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如何评价踏血寻梅
后来,佳梅在网上认识了丁子聪,两个同样孤独的灵魂,在深夜互诉衷肠,他成为她最后一个客户,她说她不想做人,她说她想死。在交合的过程中丁子聪双手掐住她的脖子,直到她窒息而亡。他用刀刨开她的身体,割下她的肉,挖出她的内脏,撕下她的脸皮。丁子聪在法庭上对杀人供认不讳,对作案手法的陈述极为冷静,并不在乎别人对这件事的看法,他并不觉得自己做错了,他只是帮助王佳梅得到解脱。对于王佳梅来说也许或者比死亡更加痛苦。他说:你真的那么想知道为什么会杀了王佳梅?我觉得你想多了。我一点也不讨厌佳梅。我怎么会讨厌佳梅?我甚至喜欢上了她。我完全不讨厌女人,我讨厌的是人。我不想佳梅是人,所以我杀了她。但是我不知道,我还多杀了另一个人。
这部电影并没有完完全全地去讲证据摆事实,而是转过弯去挖掘背后的人性,背后隐藏的更为残酷的现实,那种深入骨髓的孤独和绝望感足以打败活着的渴望。
2. 为什么说郭富城是电影《踏血寻梅》中最大的不足
3. 《踏血寻梅》原型王嘉梅:交易过后,被肢解分尸,冒充猪肉售卖,你怎么看
2008年4月29日,女孩王某因母亲改嫁,随母亲移居香港。也许是由于后者不幸的家庭或不幸的童年,王开始从事不太体面的工作。但最近,家人已经两天没能找到她的下落,这让她的母亲非常担心。几次尝试都无果而终,这家人赶紧跑到派出所报案。
警方接到报告后立即展开调查。随着现代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刑事侦查技术的发展也对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经过警方调查后,发现受害人王某通过网络不断接触大量嫖客,在途中与嫌疑人丁某相识接触。2008年4月27日,王某与丁某取得了最后一次电话联系。
2015年12月,导演翁紫光拍摄了一部名为《踏雪寻梅》的电影。这是一部由郭富城等大牌主演的犯罪片。这部电影在香港上映的首日让人想起了2008年一名少女被谋杀的事件,当时一名少女的尸体被肢解,震惊了整个香港。那个女孩的悲剧和凶手的残暴似乎历历在目。
影片不仅想用一个真实案例的噱头来唤起观众的票房,更重要的是要反映当今社会的现实。这部电影不断地反映社会的现实,告诉世界恶魔无处不在,社会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美好。我们应该始终明白,保护自己和家人比任何事情都重要。
同样,这部电影凭借演员们出色的演技和真实事件的衬托,成功地获得了十多项奥斯卡提名和七项大奖。这部电影立刻引起轰动。而这部电影也将在2008年与残缺不全的尸体案在人们心中留下一个小小的涟漪。
4. 电影《踏血寻梅》求完整版在哪可以找的到啊
负责查她的死因,臧Sir 很怪,会在案发现场拍照留念,雹和不是不想破案,但对人的底蕴更好奇。他很快寻到聪冲裂,一个三失青年,跟梅一源判盯见如故
5. 踏血寻梅丁子聪为什么杀害王佳梅
我个人的观点:丁子聪杀害王佳梅并不是偶然的。
首先,丁子聪幼年的经历的不幸使他对人生抱有不幸的看法,他妈妈的去世导致他从小缺乏女性的母爱,因此他对女性怀有相当的尊重,只是后来当他和一位被别人遗弃的女人好上之后,发现自己也被那个坏女人玩弄了,这两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强烈的反差,加之他生活的困苦,使他在一定程度上有厌世和憎恶女人的想法。
其次,王佳梅年纪轻轻,却为生活所迫出卖肉体,感情亦被嫖客玩弄,她的梦想不被理解,同时挣的钱寄给父亲却被用来赌博,在这种身心俱惫的条件下,她对于生活、人生的生死有了深刻的思考。从电影的多个片段中都表现出她对死亡的茫然,只是缺少一个死亡的契合点。
再者,当偶然的机会丁子聪和王佳梅网上深聊之后,发现彼此对生活和人生都有类似的感悟,两人欣慰不已。于是后来两人做爱时,出于对美好经验向往的王佳梅忽然希望自己可以忘掉不幸,寻死去天国,她才要求丁子聪帮她去死。而丁子聪亦觉得王佳梅的痛苦比自己还要强烈,加之丁子聪不幸经历和复杂感情的作祟,他亦感到痛苦的活着不如痛快的死去,于是他帮助王佳梅杀死了她。
此外,我认为,即使丁子聪不杀死王佳梅,王佳梅也会寻求其他的方法结束自己,电影中的许多情节暗示的就是这样。她似乎看透了人生,死亡似乎也没什么大不了。而投案的丁子聪似乎也并不是特别悔恨,他悔恨的是杀了那个无辜尚未出生的孩子。
在我看来,丁子聪和王佳梅其实都没有什么特别的错,都是为生活所迫,都是不幸的受害者,只是结局他们都选择了不同的解决方式,一个逃避了,选择死,一个面对了,选择赎罪承受。我的总的感受是,生活与人生是现实的二阶体,现实是一个多层次的综合的表达,每个人的经历、认知、处理方式是有差别的,要有包容之心,要活在当下,用心感悟。
6. 港影:香港电影最后的巨星
这个话题颇具争议,也颇确凿。
或许有人要说,港片早已江河日下,哪里还有巨星可言?
这当然是事实。
黄金年代早已远去,港片蓬勃年代里横空出世的巨星们,在新世纪里,已经英雄迟暮。
港片的未来,更是如履薄冰。
但正因如此,香港电影圈相较内地,有着更激烈的的竞争。
竞争的方向,是演技口碑、票房表现,甚至也还包括人缘,资源就那么多,在市场日益萎缩的态势下,实力不足、商业价值不足的演员,自然会边缘化,要么只能在小制作中打转,要么坐实绿叶的位置,要么就是淡出大荧幕。
所以在这样激烈的环境中,能站上华语影坛巅峰位置的人,当然就是巨星。
而巨星的概念,也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既不是单纯的以演技排名,也不能是简单粗暴的票房论英雄,这个人需要能 扛起票房的大旗,也需要在演技方面与前列者并驾齐驱,还要有作品的厚度与艺术层面的追逐。
香港电影圈的活跃电影人,其实已经屈指可数。
双周一成一李已经不再活跃,或者他们活跃与否其实已经不再重要,过去的黄金年代里那些足够的辉煌耀眼,可以视作一种功成名就,也就不再此文讨论之列,甄子丹作为动作片单一类型的演员和动作监制身份,也不列其中。
名单呼之欲出。
在此之前,再讲一个关于偶像派和实力派演员的问题。
毫无疑问,通常认为实力派是强于偶像派的。也就是说偶像派是指以颜值才艺取胜的演员,他们吃“青春饭”,一旦年老色衰,就时过境迁、风光不在;而实力派是靠自己的演技实力俘获观众,就象酒一样,会越陈越香。
这个认知当然没有错。
而实力派演员同样优劣同存。缺少话题,难以扛起票房大任,而演技本身是具有一定专业性标准的,有时候也难以被普通观众认同和广泛接受。
所以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偶像派和实力派演员的联合阵容。
但这并非一成不变。
从发展的角度来看,偶像派演员其实有着更广阔的前景。比如当一些被归类为偶像派的演员沉下心,打磨自己的演技,通过一部部作品逐渐绽放光芒,成功地将偶像与实力两者结合,达到某种普遍认同的层面之后,他就是当之无愧的巨星,而这个路径,是实力派演员无法复制和实现的。
话题回落到本篇。
香港电影最后的巨星,是一个名号,却也不仅仅是一个名号。
其实相对那些,在港片蓬勃年代里声名鹊起的巨星来说,在如今这个香港电影光影日渐黯淡的当下,能扛起港片大旗,无论在演技能力、电影口碑及票房表现方面都超出同侪者,巨星这个概念有着更大的意义,因为两者难度截然不同。
而开篇所言话题的争议性,在于他们都还活跃在幕前,前路都还有更多可能,所以虽然题为最后的巨星,但我们探讨的肯定不单指某一个人,而是将这些潜在人选列出,通过作品和演技表现、票房情况以及近年趋势等层面去进行剖析,最终形成推测结论。
还有一个争议点在于,演员本身的粉丝群体认知,比如在粉丝滤镜的视角,每一部影片都值得欣赏,演技每一部都无可挑剔,地位更可能是早就在巨星之列。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观点,我们都尊重他人,所有人同样都有客观品评的权力。
一孔之见,若有疏漏偏颇,欢迎指正。
综合言之,符合本篇上述所列标准的名单出炉。
按资历和年龄排位,依次为——刘德华、梁朝伟、郭富城和古天乐。
舍此四人之外,纯演技著称者、从前表现尚可但近年沉寂者、后劲乏力者皆不在此列。
1961年生,现年59岁。
若纯以星光角度衡量,刘德华长红四十年,稳居华语影星首位。
他的参演作品数量也位居所有华语影星第一,约略估计超过150部,这还是在近年坠马事件之后减少产量的结果。
首先看票房表现。
刘德华截止目前的电影生涯,拿过三次香港电影年冠,此外进入前十榜更是家常便饭。
总体而言,刘德华票房表现非常稳定,但没有打破过香港票房纪录,而在内地票房井喷的这些年,有些徘徊不前,在《扫毒2》拿到13亿票房之前,最高的是《拆弹专家》的4.1亿,这个事情刘德华自己在接受采访时也曾坦言,其他好多人都有超过十亿的电影了,自己多少有些心有不甘。
若论奖项,刘德华三座金像、两座金马影帝,此外还有一个金像男配的奖项,放在整个华语电影,都是极高的荣誉。
但刘德华在表演上有一个劣势,就是在和以演技著称的演员演对手戏的时候,容易被压制,这个问题体现了他自身爆发力不足的弱点,最突出的就是和梁家辉、梁朝伟的对戏,一部《黑金》,一部《无间道》,将这个弱点表露无遗。反观《门徒》、《江湖》、《龙在边缘》等片,却又气场全开,发挥上佳。
所以对刘德华而言,票房奖项作品都在手,早已是准巨星的存在。 唯一的障碍是演技层面的口碑表现,如果比肩第一梯队的一周双梁,他就早已是巨星,都不须讨论,当然就票房而言,还需要在内地影市有更多斩获才行,一部《扫毒2》肯定不够。
1962年生,现年58岁。
出道即以演技著称,不会被任何对手压住表演的光芒。
和刘德华以参演电影数量第一不同,梁朝伟所获奖项位居所有华人影星第一,只是近年来不管在作品还是票房表现上,都开始下滑。
还是先谈票房。
梁朝伟目前为止,拿过三次香港电影年冠,前十次数不详。目前内地最高票房纪录是《捉妖记2》的22亿,但口碑尽失,紧接着《欧洲攻略》仅1.5亿,票房口碑皆输,再结合之前的《摆渡人》赢票房输口碑,这也是说他近些年势头下滑的原因。
在奖项上,一个戛纳,三座金马,五座金像,当真可以傲视整个华语电影圈,再结合其演技面的出神入化,除了近年来状态不佳之外,梁朝伟可谓是几乎没有短板的演员。最近的动态,他应该在调整节奏,接片变得谨慎。
综合而言,其实多纵观整个九十年代,多数演员在票房上都被“双周一成”压制而没法更进一步, 所以梁朝伟若要登顶,需要有更多重量级作品助力。
1965年生,现年55岁。
郭富城其实很早就投身大荧幕,但他的个人专注力其实分为两个阶段,2000年之前的十年,全身心投入四大天王的歌坛争霸,到2000年第三次夺得最受欢迎男歌手奖项之后,才返身主攻影坛,而在主攻影坛之前,已于九八年拿到香港票房年冠。
新浪潮导演严浩,曾形容郭富城为一架名琴,那是2012年拍摄《百年浮城》的时期,这是一种超然的肯定。同年郭富城主演的《寒战》电影爆发,虽然郭富城早在2005、2006连续两年获得金马奖影帝,但直到这个时候人们似乎才惊觉,郭富城居然是一个很好的演员。
郭富城的票房表现应该说相当优异。
历史 上三次夺得香港电影票房年冠,《寒战2》更是迄今为止的香港票房最高纪录,两部《寒战》和一部《无双》连续刷新内地警匪电影票房纪录,内地影市个人担纲主演电影有三部超过十亿,除了《风云之雄霸天下》,这些成绩都集中在最近的十年里。
有人说郭富城选片谨慎,总选择适合自己的剧本参演,但只需要稍加推敲,就知道这个论调完全站不住脚,这十来年里,郭富城和新导演合作的次数远远超过其他人,角色类型有非常大的差异和跨越,他需要的是在剧本里有发挥,而不是首先考虑角色适不适合,能不能演。
他的努力没有白费,比如《寒战》、《踏血寻梅》和《无双》,都是导演写好剧本之后,第一时间锁定的不二人选,而与其频繁合作的演员,则是香港影坛巅峰之选,一周双梁。
奖项数量上郭富城逊色于梁刘二人,目前总计两座金马、一座金像影帝,但在香港电影日显凋零的当下,郭富城余勇尚足,还可再追。在表演角度而言,郭富城和刘德华正好相反,属于遇强愈强,爆发力十足的类型,这个状态,未来真的可期。
1970年生,现年50岁。
2000年之前,他电视剧拍得很好,在电影里跑龙套,2000年后主攻大荧幕。
古天乐在香港影坛很象九十年代的刘德华,接片无数,尤其近些年,其片单密度有时候看上去令人发指,甚至比当年的刘德华更甚。
先看票房。
新世纪以来,古天乐没有拿过香港电影年冠,但几乎每年都有电影进入票房榜前十。
而在内地,早在以一亿为标准衡量的时代,和甄子丹并称“文古武甄”,几乎部部破亿,不得不说扛票房的能力极强,近年来票房逐渐走高,累积票房和平均票房都非常可观,目前最高纪录是和刘德华合作的《扫毒2》,反贪系列票房的步步走高也足可证明其号召力,尤其在这么高的出镜曝光率下。
奖项方面古天乐乏善可陈,迄今为止一座金像影帝。
这也暴露出古天乐的短板,过多地在警匪类型中穿梭,过高的拍摄密度,会导致表演模式的固化和缺乏更深层次的角色诠释,这是其最大的弱点, 如果能减少拍片数量,认真揣摩角色,当然就仍有机会,不止是做一个票房巨星。
最后的巨星谁属?
时间会给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