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目录
中国当代电影发展史,是一部充满变革与创新的历程,从早期的主旋律电影到多元化的艺术探索,展现了中国电影在世界舞台上的独特魅力与影响力。
第一章《共和国的红旗颂·新世纪的主旋律》聚焦于时政电影。从1949年至1965年,电影作品以颂扬新中国、党的政策和大跃进为主题。随后的“文革”时期,电影成为政治意识形态的载体。1977年至2000年间,主旋律电影开始唱响,展现了一代人的理想与追求。
第二章《现代与传统的裂变·理想与现实的冲突》关注都市电影的发展。在这一阶段,电影开始探讨现代与传统之间的冲突,以及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为观众呈现了一个多元化的都市生活图景。
第三章《悲喜交集·风雨汇聚》描绘了农村电影的风貌。电影作品不仅展现了农民的日常生活,还深入探讨了农村社会的变革与挑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章《血火之战·神魂之战》集中于军事电影。这些作品通过战争场景,展现英雄主义精神与民族情怀,激发观众的爱国情感与民族自豪感。
第五章《演艺的舞台·写意的空间》关注戏曲电影,通过将传统戏曲艺术与电影技术相结合,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式,丰富了电影的表现力。
第六章《革命经典·红色类型》涉及惊险电影,这些作品多以革命历史为背景,通过紧张刺激的故事情节,传递爱国主义与革命精神。
第七章《武舞争锋·英雄神话》聚焦武侠电影,展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英雄主义与侠义精神,深受观众喜爱。
第八章《世纪的光影·历史的记忆》关注古装、历史与传记电影,通过历史人物与事件的再现,让观众在光影中感受历史的魅力与深度。
第九章《少年励志·成长启蒙》探讨儿童电影,旨在为青少年提供正面的榜样与成长的启示,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
第十章《忠实电影·尊重原著》涉及名著改编电影,通过将文学经典搬上大银幕,展现作者的原意与艺术风格,同时也为观众提供了全新的阅读体验。
第十一章《欢歌劲舞·动感天地》关注歌剧、舞剧、音乐与歌舞电影,通过丰富多彩的音乐与舞蹈元素,营造出独特的艺术氛围。
第十二章《影像奇葩·民族瑰宝》探讨美术电影,通过独特的艺术手法与视觉效果,展示了电影作为一种艺术形式的无限可能性。
第十三章《香江映像·东方影都》聚焦香港电影,以其独特的文化背景与国际化视野,成为世界电影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十四章《文化传承·形态变异》关注台湾电影,展现了台湾电影在文化传承与创新之间的探索与尝试,反映了台湾社会的多元与复杂。
第十五章《百年基业·世纪风光》聚焦电影产业,探讨中国电影从诞生到发展的历程,以及其在全球电影产业中的地位与贡献。
第十六章《社会潮汐·时代风云》关注电影与社会、政策的互动,通过电影反映时代的变迁与社会的变革,为观众呈现一幅幅生动的时代画卷。
后记与附录则提供了参考文献与资料,为研究者与电影爱好者提供了一份宝贵的研究资源。
『贰』 中国电影史的百年简史
自1905年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问世,至2005年,中国电影走过了百年历程。在这百年间,中国电影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时期,每个时期都对中国电影产业产生了深远影响。
### 第一个时期(1922年-1937年)
这一时期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的起步。从1896年电影在上海出现,到20世纪20年代,中国电影开始向私营化产业发展。这一时期,中国电影业得到了快速发展,众多电影公司如明星公司、联华公司和天一公司等,成为了中国电影产业的中坚力量。这些公司的成立,标志着中国电影产业链的上游制片业开始形成。与此同时,电影院线也开始发展,如中央影戏公司和华北电影公司等,它们在发行放映环节起到了重要作用。
### 第二个时期(1949年-1978年)
这一时期是中国电影业的稳定和发展阶段。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管理局成立,标志着中国电影业进入国有化时代。在这一时期,中国电影产量有所下降,但艺术质量有所提升。特别是1959年,被认为是中国电影的一个高峰年。然而,到了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给中国电影业带来了巨大冲击,许多电影制片厂和电影院被关闭,电影产量大幅减少。
### 第三个时期(1978年至今)
这一时期是中国电影业的改革和复兴阶段。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业开始重新审视市场的作用,逐步实行市场化改革。1993年,中国电影开始引进“分账大片”,这对中国电影市场产生了巨大影响。2001年,中国电影市场观念得到了深化,院线制建设开始提上日程。2003年,中国电影产量达到了82部故事片,标志着中国电影业的复兴。
在这三个时期中,武术动作片始终是中国电影的重要组成部分。从20年代的《火烧红莲寺》,到50年代的李小龙、洪金宝,再到80年代的《少林寺》,以及90年代的《新龙门客栈》等,武术动作片一直在推动着中国电影业的发展。
总的来说,中国电影史是一部充满变革和发展的历史,从起步到复兴,中国电影业经历了无数的挑战和机遇,但始终坚持不懈,为中国观众带来了丰富多彩的电影作品。
『叁』 中国电影电视业的发展历程
1895年,世界第一部电影诞生,人类的艺术创造和文化理想进入了崭新的历史纪元。中国电影诞生于1905年,伴随着世界电影的进程,伴随着中华民族的复兴,以其鲜明的民族个性和审美特征,取得了辉煌成就,铸就了历史丰碑,为世界电影做出了独特的艺术贡献。
民俗电影时期
这一阶段从1980年代后期到1990年代前期,以陈凯歌的《黄土地》、张艺谋的《红高粱》以及《霸王别姬》、《活着》为代表。中国电影迈出了走向世界的第一步,并开始在国际上受到关注,取得了金熊、金狮、金棕榈、威尼斯等一系列大奖。这一时期的中国电影以封建家庭为背景,表现了在中国封建专制时期罪与罚的悲剧故事。这些题材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引发了外国民众对中国的误解,但却使更多的人对中国产生了兴趣,也使得第五代中国电影人如巩俐、葛优、张艺谋等中国电影人成长为世界电影人。
独立电影时期
1990年代中期到1990年代末期,是近代中国电影业最低潮时期,一方面是由于我国政府对电影行业的审查过为严格,另一方面则是由于电视文化的冲击。在这种艰难的历史背景下,第6代中国电影人从边缘文化姿态、下层民众的生活以及中西方文化融合等角度出发制作了一定量的作品,在世界各大电影节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如《洗澡》、《头发乱了》等。
跨国电影时期
自2001年中国加入WTO以来,中国的电影产业进入了飞速发展的新阶段。中国电影的巨大进步使得电影回到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当中。仅去年一年我国电影的海外票房收入已达19亿,超过了国内票房收入(28亿)的2/3。以古典题材、义侠主题、异恋故事、武打桥段为表现手法的中国电影赢得了国际市场的广泛好评。《英雄》、《天下无贼》、《夜宴》、《满城尽带黄金甲》便是这一时期的杰出代表。与此同时通过电影这一巨大的广告载体,中国的文化也越来越为海外所知悉。
『肆』 中国电影发展的黄金时期
中国电影升级换代的历程本身,也是一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历史的特写
日前,中国电影年度票房历史性地突破400亿大关。全球第二大电影市场的红利,给中国电影业带来的,不仅有市场的繁荣,也有对未来“黄金时代”的进一步期待。
中国电影今天的繁荣,跟中国持续30多年的市场化改革紧密相联。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相关负责人在总结产业化改革经验时,特别强调了树立国有和民营一视同仁思想的作用。诚如所言,从好莱坞用《真实的谎言》敲开中国市场大门,到华谊兄弟等民营公司全面介入电影产业链,电影从过去的相对封闭和保守,变成了一个向全社会开放的行业。
自2003年全面推进电影产业化以来,不仅票房实现了从10亿元到400亿元的数十倍增长,更有银幕从不足2000块到接近3.1万块,影院数量从千余家到超过6200家,观影人次从7000万到11.4亿的巨大成绩。中国电影迎来了蓬勃发展的新机遇。
市场的繁荣带动了投资的增长,也给中国电影作品拓宽了提高水平的空间。对于电影人来说,过去这些年是一个百花齐放的时代,国产电影与进口片“共舞”,品种和品质都突飞猛进地发展;同时这也是一个野蛮生长的时代,不少低水平的“烂片”,因强势资本进入中国影院。正因为票房总量的打底,最近几年电影评价不再“唯票房论”,欣赏水平与创作水平水涨船高,国产电影开始扎堆出现“叫好又叫座”的作品。有调查显示,国产电影观赏性、思想性、传播度三大指数均位于“比较满意”的高位及以上水平。伴随着《西游记之大圣归来》等国产电影引发的持续热议,伴随着《山河故人》等人文艺术片的意外火爆,自愿为国产影片宣传的“自来水”群体出现,成为肯定中国电影的最好评语。
展望未来,大数据对中国电影产业的发展或许会产生更多促动效果。2015年之所以被称为中国电影的“大数据”元年,标志性事件就是10月份广电总局实时票房数据平台上线。官方权威数据统计开始做到每日更新,艺恩网、猫眼电影等一批专业网站提供的数据也日渐专业,再加上电子票务、网络大电影等一大批新兴行业不断涌现,整个影视行业的生态链都发生着重大变化。
有人说过,如果新型智能文明是土地,数据就是滋润土地的河流。趋于透明完善的体系,体现出更多公平性和科学性,有助于更好实现制作决策的理性以及资本利用的高效。如今每一个观众的喜好,都可以通过电影评分系统传递给市场和创作方,未来的中国电影,唯有更贴近群众、更承接地气、更呼应市场,才能在更紧密的创作与传播互动中,找到质、量齐飞的路径。
可以说,中国电影升级换代的历程本身,也是一部中国经济转型发展历史的特写。《一代宗师》里有一句经典台词:“一念既出,万山无阻”。今天的中国电影人就站在巨大风口,笑看风起云涌,投入经济转型的时代潮流,再去赢得中国电影未来的下一个“黄金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