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国产电影 > 中国电影发明人

中国电影发明人

发布时间:2024-10-12 01:59:14

Ⅰ “电影之父”是谁

世界电影之父:卢米埃尔 谁也没预料到,1895年12月28日在法国巴黎卡普辛路14号大咖啡馆发生的事,竟会被永久地载入史册。 就在那天,里昂的青年实业家路易·卢米埃尔和他的弟弟奥古斯特·卢米埃尔,邀请了一大群宾客,在那个咖啡馆的地下室里,连续放映了几部用纪实手法拍摄的很短的电影。 放映的首部影片是《工厂的大门》。

开创中国电影的是辽宁人任景丰,1905年他在北京自己开设的丰泰照相馆内,拍摄了京剧《定军山》片段,开创了中国人拍摄中国电影的记录,这一年成为中国电影的纪年。
人活一辈子,就活一颗心,心好了,一切就都好了,心强大了,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人的心,虽然只有拳头般大小,当它强大的时候,其力量是无穷无尽的,可以战胜一切,当它脆弱的时候,特别容易受伤,容易多愁善感。

心,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本,我们要努力修炼自己的心,让它变得越来越强大,因为只有内心强大,方可治愈一切。

没有强大的敌人,只有不够强大的自己

人生,是一场自己和自己的较量,说到底,是自己与心的较量。如果你能够打开自己的内心,积极乐观的去生活,你会发现,生活并没有想象的那么糟糕。

面对不容易的生活,我们要不断强大自己的内心,没人扶的时候,一定要靠自己站稳了,只要你站稳了,生活就无法将你撂倒。

人活着要明白,这个世界,没有强大的敌人,只有不够强大的自己,如果你对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千万别抱怨,努力强大自己的内心,才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只要你内心足够强大,人生就没有过不去的坎

人生路上,坎坎坷坷,磕磕绊绊,如果你内心不够强大,那这些坎坎坷坷,磕磕绊绊,都会成为你人生路上,一道道过不去的坎,你会走得异常艰难。

人生的坎,不好过,特别是心坎,最难过,过了这道坎,还有下道坎,过了这一关,还有下一关。面对这些关关坎坎,我们必须勇敢往前走,即使心里感到害怕,也要硬着头皮往前冲。

人生没有过不去的坎,只要你勇敢,只要内心足够强大,一切都会过去的,不信,你回过头来看看,你已经跨过了多少坎坷,闯过了多少关。

内心强大,是治愈一切的良方

面对生活的不如意,面对情感的波折,面对工作上的糟心,你是否心烦意乱?是否焦躁不安?如果是,请一定要强大自己的内心,因为内心强大,是治愈一切的良方。

当你的内心,变得足够强大,一切困难,皆可战胜,一切问题,皆可解决。心强则胜,心弱则败,很多时候,打败我们的,不是生活的不如意,也不是情感的波折,更不是工作上的糟心,而是我们内心的脆弱。

真的,我从来不怕现实太残酷,就怕自己不够勇敢,我从来不怕生活太苦太难,就怕自己不够坚强。我相信,只要我们的内心,变得足够强大,人生就没有那么多鸡毛蒜皮。

强大自己的内心,我们才能越活越好

生活的美好,在于追求美好的生活,而美好的生活,源于一颗强大的内心,因为只有内心强大的人,才能消化掉各种不顺心,各种不如意,将阴霾驱散,让美好留在心中。

心中有美好,生活才美好,心中有阳光,人生才芬芳。一颗阴暗的心,托不起一张灿烂的脸,一颗强大的心,可以美化生活,精彩人生,让我们越活越好。

生活有点欺软怕硬,如果你内心很脆弱,生活就会打压你,甚至折磨你,如果你内心足够强大,生活就会奖励你,眷顾你,全世界都会对你和颜悦色。

Ⅱ 求中国电影与美国电影的区别。急!!!!!!!!!!!!

1、起源不同

中国电影: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段,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美国电影:1893年,发明电影视镜爱迪生并创建“囚车”摄影场被视为美国电影史的开端。1896年,维太放映机的推出开始了美国电影的大众放映。

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的城市工业经济和中下层居民数量迅速增长,美国电影成为适应城市平民需要的一种大众娱乐。它起先在歌舞游乐场内,随后进入小剧场,在剧目演出之后放映。

2、特点不同

中国电影:坚持和发展革命的现实主义道路,坚决执行双百方针,在风格与样式上趋于多样化。由于题材领域的扩展,使艺术家们可以自由地发挥自己的才能和特长,

探索自己最适宜的风格、样式,表现最完美的内容。尤其引人注目的是一批中青年编导拍摄了一批有一定实验意义的探索性影片题材广泛,反映生活中各类矛盾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美国电影:美国电影是按照国家分类的电影类型,美国是世界第一电影强国,虽然美国只有200余年历史,但在几百年的短暂发展中,逐渐形成了具有鲜明特色的美国文化,其核心就是追求梦想,平等,自由,以及包容一切。

3、表现形式不同

中国电影:中国革命历史题材主旋律影片的表现手法多为平铺直叙、中规中矩,影片通常以教科书式的权威口吻进行叙述,观众能够获得历史的厚重感,却无法产生深刻的代入感。

领袖、英模题材影片虽然已经逐步脱离了教科书式的书写,在人物深度的刻画、体现人性色彩、选取角度的灵活性等方面有所进步,但总体而言,此类影片仍然存在较强的教导、感化的痕迹

美国电影:美国主流电影的表现手法则更为丰富、细腻和深入,它能将国家形象和价值诉求投射到具体、真实的人物身上——这些人物可以是历史人物,也可以是普通大众,不同种族、不同文化背景的观众都有接受这种国家形象和价值诉求的能力。

Ⅲ 电影是谁发明的

电影是卢米埃尔兄弟放的。

电影,是由活动照相术和幻灯放映术结合发展起来的一种连续的影像画面,是一门视觉和听觉的现代艺术,也是一门可以容纳戏剧、摄影、绘画、音乐、舞蹈、文字、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的现代科技与艺术的综合体。

但它又具有独自的特征,电影在艺术表现力上不但具有其它各种艺术的特征,又因可以运用蒙太奇(法语:Montage)这种艺术性突跃的电影组接技巧,具有超越其它一切艺术的表现手段,而且影片可以大量复制放映,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电影已深入到人类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是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3)中国电影发明人扩展阅读:

技术视觉滞留,“使一块燃烧着的木炭在被挥动时变成一条火带,这种现象曾被古时的人们发现过”但是,将这种视觉现象同电影的发明联系起来,却是19世纪的事情。

1829年,比利时著名的物理学家约瑟夫·普拉托为了进一步考察人眼耐光的限度,他曾一次长时间对着强烈的日光凝目而视,结果双目失明。

但他发现太阳的影子却深深地印在了他的眼睛里,他终于发现了“视觉滞留”的原理,即:当人们眼前的物体被移走之后,该物体反映在视网膜上的物象不会立即消失,会继续短暂滞留一段时间。实验证明,物象滞留的时间一般为0.1-0.4秒。

与此同时,在欧洲的物理学教科书和物理实验室中,也开始采用“法拉第轮”的原理和图画“幻盘”旋转的视觉研究。它们向人类表明,人眼视觉的生理功能可以将一系列独立的画面组合起来,成为连续运动的视象。

19世纪30年代,诡盘、走马盘、轮车盘、活动视镜和频闪观察器等视觉玩具相继出现。其基本原理大同小异,即在能够转动的活动视盘上画上一连串的图像,而当视盘转动起来时那些呆滞的、无生命的图象便运动起来,活灵活现。

此后,奥地利人又将幻灯和活动视盘相结合,使绘制的静止的图画投影在银幕上,制作出活动幻灯,形成了早期动画。

然而,到了上个世纪60年代,电影理论家和教育家对“视觉滞留”的问题提出了新的疑义,他们发现银幕上的全部运动现象实际上是跳跃的、不连贯的,但观众却意识到那是一个统一、完整的动作连续。由此证明,真正起作用的不是“视觉滞留”,而是“心理认可”。

Ⅳ 中国电影的起源与发展

中国电影事业发端于20世纪初。1905年,北京丰泰照相馆创办人任庆泰(字景丰)拍摄了由谭鑫培主演的《定军山》片断,这是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影片。

1925~1927年间,上海先后成立140家中小型电影公司;广州、北平(今北京)、天津等城市亦拍摄影片。

1930年后,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先后于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 ,上海原各私营电影制片厂联合组建为公私合营的上海联合电影制片厂,于1953年并入上海电影制片厂。

代表人物:郑正秋、张石川、但杜宇、任彭年、沈浮、史东山、邵醉翁、何非光、杨小仲等。

(4)中国电影发明人扩展阅读:

中国电影现状,产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一方面,中式大片在产量和社会效果两方面都越来越好,重新赢得国内观众的信任;另一方面,它在海外市场的拓展也出现持续上升趋势,对于推广我国文化价值体系及其软实力起到积极作用。

中式大片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受到外国观众的欢迎,国际市场有了新的开拓,商业价值也趋于提高。

Ⅳ 中国电影历史

在中国电影世纪史上,新时期电影占有突出地位,这不仅因为它在时间上占了五分之一,在各个时期中时间最张;而且因为它特色鲜明,个性突出,显得最为丰富多彩!
从1976年10月一举粉碎“四人帮”,到1978年12月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是共和国历史上一个短暂的矛盾徘徊时期。在这个时期里,电影界除揭露批判“四人帮”文化专制主义罪行这一中心内容外,主要做两件事:一是,恢复被“四人帮”定为“毒草”、大张挞伐的建国后“十七年”影片的上映;二是,组织写以同“四人帮”斗争题材为重点的影片创作。在这两方面,都取得了不少的成绩:复映片受到了观众如饥似渴的欢迎;这些影片的创作者,也取得了相应的精神解放。同时出品了近50余部故事片,特别是“十七年”间已有成就的导演如成荫、谢铁骊、谢晋等的重新拍片,显现了某些创作上的生机。但总的说,那时人们的思想还不是很解放,在创作上、思考问题上,还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顾忌,以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开始了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划出了一个崭新的时代。这对中国乃至世界的影响都是巨大的。以思想解放运动为先导的这一时期的开端,人民精神振奋,心情舒畅,意气昂扬。它带来科学文化的春天,文学艺术的春天,也带来了电影的春天。
从那时起到现在,经过了20年的发展,中国电影艺术同其他文学艺术类以及整个中国社会的发展一样,走过了一条并不笔直、平坦,然而却是发展向上的道路。在这个进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也遭受到了一些波折——这是任何一个处于大变动的社会都在所难免的。但经过党、政府和全体电影工作者的共同努力,还是取得了重大的、令世人瞩目的成就;当然,也存在缺憾和不足。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电影界思想空前活跃,积极性被大大调动起来,以总结建国后电影的历史经验、解放思想为突破口,人们不断开拓电影创造和理论的新思路。电影和搞电影创作的人,都是一种社会现象,而不仅仅是个人行为。既然这样,那么作为社会的人的电影工作者的看法,就不可能是完全一致的,而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差异、矛盾、分歧和斗争。在1979年10月召开的第四次文代会上,邓小平同志在祝词中重申:“坚持毛泽东同志提出的文艺为最广大的人民群众、首先为工农兵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推陈出新、洋为中用、古为今用的方针,在艺术创作上提倡不同形式和风格的自由发展,在艺术理论上提倡不同观点和学派的自由讨论”。同时指出,“写什么和怎样写,只能由艺术家在艺术实践中去探索和逐步求得解决。在这方面,不要横加干涉。”这些,以及祝词中的其他内容,有利于统一电影工作者的思想,指导电影工作的健康发展。那以后,电影艺术创作和学术理论上,都开始了大胆的创新和探索。
在学术理论上,从1979年春《人民日报》开展“怎样把电影工作搞上去”的讨论以及随后《电影艺术》关于“电影语言的现代化”的讨论起,在以后数年里。电影艺术思想空前活跃,大体是畅所欲言的。关于电影与戏剧、与文学关系的讨论,关于电影美学、电影本性的讨论,关于电影民族化的讨论,关于电影创新的讨论,记实性美学的被张扬,以及对西方传统电影理论和现代电影理论,如蒙太奇理论、长镜头理论、结构主义符号学、女权主义、文本分析、原型批评,以及其他现代与后现代理论的被译介和引进,还有对中国传统电影理论及美学的讨论,影片分析、人物研究,等等,形成了建国后从来所没有过的蔚为大观的学术现象。他们程度不同地、或显或隐地影响了创作,特别是促进了电影创作者对于电影理论乃至整个文化理论的重视。加以各种影展、回顾展的举办,各种评奖活动、电影节参赛,还有电影创作界和理论界的走出去、请进来,都大大地增加了国内的和国际间的电影交流,拓宽了电影工作者的眼界。与此同时,台湾、香港地区以及各外国影片的引进放映,及与之合作拍片,也增加了借鉴的机会。这一切艺术现象和相关条件,构成了新时期电影的一大特色。有学术气氛的电影发展和没有学术氛围的电影发展,确实是有很大的不同的。
应当指出,在这些电影艺术讨论和争鸣中,没有必要也不可能作出一个谁是谁非的科学判断。因为这还需要历史的证明和实践的检验。但是可以肯定的一点是,他们都有益于中国电影的进步和电影学术自身的发展;比较好地做到了不同学术观点的自由讨论,造就了一个宽松的学术环境。在新时期的电影理论和批评的建树,他们的论文、专著和结集,把中国电影学术园地装点得一派生机。
同学术理论的空前活跃同步,是创作的繁荣兴盛。1979年,改革开发的头一年,电影创作就取得了突出的成绩。这一年共生产故事片(含舞台艺术片、下同不赘)63部。“《从奴隶到将军》、〈泪痕〉、〈吉鸿昌〉、〈归心似箭〉、〈啊!摇篮〉、〈苦恼人的笑〉、〈小花〉、〈保密局的枪声〉、〈生活的颤音〉、〈樱〉、〈傲蕾∙一兰〉、〈苦难的心〉、〈海外赤子〉、〈神圣的使命〉、〈北斗〉、〈二泉映月〉、〈李四光〉、〈向导〉、〈瞧这一家子〉、〈小字辈〉、〈她俩和他俩〉”,这个长张的多达22部的获文化部1979年“优秀影片奖”的故事片名单,足已印证这一成就。如果我们对这个名单稍加分析,不难进一步发现,这里不仅有题材内容的丰富性,如历史和革命历史、揭露“四人帮”罪行、“四化”建设、少年儿童、华侨故事、中外友谊、民间艺人命运,而且有着样式形态的多样化,如正剧、悲剧、喜剧、传记、惊险等。从主创人员的层面考察,这里既有建国后“十七年”已经卓有成就或有一定创作经验的编导艺术家。在前一类被人们已经习惯地称之为“第三代”导演的创作中,他们在追寻现实主义回归的意向里,力求艺术的真实性、典型性,力求形式和内容尽可能完美的统一,并力求写出自己的艺术个性和风格来。同样是历史人物题材的影片,《从奴隶到将军》写的缓急、凝重,而《吉鸿昌》则奔放、激越;〈啊!摇篮〉的散文化,〈保密局的枪声〉的悬念性,〈泪痕〉的严谨,〈苦难的心〉的深沉,〈归心似箭〉的清新,以及〈瞧这一家子〉、〈小字辈〉、〈她俩和他俩〉的清喜剧风味,都使这一代导演的创作,在现实主义的一致的前提下,显现出多姿多彩的风貌。
从这个名单中看,“文革”前电影学院毕业而这时才有机会第一次独立执导影片的导演的作品,占有一席醒目的位置:〈樱〉、〈小花〉、〈苦恼人的笑〉。他们同样遵循现实主义创作精神,但更把自己的艺术目光投放在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在艺术方法及形式的处理上,力图突破前入,走出新路。〈樱〉的记实性手法和记录片式的摄影处理,〈生活的颤音〉把影片的故事结构同音乐的曲式结构叠套一起,〈小花〉中过去和现在的时空交替并以彩色片和黑白片的格式区分开来,〈苦恼人的笑〉把幻境、梦境和现实交叉组接,以人物心理构成统一的线索;这一切都标志着创作者在艺术构思上的用心。尽管这些影片带有相当程度的实验性,从而程度不同地显出这样或那样的稚嫩痕迹,但他们的创新勇气极为可嘉,其作品也给观众耳目一新之感。“1979年,是我国电影创作生产丰富的一年”,“涌现了一批题材、样式丰富多彩、内容、样式有所创新,有一定艺术质量的好影片”,“有了一个带有转折性的、十分可喜的进展”。

Ⅵ 电影是谁发明的

电影起源
[编辑本段]
电影资料库“电影的史前史几乎和它的历史一样长”作为现代科学技术的产物,电影的诞生,确实经历了欧洲国家中许多的科学家、发明家,甚至模仿者的漫长的实验过程。他们在对运动的光学幻觉所进行的科学探索与实验,在时间上,可以追溯到19世纪初。但人类对于“光影理论”的认识与应用,便可以从2000多年前的中国讲起。据文字记载公元前五世纪,墨子关于“光至景(影)亡”的学说,则是人类对“光学理论”的最早、最科学的贡献。而产生于汉武帝时期,并在唐宋以后广为流传的“灯影戏”,则是对“光学理论”的最初、最朴素的应用与实践。13世纪“灯影戏”传入中东、欧洲、东南亚等地,这便产生了以后的“幻灯”“走马灯”等形象的、运动的视游戏。电影正是起源于这些视学娱乐游戏之中。至于电影的发明所依据的科学技术、物理学原理,则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大英网络全书电影史部分》,开篇第一句话。

一百年前人们这样看电影

让我们穿越时光,回到一个世纪前的中国电影院。那是些狭小的茶馆、茅亭、布篷,简易的银幕上,影像犹如大雨落下般摇曳不定……

■电影来到中国,第一个亮相处是雅致的徐园

电影出生不久,便漂洋过海来到中国。第一个落脚地是上海,在上海的第一个亮相处则是徐园。1896年8月10日到14日,《申报》连续刊登了徐园的电影广告:“西洋影戏客串戏法,定造新样奇巧电光焰火……陈设各种古玩,异果奇花,群芳谱曲,以助雅兴。”
徐园到底是何模样?电影在上海着胎的第一驿到底是何般景致?在清宣统元年(1909年)出版的《图画日报》上,笔者找到了一段对于徐园的介绍:“徐园又名双清别墅,为浙丝商徐棣三君之别业。初在老闸唐家弄,虽地只三亩有奇,而花木扶疏,亭台曲折……今迁新闸义袋角康脑脱路五号,布置悉乃其旧。而园址已宽至五亩有余。园主刻为棣三先生之喆嗣贯云凌云二君,精书画娴吟咏……洋场十里中有此一园,殊足扑去俗尘三斗也。”
电影除了在收费的诸如徐园这样的游艺场所里放映,也可以在临时搭盖的茅亭里找到踪影。当时人们把这样的夜游之地称为“夜花园”:“上海之有夜花园,非近岁始矣,溯自西人研究卫生,每当夏秋之交,禁止游人在各花园夜游后,知有利而不知有害者,乃纷纷在租界之界限附近搭盖茅亭数座,藉供暑夜游客憩息,并假以花园为名,除售茶酒之外,并雇滩簧影戏等一切玩意以广招徕。”
看来,在20世纪之初的上海仲夏夜,已经有露天电影的放映活动了。那时片子的内容“无非是一艘大轮船,自烟波浩渺中开来,越开越近。看到乘客的活动,熙熙攘攘,上上下下……又有所谓滑稽片,也无非是一个闯祸者逃跑,人们和警察一起追,闯祸者在慌急中撞倒了行路人,撞翻了小贩的货摊等等。祸越闯越大,行人和小贩协助追拿。终于把这闯祸者抓到,这闯祸者做出许多丑怪怜相,观众为之哈哈大笑,认为很是滑稽,带着满意的心情离场而去,让第二场观众再来赏奇涉胜。”
电影还会在一种半流动的临时撑起的布篷里上演:“放映电影设在临时搭建的大布篷里,几条长板凳,观众纳几个铜元,即为入幕之宾。那些长凳,安置在泥砾地上,高低不平,坐着很不舒适。时间长一些是吃不消的。幸而都是短片。一下便完了。”

Ⅶ 中国现在一年光烂片就好几百部,当年的中国第一部电影有多么艰难

一、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

(一)概况简介

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在北京的丰泰照相馆诞生,著名京剧老生表演艺术家谭鑫培在镜头前表演了自己最拿手的几个片断。片子随后被拿到前门大观楼熙攘的人群中放映,万人空巷。这是有记载的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标志着中国电影的诞生。
1905,适逢谭鑫培60寿辰。北京丰泰照相馆老板任庆泰获得了拍摄中国人自己的电影的灵感。这一年,离狄克逊发明电影放映机过了16年,离卢米埃尔兄弟在巴黎放映《火车到站》过了10年。

(二)拍摄情况

20世纪50年代末,曾有人对丰泰照相馆学徒刘仲明做过采访,那次采访留下了了对《定军山》拍摄情况的最详细的记载:
“……廊子下借着两根大红圆柱,挂上一块白色布幔。屋内成了谭老板临时起居的地方,他的跟包、琴师、敲锣鼓家伙的,都来了。屋外院子里,把那架号称‘活动箱子’的摄影机,摆在了靠前院后墙边。由照相技师刘仲伦担任拍照(即摄影),他是‘丰泰’最好的照相技师了。虽然前几天练过几回,但真的上阵,仍显得有些紧张。一通锣鼓过后,布幔后闪出一个戴髯口、持大刀的古代武将来,这就是谭鑫培最拿手的《定军山》里的老黄忠,只见他配合着锣鼓点儿,一甩髯口,把刀一横,立成顶梁柱一般,就听旁边有人喊:‘快摇’,刘仲伦便使劲摇了起来,那时的胶片只有二百呎一卷,很快便摇完了,算告一段落……”

(三)同类电影

早期中国电影和戏曲结有深厚的缘份。因为当时的中国人缺乏拍摄叙述性影片的经验,而戏曲又是当时吸引观众热情的保障,因此早期的中国电影与戏曲的联系很紧密。除了《定军山》是一部戏曲纪录片外,丰泰照相馆拍摄的那批电影都是戏曲片段。1931年诞生的中国第一部有声电影《歌女红牡丹》不但描述的是戏曲艺人的悲欢生涯,而且还穿插了四个演唱片断,1948年摄成的中国第一部彩色电影《生死恨》,也是根据同名京剧改编并由梅兰芳主演的。
任庆泰挑选要拍摄的剧目时,会先派职员去戏院把受观众欢迎的戏记下来,然后选出其中做、打动作多于唱、念的片断拍成影片。早期的这些戏曲片绝大多数是武工戏中的一些武打、杂技等戏曲舞蹈场面片断,而主演也多是精擅武生行当京剧演员,如谭鑫培、俞菊笙、朱文英等,从而突出了视觉运动的银幕感受。

(四)相关链接

1、任庆泰
字景丰,青年时在日本学习过照相技术,是一个典型的技术派商人。1892年在北京开设丰泰照相馆,成为京城最早开业的照相馆老板。因其技术优势,生意异常兴隆。最初,他的大观楼像中国当时的所有影戏楼一样,放映的是舶来品。渐渐地,任庆泰痛感“所映影片,尺寸甚短,除滑稽片外,仅有戏法与外洋风景”,他动了自己拍片的念头。摄制《定军山》之后的三年里,他还拍摄了《青石山》、《艳阳楼》、《纺棉花》等戏曲的片段。1909年,照相馆遭受火灾,任庆泰的电影活动就此终止。1932年去世。

2、谭鑫培
著名老生演员,戏路广博,文武昆乱,无所不能,是当时北京演艺界的明星人物,慈嬉的御用演员,人称“伶界大王”,因拍摄《定军山》而成为中国第一位电影演员。稍后他还拍摄过《长坂坡》的片段。

3、大观楼影院
建于1905年,创始人即任庆泰,前身为大亨茶园。《定军山》在此上映时,人潮汹涌,一时无两。20世纪20年代成为中国第一家男女同座的影院。解放前一直由任家经营,1955年起公私合营,1965年改建成北京当时唯一一家立体电影院。

二、陕西省级风景名胜区——定军山

定军山位于陕西省汉中市勉县城南5千米,为省级风景名胜区。
三国时,蜀将黄忠斩夏侯渊、赵顒于此,在历史上遂负盛名。定军山主峰海拔833米,属大巴山脉,东西走向,其脉自高庙子入平地,隆起秀峰12座,号称“十二连峰”。两个主峰,东西分立,中一小峰,宛若“二龙戏珠”。西侧主峰顶上有一个锅底形的大洼,周围1.5千米,即三国时称为“可屯万兵”的“仰天洼”。北有一开阔地带,名“武侯坪”,即当年黄忠大战夏侯渊的战场;稍北有“八角琉璃井”,井口八角形,薄页细花纹砖砌。更北两峰西侧下有一大石,高约3.3米,宽约2米,中开一缝,宽窄不一,名曰“遮箭牌”,传为诸葛亮遮挡敌箭的遗物。北麓有一片广漠沃野,就是当年诸葛亮大布“八阵图”、“设督军坛”的武侯坪。在此可时常发现“扎马钉”和箭镞,传为蜀军用兵之物。
定军山庙宇堂皇,古木交错,山道盘桓,是旅游观光、怀古觅幽的佳处。

阅读全文

与中国电影发明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看电影和放风筝英文 浏览:374
秋霞电影怎么打不开 浏览:686
黄飞鸿之西域雄狮粤语电影 浏览:923
台球的女孩电影 浏览:335
鄞州区哪个电影院好 浏览:518
电影好好看 浏览:156
电影大奥讲的什么故事 浏览:524
父亲带回的女人电影 浏览:746
电影福尔摩斯是怎么假死 浏览:726
国产电影全垃圾 浏览:101
两个杀手杀小沈阳的电影叫什么 浏览:739
两个女人一个男的什么电影 浏览:700
弗兰克科幻电影 浏览:119
哪个APP购买电影票便宜 浏览:262
电影人物混剪音乐 浏览:712
11部电影叫什么 浏览:502
pr批量生成电影字幕 浏览:532
海媛金福南电影是什么 浏览:515
龙门客栈香港版电影 浏览:129
小学作文看电影 浏览:4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