洋」在这次革新运动下创作出《千金一笑》,《怪侠一枝梅》,《望夫山》,《何日君再来》等名作。其后烂仿,中国香港陷入战乱时期,“从 1941 年 12 月日本入侵中国香港并炸毁了大观电影厂和其他电影设施,1946 年年初,中国香港电影业处于完全停顿的状态。”其实自 1945 年末已有「联艺」,「华声」,「联声」等电影公司复员,复业,但由于一些主要电影工作者如关文清,吴楚帆,白燕等还在外地,而且一些中国香港原有的电影制片场地如「南洋片场」,「大观片场」等受到破坏,已经变成废墟一片;加上一些制片器材亦缺乏,因此中国香港电影业直至 1946 年才开始正式复苏。“港土重光后,娱乐事业日趋蓬勃,尤以电影院,观众更形拥挤,每逢佳片放映,老早即造满座。”也有言“1940 年代末到 1960 年代中是粤语影片的盛产期。每年有 200 部粤语片旦历凳问世,其中不少是粤剧片。”但其实自 1946 年代后除了粤语片外,国语片也同时发展起来,这更是由于在内战期间上海时局动荡,国内的著名电影人如张善琨,李祖永,朱石麟等;演员则有周旋,严俊和白光等纷纷南下。在此时张善琨与李祖永在中国香港成立了「永华影业公司」(1947-1954)并于 1948 年拍摄《国魂》及《清宫秘史》两套轰动一时的著名电影。在 1940 年代末还有「大中华」,「长城」,「国泰」等国语电影厂出现,这些电影厂更出产了不少著名电影,如「长城」推出《一代妖姬》一片,哄动一时,成为一代名片。踏入 50 年代,被喻为是中国香港电影的黄金时代。由于战后中国香港社会还未完全复原,加上大量难民涌入,造成不少严重社会问题。 “七日鲜” ,因为这些影片一个星期使能拍完。但此时亦有不少严肃认真之作,例如「中联」的《家》(根据巴金的小说改编),「中联」创业于 1952 年,其创办人共有二十一位,他们全都是粤语片中的精英份子,如:吴楚帆,张活游,马师曾,吴回,白燕,黄曼梨等。他们创立「中联」有一个共同目标:“抛开脱离现实,内容空泛的粤剧片,生产既娱乐大众又有教育意义的社会意识片。”而在“七日鲜”影片充斥下致使中国香港粤语片变得低俗,为了改善中国香港电影这种粗制滥糙之风气,一批有志向的电影人如:吴楚帆,吴回,秦剑,高鲁泉,红线女,李月清等一百六十四人发起了一个名为「粤语片清洁运动」(图右)去提高影片之质素,改善中国香港电影之发展。粤语片在 50 年代中到 60 年代初产量惊人,而且类型众多,有戏曲、武侠、喜剧、文艺、伦理等,可谓百花齐放。可是随着战后出生的一代逐渐成长,社会日趋繁荣和西化,年青一代有较高的教育水平,以往的传统粤语片己无法满足他们的口味,故出现了以经纪,白领及工厂女工为题材的都市喜剧、模仿西方间谍片的侦探动作片、全盘西化的歌舞片等,更出现了陈宝珠,萧芳芳等青春偶像片热潮。而同时“其实自 1961 年「邵氏」在清水湾的影城落成大展拳脚,开拓新院线,引进新科技……国语片的制作已非小本滥拍的粤语片所能及。” 《独臂刀》轰动影坛,国语片在 60 年代中开始大行其道,相反由于市场之转变,国语片之冲击,加上 1967 年中国香港电视广播有限公司启播,电视的普及吸引了一批观众,粤语片之产量开始下降。同时当时的导演因粤语片产量下降为了维持发展他拍了许多低成本的粤语 *** ,踏入七十年代李翰祥导演开始以风月题材作为出发点,拍制了不少情欲电影, *** 之兴起亦成为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电影业的一个特色。1971 年李小龙的《唐山大兄》再次把功夫片推上高峰,此时中国香港电影仍以国语片为主导,直至 1973 年才再次出现一部新的粤语片《七十二家房客》,翌年也有许冠文的《鬼马双星》到了 1977 年粤语片的产量才超过国语片,故到了 1970年代中粤语片才重新兴起。而踏入 70,80 年代的交替期可以说时中国香港电影发展的一个新里程。一批曾在外国攻读电影的青年,返港后在电视台取得实际的编导经验,其后纷纷投身影圈,以西方的拍摄巧创作出不少著名电影,为中国香港电影制作带来一次变革,造成所谓「新浪潮」(New Wave)之出现,“这股新力量,这套新观念,跟中国香港电影界长久以来的传统制度和观念又是那未的不同。他们一旦能够打入这个圈子,所带来的新气象是可以期待的。”这批新进人材亦创作了不少著名电影,如:许鞍华的《疯劫》,《投奔怒海》,《倾城之恋》,徐克的《蝶变》,严浩的《似水流年》,《滚滚红尘》,方育的《平父子情》,《半边人》,还有麦当雄,冼杞然,谭家明等人。而部分电影如严浩的《似水流年》,徐克的《蝶变》等更被选入二十世纪中文电影一百强,与经典电影《清宫秘史》等齐名。 元素,为中国香港电影注入当代感性、都会气息,也为中国香港电影带进现代化之局面。“新浪潮带来了技术革新,题材的多样化,以及大量对电影技术艺术热心无比的新人全面投入电影界,中国香港的商业电影从而获到更现代化的新面貌。”20时至今日,中国香港电影陷入低潮,这无疑与创作者的方向有关,他们从市场利益为着眼点,推出一些低俗搞笑电影,使影片变得无主题,无内涵,与 50 年代中那些“七日鲜”电影无分别。 历史—电影教学电影就如黎民伟先生所言是「移风易俗,辅助教育,改良社会的工具」,亦是历史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工具,电影往往不断反映当地的历史,不同国家的电影也反映出不同国家的历史及文化,利用电影可以把一些已被遗忘的历史片段通过影像,声音的结合重现于学生眼前,再配合课本及老师的讲解使学生能更有效掌握课文内容。 fed.cu.e/history/history2001/movieandhisteaching.pdf
这位大大你好 我本身也有急需用钱 找银行真的太慢了 我知道 中坜仁宝当铺 有在帮人代办二胎 估价速度快 放款速度快 息低保密 你可以去询问看看 我之前有在那里借过 服务态度好 办事效率好 真的是短期周转的好帮手 放心啦!仁宝当铺是 *** 立案合法当铺 网路上的风评也非常好 在 中坜YKK对面 03-4520077

Ⅲ 香港的电影院

香港最大的两家院线就是ua和百老汇。

你随便去哪一家连锁影院,效果都不错。

看你在铜锣湾什么位置。时代广场东边就有一个。

Ⅳ 香港拍电影基地在那里

香港拍电影的基地(香港影城、邵氏影城)位于新界将军澳工业园(将军澳市地段第67号),面积占地为523,000平方_,总楼面面积为1,100,000平方英尺。

由行政大楼、电影院、后期制作中心、展览厅及五间录影厂组成。影城建于2006年7月(当时只开始局部运作),其余的作内部装修;于2008年9月全面投入运作。

(4)最早香港最大电影院扩展阅读

中国其他影视基地介绍

1、横店影视城

横店影视城,位于浙江东阳市,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建成了秦王宫、清明上河图等28个大型实景基地和10座大型室内摄影棚。

2、上海影视乐园

上海影视乐园,又称“车墩影视基地”,是上海风情实景,30年代灯红酒绿的旧上海,黄包车、有轨电车、老爷车穿梭于街道,还有外白渡桥、黄浦江、天主教堂等。

3、长影世纪城

位于吉林省长春市,总占地面积100万平方米,以影视文化为主题,设有 3D 巨幕、4D特效、世界首家的5D影院。

Ⅳ 为什么现在香港几乎没什么电影了,也不出明星了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以前香港电影是很赚钱的,现在赚不了钱了。

香港自《无间道》后再没有优质的作品,原因是其主要市场为台湾,日韩,东南亚市场及大陆地区。香港几百万人的市场是养不起电影工业的。随着美国大片的入侵,原来的市场基本被占领。再加上大陆经济的腾飞,香港电影人才纷纷北上,导致香港电影的没落。另外,大陆电影水平的提高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现香港没有邵式,嘉禾等制作中心,等于没有电影制片厂,有点跟大陆一样,过去多少个老制片厂己不复存在演员老的老死的死,还好留下不少经典杰作,香港也一样,那些拍片秀女们尽都老,有的这些年就去世了,剩下部分人到大陆来拍片,如今影业不景气,让一些个人拍片给顶了,拍好片难得,尽拍一些垃圾没人看的片,熬费物资白当洖工夫,拍片不行导演差劲,演员不行,找些小品,相声演员,小品不说拍片,从中挣钱,丈着有名望拍些没人看片。

因为没落了。

别把什么政审,制度拿来说。1980~1995年香港电影辉煌的时候就没这些吗?

第一,香港电影死于抄袭与恶意竞争。

第二,香港电影死于全球化。

第三,香港电影死于人才凋零。

辉煌时期,香港负担着特殊地位,形成链接内地与西方的窗口,所以自1970年代开始,香港电影开始展露头角,比如李小龙为代表的功夫片。

80年代初,洪金宝开创的灵幻功夫片:

林正英的僵尸道长:

乃至陈晓东的倩女幽魂:

吴宇森的英雄本色:

同时,香港黑 社会 大量渗透电影圈,绑架演员,压缩控制片酬,洗钱等行为极其泛滥,严重威胁到演员和制片人利益,1992年1月15日,香港电影演员导演等等300多人公开游行,抗议黑 社会 暴行。

陈欣健李修贤是组织者:

以前,香港电影有大量黑 社会 资金,现在黑 社会 资金来源断绝,台湾所谓十大片商进入,玩起了片花制度。

什么叫片花?

台湾片商是想赚钱,只看电影中大牌明星多不多,以前香港明星片酬适当,一个大明星配几个普通二线三线,片酬加起来不过三四百万,导演还能构筑剧情。

此后,明星片酬暴涨,无论一线二线,导演只能用更多钱找更多明星,现在片酬都超过两千万,负面影响就是,电影实际拍摄投资急剧减少,剧本粗糙重复,等于只卖大明星的脸。

香港电影的国际开拓者邹文怀:

同时,电影火爆,更多的电影院出现。

1980年代,香港电影院大约50家。到了最多时达到6家院线150家,本来就狭窄的香港电影市场,出现恶性竞争。

潘迪生:

以前,院线少,上映质量能保证,粗制滥造的电影只能卖录像带,走东南亚与台湾市场收回成本。现在电影院多了,大量原本排不上的粗劣电影在恶性竞争下也能公开上映,观众大呼上当,后果就是电影口碑下跌。电影收益减少,只能继续缩减投资,增加软广告,质量越发降低。

此时,具备代表性的两大好莱坞电影进入香港,所以这就有后来说的,香港电影败于1993(侏罗纪),亡于1997(泰坦尼克号)的说法。

台湾片商退出,东南亚经济危机重创亚洲市场,谁都在谨慎投资电影。而香港本地两个电视台根本无法养活原来9万电影从业人员,只能分流,少部分留守,部分去台湾和大陆,一部分转行。

香港电影自1992年的巅峰极速衰亡。

没有好莱坞的大笔投资与数字化,也没有本地市场支持甚至从业人员都失去了。

因为香港的电影大部分都是打砸抢和黑 社会 ,内陆受香港电影的影响多少年来出现了多少黑 社会 。影视媒体的影响,左右了 社会 的发展方向。香港的喜剧片还是非常好看的,至今内陆电影无法超越。

改开前,香港是大陆的窗口。这么多年过去了,一个小小的香港,不可能不被大陆湮没。

原因很简单,像一些向、刘、成、周、洪等等明星大佬完全控制了香港 娱乐 圈,这些人自己演不动了,还不想失去影响力,所以根本不想捧新人,所以几十年下去了,香港 娱乐 圈还是这些老面孔,那能外出什么好作品

香港文化衰落了。
中国以前因为文革的原因,老百姓的文化生活很单调,对香港武侠片强烈需要,带来视觉和心理上的刺激。现在呢,老百姓对文化需求出现多元化,武侠片打砸片份量轻了。欧美日韩片占有相当大市场。从文化上看,香港已经不是窗口,只剩下金融和转口贸易。
以前香港成衣也很历害的,现在也不行了。
最可悲的是香港创新力严重不足,而且出现内斗和内耗。从经济上看,几大家族垄断地产和商业,大部分平民面对高房价无可奈何。阶层已经固化,利益格局已经成熟,港人优越感曰渐衰微。
没有产业支持,巨星就没有土壤。

电影结尾处字幕:“随着这座城市暗光沉睡之时,我们有否已淡忘了光辉的过去?不知今夕何夕……”

香港作为亚洲的金融中心,近些年经济飞速发展带来的后遗症正在这座城市愈演愈烈,城市压力过大导致 社会 问题增加。

在彭浩翔的电影中展示了当代香港的一则恐怖寓言:如果你要生存在这个疯狂的楼市,你就必须变得更加疯狂。

人都是被 社会 现实逼疯的,主角郑丽嫦的连环凶杀是有形的杀戮,而楼市的飙升和业主的哄抬则是种无形的杀戮。

怪咖彭浩翔用B级片的套路来发泄了广大房奴们的愤怒,但思想上却折射出楼价暴涨大潮中个体的彷徨与无能为力。

《维多利亚一号》:一个疯狂的城市,要想生存,就须变得比它更疯狂

这座城市正在老去,

这个地方的规则和秩序正在被丢弃,

这个时代的 历史 正在消亡,如同记忆中的香港电影一样……

编辑于 2016-10-11 ·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

赞同 275

评论

SydneyCarton

先说结论:

作为一个特殊文化意义上的“香港电影”这个概念,已经死掉了,基本是对 历史 的追溯与概括,基本谈不上再有较大的更新。这个概念截止期没有明确界线。在我看来,9-7只能算ICU,而且更多显现出来的是“果”而非“因”,《无间道》系列倒是可以看成“香港电影”这一概念的最终挽歌。关于这一点,我在(如何评价《无间道》三部曲?) 下有具体阐述。

这个概念死掉,不是说它不再做电影了,或者说在电影界地位不重要了。这么多年的积淀摆着,而且背后还有依旧庞大的 娱乐 业,香港仍然是一处电影重镇。而香港的电影人依旧会在华语电影中占有一席之地,像杜琪峰为首的银河、许鞍华、林超贤等导演依然保持着旺盛的创作力,并且也不时推出佳作。但这些都无法挽救香港电影这个概念的死亡。为什么?听我慢慢道来。

旧时中国的电影首都应该是上海,但得益于大陆变局,正如纳粹肆虐使欧洲艺术家逃往北美,不少电影人也前往香港。来的除了人才,更有资本,这些使得香港部分继承了旧上海电影工业的衣钵。而香港虽然是在港英政府治下,但在相当长的阶段里,相对的自由度都比海峡两岸的政权更为宽松。这些都促使香港电影产业兴起。

后来我们就看到了邵氏的做大。别看邵氏家大业大,旗下也是明星无数,其实邵氏拍片比较省钱,跟现在这种烧钱拍片根本不能比。首先那些明星演员、导演都是邵氏员工,靠工资过活的,管你人前多么风光,邵跑跑不多给你一个子儿你一点办法没有。你牛逼你可以走啊,但出了邵氏也不好混,又有乖乖回来的,比如整天吐槽老板抠门的李翰祥。而且邵氏是行业垂直垄断型企业,片场影院一把抓,有片场,拍片场地布景等花费可以省不少,有影院,全产业联动,都是我的。再加上彼时观众对视觉工艺要求还不是特别高,所以邵氏那些成本很低现在看起来“粗制滥造”的片子,一样有市场。就算票房相对低一点有啥关系,成本这么低,回本压力小多了。而且香港片彼时在东南亚市场还颇为吃香,有本埠做基底,外埠再卖一卖,日子还是比较好过的。

那么为什么香港片会在东南亚一带有市场?流行文化比较接近是一个方面。这还是要回到前面说的香港的相对自由度,再加上高度的商业性,使得香港人拍片时既没有海峡两岸的郑智负担,又会主动而有的放矢地针对市民阶层的口味开掘 娱乐 。以邵氏片为例,你们以后后来王晶、周星驰的无厘头没下限,呵呵,看看邵氏武侠片,才知道什么叫脑洞大开、节操洗地。这种以模糊而游动的道德标准为底线,在界限内肆无忌惮的“勇敢”,是其他各方万万不及的。这种口味取向也为后面埋下了伏笔。

或许很多港片影迷提港片会以邵氏为正宗,但我是在八九十年代港片中长大的,所以八九十年代的港片在我眼里可能地位会更高。为什么?这里要提到的就是香港电影新浪潮了。邵氏虽然雄霸多年,但毕竟还是高度功利的商业指向,大片场经营更是把指标卡得死死的,所以,虽不能说邵氏对香港电影的拍摄语言革新没贡献,但是相较它的江湖地位,相对而言,贡献有限。而香港电影新浪潮则可以看成是一批少壮派影人带来的香港电影语言的狂飙突进。谭家明、许鞍华、徐克等电影作者以突破性的姿态在电影形式和内容上大举开拓。这次狂飙突进不仅是艺术上的,更是将一些当时看来前卫的手法与内容推而广之,使得香港电影更加肆无忌惮。前面说到邵氏片虽然玩得狠,但邵氏的三观其实仍是保守和传统的,电影拍摄方法还是相对守旧的,而经过新浪潮的冲击,香港电影拍摄上玩得更high,内容上也越来越挑战传统底线。(顺便说一句,徐克的《蝶变》我觉得一般,但《第一类型危险》是真的好,手法到精神上的刺激,high爆了)我是先看的八九十年代港片,再看的老邵氏,最后补了一些新浪潮的课,新浪潮在中间带来的美学变化很明显,这也带动了观众观赏口味的变化。而随着新浪潮而来的不止是电影形式与内容之变,更是市场竞争的加剧。邵氏作为一个老片场,多少在这场狂飙突进里有些守成了。本来邹文怀、何冠昌分出来的嘉禾就几乎可以分庭抗礼,80年代后一干其他公司兴起,邵氏却仍坚持着片场产品。作品质量和新颖程度和这些新贵比,明显有所不及。

而在这场激烈竞争中,大量中小公司涌现出来,融资、拍片方式更加灵活,内容上更无拘束。香港电影在亚太市场真正达到高峰。到这时,“香港电影”这个动态概念才慢慢定型,我把它归纳一下,大致有几个特征:

第一,肯定不用讲,香港片商投资,或以香港制作班底为主。

第二,以香港市民文化口味为主,融合有英国的欧美式中产阶级文化、广东地方文化、香港本地民间文化,并对4-9前上海市民文化也有一定程度的继承,呈现出来的是杂糅状态。

第三,以商业利益的追逐为终极目标,为达到此目标,底线可以无限放低。

这里的“放低”是中性含义,一方面是趣味上可以无限低俗,像有一阶段邵氏片无论必要与否每片必有裸镜,如果这还不算难以接受,我们也可以拿好莱坞做个对比,同样是狂热追逐商业利益,在美国的清教传统之下,《人肉叉烧包》、《乌鼠机密档案》中直接表现对儿童的虐杀是无论如何都不会在主流影片中出现的。但香港电影对此的容忍度比较高。

而在另一方面,这个“放低”可以理解为,为了赢得最大 娱乐 效果,香港电影可以怪招频出,无名山村里的吃人魔王可以cosplay林肯,流氓地痞的生身父亲也可以是Chairman Miao……这些固然会引起争议,但也使得香港电影呈现出无与伦比的创作活力。后来常说的“无厘头”就是这种风格的部分总结。

第四,尽皆狂欢,如果不是喜剧,至少也会有喜剧因素。这一阶段香港电影哪怕是很悲情的故事,像89年版的《人海孤鸿》,94年的《暴雨骄阳》都是不乏 社会 反思和道德劝诫的苦情片,即便如此,片中仍不乏“查乳癌查舌癌”、“奶罩倒穿”等笑料。所有场次,只要编导想要,只需一秒钟,统统变喜剧。这一点对我影响蛮大的。

第五,这是波德维尔提到过的,原话不记得了,大意是:即便香港电影呈现出高度量产的状态,这些影片平均来看,并非完全的烂作,细看每一部要么在技法上要么在内容上都会有些想法,但总体制作会因为赶时间而显得粗糙。所以港片往往呈现的是有佳句少妙章的状态。

这话既可以理解为急功近利,也可以从积极的意义上理解:香港电影的主要班底,少有学院科班出身的,大部分是仅受过速成培训,甚至速成培训都未经历直接在片场拜师学艺摸爬滚打练出来的。这样出身的班底,虽然很少能提出什么理论,但手活儿极熟练,个别混得不错的,脑子都很灵活,能想出一些匪夷所思的招数。所以虽然速度快,但东西都还挺有个样子,甚至里面不乏亮点。

这五点大致就是我对“香港电影”在艺术呈现上的定义,它的成因可以从前面我提到的大的脉络看出。

那么,香港电影是怎么衰落的?为什么会衰落?

有人粗制滥造太多,有人说黑帮控制,有人说97回归,有人说大经济环境不佳……都有道理。

归结一下,时代变了。

其实我们回过头看看它成功的过程可以看出来,香港电影能成功是一个诸多原因促成的产物。

幸运地站在海峡两岸之外,既没有太大郑智压力和负担,又吸收了人才和资金。

本土文化、郑智氛围都很宽松,而且对商业有着强烈的追逐意识。

但一切到了90年代中后期,事儿都变了。

1、影片的普遍制片成本提升,单靠本埠市场支撑不住,而大陆市场尚未成形,更谈不上开放。

2、粗制滥造太多导致影片淤积,资金回笼成问题,本土经济不景气,台湾片商也在撤资,缺乏金主。

3、周边重要电影市场,比如韩国,自身的电影产业发展迅猛,而且还设了国产片保护。

4、自身电影人才瞅准机会早早抽身,但造星断档,青黄不接,周润发、成龙、李连杰(这个算出口转内销吧)纷纷投身好莱坞,,带来的空缺很能被填补。

5、上面这些原因造成的拍片量下降又直接导致原有片场师徒传承制实际破产——师父自己都吃不饱呢,所以带来的是人才的全方位断档。别的不说,香港原来世界最强的电影岗位——武术指导,你有见到多少新面孔吗?

香港电影人不能混吃等死啊,大家都想办法救市啊,这才有了《无间道》的应运而生。但大家看这个系列可以看出来,片子是非常不错,但原来意义上的“香港电影”在这个系列中基本荡然无存了。而且它这一个系列成功了,但并没有因此拯救香港电影,只是带来的是随后一小段时间的跟风——题材、拍摄形式上统统跟风。中间虽然也不乏一些能看的作品,但没有一部能达到《无间道》的成功,而在这个过程中,香港电影自身的特质基本丧失了。

香港电影人怎么办呢?他们的目光瞄向了北方,中国大陆,这个正逐渐开放并兴起的新市场。90年代合拍片还只是部分试水,到了这时候香港电影人已经是成批涌入大陆了。有一个段子,一个朋友去见文隽,刚好一个香港编剧找文。编剧问他:文生,导演协会已经开了普通话培训班,什么时候编剧协会也开一个?文隽有点尴尬,把那编剧敷衍几句打发走了。跟90年代香港人来大陆排片不同,时代不一样了,大陆人不再是那个又土又穷的表姐,土或许还是土,但穷——至少对于金主们来说,是一点都不穷了。

大量香港电影人在大陆获得了工作机会。我在这里要强调一下,这不是说大陆是香港电影人的救世主,其实就是个工作机会。大陆毕竟熟谙商业电影拍摄法的人才还不够多,这时候很需要拥有大量经验的香港人参与。而即使让香港人来操盘,也不是没有代价的,你要在大陆拍片,并且要在大陆公映,你就得面对严苛的大陆%^&(大家都懂的)。更何况香港人的口味跟大陆观众又有相当的区别,本来就不是最佳创作状态,又在高度限制下开工,这样状态下出来的作品,你觉得还能叫“香港电影”么?

更何况大陆电影人也在慢慢自己成长,渐渐的,投资方发现,与其让香港人来拍,不如试试大陆自己的导演,他们可能更了解大陆人的口味。从影片艺术水平上来讲,不好说是耶非耶,但从商业成绩来看,香港人的“优势”也在逐渐消弭。哪怕是一些比较成功已经成名的大导演,像陈可辛,从《如果·爱》开始,一直拍到《中国合伙人》才算第一次真正在商业和口碑上赢得了大陆的认可。陈可辛这种文化接受力很强且血统多元一早就倡导“亚洲电影”概念的作者尚且如此,你觉得其他人会更好多少么?

虽然大陆电影产业问题非常之多,但有资本的力量,并且也确实有一些有见识有能力的企业与制作人在推动,“香港电影”这个概念逐渐消亡了,而标志着大陆、香港、台湾乃至东南亚华人作者更大程度上融合的“华语电影”概念在这几年逐渐形成。香港仍然是一块电影重镇,仍然有杜琪峰、许鞍华等作者,并且也不时会有个别新人涌现,但这些成就已经是大“华语电影”的成就了。无论从地域人才的参与,还是电影内容的接近,呈现出来的分别是电影作者的分别,而非大地域文化概念上的分别了。

消亡说起来令人伤感,但只要还有大批热爱电影的人仍然在保持创作,仍不时推出好作品,你管它到底是“香港电影”还是“华语电影”呢?

本文纯粹“印象派”,本人也非香港电影研究者,只是个港片影迷,想到哪儿写到哪儿,挂一漏万,权当抛砖引玉。见笑,见笑~

喜欢香港老一带的艺人,他们敬业自律,不像内地的一些人有点名自以为是,牛哄哄,还有的唱一两首歌就觉得自己是大师

Ⅵ 1982年香港人口500万,票价12元卖出2600多万,电影辉煌的开始

1982年是令香港电影人鼓舞的一年,因为全年总票房有三分之一的增长,更有8部千万票房的电影,但最辉煌则莫过于" 最佳拍挡 "这部电影,不单是首部过二千万票房的电影,更是香港开埠以来入场最高次数的电影,以当年后座票价为$12计算,超过二百万人次曾入场观看,而当年的香港人口都只有五百万,绝对是空前绝后。另一值得留意是写实片的抬头,许鞍华的"投奔怒海"及麦当雄的"靓妹仔"都是过千万票房,七十年代盛极一时的武侠片,在80年代初期也渐渐衰落了。最后,香港首间迷你戏院,位于长沙湾的"京华戏院"亦在82年投入服务。 80年代初,香港作为仅次于好莱坞的世界第二大电影出品地,其实已足够在世界称雄,港产电影以独特的风格以及脉络令世人瞩目,李小龙的功夫片打开了国际市场,随后又有成龙、刘家良等人后来居上,那时受到欧美熏陶也同样浓重,香港电影其实在本土化与国际化之间悄然并步行走,《最佳拍档》系列就是其中一例,当时007系列开始风靡亚洲,对于亚洲观众来说,却有着独特的审美意味,精明的香港电影人如何能够放弃如此借鉴的机会,从第一部的纯然致敬到尔后的跨海合作,着实见证了当时两大电影巨头完美融合的霸气 历史 (当然剧中还YY了一把里根总统),作为新艺城标榜正式创业作的此片,用心程度可见一斑。 1982年电影最高十大票房排行榜

1最佳拍挡$26,043,773许冠杰、麦嘉、张艾嘉主演。

《最佳拍档》是由曾志伟、林领东、刘家良执导的一部电影,许冠杰,麦嘉,张艾嘉主演,林子祥,徐克,友情出演的一部喜剧电影 。电影讲述了神偷黑猫盗宝时无间中遗下一只白手套展开,警方怀疑是国际犯罪集团的“白手套”所为,于是惊动国际刑警,派光头神探前来查案;而黑手党因为有人冒充其“白手套"四处犯罪,也派杀手来港调查。这倒让黑猫感到危机重重,为保命向警方自首,并一起对付真正的“白手套” 。

阵容是颇为讨喜的许冠杰、张艾嘉与麦嘉组合,这个组合主要以许冠杰为首,因为当日许冠杰已是影坛与歌坛如日中天的天王巨星,至少在TVB这个造星工厂还未送出如今大批 娱乐 圈中坚力量之前。毫无疑问,这个组合是颇具成功的,许冠杰饰演的KING KONG鬼马顽皮,自信满满;麦嘉饰演的光头神探敦厚老实,自以为是;张艾嘉饰演的女警表面火辣十足,温文尔雅仅是昙花一现,但是在骨子里是渴望自己得到疼爱。就是这样一个三角关系,相互依赖却又相互制约的微妙。

2难兄难弟$16,724,578 麦嘉执导,黄百鸣担任编剧,石天、泰迪罗宾、吴耀汉、钟楚红主演。

《难兄难弟》是1982年出品的喜剧电影,由麦嘉执导,黄百鸣担任编剧,石天、泰迪罗宾、吴耀汉、钟楚红主演。影片的投资只是《最佳拍档》的一个尾数,但票房收益却站到了同年的第二名,成为名副其实的黑马。剧情讲述生性内向的阿兴和性格开朗的阿汉为夜总会表演节目的拍档,阿汉助阿兴追求一女歌手,一富商亦欲追求。然而歌手已名花有主,富商误以为是阿兴坏了他的好事,派人将他打成痴呆。经阿汉带他多方求医,不但恢复正常,更变得机敏过人。二人联手惩处了富商,并双双抱得美人归。这是在1982年较为成功的一部商业喜剧,是新艺城创业年里的排头兵,风头只逊于《最佳拍档》与《龙少爷》。如今我们想起这部电影,或许更多是因为徐克的加盟,作为早期新艺城电影的创作者之一,他不仅在演上显现天分,更在编导方面开始展露头角。影片与风靡六十年代初期的《难兄难弟》同名,但故事与套路却与其并无半点瓜葛,相信很多喜欢港片的影迷们,也经常在翻老片的时候将这两部电影混淆。

阿兴(石天 饰)和阿汉(吴耀汉 饰),一个性格腼腆,一个开朗奔放,命运将这两个个性迥异的男人牵到了一起,让他们成为了在夜总会中同台演出的最佳拍档。阿兴默默喜欢着女歌手阿珠(叶丽仪饰),害羞的他选择了将这份真诚炙热的感情深深埋藏在心底。阿汉将这一切都看在眼里,他决定帮助朋友抱得美人归。让两人感到头痛的是,一名富商(王青 饰)亦在追求着阿珠,论财力,阿兴和阿汉完全不是他的对手。然而,阿珠并没有接受富商的追求,在她的心中,住着另外的一个人。遭到了拒绝的富商以为系阿兴从中作梗,将怒火全部发泄到了阿兴的头上,孱弱的阿兴不幸被打坏了脑袋。

3少林寺$16,157,801 张鑫炎执导,薛后、卢兆璋编剧,李连杰、于海、丁岚、计春华、于承惠联袂主演。

《少林寺》是由中原电影制片公司制作的一部动作电影。由张鑫炎执导,薛后、卢兆璋编剧,李连杰、于海、丁岚、计春华、于承惠联袂主演。该片讲述的是隋唐年间,著名武术家神腿张抗暴助义,遭王仁则陷杀,其子小虎幸被少林武僧昙宗救出,小虎为报父仇,拜昙宗为师,取名觉远,习武少林,并落发为沙弥的故事。 《少林寺》于1982年1月21日在中国香港公映。

隋朝末年,隋将王世充的侄子王仁则(于承惠 饰)在督建河防工事时,杀死了起来反抗暴虐的神腿张,其子小虎逃亡至少林寺为少林武僧昙宗所救。小虎为报父仇,拜昙宗为师,习武少林,并落发为沙弥,法号觉远。一日,李世民偷渡黄河被王仁则兵马围困,觉远等施计解救。王仁则诬陷少林寺内有人通敌谋反,准备灭掉少林。众僧浴血奋战,昙宗战死。此时李世民率兵返回攻陷洛阳,王兵哗变,王仁则被觉远手刃。为继承昙宗遗志,觉远受戒为僧,兼负武林统领。唐太宗谕立僧兵,并立碑表彰众僧义勇。自此,少林习武风盛,名传四海,威震四方。

制片方长城公司起初邀请了香港导演陈文担任导演,拍摄季节是冬天,场景灰暗,陈文又启用了大量来自河南京剧团的演员进行拍摄,效果不佳。于是,请出张鑫炎来救场。此时《少林寺》的拍摄经费已经花掉了40万港元,但张鑫炎进组之后,却决定将此前的拍摄全部推翻,原剧本是正剧风格,他改为轻喜剧,原来的主演是长城公司的吴刚以及京剧演员,他决定由内地的武术精英出演,并在国家体协的协助下,从七个省选出了全部演员,冬天的场景,所呈现出的视觉效果太萧瑟,他就决定等到春天再开始拍摄。于是最终形成我们看到的那个故事。

4投奔怒海$15,475,087 许鞍华执导,由林子祥、刘德华、马斯晨 、缪骞人等主演

《投奔怒海》是由许鞍华执导,由林子祥、刘德华、马斯晨 、缪骞人等主演的中国香港剧情片,主要讲述了1975年越共解放越南,日本记者芥川在岘港现场采访当时实况。三年后芥川重游旧地,认识了琴娘一家,并拍摄了不少珍贵照片的故事。该片成为香港新浪潮的经典力作,并获得1500多万港元的票房,刷新本地文艺片票房纪录。

5小生怕怕$13,927,084 刘家荣将执导,谭咏麟、郑文雅、曾志伟等主演。

1982年10月21日新艺城影业公司出品的恐怖喜剧片,由刘家荣将执导,谭咏麟、郑文雅、曾志伟等主演。影片讲述了在电台里谋职的阿伦的爱情故事。 在电台里谋职的阿伦(谭咏麟)和谭冠(曾志伟)主持《夜半奇谈》,由于世道不景气、创意缺乏等因素,而逐渐走了下坡,两人为此一筹莫展。正在两人左右彷徨之际,阿伦与寡妇莲(郑文雅)偶然邂逅,一见钟情。却没曾想,原来这段情缘是莲的三位亡夫特地安排下的一个局。在两人定情洞房之日,三个死鬼自认阿莲天生克夫,为了避免阿伦重蹈覆辙,与他们一样同遭不幸,就决定现身吓走阿伦。阿伦被吓走后寡妇莲(郑文雅)自杀,被三个死鬼救下来送进了和以为自已喝了毒药而洗胃的阿伦(谭咏麟)的同一家医院,阿伦(谭咏麟)得知寡妇莲(郑文雅)自杀后决定和她在一起。这时,一个小鬼骗阿伦说只要得到鬼王灵珠,便可化解莲身上的克夫宿命,阿伦决心舍命直闯阴曹地府,平日里的死党谭冠亦冒死相助,可是誓师之日却正巧赶上了七月十四,这一天正是鬼门关大开之期,两人生死攸关,看将如何绝处逢生。

该片是歌坛天王谭咏麟的电影代表作之一,虽说影片不可能如同同期《假如我是真的》那样给他磨练演技,赢得个人成就,但却成功的挖掘了他身上的喜剧魅力,令其真正融入香港电影的主流。影片最为成功的其实不是表演,而是黄百鸣这有趣的剧本。可以说,这是黄百鸣后来打造《开心鬼》系列 搞笑 鬼片的一个灵感之源,以小成本带动大回报的基础,就在于剧本的精妙与灵活余地。影片在当年挫败了嘉禾的野心力作《八彩林亚珍》,坐到了票房第六的排头交椅,这一点为新艺城的崛起更增添了砝码,与同年的《最佳拍档》、《难兄难弟》等片一起主宰了香港电影的市场走向。

6提防小手$11,809,432 洪金宝执导,洪金宝、陈勋奇、叶德娴、元彪、吴耀汉、陈龙、狄威、曹达华、田俊、陈百祥等人主演

《提防小手》是由洪金宝执导,洪金宝、陈勋奇、叶德娴、元彪、吴耀汉、陈龙、狄威、曹达华、田俊、午马、陈百祥等人主演的一部动作片 。影片讲述了两位职业扒手的故事。米缸(洪金宝饰)和烟通(陈勋奇 饰)两师兄弟均为职业扒手,拜贼头金师父(刘克宣 饰)为师并练就了一身扒窃的好本事,每日和金师父、师妹阿Ann四人配合工作,得以财源滚滚。一次,米缸跟烟通到舞厅寻欢时邂逅一女子亚男(叶德娴 饰),并对其一见钟情,两人随之共堕爱河。后来米缸在舞厅见到亚男与一接赃集团的大哥周文生缠绵,心生不忿。事后亚男向米缸说明是她其实是一名卧底督察,接近周文生是为了瓦解他背后的接赃集团,并要求米缸帮她偷取周文生与买家交易的钻石。米缸虽完成任务,却被警探吴沙展(吴耀汉 饰)擒获,而金师父则见财起意,独吞了所有钻石。此时,走私集团已追杀而来,众人拼力逃脱,更从金师父手中夺回钻石。亚男安排两批人在一荒岛的货轮上进行交易,希望将接赃集团一网打尽,但米缸等人在交易时突然发现钻石已被偷龙转凤,才惊觉亚男原来是冒警行骗,实则想借米缸等人之手取得钻石,更想引得两虎相争。经过与接赃集团的一场激战,三人成功脱险,遂赶往机场向亚男施以报复,但众人最后却不幸被吴沙展抓获,锒铛入狱。

《提防小手》是一部革新之作,通过该片洪金宝将套路已尽的香港功夫片带入了更贴近现实生活的现代动作片。作为一名导演,洪金宝具有敏锐的决断力,他没有躺在过去的辉煌中重复更有把握的老套路,而是适时地求新求变。在片中,洪金宝成功的塑造了一个都市小偷的形象,非但偷窃手法新颖,武艺和“舞”艺更是一流,生活幽默也是信手拈来、自然而发。他在片中和陈勋奇扮演一对扒手师兄弟,不仅靠师传的“绝活”发了点不义财,后来也用它来对付坏人,做了改邪归正的“义侠”。凭借此片的精彩演出,洪金宝成为了第二届香港金像奖最佳男主角,而功夫片也由此进入了所谓的时装动作片时代。

7龙少爷$10,936, 成龙导演,陈慧敏、冯克安、田丰等主演

《龙少爷》是成龙导演,陈慧敏、冯克安、田丰等主演的一部电影。影片于1982年1月21日在香港上映。 故事讲述了清朝快要覆亡时,大内总管程如虎私运宫廷珍藏之古物,辗转至广东境内之龙山镇,因种种原因而与当地富户贺金壁之子龙之间发生的争斗。清朝覆亡,大内总管乘乱将古物售与洋人,以图重利,此事为副总管海活极力反对,与程总不欢而散。龙山镇富户贺金壁之子龙,武艺高超,某日与友出游,误入程藏宝之处,幸有王员外相救,免于一死,而此海活却趁机偷走宝物数件,程大怒,更四处追杀海活。

龙某次在岳王庙中,正遇程手下多人欲擒海活,龙便与众人挺身相救,程手下见众人皆怒,悻然而去。程知道龙将海活藏于王员外府内,以为王员外与海活勾结,下令杀海活与王员外。龙为救人展开了一场生死之战,联手将程击败 。

8靓妹仔$10,327,250黎大炜执导,林碧琪、温碧霞等人主演

《靓妹仔》是由黎大炜执导,林碧琪、温碧霞等人主演的一部剧情片。影片讲述了一个来自破碎家庭的问题少女的故事。碧琪(林碧琪饰)是个来自破碎家庭的问题少女,她在家里得不到父母关爱,在学校也是公认的坏学生,经常被老师责骂。她和三个女同学一起,整日在街上闲逛试衣服,结识小混混,生活毫无目标。很快,碧琪交了一个男朋友(麦德和 饰),他们在歌厅结识,碧琪深深爱上他,但他却只是图一时新鲜,很快抛弃碧琪 去找新的女人。碧琪已经很久没回家了,一日在街上遇到母亲,被告知最疼她的祖父已经去世,伤心的碧琪更没有了回家的理由,她成了舞女,仍心存一点痴念等待男友折返。堕落的生活没有她想象那么自由快乐,很快,碧琪目睹了一个姐妹沉浸在毒品,一个人被男人抛弃落下地铁车轨(温碧霞饰),昔日好友只剩她一个,深爱的男友回来了,她满心以为可以重新开始,却又只能目睹他被人乱刀砍死。

本片是丽的电视台监制麦当雄从电视界跃入电影圈的第一部作品,不过他只担任监制,导演一职由其弟子黎大炜担任。以西德电影《堕落街》(Christin F。)为故事蓝本,将其时代背景和人物心态完全香港化,藉以反映十几岁的香港少女如何堕落,描写她们不爱读书,沦落风月场所之中出卖色相赚钱。由于大胆暴露香港现实 社会 问题,此片在当年公映时曾引起极大争议。在电影形式的取向上,此片以完全真实的纪实片面貌呈现,务求给观众一种感同身受的震撼,因此剧中少女找寻新人来演出, 用现场收音方式拍摄,阐事技巧、气氛酝酿、演员演出和技术表现各方面大体上都相当成功,堪称为一部出色的商业电影。两位首次演出电影的少女林碧琪与温碧霞表现突出而一举成名,获得第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的最佳女主角奖(林碧琪)和最佳包装奖。

9十八般武艺$9,913,242 刘家良执导的动作片,刘家良、惠英红等人参加演出

《十八般武艺》是由刘家良执导的动作片,刘家良、惠英红等人参加演出。影片讲述了太监总管李莲英授意义和团内神打、茅山、术士三坛清除叛徒二舵主雷公(刘家良 饰)的故事。清末,太监总管李莲英授意义和团内神打、茅山、术士三坛清除叛徒二舵主雷公(刘家良 饰)。神打坛方少卿(惠英红 饰)与师叔(刘家辉 饰),茅山坛雷勇(刘家荣 饰),术士坛铁猴(小侯 饰)、铁坛主( 朱铁和饰)分头南下广州,寻觅雷公下落。当年雷公掌管云南分舵,因不愿见弟子凭借所谓“神打”功夫抵抗洋人军火徒然丧命,不惜违背朝廷旨意,将义和团云南分舵解散,化名雨伯隐居乡间。三坛之追杀人马皆有争功之心,暗斗不止。雷勇更用无赖(傅声 饰)乔装雷公以引出真身。方少卿与铁猴先后为雷公大义感动转变阵营,但三坛坛主仍欲置雷公与死地。

刘家良执导的功夫名片,和其他功夫片只着重描述一种功夫不同,本片展示的功夫真的是“十八般武艺”尽出了,本片同时是傅声的遗作。故事描述刘家荣及刘家辉饰的神打坛门生,悉清廷下令追杀由刘家良饰演的隐居茅山宗师,遂收买傅声饰的流氓,招摇做法,引诱其现身......

10夜惊魂$9,559,177 梁普智执导的悬疑惊悚片,张艾嘉、郑则仕,任达华参加演出。

《夜惊魂》是由梁普智执导的悬疑惊悚片,张艾嘉、郑则仕、任达华参加演出。影片主要描述一个心理变态的杀人狂,以女性作为目标,并惯用被害者的白色渔网袜将其勒死。探长和午夜节目主持人相恋,并以她作饵布下陷阱,不料捉住的一个人只是暗恋女主持人的痴情客,而真正的凶手已混入电台,正向她发动杀机。

市内发生连串命案,猛龙与老虎仔奉命追查,发现死者皆被刀及白色鱼网丝袜所杀,但苦无破案线索。龙心仪的夜间节目主持人Sissy ,接连遭神秘人骚扰,疑是变态杀手所为,借故保护Sissy为名亲近为实。某夜,变态杀手又再出动杀人, Sissy不甘终日活在恐惧中,自告奋勇穿上白色鱼网丝袜,逗引凶手现身,可是猛龙,老虎仔走失, Sissy变成变态杀手的囊中物。

Ⅶ 香港有哪些著名的电影公司

我个人总结了一下, 香港大概有以下23家比较知名的电影公司:


1、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 ——成立于1958年,代表人物:邵逸夫。截止目前已生产超过1000部电影。(嘉禾电影三位创始人都是从邵氏出走的)

代表电影——《独臂刀》、《梁山伯与祝英台》、《大醉侠》、《新72家房客》、《刺马》、《天涯明月刀》、《少林寺》、《倾城之恋》、《大刀王五》、《马永贞》、《少林三十六房》、《江山美人》、《表错七日情》、《五郎八卦棍》、《流星蝴蝶剑》、《七小福》、《破坏之王》、《天蚕变》、《人皮灯笼》、《杨贵妃》、《武则天》等。



2、嘉禾 娱乐 事业有限公司 ——成立于1970年,代表人物:邹文怀、梁风和何冠昌。截止2007年总计融资、制作和发行超过600部电影。2007年,创始人邹文怀先生决定隐退,于是将嘉禾转手给了橙天 娱乐 ,就此更名为橙天嘉禾。

代表电影——《唐山大兄》、《精武门》、《猛龙过江》、《败家仔》、《A计划》、《宋家王朝》、《警察故事》、《黄飞鸿》系列、《半斤八两》、《五福星》系列、《不脱袜的人》、《炮弹飞车》、《城市猎人》、《飞鹰计划》、《醉拳Ⅱ》、《阮玲玉》、《奇迹》、《摩登保镖》、《鬼打鬼》、《特务迷城》、《风云雄霸天下》、《星愿》、《红番区》、《我是谁》、《一个好人》、《九龙冰室》、《古惑仔之胜者为王》、《枪王》、《死亡 游戏 》、《甜蜜蜜》、《胭脂扣》、《门徒》、《宝贝计划》、《头文字D》、《无间道Ⅲ》等。

3、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 ——成立于1980年,代表人物:黄百鸣、石天和麦嘉。1990年公司解体。

代表电影——《英雄本色》、《龙虎风云》、《大三元》、《最佳拍档》系列、《开心鬼》系列、《何必有我》、《监狱风云》、《八星报喜》、《阿郎的故事》、《搭错车》、《倩女幽魂》、《非常突然》、《刀马旦》、《鬼马智多星》、《我爱夜来香》等。



4、寰亚综艺集团 ——成立于1994年,代表人物:庄澄和林建岳。

代表电影——《我和春天有个约会》、《紫雨风暴》、《心动》、《无间道》系列、《倩女幽魂》系列、《天下无贼》、《头文字D》、《大事件》、《神话》、《特警新人类》、《飞鹰女侠》、《老鼠爱上猫》、《大话西游》系列、《天脉传奇》、《救火英雄》等。



5、永盛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成立于1987年,代表人物:向华强和向华胜。

代表电影——《新上海滩》、《唐伯虎点秋香》、《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倚天屠龙记之磨教教主》、《武状元苏乞儿》、《九品芝麻官》、《鹿鼎记》、《赌神》、《逃学威龙》、《江湖情》、《整蛊专家》、《赌侠》、《至尊无上》、《英雄好汉》、《国产凌凌漆》、《给爸爸的信》、《百变星君》、《魔翡翠》、《烈火战车》、《雷洛传》、《龙在江湖》、《天若有情Ⅲ》、《黄飞鸿之铁鸡斗蜈蚣》、《暗战》等。

6、中国星集团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2年,同年在香港上市。代表人物:向华强、向华胜。前身是永盛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代表电影——《瘦身男女》、《大块头有大智慧》、《江湖告急》、《忘不了》、《河东狮吼》、《新蜀山传》、《江湖》、《暗战》、《黑白森林》、《恋上你的床》、《黑 社会 》、《浪漫樱花》、《暗战Ⅱ》、《孤男寡女》、《黑金》、《龙在江湖》、《废柴同盟》、《黑马王子》、《赌侠1999》、《柔道龙虎榜》、《夺帅》、《钟无艳》、《神探》等。

7、英皇电影 ——成立于2000年,代表人物:杨受成。

代表电影——《飞龙再生》、《千机变》、《杀手阿一》、《海南鸡饭》、《精武家庭》、《神话》、《新警察故事》、《情癫大圣》、《证人》、《红海行动》、《一个人的武林》、《无双》、《无名之辈》、《破风》、《一步之遥》、《十二生肖》等。




8、银河映像控股集团 ——成立于1996年(后并入中国星)代表人物:罗守耀、杜琪峰。

代表电影——《暗花》、《暗战》、《枪火》、《再见阿郎》、《一个字头的诞生》、《两个只能活一个》、《PTU机动部队》、《黑 社会 》、《我的左眼见到鬼》、《全职杀手》、《百年好合》、《非常突然》、《放逐》、《意外》、《夺命金》、《向左走,向右走》、《真心英雄》、《辣手回春》等。

9、美亚 娱乐 资讯集团 ——成立于1984年,代表人物:李国兴和唐庆枝。

电影代表——《朱丽叶与梁山伯》、《高度戒备》、《目露凶光》、《爆裂刑警》、《猛龙》、《心动》、《新扎师妹》、《PTU机动部队》、《天龙八部之天山童姥》、《赤壁》、《狱中龙》、《一代宗师》、《迷城》、《踏雪寻梅》、《叶问前传》、《鸿门宴》、《孤岛惊魂》、《江山美人》、《星月童话》、《岁月神偷》、《幸运一条龙》、《算死草》、《听风者》等。

10、银都机构有限公司 ——成立于1982年,由长城电影制片有限公司、凤凰影业公司、新联影业公司合并而成。代表人物:窦守芳、林炳坤。

电影代表——《头文字D》、《英雄》、《少林寺》、《童梦奇缘》、《早熟》、《忘不了》、《少年阿虎》、《双雄》、《庙街皇后》、《笼民》、《秋菊打官司》、《无极》、《天堂口》、《证人》、《线人》、《窃听风云》、《色戒》、《不能说的秘密》、《杀破狼》等。




11、最佳拍档电影有限公司 ——成立于1995年。代表人物:王晶、文隽和刘伟强。

电影代表——《古惑仔》系列、《风云雄霸天下》、《百分百感觉》系列、《千王之王2000》、《中华英雄》、《黑马王子》、《龙在江湖》等。




12、星辉海外有限公司 ——周星驰创办。

电影代表有——《功夫》、《少林足球》、《食神》、《喜剧之王》、《长江七号》等。

13、泽东电影有限公司 ——王家卫于1992年创办。

电影代表有《东邪西毒》、《东成西就》、《重庆森林》、《花样年华》、《春光乍泄》、《坠落天使》等。

14、东方电影出品有限公司 ——1992年黄百鸣创办。

电影代表作有《家有喜事》、《半生缘》、《七剑》、《白发魔女传》、《龙虎门》等。

15、大都会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1988年方逸华和邵氏兄弟创办。

电影代表有《赌城大亨》、《审死官》、《济公》、《回魂夜》、《十万火急》等。




16、德宝电影公司 ——1984年洪金宝、潘迪生等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富贵逼人》、《秋天的童话》等。

17、天幕电影有限公司 ——刘德华于1990年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阿虎》、《战神传说》、《香港制造》、《大块头有大智慧》、《全职杀手》等。

18、一百年电影有限公司 ——杜琪峰和徐克于1999年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忘不了》、《孤男寡女》、《瘦身男女》、《黑 社会 》、《钟无艳》、《我的左眼见到鬼》等。

19、无限映画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尔冬升于1992年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新不了情》、《色情男女》、《癫佬正传》、《男人四十》、《烈火战车》、《人民英雄》、《枪王》等。




20、思远影业公司 ——吴思远于1973年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醉拳》、《蛇形刁手》、《新龙门客栈》、《青蛇》等。

21、星皓 娱乐 有限公司 ——王海峰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异度空间》、《男人四十》、《阿嫂传奇》等。

22、正东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李连杰和元奎于1993年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方世玉》、《太极张三丰》、《精武英雄》、《中南海保镖》等。

23、金公主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雷觉坤创立。

电影代表作有《喋血双雄》、《纵横四海》、《辣手神探》、《侠盗高飞》、《笑傲江湖之东方不败》、《庙街十二少》等。

其余电影公司还有:

麦当雄制作有限公司 ——麦当雄创立,电影代表作:《跛豪》

影之杰制作有限公司 ——邓光荣创立,电影代表作《旺角卡门》、《阿飞正传》

UFO电影公司 ——陈可辛,曾志伟创立。电影代表作《甜蜜蜜》

大路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蔡澜和杨乃才创立。电影代表作《力王》

永佳影业有限公司 ——陈勋奇创立,电影代表作《龙凤智多星》

另外还包括“高志森影业有限公司”、“ 电影工作室有限公司 ”、“春天电影制作有限公司”、“天下电影制作有限公司”、“电影人制作有限公司”和“ 成龙英皇影业有限公司 ”。

香港有哪些著名的电影公司?

鹏鹏盘点一下:

英皇电影、寰亚电影、耳东影业、寰宇电影、天下一电影、东方影业、造梦者、美亚、邵氏兄弟、星王朝。

其实早年间, 嘉禾、邵氏、星辉、永盛这四家是最具有代表性的。

但是2009年,嘉禾电影正式被收购 ,公司也更名为橙天嘉禾 娱乐 (集团)有限公司,目前主营影城业务,已经不再拍电影了。

邵氏在2003年就停产了 ,天映 娱乐 收购了760部电影版权,花费了2亿进行了数位修复。

星辉海外有限公司是周星驰在1996年成立的电影公司, 作品基本以星爷为主,现在也运营的很好。

永盛电影公司依然是香港最活跃的电影公司, 向华强一家人也是非常高调,大家也应该经常看到。


以上就是《 香港有哪些著名的电影公司? 》全部回答了。

我是鹏城说,热爱明星八卦电视剧电影,励志做一个有态度的吃瓜人~

推荐阅读:

冠军港姐(1973-2020)盘点,谁是你心目中的女神?

亚洲小姐(1985-2019)冠军大盘点,哪一位是你心目中的女神?

娱乐 圈公认真恩爱的11对明星夫妻,黄磊孙莉上榜,你最羡慕哪对?

邵氏、嘉禾这些大公司就不说了!说点几乎大家不知道的电影公司,基本都有黑帮背景的哦!而且他们出品的电影,其中还有不少经典港片。

浚升影业公司

当年周星驰和吴君如主演的《望夫成龙》,取得过千万票房。浚升公司老板“黄展亿”,14K元老一眼看中周星驰,立即从李修贤手上买下周星驰的2部电影合约。90年代初,周星驰主演的《一本漫画闯天涯》、《新精武门》票房分别是1200万港币、2200万港。这家公司现在又叫“拍板影视”。

江湖人电影公司

这是慈云山十三太保陈慎芝、李兆基与和合图社团的吴志雄一起搞的电影公司,只制作了任达华主演的《 惊天大贼王 》和古天乐、谢天华、黎姿主演的《 龙虎钵兰街 》。

陈慎芝化名“ 陈华 ”,大家都知道他的花名叫“ 茅趸华 ”,他大概在70年代中期就投身电影圈了。

谢氏兄弟电影公司

该公司老板就是谢霆锋的父亲“谢贤”,制作过几部电影,其中一部名为《盲女奇缘》的电影,是由向华强主演的。

东山电影创作社

这个就不知道算不算公司,还是工作室了,是樊少皇父亲“樊梅生”创办的。樊梅生在香港的江湖地位很高,他是14K代理龙头“盘达生”的门生。盘达生与陈青华都是“葛肇煌”的门生。

永胜影业公司

可以说是“永盛影业”的前身,是向华胜在1978年创办的,然而该公司仅为向华强拍了2部票房很差的电影《扎马》和《梁山怪招》,之后就消失了!

富艺术电影制作有限公司

这公司就是李连杰的经纪人“蔡子明”和兄弟“蔡子健”创办的,其中14K毅字堆话事人“胡须勇”占有10%的干股,其中《轰天龙虎会》是该公司的作品。

香港电影的辉煌自不必提,在繁荣时期,电影公司也是遍地开花。以下十大电影公司,或许你听过,或许你看过他们出品的电影,谨以此纪念香港电影最繁华的岁月。

1、嘉禾

嘉禾公司于1970年由邹文怀、何冠昌和梁风共同创建而成,并于1994 年成为香港的上市公司,是香港电影盛世时期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发行公司之一,一手栽培出李小龙、成龙、张曼玉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电影巨星。

2、邵氏

公司口号:邵氏出品 必属佳品

1958年,邵逸夫与邵仁枚成立“邵氏电影公司”,在香港制作电影,邵逸夫任总裁。1961年,位于九龙清水湾的邵氏影城于12月6日正式启用,由邵逸夫担任总裁,邵氏已生产超过一千部电影。邵氏兄弟(香港)有限公司的影片以古装武侠片、功夫片、宫闱片居多。而70 年代,邵氏公司的《72 家房客》和许冠文编导的《鬼马双星》、《半斤八两》等片则进一步掀起了“小市民喜剧”的热潮。

3、新艺城

新艺城影业有限公司(Cinema City Co.Ltd.)香港制片机构﹐由麦嘉、黄百鸣、石天创办于1980年9月。

4、凤凰影业

凤凰影业公司(Feng Huang Motion Picture Co.)是香港电影机构。成立于1952年。1953年11月完成第一部影片《中秋月》。

5、电懋

香港电影制片机构,1965年 9月改组为国泰机构(香港)有限公司。国际电影懋业有限公司1962年以前由钟敬文主持,后期由陆运涛主持。1964年董事长陆运涛因飞机坠毁而遇难、总经理俞普庆病逝,公司关闭。

6、银河映像

公司的创作主力是杜琪峰、韦家辉和游达志。《一个字头的诞生》被很多影迷看作是银河映像的第一风格之作,这部影片的问世,宣告香港影坛从此又多了一个王牌的创作团队。其后的《暗花》《枪火》《PTU》《神探》等影片更是凸显了这个“铁三角”组合的创作力。

7、永盛

永盛电影公司成立于1987年,创始人为向华强和弟弟向华胜。原为一般规模之制片公司,因制作《赌神》、《逃学威龙》、《鹿鼎记》等高卖座电影而成为90年代初期最具影响力的电影公司。

8、德宝电影公司

德宝电影公司(D & B Films Co. Ltd.,1984年—1992年)是香港1980年代至1990年代初期一家重要的电影公司,1984年由洪金宝和岑建勋创立,后由潘迪生收购。1985年接手邵氏兄弟(香港)院线后,迅速壮大,和嘉禾、新艺城并列香港1980年代三大电影公司,1992年结业。

9、思远影业公司

该公司由吴思远创办与1973年。吴思远捧红了两位天皇巨星:成龙、周星驰。电影上挖掘了一位世纪导演:徐克。所以他对香港电影的辉煌功不可没。 成龙的《蛇形刁手》《醉拳》也都是由思远影业出品。

10、电影工作室(金公主的子公司)

由徐克和施南生于1984年创办的电影工作室,曾出品了一批诸如《打工皇帝》《英雄本色》《刀马旦》《倩女幽魂》的脍炙人口的电影

阅读全文

与最早香港最大电影院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有什么好的电影适合已婚人看的 浏览:987
发财日记高清电影全集 浏览:836
刘德华电影天与地哪里拍摄的 浏览:738
林正英天道派什么电影 浏览:548
苏小三电影全部演员扮演者 浏览:316
美女收高利贷的电影 浏览:693
英语电影解说作文100字 浏览:581
黄飞鸿演过哪些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358
歌舞青春英语电影好词好句 浏览:212
王者电影完整播放中文 浏览:126
立体中国的电影怎么下载 浏览:644
韩国伦理电影大全小姐 浏览:909
我电影剧情 浏览:438
下海电影字幕超清 浏览:691
50年代电影歌曲 浏览:757
男生表演艺考电影台词 浏览:528
电影歌曲心灵深处 浏览:209
下载美女日p电影迅雷下载 浏览:878
鲁迅一家人看电影 浏览:298
往电脑里下几部英文电影 浏览: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