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信条》深度解析
《信条》深度解析介绍如下:
主角在假死被救后,被赋予新的更大的任务,通过女科学家的帮助,主角从射出的子弹倒着回到枪膛的实验中了解到“逆转时间”的概念,并被告知整个世界可能因为逆时间技术消失。
主角从此不再有身份,加入“信条”组织,成为无名氏,他的任务是保护全世界不要被逆时间毁灭。
2. 《信条》一个伏笔,5个暗示,真的有那么烧脑吗
2020年《信条》,“时空三部曲”的最后一部,更加剑走偏锋:在实体空间里,呈现时间的逆流。基本上整部电影,都被用于呈现这个“概念”本身。每个场景,正着拍一遍,反着拍一遍,是基本操作。而诺兰又是个实景狂人,能不搭绿幕就不搭绿幕。因此,你所看见的预算,上千美元买两辆兰博基尼啦,都是基于制造时间奇观这个核心需求。然而,改变时间的流向,并非简单的“倒带”,影片还引入了“熵”的概念。
诺兰的电影是为了取悦那些在年轻时就喜欢上电影、漫画、书籍和游戏的无辜者,并帮助他们超越普通生活和成年生活的局限。无论这种高功能的逃避现实意味着什么,诺兰都没有违背他与粉丝的协议。正如安吉尔在《致命魔术》的结尾所言:“观众知道真相:世界是简单的,悲惨的,固体的。但如果你能骗过他们,哪怕只有一秒钟,你就能让他们感到惊奇。然后你会看到一些特别的东西,那就是他们脸上的表情。”
3. 《信条》剧情解析是怎么样的
解析:
故事开始出现的萨塔尔方砖,有意大利庞培古城出土的回文密符,这个方砖,横着读,竖着读都有意义。
Sator是反派的名字萨塔尔,Arepo是戈雅名画的伪造者,Tenet是电影的名字,Opera是第一场戏出现的地点,Rotas是奥斯陆自由港储存艺术品公司的名称。
这个方砖的回文结构是电影非常重要的结构之一,暗示了电影的故事发展和情节设定。
影片评价
《信条》是硬科幻作品,它是以物理学的概念来包装故事,以物理学的学说为根基,对世界的样子进行自洽的假想和推演。“熵”是理解《信条》一个很核心的概念,它的物理意义是体系混乱程度的度量。
对于时间别具一格地操作,构成了《信条》叙事上的多重复杂性:它有正叙,有倒叙,并且正叙与倒叙还可以汇合,从而实现“时间钳形行动”。即,让过去的你和未来的你抵达同一个时间点,完成同一个任务。
如此烧脑,也注定了它会将很大一部分观众拒之门外。《信条》还是挺概念化的,电影的主要精力是以故事还原这个概念本身,所以电影虽然辗转三大洲七个国家拍摄,但它们也都沦为背景,部分人物也只是概念的道具,情感动机相对欠缺。
4. 万字《信条》全解析,你发现了哪些细节
深入研究之后发现,真是不能小看《信条》里面出现的那些物理学术语,因为他们都有理有据。有些看似夸张的结论,实际上是基于严肃的物理学家提出的物理学理论,并进行了严格的计算得出的,并不是为了戏剧效果而做的夸张说法。我会从以下几点做详细解答。
一、让我们试着去理解它。并理解诺兰到底想表达什么?
要想理解《信条》这部电影,首先你要了解诺兰这个人。首先让我们了解一下诺兰的思维偏好:硬核物理学中的时间与空间。电影有很多种分类,有些偏于故事,有些偏于科幻,等。当然所有的电影都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故事线,往往一部好的科幻片,故事本身也非常出彩。大多数电影一般属类清晰,可是诺兰偏偏不。诺兰的某些电影重点既不是为了讲故事,也不是为了科幻,他的重点不是在讲一些人文的东西。很多时候贯穿整部影片的线索核心就是硬核物理学,所以普罗大众理解起来不是一般的难,非常考验影迷的知识库。当然在2020这个特殊的时空节点,《信条》这部电影除了比较硬核的物理学知识外,人文、救世色彩也颇为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