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电影 > 中国电影史书中的电影

中国电影史书中的电影

发布时间:2024-08-13 12:14:04

① 有哪些影视剧对中国历史还原度比较高

很多观众对历史题材的影视剧非常感兴趣,但往往一些历史题材的影视剧为了增加可看性可趣味性对历史进行了大篇幅的改变,有的甚至只是把历史题材作为构架,内容和历史完全不符,这也使得很多观众们无法领略中国历史在影视艺术上所展现的魅力。随着影视行业的不断发展,很多符合中国历史的良心佳作悄然而生,一经播出就获得了很多好评,像是《唐明皇》、《贞观之治》 等等都是对中国历史还原度比较高的佳作。下面就围绕这些影视剧来做个介绍吧。

以上就是关于本期话题的全部内容了,不知各位对此还有哪些补充?欢迎在下方评论里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讨论吧。

② 中国十大必看历史电影是哪些

中国十大必看历史剧:《末代皇帝》、《大秦帝国之裂变》、《三国演义》、《贞观之治》、《雍正王朝》、《走向共和》、《康熙王朝》、《汉武大帝》、《成吉思汗》。《末代皇帝》是由意大利扬科电影公司、英国道奥电影公司、中国电影合作制片公司联合出品,由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尊龙、陈冲、邬君梅、彼德·奥图等主演的传记电影。

该片于1987年10月23日在意大利上映,其3D修复版于2015年6月在中国上海国际电影节上映。该片讲述了中国最后一个皇帝爱新觉罗·溥仪从当上皇帝开始到最终成为一名普通公民之间横跨60年的跌宕一生。

剧情简介

1950年的冬天,清王朝废帝溥仪(尊龙饰),作为战犯从苏联被押回中国。火车抵达中苏边境的满洲里火车站后,溥仪认为此去性命难保,便溜进卫生间企图割腕自杀。中国战犯管理所所长(英若诚饰)发现情况有异,急敲卫生间的门,敲门声使溥仪陷入了回忆。

1908年的一个冬夜,清宫卫队长敲开了醇亲王府的大门,按慈禧太后(卢燕饰)旨意把3岁的溥仪接进宫中教养,准备接位。在香烟缭绕的坤宁宫内,即将咽气的慈禧接见了溥仪,告诉他要即日登基。在太和殿上隆重举行登基大典时,溥仪在大臣陈宝琛身上发现了一个装着蝈蝈的小笼子。

他对蝈蝈的兴趣显然要超过几千名跪在他脚下的文武大臣。登基之后,溥仪成了世界上最缺少管教、也是最孤独的孩子。溥仪从回忆中惊醒过来。他也被管理所长救起,从此开始了接受审判、接受改造的囚徒生活。

③ 电影《红日》和《南征北战》讲的是同一个故事么

作者:民国史学者、专栏作家 王凯

《红日》和《南征北战》是新中国电影史上著名的红色经典作品,讲述了解放战争初期国共在苏北鲁南一带的较量。虽然讲的并不完全是同一个故事,但故事背景及主要战役都与孟良崮战役有关。

这张照片是我在孟良崮主峰所拍,这个高地是当时74师的一个主要阵地

我们都知道,孟良崮战役中全歼国民党整编第74师的是华东野战军,其实华野这时才刚刚成立,在此之前是两支独立的部队华中野战军和山东野战军。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为什么将这两支队伍合并呢?

这就需要讲一讲当时的背景了。1946年国共全面内战开始后,处于国民政府首都南京附近的华中野战军对国民党威胁甚大,所以国民党必欲除之而后快。华中野战军司令员是粟裕,其前身是新四军江北指挥部;而此时的新四军军部已随陈毅迁往鲁南重镇临沂,以山东野战军的名义作战。

华中野战军成为南京政府的主要打击目标,从1946年下半年,华野屡遭失败,军事压力极大,最后被赶出苏北,撤退到鲁南一带。华中需要有足够的纵深来转移,山东则需要华中作为掩护和屏障,在这个背景下,华中与山东两支野战军合并,成立了华东野战军,以陈毅为司令员兼政委,粟裕担任副司令员,下辖11个步兵纵队和1个特种兵纵队,总兵力27.58万人。

粟裕在前线指挥作战

华东野战军成立后,先后发起莱芜战役和孟良崮,借大获全胜,给南京国民党政府以沉重打击。此间,华野统帅陈毅在沂蒙山里行军,触景生情,填词《如梦令 临沂蒙阴道中》以抒怀:

临沂蒙阴新泰,

路转峰回石怪。

一片好风光,

七十二崮堪爱。

堪爱,堪爱,

蒋贼进攻必败。

啰里啰嗦讲了这些,其实都是《南征北战》和《红日》的 历史 背景。《南征北战》和《红日》不太一样,《南征北战》是虚写,片中人物和地点都是虚构的,比如敌张军长就是现实中的张灵甫,而李军长则是莱芜战役国民党总指挥、第二绥靖区副司令李仙洲;《红日》是实写,主要描写了孟良崮战役的场景,片中国共双方人物也都采用了真实姓名,皆鲜活生动。而最令人称道的是电影插曲《谁不说俺家乡好》,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如今已成为沂蒙山的一张名片。

首先要肯定,电影《红日》《南征北战》都是根据我军解放战争当中真实的战史改编而成的。《南征北战》拍摄于1952年;《红日》拍摄于1961年——1963年。

两部电影的故事情节取材于完全两个不同的 历史 战争场景。《南征北战》取材于1947年,陇海路一线风起云涌,蒋介石的爱将——参谋长陈诚亲临徐州坐镇,制定了鲁南会战计划,从而迫使我华东野战军主力与蒋军主力决战,并将陈毅、粟裕部华东野战军消灭在山东解放区首府临沂。

蒋军意欲南北两路,对当时正集结在临沂休整的华野主力形成夹击之势。

南路:整编十九军欧震指挥8个整编师20个旅,兵分三路由台儿庄至城头一线开进,扑向临沂;左路:胡琏7个旅;中路:李天霞7个旅;右路:黄伯韬6个旅。

北路:李仙洲指挥三个军四个师由胶济路南下,直扑山东解放区在莱芜、新泰的后方基地。

南为主、北为辅。南路一线的蒋军主力呈齐头并进之态势,每日推进六公里。解放军与南路蒋军人数相当,但因装备略逊色于蒋军,无力对其分割或围歼,因此陈毅、粟裕迅速定计,置南路蒋军重兵团于不顾,瞒天过海,以解放军主力北上,凭绝对优势兵力,歼灭北线(凤凰山)李仙洲(电影中的李军长原型)部队,一举歼灭了李仙洲所部五六万,这就是军史书上所记载的著名的"莱芜战役"。

再来谈电影《红日》。

曾有人夸口说蒋介石"如有十个七十四师,便可以统一全中国。"七十四师师长张灵甫更是洋洋自得,不可一世。黄埔四期生的张灵甫(与中共元帅林彪是一期学员)向他的校长蒋介石夸下海口:"把新四军(指华东野战军)交给我吧!"蒋介石说,"涟水一战,证明第七十四师不愧为国军模范之师,打出了成绩,你是光荣的。"

抗战初期,在德安战役中,张灵甫指挥自己的部队,与日军激战五昼夜,取得"德安大捷",当时的剧作家田汉曾以此为题材,编写了一幕活报剧,"张灵甫"的大名,被作为一个英雄的名字传诵一时。

但是随着日本帝国主义的投降之后,张灵甫在解放战争当中跟在独夫民贼蒋介石的身后,充当蒋的一枚反共反人民的棋子,充当急先锋,与人民站在了对立面,被以陈毅、粟裕领导的华东野战军将七十四全部歼灭于孟良崮地区,实在是 历史 的必然!

1947年5月,粟裕根据当时的战场态势,向华野司令员陈毅建议道"司令员,从现在情况来看,我们应该改变打敌第七军和第四十八师的计划,我们应该迅速就近调集几个强有力的纵队,以猛虎掏心的办法,从敌战斗队形的中间楔入,割裂第七十四师与其他敌人的联系,将其彻底歼灭。"说罢,粟裕一挥手,作了一个砍头的决心手势。陈毅听了粟裕毫无拖泥带水的意见,他完全同意,"好!我们就要有从百万军中取上将首级的气概。"说罢,陈老总站了起来,把帽子往桌子上一摔。陈毅若是决定了的事情,其战场上的态势,我军都是朝着胜利的方向发展着的。因此全军上下,在陈毅、粟裕的战略部署下,16日上午,陈毅、粟裕强令猛攻孟良崮,孟良崮山下,万炮齐鸣,战至下午,第七十四师残部被全部肃清,七十四全军覆没。

最后,我们以敬爱的陈毅元帅打下孟良崮、全歼七十四师后所作七律诗二首选一,作为此篇文章的结尾,词曰:"孟良崮上鬼神号,七十四师无地逃。信号飞飞星乱眼,照明处处火如潮。刀丛扑去争山顶,血雨飘来湿战袍。喜见贼师精锐尽,我军个个是英豪。"

肯定不是一个故事,也不是一次战役,但故事的背景肯定是一个,即以1947年自卫战争(当时还不叫解放战争)时期,解放军(当 时尚 未称解放军,但已经不是八路军了)粉碎蒋介石对江苏山东解放区的重点进攻。

电影《红日》是根据吴强的同名小说改编的。小说在尊重 历史 前提条件下,描写了1947年国民党整编74师(国民党五大主力之一)发动向苏北鲁西南解放区重点进攻,被包围在临沂孟良崮全军覆灭的故事。电影将小说搬上银幕,对国共两党当年殊死搏杀的场景进行了细致的刻画,特别对74师师长张灵甫给予了深刻的描写,是一步纪实故事片。

电影《南征北战》也是一部反映1947年人民解放军粉碎蒋介石重点进攻江苏山东解放区的战斗故事片。只是电影从大时空的背景下,运用写实和虚拟相结合的手法,讲述了解放军一个营级战斗集体在桃村、摩天岭、大沙河与蒋军周旋以及最终将其消灭的故事。

《红日》与《南征北战》既有区别又有一致,电影中时间、空间、人物、场景等等方面既有记实又有虚拟。《红日》倾向于纪实故事片,《南征北战》倾向于写实故事片。

《红日》和《南征北战》都是以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为真实 历史 背景的,但《红日》更倾向于纪实,战役名称全用实名,敌方将领如李仙洲、张灵甫也用实名,更多地写出了双方指挥员的实际特征。而《南征北战》则更多地以虚构地名和人物艺术性体现了我军高超的战略战术,战斗、人物、战场都是将解放战争双方的许多特征集中于各自的人物身上,所体现的已不仅仅是张灵甫、李仙洲的特征或陈毅、粟裕或低一级的王必成、皮定均的特征,而是艺术性地集中体现了双方的特征。简单举例,如莱芜战役中的李仙洲,本为黄埔一期、蒋介石嫡系,职务为指挥三个军(整编师)的绥靖区副司令官,职务要髙于张灵甫。这在《红日》中是明确的。但《南征北战》中的“李军长”却被塑造成了杂牌,职务仅为军长,已非真实的李仙洲。地名也把莱芜、孟良崮虚构为凤凰山、摩天岭。因此,这两故事片真实背景相同,但塑造出的形象、战役场景等,已各有侧重。

肯定不是一个故事!《南征北战》一开始就是在大沙河桃村一带阻击敌军为开始,然后又阻击了援敌,保障了华野主力全歼凤凰山之敌,最后反过来又追击敌人至大沙河桃村并消灭之!就 历史 而言,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而原型是临沂阻击战--莱芜战役--淮海战役第一阶段!现在看来电影很有神剧的味道,因主角一团一营(四个连),先后完成了阻击同一个敌人,一个军(整编师)的进攻,最后,以还是以一个营的兵力攻占了将军庙车站(火车站),而守军是一个团,并且阻止了两个团的反冲锋!还是在没有支援的情况下!而电影《红日》则是以二次涟水战役失败为开始,然后整训,莱芜战役,紧接着是孟良崮战役!原型就是王必成司令员的华野六纵的战斗经历!两者之间,除了有莱芜战役和同为原华中部队之外,完全就是两个思路的电影!《南征北战》的象征意义重大——从哪里出来,再打回哪里去!《红日》则是一个真实完整的事件

电影《红日》主讲的是消灭国民党整编74师的战斗前及如何歼灭74师的过程。《南征北战》电影主讲的是陈粟大军及中原野战军(部分)配合作战的前后两部分。前半部分主要是把国民党李仙洲部和74师张灵甫部捏在一起即在凤凰山歼灭的李军长部;南部大沙河一战歼灭的张军长部应该是大淮海战役歼灭杜聿明兵团部的简介。

从 历史 看,影片在遵重 历史 的前提下再加工上升为艺木真实。这样,即反映了 历史 上国共两军在山东及苏北地区的真实斗争,也艺术地再现了人民群众的支前行动和感人的画面。

这两部电影的区别在于:《红日》是在尊重小说原著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加工的再现;《南征北战》则是创作组在 历史 事实的情况下进行的编辑加工后的艺术再现。这两部电影都是艺术珍品而不可多得。

电影《红日》与《南征北战》说的不是同一个故事,但它们有相同的 历史 背景。

《南征北战》电影拍摄于1952年,是取材于解放战争中的莱芜战役,但影片将莱芜战役和消灭张灵甫结合到了一起进行了艺术加工,突出表现出我军利用运动战大范围机动,从南到北歼灭国民党军获得两次战役的胜利。

1947年1月,蒋介石为消灭我华东野战军而调集重兵发起鲁南会战,为粉碎蒋军进攻,我华野于当年2月发起莱芜战役,一举将李仙洲集团6万余人包围歼灭其中俘虏4万人,彻底粉碎了蒋介石鲁南会战计划。《南征北战》中的消灭李军长指的就是此,而后面消灭张军长则指的是消灭张灵甫,但影片并末直接指明,而是将两大战役进行了艺术加工。

《红日》拍摄于1963年,说的是1947年5月,蒋介石不甘鲁南会战失败,组织了24个整编师60多个旅共45万精锐对我江苏和山东解放区发动重点进攻,其中以整编74师,第五军整编的整5师和18军整编的整11师为核心,我华野以9个纵队加1个特种兵纵队共27万人应战,以一系列战术与敌周旋最终将张灵甫74师分离出来,包围于孟良固而全歼,是役,华野以2,3,7,10纵队打援,以1,4,6,8,9纵队围攻74师,经3天战斗以伤亡1,2万人的代价全歼张灵甫74师3,2万人。电影《红日》就是以此 历史 事件为背景而拍摄。

据说陈毅元帅参于了《南征北战》的创作,但嘱剧组要拍成战争艺术片,不要按完全的真事情来写。源于战争,高于战争。所以战事是真的,具体怎么打可以艺术加工。

《红日》用现在说法叫“报告文学”,基本都是真实事件,但有细微的合理的加工夸张。

电影《南征北战》应该是“莱芜战役”和“孟良崮战役”的一部分。用“南征北战”里的精膸——走,达到了麻痹敌人、调动敌人、拖垮敌人,继而消灭敌人的战略目的。

《红日》是永恒的经典,《南征北战》是神剧,背景其实完全一样,但是六纵特务团绝对是治军不严的反面典型

阅读全文

与中国电影史书中的电影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小学英语动画电影 浏览:508
卖命电影里所有的歌曲 浏览:921
中国电影倒退三四十年 浏览:126
送你一朵小红花电影和歌曲 浏览:822
二迷糊是哪个电影里的 浏览:444
点点星光电影经典句子 浏览:200
观看了这部电影使我很感动怎么改 浏览:699
电影中人物逆光有什么美感 浏览:363
拳精成龙粤语电影 浏览:250
校园恐怖电影带点 浏览:266
银座商城什么电影 浏览:646
中国电视剧中国电影 浏览:750
能把人变小技术的科幻电影 浏览:78
长得像怪物的孩子电影 浏览:917
电影排行榜前十名演员 浏览:620
周星驰追女孩子的电影 浏览:820
新新电影伦理片第10页 浏览:296
喜怒哀乐电影高清电影完整版 浏览:449
电影什么也什么也 浏览:563
如何分享教父这部电影 浏览: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