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中国电影和韩国电影,究竟谁更低俗更弱智
这么说吧,韩国的高质量作品,高水平的演员在市场上的表现居然比我们多。
真的很可笑,中国14亿多人口,在电影市场上培养出来的无论是电影还是演员都比不过比一个浙江省还小的韩国。
但是,韩国低俗的也有,甚至比中国电影更低俗,你看那些韩国情色片,简直不堪入目。
韩国电影要么高贵到死,要么低俗至上。他们能拍出《辩护人》这样不可多得的佳作,也能拍出《奸臣》那种低俗到骨子里的烂片。反观中国电影市场,大量烂片充斥着,什么时候敢拍出《辩护人》还是个未知数。
B. 什么时候中国电影真的不如韩国了
不得不说,如今的韩国电影水平已远胜于中国电影,甚至可以算是亚洲电影的翘楚。看看一个昔日的中华上国的附属国,人口及面积都不及中国一个省的国家,却拍出那么多高水准的影片,我都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心情。像我们这么一个拥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人口大国,现在还可以说是经济强国,但是每年拍出的好电影却是少之又少,有些甚至可以说是不堪入目。除了一众导演的心浮气躁、急功近利之外,僵硬的文化管理手段和及其严苛的电影审查制度,无疑是造成中国电影如此衰败的罪魁祸首。咱们国家从来不缺有才华的人士,我一直认为中华民族是世界上最为优秀的民族之一,却连连在诸多方面落后于他人(除了电影之外,最典型的是足球,说了我都想去撞墙),实在是可气、可叹又可悲!!!最后,借用一句话来表达我对中国影视管理机构的期许:让电影人自由创作,天不会塌下来。
C. 中国电影究竟和韩国电影差在哪些地方
差距如下:
1、爱情、靓男美女是主题。这样能吸引外国人来看。有利于电影输出。
2、国家对文化产业支持,使电影能在不受限制的情况下发展。
3、电影演员无论多红,都对老前辈非常尊重,而中国则不同。
4、韩国演员厮杀惨烈,如果一旦爆出负面新闻,就可能身败名裂,而中国则不同。
5、韩国电影数量不多,缺质量很高,中国一年数百部电影,精品(如战狼、红海、唐人街)则很少。
6、对韩国来说,是政府鼓励对电影投资,对中国来说,应该限制对电影投资,中国给电影投钱太多了,把一个个小鲜肉都捧得不知道天高地厚。
但是中国也有长处,就是动作和喜剧电影。因为中国人看电影,首重动作片(例如红海战狼),其次喜剧片(例如泰囧羞羞的铁拳),再次奇幻(例如捉妖、西游伏妖)。
这些电影方面,美国是强项,例如动作片,所以生化、变形、妇联、速度、加勒比在中国大卖特卖。
而韩国由于市场原因,基本上以小投入为主,因为票房必须是投资的3倍才能收回成本。投资大了(例如美国动作片至少一亿美元起步),那样必然亏本。韩国片最大的投资是鸣梁海战,1亿人民币投资。在今天的韩国,这就是绝对大手笔投资了,而在中国,这样的投资也就适合文艺片。
《红海》投资5亿,女儿国也是5亿,长城是1.5亿美元,捉妖记第一部3.5亿,第二部9亿。 所以,韩国的动作片,在中国根本连水漂都打不起来。
D. 为何韩国电影很少在国内影院上映韩国电影质量挺高的啊怎么就不能在国内上映
不清楚。
电影,也被称为运动画面或动态画面,是作品视觉艺术来,通过使用移动图像的沟通思想,故事,认知,情感,美女,或大气模拟体验。
这些图像通常伴随着声音,很少有其他感官刺激。“电影”一词是电影摄影的缩写,通常用于指代电影制作和电影业,以及由此产生的艺术形式。
超大银幕
采用70毫米的电影放映技术,因其银幕巨大而称超大。其银幕高度为21米,宽度为30米,相当于七层楼的高度。银幕之大而成为世界之罕见。它具有画面稳定、清晰、色彩还原正常等特点,银幕上景物真实而恢宏的场面,给人以美的欣赏与动的感受,随着远近镜头的推拉,将把您带入富异国情调的美丽的大自然之中。
E. 没看过这10部好片,就别说你喜欢韩国电影!
《熔炉》、《辩护人》、《素媛》、《杀人回忆》等高分经典韩国电影应该都已经被推烂了吧,说实话,对我而言,这类电影我看过一遍就不会想看第二遍。为什么呢?稍后再跟大家解答,现在先说回正题。
身为一个勉强正值青春年华的女孩子,看过的韩剧和韩国电影可真不少,悬疑,恐怖,爱情,喜剧统统都看。毕竟不是专业搞影评的,要求不高,每种类别都分别只追求一个原则。悬疑的要烧脑或反转,比如说《信号》和《九回时间旅行》;恐怖的不至于要吓死个人,但总得有吓到我的地方,可以是演员妆效,音乐,演技等等,例如《主君的太阳》,以前的韩国校园恐怖片系列也蛮好看;爱情片的话,现在比较喜欢纯甜的,男女主双箭头,比如说前段时间的《金秘书为何那样》和刚完结的《我的ID是江南美人》,甜甜的,下饭;喜剧的话就肯定要搞笑啦,《搞笑一家人》简直支配了我的童年,《Kill me heal me》虽微虐,但申世期和瑶拉女神简直是我的快乐源泉。
咳,差点跑题,今天就推荐10部我喜欢的并且比较新的韩国电影吧,排名不分先后,主观因素较多,喜好程度呢,见仁见智。(可以在评论区友善交流!)
本片改编自村上春树的短片小说《烧仓房》,由刘亚仁和史蒂芬·元(《行尸走肉》格伦的扮演者)主演,一般看到刘亚仁这三个字,我就知道这部电影肯定不错,事实也证明如此。
“你”是“我”阴暗生活中唯一的一束光,“我”是“你”悲惨世界里残存的救赎。纵使世界都将“你”遗忘,“你”都是“我”永恒寻找的归途,为了“你”我愿意与“之”搏斗,以牙还牙。
穷人的贫穷是生理上的饥饿,满足物质需求就解决了,富人的贫穷是精神上的贫瘠,空虚焦虑,性酒精毒品也无法填补,只好后者猎杀前者,一把火烧掉内心的仓房!
电影不止情爱,格局宽广,隐喻深浅不一,你想要的答案一定是真的吗?
改编自市川拓司小说《相约在雨季》,由孙艺珍、苏志燮主演。果然 十年之前是孙艺珍,十年之后仍是孙艺珍 ,简直撑起了我看韩国爱情电影的青春时代。车祸、失忆、绝症、穿越、回魂,套路满满,却还是让我在屏幕前哭成了个傻子。
“但盼风雨来,能留君在此” ——天国与人间之间有一个地方叫云之国,那里是即将前往天国的人们在亲人还没有忘记他们之前停留的地方。他们伴随雨滴而来,在雨季结束前离开。
人生中能有一个竭尽全力爱你的人是一件多么幸运又珍贵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把握当下,珍惜现在,就算有一天爱人或亲人不在了,也能带着这些刻骨铭心的回忆好好地生活下去。
由我最喜欢的韩国老戏骨-罗文姬老奶奶主演,这部电影用喜剧的方式来呈现 慰安妇 这个沉重的话题。她们不再是遥远而特殊的痛苦群体,仿佛就是我们生活中最普通的邻居老奶奶,温暖慈祥,没事串串门,唠唠嗑,念叨你几句,偶尔还嫌她们烦,但她们内心深处的委屈与苦难无人能懂。
“ 历史必须要铭记,那些悲伤的故事,不能再重演 ”——无论是《二十二》还是《我能说》,终其一生,我们想要的不过一个真诚的道歉罢了,可是,她们等不到了呀!时间倒流,那时少女天真可爱的模样真是这世上最美好的风景!
电影由儿童视角讲述,直面校园暴力,受众却更像是曾经历过敏感,被排挤童年的成年人。
孩子的世界没有对错却又是最直接最恶毒最残酷的 ,因为你丑,所以谩骂你;因为你穷,所以孤立你;因为你特别,所以排挤你;因为讨厌你,所以欺负你!
因为不想听到“那么多人,为什么只欺负你一个”,所以默默打碎了牙往肚子里咽;
因为害怕失去来之不易的“友谊”,所以学会了附和与圆滑;
因为需要维持可怜的自尊心,所以必须对所有人都笑脸相迎。
每个成年人应该都能在这部影片中找到共鸣点,我们经历过最初始的伤害,克服过当年的阴影, 我们会成长为更好的大人!
《辩护人》导演杨宇硕的又一新作,适合喜欢看战争动作片的影迷朋友们。题材大胆,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引用一段豆瓣网友凌睿的搞笑评论:“ 1、刺杀金、活捉金、用熊猫玩偶给金止血、医生把金看成孕妇、姐姐给金献血、电影把中朝韩日美全黑了个遍;2、朝鲜:美国敢打我,我就去打日本;3、如果南北重新来往,请帮我把它寄到这个地址;4、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5、为了和平,向我开炮!6.核弹分你一半,爱相互分担。”
话糙理不糙,简直完美概括剧情。
不仅深度挖掘过去真实的历史事件,还直接虚构表现了未来的政治冲突,虽然还是“民族主义战胜一切”,但确实挺有意思的,不知道如果我们国家拍出这类型的片子会是怎么样的?
由《走到尽头》的导演金成勋执导,改编自作家苏在浣的同名小说《隧道》,河正宇和裴斗娜的迷妹绝对不要错过。这部电影打破了以往“灾难片”的条条框框,背景没有拘泥于死伤惨重的大灾难,而是杀伤力较小的隧道坍塌,也没有渲染受害者的痛苦,反而将男主克服危机的过程刻画得又搞笑又让人心疼。
与原著悲惨绝望的描写不一样,男主在最后一刻都没有放弃求生的希望,救援队长在最后一刻也没有放弃对男主的寻找,它是一部乐观的拥有美好结局的电影,是“ 治愈 ”系而不是“致郁”系!
导演说这是一部 有趣的电影 ,想知道什么是有趣的灾难片吗?那就去看看吧!
一部描写一位“隐形贫困少女”辛酸求借宿的电影。女主叫微笑,过着与名字完全不符的生活。她很惨,父母双亡,没有亲人,负担不起学费只好大学辍学出来打工,没有学历的她只能找到清洁工的工作;她很穷,穷到只能靠时薪度日,一日三餐,房租水电,精打细算,收入与支出仍不成正比。但就算再艰难,每天的烟和酒是万万不能没有的,仿佛这就是她的精神寄托。
看完之后会联想到自己,漂泊在大城市,做着一份普通的工作,整天加班,工资平平,不至于露宿街头,却也月底光光。为什么呢?房租水电餐费交通占大头,衣服和化妆品是要买的,电影是要看的,旅行是要有的,生活更是要享受的,所以呢,存款是没有的!!既然想要获取,就注定要有舍得, 做梦也要做个美梦啊 !
TVN独幕剧系列第六部,十七岁的初恋与记忆,韩式小清新,“ 颜控患者 ”不要错过!
17岁的年纪看17 岁的生活总是不满的,学习的压力,家庭的矛盾,朋友间的争吵,偶尔的叛逆。17岁又是迷茫的,不知道理想是什么,未来要干嘛,连最青涩的暧昧都难以定义,这种最初始的感情是“暗恋”还是“初恋”呢?
我们在最懵懂的年纪遇到了一个可能会记得一辈子的人,我们没有在一起,甚至没有捅破那张薄薄的窗户纸。可从未后悔过,错过是最美丽的遗憾,不是恋恋不忘,而是在怀念当年那个单纯傻傻的自己。有人说, 暗恋是青春时代最纯真的闷骚 !你们觉得呢?
“阴间有法,所有亡者在死后的49天内都要经过七次审判——分别在杀人狱、懒惰狱、欺骗狱、不义狱、背叛狱、暴力狱、天伦狱中进行,只有通过了七次审判宣告无罪的亡者,才有获得新生的机会” —— 中国的鬼神文化被韩国拍了出来 !
魔幻主义框架下表现出来的亲情与孝道 ,探讨人性与善恶,阴阳两界设定,卡司团队强大,动作特效亮眼,故事情节也能紧密勾画。成熟典型的韩式催泪电影,理性的人会觉得过渡煽情太过拘泥于情感细节,使原本庞大的世界观逊色不少,感性的人会觉得主题来源于生活,亲情的描述反而是这部电影的灵魂所在。总之,见仁见智吧,我反正是被感动到了。
《与神同行2》现在还没看,我总觉得系列电影第一部才是精华所在,第二部及之后的我都不怎么想看了,怕失望(美剧英剧除外)。
一部科幻片,感觉像韩国版的超级英雄,推荐这部电影不是因为它有多好看,而是设定有点新奇,让我忍不住想看。人体试验,意念控制,脑力开发,女主战斗力开挂,不深究细节的话光看悬疑和动作戏部分还不错,前期的情感渲染都在为后期做铺垫,剧情反转还是挺让人印象深刻的。
看的过程全程紧张,看完之后就满脑子疑问了,女主全程智商和武力值碾压吊打反派,主角光环是不是太夸张了?一个美韩合资的黑医院进行人体试验?培养杀人机器的企图是啥?
还是挺期待拍续集的,毕竟埋了好几个坑,总得看着它填满啊,要不然多不得劲!
上面10部就是我这段时间看过的比较喜欢的韩国电影了,如果有其他好看的可以在评论里推荐一下啊!
话题回到开头,为什么《熔炉》这类电影不愿意看第二遍呢? 太黑暗,太压抑,太真实,太委屈 !我看了第一遍之后整个人泪奔,仿佛要心肌梗塞!会产生一种阴暗的情绪: “我”竭尽全力与恶势力战斗,“我”撕破主流媒体伪善的面貌,“我”追求永不妥协的正义,“我”期待最终美好的结局,“我”曾遍体鳞伤,“我”仍斗志昂扬,可“我”依旧输给了现状! 这也太绝望了!对我来说,对世界多保持一份纯真与信任,会生活得更开心!
最后再推荐一部韩剧 《鬼客》 ,这种 阴阳眼加附身加驱魔加破案 的类型真的很对我胃口,为演员的演技疯狂打call!才更新了4集,追剧真的难熬!
都看到这了,真的不点个赞再走嘛?
图源:豆瓣/侵删
F. 近两年,为什么都喜欢翻拍韩国剧本的电影而不拍自己国内的电影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翻拍剧成了整个电视市场的常态,不管是国内翻拍国外的,还是国外翻拍国内的剧,都已经不足为奇了,但为什么总喜欢去翻拍呢?可能更多的是想获得高收视率,因为毕竟翻拍的电视剧都是比较经典的,又有话题度和讨论度的,而翻拍之后有原来的观众基础,所以播出后不管是一些正面的,还是负面的评价,都会引起很高的讨论度和收视率。
当然还有一个原因就是国内的一些编剧,不愿意去做一些创新的东西,或是害怕原创的剧本会被观众所挑刺,所以更愿意去打保守牌,去翻拍一些经典的影视剧作品。但其实反观这些翻拍的作品,很多在很大程度上都没有掀起很高的讨论度,或者是有高收视率。而是观众将两版进行对比以后,更倾向于对原版的喜爱度。虽然我国的编剧确实很多原创的剧集脑洞清奇且剧情浮夸,但不免还是有一些好作品的存在,所以也更希望更多的编剧能坚持原创。
G. 如何评价国内与韩国拍的电影的差距
技术上,韩国电影应该是亚洲电影范畴内最接近好莱坞标准的——注意,这里的「好莱坞标准」是指商业类型片以及具体制作水准。所谓的技术,包括编剧技巧、视觉、声音、特效、剪辑、制片流程,等等。虽然中国电影在最近几年奋起直追,但之前欠的账实在太多,短期内很难填完之前的亏空。技术环节的完善,不是靠钱多就能解决的。最重要的还是人本身。中国电影在这方面亏欠的实在太多,而人才的培养又是需要时间和实践的。这一点,如果中国电影还按照目前的这种市场趋势继续涸泽而渔的话,韩国电影会把中国电影甩的更远。韩国电影的整体技术进步,不仅仅是因为起步早,而且他们基于本土市场制造了大量需求。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如果我们把电影看成是一种制造业,它是需要多个高度专业化和细分化的子系统才能完成最后的高质量成品。这种细分化和专业化环节,必须要给本土市场足够的市场空间和需求,才能培养出足够多的本土化专业公司。因为韩国电影在这方面给本土电影提供了大量的应用和尝试,所以韩国电影有机会基于本土市场的需求建立了属于他们自己的技术体系和标准,并最终完成了标准体系的建立。这种技术标准体系再反馈回产业,就呈现出韩国电影在整体制作技术水准上可以说是亚洲一流。艺术上,韩国电影在题材方面的解放,导致了他们的电影能够有机会探索类型化叙事和本土文化的结合。从目前的韩国电影整体水准而言,他们基本摸索出了一套完整的本土化叙事策略,以「汉江怪物」为代表,韩国电影做到了国际化的类型片模式内打通本土观众的内心情感。这一点,中国电影在未来十年内我都持悲观态度。